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全國能源會議」為核一延役鋪梗? 民眾經濟部前籲公開計畫

2014年9月2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為期4天的亞洲非核論壇甫落幕,與會8國代表共勉「不但要非核台灣、非核亞洲,更要非核世界」。但事實上,在台灣的核一廠延役計畫卻恐將死灰復燃。29日下午北海岸當地居民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前往經濟部,要求經濟部公開核一延役計畫內容,供全國民眾公評。
參與非核論壇的日韓港等國代表也趕赴現場聲援,出面的卻是台電核發處主管,面對國際與民間擔憂,台電重申能否公開還需「回去討論」,但一問何時能有結果,又是得「回去討論」。此回應不但讓民眾氣憤,國際團體也相當不平。
P1110884
雖然行政院在2011年11月曾承諾核一二三廠不延役,但隨著反核四運動昇溫,2013年底又開始不斷暗示若要停建核四,核一二廠必須延役。如今核四在4月林義雄禁食激起的反核行動中宣告封存,核一廠的延役評估計畫卻將重啟審查。
公民團體質疑經濟部正在籌備中的「全國能源會議」,即為核一二廠延役鋪設合理性,因此再次要求經濟部公開核一廠的延役評估計畫,並預告將在11月初再次發動大規模行動,表達反對老舊核電廠延役的民意。
綠盟指出,學界對核電廠的安全有「浴缸曲線」的說法,最危險是運轉初期與機組老化期。目前核一廠已使用36年,遠高於全球核電廠平均年齡28年;且近年一二三廠皆發生螺栓斷裂、跳機等數十起大小事故,證明台灣3座核電廠已走進最危險的階段,怎能再延役20年?
綠盟副秘書長洪申翰指出,台電早向原能會提出核一廠的延役評估計畫,但因福島核災一度暫停審查;今年初請原能會重啟審查,計畫書至今卻仍未公開。
這份不公開的計畫資料是否正確、審核是否公正,都應受到公眾審視,因此再次要求經濟部公開此計畫。但經濟部官員並未出面,反由台電核發處副處長林志鴻代打。林志鴻僅證實1月台電的確有將核一延役計畫送交原能會,至於是否能公開,卻以「回去再研究」硬達,需研究至何時,也需「回去研究」,明天才能答覆。
洪申翰與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召集人許富雄對此回應相當不滿,揚言將提高行動的激烈度,除了11月將舉辦大型街頭運動,許富雄更表示當地居民已做好包圍電廠等「最終戰役」的準備。
「先提出節能、替代能源,別擺爛!」前往聲援的勞工、教師團體皆表示,政府應優先檢討能源、產業政策,而非一心想要延役老舊核電廠了事,「台灣有全球最好的太陽能技術,這難道不能是下一個經濟奇蹟嗎?」全國教師會教學研究部主任詹政道指出,「請讓我能向學生說,政府有盡力找再生能源。」
日本代表竹野內真表示,台灣與日本同樣多地震,但核二廠的耐震係數僅有0.4~0.5G之間,讓她非常擔心,雖然台灣民間與台電不時爭論核電廠附近是否有斷層帶,或不是活動斷層。竹野內真指出,日本經驗中,曾有非屬斷層帶地區卻發生4G以上大地震的紀錄,基於對台灣援助日本的感謝,她一定要提出這些擔憂。
左為竹野內真
29日上午亞洲非核論壇發表共同聲明,強調福島核災發生後,亞洲各國仍普遍面臨核電廠興建計畫,一方面由於經濟崛起、能源需求大增,一方面則是歐美等國開始拒絕核電,核電產業便轉為傾銷亞洲,這在各國都引起公平正義的問題。尤其是印度、菲律賓等國,在經濟弱勢的狀況下,政府選擇把資源投入核電,忽略基礎建設,甚至弊案叢生;蒙古則是門戶大開,讓各國大舉鑽測、開挖鈾礦。
P1110881
包括南韓的核電廠將從23座增到42座,土耳其也要展開興建計畫;而中國的速度最快速,計畫發展200多個反應堆,其中30堆就在廣東。此讓香港反核之眾代表譚棨禧非常煩惱,直批「瘋狂」!他表示,雖然香港境內沒有核電廠,但同樣面臨極大威脅。
韓國亞洲和平人民網絡代表李大洙則表示「核災無國界」,與會各國看重台灣抵擋核四的成功經驗,也聲援台灣的老舊電廠不延役,更希望可達到「非核亞洲」,並將反核力量擴及全球。
日本非核亞洲論壇事務局長佐藤大介表示,擔憂日本1年來的「無核之夏」告終,更對於該國核工大廠持續販售核電設備一事感到歉意,呼籲各國持續串連。強調向奇異(GE)、日立(Hitachi)、東芝(Toshiba)、三菱(Mitubishi)等核電製造廠提起國際訴訟的提告人募集也持續進行中,歡迎各國民眾一起加入。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如何凝聚民間反核力? 台灣主婦、青年站出來

2014年9月27日台北訊,林姝函、賴品瑀報導
26日的亞洲非核論壇焦點在於各國核能、能源及、核行動現況,以及核災、輻射風險危害;27日則談「如何強化反核力量」。
會議開場,亞細亞太平洋生命學研究院院長金龍福(Kim Yong Bok)點出反核不再是區域性/少數人的議題,應追求「非核全球/國際」。因為任何衝突、戰爭或意外,都可能引發全球核能危機,國際間必須相互串聯,遏止核電、核武發展。
然而,面對核能產業背後隱藏著的複雜政商關係,民間反核力量該如何茁壯、團結?
26.27日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行之2014非核亞洲論壇,分享了許多各國行動經驗,與會者在論壇結束時開心合影。

主婦、媽媽力量  喚醒民眾省思核電風險

台灣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常務監事陳曼麗女士,分享主婦聯盟在311福島核災後發起的積極作為。主要透過學校教育、建立輻射地圖與監管輻射食品3方向著手。
學校教育部份,教導中小學生遇上核災時如何應變,讓自己在第一時間降低輻射受曝量;為了補救官民兩端在核電資訊的不對稱,在2012年研發「公民輻射量測地圖」,推廣民眾從小型易攜的輻射偵測儀器,建立生活圈的輻射量值。
此外,在主婦聯盟監督下,政府更嚴格檢驗國內外食品的輻污容許量,2013年起每日公布檢測報告。希望大眾能意識到核災並非政府灌輸的「不可能發生」,而是就在你我身邊。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簡稱媽盟)總幹事楊順美,也分享其行動策略。透過整合多方資源、網路社群發送資訊;引進青年創意,活化這場長期抗爭。她認為媽盟以柔性力量為訴求,獲得許多名人聲援,淡化了反核的政治色彩,提高了民眾進一步了解的意願。
但談到當今困境,楊順美也不諱言,如媽媽們不喜衝突性的行動,加上反核運動易受政黨、媒體扣帽子等,造成參與者重複度高、「相互取暖」,無法影響外圍民眾。

教育界反核難?  全教總:鼓勵老師走出校園接觸議題

針對反核訊息無法擴大傳遞至不同社群的狀況,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社會發展部主任詹政道也頗有同感。他指出,教育界反核力量乏善可陳,除與傳統教師體系的培育風氣有關,也歸因政府宣傳混淆人民。
即便如此,詹政道仍樂觀看待教育界投入反核,他們透過大量頻繁發送電子報和訊息,試圖平衡官方資訊;並呼籲更多教師勇於表達立場、實際參與行動。他同時提出兩條學校可以發揮的路線,分別是舉辦研習及籌組廢核電教師志工隊,藉以鼓勵更多老師走出校園接觸議題,再以中立、理性方式回饋資訊給學生。

