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解秋冬紫爆不缺電 環署放寬天然氣發電限制

2016年10月3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面對動輒紫爆、紅色警戒的秋冬空污季,環署31日公告放寬天然氣發電限制,這也是環保署長李應元5月上任時承諾四年內讓空污紅色警戒日減半的一步棋。
「公私場所電力設施採行低污染性氣體燃料發電或供應低污染性氣體燃料之接收設施取得許可者,免依《空氣污染防制法》處罰」在7月底公布草案,趕在10月最後一天宣布開跑。環署空保處以台電在高雄的「南部電廠」來預估,四座燃氣電廠增載10%,將增加980百萬度/年的電量,與原本以燃煤發電相較,將減少319噸/年的PM2.5
台灣秋冬空污越趨嚴重。圖為左營空污。本報資料照。圖片提供:黃裕文。

放寬空污法限制  環署鼓勵天然氣發電  

以擴大天然氣發電取代燃煤來改善空氣品質,環署公告的「公私場所採行低污染性氣體燃料發電之電力設施或供應低污染性氣體燃料予電力設施使用之接收設施經審查核可之行為,免依空氣污染防制法處罰」,只要依法申請,國內的燃氣電廠及天然氣接收站在空污時將可以滿載發電,包括天然氣用量、天然氣輸儲量、發電量、操作期程、空污排放量等,不再受操作許可證的限制,也免受空污法處罰。
依照《空污法》第78條「公私場所從事下列行為前,已向當地主管機關申請並經審查核可者,免依本法處罰:一、消防演練。二、為緊急防止傳染病擴散而燃燒受感染之動植物。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行為。氣象條件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空氣品質有明顯惡化之趨勢或公私場所未依核可內容實施時,主管機關得令暫緩或停止實施前項核可行為。」

目前僅台電天然氣電廠可滿載  中部未受惠

目前的天然氣電廠,北部有大潭6機組,中部有通霄6機組、星元1機組、星能1機組、嘉惠1機組、新桃1機組,及南部的興達5機組、大林2機組、南部4機組、森霸2機組。
環署空保處以台電在高雄的「南部電廠」來預估,4座燃氣電廠增載10%,將增加980百萬度/年的電量,與原本以燃煤發電相較,將減少319噸/年的PM2.5。
環署空保處表示,此舉帶來調度彈性,減少空污也維持了供電,兼顧了環保、能源及經濟。不過,由於天然氣發電成本較高,空保處科長黎揚輝坦言,目前可能在空污不良時滿載發電者,仍以台電直營的天然氣電廠為主,民間天然氣電廠仍可能受限與台電之間的購電合約問題,仍須進行後續溝通協調。
長久以來受台中火力發電廠影響的中部地區,也因台電在中部並無天然氣電廠,因此也無因此公告受惠,目前仍僅有與中火在空污嚴重時降載的協調。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買飲料不再免費送 環署預告2018年塑膠袋收費再擴大

2016年10月2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回應民眾對無塑之島的渴望,環署將擴大「不得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之管制對象,包括飲料店、麵包店、藥妝、書店等七大類,合計將納入約7萬家業者。預告之後,將展開公聽會流程,預計2018年1月1日實施。
回顧台灣上一波對塑膠袋的管制,已是在2002年,當時規定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等七大類管制對象的購物用塑膠袋須由消費者付費取得,不得免費提供。此次再擴大,藥局及藥粧店、醫療器材行、家電攝影資訊及通訊設備零售業、書籍及文具零售業、洗衣店、飲料店、西點麵包店等七大類管制對象,將再納管約7萬家業者,其中飲料店業者就有兩萬多家,將是最大宗。違者將遭罰1,200至6000元。

