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淡海二期「範疇界定會議」 替代方案不見誠意

2014年2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淡海新市鎮二期計畫」於去年7月確定需進入二階環評。為了確認屆時在二階環評內要審查哪些項目,27日於環保署舉行「範疇界定會議」,由開發單位內政部營建署進行簡報與收集意見,到場關注的正反兩方居民眾多且踴躍發言,讓會議無法一次開完,下次會議將於3月10日下午繼續舉行。
正反意見民眾都到場關心。
此次營建署將計畫刪去二期二區的範圍,並把計畫更名為「淡海新市鎮後期發展區開發案」。目前只對一區提出計畫,而二區的狀態則為曖昧的「暫緩」,有需要仍可進行計畫,並沒有確定放棄。
但營建署提出兩個替代方案,分別為不開發、維持現狀的「零方案」,與原計畫加上技術配套措施,遭批誠意不足。
中科三期爭議後,近期有不少環評案件遭環保署送入二階環評,進行更嚴格的審查;自去年7月以來,18件環評案就有11件進到二階環評。而展開二階環評前召開的範疇界定會議,是用來界定屆時在二階環評中要評估的事項與範疇。
按照規定,將討論出3點:(一)確認可行之替代方案、(二)確認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項目;決定調查、預測、分析及評定之方法、(三)其他有關執行環境影響評估作業之事項。
淡海新市鎮各區相對位置,取自營建署簡報資料。
原計畫開發範圍為二期一區與二區,總計1168公頃。當時提出的4點開發目的有:一、促進產業,提供就業機會;二、儲備都市發展用地,提昇居住環境品質;三、交通建設與土地開發一次到位;四、建構生態城市典範。
雖然打著將讓淡水成為「生態城市」的遠景,但此計畫當時遭大會送進二階的理由有二,一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二為除了對環境資源及環境特性有顯著不利影響外,當地眾多居民的遷移、權益也明顯受損。
而營建署目前提出新的主方案為僅開發二期一區的663公頃,其中除了保留發展區、河道綠帶、濱海公園、綠地外,其餘的523公頃都將進行整地工程,佔近8成。

原方案回魂、零方案 兩個替代方案皆難接受

營建署所提出替代方案卻只有不開發、維持現況的零方案,與維持原一區加二區的開發計畫加上技術配套措施兩案,遭民間質疑敷衍了事。
環境法律人協會成員曾雨涵指出,替代方案只是將原案增加技術配套並無意義,其實卻沒有回應到原來的爭點,如衝擊環境與大批居民迫遷等問題。曾雨涵強調,如果用技術就能解決這些問題,當時也不會被送入二階了。
正反意見民眾都到場關心。
支持淡海二期的民眾在會場中大喊「拒絕零方案,淡水要發展」,更指出對於當地長期的垃圾山與年久失修的老屋、違建相當頭痛。不開發的「零方案」恐將無法進行整修擴建區域內,因淡海新市鎮計畫「禁限建」20多年的老舊屋舍與鐵皮屋違建,且零方案也等同關閉了原計畫增加就業機會等發展的目的,民眾自然難以接受。
但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聯盟成員王鐘銘與台灣農村陣線研究員林樂昕指出,在營建署自己的網頁上便有一份淡海二期二區開發案的計畫書,內容相形之下較此次計畫書多元靈活。
以開發方式分析為例,除了區段徵收,還列出了一般徵收、公辦自辦都市更新、公辦自辦市地重劃、開發許可、容積移轉等方式,並詳述各項優缺點。不知為何營建署要隱晦避談這份計畫,反而只提出目前這兩個難以選擇的替代方案,讓支持民眾誤認想要發展地方、想要解決「禁限建」20多年的老舊屋舍與鐵皮違建,唯有進行區段徵收才行,卻不知還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聯盟成員王鐘銘,舉手表達意見。
王鐘銘指出,若要解決禁限建的問題,除了可以撤銷計畫,將權利還給新北市政府來管理與規劃,也可以另擬新計畫。但若營建署不願作為,便只能持續管制直到開發為止。
除了民間團體要求營建署應該要認真提出更多替代方案,主席簡連貴也結論,營建署還要再提出二到三個更多元、將二區也納入計畫、以農業生活為主等替代方案。
下次的會議將在3月10日舉行,對如何進行文化資產、環境監測、土地使用、民間參與等評估項目繼續討論。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陽光行動小學」發車 零碳重建經驗帶下山

2014年2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88風災後,那瑪夏民權國小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協助下,以綠建築、零碳教室的模樣重生。這座「永續零耗能」為設計理念的校園可以達到65%的節能成效,更是台灣最高「鑽石級」綠建築。在寬敞通風的環境中快樂學習的氣氛,羨煞旁人。但由於地處偏遠,能夠實際一探其節能秘訣的民眾畢竟少數。為此,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出動了他們兩台貨櫃大的行動展覽車,要將民權國小的節能秘密直送下山,與都市區的民眾見面。
台達電提供
此台「陽光行動小學」巡迴車首站將在台中科博館的西屯路廣場展出,時間從2014年2月27日至4月9日,之後規劃將前進自然史教育場所、博覽會等場地,若有學校機關也希望邀請,科博館表示歡迎聯絡洽談。
科博館營運典藏與資訊組蕭西君表示,科博館的巡迴車已行之有年,曾經以此方式舉辦不少特展,例如未來科技、考古等主題都曾展出。這台巡迴展示車車長含車頭有18公尺,車體展開後寬度更達7公尺,如變形金剛一般的搶眼,更將科學知識到博物館之外。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館期待能藉著「陽光行動小學」特展,可以將節能減碳的概念帶給台灣的每個角落,帶領觀眾從互動展示中感受氣候變遷的危機,並認識綠建築與綠能的趨勢與優點,以及培養節能減碳的觀念。
孫維新指出,「我會覺得我們作為這一代的人,不能再給大自然增加壓力了」。孫維新認為,因為如果不改變生活方式,窮盡地球所有的資源,也大概只能養活15億人,也就是說,目前的人類的需求將要4個地球才能滿足。「如果不知自我節制,持續給大自然壓力的話,那我們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要怎樣活?」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楊乾指出:2013年那瑪夏民權國小整個學校耗電量除以樓地板面積(以平方米計算),EUI(Energy Use Intensity, 建築耗電強度)只有6度,遠低於全台國小平均的25度,而教育部希望各校在2015年達成18.5度,該怎麼達成,可以向民權國小取經。
行動車內除了將以民權國小的設計為例,介紹綠建築九大指標,更可以看到民權國小的圖書館如何達到「淨零耗能」。為了讓民眾了解台灣的「綠建築」和風力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展近況,更設立了零碳教室與圖書館,讓民眾可以透過互動、實際操作實際瞭解如何在校園裡節能,並且從影片《鳥目台灣》、書籍《綠領建築師教你設計好房子》、《低碳生活的24堂課》等環教出版品來得到節能知識。

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科學園區政策環評 高度範圍嫌不足 公聽會砲聲隆隆

2014年2月2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國科會26日於環保署舉行「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政策評估說明書」公聽會,雖國科會再三強調友善環境、態度積極,但由於對政策環評的評估項目與方式的高度跟範圍嫌不足,報告不獲接受,民間與出席的政府機關紛紛提出不滿,3小時的會議中現場砲聲隆隆。
全台科學園區分佈圖,取自國科會簡報資料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做出結論,要求國科會除原提出「環境永續」、「社會公平」、「經濟發展」3面向外,還需將「園區現況檢視」、「政策方案規劃」、「水資源」、包括空氣污染、水體涵溶等「各項總量管制」、「園區及廠商規範」、「資訊公開民眾參與機制」、「化學品管理」及「健康風險評估」等8項環境議題都列入,並詳細回答會中發言意見與書面意見。而國科會一再迴避拖推在園區當地舉辦更多公聽會,也由葉欣誠出面代表環保署明確的要求至少要在北中南都召開公聽會。
在中科開發爭議中,民間長期不斷呼籲應進行政策環評程序,以對科學園區30年來對於環境與社會外部性,重新補足既有法令與管制工具中的制度性隙縫。此訴求終於在2012年10月底明文列入中科二林園區環差分析的審查結論,要求主管機關國科會應於一年內提出科學園區政策評估說明書。而國科會依據決議,陸續確認了新設科學園區政策方針、舉辦範疇界定會議,於去年10月提出了「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政策評估說明書(初稿)」,並在今年1月14日自辦公聽會,26日在環保署再辦公聽會。
中部科學園區頻受爭議,取自國科會簡報資料國科會在1980年設置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後,陸續在1996年成立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在2003年設立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更在2012年又核定了13處園區,將把開發面積推高到總計4663公頃。國科會提出統計,表示至2012年止,總計有840家廠商,提供了246067個工作機會,更創造了20041億元的營收。
但近年中科三、四、五期中計畫紛紛因影響環境之虞而引起抗爭,民間不斷提出要求對科學園區進行整體的政策環評,終於在2012年10月底的中科二林園區環差分析結論中,要求國科會一年內提出科學園區政策評估說明書。

