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自由貿易區所需 台中港增設轉口用油品儲槽

2016年5月3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為了台中港自由貿易區政策需要,倉儲業者提出計畫,在西六號碼頭要新設油品儲槽,作為代保存管理油品,供油品轉口的業務用。因為有機揮發物VOC排放問題,此案在環署走環評已到了第四次初審,在業者提出設法降低VOC排放量、承諾降低清槽頻率等措施後,此案獲得有條件通過。
此案由億昇倉儲公司提出,基地位在台中市梧棲港口,開發面積有11.17萬平方公尺,東側臨海西側臨堤,而南北兩側則已經是匯僑與中華兩公司的儲槽。
此案分五期,將陸續建置29個儲槽,營運量最高將達288萬公稟,其中220公稟將是柴油。目前規劃為轉口業務為主要。
16-05-31-16-20-16-873_deco
廠區配置,翻攝簡報資料。
做為油品儲槽,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揮發作用在之前的審查過程中獲得關注,擔憂清槽過程將會造成空氣污染。但業者指出,儲槽作為代保存管理油品,進出貨數量將一致、儲槽周轉速度很快,不致發生油品雜質沉積到難以清除,非清槽不可的程度,況且清槽作業時間長,一次需3個月左右,會影響倉儲經營,因此業者以限制同質類油品同槽使用來處理。
業者也在環評承諾中提出,依照《石油法》,此案的清槽時機將會是開始營運後的10年、15年與20年,清槽時每槽的VOCs最大排放量將達0.75噸。
此案VOCs預估最大排放量為72.68噸/年,但仍會有其他空污排放,推估PM2.5總計達0.391g/sec、PM10是0.661g/sec。健康風險評估為終身致癌總風險0.7X10-6、非致癌總風險為0.0066,都判定為可接受風險,但衛福部也提出,涵蓋了整個港區範圍的「焦點區」的致癌風險已大於1X10-6,且周圍有學校、醫院分布,應該以最大暴露濃度進行風險評估,並且學校與醫院都列入評估範圍,對此,業者回應,醫院、公所及中小學的增量致癌風險均落在E級。仍屬可接受風險。
16-05-31-16-21-01-037_deco
健康風險評估判定為「可接受風險」,翻攝簡報資料。
去年8月中國曾發生天津爆炸案,即是天津港的危化品倉庫發生爆炸事故,造成數百人死傷,此案作為港口油品倉儲,受到環委鄭文伯等的關注,要求重視工安問題。
而此案送件在環評細則修訂之際,因此雖然現在是環保署負責審理,但將來的監督或後續變更,都將由台中市政府的環評局負責,也是一個特點。

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內政部長葉俊榮首赴立院 重視居住正義、環境保護

2016年5月3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新任內政部長葉俊榮30日赴立院進行業務報告,其提出「建立安新生活空間」、「落實永續國土發展」、「打造友善居住環境」、「促進民主法治改革」、「強化多元親民服務」五大業務重點,其中環境相關的災害防救體系、國土計畫、海岸管理與濕地保育等工作都獲重視。
葉俊榮
新任內政部部長葉俊榮。攝影:賴品瑀。
在內政委員會中,立委的質詢大多集中在警消工作尊嚴與安全上,尤其是日前林全對太陽花事件撤告一事,亦有關心社會住宅政策如何落實,而多位出身台大法律的立委提及曾經上過葉俊榮的課,是一趣聞。
至於上周環保署長李應元率先拋出對太魯閣亞泥案的想法,葉俊榮回應立委莊瑞雄質詢時指出,據他瞭解,亞泥案在屬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部分只有24公頃,其實面積非常小,又已簽署備忘錄,預定在明年退出太魯閣國家公園。至於是否將有因應的相關國土規劃、國家公園管理措施,葉俊榮表示待內政部準備完整,再跟民間說明。
葉俊榮提出要從人、土地、制度三個方向著手,讓人民安心放心,尤其在土地方面,將重視居住正義與環境保護。

居住正義:社會住宅注重質量兼具

蔡英文政府喊出20萬社會住宅的目標,內政部要如何落實,受到不少立委關注。在報告中,內政部提出除了推動社會住宅外,還有辦理住宅補貼、推到現有興建中合宜住宅、推動租屋服務平台、充裕住宅基金財源等措施。
目前內政部在台北、新北兩都有辦理「社會住宅短其實施方案」,共5處1922戶,「社會住宅中長期推動方案」則是在2014年到2123年之間,編列67.68億元補助地方政府興辦社會住宅;住宅補貼則是以補貼租金、自購住宅貸款利息、修繕住宅貸款利息的方式辦理;內政部也將推動「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的試辦,提出包租代管招募一般房東參與社會住宅,鼓勵房東釋出空餘屋。
回應立委賴瑞隆的質詢,葉俊榮強調,社會住宅的質量都要重視,在質的方面,品牌、形象、都要顧及,要作到入住者感到住在其中是光榮的、受周邊居民歡迎的,他更舉國外的例子,有用混居等設計規劃,打破標籤化、甚至住戶品質遭質疑的狀況。

環境保護:落實國土永續發展

而在國土方面,報告中提及將推動國土測量、國土資訊系統、落實國土永續發展。包括地籍重測、國家座標系統、海陸域地形圖資、電子地圖、國土監測等都將持續進行,今年1月上線的「環境敏感地區查詢作業單一窗口,也將繼續整合各機關圖資,提供民眾查詢。
已經完成立法的「國土三法」,則是面臨建置配套子法的考驗。國土計畫法在今年5月施行後,內政部正在研訂21項子法,將在二年內公告實施全國國土計畫,四年內公告實施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六年內公告國土功能分區圖。在這些配套完成前,仍會推動全國區域計畫的修正。
去年2月公布施行的海岸管理法,雖然已經在今年2月訂定發布「海岸管理法施行細則」等5子法,但後續還有海岸資源調查、資料庫建置、整體海岸管理計畫有待擬定。
去年2月施行的濕地保育法,則將對國際級、國家級重要濕地研擬出總計42個保育利用計畫,目前進度是,二處國際級、四處國家級計畫草案進入公展與說明會,另有41個地方級暫訂重要濕地尚須與地方政府再評定。
原民立委谷辣斯再三提醒,內政部的決策對原住民影響深遠,並不能再有遇到涉及原住民的事務便交由原民會處理的態度,而是認知在原民的觀點下,內政部長的重要性不亞於原民會主委。谷辣斯提出,海岸法與濕地法的施行與區域劃定,必須維護原住民的權益,應任何決定應該落實原住民的知情同意。
葉俊榮表示,深知內政部業務業務廣泛,影響人民生活權益甚鉅。將以穩健改革、公開透明的方式來打造更好的國家。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台灣「素人建築師」如何面對氣候變遷挑戰 登上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2016年5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自製屋舍、廢棄貨櫃活化、報紙屋、民居雨水回收系統、運用廢棄材料,台灣各地其實有不少「素人建築師」,各自以自己的想法改善住所,甚至因應氣候變遷。看似平凡無奇的民居元素,其實在建築師的眼裡,是值得重視的常民智慧,現在正出現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展出。
第15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臺灣再製-常民構築〉展場(普里奇歐尼宮)_(1)
台灣常民建築模型,正在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圖片來源:國美館。

因地制宜  常民建築體現生活智慧

第九度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國立台灣美術館此次帶領交大策展團隊,提出「台灣再製 Re:Made in Taiwan」策展概念,將長期對台灣常民建築的觀察送到國際,在威尼斯展出模型,以此與世界對話。
展場中一個個紙管裡的建築模型,呈現出台灣常民建築的元素。策展人包括曾成德、莊熙平、曾瑋、曾聖凱,在他們眼裡,鐵皮屋、鴿舍、木柵欄這些在台灣隨處可見的建築元素,正是台灣的「素人建築師」面對在地各自不同條件所作出的因應之道,比起如台北101等明星建築或地標建築,更能代表臺灣當代建築的真實特色及人們實際的生活。因為這些日常建築與人民的生活並存共生,來自居民的集體力量與智慧。

面對氣候變遷  利用回收、廢棄素材迎戰

此次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大會主題是「前線報導(Reporting from the Front)」,要關注社會最前端的基層勞動者,如何在資源及環境條件不足之下為改善生存方式尋找解決之道。對此,策展團隊「交大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TDIS)」提出對台灣常民住所觀察的心得,表示不管是自製屋舍、廢棄貨櫃活化等,台灣的常民建築多使用輕巧、簡單、快速、普及的在地材料與回收材料。
《臺灣再製-常民構築》展品
台灣常民建築模型,正在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圖片來源:國美館。
例如宜蘭的全職農夫李旭登,觀察到因極端氣候產生的水資源缺乏問題,自行研發出居家雨水回收系統來因應氣候變遷;台灣女婿羅約翰,收集1300公斤的廢報紙,在屏東製作了一棟紙磚屋,賦予一般人眼中的廢棄回收物新的價值與生命,這些案例也將以照片或錄像方式參展。
在策展團隊眼裡,這都是素人建築師們面對種種挑戰,努力憑藉自身的觀察及經驗,讓建築設計在地化的常民生活智慧,在展館中呈現自製屋舍、廢棄貨櫃活化、報紙屋、民居雨水回收系統、運用廢棄材料等。

加入新科技材料  未來建築更環保

而策展團隊也引進了新科技的材質,提出他們對台灣建築的一點提議,包含永豐餘以農業秸稈綜合利用製漿造紙技術做出的nPulp材質,從將被焚燒的廢棄稻稈,轉生為紙漿、紙製產品的原料,更可以製成磚塊、管狀物等建材。
元太科技的E Ink輕薄大型的「電子紙」則可運用在建築的外觀,成為建築的動態皮層。更有從回收塑膠做成的觸媒塑膠紗網,可吸附PM2.5懸浮微粒,未來在市場上也具有相當發展潛力。
曾成德表示,空氣污染PM2.5已是全球危機,建築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做好設計,更應該想出對土地環境更友善的建造方式。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垃圾大戰立院再開打 雲林立委拒林內焚化爐 反問台東焚化爐何時動