不再限制塑膠袋厚度  擴大「兩袋合一」政策

先前對塑膠袋厚度有所限制,要以厚度增加耐用度,鼓勵民眾多重複使用,結果造成塑膠袋數用量減少,但耗掉的塑膠總量降低程度卻不如理想。此次草案,則改為不再限制厚度,至於塑膠袋的售價則無規定,仍由業者自行訂定。
環署廢管處處長吳盛忠指出,如雙北市,垃圾清除費隨袋徵收的地區,業者可提供專用垃圾袋做為購物袋,也就是擴大台北市府「兩袋合一」的政策。
草案也將規定塑膠袋上得印製鼓勵重複使用與回收的宣導文字,吳盛忠解釋,長期以來,塑膠袋也是資源回收的一項,民眾可將乾淨的塑膠袋可交由資源回收車。
德國的購物塑膠袋,攝影:賴品瑀。
吳盛忠也出示了考察收集到的美國、德國塑膠袋,指出歐洲也不免費提供塑膠袋,一個塑膠袋售價約0.1至1歐元(約合台幣3.56~35.5元)左右。而美國的塑膠袋在上面標榜了使用再生材質,反觀國內目前對再生材質接受度並不高,業者即便使用了再生材質的塑膠袋,也往往「低調」。
美國的購物垃圾袋標榜使用回收材質,攝影:賴品瑀。

做稽查經費落實政策  環團:塑膠袋收費應回歸環署

「還是太慢了」長期關注廢棄物議題的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聞訊,認為既然只是擴大辦理,卻還要等一年多才正式上路仍有點心急。認為目前資訊快速流通,此政策也已有不少民眾支持,與當年郝龍斌時代不可同日而語,應該年底就開始實行。
再者,謝和霖建議,塑膠袋的收費應該回到環保署,作為相關業務基金,而非全由業者賺走。謝和霖表示,在市面上詢問業者,多得到「塑膠袋非常便宜」的回應,以磅計算、一包不過30多元,一包裡有幾個塑膠袋根本沒有一個業者真的知道。向消費者收費後,獲利的都是業者,但政府卻得花更多人力稽查,反之,若將這筆錢繳回公庫供環署運用,作為稽查經費,才能真正落實政策。
謝和霖進一步建議表示,與其稽查幾十萬家零售業者,不如從源頭管制製造塑膠袋者,也許可以從每個塑膠袋有自己的條碼來作,以「履歷」的概念來正視濫用資源的問題。謝和霖表示,相關技術並不難,只是看政府願不願意做,初期的確要花一筆錢建置系統與資料庫,但後續就不用再土法煉鋼使用大量人力稽查,也許環署可以向數據專長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求助。

盼解開發爭議 東部觀光政策環評座談陸續開跑

2016年10月2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杉原棕櫚濱海度假村環差案的爭議,民間要求多年的東部觀光政策環評,也終要展開。今年7月初在行政院由政務委員張景森召開後續處理討論會議後,確認將由交通部觀光局負責辦理,以做為東海岸風景區的開發案個案的上位政策指導和審查依據,內容將包括土地使用、建築管理 、景觀管理、觀光資源承載量管制等。並已陸續在台東、花蓮、台北舉辦座談會。觀光局表示,仍將繼續辦理,收集各方意見。 
東部觀光政策環評將展開,內容包括土地使用、建築管理 、景觀管理、觀光資源承載量等。本報資料照。攝影:廖靜蕙。
環保署建議,要依「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作業規範」第9點,去強化政策評估說明書「政策內容」或「減輕或避免環境影響之因應對策」等章節,在東部觀光政策環評中納入總量管制策略、資源分配、資源復育、 開發區位規劃、環境管理、環境監測、追蹤考核等內容。並且從近年多件個案環評的經驗,提出要將原住民族權益、土地資源、文化資產、地質、 自然生態、景觀、用水來源等議題納為重點評估項目。 

時空背景已變  東部觀光政策亟需轉型思考

回顧政府提出的東部觀光政策,仍停留在1999年觀光局的「東部觀光發展計畫」,當年設定花東以觀光為主、工礦為輔的產業型態,要讓東部成為國民旅遊、國際觀光重鎮,並提出整合公私投資計畫,藉發展觀光產業,為東部帶來就業、所得與繁榮。但近年,東海岸多起爭議大規模開發案,要求檢討修正政策的聲音四起。
臺灣省環境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胡思聰即在台北場座談會指出,16年來時空及社經條件已大幅改變,且當時尚未發生大地震、災變等地形地貌轉變,修正後的東部觀光政策,應更宏觀、更具觀光品味、更重視旅遊品質,而非繼續以提升地方經濟為主要標的。
但台東縣政府觀光旅遊處科長李志鵬提出擔憂,表示已有一般個案開發的環評在限制開發,若加一個新政策環評來抑制發展,這樣東西部發展會越來越不均衡。

