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拒張慶忠當主席 政院版都更條例修正案闖關失敗

2014年3月3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原訂今(31)日審理《都市更新條例》修正案,雖然各立委聯手提出了20個版本,但最後恐遭強行通過行政院版本,進而掀起圈地與炒房熱潮。民間直呼討論應更嚴謹,不能像服貿一樣只想快速闖關。
由於此會召委是鬧出「30秒審服貿」風波的國民黨立委張慶忠,加上其「建商大亨」身分,會中綠委們連番上陣,以程序發言抨擊張慶忠,立委邱議瑩即指責「服貿照顧中國、都更照顧你們建商!」,指出基於此二理由,張慶忠應迴避,不該擔任主席。原預估將強行過關《都更條例》,也因提早散會而拉長戰線。

行政院版=建商版?  可直接對不同意戶斷水斷電

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理事長彭龍三說,目前立法院內共有20個《都更條例》修正案的版本,但國民黨立委打算通過行政院版本,其實這是建商要的版本,不但看不到進步,容積獎勵與強拆部分,都對民間更不友善。
以目前已發生多次爭議的強拆為例,政院版不但無妥善協調的設計,反而增加可直接對不同意戶進行斷水斷電斷瓦斯等手段。彭龍三抨擊,此舉完全罔顧公平正義,未秉持都市更新的真正精神,僅鼓勵以都更為名,推行更多建案。未來將創造出更多一坪破百萬元的房子,根本不是人民要的版本。
取自都更盟

都更條例將失效  丁守中:都更有防災考量  應儘速審議

大法官釋字第709號在去年4月26日解釋公布「都市更新條例關於都市更新事業概要及計畫之審核程序規定,違憲?」指出1997年11月11日制定公布之都市更新條例第十條第一項與第二項不符憲法要求之正當行政程序、2003年1月29日修正公布之都市更新條例第19條第三項前段均有違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與居住自由之意旨。要求相關機關應在一年內檢討修正,如果逾期,便將失其效力。
取自立院內政委員會視頻「都更條例正在跟時間賽跑。」國民黨立委丁守中在會議中表示,若不趕緊審議,將使公辦、私辦合計千件都更案淪為違憲而無法進行。
如此一來,老屋無法修建更新、也無法及早因應地震等災難;他認為,不管是服貿也好、都更也好,都是民生重大政策,應該由立院盡快展開逐條審議。
丁守中解釋,「時間賽跑」不但是說1個月後的期限,也是因為200年一次的大地震週期將至。「以台北市為例,68%的房屋是3、40年的老屋,且大多蓋得相當密集。」因此丁守中強調,基於防震、防火等安全考量,都更有其必要性。
有意問鼎台北市長,丁守中強調自己提出的版本是受台北市政府所託,此版本除了老屋重建外,也重視拉皮、翻修等其他更新方式,而且是由政府主導規劃、市民參與。他認為,如此一來可以壓低房價,同時還有多餘房屋可以出租、供市民使用。
至於民間擔憂的公平正義問題,丁守中認為,若為同大樓、共同管線者,為了加速推動,同意門檻可自9/10放寬;但若是透天獨棟如士林王家者,則應更加嚴格。

服貿與都更有關係!  學者:20版本應整合、交互參照

在330反服貿黑潮行動中,台北大學不動產城鄉環境系副教授廖本全曾登台呼籲,要民眾關注此都更修正案。因服貿與都更互相關連,合在一起恐造成中資在台灣大舉炒房,也讓更多人面臨財團圈地開發的危機。
廖本全指出,並非反對都更,但目前局面由建商操控,不利人民,政院提出的版本卻使情勢更失衡。廖本全認為,既然目前有20個版本同時出現,立院內政委員會有必要整合這些版本、相互參照討論。
彭龍三則認為,應開放民間一起參與討論、旁聽會議,不能再經由朝野協商就草率通過,否則又是一次黑箱作業。他提出4項訴求:
  1. 檢討並正視都市更新制度缺陷與爭議,都更條例全盤修正,保障人民居住權。
  2. 都市更新條例強化公益性與更新手段必要性之檢討。
  3. 都市更新條例納入實質聽證程序。
  4. 刪除不公平的容積獎勵以及稅賦減免。

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環境服務業前景 是光榮還是毒大便?

為了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上萬人陪伴著學生,在立院內外車輪戰了超過一個星期,換來了「已經簽了不能修改、可以逐條審但是不能修改」、以及警方暴力驅趕的回應。當局重複著說「為了經濟好」,卻拒絕了實際說明所謂「利大於弊」,只要求人民應該無條件的信任。
「利大於弊?」服貿在去年6月21日簽署,「先簽後公布」,由於從溝通、談判到簽署的協議過程中資訊未公開,民間及產業界的意見亦無法參與討論,此協議飽受批評。就像去年被罵翻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廣告,在士農工商疑惑的神情中,「上帝的聲音」說著「我們也很想用幾句簡單的話讓大家能夠瞭解,但是阿,幾句簡單的話實在無法說明這麼多的政策,因為經濟發展需要很完整的規劃,經濟才能動得起來,所以這些方案當然很複雜。」
的確說了等於沒說,卻也這就是目前當局態度的寫照。當時廣告的最後說著,「重要的是,很多事情正在加速進行中。」是如何加速呢?現在看來,就是不惜在廁所外以30秒不到的時間通過這樣的加速著,更別說為此進行任何的政策環評。
實際上檢視所謂利弊,在經濟部去年7月中旬的報告中,明確指出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將增加台灣的GDP約0.025至0.034%,也就是即9700萬至1.34億美元。但弊呢?身為環境媒體,我們就談環境上的弊吧,因為單就環境上的衝擊,就已讓人深深感到「得不償失」的恐懼。因為土地正是一切的根本,當生態棲地、原住民傳統領域、農地都遭到毀損,人們生存自然面臨危機,屆時其餘的一切都將只是空中樓閣。
服貿協議含括了包括兩岸服務貿易的基本原則、權利義務,未來合作發展方向還有相關工作機制等,協議內容涉及了商業、通訊、建築、分銷、環境、健康和社會、旅遊、娛樂文化和體育、運輸、金融等行業,其中例如環境服務、娛樂、科學顧問等服務,甚至食物也可能衝擊環境。

環境服務業能討得好處? 先說清楚開放廢五金進口幹什麼?

在「環境服務業」中,將開放汙水處理、廢棄物處理、廢氣清理、噪音與震動防治、土壤與地下水汙染整治等服務。當中僅有環保署旗下的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基金管理會與相關業者樂觀看待,認為國內業者擁有的關鍵技術及對岸廣大的環境整治商機,國內的土水專業將成為兩岸貿易的反攻勁旅。
但受其邀請來台的《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剛特‧鮑利(Gunter Pauli)卻直言,台灣應多思考從源頭進行科技整合與跨界合作,不要只關注汙染整治的末端與技術。而是應記取之前西進失敗的產業經驗,以擺脫過去的代工模式,別再只是輸入技術,等到對方學成時便遭取代。
環保署近年著手修改有害事業廢棄物的管理標準,企圖將12項廢五金改列為一般事業廢棄物,使其可以合法進口。圖片來源:我們的島〈進口五金救經濟〉
扣掉了讓當局拿來當樣版的土水整治服務外,其實民間對於「廢棄物處理」一項更感到擔憂。環保署近年著手修改有害事業廢棄物的管理標準,企圖將12項廢五金改列為一般事業廢棄物,使其可以合法進口,甚至表示這些廢五金是珍貴的資源,將用來提供相關業者料源。
但依照目前技術,1公噸的電子廢棄物僅可提煉出1公斤的銀、300克的黃金、150克的銅,但剩下998公斤的電子廢棄物與產生的廢水、汙泥處理的配套到底在哪裡?正是民間團體最為擔憂的部分。是否將重演二仁溪汙染?是否加劇有毒爐渣汙染農地的狀況?甚至為此展開填海造島計畫,而改變海岸與海洋生態?
而且,正是因為兩岸關係過於特殊,若遭視為「境內」,雙方的「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動作便無法受國際「巴塞爾公約」管制與保護。那麼其中一方可能就會成為大量有害廢棄物的堆置場所,都不讓人樂見。若依目前當局對核電廠、核廢料的選址與處置態度,就是往離島、原鄉,等人口稀少的邊陲地帶毫不手軟的強塞,試想,遭到大量傾倒有毒廢棄物的那一方,到底比較可能會是誰?