2016年5月2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去年各縣市垃圾大戰開打,今日在立院衛環委員會繼續延燒,來自雲林縣的立委,劉建國強調林內焚化爐絕對不能啟用,蘇治芬更大問台東「備而不用」焚化爐到底什麼時候啟用。環保署長李應元則表示,將會積極協調區域處理,目標在9月消耗掉目前這些堆置的垃圾。
2016-05-26_04-23-05
蘇治芬強力反對林內焚化爐啟用,更反問台東焚化爐何時啟用。攝影:賴品瑀。
原本1990年代政府提出「一縣市一焚化爐」的政策,但後來遭到檢討,目前台灣有24座焚化爐,另有台東焚化爐雖已花了20興建,但因為民眾反對與垃圾量不足,而一直處於「備而不用」,雲林林內焚化爐則是因遭公民訴訟而撤銷環評。
李應元指出,現有的焚化爐其實已足以處理全部的家戶垃圾,目前的垃圾大戰是因為區域合作執行不力,且許多焚化爐面臨老舊,需要維修與更新,但大多焚化爐不願在夏季電價正好的時候進行維修,而造成調度上的問題。
劉建國強調,雲林的林內焚化爐環評已經遭到撤銷,且周遭有林內淨水廠,他堅決反對啟用林內焚化爐,蘇治芬更在反對啟用林內焚化爐外,更反問台東焚化爐的「備而不用」要到什麼時候?提出若有需要,應該優先啟用台東焚化爐。
蘇治芬強調,他對廢清法條文已經提出修正案,將規定工業區及科學園區的事業廢棄物不得進入一般廢棄物的處理設施,並自行規劃設置處理設施,不要再佔用家戶垃圾的處理量,這一點是對環署有幫助的,環署應該盡快回覆相關修法意見。
「一縣市一焚化爐有需要嗎?」「不一定。」李應元這樣回答蘇治芬。而在李應元向立院提出的業務報告中,則提出將建置垃圾處理區域合作機制。將協助為設置焚化場地區的垃圾轉運到有焚化廠的縣市處理,並在區域內發生垃圾調度問題時,啟動「跨區合作」,協調其他區域協助。而各縣市的環保縣市必須互惠,有焚化廠的縣市提供焚化、無焚化廠的縣市也得提供掩埋場,協助灰渣回運掩埋。
「你在民進黨裡面有份量,你要負責協調。」立委王惠美指出垃圾處理的區域合作需要妥善協調的問題,李應元則表示將盡力協調,預估要消耗這幾萬噸的家戶垃圾,需要到9月才能完成。

「四年內紅色警戒日減半」李應元初赴立院報告 亞泥案、空污受關注

2016年5月2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25日拋出有意在明年停止亞泥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繼續開採,26日在立院在立委的追問下,新任環保署長李應元有備而來,準備圖表指出在經濟部的水泥工業發展政策中,本來就正在逐年遞減國產水泥外銷的比率,產量也在下降,因此應該優先退出國家公園,至於是否面臨與業者間的信賴保護問題甚至國賠,李應元表示,准駁礦業權本是國家的權利,政府當然有權停止,並不會有國賠問題。
2016-05-26_11-51-59
李應元指出水泥工業發展政策中,本來就正在逐年遞減產量,應優先退出國家公園。攝影:賴品瑀
第一槍就開向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開採水泥的亞泥公司,李應元因此成功攻佔日報的頭版。26日向立院進行第一次業務報告,李應元提出願景也統整了環署各項持續中的措施,且組改草案在今年2月已送進立法院,極可能在今年完成環資部的設立。
李應元宣示「四年內紅色警戒日減半」,而立委的詢答集中關注亞泥案與空氣污染如何改善,副署長詹順貴從環境律師出身入閣也大受委員會關注。

亞泥案引熱議 成礦務局壓力

引起社會熱議的亞泥案,李應元指出,政府的水泥政策早是逐年降低外銷,已從2009年的51%降至2015年的30%,產量也從2009年的2401萬噸降至2015年的1900萬噸,既然政策有所轉型,當然應該優先退出國家公園,讓藝術品般的太魯閣回復原貌。
在李應元拋出此風向後,讓明年負責准駁該案是否繼續展延的經濟部礦業局面臨輿論壓力,讓立委們再三向李應元質詢是否已取得內閣共識。但民間也要求環署也得出力設法著手處理,如地球公民基金會表示,環署更應該回頭檢討修正1999年所做的解釋函,該解釋讓範圍未改變的礦場卻無須進行環評,更可不停展延 。而詹順貴指出,除了修正此解釋函,他更打算藉著修法,設法將礦業納入環評或政策環評。

李應元:四年後紅色警戒日減半 

面對立委紛紛關注空氣污染問題,李應元提出四年內要達成紅色警戒的日數要減半的目標,回顧近幾年的監測資料。2014年全台紅色警戒站日數有1211,紫爆日更有314,2105年紅色662、紫爆125,今年預估會是紅色700、紫爆120。若要減半,等於必須達到紅色警戒350日,紫爆日60日。
區域立委如賴瑞隆、洪慈庸,更提出當地狀況。賴瑞隆指出,高雄前鎮小港地區,昨日才遭遇中油大林廠再次冒火,空氣瀰漫著汽油的味道,讓居民非常擔憂氣爆事件重演,卻每次都只「重罰10萬元」,要求環署設法處理,賴瑞隆更表示,除了工業區這種固定污染源,當地大卡車橫行也是造成當地空氣污染原因之一。

詹順貴:雲林禁燒生煤自治條例翻盤有望

詹順貴表示中部空污管制,將是環署的首要目標,洪慈庸則質詢,台中市雖然已經納入三期空品區,但中部空污總量管制何時才要落實?副署長詹順貴表示,除了台中市,仍需要與彰化、南投縣政府進行協商。而近期台中市已經開始在紫爆時協調台中火力發電廠降載,將來可能更多縣市將會循此模式改善空污。
蔣萬安則提出去年雲林禁燒生煤自治條例遭環署宣告無效一事,質疑當時大力反對的詹順貴,是否換了位置就改變立場。詹順貴表示,去年環署已經宣告無效,如今他個人的立場如何也無法改變已經完成的程序,環署目前只能採被動姿態,但雲林縣政府可以依照地方制度法再爭取權利,或是選擇重新送件。詹順貴表示,雖不能現在就預設結果,但環署很可能有不同的回應,顯示此案翻案的機會頗不小。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經部修法 氧化碴、還原碴排除流向水泥 爐碴去化仍是問題

2016年5月2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立院社福衛環委員會25日檢視經濟部的「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確認修正後是否能妥善清理電弧爐煉鋼爐碴。此草案大幅限縮爐碴使用用途,包括膨脹係數較高的氧化碴及還原碴,不得用於水泥製品與非結構建築用途、爐碴安定化也加強了膨脹性的相關檢測,對露天貯存、產品管理、銷售與流向亦提出規範等。但這些修正是否幫爐碴找到適當的出路,仍遭立委質疑,立委林淑芬即批評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0525經濟部修正爐碴管理
爐碴難題,由經濟部與環保署共同面對。左為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蕭振榮、右為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攝影:賴品瑀。
加強產源安定化、流向管理  修正草案關注此二目標
爐碴在全台亂竄廣受社會關注,在立院要求下,三個月全面暫停爐碴用於混凝土;主管機關經濟部則於3、4月研議相關管理。如今三個月期限將滿,經濟部工業局表示,修正草案若通過,將盡快輔導業者妥善處理。
此次經濟部向立院提出的修正案,包括第20條、第27條及第3條附表。重點在於加強產源責任與業者自主管理、明訂契約書載明安定化執行單位、執行產品檢驗與製程設備專用,以確保產品品質。工業局副局長蕭振榮指出,這些加強管理措施與作法,主要是著手處理確實安定化與流向管理兩個目標。
在修正草案中,有關再利用用途,刪除了氧化碴與還原碴水泥製品原料等用途,氧化碴可產製「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還原碴則不得;爐碴安定化部分,則將由再利用機構與產源事業簽訂契約書,記載處理執行單位、方式與處理時間,並函送經濟部備查,並將定期進行膨脹性的檢驗;在爐碴與再利用產品貯存部分,則配合還原碴安定化過程需要與空氣與水接觸的特性,將明訂露天貯存的場所規範;也將增訂再利用產品的管理與銷售規定,要求產源事業每季提報廢棄物處置報告,內容包含爐碴清除、再利用及產品中間與最終使用情形。
0525經濟部修正爐碴管理
持續關注爐碴問題的立委林淑芬,在擔任衛環委員會召委任內,舉辦許多相關討論。攝影:賴品瑀。

爐碴去化仍是核心問題  立委憂轉非法管道更難抓

大致來說,草案加強了確保爐碴的安定化,也有加強流向管理的企圖,但委員普遍對交由業者自主管理有所擔憂,也指出這次修訂對爐碴的適當出路著墨不深,如何再利用仍未談清楚,但這才是此問題的核心。而限縮去處後,所能消化的量是否還夠,若業者轉向非法管道處理,經濟部將如何面對?
「去到該去的地方才是重點。」如環署副署長張子敬所言,爐碴如何妥善再利用仍最受關注。蕭振榮指出,爐碴流向有水泥原料、瀝青混擬土、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與鋪面工程等。蕭振榮解釋,水泥原料雖是爐碴的最好去處,但將來會要求較高品質,嚴格檢測膨脹性,以免發生如松菸文創的「青春痘」等問題,因此排除了還原碴、氧化碴,而工業局也將提昇輔導品質。
但林淑芬質疑,原本有八成氧化碴、還原碴,約100萬噸的流向是水泥,如今限縮用途,反而有造成爐碴繼續全台亂竄之虞。
而另三項去處也將有限制,並要求提出產品流向資料,如瀝青混凝土只能賣給瀝青混凝土廠、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只能供同公司的工廠使用、鋪面工程用途也只能賣給營造業。蕭振榮表示,藉著加強登錄機制與流向管制,將盡可能杜絕地下化。
立委劉建國進一步建議,除了要求產出者明確申報去處,也應該推動產品履歷。但多位委員對於在流向難掌握的現況下,要談由業者自主管理,仍感到不信任。吳焜裕、吳玉琴與洪慈庸等,則關注到工業局所提出的「三級管理」中,第二級由第三方負責監督,當中如何達到公正與公信力。
張子敬表示,過去環署有爐碴是資源不是垃圾的思維,因此並無依照廢棄物進行管理,環署已對此進行檢討,將來會加強管制,例如清運車輛需有GPS等。張子敬更重申,環署贊同將原本分散在多個機關部會的廢棄物管理權統一收回環署,但目前看來,稽查人力不足會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明赴立院初登板 李應元先爆喊停亞泥太魯閣採礦