只論枝微末節 政策方針無實質方向

但國科會所提說的說明書,遭批「高度跟範圍都不夠」,只討論枝微末節,根本是本末倒置了。不但缺乏通盤檢視的誠意與能力,且誤讀政策環評機制的要求,不管是政策內容、評估項目與方式及替代方案設計,都遭斥為「荒謬」。
國科會所提出的「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政策方針」遭批空白無意義,更看不出國科會要如何達到,國科會在報告中表示:以「建構優質產業發展環境,推動科學園區創新轉型」為願景,進而提出三大主要策略:將園區由「生產效率導向」逐步轉型為「創新驅動導向」、善用國際人才與技術資源、建構「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優質環境,並陳述其會推動污染物排放總量管制、落實環境監測、建立園區能源管理與節能成效評估系統、開發型態與規模將尊重國土自然資源保育。
在替代方案當中也同樣因空洞讓人弊病,例如在環境涵容能力中的「空氣」項目主方案為「新設園區或既有園區擴建之空氣污染物質,以不增加空氣品質三級防制區負荷且增量不得改變原防制區等級為原則。」但替代方案卻為「新設園區或既有園區擴建之污染物總量以不超過既有園區核定環評排放總量為原則。若位於三級防制區內且經模擬評估後有其新增排放量對污染源所在地之防制區或空氣品質同受影響之鄰近防制區有造成惡化之虞者,應於定期內減少與新設(擴建)園區等量之排放量,得適度新設(擴建)園區」。

「問卷題目爛」 國科會自打66分 遭批自欺欺人

國科會所提出的評估以環境、社會與經濟三者等重的態度來處理,多以量化、質化分析來進行評估,而在社會項中,「民眾意見與社會接受度」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但民間團體對其問卷題目大表不滿,更質疑其得到66分的總分,與「環境面雖有衝擊,可透過環境管理等進行改善,社會經濟面多為正面效益,民眾多數支持,認同科學園區扮演的重要性」的結論,根本是國科會在自欺欺人。
取自國科會簡報資料
除了國科會自行舉例的「科學園區的開發可以帶來經濟上的發展,但開發也可能會影響環境生態保育,如果可以兼顧環境保育,而且在不超過當地環境負荷下,您對於未來仍適度新設籍擴建科學園區的認同程度如何?」彰化環盟成員施月英與彰化醫界聯盟吳君真指出,問卷中尚有「台灣有13個科學園區,請問你知道嗎?」、「大埔案與國科會的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園區無關,你知道嗎?」等問題,不但毫無意義可言,甚至已經是造假,民眾明明支持的是減量、是環保,國科會卻解讀為民眾支持再新設。
施月英強調,若要就社會經濟面做探討,那麼國科會不應還在談就業人數、營業額,反而是無薪價、職業傷害、健康風險評估等工作品質,才是對園區內員工更為重要的。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林仁惠也表示,應該增列人權影響評估,她指出,兩公約的精神並非只是有舉行公聽會就能交差了事,而是必須對當地居民的工作權、勞動權、居住權與資訊公開都進行評估。

將升級「科技部」民間、公部門盼國科會拋開發思維 

彰化環盟成員吳莉惠、施月英、吳君真等人點出,此案標題為「新設(含擴建)」,便表示國科會仍抱持開發思維,在全台工業區、科學園區已經嚴重閒置的狀況下,為何不將擴建擺在新設之前,先使用尚未完成租售的廠房,若真的完全不足再談新設,甚至除了擴建、新設,也得將更新、停建等狀況都要納進思考中。
內政部營建署代表表示,站在國土管理的角度,建議國科會在佈局科學園區時,也應該配合全國區域計畫,並列出短中長程計畫,在現階段尚未達到目標前,「零方案也該是一個選項」。
國科會於下月3日便要升格為「科技部」,不但民間在為了環境力爭,環評委員及其他部會也希望國科會應負起更大的責任。彰化幸福媽媽成員顏淑女認為,科技不該只是以發展製造工業為主,像是農業也很需要國科會協助。環評委員廖惠珠提出「綠色經濟」,認為國科會與科學園區應該發揮當年竹科帶領潮流的精神,提出更具體的上位計畫,也要以新科技帶領廠商檢討製程,研發新技術,讓經濟與環境都獲得成長。委員龍世俊亦認為,國科會應該加強帶領國內科技應往節能環保發展。
施月英指出,之前的範疇界定會議,許多關心此事的環保團體都沒有受邀,她認為國科會是刻意迴避他們,如今提出的報告問題百出,她認為因此要求重新舉行範疇界定會議,邀請更多民間團體參與,才能制訂出有實質意義的政策環評說明書。

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反核演唱會票房微涼 「別讓我孤單」 音樂人籲308上街

2014年2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獨立音樂長期踴躍參與社會運動,為了反核,22日十多組樂團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行「No Nukes! Long Play!不核作」演唱會,從下午唱到晚上馬拉松演出超過8小時,吸引500名左右的樂迷進場購票入場,社運名人馮光遠與雞排妹等人也現身打氣。音樂人大聲唱出反核意見外,更不斷呼籲3月8日全國北中南東的大遊行,需要各界挺身而出。
222不核作演唱會 攝影: Oink Chen
音樂界於去年年底推出「不核作」合輯,收錄34首歌的雙CD表達反核意念,音樂人不但無償為專輯提供創作,並陸續進行開唱藉此宣傳反核理念,並為行動募集資金。
此次演出為首次舉辦售票演唱會,參與演出的音樂人從在1990年代便有批判時政創作的朱頭皮、蕭福德、董事長樂團前輩級人物,亦有長期在地方上參與守護土地的林生祥、巴奈,「凱道天團」農村武裝青年與勞動服務兩團合體將熱情引爆,目前大受歡迎的Tizzy Bac、輕鬆玩、猛虎巧克力等中生代發揮自身影響力,帶領歌迷更關懷時事,而新生代的王榆鈞、Easy、拍謝少年登場,也唱出年輕一代的心聲。這樣的陣容讓知名樂評家馬世芳早早表達期待的心情,已定居香港的張鐵志更專程趕回台灣主持,為樂迷講解獨立樂團在社運參與中的歷史。

在自身崗位上出力就是「不核作」 音樂人盡心投入 堪稱典範

Tizzy Bac日前已經宣布今年將暫停演出,讓參與反核演唱會成為暫時劃下的句點,主唱惠婷認為相當「意義重大」,他們表示會選〈這是因為我們能感到疼痛〉這首歌參與不核作專輯,便是要傳達面對目前紛擾的社會議題,感受到自己正在疼痛的同時,也就要開始保護自己與家園,「痛就要大聲喊出來!」雖然樂團不會再有演出,該團貝斯手哲毓仍表示「308遊行見」呼籲樂迷屆時都要參加。
猛虎巧克力主唱鄭宜農甫與滅火器樂團主唱楊大正新婚,特別有感而發的表示,她反核的理由便是「因為想與心愛的人一起安全而幸福的活到老」。楊大正則以特別來賓身份登台演唱〈晚安台灣〉,表示如果曾怪罪上一代目光短淺,那現在便是這一輩年輕人掌握未來的時刻,「如果我們有了下一代,出包了以後,我要怎麼面對他呢?」鄭宜農演唱〈別讓我孤單〉,強調如果想要改變現狀,絕對需要更多人的加入,她呼籲樂迷不要讓在路上堅持的人孤單,一定要持續挺身而出。
「如果那些以為不會發生的惡夢發生了,許多曾經的美好都將不再有了。」來自台東的巴奈與那布長期在當地進行守護土地的行動,不但在去年底自力舉辦環島50場小型反核談唱會,更負責組織此次台東場的308遊行,對他們而言反核不只是對核安、核廢料污染的擔憂更是土地上的各族群,甚至與其他生物如何和平、共存的課題。
綠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不核作」三字的意義一為民間對政府的不合作、也就是以「公民不服從」方式的爭取權益外,另一層意義則為民眾在各自的崗位上出力,音樂界一波一波的行動,用他們所擅長的創作將反核訊息傳遞出去,便是最好的示範。
而這些音樂人為了反核而激盪出火花、甚至產生新組合的合作,也豐富了他們的音樂創作。
獨立樂團在2012年8月曾經過一次免費的反核演唱會,包括陳綺貞、濁水溪公社、拷秋勤、林生祥、滅火器、1976等團在The Wall所舉辦的「核電歸零音樂會」,塞爆了原可容納700人的空間,連門外也都擠滿人,粗估人數可達千人。但此次在Legacy的演出票價定價1000元,售票狀況甚至一度告急,最後有約500人願意購票入場聆聽,該場地呈現半滿的狀況。