「一條龍」不行運 陸客團吃喝拉撒 數鈔票的人是誰?

而娛樂、建築、科學顧問等等服務,更可串成「一條龍」來大舉開發國內土地,中國的「熱錢」化身為中資、港資、合資、投資各種身份主導大型的開發案,首當其衝的便可能是風光明媚的東海岸等地,不管是向山、美麗灣等引起社會爭議的觀光開發工程案,都是如此瞄準著尚未高度開發的原住民族地區。
若是觀光發展往不友善環境、只追求豪華享受、爭著獨享「海景第一排」的思維偏斜,除了毀壞千萬年來由時光千錘百鍊的山河風景、毀壞自然生態外,更將摧毀當地的文化與社群連結。
美麗灣度假村揭示了財團進駐原民土地,亟欲營利不顧撕裂當地,同時也展示了政府對於財團展開雙臂,不惜違法的態度。中資如大舉入侵,美麗的東海岸還能安在嗎?攝影林國勳。刺桐部落提供。
事實上,目前花蓮便已經有不少的大型旅館、藝品店為中資所掌握。若依照如此模式,中國遊客向中資旅行社報名、坐上了中資的遊覽車、住進了中資的旅館、走進了中資的藝品店買著中國製劣質而高價的「台灣名產」,或是剷平海底生態而來的紅珊瑚,留下了破壞、汙染及「台灣不過爾爾」的負評,他們的消費金流卻不曾流進當地。
這樣的發展、這樣的圈地炒作,又能如何讓部落得到雨露均霑的經濟發展好處呢?只怕在巨大的飯店陰影處,只能表演歌舞、端盤子的居民,將益發只見到自己的貧窮,而不見自己其實曾經擁有多元豐富的文化資產。

服貿能吃嗎?  拋棄了獨特與珍貴,台灣還剩什麼?

是否反對服貿者,都是不願意面對和全世界競爭的懦弱份子?但筆者認為,真正的全球化觀點,應該就是正視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與意義,而非全然拋棄自己的獨特與珍貴之處,去向崛起中的大國靠攏。因此,在支持菁英追求卓越、支持大財團富者越富的同時,是否也該為絕大多數屬於中下階層的勞動力想想?台灣的環境資源、生產糧食的土地有限而珍貴,卻是多少人安身立命,並孕育出多元創意文化的搖籃。
讓我套用一句網路鄉民筆戰時常用的句型「服貿?那是什麼?能吃嗎?」我要說,真的不能吃,在黑箱裡包裝搶先通過的服貿當然不能吃,攤在陽光下逐筆檢視後的服貿,仍將發現因為真的有毒不能吃。這不只是土地汙染後的糧食不能吃、受傷後的海洋也不能再供給甜美海鮮如此實際可見的問題,而當國共聯手端上來的全是不合胃口且思維單一的豪華大餐,在熱愛夜市多元小吃的台灣人嘴裡心裡,恐怕也將食不下嚥。
也許,放棄了自食其力,便將要自食惡果。抱著「他們吃肉,我也有湯喝呀!」的朋友別傻了,他只會留下有毒的大便給你吃。

原民會要族人別管 原青怒:請給我們服貿真相

2014年3月2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在當局遲遲說不清服貿利弊的時刻,原民會於24日發出新聞稿「呼籲族人勿聽信不實謠言參加不法活動」,更輕易說出服貿對原住民「衝擊甚微」的意見。
而這份聲明更以公文形式出現在原鄉與都市原住民聚落中,提醒族人別管此事,讓參與反服貿原住民青年大表不滿。除了要求原民會對此道歉,並指出原民會與原民立委根本不瞭解服貿對原住民實際衝擊,應該儘速舉行聽證會、公聽會,與族人、團體、學者等進行公開討論。 
原民會發公文要族人別管服貿,原青憤怒召開記者會,要求立委、原民會給予公開透明的討論。

服貿衝擊輕描淡寫?  青年不滿原民會未積極把關

原民會在新聞稿中指出,根據瞭解,兩岸服貿只開放資金投資及部分經理人,對於從事勞工及護理工作權衝擊甚微。原民舉出其曾做過的「就業狀況調查統計」,指出原住民擔任雇主者為0.19%,目前原住民就業人口大多是勞工,因此服貿對原住民工作影響「微量有限」。
此言讓原青感到不滿,認為原民會的視野短視而單一。「為什麼原住民永遠只能作勞工、洗永遠洗不完的碗?我們就不能自己當老闆嗎?」原青認為,目前許多部落正在發展屬於自己的微型產業,原民會不應忽視此趨勢。再者,服貿對觀光開發產業再鬆綁,也將使原住民土地與文化陸續嚴重流失。
「原民會是不是忘了,當年原民會、原基法都是抗爭衝撞而爭取來的?」原青認為,原住民土地、文化的流失是本來就存在的問題,目前大財團正在恣意圈地、消費原住民地帶,而服貿帶來的中資會使此狀況更加劇烈,原鄉的人口流動、產業衝擊、勞工就業、資訊自由、文化傳承、和在地行政勢力,都將造成無法逆轉的極大衝擊。因此,原民會怎可如此消極,不但沒有認真把關,甚至主動要求原住民消音。
因此原青要求原民會為此新聞稿道歉,並正式與族人研商服貿對原住民的整體影響,而原住民立委更應該儘速召開正式的聽證會與公聽會,展開過程與資訊公開透明的對話。 

原民立委順從黨意  忽略族人真實需求

原青認為,服貿分明對原住民有多重層次影響,原民會不該如此消極面對,告訴族人「這不關我們的事情,別管了。」 原青更指出,多位原住民籍立委的表現讓他們再次失望,立委們在此爭議中只知道順從黨意,卻不願站在族人的立場思考。
他們點名立委鄭天財在臉書上自爆「因為繁忙,我並沒有看完服貿。」以及廖國棟「將會有更多的觀光客、可以賣風味餐」的想法太過短視,忽略了全面的結構問題。而廖國棟與孔文吉曾公開表示反服貿學運為「民主之恥」的意見,更刺傷原青的心。
對此,鄭天財國會辦公室表示,服貿有利有弊,但他們認為服貿大方向是有利的,他們相當願意與原青溝通,若原青可以明確具體指出哪一項會傷害原住民權益,他們願意討論並協助解決。但記者問及服貿對原住民有何實際幫助?鄭天財國會辦公室助理亦無法正面答覆。
廖國棟辦公室則認為,服貿可為從事服務業的族人提供工作機會,至於不願從事服務業的族人,便不會受到影響。對於原青擔憂中資投資觀光相關產業,將使原鄉土地流失,該辦公室認為原保地是受到保護的。至於實際狀況是人頭買賣嚴重的問題,「這不就是原住民自己要賣的嗎?」表示目前無法可管,只能期待政院推「土海法」,態度並不積極。