2016年5月2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新任環保署長李應元明(26)日要初次在立院進行業務報告,今(25)日中午先行召開記者會,發表他的理念,強調「環保以民眾健康為出發點」,更以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亞洲水泥為鑑,透露有意在明年停止亞泥在太魯閣的開發,作為環境資源部成立的獻禮。
對此,亞洲水泥稍晚發布新聞稿澄清,強調開礦一切合法合度,不瞭解李應元此談話緣由,待進一步了解後會再跟相關部會溝通。
0525李應元
新任環保署長李應元,先表態反對進口廢五金,今再表有意明年停止亞泥在太魯閣的開採。攝影:賴品瑀。
李應元日前表達反對進口廢五金的態度,獲外界討論,今次記者會又拿將在明年使用期滿的亞泥案來檢討。李應元指出,在1997年時,行政院為了經濟因素,並沒有順應太魯閣的建議讓此案停止開發,讓亞泥得以繼續在太魯閣再開採20年,如今國家已經脫離貧窮階段,是否還要這樣對待環境,需要社會間的更多對話。李應元希望,可以在2017年再次討論是否展延此案開發時,讓停止此案作為環境資源部成立的獻禮。
李應元表示,更詳細的業務將在明日立院報告中表達,今日記者會,要表達他「民眾健康為出發」,從落實預防與預警機制來,建立永續美麗又健康的台灣的願景,提出零廢棄、低耗能。
不過據了解,亞泥本也已有意退出太魯閣,此政績得來並不困難,長期關注此案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建議,環保署可以進一步修正先前對礦權展延爭議中,「只要採礦範圍沒有擴大或變動,就無須實施環評」這樣的解釋令。
至於上回便當會沒有提及的空氣污染,環署要如何讓2020年PM2.5降至15微克?李應元表示,已和經建部門建立平台,將每月進行會報來合作。
而在燃煤發電所造成的空污方面,李應元表示,將分兩頭進行,一為則將藉著節能減碳、智慧電網等措施,降低用電需求,讓火力發電廠能降載,再者也將持續尋求更好的燃料,包括高能又低硫的煤料,或天然氣,但天然氣需要更新機組、建設貯存槽,會需要較長的時間陸續處理。
0525李應元
亞泥案是李應元在此次簡報中唯一提及的一個個案。攝影:賴品瑀。
雖說不談個案,但李應元以亞泥案作為例子,表示不願讓河川跟山再遭到污染,包括事業廢棄物處理、採礦等開發案,都要尋求社會共識與完整的環評程序。
至於這些願景是否衝擊產業發展,李應元提出總統蔡英文就職演說中,第一段就提到環境,更強調「經濟不能犧牲環境與國人健康」的宣示,更表示若政府的政策明確、穩定,產業也需要有所因應與調整。
李應元也提到環署將更積極國際合作、民間合作,提到包括空拍攝影家齊柏林、環保媽媽、二仁溪志工、台灣環保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看守台灣協會等民間團體,是看守環境的千里眼與順風耳,政府不能讓這些民間對台灣土地的愛心被浪費。

只要6.6億就能統一管理事業廢棄物 環署:還是折衷方案吧

2016年5月2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太便宜!太划算了吧!」只要6.6億、102個人,事業廢棄物的管理就能由環保署統一管理?聽聞這個方案,立委林淑芬大呼划算,然環署廢管處處長吳盛忠顯得退縮,表示比較傾向具共同性的廢棄物統一由環署管理,其餘仍需要各主管機關的專業,而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吳明機也同樣無法給出肯定回應。

0525經濟部修正爐碴管理

立院社福衛環委員會25日下午對《廢清法》修正草案進行逐條審查,此次修法的重點在於立委林淑芬的版本,對於強化事業廢棄物管理的多項修正,並且併入了蘇治芬為解決垃圾大戰,要處理對事業廢棄物搶用一般廢棄物焚化廠相關的第283246條。然除了第22-1143141這幾條獲得通過外,其餘條文還需至少再一次的討論,遭到保留,此修正案並未在今日出委員會。

其中在39條,林淑芬自己笑稱是「萬惡的淵源」,因為這新增的一條法條,攸關是否將事業廢棄物的管理事權統一給環保署,將負責管理流向追蹤、環境監測,產品標示、紀錄、申報、查核等等都由環署負責。

事業廢棄物的管理目前分散在總計10各部會,因此一直有事權統一回環署的討論,據環署的自行估計,若將事業廢棄物的管理全由環署負責,將需要6.6億的經費,與102個人力。比起現況的1.7億、27人,林淑芬驚嘆,只要多花不到5億元就能統一管理,且多出那麼多專業人員,實在划算。但吳盛忠卻表示比較傾向折衷方案,具共同性的廢棄物統一由環署管理,其餘仍需要各主管機關的專業,環署並不一定有能力。但繼續將管理權責分散各機關又是否能辦好,林淑芬提出質疑,指出工業局目前也只有3位人員負責,且屬於兼任。然工業局局長吳明機被問起到底需要多少經費與人力才能管好工業局負責的部分,也說一時無法確切回應。

林淑芬提出,要對第21430313941條進行修正,規定罰則的第52535563條,則是配合前述的修正,並且提高了罰鍰金額,將6萬以上30萬以下的罰鍰,提高到6萬以上300萬以下,若因違法此法所得的利益超過法定罰鍰的最高額,那麼將酌量加重裁處,不受法定罰鍰最高額的上限。
據環署自行估算,若將事業廢棄物的管理事權統一,需要每年6.6億元的經費。翻拍環署資料。攝影:賴品瑀。

蘇治芬提事業廢棄物自設焚化爐  環署有疑慮


蘇治芬指出,全台24座一般廢棄物焚化爐,原先在興建時,都承諾將以家戶垃圾處理為主,解決當地垃圾問題,但目前國內一般廢棄物的焚化爐,收受一般事業廢棄物的比例從2005年的22%提高的2014年的35%,也造成2015年開始,各縣市陸續發生家戶垃圾無處去的「垃圾大戰」。因此他提出對廢清法的第283246條進行修正,主要是提出工業區及科學園區的事業廢棄物不得進入一般廢棄物的處理設施,並自行規劃設置處理設施,若將事業廢棄物送進一般廢棄物的處理設施,處理業者將面臨一年以上五年一下刑期,併科300萬元以下罰金。

但環署副署長張子敬回應,指出此提案涉及各工業區及科學園區的權責,還需要徵詢與溝通,且他認為,若每個工業區都設置,反而造成小型焚化爐林立,有污染環境的疑慮,對焚化爐來說,也需要穩定使用。張子敬認為應在北中南分設事業廢棄物的專用焚化爐,然這點還需要協調,新署長李應元以獲知此事,將會與經濟部展開討論。也因此,互相連動的第283246條的修法,都暫時先遭到保留。

張子敬並且澄清,有毒有害事業廢棄物,到目前都沒有在一般廢棄物的焚化爐進行處理。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城市礦山」政策掰 李應元反對進口廢五金

2016年5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新任環署署長李應元本週四(26日)即將進立院報告,23日中午與平面記者「便當會」時,初步提出,將優先著手檢討環評制度與廢棄物處理兩大課題,空污方面則未提出明確想法。出身公衛專業,李應元表示,環境衛生也是公共衛生的工作,環保就是為了健康,因此對他而言,進環署有「回老家」的感覺,身邊很多學弟妹、老朋友,是一個「專業的家」。
「我們現在已經超越那個境界了。」在記者追問下,李應元表態並不支持前兩任署長的「城市礦山」政策。他認為,台灣目前已不在非得靠進口廢五金來賺錢討生活的時代,且回首二仁溪經驗,可知發展這樣的產業其實得不償失,因此反對。李應元表示,追求零廢棄物,應著重「搖籃到搖籃」,並對廢棄物處理訂出明確規範。
李應元
新任環保署長李應元率副署長張子敬、詹順貴與記者進行便當會。攝影:賴品瑀。

持續追求「零廢棄」  廢棄物填海造陸仍為選項

李應元表示,廢棄物處理將由副署長張子敬繼續負責。台灣的廢棄物處理,從焚化爐不敷使用,進步到因為資源回收與再利用有成而走向焚化爐無垃圾可燒需要減少數量,又走向現在因為要處理事業廢棄物,而又需要增加焚化爐、做汰舊換新。李應元表示,將持續追求「零廢棄」,因此在處理過程、技術、法令、輔導與執法,各方面都是環署必須繼續精進的。
然對於前兩任署長沈世宏、魏國彥任內環署提倡「城市礦山」政策,將資源再利用視為產業,甚至一直有是否將因追求產業規模而開放進口國外事業廢棄物的爭論,至今並無落實,魏國彥直到520卸任當天,都仍以投書的方式持續為此政策辯護。
但李應元表示,零廢棄的達成應盡量以「搖籃到搖籃 」的方式來努力,例如歐洲藉著規定廢棄物去處的作法,像是規定建材模組化、爐碴經處理後鋪路等,做好循環再利用 。
至於廢五金處理的產業,則不受歡迎,李應元以二仁溪經驗為鑑,「當年得到的利益估算約19.5億,但後續整治費用已經超過20億。」直說划不來,且強調台灣已非當年那種需要進口廢五金來賺錢討生活的境界。
但記者再追問先前環署所提出以「填海造陸」來解決廢棄物問題的方案,是否仍是選項之一,此方案雖然也是遭遇不少爭議,但目前仍是環保署的選項之一,李應元表示,日荷等國都有成功案例,環署仍會繼續研擬沒有爭議的作法。
二仁溪污染事件可能在全省各地再度上演。照片來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二仁溪污染事件可能在全省各地再度上演。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優先檢討環評程序  從修子法開始
至於環評程序也將會是環署要頭號檢討的一個課題,也將由副署長詹順貴來負責,詹順貴為原來環境律師,多年來不斷協助民間團體,也與環署有過不少訴訟經驗,他的任職讓許多人相當關注。
環評審查除了民間有不少抱怨,產業界也常批判審查程序過長,成為投資的不確定因素。李應元表示,將會優先挑選幾個環評案件,跨部會進行檢討,環署會先著手修改環評法的子法。對他而言,環保不只是保護環境,也是資源管理的課題,因此應該朝向資訊透明,讓各方一起面對、對話。
若要對環評法的母法進行修正,將會是重大工程,也會耗時一年以上。詹順貴則表示,要修環評母法絕對將會各界意見,兩端需要更多的溝通,但就他的觀察,環評程序耗時的原因,除了行政程序需要精簡外,更大的根源即是目前環說書是由開發單位出錢委託顧問公司進行調查與撰寫,因此會有避重就輕、公信力遭質疑的問題。因此他傾向轉由開發單位出資、政府出面發包採購,委託合格的顧問公司進行調查,讓顧問公司成為環評審查的助手,開發業者則是提出完整的開發計畫,供環評機關提出需要該案所需要做的調查,如此一來,就能在較短的時間釐清該開發案能不能做,讓投資的不確定性降低。