台東居民:政策環評需要更有在地觀點、讓部落參與

觀光局也前往花東兩縣聽在地的意見。近年為了東海岸開發多次攻防,台東場的居民擔憂市區與沿海住民生活與土地使用遭受觀光發展的衝擊,應對現有飯店、民宿數量與分區進行檢討,更強調東海岸都是環境敏感區也是原住民傳統領域,應該重新檢討評估指標。
台東場期待未來的政策環評能更站在在地觀點來看,並補強資訊公開及民眾參與機制,尤其是部落參與的部分。環境乘載部分,也要納入交通、遊覽車數量、用水、交通衝擊、垃圾處理、原住民傳統文化習慣等,分別評估出東海岸及縱谷分別的土地涵容能力、水資源條件、空氣品質、自然景觀與人文現況。以藉此訂出最適遊客旅次、住宿地點、房間數、公共設施條件等最適總量。
立委廖國棟辦公室助理郭信宏更建議,觀光局應建立一個東部觀光平台,作為當地社區及部落聯繫窗口,讓彼此意見可以交流。郭信宏提醒,部落會議召開不是政府說開就開,召集族人更是需要時間,部落還可以藉由這平台組成一個大型部落觀光論壇,更能聚焦,協助政府訂定原住民族的觀光產業。

環境乘載量受關注  花蓮縣府聚焦改善交通

「陸客不來了」的狀況,花蓮特別有感,有觀光業者擔憂新南向政策緩不濟急。縣政府與立委更趁機要求交通建設的改善,來維持花蓮觀光產業的榮景。立委徐榛蔚辦公室副主任林冠勳指出,「沒有交通就沒有觀光」,強調交通問題在花東是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花蓮縣政府觀光處科長莊鈞再指出,交通便利、安全是發展觀光的重要要素,花蓮亟需空運、陸運的改善,要求中央協助開發更多觀光客直飛花蓮,與蘇花改能如期完成、解決鐵路也是一位難求等問題。
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李旭寧指出,要重視承載量,檢視觀光客排擠到當地人的公共設施的狀況,尤其是交通運能能否負荷觀光客。
除了交通、廢棄物需要全面考量與設法處理,花蓮場民眾也指出,要重視環境涵容能力,尤其目前賞鯨缺乏規範,不當的賞鯨行為,衝擊了野生鯨豚生態。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環署推加油站土污保險 業者不捧場 成交僅一家

2016年10月2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在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整治中,加油站一向為大宗管理對象,環署土污基管會20日上午宣布,為協助業者並加速推動污染改善工作,已完成辦理加油站土壤及地下水專屬保險開發,並公開相關成果供國內產險業界參考,開發相關保險產品,可供加油站業者選擇投保。不過,由於業者不捧場,且並不強制投保,目前已確定投保「成交」的業者僅「一家」。問起將來是否走向強制,環署也答得保守。
加油站有污染土壤及地下水風險,若污染發生,整治金額高昂。圖僅供示意。圖片來源:Stin Shen(CC BY-NC-ND 2.0)。
加油站地下環境現況一向是環署土污查核的重點之一,歷年合計查核了逾5,100家加油站,其中也的確查到255家加油站場址曾有土壤或地下水污染情形而遭列管。目前有160家在改善後解除列管,改善率約為63%;但仍有37%是整治中或「還在追」的狀態。不過,因為污染場址改善金額頗高,例如最高紀錄是台南某加油站花了1.7億才完成整治。由於資金籌措不易,業者恐因此「落跑」撤手不管。雖然加油站尚未發生這種情形,但在農地污染部分,的確曾有前例。
環保署因此以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概念,從2013年開始推動加油站土壤及地下水專屬保險,以免業者無力負擔污染改善費用而致經營風險,甚至以破產倒閉,將善後問題留給政府。不過,由於業者不捧場,在無強制的狀況下,目前確定投保「成交」的加油站業者僅「一家」。
土基會執行秘書賴瑩瑩表示,為協助業者並加速推動污染改善工作,已完成辦理加油站土壤及地下水專屬保險開發。攝影:賴品瑀。
土基會執行秘書賴瑩瑩指出,土基會花了10多年完成加油站普查工作,所累積的長期風險因子、影響程度與污染發現等數據已成資料庫,作為設計保單參考。
今年初土基會已完成加油站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風險數據彙整、開發保險單中英文保單條款、研擬多元投保方案,納入加油站漸進式污染,提出72種組合保險方案,並將成果公開,無償提供國內保險公司參考,並有一間產險業者在8月通過金管審核,開始接受投保。
16-10-20-15-29-27-717_deco
加油站投保的六大承保情境,圖片來源:翻攝自環保署簡報。
不過加油站業者並不領情,仍未接受投保的概念,因此目前僅有1家成交,土基會科長蔡國聖坦言,還在持續鼓勵業者投保中,但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何時走向強制投保,也無法提出時程。「時機尚未成熟」,賴瑩瑩這麼說,是否擴及其他土壤污染高風險場址,也仍在研議中。蔡國聖表示,即便是歐美,相關制度也是花了2、30年才推廣有成,而台灣的機車強制險、安全帽等,也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推動。
環署舉例,嘉義縣一處加油站發生土壤污染,耗費1590萬元進行改善,若業者自付200萬元,依其選擇投保的方案,加油站可能獲得保險公司理賠1000至1390萬元。不過,因未強制規定投保,加油站業者也興趣缺缺,蔡國聖坦言,保險業者不太可能開出太優惠的保單。
16-10-20-15-29-00-606_deco
加油站土污投保方案案例,圖片來源:翻攝自環保署簡報。

