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4月1日降電價確定 環團發起反調降連署

2016年3月3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28日立院經濟委員會確認4月1日將如期調降電價,最大降幅高達9.56%,民生用電平均每戶每月降80元,工業用戶平均每月降40萬。但民間環保團體彰化聯盟與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等環團,29日晚間發起反對調降電價連署,認為此時降電費並不妥,因為「降價容易漲價難」,而綠能發展尚需要挹助經費,電價調整應待新政府規劃出長期能源政策再決定。
「錢分掉就沒有了,就像煙火一樣,我們的環境跟能源結構卻原地踏步。」面對台電將5、6百億的超額盈餘以降電價方式「回饋全民」。彰化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台灣長期的低電價,讓再生能源一直無法出頭,目前台灣再生能源仍低於2%。因此她提出,除了藉著合理電價讓民眾與工業願意積極地減少用電量、減少碳排放量外,台電更應把經費投注在綠能的研發與扶持。
因此,即便這一波的電費調降幾成定局,環團仍發起連署,爭取在新政府上台時能有檢討、翻盤的機會。
4/1起電價調降,看似短期影響民眾荷包,但長期影響會是什麼?圖片來源:本報資料照。
4/1起電價調降,看似短期影響民眾荷包,但長期影響會是什麼?圖片來源:本報資料照。

燃煤發電外部成本最高  葉光芃:民眾願為防空污漲電價

施月英指出,台電提出的發電成本計算公式中,並未納入環境、健康等外部成本。目前台電大量使用核能及燃煤火力,雖能長時間連續運轉且發電成本低,但也產生許多難以處理的廢棄物,包括含重金屬的毒煤灰或放射線燃料棒等等。
燃煤發電的外部成本最高。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提供
燃煤發電外部成本遠高於其他發電方式。圖片來源: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提供
施月英提出各類發電廠成本比較表,指出燃煤發電外部成本遠高於其他發電方式;反觀綠能,投資成本與生產成本雖然比較高,但外部成本卻較低。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葉光芃指出,燃煤發電的外部成本除了造成近年已受民眾關注的PM2.5空污問題,還有煤灰煤渣如何處理的難題。
燃煤發電產生的PM2.5是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中,會增加肺癌、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死亡的風險。葉光芃指出,包括18歲以下兒少、65歲以上長者、與有心血管疾病、氣喘的中壯年都屬空氣污染敏感族群,隨著人口老齡化,敏感族群將達到人口半數,這些人健康若受空污傷害,全國GDP所受衝擊恐高達7%。
葉光芃舉遠見雜誌今年2月的「國人空汙觀念大調查」結果為例,在1,023位民眾,有52%願意多繳稅,讓政府加強推動空氣品質改善工作;74%願意接受電費調漲,也要提高再生能源的比例。 
因此葉光芃認為,此時調降電價並不妥,新政府上台應擬定全面而長期的能源政策,電費要漲要降應該待政策出爐後再談。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垃圾減量淪口號? 環團批廢棄物政策缺具體措施

2016年3月29日台中訊,賴品瑀報導
為了趕在4月20日前提出家戶垃圾與事業廢棄物的政策規劃白皮書,環保署28日在台中舉行全國層級政策會議。具體的減量家戶垃圾策略、焚化廠、事業廢棄物管理最受討論。
去年10月,立院要求環署提出廢棄物處理政策,經過年底的官產學民的共識凝聚會議、與今年3月的北中南東四場分區預備會議後,環署提出政策白皮書草稿,並於28日舉辦全國層級政策會議收集各界意見,預計在4月20日前要提出完整白皮書。
420要提出垃圾政策白皮書,環署28日舉辦全國層級政策會議收集各界意見。攝影:賴品瑀。

家戶垃圾要減量  白皮書缺目標、時程

白皮書分為兩篇,一為家戶垃圾篇、二為事業廢棄物篇。
在家戶垃圾方面,從70年代掩埋為主、80年代焚化為主進步,目前台灣家戶垃圾處理策略為以「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兩途追求「垃圾全回收、零廢棄」的目標。
雖然環署廢管處報告提出,台灣每人每日垃圾產生量,已從1998年的1.149公斤下降至2015年0.851公斤。民間環保團體看來,卻認為環署在白皮書提出的具體措施仍不夠明確。
「別再只是宣導了,目標跟時間表呢?」台南社大晁瑞光這麼呼籲。對於源頭減量,環保團體認為白皮書中應該明訂要減少的總量目標與時程,也該提出更多落實的計畫,包括限塑政策、減少包裝與一次性使用等,環署應該有更多積極的作為。如學校禁賣瓶裝水、全面垃圾費隨袋徵收、推動天然材質取代塑膠等。要求在白皮書增加評估針對一次性用品、塑膠袋、飲料容器及PVC塑膠等減量,逐步納入管理,減少使用或禁限用,以食品容器為優先,並清楚標示成分、碳足跡及水足跡。
圖為高雄岡山焚化爐調漲垃圾代清費。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垃圾減量怎麼做?環團認為政策白皮書缺乏具體措施。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中央調度縣市合作  焚化廠「區域聯防」
焚化廠部分,目前台灣共有24座焚化廠營運中,以2015年紀錄來看,進廠焚燒的662萬公噸中,一般垃圾有433萬公噸、一般事業廢棄物有229萬公噸。白皮書提出,將建議優先處理家庭垃圾,有餘裕量才讓事業廢棄物進廠。同時,環保署也提出「區域聯防機制」, 由中央統一調度協調鄰近縣市的合作;而因應焚化設備持續老舊,環署將輔導地方政府研提焚化廠延役或轉型工程。

廚餘佔三成垃圾量  堆肥面臨通路問題

廚餘與食物浪費問題也獲關注。目前在一般垃圾中廚餘佔了28%,其中熟廚餘回收養豬較為順利;生廚餘的比例雖高,但堆肥面臨量能與通路問題,負責營運的鄉鎮市公所多採減量操作。
除了白皮書中提出將評估增設廚餘處理廠,並暢通廚餘堆肥去化管道。主婦聯盟台中分會主任謝文綺指出,源頭減量是根本之道,以計畫性採購和少油烹調,可避免產生廚餘和廢油。此外,尚可從重視友善種植、推廣食農教育著手。前者可確保生堆肥不污染土壤,再循環能長出健康作物;後者能減少生廚餘的產生,避免食物浪費。

事業廢棄物處理選址工業區?  工業局、科技部不願

事業廢棄物方面,不管是再利用或是掩埋,如何妥善管理都成討論重點。雖然白皮書提出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尋覓合適地點規劃設置處理設施,或鼓勵業者共同投資,以達到產業群落整合,改變目前分散林立的狀況。
但環保團體如看守台灣、彰化環保聯盟更進一步要求,事業廢棄物的處理設施應該就選址在工業區及園區內,他們認為此舉以便集中管理,且目前工業區的閒置空間仍有。但此建議除了有相關土地使用法令需調整外,工業局、科技部代表對於對於是否要概括承受非工業產生的事業廢棄物,也仍有不同看法,雙方僵持不下。
至於掩埋場選址及設置,將加強管理及監測避免產生污染,並避免設置於環境敏感區位,加嚴掩埋場設置規範。

事業廢棄物「產品」化  環團:應標示成分來源、追蹤流向

面對產業界提出料源不足、無法達成規模經濟的問題,白皮書提出將考量國內廢棄物處理量能及產業用料需求,檢討輸入廢棄物種類、數量及特性。環團則強調,在國內的事業廢棄物亂象未解決前,不應該開放進口。
而產品及廢棄物兩者如何定義、認定,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應該視產品市場價值、其應用是否違法、是否造成環境污染及影響人體健康、農漁業生產、灌溉和地下水不能使用等。謝和霖更指出,視為產品的,就應該標示成分及來源,並追蹤再利用流向。