25萬人次參與 公共辯論運作20年 法國重大建設由公民決策

2016年5月2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必須接受在上游花費一些時間辯論,之後才會更順利,而不是之前省略這些時間,之後卻讓計畫遙遙無期。」為了對重大爭議案件做出決策而有的聽證會機制,在現況下,台灣的聽證會往往淪為各說各話的公聽會,然而在法國,藉著「公共辯論」會議,在重大建設計畫中,有1/3的計畫因此被放棄或重寫、1/3得到改善。
法國國家公共辯論委員會副主席Jacques Archimbaud(中者)受環境法律人協會之邀,在台大法學院分享法國如何舉行聽證的經驗。攝影:賴品瑀。
23日下午法國國家公共辯論委員會副主席Jacques Archimbaud受環境法律人協會之邀,在台大法學院分享法國如何舉行聽證的經驗。台大法律學院公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張文貞更透露,Jacques Archimbaud將拜會新任內政部長葉俊榮,也許將帶動台灣重大議題中公民參與的進步。
新任環署副署長詹順貴也到場參與,表示雖然環署的資訊公開部分,目前已在各部會名列前茅,但卻沒有因此帶來更優質的公民參與,他將會試著在環評過程中,挑出部分議題試辦公民辯論,讓資料得到完整的呈現,讓各界能有更多、更深度、有聚焦的對話。「政府的效率是看計畫進行的是否順遂,而不是拍板定案的速度。」詹順貴強調。
法國國立公共辯論委員會(CNDP)在1995年成立,並在2002年經立法成為獨立機關。CNDP從透過資訊公開、設計各種公共諮詢辯論會議,來落實公民參與,進行決策與創新。講者Jacques Archimbaud,早期曾擔任法國區域及環境規劃部部長顧問,參與起草《基層民主法》等法案,2013年3月開始擔任CNDP副主席,包括法國橄欖球聯盟於法蘭西島省里奧朗吉市興建大球場計畫、法國北部加來海峽省興建大里爾區域快鐵計畫的辯論,皆由他主持。
「辯論,是為了做出更好的決策。」 法國一樣面對各種議題越來越複雜,且影響層面廣泛的狀況,像是基改、核能、生科等科學技術都具高度爭議,民眾同樣對公部門與私人財團有強烈的信心危機,也認知道某些決策影響深遠,應該顧及未來世代,因此公民要求在決策的過程中,應有資訊公開、尊重多元,不再只是學者有話語權,公民也要能參與決策過程、要能得到多元的專業諮詢,且在各領域的專長都應得到尊重與認可。Jacques Archimbaud如此描述法國的現況,為了做到公民參與,法國以公共辯論來因應。
各級政府依據其執掌權限來辦理相關公共辯論。例如一級地方行政區(大區):負責交通、中學、經濟發展等,二級地方行政區(省)則辦理社福團結政策、嬰幼兒照養等,縣市城鎮負責當地住宅政策等。而且根據議題,將採不同公共辯論的程序。
公共辯論先於主題性協商諮詢、公部門調查、核發建築或營運執照。Jacques Archimbaud表示,法國近20年來的重大建設皆有經過公共辯論,且公共辯論在計畫的流程中處在非常上游的位置,可以決定一個計畫有沒有必要做。
Jacques Archimbaud所負責的國家公共辯論委員會,主要負責大型公共建設的全國性公共辯論,包括高速公路、鐵路、機場、港口、天然氣運輸管、高壓電塔、水庫與人工運河、廢棄物、核電、風墊、運動場、商業設施等,不管是大型公共建設,甚至私有建設,只要可能對國土規劃或環境,便要舉辦全國性公共辯論。但國防、工業、都市規劃與既有設施是否拆除,則不在辯論範圍內。
法國公共辯論委員會由議員、產業代表、司法界、民間等領域組成,在公共辯論當中的角色為一個資訊公開與行政參與的平台,負責補充完善計畫,與讓決策的流程合於民主化、正當化。包括通知居民、籌劃辯論、協助多元公民參與和民意表達、統整統計意見與論點、建議彙整。除了要在辯論過程中確認各方資訊的品質與正確性,更將對計畫進行後續追蹤,確保有依照辯論結論執行。
Jacques Archimbaud強調,公開透明、理性辯論、公平對待是公共辯論的精神,委員會嚴守中立立場,更要確保所有資訊與研究調查有提供給民眾、所有參與辯論者必須理性提出論點、所有可能受到影響者都可以參加辯論。
一般而言,這樣的公共辯論約得歷時一年左右,流程包括委員會成員的組成、相關資料收集、進行辯論、出版辯論紀錄、發佈計畫業主後續執行原則與必須遵守的條件,而其中的費用則由計畫業者來提供,約50到80萬歐元。
Jacques Archimbaud以大巴黎地區交通運輸計畫為例,這個計畫有17條交通運輸線、77個新車站、預算為200億歐元。當時原本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更有一個計畫版本,但在55場公開會議、1萬5千名民眾參與下,總共收集到了10萬個意見,最後將兩個計畫合而為一,成唯一個新計畫,而這個新計畫改變了路線與興建順序,例如將通過富人住所、商業區的路線移到平民的住宅區,且優先建設平行經民住宅區的路線,讓這個交通計畫更公平、更能縮貧富差距。
法國公共辯論進行20多年,累積了公民提出的150個辯論聲請案,其中80個有舉行公共辯論,40個進行協商諮詢,另外30個則因已有結論而沒有辦理辯論。合計舉行了1500場會議,有25萬人次曾經參與,最後這120個案子中,有1/3的計畫遭到放棄或重寫,1/3計畫得到改善,僅有1/3無變動,然這些不願依照公共辯論的意見進行調整的案子,有不少後來面臨無法完成的窘境。
例如有一個機場因為遭遇居民強烈反對,已經僵持了十年以上,也顯示當時在公共辯論中出現的意見的確有其道理。「必須接受在上游花費一些時間辯論,之後才會更順利,而不是之前省略這些時間,之後卻讓計畫遙遙無期。」Jacques Archimbaud表示,委員會時常向執政者如此提醒。
Jacques Archimbaud更表示,法國正在設法擴大公共辯論的領域,例如注意到個別規模不大但累計加乘後仍會有影響的小型計畫;也要從環境議題拓展到包括醫療健康、飲食等議題;也希望從硬體建設擴大到全國性的政策與計畫,例如近期嘗試的議題包括柴油汽車、會影響蜜蜂的除草劑,鄰近葡萄酒莊的農藥使用。

「蟾蜍山真的有很多蟾蜍!」 鬧區小山成最佳環教場域

2016年5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21日蟾蜍山舉辦生態園遊會與影展,再一次提醒忙碌的都市人,這座就在身邊的小山蘊含著豐富的生態,正是讓孩子接觸大自然的環境教育場域。
2013年因為山城眷區「煥民新村」一度面臨拆除危機,讓就位在台北公館鬧區旁的「蟾蜍山」獲得社會關注,包括名導演侯孝賢也到場聲援。在民間的爭取下,蟾蜍山在2014年獲台北市府登錄為文化景觀,更在今年初確認全區保存。
蟾蜍山聚落不只是文化資產,也是台北市珍貴的環境教育場域。本報資料照。攝影:賴品瑀。

小小生態探險家  為老眷村注入活水

雖然地主台科大仍與部分住戶訴訟中,然數年來為了保存蟾蜍山奔走的「好蟾蜍工作室」,持續帶領附近的學生與當地社區居民互動,以修繕家具、架設瓜棚等活動活絡感情。此次更擔任大哥哥大姐姐, 讓社區與鄰近學校的學童成為「小小生態探險家」,認識身邊的蟾蜍山也進行環境教育。
21日下午在當地社區廣場所舉行的園遊會,便是由這些小朋友展現所學,包括向參與民眾講述蟾蜍山環境、如何上山進行觀察與採集,與利用當地植物做香包等藝術行動。
參與蟾蜍山「小小生態探險家」的學童講述著蟾蜍的生態。攝影:賴品瑀。
「你說得出蟾蜍跟青蛙有哪些不一樣嗎?」「上山採集可以帶什麼、不可以帶什麼?」顧攤的小學生考考參與民眾,也講了自己的經驗。
「雖然我們就住在附近,可是之前從來沒到過蟾蜍山。」一名學員家長坦言,好蟾蜍工作室林鼎傑表示,參與營隊的十多位學童,約有1/3為蟾蜍山社區住戶,其餘則多是附近幾所國小的學生。「其實報名狀況蠻踴躍的,大概有7、80名學生報名。」林鼎傑說,在認同理念的教師與家長口耳相傳下,這個認識近郊的營隊受到期待,但團隊期待的是促進居民對蟾蜍山的認同與關懷,因此參與對象仍選擇以鄰近學童為主。
在數次的「探險」中,好蟾蜍除了帶領學童進行野外觀察、體驗自然外,也設法讓當地的居民以擔任「關主」的方式參與。這樣的互動,讓當地居民感到開心,在對談中,也說出更多珍貴的在地故事,例如當地沿革、有什麼樣的鳥類、昆蟲、植物等等。
「比較往上一點可以看到台灣藍鵲,他們很兇,領域心很強。」「我家附近真的都是蟾蜍,很大的、小的都很多,...嗯,青蛙也有,但還是蟾蜍多...可能因為這樣叫蟾蜍山吧。」居民講述著自身體驗,帶著孫女一起來看影展的劉媽媽表示,很開心年輕人來辦活動,來跟他們聊天。
看到活動引來人潮,蟾蜍山居民(圖右)也樂意講著當地的故事。攝影:賴品瑀。

觸發  生態聚落的教育想像

21日當天下午,除了由小學生為主角的園遊會外,晚間也舉辦了蚊子電影院。策劃這個「半城影展」的電影人王耿瑜,特地安排了三峽成福國小攝影社的三部生態影片,並找來成福國小教師謝基煌與台師大環境所副教授王順美,來談談對生態聚落的教育想像。
謝基煌帶領生態攝影社的學生運用鏡頭拍下大自然,除了創造出許多令人驚喜的影像外,對謝基煌而言,這些經過自己親眼觀察的經驗,不是查資料所能得,更不斷累積、不斷誘發他們學習的慾望。
2016-05-23_12-11-05
謝基煌(圖中)長期陪伴攝影社的學生運用鏡頭拍下大自然。攝影:賴品瑀。
謝基煌表示,攝影社的學生初期大多面臨家境狀況不佳、學業成績落後的困境,但在持續拍攝生態觀察影像與參賽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自信心。不乏成績進步,或十多年來持續攝影興趣者。對這些小朋友而言,原本沒安親班可上、父母大多不嚴加看管的劣勢,反而成為「自由發展」的優勢。
而且經過拍攝時的深度觀察,孩子對當地更有感情,故鄉不但是將來創作的土壤,更是將來「願意回來」的地方。
而這正是蟾蜍山所期待的。好蟾蜍工作室負責人林鼎傑表示,成福國小的經驗讓他衝擊很大,這群孩子的生命力來自不排除「受傷的過程」的學習與探索,這反而是受到過度保護的都市孩子沒有的。王順美則希望,蟾蜍山能成為每個人發現自我可能與機會的地方,如此一來,也讓蟾蜍山得到更多機會。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不公平的戰爭!」反徵收居民批航空城聽證資訊不對等