減廢減碳 多國來台分享「永續物料管理」經驗

2016年10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我們不能再燒碳自殺,不要再把碳從地底下挖出來。」台灣從事環保產業的瑞迪斯公司總經理戴英傑如此提醒。
環保署26日舉辦「永續物料管理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日本、泰國、印尼等國分享各國循環經濟的經驗及挑戰,面臨氣候變遷,不能再揮霍地球資源,因此要將現有的資源物料用在對的地方,做有效的利用。追求「零廢棄」的目標,各國各顯奇招。
「永續物料管理國際研討會」美國、日本、泰國、印尼等國分享各國循環經濟的經驗及挑戰。賴品瑀攝。

李應元:再生利用處理好  可減少採礦

環保署長李應元在致詞中重提總統蔡英文的就職宣言,台灣必須加速轉型為循環經濟,才能兼顧環境品質與產業經爭力,減少能源、資源的耗用,也減少土地使用、環境污染與溫室氣體排放,同時又能創造優質工作機會。李應元更提「世代正義」,強調資源有限,不能我們這一代的人用完,未來的世世代代就沒資源可以運用,因此要將廢棄物轉換成再生能源,以減緩工廠搶用農業水或是採礦挖山的情況。
雖然後續議程必無具體討論填海造島案例,不過在李應元在特別錄製的影片與會場外的「再生粒料應用館」等展覽內容,都有不少的比重提及爐石及底渣的應用實例,包括荷蘭、日本、新加坡等國,運用在鋪路、海港等公共工程上。李應元也強調,只要品質處理好,用對地方,是減少了礦石的開採,這也是為何他一上任便發動大力檢討礦業政策,尤其是國家公園內。
李應元推介有搖籃到搖籃設計的生活物品。賴品瑀攝。

多管齊下:找出經濟誘因、從設計端改良

永續物料管理(Sustainable Materials Management,簡稱SMM)概念,從供應面、生產面、消費面推動物料生命周期管理,達到循環再利用及能源再造,未來將改善材料再利用的效率,達到永續未來,如何解決剩食、海廢、電子垃圾問題,各國提出他們的經驗。
說到要如何落實,各國不約而同認為「經濟誘因」仍是重點,若再生物料的價格不具吸引力,還是會面臨無競爭力的問題,也是挑戰所在。「pay as you throw」丟多付多,美國舊金山環境局副局長Jennifer Kass表示,這樣的政策的確收到不錯的成效。但比起強制,目前多以改良設計為解,讓產品零件能拆解後重回製程,目前航空業已經率先展開。英國前電子廢棄物顧問團主席Peter Calliafas更指出,目前已有回收塑膠製成的鐵軌枕木,有價格便宜、好保養的優點,目前已有多國採用。
「使用、整理、再使用」,目標是要讓資源能重複使用。與會者提出,目前的垃圾,有複合材質難以拆解的趨勢需要正視,也有聲音反省目前如台灣由業者事先支付回收基金給政府,但後續消費者是否知道如何回收、業者是否再無責任?Peter Calliafas則認為,回收基金的概念是好,但也有調整的空間,例如若讓消費者任意丟棄,廠商也應該負起責任。而廠商應該也提出自行回收重製等措施,或是在設計上讓零件可以在修整後即重新使用,例如歐洲的手機業者因此統一了充電器規格。