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盼落實官民對話 台大法學生辦航空城聽證模擬

2016年3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迫遷案「桃園航空城」將於4月29日展開六場聽證會,如何在聽證程序中,真正讓居民權益獲得保障,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重點。26日台大法學院學生進行了一場模擬聽證,對聽證程序提出新設計,讓政府機關能與公民對話,而非讓支持、反對民眾各說各話。
0326台大法航空城模擬聽證
台大法學生模擬航空城聽證,提出民眾能與政府對話的設計。攝影:賴品瑀。
不同於官方版由正反居民各派15名代表發言,「環境公益訴訟實務」課程的台大法學生們的模擬聽證,改採居民、需地機關民航局、桃園市政府對話的設計,而非政府機關「隔山觀虎鬥」,消極旁觀著正反兩方居民各說各話、互相對立。
雙方在聽證會前事先交換文書,在會中提出數據資料來回應與對話,模擬政府代表的一方,除了提出資料為政策辯護,也願意面對之前的錯誤。例如接受應先環評再徵收等民意。課程指導老師張文貞感嘆:「若我們的政府官員有這些學生的一半能力跟認真該有多好。」
特農區聽證4月底連辦六場  爭點包括航空城計畫必要性
航空城計畫包含桃機擴建第三跑道、自由貿易港區外,尚有桃園市政府提出有產專、車專、住宅、商業區等一二兩期都市計劃。範圍橫跨桃園東北,大園鄉11村、蘆竹鄉9村都包含在內,由於總計要區段徵收3,130公頃土地,成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開發及都市計畫,將因此搬遷的人口約有1.4萬人,也引發爭議與居民抗爭。
雖然反迫遷自救會不斷提出全區聽證的訴求,但4月底將展開的聽證會,是依照土地徵收條例第10條第3項,徵收屬「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時,需以行政程序法舉行聽證的規定。
4月29日起連續三天,將在竹圍國中(機場園區)、大園區老人活動中心(附近地區第一期)舉辦六場次,設定由民航局舉辦。然目前此聽證會是計畫至今唯一讓民眾可以參與的一環,要討論的爭點範圍遠超過是否徵收特農區用地。
據開會公告,依之前預備聽證會結論,此次正式聽證會決定的討論爭點,將包括機場擴建是否衍生周邊相關產業用地需求,量體推估與區位選擇;航空城產業區內的住、商等分區量體、區位規劃的合理與必要性;土地徵收所衍生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態、永續發展的具體因應對策等。
但這些議題,若僅由對是否徵收農特區持正反意見兩方民眾表達意見,如何有效辯論?且據民航局機場工程處處長范孝倫表示,民眾在聽證會發表的意見,將作為土地徵收審查參考,也讓此聽證會更顯得無實質決定權。因此,包括立委尤美女等許多參與的法律人不斷提問「這到底是什麼聽證會?」,質疑到底是整個航空城計畫的行政聽證,或是僅談特農區土地徵收?聽證會能做出實質行政處份,或僅徒具形式?
0326台大法航空城模擬聽證
學生所設計的聽證會,比官方版本有更多交互討論。攝影:賴品瑀。

收集正反意見?  法律學者: 政府不會辦聽證會

在學生的模擬聽證會後,多位法律學者也進行座談,討論德、日、美等國聽證制度或行政法、都市計畫法、土地法 的相關法規。
學者多不認同目前台灣的聽證會僅淪為「意見收集」,台北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高仁川指出,國際經驗上,聽證會功能更勝過事後訴願;政大地政系教授陳立夫亦提出舉辦聽證會的機關可據此做出行政處分。
台大法律副教授林明昕指出,《行政程序法》規定聽證會一定要有正反方的設計是錯誤的,只是帶來「虛熱鬧」並加深居民對立。因為所謂正方支持機關的計畫,應由機關出面為政策辯護,而非稀釋反對者的聲音。而德國的聽證程序中,更多了專家意見、證人意見的設計,當事人可以取得諮詢與溝通。
但目前行政機關多將聽證會視為畏途,總想以公聽會取代,淪為參與民眾各說各話的場面。高仁川表示,政府機關內的文官大多沒學過、不知道怎麼辦聽證會,模擬聽證是法學教育中消失的一塊拼圖。

走到徵收才有公民參與空間  戴秀雄:被劃入只能待宰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助理教授辛年豐指出,航空城聽證會的討論內容與效力的困境,正顯示了我國土地徵收程序的問題。不同於日本與德國在計畫之初就設計了公民參與機制,台灣往往到徵收階段,才讓民眾參與討論。
「被計畫劃入,就只有待宰」。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助理教授戴秀雄更直指在都市計劃中,「前項都黑箱,直到要收尾時的公展才是唯一能公民參與的環節。」民眾對公展提出意見後,修改後的計畫卻不需再次公展。戴秀雄批評,目前空間規劃技術遭壟斷,人民只能有限度的抵抗。

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盼地熱發電趕上國際 學者籲政府帶頭立專法專區

2016年3月2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20160325地熱公聽會
25日立委陳歐珀舉辦公聽會討論地熱政策,攝影:賴品瑀。
台灣蘊藏豐富地熱資源,其不受天候影響穩定供應的特性,更甚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有成為基載電力的潛能,25日立委陳歐珀舉辦公聽會討論。有心發展地熱產業的學者與業者強調,相關技術已有,缺的就是政府帶頭,例如提供地質調查資料與先期探勘,更應規劃地熱專法專地與簡化環評流程,讓台灣的地熱發展有所躍進。

台灣地熱豐沛  不受限氣候、可成基載

陳歐珀指出,台灣地熱發電潛能達到31.8GW ,約為11.8個核四廠,且不受天候影響,能持續提供能量,更甚於太陽與風力發電,足以成為基載電力,但再生能源的潛能之前一直遭貶低,尤其地熱更是。
前立委田秋堇亦指出,目前我國能源97%以上屬進口,這樣的高度依賴,可用「活在葉克膜」來比擬,對於維護國家主權將是危機,「別說獨立,怎麼維持現狀」,因此她不斷向準總統蔡英文建言重視再生能源發展。

蘊藏在蘭陽溪  宜蘭地熱受期待

參與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台大地質系教授黃柏壽指出,台灣四大地熱發展潛能地區為花東、廬山、宜蘭與大屯山,而深層地熱應是發展重點,海洋大學地科系教授李昭興更指出,台灣地熱的遠景就在宜蘭和原住民地區。
學者對宜蘭深層地熱寄予厚望,表示蘭陽平原的地熱就蘊藏在蘭陽溪區域。除了多年前試辦但未成功商轉的清水淺層地熱已轉交宜蘭縣政府,繼續進行推廣與教學運用,經濟部能源局近年陸續在宜蘭的紅柴林、龍德利澤、員山展開研究計畫。中央大學地科系教授王乾盈指出,雖然紅柴林一號井一路鑽探到深2200公尺都未探得足夠溫度,但得到非常多珍貴資訊。中油也表示,紅柴林井是他們最好的練兵場,他們在此訓練人才,要盡快彌補空白近30年的人才斷層。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指出,地熱技術不斷在進步,之前誘發地震、漏水等疑慮,世界各國如美國、瑞士、冰島、日本都提出許多技術突破,都可以效法學習。
20160325地熱公聽會
學者黃柏壽指出,台灣四大地熱發展潛能地區為花東、廬山、宜蘭與大屯山,而深層地熱應將是發展重點攝影:賴品瑀。

如何急起直追?  學者:政府帶頭、專法專區

學者與業者指出,相關技術已有進步,但台灣要發展地熱,需先處理相關法規問題。結元科技公司董事長林伯修指出,土耳其在2005年通過地熱專法後,由政府承受鑽井風險、協議購買等措施,讓發展速度20倍成長,目前土耳其全國計有15座地熱發電站,總發電量2013年達706.4MW,2023年之地熱發電目標設為達到1000MW,便是讓業者非常羨慕的例子。
田秋堇表示,由於目前整個行政體系多對地熱發電相當不熟悉,大多採保守態度面對,因此協調相當困難。而昨(24日)才進行環評的「利澤地熱發電廠」,也獲多位與會者打不平,指出環評案審了近一年,還在程序裡打轉。宜蘭縣環保局局長陳登欽直言,環評小組成員對地熱多不熟悉,審查過程有許多「雞同鴨講」,讓他們覺得打頭陣的民間公司蘭陽地熱是「被欺負」了。李昭興指出,反觀冰島的地熱環評,依規模不同,僅需要4週~32週的時間就能完成;相較之下,台灣的法規是不利投資的。
陳登欽指出,宜蘭縣政府對所擁有的豐沛地熱資源相當有興趣,因此提出建議,包括政府承擔大部分探勘風險、國家建立地熱潛勢地圖、適當的土地管理法規等,對於目前環評規定「試鑽不需環評,商轉再補做」,他認為既不符合環評預警精神,且許多狀況無法事前調查,都是實際鑽探後才能知道答案,應改採同步監督,由環署制訂相關環境衝擊因應規範來確保管理落實。

地熱利益分配公眾?  薛呈懿:資訊公開、因地制宜

相較於其他綠能,人民、社區可以小規模設備參與,也有「公民發電廠」的想像,但地熱發電的進入門檻高、風險高、獲利高,如何讓利益分配公眾,也是陳登欽想提出討論的。對此宜蘭縣議員薛呈懿認為,要讓地方居民認同甚至參與,需要資訊公開、因地制宜,他尤其在乎產業相關的人才培育讓在地年輕人有專業能投入,如此發展地熱才能與地方發展有關連。
李昭興指出,除了期待深層地熱發電作為基載電力,也力薦發展原民部落地熱產業。李昭興表示小型溫泉地熱電廠,可結合發電、溫泉、養殖與溫室耕種,除了綠能低碳排外、節省輸電損失、提供工作機會外,也讓偏鄉能源自給自足,以免如之前烏來風災因氣候斷電。如何與原民會想推動的九鄉鎮市溫泉產業結合,原民會表示將從台東紅葉、金峰試辦溫泉井連結地熱運用,但更提醒在原住民土地的地熱發展,要依原基法第21條取得族人同意與參與。