2016年5月2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上月29日至5月1日,桃園航空城聽證會在三天內辦完六場,看似效率高,但對參與其中的反徵收居民與律師而言,卻是一場相當不公平的戰爭。除了資訊與能力的不對等,參與者的角色與會議流程也顯得不符需求,聽證程序也未能落實詳細調查與釐清爭議的功能。
如今聽證會已經完成,民間是否僅能被動等待,待會議紀錄確認後送入土徵小組,作為做決定的「參考」?參與聽證會的宏竹村居民呂理坤與律師林子琳、許文懷20日表示,希望剛上任的新政府能檢討此案,也期待社會更加關注,或是桃園市政府下修其「蛋白區」的開發規模。
16-05-21-10-41-55-382_deco
居民呂理坤與律師林子琳、許文懷批航空城聽證會是「不公平的戰爭」。攝影:賴品瑀。
整個內湖區那麼大 航空城遭稱「史上最大徵收」
獲稱「史上最大區段徵收」的桃園航空城,起於交通部提出桃園機場擴建第三跑道的需求,需要約575公頃的土地,然而在朱立倫、吳志揚兩任桃園縣長任內,提出產專區、商業區、住宅區等「蛋白區」規劃後,需要徵收的土地面積暴增為3155公頃,也將造成約1.4萬人將要遷居。
「我們其實不反對第三跑道,而是反對浮濫徵收土地」,在長期的抗爭中,呂理坤與航空城反迫遷聯盟一再強調這樣的論點,也因此,聽證會在桃園市長鄭文燦上任後,因應他們「全區聽證」的主張,而從原先僅對特農區部分做聽證,擴大到提及蛋白區部分。
律師許文懷指出,航空城所要徵收3155公頃,不但等同120個大安森林公園的面積,更相當於台北市的內湖區,是非常龐大的規模。若比較計畫前後的土地分區,將會發現,當地原本是四成的土地作為農用,在成為航空城卻將是機場佔四成、再者住宅、產專、商業區的巨大變化。
除了原本大片且多屬特農區的1891公頃農地,將僅剩下16公頃,讓許多原本務農的居民不知何去何從外,原本只有121公頃的住宅區將暴增為633公頃,也遭質疑當地何來這麼高的住宅需求,恐怕只是因應仲介業者炒地需要。
16-05-21-10-42-58-843_deco
蛋白區計畫將大幅改變當地樣貌,翻攝自許文懷簡報。攝影:賴品瑀。
應該如法庭言辭辯論 律師批航空城聽證程序問題大
由於航空城案爭議過高而來的聽證會,成為台灣第一個因區段徵收舉行的聽證,民間期待其類似法庭「言詞辯論」的程序,在充分辯論下,能帶來資訊公開並有調查證據、釐清爭點的功能,讓此案不管是第三跑道的選址、蛋白區的規劃,都能在公民參與討論下做出更嚴謹的決定。然在2015年4、5月間的24場預備聽證,與今年4月底5月初的聽證會走完後,卻讓投下大量的人力、物力與時間的當地居民與民間團體大嘆「不公平」。
林子琳指出,在預備聽證時,他們就提出非常多的建議,包括聽證主管機關應該是將審理徵收的內政部,而非即是需地機關的交通部;聽證主持人應為土徵小組成員,之後審理時才有熟悉聽證會議時的狀況;參加聽證者,應該包括蛋白區二期居民,否則一期發展條件達成將啟動二期計畫時,他們無從表達意見;聽證當事人應是反對徵收居民與推動計畫的交通部及桃園市政府作為兩造,而非正反方居民;聽證會中的發言應有辯論與詢答等等。
然而令他們遺憾的是,上述建議「一項都沒有被採納」。

資料只有正方有 居民批不公平的戰爭

呂理坤回憶聽證會當天狀況,大嘆是「不公平的戰爭」。除了一進場便看到支持者與政府代表「不約而同」都穿了紅背心,紅壓壓一片就是很大的心理壓力外,最讓他為之氣結的就是擔任正方者其實即是土地仲介業者,有錢請顧問公司製作精美的簡報不說,當中許多資料更是明顯是政府機關給的,例如他國機場的數據等,那些資料他們卻怎麼討都討不到。
林子琳指出,為了聽證會,抗爭居民不僅每週開讀書會,即便是他們這些義務協助的律師們 ,面對不熟悉的領域也同樣吃足苦頭,也是必須定期開讀書會,甚至從政府的報告書件中的隻字片語中去尋找國際論文。
許文懷說,在這場資訊與能力都並不對等的戰爭中,卻時常遭支持方奚落「你們這些法律人什麼都不懂」,然而他認為,這正是聽證會原本應該做到的事情沒做到,本來政府應該將所有的資訊公開給民眾,才能有更好的討論品質,而且機關應該擔任其中一方的當事人,因為他們有義務為政策辯護,而非隔岸觀火般的,坐看民眾分成正反雙方吵得不可開交。
許文懷表示,雖然目前航空城一案的程序,目前走到只能被動等待會議紀錄完成後土徵小組的召開,但仍期待新政府能檢討政策,或是桃市府自行下修蛋白區的規模,而他們幾位律師也不排除找出訴訟的機會來協助,例如第三跑道至今仍未展開個案環評等程序問題。但林子琳則認為,事後的救濟往往來不及彌補,環境的破壞、已經遭到迫遷的居民,還是在前端就有完整的審議才對。
台灣第一次為區段徵收所舉行的聽證會讓人相當失望,那麼國際上又是如何舉辦重大爭議案件的聽證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台大法律學院教授張文貞將在下週一(23日)邀請法國國立公共辯論委員會副主席Jacques Archimbaud分享法國經驗,已成為環保署副署長的環境律師詹順貴也將會出席與談。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卸任環保署長 魏國彥將重返教職

2016年5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新內閣即將在20日走馬上任,19日環保署為署長魏國彥、副署長符樹強舉辦歡送茶會。魏國彥表示,他的身份將從「魏哥哥」變成「魏爺爺」,因為他將重回教職,繼續當地質界學人的「師公」。
環署與19日下午,歡送卸任的署長魏國彥與副署長符樹強
環署與19日下午,歡送卸任的署長魏國彥與副署長符樹強。攝影:賴品瑀。

環署重任  肯定李應元能「無縫接軌」

魏國彥在2014年2月,以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之姿接任沈世宏擔任環保署長,任期超過兩年,此次隨著政權更替而卸任,繼任者將是李應元,魏國彥表示,與李應元已經見面三次,且兩人在大學又是同社團,環保署長的重責大任必能「無縫接軌」、「明天會更好」。
符樹強則是擁有近40年公務員資歷,自1987年環保署成立時進入環署,直到2014年8月在環署主秘任內退休,但隨即在12月回鍋接任環署政務副署長。但面對環署第二次為他舉辦的歡送會,符樹強笑稱「保證不會再發生。」 而繼任的政務副署長則為環境律師詹順貴,兩人皆有法律專業。

「環資部」組改  仍是未竟之事

魏國彥上任時,當時的江內閣與魏國彥本人,皆曾表示要盡快完成環保署升格環資部的「最後一哩路」,但目前組改的腳步依舊未完成。
依照計畫,環署將與經濟部水利署、礦業司、礦務局及中央地質調查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及林務局、內政部營建署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併為「環境資源部」,主管氣候、水利、環保、天然資源、水土保持、國家公園等攸關國土環境的事務。

二階環評案件大增

魏國彥兩年任內期間,民間對於PM2.5等空污問題,及爐渣等廢棄物管制相當在意,將來的環署仍得繼續面對。而爭議頗大的東海岸開發案,如黃金海休閒渡假村 、棕櫚濱海渡假村都仍在等待下任環署定奪。
而環署在中科三期案敗訴後,環署在環評程序更顯小心翼翼,進入二階的環評案件也大幅增加,包括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統一夢世界園區、淡北快速道路、國道7號、高雄南星園區多項計畫、彰化大城產業園區、淡海新市鎮後期、大故宮計畫、萬達礦業、彰化二林機械園區、核一廠除役等案件,都陸續送進二階環評,也是魏國彥任期的一大特色。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不愛孟山都農藥殘留豆 反基改團體:進口就分流

2016年5月1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廣大的外食族、素食者,吃下豆製品同時,也吃下基改黃豆與除草劑「嘉磷塞」?呼應國際間每年5月的反孟山都行動(March Against Monsanto),民間團體呼籲政府將黃豆依油料、飼料用與食用用途分流,避免民眾食用嘉磷塞殘留的基因改造黃豆。
主婦聯盟成員演出行動劇,指出孟山都販賣除草劑「嘉磷塞」與抗藥基改黃豆種子。攝影:賴品瑀。
主婦聯盟成員演出行動劇,指出孟山都販賣除草劑「嘉磷塞」與抗藥基改黃豆種子。攝影:賴品瑀。
18日上午,主婦聯盟、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與立委蔡培慧、林淑芬、陳曼麗等人,在立院外舉辦記者會。
他們透過行動劇指出,孟山都一手販賣除草劑「嘉磷塞」,一手又販賣能抗嘉磷塞的基改黃豆種子,當雜草與有機黃豆擋不住過量的除草劑,只剩「怎麼噴都噴不死的」孟山都基改黃豆稱霸,但這些黃豆中超標的嘉磷塞有致癌可能,基改作物也同樣對人體健康有疑慮。
嘉磷塞在2015年3月已遭世界衛生組織公告「有致癌風險」,目前衛福部的規定是,進口基改黃豆的嘉磷塞殘留允許值為10ppm;然根據食藥署2014年1月~2015年3月的抽驗結果,顯示有一半的進口黃豆,除草劑嘉磷塞含量都在0.3ppm到6ppm之間。

食用、非食用  進口就分流  蔡培慧:比照日本 食用必非基改

主婦聯盟秘書長賴曉芬指出,雖然2015年台灣在基改食品管制上有很大的前進,做到了基改食品標示的管制,也成功爭取到校園午餐禁用基改食品;但是,基改標示制度雖實行但未落實,市面上大部分豆製品的來源仍是基改黃豆。因此他們建議,黃豆至少應比照玉米,在進口時就將依食用、非食用分流,別再循過去從飼料級的「桶豆」中挑出食用級。
蔡培慧指出,去年台灣進口了268.5萬噸的黃豆,其中265.4向衛福部食藥署登記為食用黃豆,而其中又有259.5萬公噸是基改黃豆,比例為近98%。也就是說,在製作成各種食品後,國內廣大的外食族、素食者都可能將基改黃豆吃下肚。
蔡培慧更指出,在衛福部核准進口的基改黃豆中,22個品種有11種是孟山都的產品,其中更有6種就是抗嘉磷塞的品種,「這些黃豆除草劑怎麼噴都噴不死,難道不會有農藥殘留的問題嗎?」蔡培慧質疑。
16-05-18-13-13-39-703_deco
長期關注農業議題,蔡培慧表示將要求衛福部限制基改黃豆用途。攝影:賴品瑀。
蔡培慧以飲食習慣與台灣相近,同樣是黃豆消費大國的日本為例,日本每年進口300萬噸黃豆,66%用來製油、4%作為飼料,剩下的3成的食用豆,用作豆腐、納豆、味噌、豆漿、醬油等,則要求全為非基改,台灣應該比照日本辦理。
蔡培慧表示,他將要求衛福部限制基改黃豆用途,同時也要加嚴對進口基改黃豆的嘉磷塞殘留容許量。

無基改營養午餐  成台美貿易障礙? 「搞非基」憂政府開倒車

郭華仁指出,目前台灣所進口的黃豆,55%來自美國,其餘45%來自中南美洲,如巴西、阿根廷等國。
立委林淑芬也指出,三月底時美國貿易代表將去年民間好不容易才爭取到的「基改食材禁入校園餐點」政策,列入台美貿易障礙之首,甚過美豬、美牛進口限制也入列。對此,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共同發起人黃嘉琳也表擔憂,擔心政府因此開倒車,而讓學童的健康將在談判中成為犧牲品。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滅菌後再利用 人工腎臟轉生塑膠原料