不等環資部改組 環保署擬率先成立「化學局」

2016年10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27日上午立院社福衛環委員會原訂進行環保署的業務報告與公務預算解凍案,但由於一例一休爭議,主席台遭國民黨佔據,主席吳玉琴宣布「休息」,最後整日空轉。不過,從環保署提供的資料顯示,「毒物及化學物質局」成立在即,以落實總統蔡英文「食安五環」政策中,要以提高管理機構層級,來加強從源頭控管的承諾。
「化學局」將負責食品安全毒物源頭及化學物質管理相關工作,原訂要隨「環境資源部」成立,但目前卻將先「單飛」先行成立,環署目前以暫行組織規程草案報院,後續將以核定結果來推動。除了食安控管,原本環署環管處進行中的化學物質登錄制度、毒化災防救體系等,也將持續,環署也爭取解凍相關預算。
目前的化學物質管理,有法規眾多、分屬不同主管掌管的問題,有橫向整合、水平資訊流通不足等問題,如今要成立化學局,包括化學物質源頭管理、化學物質勾稽檢查、強化化學物質管理、化學物質科技研發、接軌國際化學物質管理趨勢,將是化學局推動執行業務的重點。
2016-10-27_03-56-09
立院衛環委員會依一例一修爭議停擺,環署業務報告並未進行。賴品瑀報導。

化學物質登錄  委外辦理預算部分凍結

目前由環保署環管處(環境衛生與毒化物管理處)進行的化學物質登錄與毒化災防救體系建立,日後會由化學局持續進行;但這兩項業務都部分預算遭立法院凍結,環署正著手提出報告,爭取解凍。
化學物質登錄在《毒化物質管理法》第44條修正公布後展開,自2014年開始執行,之後化學局成立後將會承接,並由轄下的「毒性化學物質管理及登錄組」負責持續下去。
不過,由於環保署以環資部成立在即的理由,選擇在過渡時期,以公開招標的方式委託民間機構「環資國際有限公司」辦理,環署所屬的「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反而無法接受這項任務,引發立院對環署一再交由顧問公司辦理感到不滿;因此2015年年底時,遭立委陳節如要求檢討,並將毒化物運作管理預算數6,876萬8千元,凍結2筆,合計300萬元,待新內閣再向新國會報告。

化學災害防救人員未納編  立委要求檢討

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防救體系原預算數2億1,668萬9千元,同樣遭陳潔如提案刪除300萬元。環署目前有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7隊,來支援地方政府救災,10年出勤合計300件,但從高雄氣爆事件顯示,這些小組成員並非正式編制、經費也非正式預算,讓人員保障不足也難以留住人才,因此要求納入正式編制。
當時陳潔如認為毒化災應變應朝中央設置「災害防救應變總署」來規劃,但卻空有決議而不見行政部門積極規劃,也要求環署再提檢討方案。環署則指出,已在今年1月報院並展開多次研商會議,目前已經修正後的報告,報行政院進行跨部會協調。

原定議程何時重啟  未知

立院衛環委員會原訂下週一(31日)進行環署2017年預算審查,是否將今日停擺的議程,包括業務報告與預算解凍,直接延至該日;或是仍因一例一休爭議繼續僵持,目前則不得而知。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六輕擴廠環評案來襲 環署如何接招 詹順貴:請拭目以待

2016年10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面對台塑六輕又將展開一系列擴廠變更環評案,環署副署長詹順貴要大家「拭目以待」。23日下午詹順貴參與「脫口罩找藍天」工作坊,在座談中面對民間喊話說別再讓六輕擴廠、應該暫停相關審查。詹順貴表示,雖然環署無權不讓六輕送案申請,但也請社會拭目以待,看環署將如何接招。
上週連續「紫爆」宣告秋冬空污季來襲,中南部居民將受害五個月左右,學者也普遍預估今年空污將更嚴重,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更提醒「不只台中以南」,可能蔓延至苗栗。
國內十多組影像工作者組成的「脫口罩找藍天」影像行動計畫,23日則在台大公衛學院舉辦工作坊。攝影:賴品瑀。