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

地熱鑽探恐誘發地震? 專家:淺層工程風險極低

2016年3月2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由民間自組的「利澤地熱發電廠」開發案環評,24日進行第二次專家會議,討論「鑽探方式及地質災變潛能分析與因應」議題,要釐清之前環評過程中對誘發地震與井噴等災變疑慮。
地質學者與實務經驗專家表示,在目前相關文獻與案例中,並無地熱井工程誘發大地震的前例,可說風險甚低,此案將在開發單位補齊相關資料後,重回環評大會討論是否需進二階。
20160324麗澤地熱
利澤地熱電廠環評案進行第二次專家會議。攝影:賴品瑀。

審查程序慢?  環委:先例需花時間釐清

雖然國內逐漸重視綠能,但不同於離岸風機受到能源局重視並主動發起政策環評,在地熱方面,打頭陣的是民間。利澤地熱發電是國內第一個深層地熱案,為此籌組「蘭陽地熱公司」的環運人士高成炎粗估,將為此砸下百億資金。
此案位在宜蘭五結鄉的利澤工業區,總開發面積1.49公頃,打算打11口井,打向預估發電量將達100MW。由於是打頭陣,即便環評專案小組召集人廖惠珠一再自陳非常期待此案,但仍因許多技術與安全規範無前例可循,環評審查過程相當曲折。自去年4月開始,在三次小組審查會議後,另開專家會議討論「深層鑽井作業之地質安全評估」,在去年12月的292次環評大會,仍無法決定是否進入二階環評,而再舉行第二次專家會議。
除了高成炎不滿審查程序緩慢,海洋大學地科系教授李昭興也有所抨擊,直指準總統蔡英文已提出地熱發電達600MW的願景,大約等於要打100口井,如果每一口井都是這樣的審查速度,將拖慢地熱發展的腳步。但反歸世界各國,菲律賓已有20%的電力來自地熱,而印尼、肯亞、衣索比亞也都非常積極的開發中。
廖惠珠則表示,這是因為此案為先例,有許多事情需要釐清,甚至舉行專家會議聽取意見,後續開發案將因此受益,不用再花這麼多時間審查。而地熱發電計畫需要進行環評審查,是依照電業法的規定。

地熱井誘發大地震?  陳文山:淺層工程不可能造成影響

第292次大會要求針對「鑽探方式及地質災變潛能分析與因應」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除了已參與第一次會議的地質學者陳文山、宋聖榮、李昭興、黃柏壽等,這次更邀請了多位曾在中油、鑽井實務工作過的專家,如黃旭燦、林朝光、陳耀輝、李茂全等人參與討論。
對於地熱井鑽探是否有可能誘發大地震,地質學者多表示可能甚小,世界各國並無前例。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解釋,此案鑽探計畫雖然可能深5至6公里,但仍屬地表淺層,大地震為幾百公里下的深層板塊運動所致,在淺層的工程並不可能造成影響。
20160324利澤地熱
開發單位與學者皆認為地熱井工程誘發大地震的可能極小。攝影:賴品瑀。

工程專家:設備先進  仍應先做好防災準備

釐清地熱井工程難引發大地震,但鑽探地熱工程沿著斷層帶,本就屬地震多的區域,因此專家也提醒開發單位,對鑽井工程中的鑽屑處理、地下水文、噪音與漏泥等4項,要提出因應對策。
而在開發石油、天然氣時若發生井噴,往往伴隨著燃燒、爆炸等危險,但台大地質系教授宋聖榮強調,地熱井即便發生井噴,也僅是熱水,與油氣造成的災害難比擬。至於井噴疑慮,實務工程專家多認為工程可以解決。因此要求開發單位再詳細說明預防井噴對策,例如以密度足夠的泥漿壓制井壓;設置井口防噴器;設計完善且具足夠強度的套管,並在套管周圍以水泥完善固封。
在實務工程專家眼中,可從計畫書中得知利澤地熱發電廠選用的設備多為世界先進。中油退休技師林朝光表示「如果有機會,我真想去參觀!」但也建議即便開發單位有完善準備,仍需做最壞打算。若井噴發生,可能的範圍影響多大、情況有多壞?甚至多與居民溝通、事先模擬演練,落實災害風風險評估。

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機捷A7合宜宅將入住 立委爆生活污水直排南新莊上游

2016年3月2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桃園機場捷運A7站(體育大學站)合宜住宅將完工,上千戶住戶入住在即,才發現此社區沒有污水處理廠,4萬人生活污水將直接排入十八份坑溪與啞口坑溪,恐影響南新莊20萬居民,更衝擊大漢溪、淡水河。
「以鄰為壑!」新莊地區選出的立委吳秉叡、蘇巧慧與新北市議員鍾宏仁等,22日上午開記者會痛批,要求桃園市政府與內政部營建署正視此案,不能提不出期程的讓新莊居民一直忍受下去。
20160322A7合宜宅汙水問題
新北新莊選出的立委吳秉叡、蘇巧慧批桃園A7合宜宅污水排河川,波及南新莊居民。攝影:賴品瑀。
A7合宜宅位於桃園龜山,由內政部營建署所推動,興建了4000多戶。但此案先有區段徵收引起抗爭,後又爆出弊案,施工過程更多次遭檢舉,偷埋暗管將工程污水直接排放進溪流。
蘇巧慧指出,A7合宜宅交屋後,人口將不斷移入,預估10年內將達到4萬人,產生污水達12,000 CMD(立方米/每日)。這些污水,將會在僅經過大樓內簡易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後,分別排進十八份坑溪與啞口坑溪,也就是大漢溪的上游,將污染周邊的南新莊居民20萬人,更要波及大台北地區的淡水河整治計畫。
區段徵收未了就搶蓋 污水處理廠等公共建設未完成
為何A7合宜宅這麼大的社區會沒有污水處理設備?吳秉叡表示,由於A7合宜宅未完成區段徵收即起跑,污水處理系統等公共建設並未興建,而留下這個「爛攤子」。
雖然在2012年時,營建署曾表示在污水處理廠興建完成前,污水將納入距離約4公里的「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處理,但事後卻又以距離過遠等因素取消計畫。
如今廢污水僅由大樓簡易處理就要排入溪流,吳秉叡指出,除了發照的也是桃園市政府、負責稽查排放標準的也是桃園市政府,「左手給執照右手開罰」的球員兼裁判狀況難以服人外,且即便積極執法,罰錢進了國庫,南新莊居民還是要持續忍受污染,實在是「與鄰為壑」,南新莊20萬人怎麼辦?
營建署副署長王榮進解釋,由於當地公共下水道系統尚未完成,A7合宜宅4個基地依照《下水道法》,皆設置了專用下水道,都已經獲得桃園市政府的排放許可與使用執照,將來排放的污水將在《水污法》規定標準下排入水體。
機場捷運A7站區開發案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圖,取自合宜宅售租專區網站。
機場捷運A7站區開發案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圖,取自合宜宅售租專區網站

污水處理廠、轉送處理皆未明確  立委:新莊人要忍多久?

為何不將廢汙水送至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處理?王榮進表示,是因為公共下水道系統尚未完成,吳秉叡追問公共下水道系統能完成,王榮進並無明確回覆,僅表示持續推動中。
至於A7宅的污水處理廠,王榮進則表示,依法應由桃園市政府提出興建計畫,營建署已要求桃市府盡快提出,「送到中央來我們會依法給予補助」。
吳秉叡與蘇巧慧批,不管是A7宅的污水處理廠興建、或污水轉送至龜山聽來都遠在天邊,營建署今天根本沒有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與期程,因此提出在污水處理系統完工前暫緩交屋的建議。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走向「後318」 原青:堅持主權、繼續勇於衝撞

2016年3月2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兩年前反服貿議題演變為「318運動」,當時參與其中的原住民青年雖然遭遇「邊緣化」,但也在行動現場找到彼此,這些能量與經驗,讓不少青年回到部落關心在地,也共勉「勇於衝撞」的新原運態度,爭取轉型正義的落實。
20160318原青論壇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舉辦「後318 · 原青異動的心-原住民族青年座談會」。攝影:賴品瑀。