2016年5月1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人工腎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人工腎臟等醫療廢棄物,經滅菌處理後,可再生為塑膠原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我國7萬洗腎人口,每年產生0.75萬公噸的透析廢棄物,這些人工腎臟、導管等是否只有焚化一途?環署廢管處提醒,經過高溫高壓滅菌處理後,這些廢棄物可再製成非食物用途的塑膠產品。
廢管處處長吳盛忠指出,目前國內已有七成洗腎醫療機構選擇滅菌再利用的處理方式,約有0.45萬公噸,也就是六成的洗腎相關醫療廢棄物,與病人一起尋求起死回生的機會。
國內每年約產生12萬噸的廢棄物,其中9萬公噸屬無害的生活廢棄物,剩下的3萬噸則屬於有害的醫療廢棄物,這些醫療廢棄物目前約85%由專用的醫療焚化爐處理,但剩下15%,再滅菌後仍有再利用的機會。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醫療廢棄物安全管理技術手冊中,有害醫療廢棄物以焚化處理為原則,但也有說明部分廢棄物可採滅菌方式處理。廢管處表示,鄰近的日韓亦與我國相同,對醫療廢棄物的處理,有焚化也有滅菌後再利用。
吳盛忠解釋,這些醫療廢棄物雖然具有感染風險,但是在適當的分類、包裝、標示等妥善管理下,還是可以控制其潛在危險。而再滅菌再利用的大宗,就是洗腎相關的透析廢棄物。
吳盛忠解釋,醫療廢棄物在適當分類、包裝、標示等妥善管理下,可控制其潛在危險。。攝影:賴品瑀。
我國約有7萬洗腎人口, 每年產生0.75萬公噸的透析廢棄物,像是人工腎臟的外殼與導管皆為塑膠材質,經過高溫高壓的滅菌之後,經過粉碎、造粒,可再製為各種用途的塑膠產品。
據環署與衛福部的統計資料,至2015年,有洗腎科別的595家大小醫療機構,已有超過7成、423家將洗腎產生的透析廢棄物進行滅菌再利用,合計再利用了0.45萬噸,這個數字從2009年開始,呈現不斷上昇的趨勢。
吳盛忠表示,環署並無打算對此提供補助或獎勵,因為滅菌再利用比起焚化處理有利許多,醫院知道後,必定會有興趣。算起來,若送往專用的醫療焚化爐處理,一噸成本需要4.5萬元,但若採用滅菌處理,一噸成本則是3萬元左右,而將這些塑膠原料賣出,則又可得到1至2萬元,一來一往,約可剩下一半的經費。
16-05-17-16-12-07-874_deco
豐原醫院應積極推動醫療廢棄物再利用,曾獲衛福部健康促進醫院生態永續類優等獎。攝影:賴品瑀。
「雖然不算什麼大錢,但在產源做好分類後,處理也不難。」吳盛忠以衛福部豐原醫院做例子,他們所使用的醫療廢棄物垃圾桶就已有以顏色標示,護理師可輕鬆分類。而目前國內有6家業者可以進行醫療廢棄物滅菌處理,分別在新北、台中、嘉義與台南,共可處理每年1144噸。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轉型正義從何開始? 立委籲追查國民黨佔原保地

2016年5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新政府上任後,會如何落實轉型正義?包括原住民土地、三七五租約等,各種在清領、日治、國民政府來台後,陸續遭佔有、劃歸國有的土地將如何處理,將是無從迴避的難題。
16日,立院內政委員會對此展開討論,關注土地產權中公權與私權間,因法令規範不明致無法認定所有權人等爭議,造成土地無法有效利用、民眾權益受損的問題。
國民黨、救國團佔用原民土地。陳瑩:應拆屋還地!攝影:賴品瑀。
原住民傳統領域、原住民保留地、祭祀公業、神明會、耕地三七五租約中地主與佃農爭議與日治時代遭日本政府佔有土地等,在百年來政權更迭的過程中,台灣土地目前在這些領域下,有公私產權爭議的問題。
雖然政府在2008年以展開「地籍清理」來因應, 但截至今年3月,遭公告應清查者有171,379筆,完成者81,580筆,仍不過半數。完成清查者中,其中6萬9,817筆是民眾重新辦理登記,但也有1萬1,763筆,因為權利人逾期未申報或申請登記,而遭到標售或登記國有,原因集中在神明會、日據時期會社或組合、土地總登記時登記名義人姓名、住址記載不全不符者、權利主體不明等四類。內政部次長林慈玲表示,後續的處理應將是以標售為主。

國民黨、救國團佔用原民土地  陳瑩:應拆屋還地!

在原住民土地部分,今次委員會中,多位委員包括立委谷辣斯.尤達卡、陳其邁等,提及先前爆出國民黨、救國團佔用、或以「一元租金」使用原住民土地,認為要談轉型正義、要談追討不當黨產,也應該關注此類佔用。
雖然將留任的原民會副主委鐘興華表示,其有歷史過程、且在1980年代已有簽約,已有信賴保護原則,在對方沒有違法使用規定的狀況下,恐怕只能爭取提高租金。但立委陳瑩則提出,這些佔用,甚至有平均下來一年不用一角超低租金,既然一開始屬無償佔用,即便後來再補立租約,但恐怕仍不符法律邏輯,原民會應該能主張拆屋還地。
「政府拿走不需要理由,族人要拿回來要自己找證據。」谷辣斯更指出,直到目前的制度,仍與1895年日本政府佔用土地的思維邏輯一樣,並無太大進步。當時的日令第26號「官有林野及樟腦製造業取締規則」中,規定了「無官方證據、及山林原野之地契,視為官有地」。 然目前卻然有許多族人因為苦於當年僅有口頭允諾卻無白紙黑字的書件,谷辣斯以先前花蓮奇美部落文物館、太魯閣族人與台電的糾紛為例,大批制度殺人,族人被法規給卡死。
原民土地依照《原基法所定義,是指傳統領域土地與原住民保留地。在目前26萬公頃的原保地中,有14萬公頃屬國有地,所有權人是「中華民國」,佔了56.77%,近六成。而原保地中有六成以上屬林業用地、近三成屬農牧用地,也遭立委高金素梅批用途太不多元、 不符傳統慣習。
這些公有原住民保留地,依照「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37條」與「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規定,可透過分配設定他項權利滿五年後,由原民取得所有權。然目前在公有原保地上,已有他項權利人的,仍有政府機關學校撥使用約6.5萬公頃,佔原保地比例約2.47%,原民取得他項權利,則有約2.5萬公頃,佔原保地比例約9.67%。
雖然對將會留任的原民會副主委鐘興華來說,原保地相關法令規範還算明確,因此土地產權中的公權與私權間因為法令規範不明而無法認定所有權人的情事應該不置於發生。

臨時提案要求撤《土海法》草案  鄭天財:傳統領域定義不符新民意

而當原住民不斷以增劃編與權利回復討回原保地的過程中,傳統領域土地卻仍無相關法律規範調查、劃定與使用,因此除了等待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完成外,原民會也另闢「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及其周邊一定範圍之公有土地劃設辦法」一途,要把握時間先進行相關調查。
不過在此次委員會,原民立委鄭天財卻提出臨時提案,要求原民會請行政院將在2月已經送進立院的《土海法》草案撤回。鄭天財的理由是,《土海法》中對傳統領域的定義是依該法所劃定的原住民族傳統祭典、祖靈聖地或舊部落及其週邊獵區或耕墾之公有土地,並不符合新的民意與族人期待。雖有部分委員對此有疑義,但委員會並未對此進行討論,在召委黃昭順匆忙宣布散會時,口頭允諾「星期四再談」。

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怕缺電阻礙拼觀光 金門欲增設重油發電

2016年5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小三通、金門大橋開通,金門縣政府期待更多陸客到此一遊,而因應觀光發展,2019年恐缺電。因此,台電提議在塔山電廠增設兩個重油發電機組,12日下午展開第一次環評小組審查。然金門的空氣品質長期不佳,已屬三級防制區,環評小組要求此案多加評估、補件再審。
圖片來源:由来自Trondheim, Norway的Aslak Raanes - Flickr,CC BY 2.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48268
塔山電廠配置圖,圖片來源:截取自環說書內容。

低碳島成幻影?  台電:綠能不穩定

金門縣府近年大力招商推動觀光,包括台開風獅爺購物中心、金湖鎮商務旅館、金門綠色休閒渡假園區、秦偉金門工商綜合區、金門風獅爺渡假村、港務局旅運大樓、金湖鎮尚義住宅區、金寧鄉合宜住宅、中信昌國際渡假中心中心、金門酒廠的大型開發計畫都陸續展開,因此預估在2019年時,全金門將會出現702KW的供電缺口。
「(開發商)他們怕限電危機,因此現在都沒有在進行。」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處長許志忠這麼說,認為供電狀況是否穩定,將是這些開發案是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
雖然金門也曾喊出「低碳島」的願景,但台電卻說,加入綠能後,2019年的可靠供電能力也僅為64,779KW,低於預測的尖峰負載量65,482KW。
台電在會議中,也再次表達出「綠能不穩定」的不信任態度。台電預估,2019年金門的風力將有4,000KW、太陽能則達6,537KW,合計約1萬KW的發電量,佔整體供電中一成左右。因此環評小組也質疑,若以重油發電滿足用電需求,將來如何發展綠能、邁向低碳島?
2016-05-12_04-08-25
金門縣預估2019年將面臨供電缺口,因此需要在塔山電廠新設兩座重油發電機組,取自簡報資料。

境外空污擴散嚴重  環委籲考量加乘效應

塔山電廠位於金門西南端水頭塔山西側的丘陵上,距最近的金水里聚落約450公尺。兩座重油機組將就在電廠內新增,雖然依台電評估,對周遭環境所增加的衝擊並不大,但當地空品狀況不佳,PM10、PM2.5與O3超標日數遠高於台灣本島。
依據環署所公告排放資料,目前金門縣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排放的PM10、PM2.5,佔全縣總排放量的1.36%、3.36%,而台電估計,新設機組後大約僅增量0.1μg/m3,因此聲稱影響屬輕微。
雖然金門空品不佳主因來自對岸,高達96%屬境外擴散,但環評委員顧洋提醒,更應全面考量本案與中國沿海空污可能產生的加乘效應。
至於民間與金門縣環保局建議改採LNG天然氣發電,取代有空污疑慮的重油發電,台電則以尚無處理設備、儲氣設備為由,僅願列為未來考量。金門縣環保局局長傅豫東指出,金酒便有燃氣燃油兩用機組,且將展開試用,仍希望台電不要輕言放棄天然氣發電。f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新政府轉型正義契機 原民土地全屬國土計畫「特定區」

2016年5月11日台中訊,賴品瑀報導
《國土計畫法》今年5月開跑後,也啟動了國土使用的重新規劃,所有原住民土地將屬全國國土計畫中的「特定區域計畫」,成為指導縣市國土計畫的上位。
這一波全面檢討現存不合理的土地使用管制,不但是原鄉改變處境的機會,也與即將上任的新總統蔡英文所承諾,要從土地方面來著手原住民的「轉型正義」不謀而合。10日原民會在台中市政府舉辦座談會,提出對原民土地規劃的想法,土管處副處長謝亞杰強調「我們現在是一局上半」,透露日前已向準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做簡報,確認了「土地調查委員會」將是未來相當重要的政策之一。
謝亞杰指出,《國土法》是在規範土地使用,對原民生活生計的影響其實更甚過「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因此雖然土海法已送進立院等待審議,但在《國土法》中,原民會已將《原基法》的諮詢、同意、參與等都納入其中,以保障原民權利。
20160510原民會國土法
原民會10日舉辦座談,說明原民土地規劃的想法。攝影:賴品瑀。