演唱會、遊行沒去年熱? 綠盟:今年就是關鍵年

對照目前民間對308遊行的期待氣氛不如去年熱烈,當局甚至唱衰「不會破萬人」,對此綠盟副秘書長洪申翰回應,反核運動從來也不是都在順風的狀況,社會運動本來就是在逆境中不斷的持續與翻轉的。洪申翰分析,去年的熱烈除了來自福島核災後兩年來的累積,政府提出公投也是激發民眾現身的點。但目前當局卻打定主意要冷處理核電爭議,並且開始打公關戰,想讓民間找不到施力點。洪申翰批評,當局此舉等於將人民作為敵人來對付,而且政府應該努力的該是把能源政策做好,如今卻將精力用在公關戰,實在讓他感到失敗與悲哀。
洪申翰強調,也許很多人會將遊行視為民意集結的最大力量,但他認為,這只會是今年下半年至明年間一系列反核抗爭的開端,因此就算無法如去年達到20萬人以上,也不需太氣餒。
洪申翰指出,今年將會是反核運動中最重要的「關鍵年」,因為當局極可能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將核四運轉,從觀察政經體系的作為中發現,他們已經不再做些虛假的否認了,但洪申翰相信,反核民意仍是絕大多數,若當局要強硬插入燃料棒,民間自然會展開強度更高的反對行動。
在這場持久戰中,綠盟等民間團體也不斷的往更深與更廣兩方面努力,例如從學術上提出的綠色經濟、批判發展主義,與持續號召「反核柑仔店」等社區基層據點,並舉辦「零核時代」複合展,以畫展、攝影展與影展吸引更多的民眾關注。
崔愫欣則上台與樂迷討論目前經濟部不斷在電影院與電視上放送的「穩健減核」廣告當中的不實之處。崔愫欣指出當局目前將核一二三延役與核四運轉互為替代方案,逼人一定要「兩害取其一」,卻不能兩者都不要。所謂「安檢」,卻圖的是先將核四燃料棒插入,造成「既成事實」,廣告上說「核電不能一次全關」,卻迴避了國內備用備用容量長年高達20%,其實根本不缺電,而核四運轉人民將要再承受40年以上的恐懼。崔愫欣更痛批「給核廢料一個安全的家」的說詞實在荒謬,「我們因此必須戒慎恐懼的保護核廢料萬年以上,誰給我們安全的家?」
【參考資料】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核二換高階核廢料護箱 環團:應作環境差異分析

2014年2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核二廠的用過核燃料棒中期貯存計畫提變更內容對照表,將更換貯存的混擬土護箱型式與水質監測地點。在19日第256次環評大會中,有民眾提出疑義。
綠黨成員王鐘銘表示,在環評的相關法規中「變更內容對照表」應該適用於有利於環境品質維護、產能降低、提升環保設施處理等級、提昇產能但污染總量為增加等狀況,否之則應進入環境差異分析,或是重做環評。但王鐘銘質疑此案所提出的變更是否真對環境有利。
蠻野心足協會律師蔡雅瀅也指出,此變更將每個護箱內貯存的用過燃料束增加,且貯存面積也更加密集,她認為有增加風險的疑慮,蔡雅瀅更指出,近期地質學家發現核二廠附近的山腳斷層比之前的檢測還更長,應該重新評估當地地質,而且核二廠曾發生螺栓提早斷裂的狀況,也讓該地是否能妥善貯存核廢料40年以上有疑慮,這些都該審慎評估,甚至重做環評。
但大會仍維持通過的結論。

國道2號伸進濕地與工業區 將切割後更名退回小組重審

2014年2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交通部國道高速公路局提出「國道2號大園交流道至61線新闢高速公路計畫」,位於桃園大園鄉境內,全線採高架架構,全長約4.1公里,將從大園支線經台15線連接到台61線。
新建工路將開進國家級濕地。
19日環保署舉行第256次環評大會,共有五件報告案與三件討論案,其中二高鼎金系統交流道增設閘道獲通過;國道2號H12標為大園交流道至61線新闢高速公路的計畫,則因為將穿越大園工業區與許厝港濕地,小組原建議不開發或進二階,開發單位提出切割環評的要求,大會同意此案切割規模並更名,但仍需要退回專案小組續審,可說等同是另提新案。
環評會上,桃縣交通局長高邦基到場,強調此為航空城9大聯絡道路,是國家重大建設的一部分,且東端大園交流道約0.9公里已經做完,目前徒留斷橋在空中等待著。但此路不但進入國家級重要溼地「許厝港溼地」範圍,也將穿越大園工業區,連工業區都出面重申反對的態度。
高邦基表示,大園地區的民眾大多支持,因為民意代表與地方首長都已表達如此態度,他更指出,如果讓用路人從高架橋開一半必須下來省道再上到高架橋,不但他們會覺得很奇怪,甚至也會造成塞車,塞車排碳會很不環保。除了水資源聯盟成員粘麗玉表示,「先開路在那邊等環評通過,你實在丟臉還好意思拿來說。」工業局代表也抨擊「路網不是這樣建設的,在既有道路上面再開一條,沒有意義。」
初審小組原將不予開發或進入二階兩建議併呈給大會,但高公局於2月10日再送補充資料給環保署,希望能將此計畫切割為兩部分,要求環署先在此次環評同意「國道2號大園交流道至台15線」路段的1.64公里,另外的2.5公里「台15線至台61線」,則待溼地保育法及施行細則確定後,再另案辦理環評。
但此要求引發爭議,大會決議,同意此案切割規模並更名為「國道2號大園交流道至台15線」,但仍需要退回專案小組進行續審。

南星計畫環評進展:貨櫃中心過關、自由港二階再嚴審

2014年2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19日舉行環評大會,其中高雄洲際貨櫃中心的變更內容對照表與南星自由港二期的環評,都與南星計畫有關,恐再衝擊已有嚴重空污問題的大林蒲,當地居民與環團都趕到現場發聲,不但要求予以退件或是嚴審,更指控刻意切割環評,要求大會應將此二案與國道7號、遊艇專區等開發案一起進行二階環評,對環境影響做整體評估。
最後,洲際貨櫃中心獲通過,自由港二期則確定進入更嚴格的二階環評。
南星二期確定進二階,居民感到歡欣
第256次環評大會共有五件報告案與三件討論案,民間坐滿旁聽席,發言踴躍,光是對報告案提出意見,便已經花去一個多小時,此次環評大會時間超過四小時。
到場關心的水資源聯盟發言人陳椒華對洲際貨櫃中心一案提出質疑,認為開發單位港務局對高雄港興建、改建與維護相關土石方處理交代不清,對沿海二路交通資料,也避談尖峰路段情形,有涉資料不實,誤導環評通過之嫌,要求環評大會予以退件。
面對環團的抨擊,港務局聲稱此次變更「單純而善意」,表示在此次變更中,新增外來土方可減少外海抽砂之需求對於海域地形與生態更可減輕影響,是對環境有幫助的。但環團指出,國道7號現在不但飽受爭議更已進入二階環評嚴審了,洲際貨櫃中心卻仍計畫接收國道7號的工程廢土,不但不合理,更有偷跑之嫌,但大會仍維持修正後通過的結論。
「大林蒲真的很可憐,這樣切割,未來就會是另一個六輕,請做整體環評,一次講清楚。」當地的金煙囪文化協進會總幹事許順良表示,大林蒲砂石車交通事故頻傳,近日才發生運土石車輛撞死居民的事故,大型車輛就在鳳林國小旁呼嘯,讓學童每天險象環生。
大林蒲40年來承受大量工業區空污
當地居民黃耀雄出示圖片,指出大林蒲鄰近中鋼、中油、中船、焚化爐、發電廠,空氣品質極差。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更表示,如果大家對基隆的黃色小鴨因空氣污染而燻黑有印象,那高雄小港區空氣不佳的狀況遠超於此,已是「有空氣,沒品質」的狀況。以2012年小港區懸浮微粒PM10的年均值高達62.8微克/立方公尺,較基隆29.1微克/立方公尺多1倍餘,大林蒲更是小港區最接近污染源的地方,高達68微克/立方公尺,光是以上個月為例,PM10月平均濃度更高達126.5微克,31天內有14天達不良等級。
南星自由港二期則因為環評小組在一年中的四次初審中,認為需要蒐集更多的資訊與進行公民參而建議進二階,在居民連番表達對當地環境的擔憂後,也確定了結論:
  • 「開發計畫範圍涵蓋大林蒲灰渣掩埋場,該掩埋場之封閉、點交期程仍不明確,後續監測、管理責任劃分不易釐清,應有再詳加評估之必要。」
  • 「歷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屢有民眾到場表達該案有可能加重當地環境影響程度之憂慮,對於當地民眾之權益維護,以及公眾意見之溝通處理,有再檢討評估之必要。」
當地民眾會後愉快的與結論合照,讓紅色的字映照在他們的臉孔上。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六輕VOCs洩漏管制審查 因應對策繼續拖

2014年2月1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18日上午,環保署對「六輕四期擴建計畫中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洩漏管制因應對策」進行第二次專案小組審查。由於六輕四期計畫仍不斷成長,衍生許多審查會議與訴訟、訴願,實質管制規範卻始終未果,因此環署急於通過此審查。
為了「對現階段作個了結」,小組此次提出三點結論:包括確認計畫範疇,列入四期內所有廠商與4.5期前所有已通過審查的期程;設備元件以監測管理為主、設備改善為輔;設備元件以外5項則須一一列表,詳細列出編號、改善措施與查核方式,並要求六輕在3個月內重新提出報告再審。