自由貿易衝擊部落價值觀  學者盼尋回傳統精神

長期關注原運的學者拔尚認為,在原住民的傳統精神中,土地與勞動力不容交換,但包括服貿等自由貿易都在衝擊這樣的價值觀,從部落成員間的分享轉為個人互相競爭後,也就瓦解了原本以「共識決」討論事務的部落模式,轉而由中央、由大資本決定發展方式,而非在地部落所能自決。
他觀察此次學運中的第三點訴求「公民憲政會議」,其實與原住民的傳統精神不謀而合,若能找回這樣的價值,「回到部落、由下而上組織起來」原住民與台灣才能擁有自己能掌握的未來。

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服貿衝擊土地、文化與經濟? 原青:我們早已承受多年

2014年3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原住民的近況就是個借鏡,服貿只是在石縫中求生存的原住民身上,又壓下一顆大石。」不管服貿簽不簽,原住民早在土地、社會與經濟中遭受不公對待。
而10天來,立院內外的學生與群眾不但討論服貿協議內容,也暢談青年世代期待的未來。參與的原住民青年在現場找到彼此,連續5晚舉辦論壇,除了想瞭解自己為何需要反服貿,更試著設法找出與部落討論此事的方式,希望藉此正視目前的困境。
原青提出原民觀點的反服貿理由

原青盼做族語懶人包  向部落解釋服貿衝擊

原青學著表達自己的意見
原住民青年們參與反服貿者不在少數,從攻進立法院的成員到參與場外靜坐者皆有,起初多為各自行動,自上週六22日開始,由青年拉蓊發起,相約晚間在捷運善導寺3號出口外舉辦論壇。
原預計舉行2天,卻因參與踴躍而不斷延長。原青論壇中除了許多學者願意短講,小組討論時間也有數十位民眾留下,實際參與討論。
26日晚間的原青論壇,不但有東華原住民民族學院學生數十人加入,歌手張震嶽與舒米恩亦現身參與討論。
東華原民院師生將教室搬到濟南路上,實際參與反服貿
東華原民院表示,由於原民會日前發出新聞稿,指出「切勿聽信謠言,參與非法活動」。該院師生對其將反服貿黑箱活動定位為不法活動,感到憤怒,認為是不實指控。遂集體搭火車北上,到立法院外進行移地教學,並參與此論壇。他們認為,此舉不但響應學運,更重要的是,原住民學生有權利知道並決定自己的未來。
原青也提出,想編寫一些情境小故事,對兄長、族人說明服貿對部落的影響;同時向各方的族語老師喊話求援,希望能協助製作出服貿族語懶人包。
看似保留、實步步開放  原民經驗借鏡
立院外大小講座遍地開花,綜觀討論基調多為經濟、中國因素與個人就業衝擊。原青們幾日討論下來,卻認為服貿對原住民的衝擊尚有土地、經濟與文化三大項。
早在台灣加入自由貿易競爭後,原民便已長期承受這些衝擊並遭社會漠視;而服貿通過後,強大的中國勢力來襲,未來整個台灣可能都會面臨原民現今的處境。
例如,台灣目前擔憂中資藉服貿消滅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後取而代之,造成「老闆變成中國人」的窘境,被迫接受老闆所要、所想像、企圖推廣的價值觀。但對原住民而言,長期以來便是活在「老闆不是原住民」的狀況中。
靜宜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林淑雅指出,以原住民保留地為例,所謂「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看似為了「保留」而設立,事實上卻是步步開放,美其名為「協助原住民進步」,卻只鼓勵大規模開發。回頭檢視原鄉中各種商號,真的由原住民當老闆的有多少?

大型開發消費原民土地、文化  債留子孫  

而那些大規模的經濟發展,卻留下了對土地的傷害,林淑雅以農業為例,認為量少質精價高的蔬菜不見得討得到便宜,若當中真有某些品項有商機,將造成大量種植單一作物才能滿足需求的狀況。「恐怕得把中央山脈都剷平才夠用了!但在耗盡土地以求供應別人後,我們後代怎麼使用土地?」
傷害土地,只為了讓少數大老闆賺更多錢,在原鄉虎視眈眈的各項大型觀光開發計畫中顯著可見。「現在就已經擋不住了,中資能投入更多時怎麼辦?」
目前原鄉賣地的招牌林立,令原青相當著急。財團大手伸進東海岸、日月潭、阿里山等原民地區後,並未真的帶動部落發展,反觀族人得到的工作機會,仍屬低階、危險及歌舞表演性質居多。林淑雅特別指出,目前可在許多渡假村、觀光景點看到所謂的歌舞表演,在不瞭解文化、一心只想促進消費的經營者眼中,將淪為滿足「有異文化風情」的娛樂想像。誰會管能不能、該不該唱跳這首歌?
舒米恩參與小組討論,思考如何將「反服貿」的想法讓部落也能理解

政府鼓勵菁英青年外移  恐瓦解原民社區、文化

除了單一樣貌而大規模的工作機會讓原住民遠離文化、傳統哲學,原青亦提出若政府鼓勵國內菁英青年外移,對原住民亦有隱憂。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賴淑娟指出,此舉將使部落人口再度流失,重演5、60年代部落年輕人流出的經驗,也恐使經營已久,近年漸有起色的文化復育與社區營造轉為困難。
賴淑娟指出,目前不少部落正在發展微型經濟,例如深度旅遊、生態農業,讓部落青年與婦女撐起自己的天空;反之,將阻斷青年返鄉做點事情的機會。
張震嶽、舒米恩相挺  要原青勇敢參與護文化
張震嶽日前在臉書上以「嫉妒」二字,指出原運從不曾受到同等關心的阿美族歌手Ayal Komod(張震嶽)也到場,強調自己的行動不只是為遠方的部落,也是為現場的原住民學子加油打氣。他認為原住民最應該保護文化,因為「這是我們的根,更是保護我們的盾。」
學運發生至今幾乎每天前往現場以歌唱為學生打氣的阿美族歌手Suming Rupi(舒米恩)更全程參與小組討論。
他指出,自己第一次參與社運,便是十多年前為了反美麗灣而挺身。「那時阿公他們說,我們做的是對的,但是我就還是很害怕。」回想當時他才19歲,正如目前的大學生一般。
因此他特別鼓勵原住民青年,「面對這些密密麻麻的遊戲規則,我們不要怕,我們要練習講出自己的意見,瞭解這個社會、也發聲自己的權利。不要怕,並勇於找朋友一起參與,我們原住民雖然只有2%,但是我們後盾很強。」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二階環評審什麼? 淡海二期範疇界定逐條討論

2014年3月2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淡海新市鎮二期計畫」於去年7月確定需進入二階環評後,今年2月底開始展開「範疇界定會議」,以確認屆時在二階環評內要審查哪些項目。今(21日)於環保署舉行第三次會議,繼續討論需不需於二階環評進一步調查、評估當中各項環境因子。
為了準備二階環評的「範疇界定會議」,三場都吸引大量的正反雙方民眾到場關注,之前有民眾並不了解此會的目的,仍把握機會表達自己的反對或支持的意見,但進入到本次會議,已逐漸進入狀況,明確對「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中的項目逐項討論。
此指引表當中的項目共分為地形地質及土壤、水文及水質、空氣品質、噪音震動、廢棄物、能源還有生態七大項,再列出若干項的環境因子,在範疇會議中將逐項確認是否需要將於二階環評作業進一步調查與評估,若無勾選則表示一階環說書已有分析說明,在二階時僅會做必要的資料更新,但能否嚴謹把關,則較受質疑。

不是委員說了算  民眾意見一樣重要!