撤出中央 在部落的議場衝撞

18日晚間,原住民族青年陣線舉辦「後318 · 原青異動的心-原住民族青年座談會」,吸引近百民眾參與。
當時第一批衝進議場的青年中,不乏原住民。「原住民早已被服貿400年以上!」他們試圖在於運動訴說原民權益、權利遭忽視與剝奪。國家法律打壓原住民原有生活機制的事實,是台灣面臨服貿的一面鏡子,卻在運動中因為「集中訴求」的策略遭邊緣化。因此,原青撤出議場,轉而從網路串聯彼此,在「善導寺站小公園」另起據點, 對原住民的其他可能進行討論。
318退場後,除了原青陣在各地舉辦小型服貿相關論壇外,當時討論、學習的種種,也陸續被帶回部落。
屏東瑪家村排灣族的Valagas Gadeljemen指出,回部落後試著參與及找回部落討論機制。例如當地「琉璃吊橋」案通行證等相關規定衝擊部落族人權益。除了幾個年輕人帶頭用上在318期間學到的運動技能抗爭外,也發現年輕公務員相當願意提供資訊與法規協助。Valagas表示,參與部落討論, 從發現問題也不敢舉手發言、發言後被貼標籤人際關係改變的親身體驗,讓他重視部落的討論機制。目前多為公所、鄉理長、與民代一排坐在族人對面,顯示部落會議的討論正在弱化。這種模式是否最符合原民文化?他想找回「我們的文化是怎麼教我們做決策的」。
政治大學民族系教授官大偉也鼓勵青年們多參與、「攪動」部落會議,認為部落會議正是為了「自治」做準備的練習。官大偉表示,尋求自治可以等待政府把制度一次建立好,但也更可以從一次一次的衝撞中爭取,例如目前在司法上,許多判決都獲得勝利,「去嘗試就有機會!」
政權交替 「新原運」面臨挑戰
除了部落內的共識取得,原住民政策協會執行長陳旻園更提出,希望建立原住民立委、原民會與原住民部落與社團等溝通平台,在互相理解所需後,讓民間力量成為助力。
官大偉指出,原運從控訴、揭露不公不義起步,走向要求政府改革體制與民族運動,但要改變結構,問題並不只是政府上,以現今原住民最迫切的土地流失問題,可以從開發案上看到,還有著階級與市場的影響。
318後,政權也將交替,對「新原運」的挑戰,將是「在什麼位置、能做什麼」。原青論壇找了分別擔任民進黨與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的谷辣斯‧尤達卡與高潞‧以用參與討論,兩人皆放眼未來如何走向原住民自治。
「加入戰局是必要的,進入政府是自治的前哨戰。」谷辣斯表示,她先後擔任公職、立委是為了原住民的自治做準備,因為法律是解決很多問題的基礎,而想做事的人可以在立院改變很多,要檢視的是有沒有忘了初衷。
「重視主權才會知道自治的重要性。」高潞強調,原住民與政府是「準國與國關係」,因此必須尊重原住民主權,她以公投法補正為例「我們人口只有2%,我們玩什麼?」所以在參與修法過程中,她向黨團堅持把「侵害、限制原住民族權益者,須經過部落知情同意」放在最重要的第一條位置。
「就算主流不重視,我們還是要堅定立場,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主權」,高潞呼籲每個族人不管是什麼身份角色,不管在立法院還是學校,都要為自己的主權衝撞,持續發聲 。「轉型正義不能有選擇性」。高潞更強調台灣的轉型正義不能只做228,卻忽略原住民更長的受迫歷史。

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318兩周年 民間仍緊盯自由貿易 主張TPP不應傷害台農

2016年3月1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因反對服貿協議而起的318運動,轉眼已兩周年,在政權輪替之際,「經濟民主連合」於17、18兩日舉辦論壇,除了強調服貿、貨貿、自經區與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對台灣發展都是負面衝擊,持續表達反對立場;更討論新舊政府都有高度意願的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經濟學者陳吉仲主張,面對談判,必須把農業在生態、環境與景觀等各方面的多元價值彰顯出來,才有可能做出不傷害台灣農業的決定。
二週年 經民連辦論壇著眼TPP衝擊
經濟民主連合舉辦318兩周年論壇。攝影:賴品瑀。

賴中強:服貿、貨貿與亞投行 都是負面衝擊

當時因為對馬政府服貿協定的黑箱程序與中國因素引起社會不滿,在民眾的大規模響應下,318運動提出「退回服貿」、「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先立法再審查」、「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等四項訴求,雖然抗爭現場早已退場,但原「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轉為「經濟民主連合」兩年來仍堅持攻防,目前服貿協議的生效仍處凍結狀態、貨貿協議亦未完成簽署。
經民連召集人賴中強表示,包括ECFA、服貿、貨貿、自經區、亞投行等對中經貿政策,執行的是國民黨與共產黨政府「先經後政」的談判路徑;然而,檢視馬政府財經官僚所謂「台灣經濟的出路」的宣稱,卻可發現是基於錯誤而過時的假設而來,包括假設關稅是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將自由貿易協定(FTA)覆蓋率等於零關稅率、不加入區域貿易協定即是鎖國、高估中韓FTA對台灣產業的衝擊、假設亞投行可以為台灣企業擴張市場。
賴中強解釋,服貿、貨貿與亞投行對台灣都是負面衝擊。服貿將醫療照護徹底商品化外,開放中資經營金融、電信、廣告、印刷等產業,更讓中資可藉經濟活動影響台灣的民主制度運作。

邱俊榮:貨貿犧牲勞工權益  養肥狼群

而貨貿大量開放中國農工產品進口,犧牲農民與基層勞工權益,換得石化、面板、汽車等財團的短期效益。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提醒,「我們要出口的就是紅色供應鏈要發展的。」他更指出台灣目前出口了很多中上游產品,沒有最終產品,因為下游早已外移至中國,「上游養的又肥又大」,只能走低價搶單,過份依賴中國的結果,反拖垮台灣自身產業升級的腳步。
邱俊榮警告,更嚴重的是,恐讓台灣產業面對的是競爭對手是「有國家撐腰的狼群」。

曾昭明:加入亞投行  助中國惡化勞工與環境標準

至於亞投行,台灣企業社會責任協會秘書長曾昭明批評,除矮化台灣主權外,更可能協助中國惡化勞動與環境標準。「最快賺到最多錢,」他如此形容亞投行,指出亞投行並非一般商業銀行,而是中國為解決自身產能過剩問題,專門投資亞洲地區的基礎建設。
曾昭明提醒,除了台灣根本無鐵路、水壩工程相關產業可因此得利外,中國標榜的高效率,更是從資訊不公開、不受公民監督而來,對生態、環境、人權與勞動條件等將造成的衝擊讓人擔憂,他提醒世人,回想中國是如何建設三峽大壩等案。

新舊政府都想加入的TPP  對台衝擊仍有疑慮

持續反對貨貿、服貿、亞投行的想法,在此318周年論壇中較無爭議,立委徐永明也到場表達時代力量黨抱持相同立場,但加入美國為首TPP是否就是擺脫對中國依賴的關鍵?雖然新舊政府都對TPP有高度的意願。但台灣是否能順利加入、加入是否對台灣產業有幫助、台灣又能怎麼在談判中讓農業受到最小的衝擊?則有多方討論。

許博任:受益產業與蔡英文創新政策方向不相符

綠黨秘書長許博任與台大跨領域創新專案博士後研究吳啟禎皆認為,比起經貿意義,TPP更多了地緣政治意涵,TPP作為美國重返亞洲的政策工具,其「堵中」戰略明顯。
但是否對台灣的產業升級有幫助,許博任指出,目前顯示受益產業可能落在紡織、石化、金屬、塑膠、成衣、汽機車零配件,與蔡英文推出的「五大創新」,綠能、亞洲矽谷、生技醫療、國防航太、智慧機械並非相符。

陳吉仲:面對談判  要彰顯農業的生態環境等價值

而目前TPP第一輪成員包括美國、加拿大、智利、墨西哥、秘魯、澳大利亞、汶萊、馬來西亞、紐西蘭、新加坡、越南、日本等12國,多為農業大國,也讓不少人擔憂台灣農業再受衝擊。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主張,應探討「如何讓TPP不會傷害台灣農業 」。
關於最受關注的萊克多巴胺美豬是否有可能「開放、但進不來」?陳吉仲指出,若師法日本,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豬牛肉進口,但不允許國內農民使用,若加上積極查驗與產品標示,讓消費者有兩種選擇,在價差不大狀況下,就可能在自由競爭的狀況下達成「開放卻進不來」,而政府更可以從豬隻保險、防疫、輔導豬排泄物做綠能等,讓豬農獲利再增加,將是消費者與產業的雙贏。
陳吉仲更強調,在簽約談判過程中要如何不犧牲農業,還是端看政府看待各種產業。若能不只計算產值,而是看重農業對生態、環境、景觀、文化、糧食等含意,能體認到是「全民的農業」,才有可能不做出為了工業犧牲農業的決定。
「日本如何保住五大農作?」陳吉仲指出,日本因為重視稻米在文化上的意義,寧可用汽車產業的關稅期限來換保護稻米16年,希望台灣的政府也可能有這樣的思考,並且為此做足完整的評估與談判準備。
如果一定要加入TPP可以如何因應?陳吉仲認為,一為調整保價收購制度,並實施綠色對地的環境給付,再者,將小農集合成各種農民團體,把生產、包裝、行銷、標章制度垂直整合起來,建立台灣品牌。陳吉仲表示,對台灣農產的品質有信心,若有明確的標示,對台灣的農業與消費者的食安將是雙贏。