《區域計畫法》分區使用零碎  不符傳統慣習

在之前的區域計畫法中,由於未將原住民族生活形態與傳統使用土地方式納入考量,原本26萬多公頃的原住民土地,約有98%分散在「非都市土地」的11種分區、19種用地名目之中。且在原保地中,林業用地佔64.9%、農木用地佔28.6%、建築用地僅佔0.6%,有用途不多元、不符合生活與慣習的需要。
40年來,反而讓在原鄉依照祖先生活方式生活的原民,時常淪為「超限利用」的違法狀況,即便取得原住民保留地,也往往因為屬於保安用地、林業用地,有「什麼都不能做」的限制;反觀財團卻能取得開發許可,在變更土地(分區)使用後進行大規模開發,破壞原先規劃與原民生存環境。
20160510原民會國土法26萬多公頃的原住民土地,約有98%分散在「非都市土地」的11種分區、19種用地名目之中。攝影:賴品瑀。

《國土法》納原民參與  依部落需求訂利用原則

《國土法》開跑後,將原先「開發許可制」改為「使用許可制」,也就是國土功能分區不再隨意更動,一切使用都須符合規範。
原民土地與海域也將完全納入全國國土計畫中的特定區域,成為都市計畫、國家公園計畫等各部門計畫的上位指導。不但原民土地、海域將依照原民使用需求來訂定土地使用管理規則,「國土復育促進區」也將有原民部落參與機制。
原民會土地利用科科長廖益群指出,在國土四大分區中的原住民土地,將依照原民需求來創設合宜的土地使用管制及使用地,如「國土保育區」中,有限度使用水源用地、傳統獵場用地,「農業發展區」則依需求規劃部落耕作用地,「城鄉發展區」規劃部落建地、傳統祭儀用地、成長管理用地等,「海洋資源區」則依照海域使用及傳統慣俗,規劃漁獵場域等。
而在「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的規劃上,將有原民會提出「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總綱」納入全國國土計畫中,由縣市政府擬定執行計畫,而原民部落除了有權同意縣市政府所提出的執行計畫外,更需要參與其中,例如調查釐清區域空間範圍、提供規劃需求等,正也等於正在開跑的「部落公法人」將有重要的角色。

參與規劃是關鍵  原民會:部落、人才培育很重要

廖益群強調,16族的原民共有743個部落,每個族群的需求大不相同,單一的土地使用管制無法反應與滿足,因此計畫必須適地適性,應跨區域、跨類型、特殊性重要自然地形、地貌、地物、文化特色等。
他以先展開試辦的北泰雅鎮西堡為例,原本全境屬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為森林與山坡地保育區,使用編定則多為農木用地、林業用地,丙建與墳墓用地則顯零星。在進行包含了泰雅族GAGA規範、傳統生活智慧、土地使用現況、原民為主體的參與式規劃、跨部門協商後,目前規劃為「混農林業」用地區位,並劃為水源保護區、成長管理區、居住與農耕生活區、災害管理區、自然生態發展區、限制發展區六區。
「我們要怎樣,要自己講出來,都不講的話只好別人幫你劃。」廖益群強調,這需要部落的參與,因為部落的狀況與需求部落自己最瞭解,因此更顯部落培力、人才培育的重要。

原民土地範圍到哪裡?  須先展開調查、確認

除了等待《國土法》的整體規劃,如何確認原住民土地,包括原保地增劃編、傳統領域劃設的進度也受關注。因為要落實原基法,尤其是第21條的知情同意,須先有明確範圍。
廖益群指出,原保地部分,長期為特定區域計畫,短中期則持續以更正、變更編定為主,例如放寬更正編定的行政措施,如航照圖可做為證明文件、非都土地公告實施建管後的增改重建建物,可更正編定為建築用地、證明文件無記載面積者,可以加計3300平方公尺以下的法定空地等。原民會更協助約30個原鄉部落,陸續將使用分區由山坡地保育區、森林區,更正為可建築面積較大的鄉村區,以彌補多年前行政機關並未確實現勘即逕自劃設的錯誤。
在土海法完成前,原民會以「原住民族土地及部落及其周邊一定範圍內之公有土地劃設辦法」12條作為現階段的暫時依據,據此展開傳統領域範圍的調查與確認。
傳統領域科代科長蔡峰億解釋,待土海法完成後,這些土地的治權就將從林務局、退輔會、國家公園等機關移交到原民會,甚至未來的原民自治政府。

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杉原棕櫚環差案 「拖」過520

2016年5月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6日下午環署舉辦第297次環評大會,除了衝擊東海岸的杉原棕櫚環差案外,一口氣排入核一除役計畫、新北市區域計畫、捷運三鶯線等一共5案,幾乎每個案子都有爭議、有民眾發言也花了不少時間閉門會議。在晚間六點多時,仍才審到第四案,因此決定將排在第五案的杉原棕櫚案審查取消,環署更承諾遠從台東到來且等了一整個下午的族人,環署在520前都不會再召開環評大會,等於此案將留待新政府來處理。
2016-05-06_06-38-26
當地族人與民間團體主張應該繼續暫緩審查杉原棕櫚的環差案。攝影:賴品瑀。
此案位在台東都蘭灣區域,鄰近日前才環評違法定讞的「美麗灣渡假村」,且26公頃面積、550間房間的規模,是台北大巨蛋的2.5倍、美麗灣渡假村的四倍多,更是目前東海岸最大的開發計畫。 卻遭批既未釐清《海岸法》相關,更未取得當地原住民同意,因此當地族人與民間團體主張應該繼續暫緩審查,更呼籲新政府上任後,要對東海岸開發的陳年老案重新檢討、通盤規劃。 也獲得包括原民立委高潞以用、鄭天財與陳曼麗、林昶佐等,跨黨派的先後現身聲援。
刺桐部落青年林淑玲指出,此案衝擊當地珊瑚、海龜等海洋生態,550間客房的規模對當地居民用水的問題也還沒有得到解決,且當地僅有一條台11線可供出入,應該謹慎評估引入更多遊客的後果,這些當地居民的質疑,在過往的七次環差審查都沒有得到解決。
開發廠商以傳統領域公告未完為由,不認開發基地是原民土地,也因此拒絕依原基法21條取得當地原民的知情同意。然對當地族人來說,當地就是長期使用的傳統領域。當地的都蘭部落更據《海岸法》,積極爭取參與周邊海岸保護區的劃設。
2016-05-06_06-54-09
歌手舒米恩率都蘭部落青年,大聲說出部落主張。攝影:賴品瑀。
「此開發案對區域內原民的日常生活甚鉅,且依照《原基法》第21條規定,此開發案部分位於都蘭部落傳統領域內,理應取得都蘭部落的討論與同意;都蘭部落已針對《海岸法》相關規定召開年齡組織會議,決議應由部落自主規劃相關海岸保護區與防護區。在相關規劃完成前,請開發單位與主管機關暫緩審查該開發案」 出身都蘭部落的金獎歌手舒米恩代表部落發表宣言,強調部落的知識就是與這片土地息息相關。加路蘭部落耆老鍾錦榮也說「我們是主人,請讓我們作主。」不願再看到東海岸又發生違法開發後等著就地合法的憾事。
「先有原住民,後來才有中華民國,為何不是後來者向原住民登記土地,說拜託你分我一點土地住?」前往聲援的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認為,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沒經過原住民同意,卻自行宣布土地都自動變為國有,不符常人邏輯,因此該黨積極推動的「轉型正義條例」中,也肯認原住民與政府是準國與國的對等關係。
2016-05-06_06-55-30
立委林昶佐前往聲援,強調轉型正義應包含原民相關。攝影:賴品瑀。
國民黨原民立委鄭天財也到場與族人站在一起,並表示已向環署發公文,強調此案並未依照原基法第21條取得原住民知情同意,並不應該辦理環評審查。

核一廠除役進二階環評 公眾參與機會更多

2016年5月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在兩週前因夾帶高階核廢處置設施且不確定性太高,而遭環評大會擱置的核一廠除役計畫環評案,在6日第297次環評大會,終究決定讓此案如台電自願的進入二階環評。包括將來最終處置的地點是否就在核電廠原址內等難解問題,都將在二階環評的範疇界定中,開放公眾廣泛討論。
核一廠除役進二階環評。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雖然樂見核一廠除役,但此環評計畫包裹高階核廢處置設施的興建,讓電廠所在地新北市政府仍感到不滿意。新北市環保局科長鄭惠芬認為,應該兩部分做分案處理,或至少在案件的名稱上表明,才能讓民眾清楚此除役計畫當中有興建設施。鄭惠芬也提到台電已經完成的露天乾貯設施,即是因為讓新北市無法信任,因此至今仍以不核發水保證照來阻擋,鄭惠芬更翻出核一在各界的值一下堅持超量使用燃料棒,造成現在得再蓋核廢處置的狀況,希望類似狀況別再重演。
台電所提出的除役步驟,需要八年的停機過渡階段、12年除役拆廠階段、三年廠址最終狀態偵測階段與二年廠址復原階段。但其實核電廠的除役除了停機、拆除設備外,台電提出除役需要新建所需的相關設施,才能對核廢進行處理。包括低放廢棄物貯存倉庫、第二期用過核子燃料乾貯設施,然上回台電提出包括用過燃料再取出設施、玻璃固化高放射性廢棄物貯存設施、地放射性廢棄物焚化爐、低放射性廢棄物超高壓壓縮機、低放射性廢樹脂濕式氧化設施與外釋廢金屬暫存倉庫等設施將「視需要」興建,遭批不確定性太高,此次台電刪去「視需要」三字,也刪去玻璃固化高放射性廢棄物貯存設施、與低放射性廢樹脂濕式氧化設施兩項,也等同剩下的四項是確有需要的設施。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雖然期待核電廠除役,對作為台灣第一個除役計畫的此案非常關心,然此案將過渡期的處理設施,與現在使用中的設施混為一談而顯得模糊不清,如用過燃料棒相關的設施使用期限是40年,與預計25年完成除役的計畫中有落差,且核廢料若因為最終處置場址的選址、興建的過程有延宕,或是真的找不到場址,造成要延期遷出時要如何處理,都應該包含在除役計畫之中,應該要務實的把後續可能的影響都列出來,否則只是虛應故事的審查。
此案如台電所自願的將進入二階環評,環評委員認為,本案的設施內容及期程都還不明確,不足以讓環評大會做出決定,因此提出要求,要台電在二階環評內,要釐清並規劃除役工程的工作項目與工作期程,也要提出核廢料的貯存、處理、處置及管理措施的規劃,並評估可能產生的廢水、廢液量與處理方式,及對水域生態的調查與保育對策。
在大會結論中,更要求環保署另案函請原能會加速辦理「放射性廢棄物管理政策評估說明書」的補充修正。而是否此案環評未完成即無法完成除役?原能會坦言將可能有這樣的漏洞,「核電廠會一直在那裡」。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不等《海岸法》、不甩原民傳統領域 杉原棕櫚明再闖環評大會