前次的會議討論完地形地質及土壤與部分的水文及水質兩大項,此次則討論到對水文及水質與氣象空氣品質的項目,雖然審查的速度緩慢,但卻有其珍貴的意義。
長期參與淡海地區守護行動的綠黨成員王鐘銘表示,範疇界定會議是所有環評會議之內最開放民眾參與的環節,其餘皆是由審查委員來做決定,民眾僅能報名旁聽與發言,只是扮演提供意見讓委員做決定的角色,當中最明顯的不同,就是範疇界定會議不會有閉門會議,而且民眾的發言都具有決定性。

主席呼籲:服從多數、重視少數  展民主精神

在此公民參與的精神之下,關心此案的民眾可踴躍提出意見,討論各項因子需不需要進入嚴格的審核;對此,支持淡海二期開發案的民眾感到不滿,以此次討論的「水權」這項環境因子為例,評估項目是飲水地點或灌溉圳路,支持開發的民眾表示「才幾個人要耕種,1/10、1/100不到吧!」而認為不需要因此做調查,甚至表示「民主是少數服從多數吧!」
但擔任主席的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教授簡連貴則回應「尊重、尤其是重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我認為這才是民主。」也為此系列的會議將如何繼續討論下了註腳。
下次會議暫訂4月15日上午9點半繼續於環保署會議室進行。

南星自由港一期變更地籍 民間憂偷渡「大林蒲灰渣」

2014年3月2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21日環保署進行「南星土地開發計畫-自由貿易港區第一期環境影響說明書第一次變更內容對照表」專案小組審查會議。此次變更包括空品、噪振監測計畫點位及蓄水池位置的變更與計畫基地地籍資料、文字勘誤;前兩者只是改變位置無改變規模,甚至可能更友善環境。不過,變更地籍資料引發爭議,民間擔憂「大林蒲灰渣掩埋場」將因此偷渡過關。審查小組則建議此案修正此疑義之處後通過,送環評大會審理。
民眾質疑  為大林蒲變更地籍
雖然南星計畫開發案相關的自由港二期、南星遊艇產業區都陸續遭打入二階環評,但自由港一期已於2012年有條件通過,目前工程進度已達50%以上,內容有聯絡橋工程、公共設施第一期工程、南星土地開發計畫府屬建築物工程、高雄港南星倉庫新建工程4項。
地籍資料變更是此次會議花了最多時間爭論的部分。高雄市前鎮地政事務所依高市府都發局公告,對南星的主要計畫及細部設計計畫辦理重新測量及地籍分割,雖然開發位置與面積並未變動,但地號與地籍的資料調整,讓民眾質疑。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表示,此次變更中,竟將爭議頗大的「大林蒲灰渣掩埋場」預定地劃入自由港一期的2-3、2-10兩筆土地中,雖然目前使用面積為0,但他們擔憂將來可能像六輕以4.5、4.6、4.7...期的手段來擴建而規避環評,面對民眾質疑,審查小組要求開發單位做更詳細的加註與說明後,送大會確認。

蓄水池變更位置  免移樹保綠地

提出變更位置的蓄水池,由核心服務區移至港埠關連產業專區東北端的畸零地上,與變電站相鄰。如此一來,便可免除原先要移植31棵榕樹的計畫,原計畫地點將保留為綠地。
開發單位表示,此舉將符合環評結論第三點的「野鳥棲地成林部分應予保留」的原則,也能降低對周圍野鳥棲地的影響,讓野鳥的活動區維持完整。變電站與蓄水池集中設置,也便於港區統一管理。

拉近空氣、噪音監測位置  更能反應在地情況  

對於空氣品質與噪音振動的監測計畫點,原核定設於台電於大林發電廠區內的「海澄安檢所」,將改為「本計畫區服務中心」。
開發單位表示,由於海澄安檢所將拆除改為發電廠工務所,且附近有大林發電廠工程施作,若在該地進行監測,恐無法反映鄰近環境背景現況。而新的監測地點將離大林蒲聚落、鳳林國小、鳳林國中、鳳鳴國小等更近,以鳳林國小為例,便從距離1.6公里變為0.7公里,更能反應當地環境狀況。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蘇花改第三次環差 「監督小組」首次列席

2014年3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2010年花蓮縣長傅崑萁率眾喊響「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也讓蘇花改以超快速完成環評,但超速審查的後遺症目前仍持續爆發,過多的長隧道該如何設計消防?在設計當下都未曾考慮,因此造成目前蘇花改接連提起環差,對當時的環評進行修改。
如18日在環保署進行審查的「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第三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便提出將在蘇澳東澳、南澳和平、和中大清水三段,設立緊急應變中心與交控中心,雖然是為了能做好交控管理與緊急應變等,但以「蘇花改工程環境保護監督小組」成員身份列席的前交通部政務次長賀陳旦有話要說,除了表達該小組不受尊重,更想爭取監督小組能有明確的定位外,更直言蘇花改有過多的過度設計。
此次環差由於對環境影響等資料不足,將補件再審,審查小組更指出,開發單位交通部公路總局應該落實環評承諾,與監督小組有更多的實質溝通。
公路總局在此次環差中提出變更,將於南澳交控中心與和仁地磅管制站成立交通警察及消防分隊,負責台9線的交管、事故處理、隧道消防救災;也將在宜蘭漢本設立高壓變電站,以供應南澳和平段隨到與交控中心用電;以及建造四工處緊急應變中心、南澳交控中心暨警消廳舍、和仁警消廳舍等外,更提出了長隧道緊急事故處理流程。
其中公路總局提出「長隧道交控策略」中,提及大貨車管制策略,表示將分三階段開放通車,並以管制路段、地磅站等措施來做出安全車距、降低危險等,但此舉反而引發擔憂。監督小組成員曾雨涵便表示,若開放砂石車走蘇花改,可讓當地的礦業開採成本降低,其實業者都相當感興趣。宜蘭縣環保局的代表同樣憂心若礦場開發增加,開發山林將又造成蘇花改的危機。
長期關注蘇花改議題的前交通部政務次長賀陳旦,以「蘇花改工程環境保護監督小組」成員的身份列席。賀陳旦表示此次列席,是花了三年時間不斷爭取而來,賀陳旦更直言,雖然公路總局召集了監督小組,但監督小組實際發揮監督的情形卻是「幾近於無」,前兩次的環差提議過程,甚至未曾讓監督小組得知,如此一來,不但無法監督,也遑論能提出更在地而實際的建議。
賀陳旦指出,目前愈來愈多環評案件裁定進入二階,或被要求成立監督小組等有條件通過,因此,環保署有責任釐清監督小組的法律位階及定位,並在環評法中或環評結論中明定,監督小組的存在才不致淪於形式。
賀陳旦認為,若監督小組的功能得以發揮,不但這才是真正的公民參與,而且也可讓環評會議不再是唯一的「決勝點」,像蘇花改審議當時,便是雙方都視為一切將在一場會議中「決生死」,而失去了對話的空間。
賀陳旦表示,雖然此次環差的細節部分有需要修改,但其實仍可算是有掌握了大方向。賀陳旦強調,他與其他入選監督小組的民間人士並非反對蘇花改,而是出於關心、希望能協助做得更好,公路總局既然企圖讓蘇花改成為「模範工程」,就不該讓監督小組失去功能。
賀陳旦直言,整個蘇花改幾乎都「超標準設計」,不但超出了需求量,也有逾越環境乘載量之虞,原因就出在「過度承諾」上。賀陳旦指出,例如為了確保不會發生路斷的狀況,而選擇建造大量的長隧道,花去過多的經費。但事實上,本來就不可能有24小時永遠安全的路,發生天災時便是要面臨道路封閉等管制措施,「應該要學著跟災難共存」。