環署:環團阻撓  讓六輕可不受最新標準管制 

環保署綜計處科長俞振海在會議開頭講解歷史背景,建議儘速通過此因應對策,如此督察總隊與雲林縣環保局等單位才能早日展開稽查,避免六輕藉此一直拖延。
俞振海強調,因應對策與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查不同,是對已進行興建的計畫,爭取能實際執行的最好條件。若環團持續提出更高要求,阻撓實質審查,只是稱了六輕的意,因為他們可以繼續不受最新標準的管制。

數據資料多處不符  審查委員:六輕誠意不足

此計畫經2013年6月第237次環評大會決議,由「六輕四期擴建計畫揮發性有機物自廠排放係數建置計畫暨洩漏管制之因應對策」更名為「六輕四期擴建計畫揮發性有機物洩漏管制之因應對策」,並於9月4日召開第一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
但此次審查,除了報告書中只有台塑石化的廠商,未納入長春、大連石化等15家廠商外,尚發生多處數據資料前後不符的狀況。審查委員批評其「誠意不足」,委員吳義林更直言,台塑只是全盤置入歷屆環差報告,實際上並未多做什麼。

儲槽數量受關注  六輕:不應納入無關VOCs洩漏管制部份

因去年督察總隊祭出空拍技術,揪出六輕短報1000多個儲槽,故此次儲槽數量審查再受關注。而六輕提出的儲槽仍為1953個。六輕指出,廠區內的確有3000多個儲槽,但此案係針對VOCs洩漏管制,所以僅提出與VOCs相關的儲槽,並以是否獲得許可證為依據。
六輕認為,若納入無關的儲槽並不妥當;空保處亦提議,應重新定義此案的儲槽,以免再生爭議。

審查委員要求  六輕須詳列5設施管理計畫

審查委員要求六輕量化各項設施,並具體說明執行方式,因此冷卻水塔、廢水處理設施、裝載操作設施、儲槽及廢水燃燒塔等5項,皆須完整詳列設施類別、編號、改善措施、改善期程、監測查核方式等。而設備元件除了數量實在太大外,委員更認為應定期掃描檢測才有意義,以避免產生污染、工安、原料損失等憾事,故要求此項的因應對策是以監測管理為主,設備改善為輔的自主管理計畫。
審查委員也訂出此案範疇,為包含四期內的所有廠商,不只是台塑集團旗下的4家公司,長春、大連等15家廠商都得納入,且也將包含四期已通過的期程。六輕反映,4.7期遭民間團體提出訴訟,不算走完全部的審查,因此定義為直到4.5期。
長期關注六輕污染的水資源聯盟發言人陳椒華到場關注,她認為在不斷辯論中,至少已逐步釐清事實,這次會議結論可算是好消息。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馬公第二海淡廠環評 委員:把漏水率降到10%、建立差別水價

2014年2月1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由於觀光客人數大增,澎湖面臨缺水危機,由自來水公司所提出的馬公第二海水淡化廠計畫,在17日的環評初審會議獲得建議通過的結果,但環評小組所提出的附帶要求,包括了將漏水率降到10%、建立差別水價等,卻讓水公司認為具有頗高的難度。
馬公第二海水淡化廠初審簡報資料馬公第一海水淡化廠才在2012年7月正式營運供水,自來水公司隨即於又提出馬公第二海水淡化廠的興建計畫,第一期工程將產水4000CMD(立方米/每日),第二期6000CMD,預計要在2018年開始營運。

觀光盛行、用水量也飆升 澎湖再提海水淡化廠計畫

我國於1995年起陸續於澎湖、金門、馬祖地區興建海水淡化廠,以解決離島地區枯水期缺水問題,另台電公司也為核三廠電廠用水,於1989年興建蒸汽壓縮式海淡廠。
自來水公司表示,由於澎湖地區觀光興盛,遊客人數倍增也增加了用水量的需求,且澎湖地區的降雨量大幅減少,造成了供水缺口擴大。又因為需要防止地下水與土壤鹽化,而需執行地下水減輪抽,因此有開發海水淡化廠的必要。
馬公地區的水資源供需分析
馬公第二海水淡化廠的預定地將位在烏崁,分兩期開發。第一期面積35384.2平方公尺,第二期為14220.2平方公尺。第一期預定將產水4000CMD,在2017年12月完成,可滿足至2021年的用水需求。第二期則將待行政院核定,水公司透露,其實目前其實暫無需求,但澎湖縣政府在1996年的計畫中提出10000CMD的需求,水公司也在考量完整建地不意取得的狀況下,一次購置建設10000CMD,以利未來可能的擴廠需求。
關於淡化後產生的鹵水,水公司提出一廠的數據與中山大學教授于嘉順的鹵水擴散模擬,指出就算日後二廠同時進行多點排放出鹽度51PSU的鹵水,對鄰近海域的影響也不至於明顯,最大影響濃度為35.73PSU,與背景值34.38相差不大PSU,水公司表示,此影響甚至不比過融冰等自然現象。

「不可無限成長用水」 環委出難題 要漏水率降至10%、差別水價

審查委員於上回審查及書面意見中質疑是否過份密集建設耗能海水淡化廠,有忽視節水、減漏、再生水利用等效率化管理的嫌疑,對此,自來水公司除了表示將會加強宣導節水外,也做出解釋。
自來水公司表示,目前全國的漏水率平均為19.5%左右,以此次所在的馬公系統為例,自2009年到2012年,花了3.38億施作10104公尺的汰換管線工程,已經將漏水率由22.57降至21.06%,總共下降了1.51%,更預估在2022年時達到5%的減漏成果,但水公司認為,這點緩不濟急,仍需與海淡廠興建並行。而再生水的部分,則受限於目前法規不允許再生水與人體接觸,亦不得使用在農業與民生用途,只能用在食品業之外的工業用途上,對其民生用水需求的缺口助益不大。同時為了避免地下水鹽化的狀況更加惡化,水公司也將展開減輪抽地下水的方式來涵養地下水。
馬公地區的水源統計,以海水淡化最高
雖然到場的澎湖縣政府表示「有水才有發展。」對澎湖之前遭遇隔日供水、夜間減壓等陷水的不便大吐苦水,更強調澎湖的自治法規中,已經積極要求新建屋舍成為低碳建築並做水回收等,但是澎湖缺水問題的確就是其發展困境,「要投資者必須自籌水源,對澎湖來說是不可能的」。
「不可以無限制的成長用水量。」主席簡連貴等環評委員認為水公司與澎縣府應該認真面對20內年澎湖即會面臨的缺水問題,而非讓用水需求無限制的成長,委員歐陽嶠暉更指出「應該使用者付費,觀光客的用水需求,不該由全國來買單。」因此,他們雖然建議大會通過此案,但也提出條件,要求水公司承諾做到四項:達成10%漏水率、制訂差別水價、再提出替代方案與省水節水的宣傳與教育。
這些要求對自來水公司而言頗為困難,自來水公司表示,目前全國的水價是統一的,在這既定的國家政策下,若要針對澎湖地區的旅館業者有不同的計價,恐怕將引發爭論,但水公司也表示,但若能修改全國的水費結構,他們也樂見其成。至於將如何將漏水率降至10%,水公司則無法明確提出。目前水公司的減漏措施,除了2009年到2012年的10公里輸水管線汰換外,尚有2014到2022年的分區計量管網建置等工程,但預估完成後漏水率只可降低5%。
至於替代方案,目前水公司提出污水回收、再生水利用與尖山電廠的溫排水等方案,卻在提出的同時又表示其實並不可行。馬公污水下水道目前處於規劃階段,土地徵收、廠房建置等都還沒譜,再生水利用的相關法令也還在草創階段,水權、水質與水量等都還沒有明確規範。而澎湖推動低碳島後,用電將由海底電纜提供,尖山電廠將轉為備用,也不會有穩定的溫排水量可提供。對此,環評委員建議,既然這三案都不可行,那麼水公司應該另外尋找規模較小但可行的替代方案才是。

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溫馨情人節 蟾蜍山阿嬤「拆屋還地」官司有轉機 笑擁玫瑰花束