青年奮起  結合前輩經驗  化為創意反核行動

而近年台灣街頭的反核行動中,明顯可見其中的要角多為青年。為何台灣年輕人能如此踴躍參與反核行動,成為論壇中眾人好奇的問題。
日本代表們表示,雖然目前日本仍持續舉辦反核行動,例如每週五在首相官邸的遊行,但人數已從5萬人以上漸漸下滑,且參與人多為60歲左右的世代。台灣青年種種活力與創意的反核行動,叫他們非常羨慕,非常期待瞭解其中原委。
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北辦公室主任蔡中岳表示,前人經營的行動脈絡不能忽視。例如貢寮、北海岸的在地居民二三十年的反核堅持;2000年核四復工、反核運動陷入低潮,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等青年轉向基層,向前輩學習;持續發聲,年復一年前往貢寮海洋音樂祭,向其他年輕人傳達核四就在眼前、正持續改變當地環境的事實。
所以當福島核災發生,「終於有人願意聽他們說話了」。蔡中岳說,結合長期累積的論述後,才能引發一連串行動。
地球公民基金會蔡中岳分享台灣青年踴躍且創意十足、自發性參與反核行動,其他國家都十分想知道台灣經驗。圖為反核大遊行剪影,標語充表現新世代的流行用語。
而台灣年輕人的反核行動,不少為自發性的,非由NGO發起。例如台灣各地處處可見懸掛、目前已賣出上萬面的反核旗,便是由一間咖啡店展開;另外還有「我是人我反核」的拍照與快閃行動。蔡中岳分析,這些活動對年輕人來說不但參與度極高,更是人人都能規劃、發起的。
而吸引年輕人上街頭大概有兩種途徑,一為接觸現有的團體、邀請一同參與,這有賴NGO出面整合,例如台灣組成「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讓店家與機構成為小型反核據點,可持續交流反核資訊;另外是持續提出有趣活動,吸引更多人加入,且最重要的是留下這些新血的聯絡方式,與他們保持聯絡,以求繼續深化。
蔡中岳補充,在反核行動外,近年台灣由於多起不當開發、土地徵收等不公不義的壓迫,引起年輕人的不滿與憤怒。今年318學運後,陸續幾起對非暴力佔領行動的警力鎮壓,但蔡中岳認為,這些曾承受過國家暴力的身體經驗,可讓青年們更深刻了解自己為何需要反核,為了「自己以後要生活的土地」而爭取奮鬥。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VOCs排放算不清先跳過 六輕儲槽環調書、洩漏管制因應對策通過

2014年9月2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24日舉行第269次環評大會,六輕有兩案在審核之列,一為四期擴建計畫之化學、石油及石油製品等各式儲槽環境影響調查報告書,一為揮發性有機物(VOCs)洩漏管制之因應對策。
雖然VOCs逸散排放量仍有爭議,但環署認為若不儘速通過,便無法著手進行相關改善與管制。因此決議先排除了VOCs逸散排放量,確認通過兩案。而逸散排放量則將另行開會釐清。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認為,環評核定量、查核量及總量始終沒有釐清,在此狀況下環保署急著通過此環評不合理。攝影:賴品瑀。
六輕四期的儲槽數到底有幾個?從中逸散的VOCs又到底有多少?每次討論到這些,會議多方總是各說各話,難有定論。
六輕工業區在1992年通過環評並設廠,但近年在五期開發計畫進入二階環評後,改不斷提出四期擴建案,期間爭議不斷,尤其是儲槽數量到底有幾個,各機關數據始終兜不攏。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前年5月祭出無人飛行載具空拍廠區,發現六輕內各式儲槽有3000多個,與台塑自行提報的數量相距有1千多個的落差,環署也因此展開多項審核,包括今日所審的環境影響調查報告書與VOCs洩漏管制因應對策,都陸續在今年6月通過專案小組。
環署表示,2004年通過六輕四期擴建計畫之後,針對區內之化學、石油及石油製品等各式儲槽,以「儲槽區」及「槽區用地」等方式,將其影響納入整體開發計畫評估。但營運後所興建的化學、石油及石油製品等各式儲槽,對周遭環境品質產生一定範圍及程度之影響,包括VOCs、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等。因為環署認為有必要進行調查、分析,以釐清是否對環境及工業安全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2012年要求六輕提出此環調書,以釐清儲槽物質是否會滲漏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2103年7月開始,環署對此環調書進行4次審查會議,並在今年6月建議通過。
小組召集人馮秋霞表示,經過雲林縣環境保護局、環署環境督察總隊及六輕開發單位釐清後,小組確認了目前六輕工業區內「化學、石油及石油製品等各式儲槽」共 1,126 座,「各式存放設施及相關設備」共 2,827 座。
但關於VOCs部分,卻依然是爭議所在。六輕指出,其去年VOCs總排放量為2284.122噸,其中其中儲槽逸散量佔732噸,約為32.05%,這個數字仍是低於環評核配的排放總量每年4302噸。但到場關注的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仍不斷質疑此數字有疑,發言人陳椒華指出,例如當中有些壓力槽排量放為0讓他們難以信服。水資源聯盟強調,環評核定量、查核量及總量始終沒有釐清,在此狀況下急著通過不合理。
台塑回應,有些壓力槽是密閉系統,才沒有排放數字,儲槽跟設備元件兩者的數字也不一定有關係,因為壓力槽可能計算在其他設備,但確實有些排放量是浮動狀態。環署空保處則提出,儲槽逸散量的計算方式還需要印證。
雲林縣環保局坦言,VOCs的實際查核到目前尚未完成,現在只清查到2012年,前述的2284.122噸是台塑2013年的申報量,而非實際的排放量。
大會多對雲縣環保局的效率、沒有提出書面意見等作為頗有微詞,但仍認為應該儘速通過此環調計畫,以展開土壤、地下水監測、地點及儲槽等監測,才能以此要求六輕改善。因此決定將VOCs排放量另案處理,而先通過了前述部分。而「VOCs洩漏管制因應對策」也在類似的狀況下確認通過。
再次代理署長魏國彥擔任主席,副署長葉欣誠也再次要求雲縣環保局邀請台塑六輕、環署空保處、環境督察總隊、雲縣環保局空污防治相關單位與民間團體,共同召開5方會議,釐清並說明VOCs逸散排放量,但這項決議,自今年4月首次提出之後,也數次出現在六輕相關會議中,但至今仍未討論出結果。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帶著攝影機與示威群眾一起戰鬥」 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 影展完整呈現

2014年9月2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4、50年前日本三里塚老農為了抵擋政府強徵土地的影像,10月將在台北播出。對照目前台灣各地接連發生如大埔、桃園航空城等反徵收抗爭,此時重看這些黑白片,將更有感觸也吸取經驗,甚至能從中獲得啟發。
10月登場的「第九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中,安排了小川紳介系列專題共11部影片,包括《三里塚之夏》,與當時團隊的攝影師重回現場、拍攝目前仍堅守當地的居民紀錄《活在三里塚》都將播放。
4、50年前日本三里塚老農為了抵擋政府強徵土地的影像,10月將在台北播出。圖片來源: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官網。

從紀錄片大師作品  對照台灣學運、不當土徵事件

1970年代前後日本為了建造成田機場,在千葉縣成田市三里塚、芝山地區大規模徵地、強硬施工。除了當地農民強烈反對並組成許多抗議團體,也引起全國各地大學生熱烈支援。當時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帶著團隊,在當地蹲點多年,拍了一系列作品。
小川紳介是國際知名的紀錄片大師,也是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的創始人,影響亞洲紀錄片甚鉅,其作品強調「拍攝關係」與「長時間蹲點」,累積作品達20部。
紀錄片影展策展人林木材表示,雖然小川紳介這位重要的導演在台灣也很知名,但台灣卻少有完整播放與介紹其作品的機會。今年3、4月發生學運等大規模抗爭,且1年來眾多不當徵收土地的開發案四起,恰好是重新認識小川紳介,並從其作品對照現況的時機。
再見小川紳介」系列影片  台灣首映
紀錄片影展此次推出「綻放的運動影像:再見小川紳介」單元,選了11部小川紳介作品。內容包括了60、70年代學運、反成田機場抗爭與山形牧野農村的長期蹲點三大階段,這也是台灣首次大規模放映小川紳介作品。
1936年出生的小川走進獨立電影世界後,開始記錄60年代末漸趨激烈的學生運動,製作了《青年之海—四個函授生的故事》、《壓制之森》、《現認報告書—羽田鬥爭的紀錄》 等紀錄片。
國家暴力與農村衰落  黑白影像赤裸呈現
1966年爆發三里塚抗爭後,小川在1968年決定率團隊搬進三里塚,全面投入這場漫長的「反成田機場抗爭」中,他帶著攝影機與示威群眾一起前進、戰鬥,在約10年的時間裡完成了《三里塚之夏》、《第三次強制測量阻止鬥爭》、《第二堡壘的人們》、《邊田部落》等作品。
這些運動影像相當貼近抗爭者,忠實紀錄了當時武裝抗爭的慘烈狀況,直視國家暴力如何對待抗爭者;也深入理解抗爭者內心,揭露他們基於對土地的熱情與深愛而堅守的理由。
小川團隊後來又移居到農業大縣山形縣牧野村,與他們所拍攝的農民一起生活與工作,在此階段的《古屋敷村》及《牧野村千年物語》等片中,捕捉了農村衰落前的最後身影。
《活在三里塚》  重回抗爭現場的反思
雖然小川已身故,但當時參與三里塚抗爭紀錄的攝影師、現高齡82歲的大津幸四郎,帶來新作《活在三里塚》,將在影展中擔任開幕片及全球首映。拍攝《三里塚之夏》過程中,大津幸四郎曾一度遭逮捕。而在《活》片中,大津重回彼時的「戰場」三里塚,拍攝40多年後,仍頑強留在當地,至今未撤離的抗爭民眾,一同回憶與反思。
大津並將於10月12日的「你所不知道的小川紳介」論壇,大談與小川共同拍攝社運紀錄片的精彩歷程。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10月9日到19日在於光點華山電影館、台北新光影城、府中15和國家電影中心四地舉行,相關場次與售票資訊請見影展官網
紀錄片影展更推出了「團體免費預約」的招待方案,歡迎政府立案之教育機構、公益團體、社福機構及其相關組織,在9月底前預約報名所關注的場次,預約人數每場至少需20人,至多不得超過40人。報名方式:請下載報名表,填畢後寄至eunice@mail.ctfa.org.tw。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核二乾貯換漏水筒 僅審對照表 北海岸居民怒告環署