風機擬插進大甲溪出海口 英華威環差再惹議

2014年3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風能公司英華威為在台中大豐風力發電廠為將增設一隻風機提起環差報告,18日在環保署進行專案小組第二次審查會。雖然此風機距離鄰近聚落有一公里之遙,已無之前該公司常遭抗爭的安全距離爭議,但由於此風機將設置於在大甲溪河川區中,不但水利署代表質疑其必要性,且該地區為小燕鷗的繁殖地,環評委員也要求對鳥類調查提出更詳盡的報告,此案仍須補件再審。
英華威以「中威」公司名義在台中擁有兩個風場,分為大安、大甲區的台中風場與大豐區的大豐風場,兩案都已陸續通過環評,此次進行環差的「第70號風機」,則屬大豐風場的計畫,位於大甲區沿海。
該公司的開發部環評經理楊程欽提出簡報,指出鄰近的28、68、32A與33A總計4支都已經陸續興建完成與運轉。楊程欽表示,70號風機與該4風機所屬地質狀況類似,出路的地層皆為現代沖積層,以軟礫石層與粉土質細沙層為主,且從2007年、2010年、2011年的正射影像圖與google地球空照圖對照,楊程欽推論70號風機並非位於變動的河口沙洲上。
 大豐風場地圖
但水利署水利行政組組長鄭詠祥表示,此風機就位在大甲溪河川區內,鄭詠祥指出,在河川區設置風機尚無前例,鄭詠祥表示,目前雖無法規明令完全禁止風機在河川區設置,但一般多是有民生、交通必要的公共建設才會獲准。
但風機是否有必要性?鄭詠祥進一步表示,為了因應國內風機已近飽和,恐怕將陸續往河川區擴展,水利署內部也展開了相關討論,雖然還在研議中,但傾向若非必要不應設置。
楊程欽表示,此案並非第一支將設置在河川區的風機,在其後龍的風場也有一隻相當類似狀況的風機,已經得到水利署第二河川局的同意。但追問下去,其實後龍案的環差已遭撤銷,而當時二河局所做出的「有條件同意」,則是需通過環評才行。
除了水利署對河川地管制有所疑慮,計畫地點也為二級保育候鳥小燕鷗的繁殖地,因此是否衝擊當地候鳥生態也受到質疑。
雖然英華威提出從2004年開始的鳥類生態影響調查的全區紀錄種數及隻數比較圖,甚至提出結果顯示鳥類並未風機施工及運轉而減少,反而有增加趨勢。但審查小組認為,應當要有更詳盡的資訊才行,例如應該將候鳥的渡冬路徑畫出等。
關於小燕鷗,小組亦指出,既然已經確認該地確實是小燕鷗的繁殖區,那麼英華威應該明確寫出其報告書中所寫的「妥適的因應對策」到底為何?是否能承諾在繁殖期停工停轉,英華威在下次的審查中,都要明確寫出。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南田老頭目:「核電的大便 我們就是不要!」

2014年3月14日台東訊,賴品瑀報導
十多年前,達仁鄉南田村開始面臨成為低階核廢料貯存候選場址之一的危機。位在台東縣最南端,南田村的確人煙稀少,部分屋舍甚至已無人居住,三大家族的祖靈屋也只剩下一間還有使用跡象。小小的部落又遭寬大筆直的公路一分為二,由於台26線停建,這條看似康莊的大道,盡頭卻是無路可走,彷彿正在描述南田村因核廢料而捲起的一連串改變。
Paules(右)與女兒Kaljalu合照,他們堅守家園,反抗核廢十餘年。

南方小村  只能坐以待斃?

但,是否這樣的地方只有乖乖收下核廢料的份?駐守該地的老頭目(或稱Mazazangilan,部落領袖之意)Paules Tjangazavan(包樂斯,漢名呂劉金花)雖然高齡88歲了,卻仍在頑強抵抗。
她說,「祖先給我們這個地方,不能弄得亂七八糟,我們要負責,不然造物主會責怪我們的。」
在今年308台東反核大遊行中,核廢料是最受重視的部分,除了要求租約已到期的低階核廢料立即遷出蘭嶼;同時也反對南田淪為下一個候選場址,爭取檢討核廢料政策、拒絕不公不義的選址方式。
預定地斯路博吉橋
南田村是否真的遙遠到足以讓人「若無其事」地把核廢料運往那裡,而不會有一絲良心不安?
前幾年阿塱壹古道因台26線的爭議而炒熱,但其實有名的「夫妻樹」旁,旅人坐著聽濤、賞南田石的海灘,便是核廢料接收碼頭的預定地,連帶後方的「斯路博吉橋」與旁邊的整座山頭,可能就是貯存場。
碼頭預定地,已運來大型石塊預備施工目前已枯死的夫妻樹

對家鄉的責任感  高齡老頭目堅拒核廢

1946年,老頭目Paules受加拿美部落領袖之命,派Tjangazavan(加耶查凡)家族駐守最南方的獵場,即為今日舊南田。後因瘟疫之故,再遷移至今南田現址。
卡拉魯308遊行發表演說,台東山豬呂縉宇 攝,取自臉書
雖然年事已高、且該地區人口外流嚴重,但對Paules而言,「守住這裡、不能改變這裡的名字、不能讓祖靈回來的時候找不到了」仍是她須負的責任。
因此與女兒Kaljalu Tjangazava(卡拉魯)兩人,十多年來勇敢、明確地表態反對核廢料進入的計畫。
遊行當天,由Kaljalu出面,到台東現場與民眾見面,而Paules也在家守著電視機,看到現場有兩千多人與許多年輕人挺身聲援,他們感到相當欣慰。

不要「電的大便」  只要健康土地

「核電的大便,我們不要就是不要!我沒有其他好說的了。」Paules使用排灣族語發言,由於族語中並沒有「核電」、「核廢料」等詞,因此Paules以「電的大便」稱呼核廢料。
「這裡雖然是台灣的尾巴,但是這裡真的是個好地方。」生活在這塊祖先選定的土地上,Paules表示,生活所需的食物、衣服,都是從泥土裡長出來的。從小到現在,她都上山種植地瓜、芋頭、小米等作物;若收穫得多,便給鄰居或是拿去賣。
「吃自己種的東西身體會很健康,現在外面很多東西,吃了卻會得癌症。但要是在這裡放核廢料,我們以後怎麼種東西?小孩子又該去哪呢?」
Paules指出,該地區房子不出5年便因為海風侵蝕而出現裂痕,因此她對核廢料的保存感到擔憂,陪同的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秘書長蘇雅婷補充,近年南田海岸節節後退,原距海岸尚有100公尺左右的「夫妻樹」,便是因此死亡;週遭的大武、達仁也都發生海岸後退的現象,加上預定地「斯路博吉橋」下方為河道,Paules對核廢料保存的擔憂相當合理。
當地兒童天真的玩鬧著

台電長期拉攏  南田盼與蘭嶼攜手抗核廢

Paules表示,看了日本的核災、蘭嶼兒童患病的訊息,目前村子裡反對的人更多了,但有勇氣發聲的仍為少數。那是因為台電長期在當地活動、贊助活動、送東西、招待旅遊,帶村民去參觀核三廠等,甚至曾表示要帶村民前往日本看核電廠,但在福島核災後,已絕口不提此事。
包樂斯的祖靈屋
「我們跟教會一樣是來傳道的,我們不是魔鬼呀!」Kaljalu表示台電放低姿態用盡辦法,要拉攏地方居民。
但對她而言,她更想去蘭嶼現場看看,想要當面聽蘭嶼人說,不但想理解蘭嶼這些年的所受的痛苦,也期待雙方一起聯手對抗核廢料。
曾是部落巫師的Paules,當年替族人施法去除不潔,如今她也時常走進祖靈屋,向祖靈、向造物者祈禱與對話,希望「電的大便」不要來汙染她守護著的家園。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守護部落、拒溫泉飯店 紅葉青年挺身抗爭