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試辦已9年 原民傳統領域採林產物規則仍未完成

2016年3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16日立院經濟委員會,農委會林務局前往對「森林法有關原住民林產物問題」做專案報告,承諾將積極會同原民會完成「原住民採取傳統領域土地森林產物管理規則」。然此規則從2004年森林法修訂、2007年展開試辦,至今仍未完成讓原住民立委鄭天財、高金素梅等感到不滿,高潞以用亦強調,除了原民會與林務局會商外,更應讓真正的傳統領域主體「部落」也參與其中。
森林法於2004年修正公佈時,增訂第15條第4項,規定「森林位於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者,原住民族得依其生活慣俗需要,採取森林產物,其採取之區域、種類、時期、無償、有償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 
20160316高潞以用質詢林務局局長李桃生
高潞以用質詢林務局局長李桃生。圖片來源:取自立院IVOD。
但當時雖然率先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一詞入法,卻因「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未完成,傳統領域未獲確認;同樣的,「原住民族生活慣俗」所需採取森林產物,也需要與各族各部落協商確認。
「無法想像」鄭天財批,此管理規則12年來未完成。林務局在2007年於新竹縣尖石鄉選了玉峰村與秀巒村展開作業要點的試辦。但「試辦並沒有按照我們的希望進行」林務局局長李桃生表示,在說明之始當地泰雅族人就已對傳統領域的認定有爭議。
試辦9年至今,對領域與採取種類都無共識,李桃生表示,在採取種類上原民會與族人的意見傾向負面表列,但林務局屬意正面表列,從相關文獻蒐集資料中,但鄭天財不滿,認為林務局堅持正面表列,是不尊重原住民長久以來守護、運用山林資源的智慧。應該依照原民會意見,盡快發佈此管理規則。
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志清承諾將在幾個星期內發佈。 李桃生補充,去年10月以向原民會行文,要求原民會提供種類清單,正面、負面表列皆可,以作為依據。立委高金素梅再提醒簡化程序,且若為「自用」,不需填寫申請單據,但至於如何認定自用,陳志清仍爭取與原民會有最後的溝通。
除了原住民如何運用林產物,高潞以用亦從阿里山山葵年底即將禁種一案,提出山區原住民從事高山農業的議題。高潞表示,雖然許多人將矛頭指向高山農業,歸咎為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土石流等災害的肇因,但許多住在山區的族人,以高山農業為生,若僅是一昧的禁止,豈不是逼死他們?
高潞表示,如同山葵,還有其他在地質敏感地區耕種的農作,應該師法國際對高山農業做研究,例如德國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地區,針對高山牧場如何兼顧水土保持做研究。研發環境友善的農業技術之外,也在要求牧場調整經營模式的同時,也牧場因改變模式而減少收入進行「環境補貼」。
高潞強調,高山農業不只是農業,也是屬於山上居民的生活基本權益,因此農委會應該尋求輔導農業轉型,而非一昧禁止,否則只是造成居民與政府的衝突。

「農企」課稅否? 農委會:先釐清自力經營、營利事業

2016年3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16日立院經濟委員會,由農委會進行業務報告,其中委員質詢聚焦於農企課稅議題,與森林法、原基法兩法涉原住民傳統領域的競合之處;亦有委員關注農會改革與及台灣漁業遭歐盟發黃牌的因應之道。
本月初財政部指知名蛋雞場「石安牧場」等大型農企,應比照企業繳稅並追繳過去五年營所稅,雖財政部隨即澄清初級農產品免稅規定未改,但引起財政部與農委會討論,兩方當時表示,將持續研議可供認定「農民自力經營」與「營利事業」的標準。
20160316經濟委員會 農企課稅
立委林岱樺對農企課稅議題,提出一級產業不論是否公司型式都不該課稅的意見。攝影:賴品瑀。

成立公司賣農產  財政部:「有所得就要課稅」

所謂「農民免稅」是什麼意思?依照目前所得稅相關規定,其實並未明文規定針對農業免稅,而是因所得稅法第14條規定了個人綜合所得屬「第六類:自力耕作、漁、木、林、礦之所得」時,成本及必要費用計為收入的100%,這樣的計算方式讓農民的所得額計為0,因而免繳個人綜合所得稅;但農民若有其他收入來源,如營利所得,仍須繳稅。
財政部次長許虞哲接受質詢時表示,農民養牛產奶屬自力耕作,沒有課稅問題,但若成立公司、販售農產品,「只要有所得,就要課稅」。
農委會主委陳志清在報告中指出,現行稅制在「自力耕作、漁、牧、林」與「營利事業」兩者間認定並不明確,徵納雙方常有認知落差。例如當小型家庭農牧場經驗規模擴大時,便受財政部認定為營利事業,經營所得不再適用「自力耕作、漁、牧、林、礦之所得」的規定,需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或併入個人綜合所得中的營利所得。

課稅提高生產成本  恐衝擊從農意願

希望兼顧農業競爭力的提升與賦稅公平性,農委會提出,將會同財政部綜合考量包括生產經營型態、員工人數、銷售方式、銷售收入、經營規模等條件來釐清自力經營與營利事業的界線,但農林漁牧業產各自型態差異頗大,仍須多方收集採樣現況。
陳志清指出,為了因應日後加入TPP等開放市場的衝擊,農委會積極輔導農民朝規模化經營,以提升產業規模效應,來加速農業轉型升級加值,但課稅使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可能削弱家庭農牧場規模化經營的意願,影響農業施政推行。農委會擔憂將衝擊活化休耕地、小地主大專業農、鼓勵農青從農等政策,將導致從業人員老化、退出,更使初級農產品的自給率降低。。
召委林岱樺指出,支持二三級產業課稅,但要求農民「自力耕作、漁、牧、林」屬一級產業時,不論是否公司型式都不該課稅,才能鼓勵農民進步發展,對抗將來TPP等衝擊。
委員會以臨時提案對農企課稅議題,提出意見。攝影:賴品瑀。

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填湖3公頃「作實驗」? 立委爆爐碴入侵成大安南校區

2016年3月1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由於並無相關規定,校園用地可能將成為爐碴最好的去處?15日上午,立委吳焜裕、陳曼麗與環保團體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披露,成功大學與中鋼子公司「中聯資源」合作,以實驗為名,在成大安南校區填埋轉爐石。
看守台灣提供
成大安南校區進行填湖工程。圖片來源:看守台灣。
經濟部工業局、教育部皆表示目前尚未掌握成大所要進行的實驗內容為何,至於成大校方則將在下午3時出面回應。
成大於1991年取得安南校區,規劃了多項研究計畫,如研究總中心、水工試驗所、永續環境科技研究中心、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環境資源研究管理中心及資源回收廠等。
謝和霖指出,該校地原是濱海濕地,曾是鹽田,水文與生態都相當豐富,鄰近也有不少魚塭,且在2013年的第二次規劃時,該校區內仍有18.6公頃龐大水體,其中校地的南側有片14.6公頃的湖泊,規劃為一半保留作為滯洪池,另一半轉為永續環境科技研究中心的未來發展區合計有5.4公頃,其中至少3公頃的「現地環境地工試驗場」便是將作為填埋中鋼爐石的「試驗用地」。
「幾乎是小型掩埋場的規模了!」謝和霖質疑若要進行爐石的環境相容性實驗,何需這麼大的面積,是否表示中鋼的轉爐石根本沒地方去,才需假實驗之名填湖堆放?
立委陳曼麗不滿轉爐石以實驗之名大舉進入校園,更批評成大自身擁有環工系所,其中張祖恩教授更曾擔任過環保署長, 怎能為了爭取經費而坐視爐碴讓校地未來成為廢地,也質疑「永續環境科技研究中心」佔地達5.4公頃,為何沒有辦理環評審查。
對此,在場的經濟部工業局主秘游振偉與教育部代表,皆表示目前尚未掌握成大所要進行的實驗內容為何。教育部解釋,此案屬委託研究案,並不需要報部,由成大校方自行監督,教育部將會督促校方負起監督責任。至於是否需要進行環評,環署廢管處副處長蘇國澤則表示需要帶回署內釐清討論。