2014年2月1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14日上午20多位年輕人手持玫瑰花,在台北地院門口集合,陪伴遭台科大提告「不當得利」並要求拆屋還地的蟾蜍山居民鄭燕出庭,讓情人節除了年輕愛侶間的晚餐約會與購物外,更添溫馨。
此次開庭,原預測恐怕將會將會出現不利於鄭燕的宣判,但台科大的委任律師主動提出停止訴訟,希望能與被告鄭燕進行協商,經被告方同意後,此案成為「合意停止」的狀態,將有4個月的時間展開協商,若仍無取得共識,將會繼續開庭。高齡82歲的鄭燕得知自己可能重拾在老屋終老的機會,收下年輕人紛紛送上的玫瑰花,臉上充滿笑容。
鄭燕與聲援民眾在地院門口合影
就位於台北公館商圈周邊的蟾蜍山聚落,去年由於其中的煥民新村出現剷平危機,而開始獲得社會關注。
台科大於1990年代爭取將蟾蜍山周遭土地作為校地,在校方與居民代表進行多次協調後,做出「先安置後開發」的承諾。在此前提下,都市計畫委員會於2000年決議將此筆土地撥給台科大,此筆預定校地有2.3公頃,蟾蜍山聚落中的煥民新村39戶、自力營造眷村56戶、農業試驗單位12戶都包含在其中。
由於台科大始終沒有安置計畫,該筆土地10多年來無法使用,但台科大在去年7月起先行針對2戶農改場住戶提告,要求他們繳交數十萬元的不當得利並拆屋還地而引起議論。
鄭燕本案鄭燕於1950年代因在農改場工作而取得宿舍,至今仍在使用該屋舍,對於台科大完全沒先聯絡及溝通便逕自對她提告,鄭燕感到無法接受,也相當不甘,鄭燕強調,這間房子是她的宿舍,她並非非法佔用,雖然農試所這些年來並沒有進行維護或收取管理費等管理行為,但她的同事都是住到終老後才繳回。對於上次開庭時台科大以「送你進老人院」來回應她爭取要安置,鄭燕更痛批「太沒有人情味了」。
但此次開庭,台科大態度明顯軟化,律師主動提出停止訴訟,希望開啟協商。這也將會是自去年7月提告之後,首次表達溝通的意願。而鄭燕表示,台科大必須依照當時都市計畫提出安置計畫,或是讓她在這間房子生活直到終老,其他條件她不願意接受。鄭燕強調,她希望在這間房子終老,並不想去住養老院,若能住到終老,有需要繳交合理的管理費用她也願意,但同樣的,台科大就需要進行維護。
若鄭燕成功爭取到在此屋內終老,勢必其他的居民將來也會要求比照辦理,台科大改建計畫也就有得等。
此案法官劉素如點出,十幾年前都市計畫裡面就要求台科大提出安置計畫,但台科大自己遲遲未做到,否則早就不會有如今的爭議,「這還有什麼話好說的?」劉素如甚至對台科大方面表示「這樣告實在沒什麼意義。」 
前往聲援的民眾王若璇表示,從此案可以看到公部門「便宜行事」的風格,現在影響到連大學也這麼做,他們不願意溝通與討論就直接提告的作法相當粗暴,而台科大選擇先從最沒有反擊能力的2戶下手,是挑軟柿子吃。
同樣曾面臨法務部以「不當得利」提告的華光社區居民林雅琪也到場,林雅琪表示,華光社區於2006、7年陸續挨告,當時社會尚無人關注,但目前都更議題已獲媒體與社會關注,而且兩公約也在2008年實行,她來現場,除了表達支持,更是要瞭解司法過了這些年有沒有比較進步。
林雅琪更指出,這些人帶著花前來聲援鄭阿嬤,這樣的精神支持其實意義重大,之前華光社區的老人家多為遭提告、迫遷的打擊而鬱鬱寡歡,甚至因此往生的都大有人在,「有人陪伴」的感覺,將會讓面臨迫遷的居民好過很多。
鄭燕收下民眾送的玫瑰花,笑容滿面
台科大建築系的學生小家表示,目前很多大學都是以這樣的手段面對校地,台科大也如此,小家雖並不意外但依然感到失望。小家強調,對他而言建築是「處理人與空間的關係」,並非只限於拆掉老房屋重蓋一批新的建築,例如之前煥民新村爭取活化,他也期待朝工作室、社團活動空間去規劃老屋活化,「我想學校可以有別種的思考」。

大屯山地震 經部還在喊延役 民間批馬能源政策跳票

2014年2月1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12日凌晨,北台灣發生芮氏規模4的淺層地震,由於震央就在台北市士林區大屯山區,民眾特別有感,不少人表示第一個念頭是「希望核電廠沒事」!
但對照今年初經濟部更強力的宣傳「若核四無法順利運轉,將面臨缺電危機,不排除核一到核三延役可能」的風聲。民間團體指出,目前國內運轉中的核電廠,不但都位處活動斷層的高風險地帶與人口稠密區,且也陸續進入易發生事故的老化期。經濟部在此狀況下提出延役,是置台灣於極高核災風險中,更違背馬政府在2011年做出「核一到三廠不會延役」的承諾。
包括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等民間團體,14日上午前往經濟部門前抗議,嚴正指出當局政策將興建核四與核一二三延役兩者互為替代方案,置台灣於極高核災風險中。
洪申翰表示,2011年馬政府承諾核一二三不會延役綠盟副秘書長洪申翰出示2011年的剪報,指出當時馬政府發佈的能源政策,明確指出「既有核電廠不延役,並依規定展開核電廠除役計劃」,公開承諾核一到三廠不會延役。
如今經濟部卻不斷放風聲、放送宣傳廣告,表示「若核四無法順利運轉,將面臨缺電危機,不排除核一到核三延役可能」。藉此掛勾核四運轉與老舊電廠除役兩者,使其互為替代方案,不但混淆視聽,更違背了政治承諾。

「浴缸曲線」呈現 核電廠運轉初期與老化期風險最高

「比起可能缺電的疑慮,安全才應該是更重要的。」洪申翰指出,許多地質專家已經提醒這波地震「並不尋常」,當局不能忽略警訊,而且據台大地質科學研究所教授陳文山的研究,台灣目前運轉中的3座電廠都位在斷層帶附近,其中山腳斷層的實際長度更超出過去的調查認知。但是當學界不斷提出新科學證據的同時,原能會卻選擇放任台電公司,遲遲不提交山腳斷層的地質調查報告,也延宕著改善核電廠耐震係數的措施。
綠盟研究員徐詩雅舉原能會發佈的報告為證,指出近3年老舊核電廠發生事故與跳機的紀錄日趨頻繁,與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UCS)提出的「浴缸曲線」(bathtub curve)不謀而合。徐詩雅解釋,浴缸曲線是描述核電廠的年齡風險趨勢,運轉初期的磨合期與老化期,都是核災風險最高的時候。歷史上的重大核災如車諾比與三哩島發生在運轉期,而福島核災則發生在老化階段。
反觀我國,核一廠於1978年開始運轉,至今36年,已遠高於全球核電廠的平均年齡28年,如果還要再延役,便是讓國人面對最高的核災風險。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表示,金山居民位於核一核二廠之間,日夜為此擔憂,如今又要談延役,根本是要逼居民跳海。郭慶霖說,金山對外道路只有陽金公路,若出事幾乎難以疏散。郭慶霖更提出建議,不久之後北海岸會舉行一場馬拉松,不如直接改成「核災疏散馬拉松」,實際演練一次,就會發現根本無法疏散民眾!

民間:準時除役是既定政策 馬政府不該自打嘴巴

洪申翰指出,老舊核電廠準時除役是既定政策,但經濟部從去年底就不斷釋出風聲,甚至表示延役評估「一直以來都在做」,原能會也恢復審查曾應福島核災暫停的核一延役計畫書。馬政府此舉不但自打嘴巴,更是想推翻既定除役政策。
洪申翰強調,台灣根本不缺電,目前備用容量率高達22%,因此不管是核四不運轉,或是僅占全國供電能力10%的3座既有核電廠也停掉,都不會缺電。因此洪申翰質疑,現在還要提延役恐怕是基於兩點,一為台電根本不具備延役核電廠的能力,因此如此抗拒延役計畫;再者是福島核災後全球對核電廠有更嚴厲的檢驗標準,也使興建核電廠的成本倍增,台電裡的「核工幫」為了鞏固自身產業利益,而不放棄延役,根本都是算計。
民間此次將矛頭指向經濟部,認為既然馬政府曾以「核一二三不延役」作為能源政策的基調,經濟部該做的就是積極投入制定相關政策及配套措施,重新檢討電力成長規劃,並儘速拿出電力管理的政策工具,往「積極降低電力需求」的目標去努力,而非繼續拿缺電恐嚇民眾,只想維護核工業的利益。
近兩年老舊電廠事故及跳機記錄
2012.3
核二廠錨定螺栓斷裂
核二廠1號機三月停機檢修更換核燃料時,發現反應爐底部支撐裙板錨定螺栓有一支錨定螺栓斷裂,兩支疑似斷裂,四支有輕微裂紋。
2012.3
核二廠爐心襯鈑龜裂
核二廠一號機在3月大修時即知爐心襯鈑銲道有2處裂痕,最長接近30公分,裂痕出現位置正是接近爐心中子釋放最多的區域,是應力腐蝕的結果。
2013.4.8~2013.7.1
核三廠喪失備用電源長達84.2天
爐心熔毀機率為正常運作的2.7倍,影響核能電廠營運安全,遭原能會開立四級違規
2012.9.1
核三廠跳機
核三廠1號機在6月剛歲修完,便在9月因高壓汽機高震動而導致機組跳脫停機。
2012.10.7
核一廠跳機
核一廠1號機汽機關斷
閥異常關閉,台電先在白天以機件「老化」為由解釋跳機,到了晚間卻遭原能會更正為「人為疏失」。
2013.6.21
核二廠跳機
核二廠1號機風門葉片掉落
2013.6.28
核一廠跳機
核一廠1號機因人員檢查線路不當所致
2013.7.13
核一廠跳機
核一廠2號機主變壓器被颱風吹壞,相關人員檢修時因操作不當,
2013.12.4
核三廠跳機
核三廠1號機主飼水泵突然跳脫
2012.5.9
核三廠反應爐蒸汽管塞滲漏
電廠指出因年久才會有滲漏現象,使得附近民眾及大批戲水遊客都可能面臨輻射污染的風險。
2012.5.18
核二廠圍阻體異常事件
核二廠2號機反應爐保護系統匯流排(RPS Bus)之馬達發電機組(M-G Set) A 組輸出斷路器跳脫,造成反應爐保護系統 A 串斷電
2011.10
核二廠
核二廠2號機大修時,前後兩次發生20個不鏽鋼夾釘及塑膠器具掉進反應爐心,至今下落不明。兩次異物入侵事件都可能影響核燃料棒完整性或控制棒抽插功能。
2012.4.20
核一廠
核一廠1號機反應爐爐水淨化未依程序書執行,使得主控制室盤面出現高洩漏警報。
2011.8.17
核二廠1號機高壓爐心噴灑系統不可用
判定是機械疲勞造成鏈節斷裂,導致緊急海水泵迴轉攔污柵故障。
2011.5.15
核一廠1號機高壓爐心注水系統不可用
核一廠1號機HPCI抑壓槽區蒸汽洩漏偵測差溫開關故障,出現警報,經查係人為疏失事件。
2011.4.20
核一廠2號機高壓爐心注水系統不可用
因接點接觸不良造成電驛失能,以致控制回路斷路,無法傳送流量控制信號
以上資料來自原能會管制報告(綠盟提供)