民間力邀看見空污  台塑、經部皆未出席

為了喚醒民眾更重視空污問題,由國內十多組影像工作者組成的「脫口罩找藍天」影像行動計畫也在各縣市巡迴放片,要用紀錄片、動畫、實驗短片做平台,引發討論。23日則在台大公衛學院舉辦工作坊,以播放影片與座談交錯的方式,為空污現場居民發聲,也討論產業發展與環境正義的拉扯,及對未來的期待。
聯手創作出20部作品,包括彰化大城台西鄉、雲林台西鄉、麥寮、高雄後勁、大林蒲、鳳鼻頭、台中甚至台北,用影像訴說在地的抗爭與無奈,這些導演們表示,不願台灣繼續「看不見」空污問題,淪為溫水煮青蛙的狀態,更希望政府趕緊提出相關對策。
但受邀出席的台塑集團與經濟部都未到場,計畫總召集人蔡崇隆指出,台塑以目前社會缺乏理性討論空間為由,表示沒辦法派員參加;而經濟部更沒有任何理由,僅表示不參加。

各項健康指標提升獨漏空污  詹長權:研究結果不見政策採用  

「我的身體就是監測站!」在多部影片中,大城台西鄉民許立儀的身影都在其中,激昂控訴正遭到從六輕吹來的南風慢性謀殺。許立儀強調,挺身出面抗爭,也背負著是不是污名化故鄉的壓力,但還是期待政府與六輕誠實面對,提出真實的調查報告,向居民好好解釋為何當地這麼多人得到癌症、六輕到底排出什麼物質、居民到底在承受什麼風險。
詹長權認為,目前空污相關標準都太過寬鬆,讓工廠可以合法污染、合法殺人,例如SOx就鬆過美國20倍,應該全面檢討。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更指出,國際公衛學者評論台灣,各方面的健康指標都有所提升,除了空污一項。
詹長權強調,政府應該依照研究的成果去思考如何加嚴,但奇怪的是,像彰化縣、雲林縣府委託他進行研究調查,但這份資料完成後卻又不利用,例如從未聽說在環評時拿出來作為考量。甚至彰化與雲林的研究計畫都將陸續結束,也通知他沒有經費再繼續進行。詹長權認為,若認為研究尚有不足,就應該繼續深入研究;若覺得已做完,就應展開相關的政策制訂,而不是大筆一揮就不採用了。
對此,詹順貴則表示,最近才知情相關空污研究經費無下落,他正在「盤算」如何設法繼續。
詹長權將相關公衛資料提供給詹順貴、蔡培慧,要政府與立法院制訂政策時多參考。攝影:賴品瑀。

修法治空污  蔡培慧:更要對財團出擊

對於民間呼籲修法加嚴空污標準,甚至要求數值就比照先進國家,詹順貴則認為每一個國家的條件不同,並無法直接移植到台灣,但若台灣在訂標準時,出現了環保職責以外的考量,也歡迎民間大力批判,這可能反將是環署的助力。
立委蔡培慧則承諾,將在立院設法協助修法,但依她來看,這不只是要修正空污法規而已,更是「對財團出擊」,不只民間行動,政府更一定要有角色。蔡培慧指出,先前他關注農村政策時,對於集集攔河堰計畫,搶灌溉用水供六輕使用也是一樣,六輕長期將成本外部化,生產的產品卻又是外銷出口,應該有所檢討。

「脫口罩找藍天」不只是影展  以行動喚醒對空污的漠視

接下來「脫口罩找藍天」行動將在10/29宜蘭、11/12台中、11/19高雄再舉辦工作坊,在政策討論之外,也聚焦在地面臨的污染,包括中台中火力發電廠、台化,與高雄的重工業,都是討論焦點。蔡崇隆表示,仍在力邀各界參與討論,目前承諾參與後續場次的已有宜蘭縣政府、環保署空保處、立委陳曼麗、洪慈庸、黃國昌等。
蔡崇隆強調,他們的行動並不只是影展,而是要以影片做為展開討論的平台。「這可不是我們站在高處說『欸空污問題很嚴重你們應該關心吧』,這是一個行動計畫,我也在拍片的過程中學到很多。」《空氣男孩》一片導演莊知耕如此表示。
該片以仿紀錄片手法描述一個住在台北的男孩,因為不願遭空污傷害健康,決定每天戴著氧氣罩生活的行徑。莊知耕指出,幾次放片下來觀眾看到最後發現此片是虛構的,往往有「蛤,是假的啊?」的反應,但殊不知「他不扯,扯的其實是我們」,持續漠視空污問題,才是荒謬的。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零廢棄政策呢?」 不止澎湖要建焚化廠 林內、台東廠也釀重啟