「轉爐石」屬「產品」 不在廢棄物管理規範中

中聯資源的轉爐石,來自中鋼、中龍一貫作業鋼廠,是礦砂經高溫轉爐冶煉產生。中聯公司的網站上可見,有對轉爐石「具有環保標章及綠建材標章等認證的綠色資源產品。」的說明,強調轉爐石可應用於施工便道、整地工程材料、土壤改良、填海造陸、圍堰工程填料、衛生掩埋場、覆土材料等用途,且不含戴奧辛、重金屬溶出濃度均遠於「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也因此日本將轉爐石用在稻田、菜園等農地上。
20160315中鋼爐碴入成大
立委吳焜裕、陳曼麗與看守台灣、綠色陣線協會驚爆爐碴進入成大校園。攝影:賴品瑀。
但謝和霖指出,轉爐石與日前松菸文創大樓的電弧爐還原碴類似,都有強鹼、遇水膨脹的特性,溶出後的三價鉻,將會衝擊水體。
在事業廢棄物相關管理中,轉爐石目前屬於「產品」,因此游振偉一再強調,並不能要求以廢棄物相關的規定去管理。
登記為產品後,流向不受廢棄物管理系統掌握,只能由業者自行管理流向。這也是14日立院社福衛環委員會中,林淑芬等立委一再抨擊的管理漏洞,讓廢棄物以產品之名流竄全台農地。例如旗山農地一案,環署與工業局至今仍稱「填錯地方的產品」,因為不屬廢棄物,所以也不能以廢清法開罰或要求回復。
立委吳焜裕批評,在市場無法上架的產品,沒有資格叫做產品,爐碴一公噸賣5元,卻要補貼220元的運費,實在不合理。謝和霖亦指出,在國際上,對此類廢棄物的定義有三,是持有人有意圖要丟棄、已經丟棄、根據法規應該要丟棄。而不管是旗山案,或是今天的成大案都是付錢請人處理,就是不想要了,應該要視為廢棄物,即便本來登記為產品。
相對於農地有農委會出面禁止爐碴進入農地,目前校地卻無相關管制,是否等於校園將會是爐碴的「下一個好去處」?需要相關單位關注。工業局則表示,將在1個月內舉行爐碴相關公聽會,預計在3個月內提出制度。

以下成大校方新聞稿:
成大永續環境實驗所推動煉鋼爐石資源再利與綠色材料開發
【台南訊】成功大學永續環境實驗所為推動煉鋼爐石等無機副產物資源回收再利用技術研究與綠色工程材料開發,引導社會資源循環之良性發展,除與中鋼進行產學合作計畫,尚與環保署、科技部合作,同步進行資源循環及土壤污染整治技術開發計畫,結合成大永續環境實驗所、公共工程研究中心、水工試驗所、環工系、土木系、資源系、環醫所等教學研究單位,透過環境監測、風險評估等方法,評估煉鋼爐石應用於填築材料對周邊環境之影響,並建立施工前後附近區域土壤、水體、空氣之環境監測資料庫。

為研究煉鋼爐石作為河、海岸工程替代性材料,需加強放大規模之現地實驗,以確定將其應用於河、海岸工程之環境安全性,並可用於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及相關監測設施教學訓練及現場展示,為一兼具教學、研究、訓練、示範等多功能之教研基地。

成大總務處基於審慎處理原則,就該計畫提出申請使用安南校區土地案,依校內程序召開校園規劃工作小組審議,針對分期分區規劃、監測計畫、相關研究試驗報告數據、安全衛生管理及環境保護措施、未來爐石處理方式等,召開多次討論會議,並請永續環境實驗所補充完整計畫說明,亦請成大環安衛中心、環工系、土木系等專業單位協助提供意見並進行討論,最後會議決議該試驗須符合土壤污染相關法規,並設置30 cm 混凝土阻隔層,再塗一層瀝青,最外再襯1mm 不透水布,且於周遭設置地下水等相關監測設施,確保周圍土壤及地下水不受影響。

若未來發生環境污染,中鋼公司承諾無條件移除試驗區所填築之爐石,並負起污染整治責任。最後於103 年5 月5 日提送至本校永續校園規劃及運用委員會審議,試驗場基地規劃為3 公頃,依會議決議要求納入環安衛中心建議相關之環境保護及監測措施後同意。

安南校區自 82 年起向台鹽徵收價購,面積約72.23 公頃,為本校建教合作與訓練之主要校區。目前有水工模型試驗場斷面水槽及平面水池工程,為全世界最大規模之水工模型試驗場。研究總中心研究暨行政大樓為本校於台南科技工業園區之研究中心,對整合產、官、學界有正面之助益。環境資源研究管理中心及資源回收廠,協助處理全國各學校之實驗廢棄物,並進行再利用研究。另有漁場實驗室、水工所水質檢驗室、水產生技實驗及教學大樓、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養蝦試驗場(興建中)。累積開發面積約3.4 公頃,未達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面積。

2016年3月14日 星期一

松菸爐碴屋引熱議 立院憂部會人手不足淪為假管理

2016年3月1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日前松菸文創大樓發生「青春痘牆面」爐碴屋一案引起社會討論,14日上午立院社福衛環委員會找來多部會報告「現行事業廢棄物處理」,除了追問松菸大樓是否有重金屬污染等安全、爐碴來源為何,如何杜絕實為廢棄物的爐碴以「再利用」之名在高雄旗山、台中神岡、后里、清水等全台農地亂竄,更是現場委員關心的重點。
20160314爐碴
14日立院社福衛環會,找來多部會報告現行事業廢棄物處理。攝影:賴品瑀。

環署坦言:管理出漏洞

長期關注事業廢棄物管理議題的立委林淑芬,本週適逢輪替衛環委員會召委,找來包括環保署、經濟部工業局,與農委會、交通部、內政部營建署、衛福部、科技部、財政部等部會到場進行報告。
「三級的管理裡面必定出了漏洞。」環保署署長魏國彥首先坦言,認為松菸大樓一事是警訊。
由於松菸文創大樓外牆摻用電弧爐煉鋼還原碴,造成外牆凸起剝落,雖然是否造成建築結構上的安全、是否有重金屬污染等疑慮尚未得到證實,且依照經濟部相關再利用管理辦法,電弧煉鋼爐碴經安定化處理、化學成分檢測合格,混入混凝土並不違法,但因此案引發疑慮,工業局日前宣布先停用3個月以釐清爭議。
追究管理的環節哪裡發生疏漏之餘,工業局日前也提出將依「經濟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第3條規定,暫停還原碴再利用於非結構性的混凝土粒料原料及非結構性混凝土原料用途,至少3個月。對此,營建署在詢答中,更進一步提出建議刪除此項還原碴的再利用。
委員會更在中午的臨時提案中,提出應將氧化碴一同暫停使用3個月,待相關管理措施加強。但在工業局表達同意時,魏國彥卻持相反意見,指出我國還原碴每年約40萬公噸,但氧化碴卻是140萬公噸,兩者相差了3倍之譜,若將氧化碴也納入,恐怕影響進行中的營建事業,貿然停用反造成非法流出、污染環境的狀況。另魏國彥亦建議將停用的期限更改為五月政權交替後,讓下任政務官擁有決定的空間。
20160314爐碴
國內事業廢棄物分屬10部會管理,翻攝環署報告資料。攝影:賴品瑀。
事業廢棄物分由10部會主管 「沒牙齒沒棒子!」
「環保署跟工業局不要推來推去!」立委洪慈庸如此要求相關部會。
比起爐碴屋的問題,委員更關注爐碴流竄全台農地的問題。目前依照廢棄法第39條規定,事業廢棄物的再利用分屬環署、經濟部、農委會等10個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管理,然負責管理國內八成以上事業廢棄物的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吳明機卻大呼敦請加速《資源循環利用法》立法,將責任交還環保署。
我國每年約產生1880萬公噸的事業廢棄物,其中1662萬公噸,佔88.2%為工業廢棄物,其次為166萬公噸的營建廢棄物,佔8.8%。事業廢棄物的流向,約八成流向「再利用」。以「資源化、再利用」作為達成「零廢棄」的手段,政府在2001年推出包括《廢清法》等法令,並依照廢清法第39條,由中央事業主管機關負責管理,但執行至今,任意棄置與掩埋的違法行為時有所聞。
在混凝土暫停使用還原碴的3個月內,工業局提出將強化再利用管理措施與敦促廠商自主管理。但如何具體落實,跨部會尋出答案,立委倒有些質疑。
林淑芬指出,在各部會報告中發現有人員不足的窘境,質疑會淪為沒有管理的「假管理」,就是環境災難產生及生命健康風險提高的來源。例如工業局由永續發展組廢管科1位科長、3位承辦人員兼辦,營建署由建管組1名承辦人員兼辦,環署自身同樣僅在處理機構、再利用這兩項的資訊管理業務,各有一個科長、一位技正或聘用人員。魏國彥亦以「沒牙齒、沒棒子」形容目前主管機關管理爐碴等事業廢棄物的窘境。