八八災損 嘉蘭村國賠訴訟開庭 要政府出來面對

2014年2月1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莫拉克風災發生至今已過5年,但對仍在努力重建的居民來說,一切都還沒過去。台東縣嘉蘭村的莫拉克風災國賠訴訟於11日開庭,是4個提出國賠的原住民族村落中,最後一個開庭的案件。部落向原民會、農委會、林務局、水保局、水利署、水利署第八河川局、台東縣政府等單位,針對房屋損毀、文化資產流失等提起賠償訴訟。
由於政府將風災定調為天災,遲未檢討出致災原因,因此台東縣嘉蘭部落、屏東好茶部落、高雄小林村與高雄市南沙魯部落4個村,陸續在2011、2012年提出國賠訴訟。另外3案都已展開訴訟,而嘉蘭部落雖然最早提出,卻因花了許多時間爭取訴訟救助,成為最晚開庭的一案。
此案律師林三加表示,此次開庭的重點有二:一、提出致災原因的因果關係釐清;二、求償的損害證明。其中針對被告的各政府單位,審理法官要求原告詳細整理與統計咎責。林三加表示這點沒有問題,相關資訊都已準備好,只是需要更改格式而已。下次開庭將在4月,希望判決能在年底前出爐。

傳統服、琉璃珠都沖走了  文化資產是賠償大宗

之前報導曾經披露,嘉蘭案提出的國賠金額估計將達2億,法律扶助基金會台東分會執行秘書陳采邑律師表示,嘉蘭部落所提出的國賠內容包括了土地、房屋、農作、農具、家具、牲畜與文化資產流失。其中金額最高的為文化資產,包括排灣族的傳統服飾、頭飾、禮刀、陶甕、項鍊、琉璃珠等文物。
陳采邑指出,嘉蘭部落的文化資產大多遭沖走,連祭典時都沒有祖傳族服可穿了,以後如何傳承傳統文化?族人非常憂心。長期參與災後重建的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黃智慧認為,若能如願獲得國賠,文物的價值認定,可能在日後成為爭議,法官是否能理解這些文物的歷史、對族人家族的意義,恐怕會是不同族群怎麼認同對方的課題。
自救會理事長蔣爭光則表示,目前送出的損失清單多採族人間的互相作證,他們也不清楚具有多大法律效力,因此將繼續收集照片與文件等證據,並理出風災時物品流失的過程。

爭取政府面對致災原因  再麻煩都得團結

重建中的嘉蘭村,取自我們的島
參與訴訟的嘉蘭部落成員共有67人,開庭當天有20多位成員前往關心。自救會理事長蔣爭光表示,雖然國賠一事對忙於重建中的族人來說相當麻煩,但依然熱烈參與。不光是出自感激盡心協助的律師們,對部落而言,此案是再次要求政府重視民眾的安全。蔣爭光強調,國賠本來就是人民的權益,此舉是教育部落本身與社會應該爭取自己的權益。
黃智慧表示,風災雖已過了5年,政府卻未檢討災因,每個地區的成災原因不盡相同,可能是未及早通知、公共工程的修復不積極、錯誤的開路政策等等,皆需當局面對並檢討,但政府卻只做了小林村的調查,且結論只是重申與「越域引水」無關,讓民眾感到失望。因此這些部落出面提起國賠訴訟,為的是循司法途徑,讓法院從第三方來檢視致災原因,藉此爭取和政府對話的機會。
黃智慧強調,這些訴訟絕對漫長難熬,但反過來說,也是凝聚部落的一種方法,這才是一個部落能自我療傷、重建的基礎。
同樣將部落團結擺在第一順位,陳采邑認為,之前會花那麼多時間爭取訴訟救助,就是因為當時部分族人遭駁回,必須自行負擔裁判費用。她說,當時法院的計算並不公平,甚至將族人已遭沖走的房屋列為資產,藉此判定他們有能力負擔;而律師們更擔憂這樣不公平的待遇會分裂部落成員。因此她花了兩年多的時間,不斷進行抗告與爭取,為的就是讓部落能維持團結,共同面對漫長訴訟的考驗。

自救會:盼生活趕快穩定  開展屬於部落的工作機會

蔣爭光表示,部落尚在重建,10.1%的人口為低收入者,面對比例高居全國之冠的窘境,他們最期待的是趕快穩定下來。他表示,雖然現在還有基礎建設的零工可做,但族人仍想開展屬於自己的工作機會。因此自救會選擇推動高品質觀光,除了訓練一批導覽人員,更盼族人可以靠著經營食、宿、工藝、體驗課程,得到更多工作機會。
蔣爭光說,其實部落也擔憂觀光造成的衝擊,希望有意參訪的民眾向「嘉蘭旅遊中心」聯絡,除了方便讓他們準備招待,遊客人數也可控制在40~80人之間。在深度旅遊探索的同時,不打擾到部落安寧。
嘉蘭村一景,取自嘉蘭自救會臉書
【相關文章】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土污管制放寬重金屬標準 環團反對

2014年2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於10、11兩日召開「土壤污染管制標準」修正草案公聽會,修訂項目包括8種重金屬、3類有機化合物的管制與監測標準;並新增工業、產業區的管制標準,以一般地區管制值乘以5倍為通則。此舉引發十幾個民間團體關注,認為是放寬了工業區的污染上限,要求環署不能貿進,至少應在北中南東開公聽會,做更廣泛的討論。
潘忠政提供此管制標準由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會負責。透過定期監測,將發生土壤污染的地區分為「污染控制場址」與「污染整治場址」,藉此確保土地與地下水資源。
土基會此次針對「土壤污染監測標準」第4條與「土壤污染管制標準」第5條,修增訂8種重金屬、及含氯有機化合物、油品、火炸藥這3項有機化合物等管制標準,並採取分區管制,區分為一般地區、農地、工業區三種。
草案中管制標準總表
草案中監測標準總表
在有機化合物方面,增訂的17項包括含氯有機化合物、油品與火炸藥。其中含氯有機化合物原本只在地下水的範圍作管制,此次首次納入土壤污染。油品則以土壤污染超標的加油站常見的伴隨污染物,與毒管法中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的項目為主。火炸藥則針對軍方,分為軍事與非軍事用地,土基會解釋,是為了因應軍方目前不斷釋出用地的狀況。

分區管制放寬工業區標準? 環團有疑慮

重金屬修訂部分則受民間團體關注與擔憂。雖然土基會表示,將健康風險評估、作物生產、食物鏈及土壤背景值列為考量因素,且跟隨世界各國趨勢做分區管理,但與現行管制值比較後,將健康基準值低於現行管制值的向下修嚴,高於者卻沿用或放寬,讓民間團體不能接受。
民間團體質疑此放寬會變相鼓勵亂倒爐渣、集塵灰等廢棄物,甚至可能是為進口廢五金計畫大開方便之門。而且國內農地與住宅、工業區相混的情況嚴重,若分區訂標準,甚至給工業區5倍容許量,對公共衛生與食品安全殺傷力很大。
綠黨成員王鐘銘指出,種米、養牡蠣,並不會產生重金屬,重金屬污染源頭當然就是工廠,但此草案只管制農業區而放寬工業區,仍然會讓相鄰的工業區污染農地,影響全民健康,王鐘銘認為,不應該分區,工業區也該與農地用一樣的標準。
彰化醫療界聯盟理事吳君真強調,農業才是未來最具潛力的產業,因此千萬不能鬆綁重金屬管制標準,以免廢棄土與有害廢土混合棄置於農地與水源區。