2016年10月2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看守台灣協會」日前踢爆環署「建構綠能永續新世代垃圾處理計畫」中,將有10.13億元用在協助澎湖興建中小型焚化廠,20日更舉行記者會表示,該計畫除了澎湖,還要延役全台14座焚化爐,甚至鼓勵擱置中的雲林林內焚化廠、台東焚化廠重啟。
來自三地的公民團體代表皆現身反對焚化廠,反問環署要推動的資源回收、零廢棄、循環經濟政策呢?怎麼嘴巴說一套,給經費的動作又是一套?不過,到場的環署督察總隊副隊長林左祥卻重申環署立場是「尊重地方選擇」。
看守台灣 焚化廠記者會
建構綠能永續新世代垃圾處理計畫經費分配,看守台灣協會提供。

八成預算用於延續焚化政策 永續在哪裡?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孫瑋孜直指,這個「建構綠能永續新世代垃圾處理計畫」不綠能也不永續。110億元的經費中,只有5億用在離島垃圾轉運、20億用在推動區域合作,但剩下三項卻是1億元的中小型焚化廠改善工程,10億澎湖新建焚化廠、更有69.5億是用在全台14座焚化廠的延役工程上。等於合計有4/5的預算,是用在繼續採用焚化處理垃圾上,讓他大問「什麼?!」質疑這個計畫哪裡永續。
孫瑋孜指出,目前如果不算事業廢棄物,只回歸原本設計焚化爐是要處理家戶垃圾,全台24座焚化廠的餘裕量已達44%,當然不需再延役、新增焚化廠,甚至可以陸續除役部分焚化廠。
看守台灣更展開連署,訴求「我們要真正的零廢棄、循環經濟」,而不要再延役(研議)資源濫用、焚化、假再利用真廢棄的亂象;此訴求已獲得國內40多個民間團體認同,甚至30多個國際組織跨海聲援。
國際環境醫學專家、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醫學中心( UI Health)教授Peter Orris更出面站台,強調焚化衍生的底渣、飛灰與戴奧辛等有毒氣體,都比原本的垃圾更難處理,且擴散了污染,不只焚化廠工人受害,周遭居民的健康也受影響,包括癌症、生殖系統、呼吸系統。
看守台灣 焚化廠記者會
國際環境醫學專家Peter Orris更出面站台,強調焚化衍生的底渣、飛灰與戴奧辛等有毒氣體,都比原本的垃圾更難處理,且擴散了污染。賴品瑀攝。

謝和霖:現行法律阻礙再利用技術市場

但看守台灣秘書長謝和霖指出,目前的法規允許一般事業廢棄物進入焚化廠,在焚化廠收受事業廢棄物的處理費偏低的狀況下,也排極了其他事業廢棄物處理、再利用技術的市場,導致現有處理設施量能不足,才迫使焚化廠不僅未能如期除役,甚至需要延役。台南社區大學研究員吳仁邦則表示,其實焚化是很昂貴的垃圾處理方式,外部成本並沒有獲得計算。
吳仁邦指出,目前除了高屏,台東、澎湖的垃圾也運向高雄進行焚化,而這些焚化之後的產生底渣飛灰,就在台南的農地跟魚塭亂竄,常可發現混雜著沒燃燒完全的廢電池等等事業廢棄物。但底渣與飛灰目前卻還定義為「一般廢棄物」,業者惡意傾倒也不過罰款1200至6000元,就與一般民眾隨手丟根煙蒂一樣,根本毫無喝止能力,環署應該儘速公告為事業廢棄物,更別再延役這些問題。
澎湖縣府因為高雄市焚化廠去年一度喊出提高外縣市垃圾處理費,而吃不消大漲的垃圾轉運處理成本,而向前任環保署長魏國彥求援,爭取興建焚化廠,因此環署編了10億經費,甚至目前已經進行到在勘查選址。