2014年3月13日台東訊,賴品瑀報導
秋冬時節楓紅遍野,台東紅葉溫泉景致迷人。但2013年該區「都市計畫」以通盤檢討之名,行土地變更等開發規劃,使當地部落憂心忡忡。擔心渡假飯店大舉進駐,恐讓溫泉成為特定人的獨享資源,且也有破壞景觀、傷害山區水土保持之虞。
不願家園走向知本、廬山後塵,十多位紅葉部落的布農青年,為此團結起來、挺身而出。去年夏天,他們現身818拆政府行動,並開始推動部落會議、生態旅遊等行動,在守衛自己的部落同時,也學著與傳統建立更緊密的連結。
位在山區的紅葉部落,平原為珍貴的精華區

開發鎖定稀少平原  部落憂精華區流失

「如果他沒事幫你在部落開這麼大條的馬路,可能你就要開始注意了吧!」
台東縣延平鄉山區的紅葉部落,是個沒有公車站的寧靜小村莊,目前卻擁有著不相稱的大馬路,近年陸續拓寬、整修。部落相傳,這是為了都市計畫與溫泉旅館開發準備的。
而最近縣府致力於鄰近的鹿野舉辦熱氣球節,若欲藉著發展紅葉,連接鹿野、池上、關山等景點,以帶動縱谷線觀光,也不失美意;但若執意開發大型溫泉渡假旅館,便可能衝擊紅葉部落,傷害文化與居住安全。
紅葉部落散步地圖。攝影:賴品瑀。早在1987年間,紅葉村即正式劃定為溫泉風景特定區。「紅葉溫泉風景特定區」面積387公頃,位於延平鄉內的紅葉村及桃源村;其中48公頃更列為「特定區內開發許可區」,約劃成10區。
此「紅葉溫泉風景特定區」曾於2001年進行第一次通盤檢討,2013年5月則配合莫拉克颱風災重建專案,進行第二次通盤檢討。
雖說為了風災重建,居民卻赫然發現土地已作變更並分割,有鬆綁開發之嫌,讓部落相當擔憂。
當地青年伊曼表示,該部落所在多為山地,少數平整地帶相當珍貴,是聚落與耕作的田地,居民在此種植玉米、釋枷、鳳梨、苦茶油等作物;而溫泉飯店開發正瞄準了這些目標。

知本、廬山前車之鑒  溫泉飯店不適合紅葉

伊曼說,部落最擔憂的是土地流失問題,「土地就是生命,我們就算再窮,有土地可以自己種東西就能生存,我們並不需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當小弟。」
紅葉大橋下的鹿野溪,因風災河床已經上升兩層樓高了除了不願部落的精華區遭溫泉飯店侵吞外,伊曼更指出,該地是順向坡、又曾有土石流紀錄。如今極端氣候災變頻傳,加上山區土質也在921地震後鬆動,若興建大型飯店,將危及紅葉部落的生存安全。
伊曼以鹿野溪河床為例,經過八八風災與天兔颱風後,當中的野溪溫泉一再遭土石掩埋,河床更已漲高了兩層樓,顯示當地並不適合興建大型的溫泉飯店。
「他們當然不敢在河邊那裡蓋飯店,但是往上來搶我們的土地,也還是會有危險,而且我們的族人還要跟著賠葬。已經有那麼多前車之鑒了,我們不想踏上知本、廬山的後塵。」

放任原保地人頭買賣多年 族人難心安

雖然縣府再三強調,紅葉溫泉屬原住民保留地,須原住民身分始擁有土地所有權,任何土地開發均須土地所有權人同意,政府及財團無從剝奪,因此鄉親不必擔憂。
但伊曼表示,事實上,十多年來,該地的土地已遭到以人頭戶的方式買賣,因此縣府若真要部落放心,就需著手面對放任多年的人頭買賣土地問題;或由原民會出面買下後進行管理規劃,也是部落可以接受的做法。
2014年3/4更生日報,東縣府說免擔心,但紅葉族人的擔憂仍未獲解決
紅葉部落仍持續爭取廢除此都市計畫,或進行修改。「這個計畫那麼多年了都無法執行,顯示這個計畫的確有問題、不可行,應該要直接廢掉或是修改。況且現在已有原基法了,應至少依原基法第21條,取得部落的同意才行。」
對於縣府曾表示通盤檢討公展期間已過,無法更改計畫,伊曼提出質疑,表示部落成員每天打電話向營建署查詢,確認縣府其實尚未向中央正式提送計畫,為何不能修改?而自去年8、9月,答應族人要召開的說明會至今仍未舉行,他們都希望縣府能有所答覆。

師法卡地布抗爭經驗  紅葉青年會誓言守護部落

知名的紅葉國小少棒隊為了守護部落,去年,十多位部落青年組成青年會,向卡地布等部落學習如何抗爭。
「卡地布教我們,縣府只認部落會議,於是我們就趕緊召開,目前部落90%以上的人都反對開發。」
伊曼表示,卡地布部落不但分享這幾年如何抗爭、如何運用公文等經驗,更允諾日後若需要,絕對會提供幫助。
部落青年規劃生態旅遊行程,提出最有在地風格的提案,希望藉此永續部落。攝影:賴品瑀。除了抗爭,部落也著手規劃生態觀光行程,提出最有在地風格的旅遊提案。伊曼解釋,本來部落並沒有青年會,因為布農族社會以家族為主,也沒有所謂的頭目;部落青年十多人組成青年會後,準備了一些「真的是想為部落好」的想法,向老人家們提議。
伊曼指出,紅葉部落目前已有楓葉、紅葉少棒隊紀念館等觀光資源較為人知,青年們再提出環村步道、台東鐵蘇林等生態觀光行程,希望藉此永續部落。
青年們認為,比起溫泉飯店,低密度開發的小民宿、露營場更適合紅葉。青年們也將推出市集、以X換宿的方式,歡迎旅人帶著自己擁有的技藝,到部落深度交流。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自然葬園區有譜 卡地布祖靈免遷了

2014年3月10日台東訊,賴品瑀報導
『悍』衛祖靈 拒絕遷葬」台東知本卡地布部落為此抗爭3年,除了多次激烈抗爭,更運用行政訴訟來爭取,最近逐漸與縣政府達成共識,第六公墓將規劃為「文化追思公園」。
此舉結合公墓與公園,全區維持「自然葬」習俗,已存於該地的先人不需遷葬,之前遷出及將來辭世的族人,也可繼續於該地長眠。部落認為,雖有折衷,但「『悍』衛祖靈」、「全部落生死都要團結在一起」的訴求得以實現,這將是雙贏的結果。
第六公墓入口,當時為抗爭準備的大輪胎還堆置著

原粗暴清除「無主墳」  部落為祖靈上街

台東縣府與台東市公所原在2010年計畫改建第六公墓為公園,未與當地居民溝通的情況下,便在2012年自行發包工程,並將長眠該區的祖靈們以「無主墳」處理。
為此,卡地部部落3年來數度走上街頭抗爭,並於2013年提起行政訴訟。訴訟過程中,也已進行4次協商,在3/7最近一次協商中,部落與市公所、原民會、國有財產局逐漸達成共識,將第六公墓改為興建「追思文化園區」。
卡地布部落所屬的卑南族原本的習俗為「室內葬」,但在日治時期,被迫改為葬在知本公墓。當時族人雖無立墓碑的習俗,但「我們的祖靈都在那裡,怎會是無主墳!」
卡地布難以忍受市公所原先計劃將地上墳遷移完畢後,其餘視為「無主墳」,將以請怪手來開挖清除。對卡地布而言,祖靈是文化的根源,至今部落各祭典都必須從告慰祖靈開始。因此,如果祖靈遭迫遷,便無法傳承部落文化,對卡地布來說,這根本是「滅族」。