2014年9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北海岸居民23日上午前往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對環保署提起行政訴訟,指出環署對核二廠核廢的中期貯存的環差,及後來的變更內容對照表審查不但忽視核安問題,也不符合程序,因此提起「撤銷環評」的訴訟。
環署於2010年4月通過「核能二廠用過核燃料中期貯存計畫環境現狀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及環境差異分析」,准許了台電可以從混擬土護箱、混擬土模組、混擬土窖與金屬護箱中,自行選擇一種方案興建,其中台電當時混擬土護箱的型態為每箱56組或68組用過核燃料束。
但台電隨即在同年11月向美國採購的Magnastor型乾式貯存箱卻是每箱87組的規格,並在今年2月時,以「環評變更內容對照表」向環署送審,並獲得通過。
當時居民便提出訴願,並在近日得到駁回的回應,因此居民又提行政訴訟。
核工學者賀立維指出,只要上美國核管會(NRC)的網頁上查詢,就可以找到各乾貯設備製造商所提出的執照申請狀況。而核二廠要購買由NAC公司所製造的Magnastor型,明確還沒有通過審核,但台電的書件中卻一再寫說已獲核照,是與事實不符的。
環團蠻野心足協會律師蔡雅瀅擔任此案義務律師,蔡雅瀅指出,Magnastor型乾式貯存箱除了一箱將塞入更多的用過燃料棒外,還有在美國無運轉實績、試運轉一再發生漏水問題等,台電變更計畫,將小筒換成大筒,甚至還是會漏水的,居民當然無法接受,因此對於環署僅以對照表的方式來進行審查感到不滿。此次提出撤銷環評的訴訟,不但希望阻止核二廠使用Magnastor型乾式貯存箱,更希望核二廠重做環評時,能放棄露天乾式貯存的計畫。
左為核一乾貯設計圖,右為他國一體成形的乾貯設施照片。
蔡雅瀅指出,在環評法施行細則第38條第1項的第4、第5兩款中,對應該重新辦理環評者有規定,包括對範圍內生活、自然、社會環境或保護對象有加重影響之虞者,及對環境品質維護有不利影響者。他們認為,核二廠將用過核燃料乾式貯存設施容量加大將提高風險,不但更容易發生裂縫,將來如果發生緊急事故或是期滿要運離的難度也更提高。都符合應該重辦環評的資格。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召集人許富雄表示,目前多數國家仍是使用濕式貯存,即便美韓有部分以乾式貯存,一箱不過20多束,甚至只有12束。因此他們有兩大擔憂,一為核廢料50年期滿後,將因為難以搬運、找不到其他最終廠址而永遠留在當地;再者也等於為了要讓核二廠再延役20年,而預留更多用過燃料棒的貯存容量。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表示,他們實在對這些露天乾式貯存設施相當不放心,強調當地近海,房屋不到30年就會壞了,這些護箱內層是經過焊接的不鏽鋼、外層是水泥,甚至挖了通氣孔。他們尤其不滿,為何在蘭嶼的低階核廢料可以恆溫恆濕保存,但更危險的用過核燃料棒卻是露天貯存。
同為此案義務律師的王廷顥也說,美國的乾式貯存是位在沙漠中,而核二廠周邊靠海且高溫潮濕,在風吹日曬雨淋下,將威脅當地居民的安全。環署未對這些危險妥善審查,不管是安全上、程序上,都顯得太過輕率。
郭慶霖不但痛批台電「發瘋了」,更批環署為何在環評審查時,遇到核能相關就自廢武功,總將核安的部分留給原能會去處理,審核的嚴謹度甚至不如審工業區。

核災發生如何逃? 柯P:算了,想都別想

2014年9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日本交通運輸專家上岡直見應邀來台,前一日發表其估算若核一、核二廠發生核災,方圓20公里內民眾至少需要48小時才能逃出。主辦單位23日邀請了台北市長候選人一起與談「台北市民核安,市長怎麼想?」
柯文哲直嘆:「算了,想都不要想!」指出即便疏散了,又能去哪裡?馮光遠則表示,雖然無計可施,但還是要先做兵推,讓傷害降到最小,兩人同樣認為要阻止悲劇發生,只有盡快廢核一途;而原先答應要出席的連勝文則未到,放了鴿子。
馮光遠與柯文哲同樣認為要阻止悲劇發生,只有盡快廢核一途;攝影:賴品瑀。

如何因應核災  柯、馮:無計可施

上岡直見22日發表雙北市核一、二廠周遭16個區居民疏散最快要48小時,23日再提出北市北投、士林、中山區所需的疏散時間,表示至少要49小時。他提醒,這段時間內災民將持續受曝,對人體影響甚鉅。
今年1月上岡直見發佈「電廠半徑30公里圈避難時間」研究,以運輸工程專業對日本18座核電廠半徑30公里圈內居民逃難所需時間做出估算,轟動了全日本,也促使日本各地政府訂出居民安置及逃生的計畫書。
對於台灣至今無類似計畫,連8公里半徑內的演習都無法完成演練,上岡直見感到荒謬與擔憂;居住在核一、核二兩座核電廠之間的金山居民更提出「根本沒有逃出來的希望」的絕望意見。此次兩位候選人前來與談,仍表示一籌莫展。
上岡直見對於台灣至今連8公里半徑內的演習都無法完成演練,感到荒謬與擔憂;攝影:賴品瑀。

柯文哲:非核家園做準備  北市節能不缺電

「其實我聽都不想聽。」對於上岡直見的估算,柯文哲坦言並無興趣去理解,「因為不管花了幾小時疏散,這幾十萬、百萬人能到哪裡?」柯文哲強調,一旦發生核災,台灣就是滅國。
「核災疏散的劇本我不會寫,因為根本無解。」柯文哲表示,曾找了國家防災中心、化學災害的專家給他上課,不管是颱風、地震、洪水、火災、毒化、甚至恐怖攻擊都討論該如何因應,但「到了核災,就停掉了」因為沒有人有辦法處理,討論就此中斷。柯文哲重提當年在台大醫院服務時,台大醫院提不出相關應變對策一事。「台大自己都在要疏散的範圍內了,又如何談應變?」柯文哲表示,台大醫院擁有的設備根本不足以應變大規模核化災。
柯文哲強調,既然目前看來核四不可能運轉,那麼核一二廠就該儘速除役。他指出,要走向非核家園,便要先做好「準備工作」,也就是產業轉型、替代能源與節能。柯文哲批馬政府刻意「擺爛」,對這3點採「不作為」態度,逼人民選擇核能。
柯文哲表示,雖然產業轉型已超越了台北市長能做的,但他認為節能是台北市可以做好的。他認為台北市並不缺電,吃緊的尖峰時段往往是夏天中午,若能將台北改善為海綿城市、解決熱島問題,在尖峰時自不需要這麼多電力。

馮光遠:地熱、太陽能  替代方案多

馮光遠則指出,「其實我們有太多替代方案可行」,例如善用大屯山地熱、或是由市府出面租下市內的頂樓做為太陽能發電運用。
他甚至提出創新的「調節上班時間」想法,認為此舉能分散能源使用與交通需求。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若核災發生 大台北疏散? 日學者:至少得耗120小時