海洋公民基金會:推動澎湖為零廢棄示範島

但當地的海洋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翁珍聖卻認為,既然垃圾轉運處理成本提高,也正是澎湖力行垃圾減量、分類、回收再利用的契機。翁珍聖指出,澎湖觀光為主、面積小、人口少的離島縣市,垃圾成份相對單純,九成是廚餘、紙類、塑膠,大多可以回收,澎湖大有機會成為零廢棄的示範島。
翁珍聖呼籲環署這10億應該投注在垃圾減量上,例如進行宣導教育,呼籲在地居民與觀光客好好減量分類回收,同時設置方便民眾分類回收的機制與設施,遊說商家不用一次性的產品與包裝等,即可減輕垃圾轉運處理費用,更有助於維護當地乾淨環境品質,才是永續之道。
十多年前擋下台東與雲林林內焚化廠運轉的民間團體也都到場重申反對到底的立場,直批環署一直要以重啟這兩座焚化廠來解決垃圾大戰困境並不合理,且背棄了零廢棄的政策。立委吳焜裕也緩頰,表示當地立委都在一陣線,會持續防守。
不過,面對民間團體的大力反對,環署督察總隊副隊長林左祥,卻仍說尊重地方決定,由地方選擇最好的垃圾處理方式後,環署再來協助。這樣的說法讓民間無法接受,直問環署明明持續推動零廢棄的政策,怎能又資助地方興建焚化廠?

全台首例 民間自辦地熱電廠通過環評初審

2016年10月2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我國第一起民間地熱發電計畫「宜蘭利澤地熱」,終於在20日下午通過環評初審,待完成十項補正條件後,就可進入環評大會確認通過。這也是繼政院確認《電業法》採二階修法後,首個過關的綠能計畫。
此案由環保人士高成炎組成蘭陽地熱資源公司,要引進國外最先地熱技術,在宜蘭利澤工業區設置地熱電廠。在2015年4月展開環評程序,因國內無前例而面臨不少波折,歷經了四次初審小組會議、兩次專家會議、更進出環評大會兩次,甚至創下「三案併陳」進大會、小組召集人請辭換手等事蹟,終於在這次最後「補考」過關了。
不過即便初審過關,高成炎也認為不能高興得太早。他表示,除了尚有十項補正條件待完成,後續更要展開募資,估計至少需要10億才能動工。
民間欲引國外最先地熱技術開發宜蘭地熱資源,因國內無前例而在環評審查面臨不少波折。圖僅供示意。圖片來源:Ray Yu(CC BY-NC-ND 2.0)
小組要求蘭陽地熱補充資料,包括設施配置圖、場址內火成岩體3D分布、場址區域地震相關紀錄與模擬圖、鑽井過程有害氣體監測與應變計畫、土壤液化因應,與和經濟部能源局、農委會林務局相關計畫的關係。「以免發生電影怒火地平線的狀況」,環委宋國士特別提及業者應提出防止井噴的作法。
利澤地熱電廠的地熱井設計圖。圖片來源:環評資料。
蘭陽地熱提出的發電方式,是嘗試閉迴路循環的增強型地熱系統「GEEG」,強調不受地質條件限制,更有鑽井不使用水裂法、地熱電廠沒有額外熱源、對地質結構及含水層干擾小,用水量低、碳排低等特點。也有因為只取熱不取水,不會排放工業廢水與工業廢棄物等優點。
原計畫提出,要在2025年以深層地熱發出完成101MW的電力,約等於目前核二廠985MW的1/10左右的發電量。(註:先前誤寫為此案發電量等同於核二廠,是記者自行換算時發生錯誤,非開發單位提供的資料。)
雖然支持綠能發展,但由於國內並無前例可循,在審查過程中時有無法雙方對焦的窘境,環署為此還以舉辦專家會議來釐清爭點。但在兩次專家會議後,今年6月仍罕見地以通過、進二階、退回小組「三案併陳」姿態進入299次大會。時任大會主席的環保署長李應元甚至以「欲求其生而不可得」來表示對此案的頭痛,但還是將其退回初審小組,給出最後補考機會。並依原小組召集人經濟學者廖惠珠的要求,改由地質專家李錫堤擔任小組召集人。
蘭陽地熱進出環評多次,終於補考過關。攝影:賴品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