2016年5月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案」環差案,曾在去年7月的第288次環評大會,因需等待釐清《海岸法》與開發案間的競合,而遭到展緩審查,但在相關子法尚未完成前,此案卻將在明(6)日的297次大會再次進行審查。
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當地部落居民與立委高潞以用、陳曼麗等,5日舉行記者會轟此案既未釐清《海岸法》相關,更未取得當地原住民同意,應該繼續暫緩審查,更呼籲新政府上任後,要對東海岸開發的陳年老案重新檢討、通盤規劃。
杉原棕櫚案環差前記者會
杉原棕櫚明又闖環評大會,遭痛批不等《海岸法》、不甩原民傳統領域。攝影:賴品瑀。

東海岸最大開發計畫 舊政府下台前硬闖關

此案鄰近日前環評違法定讞的「美麗灣渡假村」,同樣位於台東都蘭灣區域。且26公頃面積、550間房間的規模,是台北大巨蛋的2.5倍、美麗灣渡假村的四倍多,更是目前東海岸最大的開發計畫。
早在2002年,此案就已經通過環評,但因超過3年未開發,因此從2010年依環評法展開環境差異分析審查,至今已做了七次環差,當中甚至曾違法進行水保工程而遭環署開罰,亦是充滿爭議的一個開發案。刺桐部落青年林淑玲指出,此案衝擊當地珊瑚、海龜等海洋生態,550間客房的規模對當地居民用水的問題也還沒有得到解決,且當地僅有一條台11線可供出入,應該謹慎評估引入更多遊客的後果,這些當地居民的質疑,在過往的七次環差審查都沒有得到解決。
在288次環評大會時,此案遭要求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交通部觀光局洽內政部釐清海岸管理法規定,此次重回環評大會,觀光局提出內政部營建署指明本案並未座落於「近岸海域」、「潮間帶」、「最接近海岸第一條濱海道路向海之陸域地區」等三項區位,至於是否位於「海岸保護區」、「海岸防護區」、「重要海岸景觀區」、「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 定之地區」等四項區位,須視未來劃設結果而定。若未來確實座落於上述四項區位,開發單位仍需依海岸管理法第 25 條第 1 項規定,檢具「海岸利用管理說明書」,向中央主管機 關(內政部)申請許可。
但在民間看來,此案是趕在明年2月《海岸法》子法出爐與舊政府下台前,最後一次環評大會硬要闖關。 

傳統領域公告未完 廠商不認原民土地 

開發商東合開發建設公司一再宣稱,其基地並非原住民土地。理由是原民會尚未依法完成原住民傳統領域土地的劃定與公告,因此主張不受《原基法》第21條規定,需要許得當地原住民部落的知情同意。對此,立委高潞以用指出,當地族人都說得出每一塊土地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使用的證據,證明族人長期在當地有漁獵、農牧與祭儀的行為,這些都足以做出客觀的認定。
以往以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相關子法未完成、傳統領域未完成公告為由,而不認原住民區域、不願依《原基法》取得原民知情同意的案件不少,但高潞提醒,從司馬庫斯案的判決可知,傳統領域在司法上已經獲得承認,開發單位與相關政府部門都應正視。

高潞以用:原民知情同意 開發前中後期都應取得

地球公民顧問蔡中岳舉出環署先前在3月時對鄰近的「黃金海」一案的環評中,要求取得周遭的都蘭、刺桐、伽路蘭部落的知情同意,提醒環署應該對棕櫚案有一樣的標準,而高潞更進一步認為,不但是相鄰的都蘭、刺桐、伽路蘭部落都受影響,都蘭灣也屬更遠的馬蘭、南王部落的傳統領域,這些部落都應該享有知情同意的權利,且應該是在開發計畫的規劃、審查、決定的過程中,前中後期都應得到原民的參與及同意。
除了部落知情同意權外,地球公民研究員黃靖南指出,都蘭部落正在提出海岸保護區劃設範圍,而棕櫚案也非常可能座落其中,這是他們主張此案應該等待《海岸法》的原因。
都蘭部落爭取參與保護區劃設 《海岸法》有依據
《海岸法》的相關子法進度,現在正在進行調查,內政部營建署預計要在明年2月公告一二級保護區範圍,而都蘭部落即依《海岸法》,積極爭取參與周邊海岸保護區的劃設。
在《海岸法》中的相關規定,包括第7條對「海岸地區之規劃管理原則」中的「八、保存原住民族傳統智慧,保護濱海陸地傳統聚落紋理、文化遺址及慶典儀式等活動空間,以永續利用資源與保存人文資產」;與「九、建立海岸規劃決策之民眾參與制度,以提升海岸保護管理績效。」及第16條的「海岸保護計畫之擬訂,涉及限制原住民族利用原住民族之土地、自然資源及部落與其毗鄰土地時,審議前擬訂機關應與當地原住民族諮商,並取得其同意。」
林淑玲代都蘭部落頭目姜清武與部落階級發表宣言:「此開發案對區域內原民的日常生活甚鉅,且依照《原基法》第21條規定,此開發案部分位於都蘭部落傳統領域內,理應取得都蘭部落的討論與同意;都蘭部落已針對《海岸法》相關規定召開年齡組織會議,決議應由部落自主規劃相關海岸保護區與防護區。在相關規劃完成前,請開發單位與主管機關暫緩審查該開發案」
黃靖庭表示,真正在地生活的部落居民,才是最瞭解當地海岸的實際狀況,海岸保護區的劃設本應如此由下而上。
黃靖庭更重申,目前這批東海岸開發的案子多在十多年前通過環評,但當時的時空背景與法規都以大不相同,這些老舊的環評應該全面通盤檢討,環保署與觀光局不該再「擺爛」。立委陳曼麗亦表示,在520之前先不要處理此案比較好,以免做出「遺憾」的決定,至於之後的新政府對於東海岸的開發案,應該開放更多的公民參與機會,以傾聽民意。
東海岸面臨諸多開發案威脅;圖片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
東海岸眾多開發案,環團呼籲通盤檢討老舊環評。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防古坑「螢火蟲之墓」事件重演 立委提修《森林法》保育天然林

2016年5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不願先前遭稱「螢火蟲之墓」雲林古坑蛇皇洞林地遭濫墾的憾事再發生,立委余宛如3日上午召開公聽會,表示將修正《森林法》,提出包括將「天然林」增列入法、鼓勵復育天然林等,要讓《森林法》轉向積極保護天然林。
而為了發展造林區經濟,農委會林務局近期推出如啟動伐木、發展林下經濟與放寬「租地造林」標準的政策,也獲進一步檢視。參與者多認為,需有全面的森林資源盤點與完整林業政策白皮書,才能兼顧國土保安、生態保育與經濟發展。
2016-05-03_04-56-45
立委余宛如提出將「天然林」增列入法、鼓勵復育天然林等,要讓《森林法》轉向積極保護天然林。攝影:賴品瑀。

保安林顧國土  天然林面積不得低於30%

我國國有林大致可區分為保安林、林班地、人造林及國家公園四大部分,其中以「經濟發展」目的為主的林班地及人造林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25.5%;而負責國土保安的保安林,面積則佔國土總面積13%。
余宛如表示,保安林分布破碎,即便再加上其它高山國家公園的面積7%,用在「國土保安」用途上的國土佔地比也僅20%,有不足之虞。因此余宛如提議,精確調查國有林中已恢復為天然林,或坡度陡峭、地質脆弱,須恢復為天然林的區域,皆改編為「保安林」,直接增加保安林面積,維護國土安全。
余宛如指出,依目前法規,「禁伐天然林」屬行政命令,且條文僅是消極保護,因此提出修法,盼藉此展開社會對話。
在余所提出的修改條文中,除要求中央主管機關定期普查並公告天然林區域,更提出了其佔國土總面積不得低於30%。因此在保安林的管理經營上,以「恢復天然林為主」,取代原本擇伐為主的概念,對復育天然林也將有不少獎勵。
攝影:傅志男。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余宛如表示目前「禁伐天然林」屬行政命令,且條文僅是消極保護。攝影:傅志男。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保安林越多越好嗎?
但林務局森林企劃組組長黃麗萍則提出「將天然林、保安林一直擴大劃入,是否就最好的保護方式?」的反思。黃麗萍提出,全島天然林高達110萬公頃,亦有近47萬公頃屬保安林已受保護,人民需要安全但同時也需要林產業。
她也回應公聽會中台南社大吳仁邦等人所提,以自然演替取代人工造林的建議,指出基於人民安全立場,有些保安林仍需人為參與,才能爭取時效。
2016-05-03_04-56-45
目前台灣森林資源統計。資料來源:台大生態演化所教授謝長富。

林務局:盼台灣木材自給率提高至3%

而農委會林務局為了發展造林區的經濟,近期推出如啟動伐木、發展林下經濟與放寬「租地造林」標準的政策,在公聽會討論中,得到的意見亦多是需要更多調查與資料來輔助。
在啟動伐木一項,林務局今年開始了造林區計畫性伐木,希望將台灣的木材自給率從不到1%提高到3%。雖然認同木材自給、不要進口非法木材成為謀害熱帶雨林的幫兇,但台大生態演化所謝長富、文大森林副教授蘇夢淮、嘉大森林系助理教授趙偉村等學者,不約而同以到場或書面方式提出,應先對森林資源全面調查、制訂營林政策白皮書的看法。
蘇夢淮指出,營林白皮書應包括目前木材市場供需狀況、目標、細部規劃、檢核機制、環境補償,更要檢討過去的政策效益,以免重蹈覆轍。
林務局今年開始了造林區計畫性伐木,希望將台灣的木材自給率從不到1%提高到3%。圖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林下經濟可行嗎? 先待土地通盤檢討釐清   

林務局也提出發展林下經濟,要開放造林區林下種植中藥草或其它經濟作物,與放寬「租地造林」標準,造林僅需30%,餘70%面積開放種植果樹等經濟作物。
雖然近年里山、林農混合農業討論日漸熱烈,藉國土計畫法施行,檢討相關分區與土地類別之際,亦有不少躍躍欲試的聲音,例如不少山區原民相當期待找回實現傳統智慧機會,但相關的知識與管理規範,都還在研議中。
綠色陣線協會林長茂更提醒,要正視原住民保留地與天然林範圍高度重疊,應盡早弄清楚相關權屬。
但學者看來,應該先將經濟林、保安林明確區分出來,並通盤檢討。趙村偉認為,應先確認哪些土地可以造林、哪些地方不行,並隨著天然變化每隔幾年滾動檢討。

只管放租無專業  林務事權應統一

而「螢火蟲之墓」一事讓放租該地的國有財產署,遭立委蘇治芬重砲攻擊。蘇治芬痛批國產署並無林務專業,根本沒辦法善盡管理,「只能做書面審!」,高分貝要求國產署「不要再放租了」。
而在公聽會中,也有不少聲音提出應將退輔會、國產署等機關,應在組織再造時的將相關權責回歸林務局納入環資部,做好事權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