2014年9月2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當局不斷以「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來回應反核民意提出的擔憂,但日本運輸專家上岡直見應邀來台,計算出若核一、核二廠發生核災,即使是最理想的狀態下,周遭半徑20公里內的16區居民往西逃至少需要48小時、往東120小時才能逃出的結果。「台灣核電廠緊鄰首都圈,想要疏散根本是天方夜譚,只有廢核一途。」上岡提出他的看法。
今年1月上岡直見先生發佈「電廠半徑30公里圈避難時間」,計算出日本18座核電廠半徑30公里圈內居民逃難所需發生的時間。上岡直見是日本環境經濟研究所長、交通權學會副會長,他以「運輸工程」來進行計算。日本擁有核電50年,卻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估算,因此報載之後轟動全日本。
陳弘美提出上岡當時發佈計算結果日本報紙
上岡直見此次來台,22日上午在記者會上發表他算出台灣核1、核2廠半徑20公里圈內民眾若自行開車逃難所需時間。
以區域內有80萬8925人口、35萬5570台車輛,若每一輛車搭載2.5人來計算,上岡直見指出在最理想的狀況下,最後一批離開20公里圈內的,逃往西邊的石門、三芝、八里等地需要 48 小時,若往東的基隆、瑞芳、平溪等地,則需 120 小時才能完成疏散。
逃命圈內人口結構
這計算尚不包含橋樑與公路斷裂、風向改變、民眾因驚慌而失序、車輛耗光油後棄置馬路上、民眾得先找齊四散的家人收拾行李等情境,更別說老人、病人與身障等需要協助族群的特殊狀況,因此,他一再以「天方夜譚」來形容核災疏散撤離一事。
逃得越慢,所受曝的輻射就會越多。「大家看到要花那麼多的時間,也許會覺得『那用走的比較快』,但在車外與車內所受曝的輻射量兩者可能差了有3倍之多。」而撤出之後,600萬人又能在哪裡收容,上岡直見擔憂,若福島核災發生在台灣,連台北市中心都會是禁止進入的區域,絕對會從政治經濟上帶來毀滅。
「我來到台灣,看到各台新聞都在密切注意颱風動向,而921又是曾經發生大地震的紀念日。」上岡直見以此顯示台灣多颱風、地震的先天體質,而台北市卻僅與核電廠有一山之隔的危機之處。
上岡直見由「地震國告別核電台日研究會」所邀請,相對於他計算日本核電廠採30公里半徑計算,此次所發表的台灣核一二廠卻是只計算了20公里半徑,約僅包含圓山、士林地區而已。該會主持人資深媒體人陳弘美指出,若要算30公里,則是包括大台北人口最集中的地帶,將有600萬人在內,計算結果將會更讓人害怕,至於計算結果如何,將在明日下午與柯連馮三位台北市長候選人對談時公布。
上岡著作「原發避難計畫的檢証」
上岡直見表示,政府應該做這些計算,不但要明確告知居民自身的處境,更促使地方政府規劃更完善,並探討自身的核災應變內容是否具實在性,但以大台北的條件來看,「疏散是不可能的,市長必須對市民的生命安全負起責任。台灣應該承認核災來臨時是無計可施的。」上岡直見直言。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全台年用180億個塑膠袋 環團籲速展開「無塑生活」護海洋

2014年9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9月20日是「國際淨灘日」,環團推出女模「袋安那」現身記者會,袋安那全身上下披掛了數百個塑膠袋,藉此揭示台灣人濫用塑膠袋的壞習慣,環團指出,只要每個消費者願意從使用環保購物袋、自備餐具的小改變做起,不但能還給大海清淨,可能讓自身生活遠離有害物質。
全身上下披掛了數百個塑膠袋的「袋安那」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看守台灣協會19日為了國際淨灘日舉辦記者會,強調號召民眾參加淨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從源頭減少垃圾進入海洋,尤其是塑膠袋、免洗餐具等生活垃圾。

台灣塑膠垃圾比例  遠多過國際

根據「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統計,台灣2013年海洋廢棄物前幾名為塑膠袋、免洗餐具、瓶蓋、吸管與飲料瓶等。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由環資、荒野保護協會、黑潮海洋基金會、台南社大、海科館等團體所組成,他們不只是舉辦淨灘活動率民眾清理海灘上的垃圾,更會對撿到的垃圾進行監測與分析。
環資協會副秘書長孫秀如解釋,這些統計數據與國際機構接軌,其中發現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的塑膠袋不但高居首位,更高達23.75%,遠多過國際。
孫秀如表示,台灣人用「塑」成癮,全台一年用掉180億個,平均每人年使用782個,等於每天使用2.7個,但對比照歐盟每年每人平均198個,台灣多了3.9倍,濫用的結果也讓台灣的海岸充斥著垃圾,甚至破壞生態。

關乎「食安」  塑膠微粒終會傷及自身

除了海洋生物誤食、纏繞這些廢棄物而傷亡,廢棄物碎裂成微粒後,也會透過食物鏈回到人類的身上。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孫瑋孜指出,雖然目前科學上對塑膠微粒對人體會有什麼傷害還沒有明確的定論,但塑膠微粒卻容易吸附有機化學物,例如戴奧辛、雙酚A、塑化劑等都有循此進入人體的危機。而使用塑膠袋、保鮮膜中的塑化劑易溶於油類,若以此包裝食物,別說是高溫,就算是放在冰箱內的低溫仍有可能釋出毒性,因此減少塑膠袋的使用,不但有益環境,更是保護自身健康。
看守台灣秘書長謝和霖說明,台灣濫用塑膠,也對石化工業依賴,但各式各樣的塑膠材質,在製造過程中添加塑化劑、染劑、阻燃物、安定劑等,燃燒後將產生戴奧辛、鹽酸等有毒物質,造成致癌、傷肝、傷腎、男性雌性化等危害。
P1110738
也因此,環資提出呼籲,建議民眾展開「無塑生活」以自備購物袋與便當盒、餐具,取代一次性的使用,更播放影片,顯示該協會的員工實際在附近商家外帶各種食物的狀況,商家也多欣然面對。
一群青年也組成「Ubag」團隊,向店家遊說使用二手環保袋。團隊成員陳堯睿指出,他們在下班、課餘時間,向商家、團體甚至圖書館建議成為二手環保袋的收集、供應站,以這些袋子的使用率,讓資源更有效利用。
P1110740
除了消費者與商家自發的行動,孫秀如指出政府需要負起更大的責任;分析淨灘結果可知,海灘上的垃圾並非只是遊客隨手亂丟,更大部分來自垃圾場,以環保署的資料來看,全台距離海岸1公里、河岸500公尺以內的公有掩埋場有102處,以基隆八斗子海科館旁潮境公園原址的垃圾場為例,在風吹雨打下與海浪沖擊下,垃圾已裸露在外,每當颱風就可能捲入海裡。
孫秀如呼籲政府,應盡快處理上述垃圾掩埋場,否則各界再怎麼淨灘也是徒然。

餿油風暴亡羊補牢 環署限三個月杜絕無照小蜜蜂

2014年9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遏制餿油風暴,如何掌控廢食用油流向成為各界焦點;環保署公布辦法,要針對小蜜蜂提供「身份證」,限3個月內完成認證,之後則不得無照收油,違反者將受罰。
環保署19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餐廳、小吃攤、夜市攤商產生的廢油流向中,小蜜蜂佔了4成,環保署要在3個月內以「身份證」的方式來認證,小蜜蜂們得自行找到歸屬的機構或是轉型丙級清除機構,之後若再無照收油,小蜜蜂與提供廢油的店家都將受罰。
餿油風暴發生後,主管廢棄物的環保署一路遭痛批,如今想亡羊補牢,除了加強稽查,告發了18家上下游業者外,更將整頓無照的回收個體戶,也就是小蜜蜂。環署副署長葉欣誠表示,目前小蜜蜂的數量到底有多少,環署實在無從掌握,他們估計大約在3000到7000人之間。環署指出,目前流進食品製造的廢油途徑,包括夜市與小吃店經無照小蜜蜂送至非法清除機構、養豬場經非法清除機構或直接流入食品製造等。
919環署餿油記者會簡報
環署從15至18日在各縣市進行訪查,共訪查了14,472家,餐廳、小吃店、攤販等與261處夜市商圈,這些商家總共產出每月約1,142公噸的廢油,但其中僅有58%由清潔隊與合法清除機構負責清除,其他42%都是遭小蜜蜂收購,也因此環署把小蜜蜂的管制列為重點,將近日提出管理辦法。
葉欣誠表示,環署將小蜜蜂的納管與輔導將為後續工作重點。將以「身份證」來管制,在3個月內要小蜜蜂們自行找到歸屬的合法清除機構,以靠行或業務代表的方式合作來取得身份證,或是自行成為丙級清除業者。而將廢食用油委交小蜜蜂回收的商家,也應與小蜜蜂簽訂簡易契約,並明確交代交給那一個合法清除公司,並由地方環保局來輔導其取得清除許可。
919環署餿油記者會簡報
葉欣誠表示,3個月之後,將廢油交給無照小蜜蜂的店家將罰1200至6000元,沒有取得認證的小蜜蜂則罰6萬至30萬元,至於無照清理廢油的回收商,得面臨1年以上5年以下的刑罰,併科300萬元以下罰金。
除此之外,葉欣誠表示將研議下修應進行網路申報的事業資本額門檻,初步評估,如將門檻由目前的5,000萬元下修至2,500萬元,被納管而應網路申報的家數,約增加900餘家。納入之後,若廠商沒有依規定上網申報流向,也將以廢清法開罰6千到3萬,可按日連罰。若是不時申報者,更將面臨刑法,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併科150萬罰金。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張森文忌日 彭秀春上凱道追討還地重建 籲修土徵法