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

「告別悲情 邁向希望」北海岸盼核電廠除役 找回地方發展

2016年3月12日新北訊,賴品瑀報導
12日下午,全國多處舉行反核行動,而身處核一二四廠的北海岸、東北角居民,上午依慣例於當地舉行活動,前往核電廠,重申核一二廠除役、核四廠直接拆除不再封存的訴求外,也感念先烈前輩,表示當地青年將會加入反核志業,更要在開始討論除役後,如何找回地方原有的生態與發展。
「讓我們的北海岸早日回到原貌!」當地立委黃國昌也全程參與,承諾會在立院努力,落實非核家園。
20160312北海岸反核行動
北海岸居民12日上午於三座核電廠行動,攝影:賴品瑀。
生態、產業消失  地方發展受核電廠「負面影響」
當地居民在核電廠外舉起黑白老照片,展現過去當地的生活方式,如今因核電廠而不復見。例如「磺港漁火」這種特別的漁撈方式已瀕失傳,萬里居民吳女士表示,兒時常在潮間帶採集紫菜、石花,對家計不無小補,但如今數量已少,心中也對安全有所疑慮,已不再去採集了。
20160312北海岸反核行動
當地居民出示黑白老照片,展現過去當地的生活方式,因核電廠興建而式微。攝影:賴品瑀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指出,在核電廠來到當地前,原本是漁村、農村聚落,甚至核二廠前美麗的月牙灣沙灘也被填掉。因為核電廠遭迫遷的居民,被迫改變生活方式後常有適應不良的狀況,卻再也無家可回。以他自身兒時經歷來說,原本的同學轉學走了,換來核電工程相關人員的孩子來當同班同學。但看到核電廠除役的希望後,想回鄉的青年也不是沒有,像他就有朋友想重新整頓萬里老家的茶園。

向先烈、前輩致意  不把爛攤子留給下一代

在行動中,參與者向先烈名單三鞠躬,更讓70歲以上耆老接受年輕一代人的一鞠躬致意。
強調「三、四十年已經夠了」,郭慶霖激動哽咽,指出北海岸反核一路走來痛苦艱難,因為從來沒有得到什麼成果。核電廠興建時未取得居民同意、甚至沒有問過他們意見,還騙說核電廠沒問題、相當先進。如今又換說法,說還要再忍受核廢料40年、40年後的科技會有辦法,但他們(當地居民)不會再受騙了。
20160312北海岸反核行動
新一代北海岸居民,向反核前輩們鞠躬致意。攝影:賴品瑀
「核廢料不是我們種的。」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前會長許爐氣憤表示,「到底還要多久?」眼見同伴一一凋零,反核前輩在告別式相遇,總是無言相對,在關鍵時刻,需要年輕人加入,參與最後一哩路,更要一起討論、規劃北海岸的未來。
他們強調,未來高階核廢料要如何處置,不能再是台電自己說了算,要經由社會用民主公開的方式來討論才行,這是他們應得的「遲來的正義」。

訴求核四廠直接停建  不浪費封存經費  更斷復活之路

鹽寮反核自救會會長吳文樟表示,核四應直接停建,變賣設備、把土地還給居民。居民不要核四封存,因為一來浪費經費,而且不知何時可能再重新運作的疑慮,也讓居民惴惴不安。自救會總幹事楊木火也強調,核四的地理條件不佳,周遭有斷層、發生過海嘯,且因地勢關係,若發生核災,將污染當地淨水廠與翡翠水庫,且核四工程品質不佳早是眾所皆知。
「核四一運轉,就全變成高階核廢料了。」當地選出的立委黃國昌全程參與居民在三座核電廠的行動,更表示將會在立院努力完成去年9月在核四廠外簽下的「核四直接停建承諾書」,與競選時的非核政見,以落實非核家園。
對於難解的核廢問題,黃國昌指出,時代力量認為,應由獨立公開的機構負責,讓人民循民主的程序參與討論。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都蘭灣又臨開發 500房黃金海環差案補件再審

2016年3月1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署10日進行「都蘭黃金海休閒度假村」開發案的第7次環差與變更內容對照表審查,由於此案與美麗灣渡假村同樣位於都蘭灣,但面積11.3公頃、預計興建500間客房,規模遠大於美麗灣,將衝擊東海岸保護區與原住民傳統領域,引起當地居民及許多環保團體到場關注,一早趕赴現場。
20160310
「都蘭黃金海休閒度假村」七度環差,當地居民與民間團體到場關注,更要求觀光局做政策環評。攝影:賴品瑀
環差案因基地內有富山遺址、富山第二遺址,遭小組要求再釐清遺址範圍,而將補件再審。又變更內容對照表所涉及的是避開遺址後的「建築配置變更」,也同樣要求再確認遺址範圍後再議。
民間團體強調都蘭灣同時有多個開發案相中,觀光局應該併案做整體考量,而該地分明是原住民傳統領域,原民會更不能坐視,放任族人只能以環評審查為戰場,一次一次舟車勞頓的阻擋。

「都蘭還有客房需求」 觀光局拒東海岸觀光政策環評

此案與同在都蘭灣的鄰近幾個案子如美麗灣、杉原棕櫚等同樣於1990年代前後展開。此案在1998通過環評,但至今尚未正式開發,因此展開漫長的環差審查。雖然美麗灣目前處於停工狀態,但這些「陳年老案」至今,面臨原基法、海岸法與地質法等法令的建立與修訂,民間一再提醒觀光局應該進行政策環評,整體檢視都蘭灣甚至東海岸的觀光政策,以免開發超過環境負荷反毀壞觀光資源。
但今次審查展開前,觀光局代表指出,政策環評中並無規定觀光一項,更指出在東管處所做的「都蘭地區觀光永續發展評估案 」中,目前仍有住宿需求,環評小組主席李育明甚至提醒旁聽民眾之後的發言不需再著墨於政策環評的討論。
但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指出,在該評估報告中,都蘭系統在2023年所需增加的房間數不過68間,但要在都蘭灣開發的案子加起來卻是要增加上千房間,尚有垃圾、污水、交通等衝擊,都將造成加乘效應,這也是他所參加的「花東地區永續觀光發展諮詢委員會 」不斷向東管處建議進行政策環評的原因。
2016-03-10_12-25-56
東管處資料,都蘭系統在2023年需要再增加68個房間,翻拍簡報資料。攝影:賴品瑀。
業者在簡報中,亦提出將以「遺址文化結合觀光休閒」的經營型態,來符合觀光局在2007年的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中對都蘭等海岸地區的願景構想「建構台灣最優質樂活養生休息渡假縣」。

富山遺址「避不開」相關資料待釐清

「避不開的!」但環評委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陳光祖直言,認為當地的富山遺址、富山第二遺址非常重要,且不能排除兩個遺址是連續的,「怎麼努力都很難避開」,建議業者應該認真考慮還要不要開發。
「用遺址懲罰我並不公平!」「我在民國70幾年可以毀掉這些遺址,但是我沒有。」業者鄧英男 表達委屈與不滿,直呼自己也是有心保存遺址。面對送審資料遺址範圍不明的狀況,環評委員們也認為文資主管機關台東縣政府沒有提供業者完整的遺址調查資料表,有失職之處「實在是很糟糕」,民間團體也在會前呼籲東縣府。立刻進行遺址認定與列冊。

體檢資料顯示 岸上開發的確衝擊珊瑚

而都蘭灣擁有珊瑚資源,在美麗灣審議期間已受討論。但民間團體與學者卻在此案環說書中找到荒謬錯誤,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指出,該案生態調查不符合「海洋生態調查技術規範」,有樣點代表性不足的問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海洋研究員林育朱更發現,資料完全引用該協會與志工長期進行的「珊瑚礁體檢」的過舊調查資料,其中更把距離開發基地40公里的基翬地區的資料也納入。「那為何不一起抄綠島的資料?綠島距離不過35公里,珊瑚狀況還更好!」
林育朱更指出,他們在當地所做的調查結果正顯示,在美麗灣渡假村開發的期間,珊瑚的狀況較差,顯示陸上的開發行為的確會傷害珊瑚。
「那裡本來有很多的珊瑚、有很多的魚蝦,我們在那裡捉不到魚蝦,就只好流落都市,只能做粗工跟跑船。」伽路蘭部落耆老鐘錦榮表示,當地海岸是鄰近的都蘭、伽路蘭、刺桐部落的傳統領域,除了年年舉辦海祭,更曾是採集食物的重要「冰箱」。刺桐部落青年林淑玲指出,當海洋遭到破壞,衝擊原住民的生存與傳統智慧。青年洪叡珊也強調,部落孩子想回家工作,但不是在開發主義的發展下求生。