公所、部落雙贏:整頓舊公墓、重返傳統習俗

與部落習俗不符的土地公實際前往第六公墓,發現大小墓厝層層疊疊,土地公、石獅子林立,頗為雜亂。
部落捍衛祖靈協商小組召集人馬捷表示,20多年前,公墓並非如此景象,過去族人們的墳多為隆起的土丘,上面有幾顆做記號的石頭。
但鄰近榮民陸續過世、與殯葬業掮客進駐之後,開始出現漢人習俗的墓厝,不但在視覺上變得雜亂,有些墓厝更直接建在別人墳上。
經過漫長而強硬的抗爭,由卡地布提議的「文化追思公園」獲得認同漸成共識,該公墓之後將採用「自然葬」方式,園區內也不會再有墓厝。不但已存在的先人可續留,希望遷回、或日後願意在該公墓長眠的族人也可加入。
馬捷解釋,如此一來,雖有部分折衷,但部落堅持的「『悍』衛祖靈 拒絕遷葬」不變,可算是雙贏。而鄰近公路地區將劃為停車場、公園等設施,也將列入考量族人所需的祭祀用場地、紀錄歷史、傳承文化。
市公所要做成什麼樣子,都需經過與部落討論才行。馬捷表示,藉此機會整頓第六公墓長久未妥善管理的雜亂景象,也可返回之前的傳統殯葬習俗,對部落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學到公部門「遊戲規則」  部落更團結

抗爭時,族人紛紛留下電話,若市公所一有動靜便互相通報,前去阻擋工程馬捷表示,此次抗爭最後依殯葬管理條例等現有法令,找出解決方案,算是有所折衷。但爭取「傳統領域」,仍因原基法相關子法未出爐、傳統領域尚未公告,而無法有實質的討論。
對部落而言,藉此事件不但凝聚了部落的團結力、年輕人也因此更覺醒;尤其部落學習到如何運用公文、訴訟等公部門的「遊戲規則」,都使部落變得更有能力、更堅強。
「這是祖靈的召喚!」卡地部部落正面看待此事件,對於下一步想要捍衛知本溪流域,也將更知道怎麼做了。
先前抗爭,族人陸續遭到3波起訴,這部分官司目前仍未落幕,但對卡地布來說,這是行動必須付出的代價,也算是相當值得的犧牲,甚至為此感到光榮。對部落年輕人而言,能在此事件中學著對外發聲表達自己、開始參與公共事務,都是收穫。
「團結在一起」卡地布以此為名,如今這一點精神仍受族人所堅持。10多年前展開文化復興後,恢復了「巴拉冠」的會所教育。過去卑南族未婚、無偶的男子依年齡分別集中居住在會所「達古範」與「巴拉冠」中,因此成員從小接受嚴厲、幾近「斯巴達」的教育,訓練著狩獵、射箭、角力等戰技,而長久以來以善戰聞名。
國中生以下的族人在達古範接受教育青年聚集的巴拉冠
目前卡地部部落仍以「花環學校」、「文化成長班」等,在週末與寒暑假舉行傳統文化、族語等課程,其中文化成長班更以高中生為主體,在寒暑假規劃出一套課程,教導部落的弟弟妹妹。他們要學習找老師、耆老來傳承等等,大人、已是大學生的哥哥姐姐都只是協助角色。
雖然時代不同,但卡地布部落仍團結一致,試圖在新的領域中持續強盛著。

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這是我們想要的無核生活」 台東反核遊行 「好玩」中拒絕核廢

2014年3月8日台東訊,賴品瑀報導
在308全國八地串連的大遊行中,長久面對核廢料傷害的台東場以「好玩」、多元文化、樂活的面貌登場,提出台東早以音樂、友善土地、手作、二手的生活模式,示範著無核少耗能的生活其實可以更加美好。
台東場參與人數近2000人,這是台東的民間第三次為反核廢舉行大型遊行運動,主辦的台東廢核反核費聯盟表示,遊行人數從2011年的近千,2013年的2000人,此次人數雖然並未大幅增加,但自行參與的年輕人、小家庭親子檔比例增加不少,並非靠團體動員而來,顯示這是民眾最真實的心聲。

核廢料污染慢性傷害健康 蘭嶼人不願再受騙

「核廢租約到期 立即遷出蘭嶼!」台東用電量為全國最低,而蘭嶼甚至沒有使用核電卻必須承受低階核廢料傷害的不公,若遷出後改放在台東達仁,亦是「弱弱相殘」的殘忍場面,核廢料問題在台東的反核遊行中仍是不變的最重要的焦點。
鄭百騰攝影
蘭嶼居民部分前往凱道向全國尋求支援的同時,台東在地也出面相挺。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的成員賴素英表示,當地人不斷出現以前未曾發生的疾病,但台電與當局總只是以草草健康檢查「你們沒問題」來回應,不但無法解釋族人的不適,更反過來要求部落證明這些病變與核廢料有關,讓部落難以接受,這十幾年來,部落的想法已從信任走向「我們再也不願受騙」了。賴素英指出,目前蘭嶼人為此恐慌,甚至再也不敢食用自己捕的魚了,婦女也不敢用自己的母乳餵養孩子,「為什麼越文明越不健康、越不快樂呢?」賴素英反問?
在台東馬偕醫院任職的醫生古和書剛從開刀房下班,馬上趕到遊行現場,對他而言,他可以盡全力救活一個病人,但核廢料的污染卻是人類無法控制與解決的。古和書解釋,雖然台東目前較無急性、大型核災的危機,但核廢料污染將是慢性長期的傷害,可能導致癌症、白血病、甲狀腺等等病變,其實傷害難以評估。

看!無核的美好生活 台東正在示範

以友善農業在台東生活除了重申四大訴求:反對達仁鄉南田村為核廢料候選場址;核廢料立即遷出蘭嶼;檢討核廢料政策、拒絕不公不義選址方式;全面廢核、面對核廢、終結核四、非核家園外,台東場維持著當地公民行動一貫有音樂、市集相伴的場面,談的不只是核廢料對蘭嶼、達仁等邊陲地帶的不公傷害與威脅,更進一步的展現「台東本來就很適合生活,我們可以靠友善農業、觀光等無污染的方式生活,不需要核電與過度發展。」的生活主張。
雖然台東的廢核遊行數千人之譜與台北高雄的數萬相比規模顯小,但比對各縣市的總人口數,其實台東人願意為反核現身的比例其實更高得多。音樂人那布長期在台東推動守護土地的公民行動,他表示,自2007年的「狼煙行動」開始,台東的公民運動便是以公民為主體,與政黨、政治人物無關,不管是反核、反美麗灣,都是民間自行發起的行動。
那布強調之前台東人長期不喜歡反抗、接受政治人員動員的習性,反造成目前的公民運動「不使用政治語言」的狀況,行動朝向以「好玩」、「正面表達訴求」的方式來進行。那布認為,這樣的氣氛讓年輕人更加願意挺身而出,「是去做一件很好的事情,把自己想要的未來說出來,而非去抗議。」這樣的想法,也讓家長對於年輕人的行動少了抗拒,也因此,目前台東的公民行動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願意帶著家中的小孩子一同參與。
「好玩」、「音樂」台東style的公民行動

友善、在地 小店擁有綠色生活態度

主辦單位舉辦「乾淨友善好生活市集」,邀請多個在花東經營的小店設攤,同時公佈收錄上百個名單的「花東反核友善店家地圖」。主辦單位指出,這些店家多為手作、當地食材、二手物的小店,展現在台東,已有許多人選擇以綠色能源、綠色生活與綠色消費來取代核電、高耗能。
在台東販賣二手物的小店,強調不浪費能源等資源
販賣二手物的「your store」成員欣潔表示,喜歡自己動手將舊物修復、整理,讓它們能再獲利用。「這是一種善的循環,讓東西重新活起來,而不是浪費掉」,欣潔強調節省、惜物的想法也應落實在能源上,這樣就不需要因為過度的浪費而使用核電了。
荒野台東分會「種下未來」當全國性的環保團體想推廣理念時,也必須向在地學習、合作,並在當地將理念落實在生活裡。在會場中設攤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宣傳其在比西里岸地區進行的「不藥除草」打工換宿行動,駐點人員黃苑蓉表示,此行動為號召民眾到當地為居民的田以人工的方式協助除草,除了可以讓當地的土地與生態免於除草劑的傷害外,也提供民眾親身參與農業的機會,如此一來,才會跟土地有更緊密的連結,進而願意起身守護。荒野保護協會則分享了該會志工在當地以自然農法耕作後自行留種的種子與民眾分享。該會成員莊詠婷表示「這就是種下希望,健康的土地,才能讓種子與孩子平安成長,而這些種子也正在訴說台東的豐富與富饒。」