2014年9月1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去年苗栗大埔案在社會各界關注下,縣府在7月18日以「天賜良機」進行強拆張藥房,而張家男主人張森文也在兩個月後自殺身亡。但一年來即便大埔四戶勝訴,苗栗縣府依然逃避還地重建等責任,相關的土地徵收法令修法也停滯不前,各地仍不斷因區段徵收發生抗爭。張藥房遺孀彭秀春與大埔四戶在張森文逝世一週年的18日上午,在台灣農村陣線及全台各地同樣面臨區段徵收的自救會成員陪同之下,再次站上凱道追討應得的正義,並向總統府遞出陳情書。
大埔四戶、農陣成員、陳為廷等人進總統府陳情
彭秀春帶著多張泛黃的老照片,上面盡是與張森文幸福的合影,對照其日前發表給台灣的公開信內容,顯示至今仍無法接受一家人天人永隔的事實因此她重申堅持原屋重建,必定要將張森文「把6坪大的家蓋回來」的遺願給完成。
張森文彭秀春合影,取自農陣臉書,超連結可見彭秀春公開信
2010年怪手毀田畫面、朱阿嬤敏仰藥自盡,讓社會大眾關注並聲援大埔案與反對政府浮濫徵收,當年時任行政院長的吳敦義曾經承諾大埔四戶原地原屋保留。
徐世榮激動痛批吳敦義、行政院言而無信「他一手搭著大埔居民的肩、一手拍胸脯,而且當時的內政部長江宜樺、營建署長葉世文、苗栗縣長劉政鴻也都在場!」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回憶,但卻在行政院也發出公文確認後,依然發生了強拆。「吳敦義說的是都是屁話!行政院的公文全是謊言!」徐世榮激動哽咽批判,一旁的彭秀春也一度掩面。

「客觀上已無法返還 」引法律判決 內政部、苗縣拒還地重建

大埔四戶於年初取得勝訴,當時承審法官認定,內政部土地徵收委員會未實質審查及斟酌徵收的公益性與必要性,讓審查流於形式、苗栗縣政府在徵收程序中也未實質協商,僅提出徵收價格讓居民選擇接收與否,因此判決內政部徵收及縣府強拆違法,土地徵收應撤銷。但至今四戶所主張的「原地重建」,內政部與苗栗縣府仍迴避面對。台北大學不動產城鄉環境系副教授廖本全指出,還地重建僅是最基本的責任, 更不要說拆毀的房子甚至人命市政府賠不起的。
大埔案辯護律師李明芝指出,既然土地徵收遭撤銷,那麼苗縣府自然應該把土地返還,但縣府堅持法院判決中「原告之土地現供道路使用,或已因抵價地之分配而分歸他人所有,客觀上已無法返還 」,主張土地無法回復只能以金錢賠償了事。她認為,土地一直都存在並未消失,要返還並非做不到。律師詹順貴則指出,此主張若成立,恐怕將來更多的開發案將先造成「既定事實」先拆再說,即便人民提告甚至獲得勝訴,也討不回自己的房屋與土地。

張森文逝世一年 圈地濫徵更烈 農陣籲修法

農陣與聲援團體強調,不但要討回大埔土地,更該儘速處理「土地徵收條例」的修法。詹順貴指出,據政大地政系教授陳立夫的研究,國際間已經找不到類似「區段徵收」的規定,這樣的惡法幾乎是台灣獨有,用來讓政商勾結圈地斂財。也因此,張森文逝世後的一年內,如淡海二期、林口A7、桃園航空城、竹北台知園區、田中高鐵特定區、南鐵地下化東移等仍面臨蠶食鯨吞,顯示政府沒有得到教訓。
大埔後,仍有大量區段徵收爭議持續,這些自救會也出席記者會互相聲援

陳為廷現身 批劉徐「兇手」不願圈地派再「統治」苗栗8年

陳為廷
去年為大埔案向苗縣長劉政鴻丟鞋,苗栗青年陳為廷一戰成名,之後更成為學運領袖之一。陳為廷指出,劉政鴻在位兩任內大搞土地徵收,美其名說發展地方,卻只是圖利財團。8年下來不見所謂榮景,只見豪宅與土地炒作,但苗栗縣的鉅額負債為全國最高,平均每位縣民要負擔7萬。
陳為廷表示,立委徐耀昌當時站在劉政鴻這方,跟著大罵張藥房妨礙交通、阻礙地方發展,如今卻要代表國民黨參選縣長,儼然「劉政鴻接班人」,也顯示國民黨不曾有所檢討。陳為廷痛罵兩人「兇手」,表示即便曾為此遭劉政鴻控告公然污辱,他仍堅持這樣的評價。
「難道我們還要繼續被抱著這樣開發思維的人統治8年?」陳為廷不但呼籲苗栗青年到時用選票制裁,更揚言若徐耀昌不對還地重建的訴求有回應,他將會衝進徐耀昌的競選總部問個清楚。「大埔不解決,別想當縣長!」

放寬10萬倍?大林慈濟環差過關 修改放流水大腸桿菌群值

2014年9月1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18日環署審查大林慈濟醫院的第5次環差,修改放流水相關環評承諾,其中大腸桿菌群(CFU/100mL)一項,原核定限值為小於1個/mL,修改為1.0X105,兩者相差了10萬倍。院方表示,此為之前書件書寫上發生誤植,因此申請變更。目前大型醫院的放流水標準為2X105,大林慈濟提出該院歷年放流水大腸桿菌群約5X103至1.8X105之間,仍低於放流水標準。
10302013_10152362949375924_3776387152901337611_n
除了大腸桿菌群的排放限值,大林慈濟也提出廢水處理流程與醫療放棄物的清理方式變更。
大林慈濟指出,該院污水排放每日最大放流量約1610CMD,主要為包含生活廢水的一般綜合性廢水與放射性廢水,放射性廢水將進行半衰期處理,而一般綜合性廢水經生物固定床法、消毒劑處理後排入水體為桃子腳溪,大林慈濟評估,再排入下游主流「三疊溪」的污水量約1.3%,而三疊溪主要的大腸桿菌污染應該來自蘆竹腳堤排入的畜牧業廢水,該院的貢獻度較小。
10614187_10152362949135924_8583627775356431887_n
大林慈濟提出,把廢水處理流程進行變更,包括加強曝氣設備功能、增加次氯酸鈉加藥機與餘氯測定器與增設過濾裝置,預料能提升處理效率,讓水質穩定性與消毒成效更好。
該院醫療廢棄物,經滅菌後焚化處理,每月約產生22.15公噸,此次變更先在院內進行分類,並進行回收再利用後,約可減少生物醫療廢棄物的7~10%,也減少了戴奧辛與爐渣的產生。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北市都委會現勘薇閣案 重交通與保護區安全

2014年9月1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私立名校薇閣為擴建幼兒園,4年前提出計畫,將利用北投泉源里翠雲街旁1.6公頃的山坡地,但此地涉及將保護區變更為文教用地、99%的面積為國有地, 而遭當地居民從安全、交通、公平正義等方面反彈,當時甚至遭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大會退回小組,今年7月重啟審查,依然引發爭議。
都委會現勘。攝影:賴品瑀。17日專案小組召集人張桂林等都委進行現勘,反對與支持居民合計近百人到場表達各自立場。而此案與尚在進行討論的北市保護區通盤檢討與變更原則大有關連,在未有結論前,雖進行了現勘,但何時繼續審議薇閣案,張桂林無法明確答覆。
7月中都委會小組正在進行審核,薇閣校方將原訂興建幼稚園與國小一、二年級校舍,共容納1,470人的計畫,更改為僅設幼兒園,約容納800位師生。但除了當地居民相當不滿,多數委員們亦對此案合理性存疑。
當時張桂林表示,此案不但應實地現勘、北市保護區通盤檢討與變更原則的討論未有結論,另外還有此案所引用的租賣國有地與都市計畫相關法令是否恰當的問題,因此必須待這3點釐清後,才能繼續審議。
接送致社區交通壅塞  薇閣提接駁車計畫回應
17日現勘,張桂林表示將重點放在坡度等保護區安全及交通上,但自救會居民質疑,選在星期三的下午3點半進行,國小已放學,國高中也還在上課,並不能反映真實的交通情況。攝影:賴品瑀。
17日現勘,張桂林表示將重點放在坡度等保護區安全及交通上,但自救會居民質疑,選在星期三的下午3點半進行,國小已放學,國高中也還在上課,並不能反映真實的交通情況。
居民指出,社區道路狹小,如翠雲街僅6公尺寬 ,光是兩部小轎車就無法會車,現況來看,幼兒園預定地下方的薇閣中小學更因家長接送,在上下學時違規並排停車,而讓當地交通大塞。對此,校方提出「接駁車」計畫。
薇閣國小總務處主任沈維時解說,將以每5~10分鐘一班的20人座中型巴士,從中小學現址載送學生到幼兒園,並會進行3段交管,以禮讓居民優先進出。校方甚至拍攝影片證明計畫可行。
但居民無法信任,直說學生家長的私家車根本無從規範。他們認為,薇閣分明是貴族學校,家長們充斥著「我的小孩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怎肯讓2~5歲的幼兒參加接駁?想必多會堅持要自己送到校門口。若在上下學時間發生消防與救護的緊急需求時,如此壅塞的狀況恐將使憾事發生。
薇閣國小提出了接駁校車計畫,解決反對民眾所說的交通問題;攝影:賴品瑀。