砷、鉛加嚴  台塑:恐限縮經濟發展

土基會草案修訂的重金屬包括砷、鎘、鉻、銅、汞、鎳、鉛、鋅,其中將下修的重金屬項目包括了砷、鉛。其中鉛從現行標準的農地500mg/kg、一般地區2000mg/kg,調整為農地150mg/kg、一般地區150mg/kg、工業區300mg/kg。
此舉引起台塑公司的不滿,該公司代表認為修得太低將限縮經濟發展,甚至無限上綱到「最後大家都得去越南工作」的威脅。
台灣環境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李秀容則回應,鉛中毒將嚴重影響兒童健康與智力發展,若不嚴格把關,才是傷害國家競爭力。

土基會:使用鉻、汞產業少,一切在掌握中

曾經爆發大型公衛事件的鎘、鉻、汞則最受矚目。土基會執秘蔡鴻德表示,在與農試所合作的檢驗中發現,由於作物轉移率較佳,土壤濃度與作物濃度無法對應。而風險推估的建議健康基準值中,一般地區可達50mg/kg,工業區可達290mg/kg。因此在草案中,鎘在農地的監測標準為1mg/kg、管制標準5mg/kg,工業區則是50mg/kg、100mg/kg。
而鉻的部分有分三價鉻與六價鉻,兩者毒性相距甚遠,蔡鴻德表示,目前檢測稻米,技術只能測出總鉻,無法分別驗出兩者,因此在農地以總鉻來做標準,且維持現行標準。至於在工業區則只列了六價鉻監測與管制標準分別為10mg/kg、20mg/kg,三價鉻基於風險評估結果不訂標準,也遭民間質疑不合理。
蔡鴻德回應,目前尚使用鉻、汞的產業已經很少,名單都在土基會掌握之中,因此要民間不要擔憂,但綠黨成員王鐘銘質疑,既然如此,更沒有理由放寬,應該立下更嚴格的標準才對,「好還要更好,不是嗎?」

環團:污染累加效應毒性難料,不應放寬修法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常務理事吳麗慧提出,她統計了農委會於2008年所進行全台灣土壤調查的6萬5千多筆資料,發現目前我國土壤中,包括銅、鋅、鎘、鉻、鎳及鉛的6種重金屬數值,僅有84筆超過研擬草案所訂的農地及飲用水保護區管制標準,約0.1%;僅有51筆超過草案所訂的一般地區管制標準,不到0.1%;只有10多筆超過工業區標準,因此她認為此修訂還是太過寬鬆。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土管處提出的健康風險評估有問題,他將其提出的標準數值拿回環保署網頁上的健康風險評估程式去計算,得出在各種情境下,出現了不少顯示危害健康的結果。謝和霖更強調,不能忽略各種污染的交互累加的效應,且重金屬元素結合成不同型態後,毒性也大不相同,目前的科學知識對這些新物質所知甚少,不該過份樂觀。

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時速3公里 67天徒步環海岸線 將拍紀錄片

2014年2月1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2008年起,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TAMEE)即推廣海岸線徒步環島,帶領民眾以最緩慢的速度體會、認識台灣海岸。本週六(2/15)將再次「出走」,展開長達67日的行程。11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此次獲得企業贊助,生態紀錄片導演陳進發會隨行掌鏡拍攝,另也預計推出徒步海岸線的指南書,希望吸引更多人走近海洋。
海洋協會理事長黃宗舜表示,自己曾是生物老師,卻發現教科書中,台灣海岸的介紹僅有兩頁。顯示台灣雖然四面環海,多數民眾對海洋卻認識不足,因此他成立該協會。初期,抱著「先完整瞭解台灣海岸,再談海洋環境教育」的想法,2008年由該會秘書長郭兆偉肩負20公斤行李,獨力完成海岸線環島的創舉;接下來每年皆舉辦徒步行動,帶領數百名民眾實際走近海岸,認識台灣的美和苦。

「看見台灣」更要看見「潮間帶」 海洋學者邵廣昭期待紀錄片

海洋協會持續徒步環島的行動,今年首次得到企業贊助,AIA友邦人壽贊助拍攝紀錄片,也認養了之後的放映、演講經費。來自馬來西亞,該公司總經理陳嘉虎強調,走遍各國,不得不說「台灣的確特別美」!全世界應該一起來保護台灣。配合該公司以「真生活、真伙伴」融入亞洲社群的方式,他選擇贊助這群年輕人的行動,希望紀錄片能詳細紀錄海岸線的現況。
「要看見台灣,除了看見陸地,也要看見潮間帶、看到海平面以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執行長邵廣昭相當期待,在長期的海洋研究生涯中,看著潮間帶魚類從300多種降到只剩100種,2/3的魚類已消失,希望此次徒步團能完整檢視潮間帶。
將負責掌鏡的導演陳進發表示,長期多在山區拍攝,同樣發現目前環境惡化得很快,紀錄的速度幾乎趕不上物種消失。他說,20多年前在福隆附近的海岸看到「都是垃圾與野狗,但沒有人」的景象,讓他至今難忘;也感嘆台灣有「人情味」的特色受國際讚揚,但為何對土地與海洋卻如此無情?

徒步指南 解答如何以時速3公里體會海岸

「親身走過之後,就會關注」黃宗舜認為,當民眾結束環島行程回到日常生活,再聽到海岸消息便會多關注一秒鐘。「只要有這一秒鐘就夠了,他們對環境的關注,也將因此傳給身旁的人、甚至下一代。」
郭兆偉2008獨力完成徒步環島時的報導剪報「國外有許多朝聖之路,供旅人徒步,為何不在台灣海岸線上環島,做為年輕人的成年禮呢?」郭兆偉強調,近年流行單車環島,但單車一天可以騎到100公里,仍有許多來不及看到的台灣;而走路時速不過2~3公里,1天最多也只能走20~30公里,這樣的緩慢,才足以實際理解這塊土地。
郭兆偉表示,「其實來參加我們徒步隊的人裡面,有很多說自己本來就有打算徒步環島,但是總不知道該怎麼做,就一直擱著,直到知道我們有在辦活動,才終於成行。」該協會為了推動民眾能多親身體驗海岸、親近海洋,也將這幾年的經驗寫成一本指南,即將於3月出版。此書將依照地質景觀把海岸分成10段,除了詳述路線該怎麼走,也提醒在該段的可以看到什麼,讓民眾可以藉著這本指南選擇與規劃自己的徒步旅程。
協助出版此指南的樂果文化陳秀雯表示,出版相當不容易,不但在編寫過程中,台灣海岸仍在面臨開發與破壞而不斷消失,本來希望尋求公部門的協助,卻也因為這本書沒有觀光景點、沒有美食與農漁產的介紹,甚至因不以傳統的縣市來分割章節而四處碰壁,但仍硬著頭皮繼續做下去。不過陳秀雯表示,最近她陸續向各大通路商作簡報時,對方總是在一陣訝然的沈默後,表示願意大力支持,顯示台灣民眾其實相當期待能嘗試這種不一樣的旅行方式。
徒步隊成員邱慶耀長期關懷環境,此次將是他第5度參與,邱慶耀表示,這是為自己尋找看清台灣海岸全貌的機會。因為雖然是同樣的路線,但每次走的時候除了自身心境不盡相同,相異的同伴也帶來新的衝擊。邱慶耀舉例,若同伴是小孩、是愛好環境的人、或是一個來自城市的上班族,就會行走過程發現不同的東西,而他也期待能在旅程中,帶領同伴更加關注台灣土地。
此次徒步環島行動,全程組已經額滿,但仍有部分名額可接受民眾單日或短程的報名,可至http://www.tamee.org或電洽0982504549瞭解詳情與報名。

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環署加嚴化工業放流水標準 新增氨氮管制

2014年2月1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再加嚴放流水管制標準,繼科技、石化等產業後,今年1月22日也發佈化工業放流水標準將增定氨氮管制項目,並新增14項有機物及2項重金屬。10日水質保護處召開公聽會,業者在瞭解後,多願意配合削減污染措施,各項新管制預計在今年7月1日起陸續實施。
環署陸續推出放流水標準管制
水保處簡任技正張莉珣表示,此次新增的管制項目中,氨氮將消耗水中溶氧,造成水質惡化、水體優養化等危害水中生物的情形,有機化合物與重金屬同樣可能傷害水體,因此納入管制。

高含氮製程  影響管制值

環保署自2010年起陸續增訂科技、石化等產業之放流水標準,部分管制項目也已到施行日期,相關主管機關將展開稽查計畫,追蹤放流水是否符合標準管制現值。此次化工業增定的氨氮管制項目,則將依是否具備「高含氮製程」,來制定不同的管制限值。
所謂「高含氮製程」的定義為,氨化學、氮肥、丙烯腈與苯胺等27種含氮製程,且含氮製程作業廢水水量達許可排放水量核准量40%以上者。在此判定原則下,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內維持原限值10毫克/公升,新設事業或非高含氮製程則限值20毫克/公升,高含氮製程則將分兩階段管制,第一階段限值150毫克/公升,第二階段60毫克/公升。