獨特「跑兒」隊伍 展現年輕人守護台東決心

遊行行進將近2小時,數十位年輕人組成「跑兒」隊伍,不斷繞行遊行隊伍奔跑。那布表示,其原為卑南族行進間青年守護老人的習俗,如今沿用至遊行活動中,雖然隊伍間的成員並非老人,但由青年挺身守衛的精神是一致的。帶隊的小孟表示,這就如同月球不斷繞著地球轉一般,是青年對台東的堅定承諾。
輕熟女蕭惠文與朋友一行六人,特地從台北趕來參與「跑兒」行動,更一起準備了印有「我是人我反核」的隊服登場。蕭惠文表示,在參與的過程中,她領略到「反核與路跑都是一條很漫長的路」,蕭惠文表示,在途中當然也有很累、很想放棄的時刻,但遊行隊伍不斷的給予鼓勵與陪伴,是她堅持到全程的理由,因此她認為在反核運動中,公民必須互相支持打氣才能長遠。
蕭惠文與她的朋友參與「跑兒」隊伍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你們無路可逃!」 實訪北海岸 日核災區首長心寒

2014年3月7日新北市訊,賴品瑀報導
「你們真的沒有路逃,真讓我心寒!」日本「全國地方首長反核連盟」重要成員近日來台,分享1999年東海村的「超臨界核電事故」,與2011年福島核災所在地雙葉町撤離時的艱困與失敗,更替北台灣600萬人如何因應核災事故感到擔憂。
7日上午,他們現勘了核一核二廠所在的北海岸,直呼「逃生無路、求助無門」,認為核一核二廠應該立即停轉。

日核災區首長:台灣狀況比日本更荒謬  

東海村前村長村上達也與東京都國立市前市長上原公子,表示「全程所見都讓人不可置信」,直嘆不管是地形環境、交通路線,甚至氣候風向,位於北海岸核災逃命圈中的居民絕對是「無路可逃」。
北海岸公路依山海闢建,路多蜿蜒狹窄,沿途橋樑多。核災時要疏散災民十分困難。當遊覽車行進在沿著山海闢建、細長蜿蜒的基金公路時,兩人便開始為北海岸居民感到恐慌。
勘查團一行人在核二廠外以狼煙驗證東北季風風向、並尋找山腳斷層所在處、及前往核災輻傷急救責任醫院台大金山分院,與核子事故緊急應變中心。村上與上原直呼設備規模不足以處理核災,比日本更加荒謬!

公路蜿蜒細長、橋樑多  北海岸無路可逃

當地「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表示,目前位於核災30公里逃命圈的北海岸4區,人口約有8萬人。分別是萬里2.4萬、金山2.3萬、石門1.1萬與三芝2.5萬,但連外道路卻只有陽金、基金、淡金公路。不但緊鄰山壁或海岸,其形勢細長蜿蜒,途中更有49座橋樑,且當地聚落多位於河谷,若因地震海嘯發生核災,當地人將完全無路可走,只剩跳海自殺一途。
而收容所多為活動中心與學校,空間嚴重不足。郭慶霖以金山國小為例,必須收容美田里、金美里、大同里、和平里、磺港里的人口。但是,光是金美里就有近6000人,美田里4600人,加起來已超過1萬人,到底要如何擠進一個國小裡?!
郭慶霖更指出,去年新北市政府曾舉辦演習,原本設計的情境是如福島一般的複合式災難:9級地震、海嘯與核災同時發生,但卻因寫不出劇本,最後將兩者「脫勾」,分開來演習。「你可以跟災難簽約,叫他只來一半嗎?」郭慶霖氣憤地問著。
核二廠的緊急疏散圖

「不可置信!」火山溫泉與核電廠共存  山腳斷層在眼前

「竟然在這樣的地方蓋核電廠!」金山與萬里區「火山溫泉」林立,已列為溫泉特區,村上與上原對於核電廠落腳於這樣的地質環境,感到非常不可思議。
核電廠與火山溫泉共存,日核災區首長不敢置信。此山腳斷層位於核一核二廠之間,郭慶霖認為,實際位置就在當地西勢溪下方,郭慶霖補充,溫泉是在1867年的大地震後產生,「山腳斷層」位於核一核二廠之間,分別距離5與7公里。
實際位置到底在哪,他認為就在當地的「西勢溪」下方,因為此溪不但終年飄散硫磺味,周邊水田更不曾乾涸,不停湧出地下水。

設備規模皆不足  新北市消防局:現僅能處理「局部核災」

而規劃為「核災幅傷急救責任醫院」的台大金山分院與「核子事故緊急應變中心」,皆遭批規模不足以處理核災。
核災應變中心目前與金山消防隊共用空間,遭質疑災害來臨時根本無法處理。居民指出,金山分院的核傷病床只有4張,根本嚴重不足;上原與村上也質疑與金山消防隊共用空間的應變中心,其規模與設備都無法處理核災。
環保聯盟北海岸分會前會長許爐更指出,百年前的大海嘯的紀錄中,大水已淹到消防隊對面,出事時恐怕自顧不暇,遑論指揮救災。
對此,新北市消防局救災辦公室執行秘書簡萬瑤企圖反駁,他先強調福島核災的海嘯不可能發生在北海岸,更說其實中心裡有不少設備,若有時間作簡報,相信大家能放心。但追問其設備功能時,簡萬瑤坦言,只能處理「局部的核災」,無法負荷大型核災。甚至,目前新北市消防局的網頁上,也沒有核災應變措施的詳細說明,以提供民眾檢驗。

上原公子:發揮市民力量 以可信數據反擊!

除了不斷表達對北海岸逃命圈居民的擔憂,上原公子提出一些公民自救的建議。上原指出,既然深知「政府派」御用學者的報告不可信,那麼民間行動者應與學者專家合作,做更多自行調查。上原指出,目前台灣尚有許多該做的調查還沒做,民間要求政府之時,也要提民間版本,以具公信力的數據來對抗。
上原公子(左),呼籲市民發揮力量,尤其大台北地區市民,更應研究核電議題,以自己的調查驗證官方說法。
上原表示,其實有些調查是一般市民也可參與的,他尤其關注台灣某些國小校園偵測出高劑量輻射的訊息。對此,上原指出,以風向與輻射的關連來說,可在核電廠附近釋放氣球,請求撿到的人回報降落落點,再對照實際偵測輻射量的輻射地圖,也許就能找出原因。
對於長年在核電廠排水口持續發現的「秘雕魚」,台電以「溫度較高、缺乏維他命C」的理由搪塞。「這是漫畫的情節嗎?」上原也表示難以置信。她認為,想要得到解答的話,便需要更多的專家學者,例如魚類專家、能做土壤研究、河底泥檢測的研究者來幫忙。對於地質的研究更是重要。
上原強調,這些都不只是北海岸居民該去做,身為命運共同體的廣大台北人同樣責無旁貸,唯有強大民意才能撼動當局者的決定。上原點名當地地區首長,認為他們應該挺身保護居民,向中央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