基地坡度多處超過30%? 薇閣:僅在平坦處做低強度開發

預定開發基地林木蓊鬱,薇閣稱將僅在平坦處、避開老樹做低強度開發;攝影:賴品瑀。居民更無法接受為了薇閣而解編屬國有地的保護區土地,強調此舉危害社區安危,更不符公平正義。對此,張桂林也表示,此次現勘重點之一便是居民擔憂的土石流等安全疑慮。
自救會質疑,基地中多處坡度必定超過30%,達保護區不得開發標準,但校方澄清平均坡度僅為14.8%,且僅會在平坦處、避開老樹做低強度開發。對此,同在北投的丹鳳山自救會便分享了經驗。
兩案爭議處類似,丹鳳山遭遇建商在山坡蓋豪宅的計畫,自救會成員王奕凱指出,由於他們仔細閱讀開發計畫,抓到建商在統計坡度的資料上造假,因此提告而進入司法程序。
但泉源里自救會成員郭美妙指出,他們連薇閣案的開發計畫都拿不到,遑論找人幫忙找出問題。「沒有一個市議員願意幫我們要資料,一個都沒有!」因此她質疑背後有惡勢力,或是與選舉利益有關。
薇閣學校擴建案惹議,17日專案小組都委進行現勘,反對與支持方居民近百人到場表達各自立場。攝影:賴品瑀。

為了1%「權貴」解編保護區  居民批犧牲公平正義

薇閣案與內湖慈濟案皆以「文化、教育、慈善、醫療等公益使用需求」為由要解編保護區、變更為特定專用區。也因為類似爭議不斷,北市都委會也在6月時的第660次大會中,對此進行討論,希望提出北市保護區通盤檢討與變更原則,並計畫在年底完成,如今處理原則尚未討論出結果,薇閣案卻繼續引用,自然面臨非議。
而薇閣以1%的私有土地加上99%的國有地進行擴建,郭美妙批如此「以小吃大」的公平正義何在,雖然北市教育局解釋是為了鼓勵私人興學而同意薇閣的計畫,行政院亦在2006年去函財政部,同意依國有財產法將國有地賣給薇閣小學。但郭美妙批評,薇閣學費昂貴,僅有1%有錢有權者可享受,卻要犧牲99%的人的權益,甚至危及周遭居民的生命安全,這點他們實在無法接受。

鄰近國小避土石流  不挖山坡護社區

現勘結束後,記者與郭美妙步行至鄰近的「義方國小」,義方國小為公立的社區型小學,近年興建新校舍後遷入現址,原訂每個年級3班,卻因少子化現每年級僅2班。
郭美妙指出,該校為不釀成土石流、避免開挖山坡,而將跑道設計為迷你版的80公尺直線跑道。郭美妙回憶,當時家長們一度對學校沒有設立環形大跑道感到失望,但在校長懇切解釋後,也同意為了孩子的安全,這樣規劃才是正確的;反觀薇閣堅持要開發山坡地、解編保護區,等同將小孩送入危險中。
鄰近薇閣的義方國小為不釀成土石流、避免開挖山坡,而將跑道設計為迷你版的80公尺直線跑道。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環評施行細則修正 擬新增中央、地方分工表

2014年9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16日召開「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修正草案」第二次公聽會,環署綜計處表示, 此修訂強化了環評程序,讓中央和地方權責明確化,同時也補強了公眾參與及資訊公開。但因認為放寬了多數新增與修定法條,與會環保團體強調,不能將環境敏感區的開發環評下放到地方政府,否則災難將會加劇,同時也要求召開行政聽證會釐清爭議。
P1110588
「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係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31條訂定的子法,以作為開發單位、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主管機關執行環評法之依據。繼2005年後,召開此第7次修正,於56條條文中,共修改了25項。
由於環署未提出上次會議紀錄,遭在場環團質疑,並為此爭論約1小時;在環團爭取下,環署綜計處在條文對照表中新增「各界意見」欄位,對照修正、現行條文與說明,同時也從頭討論,當場一一在表中填入意見,因此會議僅討論至第14條。
綜計處長葉俊宏表示,公聽會的作用是收集意見做制訂條文的參考,並不會有結論,因此除了公聽會現場意見,也將持續收集書面意見。
在環團的堅持下,新增各界意見欄位,綜計處表示也將加入之後收集到的書面意見
其中第13條:中央與地方之環評審查如何分工,成為了此次討論重點。現況是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來核定、審議開發行為層級,綜計處則提出附表明列分工,不過遭水資源保育聯盟、彰化幸福媽媽聯盟等部分環團反對。
綜計處在第12條新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收到開發單位所送之環境影響說明書後,應協助開發單位釐清非主管機關所主管法規之爭點及協調處理有關機關之意見。」與要求沒有為環評設立專屬網站的縣市,必須以中央主管機關,也就是環保署所設網站作為指定網站。
綜計處科長俞振海解釋,前者是強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在環評審查中扮演的角色,由他們出面協助釐清相關爭點,而非通通往環保署送,防止在過程中才發現許多疑問不是環評能處理;或已有明顯理由不應開發的案子還展開環評程序,屆時又怪罪環評審查過程緩慢,並不斷向環署施壓的狀況。他更透露,許多擔任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部會,對此皆持反對意見。
至於後者,則要求縣市政府依法做好資訊公開,環保署目前在網路上設有「環評書件查詢系統」,會議前1星期便會提供相關資訊,會後1個月內也將公開會議紀錄,其餘環評書件內容亦能上網查詢,但縣市政府比照辦理者不多。
此次修正,規定縣市若未設立專用網站者,得在環署網站中公開資訊,杜絕刻意隱蔽,讓民眾難以取得資訊、參與審查的狀況。而第15條,也設立要求妥善公開環評審查過程書件的規定。俞振海表示,若民眾覺得相關資訊需同時於縣市政府與環署網站都公開,也可以討論,歡迎提供意見。
而環署在第13條新增附表中,藉此明訂主管機關分工,讓該由中央或地方來進行環評有所依據,不再依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或審議開發行為層級。但在此表中,包括目前不時發生爭議的觀光飯店、旅館便全數交由地方縣市負責審查、監督。環團指出,此舉將把進行環評的權責大舉下放給地方政府,因此大力抵制,甚至提出將此表全數刪除的意見。
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目前地方仍有環評委員遴選機制不被信任、環評審查作業仍未臻公開透明、法制化,以及地方議員財團關說頻傳等情形。她認為,在尚未做好資訊公開、民眾參與的前提下,反對草率開放地方政府環評審查更多開發案。
對此,水資源保育聯盟粘麗玉也指出,她尤其擔憂將環境敏感區位交由地方政府環評審查。環境敏感區包括觀光飯店、社區興建、纜車、土石採區、輸水工程等位於國家公園、國家濕地及水源區的開發案。以現況而論,應皆盡量在中央進行審查。
同時,施月英也批此表太籠統,建議繼續沿用現況,因為重要的是資訊公開。俞振海回應,現況相當混亂,分工表是基於現況釐清,並非全部下放給縣市,也有部分是收回到環署的;至於環團批評,他表是應提出建議,一起將表格內容修得更完整,而非全盤否定,甚至要求全數取消。
除了中央與地方在環評審查上的分工,此修正在第20條也正面表列哪些情況需進入二階環評,預料也會有番爭論。
「在法案上修正一個字,就可能對政策有重大的影響。」俞振海強調。此修正案將繼續召開公聽會,雖尚未訂出下次會議時間,但草案8月就已公開在環署網站上供民眾閱讀,環保署表示,非常期待社會各界到場,踴躍提供意見:書面意見可傳真02-23754262,或寄電子郵件寄至cyho@epa.gov.tw。
第十三條附表一修正對照表
修正規定
現行規定
說明
附表一 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及監督機關分工表
開發行為類型
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及監督機關
中央主管機關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一)工廠之設立及工業區之開發
1.國營事業工廠之設立。
2.園區開發面積逾30公頃。
1.非國營事業工廠之設立。
2.園區開發面積30公頃以下。
(二)道路、鐵路、大眾捷運系統、港灣及機場之開發
1.國道、省道及跨越二直轄市、縣(市)以上之道路。
2.鐵路。
3.大眾捷運系統。
4.商港、軍港、工業專用港、第一類漁港。
5.機場。
1.市道、縣道、區道、鄉道、市區道路及其他位於直轄市、縣(市)內之道路。
2.第二類漁港、遊艇港。
(三)土石採取及探礦、採礦
探礦、採礦。
1.採取土石。
2.土石採取碎解、洗選場。
3.採取窯業用土。
(四)蓄水、供水、抽水、引水及防洪排水工程之開發
1.水庫工程。
2.越域引水工程。
3.海水淡化廠工程。
4.中央管河川之河川水道變更及疏濬工程。
5.跨越二直轄市、縣(市)水利區以上之蓄水、供水、抽水、引水及防洪排水工程。
6.國營自來水事業之蓄水、供水、抽水、引水工程。
1.工業給水處理廠工程。
2.直轄市、縣(市)管河川之河川水道變更及疏濬工程。
3.直轄市、縣(市)水利區之蓄水、供水、抽水、引水及防洪排水工程。
(五)農、林、漁、牧地之開發利用。
國有林之砍伐林木。
1.休閒農場或農產品加工場所。
2.公有林或私有林之砍伐林木。
3.魚塭或魚池。
4.畜牧場。
(六)遊樂、風景區、高爾夫球場及運動場地之開發。
1.都市土地五公頃以上或位於非都市土地十公頃以上之遊樂區。
2.國有林森林遊樂區之育樂設施區之開發。
3.高爾夫球場。
1.都市土地未達五公頃或非都市土地未達十公頃之遊樂區。
2.動物園。
3.公有林或私有林森林遊樂區之育樂設施區之開發。
4.國家公園遊憩區內之遊憩設施。
5.風景區之遊憩設施或運動公園。
6.運動場地。
(七)文教、醫療建設之開發。
1.大學及專科學校。
2.大學及專科學校附設醫院。
3.大學及專科學校附設畜牧場。
1.高級中等以下之學校。
2.文化、教育、訓練設施、研究機構。
3.醫療建設。
4.非大學及專科學校之教育或研究機構附設畜牧場。
5.宗教之寺廟、教堂。
(八)新市區建設及高樓建築或舊市區更新
新市鎮興建或擴建。
1.社區興建。
2.高樓建築。
3.舊市區更新。
(九)環境保護工程之興建
1.一般廢棄物或一般事業廢棄物再利用機構。
2.除再利用外,以焚化、掩埋或其他方式處理有害事業廢棄物之中間處理或最終處置設施,且為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輔導設置之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或許可之共同清除、處理機構。
3.有機污泥、污泥混合物或有害事業廢棄物再利用機構。
1.水肥處理廠。
2.污水下水道工程。
3.堆肥場。
4.廢棄物轉運站。
5.一般廢棄物或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或焚化廠。
6.焚化、掩埋、堆肥或再利用以外之一般廢棄物或一般事業廢棄物處理場。
7.一般廢棄物之垃圾分選場。
8.除再利用外,以焚化、掩埋或其他方式處理有害事業廢棄物之中間處理或最終處置設施,且非為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輔導設置之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或許可之共同清除、處理機構。。
9.以物理方式處理混合五金廢料之處理場或設施。
10.棄土場、棄土區等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場、營建混合物資源分類處理場或裝潢修繕廢棄物分類處理場。
(十)核能及其他能源之開發及放射性核廢料儲存或處理場所之興建
1.核能電廠。
2.水力發電廠。
3.火力發電廠。
4.火力發電之自用發電設備或汽電共生廠。
5.風力、太陽光電、潮汐、潮流、海流、波浪、溫差及地熱等再生能源發電。
6.放射性廢棄物貯存或處理設施。
 