6月底前  業者減量計畫需通過審核

業者要在2014年的3月31日前向主管機關提出放流水污染物削減管理計畫,自行安排減量目標與期程,並在6月30日前通過審核,經核定並依計畫內容執行者,其管制得延後施行,非高含氮製程者可延到2017年7月1日,二氯乙烷與氯乙烯可延至2016年7月1日。若無提出申請或未獲核定者,則在今年7月1日開始執行相關稽查與處罰。
目前已經生效的管制
目前已經生效的管制項目

改造台北天際線 高中生的綠色提案

2014年2月1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為了隔熱、防漏水,台北的住宅常見「頂樓加蓋」,雖是特色但也顯得雜亂,如果讓高中生來提出改造方案,會有什麼不同的想法?
35位參加「太陽種子冬令營」的高中生,親手做出模型,從永續、能源與環保的觀點,為西門町、南機場、大稻埕、民生社區、大安區等地提出「屋頂上的100種生活」。
新竹高中打造[空中西門町]獲選為最佳團隊,其將西門町社區屋頂打造成互補包容的文創空間,並採用太陽能板、腳踏車壓電步道等再生能源概念受評審青睞。攝影:賴品瑀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的師生團隊「UNICODE」入圍歐洲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Solar Decathlon Europe,簡稱SDE),與台達電子公司合作,將在6月於法國凡爾賽宮花園中打造一間「蘭花屋」,設計出具有調節溫度、換氣、雨水回收、太陽能發電功能,甚至能住人的綠建築,也是改善台灣頂樓加蓋的方案。
這是台灣學校首次入圍SDE決賽,而交大建研所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也於2/7~2/9合辦「太陽種子冬令營」,進一步以實驗研討方式,輔導高中生打造台灣節能屋頂,展現年輕學子對台灣城市的未來想像。

「蘭花屋」改變天際線  省思都市居住問題 

「UNICODE」團隊成員林家豪解說,他們分析台北有將近一半空間為4到5樓的公寓與街屋,但這些居住空間充滿了頂樓加蓋與鐵皮搭建,給人雜亂的視覺,因此提出蘭花屋構想,企圖改善亂象,希望讓台北有更好的天際線,老屋也得以再生,甚至可提供社會住宅給買不起房子的青年世代。
領軍的交大建研所所長龔書章表示,除了改善頂樓加蓋,作為省思台灣都市與青年人居住問題的契機,更希望引起年輕學子關懷環境、參與公共事務,做出影響台灣的事。因此團隊在積極備戰SDE大賽之外,也舉辦此冬令營與展覽,更開放名額選出一位「能源教育青年大使」一起到法國參賽,隨隊觀摩,盼推廣能源及環境教育。

竹中最佳團隊:活化老屋、爭取青少年活動空間

新竹高中陳彥廷獲選「台達能源教育青年大使」。攝影:賴品瑀。參加營隊的35位高中生來自建中、北一、附中、中山、中正與新竹高中等校,其中新竹高中奪下最佳團隊,成員陳彥廷更當選能源教育青年大使。該團隊提出以環狀天橋串連西門町街區屋頂,希望藉此活化該地許多閒置的老屋3、4樓,也爭取遭商業活動擠壓的青少年次文化活動空間。
陳彥廷指出,規劃中除了綠化與安裝太陽光電設施,更配合西門町的青少年潮流特色,在屋頂上安排所需的滑板、單車與舞蹈展演與練習場地;閒置的老屋樓層可作為文創工作室與藝廊,還有鬧中取靜的咖啡與書店區。該區樓房高低起伏的落差,也讓團隊想出了空中天橋、與貨櫃市集等創意。
「我想我們會得獎,是因為真的呼應了基地的需求。」帶隊老師吳安芩表示,比起其他住在台北的學生,新竹高中團隊其實沒有人到過西門町,甚至原本對西門町有些並不正向的印象。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還特別跑去實地觀察。他們發現,許多老屋一、二樓是店面,三、四樓以上都閒置,是團隊最在意並想改善的部分。吳安芩肯定這樣的營隊與課程,讓學生得到目前學校教育中欠缺的「做些什麼、動手解決問題」的機會。

保留老房子 年輕人的未來期待

綜觀各組學生的提案,多將青少年、老人與社區交誼的需求都放上屋頂,透露出他們對未來的期待。例如中山女中團隊對大稻埕的規劃,便將新設施都放在外圍,甚少更動中間迪化街的老屋。「這些老房子留下來比較好」、「這就是它既有的特色呀!」、「我們覺得這是老一輩人的回憶」,對於台北目前隨處可見的都更,她們感到不捨。
中山女中團隊的設計,保留了老房子,她們認為,這是城市既有的特色,也是老一輩人的回憶。攝影:賴品瑀。
這些高中生對台北的提案,將參與交大建研所的「關於城市的一堂通識課」展覽,於2月9日至16日,在台達陽光大樓(台北市內湖區陽光街256號)展出。民眾可搶先一睹將出國比賽的「蘭花屋」模型與設計故事,還有建築模型與文件,蒐集了許多民間對於城市的問題與想像。15日更有城市講堂活動,包括郭英釗、張清華、豐田啟介、張樞、曾瑋等名建築師都將到場開講。

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我們是關心社會的基地」 獨立書店揪團 首參國際書展

2014年2月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江映青攝影
2014台北國際書展在世貿一館、三館舉行,6日開始開放民眾進場,今年除了以「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等東亞國家為主題外,國內的獨立書店聯合參展也成一大亮點,在各大出版社殺紅眼的折扣戰外,走出獨特的風格。
「書展中最像書店的地方」,獨立書店各自推出選書「這裡是全書展裡最像書店的地方」紀錄片導演黃明川如此盛讚。相較於大出版社將大量書籍鋪滿攤位、隨處可見折扣宣傳招牌,「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將自己的攤位以書架布置成一間小書店,每個書架由一個獨立書店負責選書,展示分別所關注的內容,例如洪雅書店負責台灣文史、女書店負責性別同志、社會科學由唐山書店負責、水木書苑分享環境與農作、有河推出詩與藝術、凱風卡瑪負責童書,東海書苑不但負責歷史書籍,連鎮店的經典樂手Bob Marley等海報都帶到現場布置,充分展現了這些獨立書店堅持著自己的選書方針,而擁有各自的風貌。
「也許大家覺得奇怪,書展都是出版社來賣書的,我們書店來參展是為了什麼?」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祕書長廖英良表示,該協會於去年成立,除了希望獨立書店之間能有互助以尋求生存之外,更希望能與讀者與社會能有更緊密的聯繫,因此決定參與此次書展。
廖英良希望,能讓愛書人藉著「走進書店的感覺」來感受獨立書店的空間與氛圍。「其實來書店,除了買書,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廖英良在自身所經營的東海書苑,便是除了賣書之外,還樂於分享他所收藏的搖滾樂,可以免費出借給讀者。「讓有些人有個地方可以來窩吧」廖英良認為,愛書人總能找到最喜歡的一兩間獨立書店,在那裡可以感受到心靈的交會與歸屬感。
獨立書店組成「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
「那裡是我搖滾的啟蒙」獨立創作人Beat在學生時期變常往東海書苑跑,如今自己出版的書籍也在獨立書店中販賣,「對我來說,在獨立書店賣比在連鎖大書店簡化、不受限很多,大書店可能希望是一個有登記的公司,並不歡迎個人,而且他會希望能提供兩三項以上的東西,不能只有一種。」但在獨立書店便沒有這些限制,而Beat也為自己的書在獨立書店舉辦小型分享會,發現在不同的書店中,每一場討論的氣氛都大不相同,但也因為每一間各自讀者的氣質相近,而能談的更深入。
獨立書店總不忘了留一個角落給社運除了向大出版社進貨,獨立書店更常販賣有獨立出版的書籍、影音以及小卡,甚至有些書店也兼賣些手作、友善土地的農產品,更通常也會提供一個角落給社會運動,放置文宣、貼紙等,讓包括反核、環保等社會議題有機會露臉,也大多樂於提供場地舉辦關心社會議題的討論會、讀書會。
對此,廖英良認為,獨立書店是一個「基地」,藉著討論、交換訊息,而持續的改變社會與世界。「雖然我們不在第一線衝,看似安安靜靜,但也將這些議題往基層去做更廣的滲透。」在此次展覽中,他們也邀請了不少環保、社運團體寄賣刊物、書籍。
民眾挑選個人或社運團體獨立出版的刊物位在清華大學內的水木書苑,除了有校園書店可見的文具與教科書外,更有許多關於環境與農業的選書,負責人蘇至弘表示「我希望讓這些理工的學生也能多點接觸人文與社會的機會」。蘇至弘坦言,大學生的確大多對於食物、食品安全的議題較於無感,但也因此,他才要從市集跟書籍來不斷提醒學生,因此每週舉辦紀錄片放映會、雙週舉辦農學市集。
在書展期間,這些獨立書店的經營者將會在現場與愛書人交換理念,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講座,自述獨立書店與農學、社運、社區營造、空間與音樂等等的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