(十一)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者。
1.輸電線路工程。
2.超高壓變電所。
3.港區申請設置水泥儲庫。
4.輸送天然氣或油品管線工程。
5.軍事營區、海岸(洋)巡防營區、飛彈試射場、靶場或雷達站等國防工程。
6.設置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港)。
7.人工島嶼之興建或擴建工程。
8.核子反應器設施之除役。
9.矯正機關、保安處分處所或其他以拘禁、感化為目的之收容機構。
10.氣象雷達站。
11.設置石油管理法所定之石油、石油製品貯存槽。
12.於海域築堤排水填土造成陸地。
13.於海域設置固定之氣象、海象或地震等觀測設施。
1.綜合工業分區、物流專業分區、工商服務及展覽分區、修理服務分區、購物中心分區等工商綜合區、購物專用區或大型購物中心。
2.展覽會、博覽會或展示會場。
3.公墓。
4.殯儀館、骨灰(骸)存放設施。
5.屠宰場。
6.動物收容所。
7.地下街。
8.安養中心、護理機構或長期照護機構、養護機構、安養機構等老人福利機構。
9.觀光(休閒)飯店、旅(賓)館。
10.火化場。
11.纜車之興建或擴建。
12.深層海水之開發利用。
13.工廠變更用地作為非工廠開發使用。
14.其他位於直轄市、縣(市)內之開發行為。
 
 
一、本表新增。
二、項次(一)至(十一)為定義不同開發行為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及監督,中央主管機關與地方主管機關之分工,以列表方式明確定於附表。
【相關文章】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乾淨食物是基本人權 綠黨辦食安論壇

2014年9月1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餿水油風暴越滾越大,食藥署每波問題產品名單公布,各食品大廠一一中箭落馬,但消費者除了在每次「放榜」時慶幸或哀嚎自己中獎了之外,似乎無太多其他的思考。台灣綠黨15日舉行食安政策論壇,提出「乾淨的食物是基本人權」主張,更強調食品安全除了相關單位加強查緝、源頭控管外,更應從糧食主權與小農經濟做起。
P1110584
雖然《毒管法》、《食管法》陸續在2013、14年修正與通過,但塑化劑毒澱粉毒奶粉、今年兩次黑心油事件等食安問題卻仍頻傳。食安風暴當前,衛福部、環保署、經濟部等相關部會還在大踢皮球,綠黨找來民間團體與學者舉行「食物安全與糧食主權」的政策論壇。這也是綠黨繼8月因應高雄氣爆、召開石化政策論壇後,再次舉行政策論壇。
綠黨召集人李根政表示,每次食安問題爆發,真正受害者並不是廠商,而是相對弱勢的族群,例如學童、外食族,但乾淨食物應是基本人權,並非只有買得起高價有機食品的階級才能享有的特權。因此除了要求政府清查相關油品流向、檢討現行管理機制、重處不肖廠商外,更應從國家整體食品與糧食政策的源頭開始改變。與會者提出可以從小農經濟、食農教育、堅持非基改作物等行動來追求糧食安全。

自由貿易損食安  糧食自給率不足4成  

長期關注農業政策的世新大學社發所助教蔡培慧指出,要討論食品安全政策,應從糧食安全與糧食主權著手。蔡培慧提出數據解釋,食品安全跟自由貿易大有關係,例如這次的餿油部分工業用油來自香港,而台灣製作為食用油後又賣回香港製作食品,大廠商在自由貿易下追逐利潤,以不安全的食品壟斷市場,因此她批自由貿易不自由也不安全。
蔡培慧指出我國從開放菸酒進口、加入WHO後,原本糧食自給率超過100%、農產品出口高過工業製品的情況便開始扭轉,至今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已經降至30%左右。但反觀其他先進大國在發展的同時依然看重糧食自給率,例如德國84%、英國70%,且其多為小農所支撐。蔡培慧說,即便是亞洲的日韓,也都維持4成。而諷刺的是,聯合國建議第三世界國家至少要維持穀類自給率4成以上。
蔡培慧指出,全球潮流不但重視糧食自給率,且多由小農的家庭農場供應,

制度、食農教育並行  搶救人民健康

「很多人同意把農地拿去賣錢,再拿錢去買好食物,如果要避免食安問題,那就讓政府嚴查,或是我們再多賺一點錢去買更好的食物就好了。」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資系副教授張瑋琦提出部分民眾的想法,在她演講中,聽眾常有這樣的回饋。
張瑋琦感嘆「人們把決定吃什麼的權力交給政府,只負責吃。」人與食物、土地的關係不再密切,因此她格外強調食農教育的重要。
張瑋琦所提出的食農教育範圍
張瑋琦指出,英日等國家要求學生必須學會2~30種料理,藉此去理解食物的來源,「自己選擇食物,連帶帶動生活方式的改變。」張瑋琦認為教育與制度應該並重。而目前國內已經有部分地區開始試辦食農教育,甚至將食育列為第六育,因為張瑋琦主張,應該盡快把食育列進環教法當中。
將在基隆代表綠黨參選市議員的張明麗為了搶救孩子的健康,在當地爭取非基改的營養午餐,並急切地希望能擴大推廣。參與論壇者多對營養午餐議題有相當多期待與想像,除了期待有所改革,提供合理且安全的食物外,更認為若能結合食農教育與營養午餐將更相得益彰,例如在各校設置廚工,讓食物與校園更密切,也可帶領學生在校園菜圃耕作,讓學生知道自己餐桌上的食物從何而來。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通過安檢核四必安? 斷層問題爭議仍多

2014年9月1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不包括斷層、海底火山,也不談核災應變計畫!通過安檢根本不等於安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重批核四。核四於7月底宣佈通過安檢,民間的疑慮尚未解決,封存計畫卻又在本月正式啟動準備作業。
為此,立委陳歐珀辦公室10日主辦安檢報告公聽會,找來反核團體、地質學家與台電、原能會等交鋒。雙方從核四周遭到底有沒有斷層、通過安檢等不等於安全,意見都非常分歧。
臺灣東北外海斷層分布圖,李昭興提供
台電已在1日將封存計劃送至原能會,將由原能會進行審核,預定從明年1月起封存3年,直到2017年年底,但台電仍將2018年啟封視為目標,也因此,安檢的範圍與相關內容,仍是問題與爭論所在。台電核發處副處長梁天瑞強調,雖然核四曾經風風雨雨,但現在已經都將過去的錯誤修正好了,當中共修正了262個問題,證明安檢並不是玩假的。至於為何僅公開了摘要版,梁天瑞解釋為「我們不希望委員的審查被干擾」。
目前安檢報告還在原能會審核中,預計將花4個月在年底完成,但經濟部卻已經逕自宣布核四安全,賴偉傑指出,這是給國人「通過安檢就表示核四安全」的錯誤解讀。但此安檢僅對系統控制等設備做檢查,卻對於斷層、地震、火山、甚至核災應變計畫等並無討論,因此遭賴偉傑批評為「假安檢真施工」。
台電與民間在現場辯論
本次公聽會中對斷層花了許多時間爭論,梁天瑞強調「核四周圍沒有能動斷層」,他説,雖然核四周圍有斷層,但並不是活動斷層,梁天瑞解釋,核能法規所定義的斷層與一般認知不相同。並不是1萬年內有活動紀錄的「活動斷層」,而是定義為3萬5千年內有活動的「能動斷層」。
他更表示,東北角是台灣地震發生的最少的地方,強調從地質的角度看核四是安全的。但海洋大學教授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李昭興表示,「全世界沒有核電廠像我們靠近著這麼多火山。」東北角附近海域有很多活火山,從東北角與宜蘭遍佈溫泉便可知,明顯潛藏極大的危機。「對研發地熱來講是好消息,但對核電廠來說便不是了。」
李昭興強調,核四的第一、第二反應爐之間地質破碎,有低速帶與破碎帶,也就是斷層。這些事情已經爭論了30多年,至去年4月還有4位教授在立法院建議分別以「利用多音束精密測深儀測繪貢寮外海的火山與斷層分布」、「利用紅外線空載光達資料,分析貢寮陸上的斷層分布」、「利用高工局雪山隧道鑽井及地球物理資料,分析6條主要斷層延伸到核四廠的可能性。」等方法進行研究,而據他瞭解,這些調查都已經做了,卻遲遲不願意公開,讓他相當不滿。
李昭興更指出,以距核四僅16公里的雪隧來說,因為當地有6處地震帶斷層、98處剪裂帶及36處地下湧泉而讓工程進行困難,因此晚了8年才通車,那麼台電為何不去認真弄清楚到底有多少條斷層延伸到核四廠附近,卻反而一再聲稱核四的地質非常安全?
李昭興提出許多資料,提出當地地質活動多,地層可見火成岩、雲母物質等,且琉球海溝約150次一次的大海嘯週期將至,這些事實不容掩蓋,台電更該提出國際文獻與規範,說清楚核電廠與火山、斷層到底要距離多遠才安全。
李昭興提供,
梁天瑞解釋,海底火山距離核四50到80公里,其實相當遙遠,且台電已經模擬過100公里海底斷層錯動,以這麼高的規格去計算,即便引發海嘯,依然不會威脅核四。
陳歐珀表示,由於立法院即將開議,他歡迎民間團體及學者專家盡量意見,他將為此進行質詢行政部門。也向要求提供多項資料,以便民間閱讀,包括像台電要求2013年由立法院決議重作之地質調查報告、一號機試運轉測試再驗證安檢期間專家顧問所提供專業建議之紀錄、安檢委員名單和資歷◦ 並請原能會行文美國核管會詢問DRS公司PLuS32儀控平台系統之審查進度並提供該項資料與提供核研所於2004年對核四廠緊急處置安全儀控系統(ESF)設計變更案所作的評估報告◦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眷村廢墟活化 松山復建里居民樂擁「幸福農場」

2014年9月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利用公有空地,台北市松山區的復建里居民,就在社區內共有了一片「幸福農場」。除了綠美化了居住環境、引來昆蟲與鳥類外,藉由交流成果與耕作經驗,也讓居民們的感情更加密切。
9日上午他們舉辦記者會,展現成果同時向台北市長候選人們喊話,要求藉著制訂政策,讓台北從水泥城市找回好吃好玩的農耕城市。
參與幸福農場的復建里民;攝影:賴品瑀

菜園比公園  更深入人心

復建里從2006年開始熱中社區綠美化,並陸續得獎,但他們更希望身邊的植物可以多樣化與生活化,因此2012年附近的眷村搬遷後,便開始爭取將該塊空地作為菜園,取名做「幸福農場」。
復建里里長林際泓與第一任場長林大元回憶,當時向北市府10多個局處尋求幫忙,可說得來不易;而兩年來,居民參與的農地從48塊暴增為168塊,耕作時不灑農藥與化肥,而是以咖啡渣、豆渣做肥料,辣椒水、稀釋醋等天然物質防制蟲害。
居民參與的農地從48塊暴增為168塊,耕作時不灑農藥與化肥;攝影:賴品瑀。耕作時不灑農藥與化肥,而是以咖啡渣、豆渣做肥料,辣椒水、稀釋醋等天然物質防制蟲害
多種鳥類、蝴蝶等昆蟲現身幸福農場,甚至還有街貓前往,人與自然及土地之間的距離就這麼拉近了。不但實際種菜的民眾互相交流增進情感,其他居民也時常前往逛逛。他們認為,這片菜園比起公園更能深入人心。

結合社大課程  大台北都會菜園展開中  

復建里里長林際泓;攝影:賴品瑀。由台大城鄉所、社區營造協會、OURs、社區大學全促會等民間團體合組的「都市農耕網」提出,除了復建里的幸福農場,在台北市還可以看到如萬華龍山國小將在校園內種植藥草與課程結合、大安區錦安圖書館在屋頂種菜等等案例,這些菜圃正在大台北都會區中豐富而多樣化的展開。
而目前以台北市為例,除了大約198公頃的公有空地可利用外,還有屋頂、校園、甚至容積獎勵開放空間等,都可讓市民進行農耕並實踐環境教育,因此他們呼籲市長候選人柯、連、馮等人,應更重視都市農耕,並提出相關政策如開放公有地等放寬規定,讓都市市民享有生活品質與權利。

打造跳脫都市生活模組  與自然共存的環境    

禾拓規劃設計顧問公司經理陳彥良表示,公園種菜也能好看,只要經過妥善的規劃設計,便能融合地景、休閒、生活為一體,居民可藉著種菜讓生活順著時令。更重要的是,跳脫「模組化」的都市生活,並非公園、公共設施只能有既定模樣,而是激發出更多對生活空間的想像。
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副會長游晨薇表示,期待台北成為公園生態化的綠色城市,如果台北能廣設城市菜圃,對人類來說,可就近提供糧食、增加接觸自然的機會;對生物來說,這些菜圃可成為生物的生態跳島,提供牠們棲息、中繼。而這樣與自然共存的環境,也能更提昇市民的身心靈。
只要經過妥善的規劃設計,便能融合地景、休閒、生活為一體,居民可藉著種菜讓生活順著時令。攝影:賴品瑀。復建里除了菜園也熱衷綠美化,街角可見里民自行建置蝴蝶的蜜源植物;攝影:賴品瑀。

菜園都市不是夢?  市民盼市長候選人積極回應

復建里的幸福菜園是以「公有閒置空地」的名義參與「台北好好看」,雖然目前成就斐然,居民滿口感謝市府協助,但未來該塊地日後命運如何,卻仍端看市府如何規劃。居民目前僅能在自家頂樓、陽台推廣成功經驗,讓社區處處是菜園。之後若有更多社區有意跟進,市府便需有更明確的政策規劃。
也因此,都市農耕網向市長候選人提出的4項呼籲,更需得到回應。認可都市農耕是進步都市的市民應享有的生活權利,積極協助在各社區普遍推動市民園圃,及取得用地;基於都市農耕的社會、文化、生態的多元價值與功能,支持各局處擬定有助於推動都市農耕的政策方案;創造友善政策環境,鼓勵年輕人投入與都市農業相關的創新創業;參考進步城市經驗,積極促進都市農耕的相關立法與修法工作。
幸福農場是利用「台北好好看」計畫,但是否能長期維持,其實看市府政策;攝影:賴品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