原民會:是傳統領域 都蘭、伽路蘭與刺桐部落都要諮詢

除了東海岸大舉開發將衝擊生存模式,更迫在眼前的是土地的流失,林淑玲指出,此案的土地原本是傳統領域,卻因當年族人沒有登記,而遭國產署以國有地賣給私人,成為私人土地,但反觀族人要作原住民保留地的增劃編,卻往往不能這麼順利。
林淑玲更指出,此案聲稱2015年5月刺桐部落會議已經取得無意義通過是悖於事實,原民會土管處傳統領域科科長張信良亦指出,從送審資料無法判斷業者是否有完備取得原住民部落同意的相關程序,他補充,依照「原住民部落會議實施要點」、「諮商與取得原住民同意辦法」,業者應該先和卑南鄉公所確認需要諮詢的部落,而此案很顯然應該是都蘭、伽路蘭與刺桐部落都要諮詢,因為該地是這三個部落的傳統領域。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環署修法防地下水污染 列管一級致癌物、有害健康物質

2016年3月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於2016年2月16日預告修正「污水經處理後注入地下水體水質標準」,將擴大非法注入者刑罰適用對象,及把一級致癌物與有害健康物質列入管制。不過,民眾、環保團體質疑,環保署此舉是在政策上放寬管制。9日上午,環保署舉行修正草案公聽研商會,台灣水資源聯盟、台南環保聯盟等環團也到場關注。
環署修法增訂有害健康物質、一級致癌物,防地下水污染。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環署修法增訂有害健康物質、一級致癌物,防地下水污染。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列管60項有害健康物質、129項致癌第一類物質不得檢出

水保處處長葉俊宏指出,此次修正除了將名稱「污水經處理後注入地下水體水質標準」,修正為「注入地下水體水質標準」,更有兩大重點,一為將未列入管制項目的順-1,2-二氯乙烯、四氯乙烯、銦、鉬、二氯甲烷和戴奧辛等21項「有害健康物質」納管,也就是60項有害健康物質將全數納入;二是增訂致癌性第一類物質不得檢出,也將有129項物質。

環團籲修水污法  污水不得排入地下水

台灣水資源聯盟主任粘麗玉指出,雖然環署要加嚴管制項目,但目前仍有許多縣市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他們堅持廢污水除非「絕對安全」,否則不可注入地下水體。例如環署今次將致癌性第一類物質列入雖是進步,但也應更進一步一併納入致癌性第二類物質。
台南環盟成員吳麗慧更指出「再生水資源再生條例」已經通過,處理過後的廢污水應該轉做工業使用的「再生水」,因此訴求環保署在修改今天這條水質標準的項目外,更需要反過頭檢討母法,調整水污法的第32、36兩條,明訂廢污水不能注入地下水體。
20160309水污
環團籲廢污水應處理後轉做再生水,不能注入地下水。攝影:賴品瑀。

環保署澄清:未放寬管制

面對環團質疑,葉俊宏澄清本次修正除了增加有害健康物質的管制項目外,非法將含有害健康物質的廢污水注入地下水者將受罰,並沒有放寬管制。
葉俊宏指出,在「水污染防治法」第32條第1項,已明定廢污水不得注入地下水體;第36條也規定,任何事業將廢污水注入地下水體,且廢污水所含之有害健康物質超過該標準最大限值者,將依第36條第2項加重處分,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上1500萬元以下罰金。
至於標準名稱從「污水經處理後注入地下水體水質標準」,修正為「注入地下水體水質標準」,也是引起爭議的原因之一,但水保處解釋,是因為現行「污水經處理後注入地下水體水質標準」僅能規範污水的管制限值,無法適用將「廢水」注入地下水體的部分一起管制。
因此為了符合「有害健康物質超過該標準最大限值」科處刑罰的要件,而需要把名稱修正為「注入地下水體水質標準」,此舉也適用「事業廢水」,才能法辦將含有害健康物質的廢污水注入地下水,且超過水質標準者。
葉俊宏強調,「污水經處理後注入地下水體水質標準」自2012年11月29日訂定施行以來,因為要將廢污水處理到符合標準非常困難,需要很高的處理成本,因此其實尚無任何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提出申請,環署也未核發過注入地下水體許可證。
且本次修正後,將更加嚴增訂許多管制項目,預料更不會有業者申請注入地下水體許可證。但仍要修正的理由是,要預防不肖業者將廢污水非法注入地下水體,經查獲時才可依水污染防治法第36條移送法辦,至於環團建議的修改水污法母法,葉俊宏表示認同,但也坦言恐怕修法費時更長,需要民間與官方一起向立院反應,才能加速完成。
20160309水污
再生水資源再生條例已在2015年通過,環團強調,處理過後的廢污水應該轉做工業使用的「再生水」,不該排入地下。攝影:賴品瑀。

離岸風電政策環評 採「區塊開發」主動排除生態區

2016年3月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相對陸上風機由業者各自開發,發生許多衝擊居民與環境的選址爭議,經濟部能源局對於離岸風電,轉採取「區塊開發」,仿效英國經驗由政府負責規劃場址,並先列出排除範圍 。9日在環署進行政策環評,雖然環署認同區塊開發的立意良善,但認為對於漁民權益、候鳥的相關調查仍遭要求補強,環評委員表示,也想更理解3個示範區現況,因此此案仍須補件再次進行小組會議。
20160309離岸風電政策環評
能源局指出,西岸離岸風電潛能佳。攝影:賴品瑀
行政院在2012年喊出「千架海陸風機」計畫,長程目標更瞄準2030年離岸風電達到4,000MW,將與陸域合計達到5,200MW。目前包括福海、海洋、台電3個示範區已陸續起跑。
在能源局的評估中,台灣風力資源的潛能合計147GW,集中在北起富貴角、南至貓鼻頭的西部海域,低潮線以外至水深50公尺之間的範圍。
但西海岸許多風場同時身處生態敏感區、漁場、航道等地,因此能源局此次在政策環評中,提出區塊劃設的原則,先列出排除範圍,包括濕地、定置漁業區域、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白海豚重要棲息區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及野生動物保護區、國家公園、國家級風景特定區、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區、重要野鳥棲地等涉及漁業、國防、航道、工業、文化資產的區域。
20160309離岸風電政策環評
20160309離岸風電政策環評
離岸風電政策環評,多項生態相關區域都獲排除。攝影:賴品瑀。
能源局能源技術組組長蘇金勝解釋,排除這些範圍後,西海岸可開發的風力資源潛能約尚有23,000MW,但仍要考慮地質、技術等限制,並非全部可行。至於東海岸,則因為風場不若西岸有海峽效應、水又太深,颱風多容易毀壞設備等不利狀況,且目前電力負載需求仍集中都在西台灣,而未將東海岸劃入區塊內。
據能源局掌握,目前至少有五、六家國內外廠商對參與台灣離岸發電有興趣。若要在2030年達成4,000MW,換算起來,每年必須完成架設7、80風機,因此能源局提出區塊開發的策略。
若依現況,是採自由競爭,能源局公告潛力場址後,由開發商自行選址申請開發。但能源局這次打算循區塊開發政策,將由政府各部門先進行協調整合,預先迴避敏感及保護區位,將國家環境政策與海域空間整體利用規劃在前端就列入考量,由政府先擬定環境影響因應對策,作為個案環評指導方針,能源局認為,此舉可加快離岸風機的發展速度與品質。
區塊範圍將每3年公告一次,每次公告約500至1,000MW之間。能源局指出,優先進行的區塊將是環境衝擊低、操作維護容易、風力有10m高平均風速、水深與地質條件最適,及電網併接、工程施工條件較方便者,預計每個區塊接介於20至130平方公里。
由於能源局在此環說書中,已將八成以上的環評委員、政府機關意見參採,會議當中多數代表都表示無意見。然當地漁民權益與候鳥相關,受到較多討論。
漁業署提出開發若涉及漁會、漁民權益時,應由能源局協同開發單位與當地漁民團體建立協商平台,並且應該對如何向當地漁民進行意見諮詢與協商列入環評辦理的指導中。彰化縣府也提出目前的福海示範區,與當地漁民的溝通還有待加強。旁聽民眾也認為能源局應該在政策環評過程中,到當地向漁民召開說明會。
營建署代表則對於所提出「排除候鳥遷徙路徑」的建議僅獲「部分參採」有所質疑,能源局則解釋說,是由於目前尚無類似資料,但會從三個示範區開始建立資料庫做起,將進行鳥類遷徙的相關研究,建立環境背景資料庫提供後續個案開發參考用,並會規範個案環評進行鳥類調查分析,據此選擇適合的風力機組規格。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戰勝「病態建築症候群」 小盆栽一週見效

2016年3月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長時間待在室內的現代人,若發現自己有嗜睡、易疲勞、無法專注,甚至頭痛、噁心、皮膚乾癢等狀況,很可能就是「病態建築症候群」,解方正是從改善空氣品質做起,環署8日下午發佈可淨化室內空氣的植物,指出若在室內空間中,每一平方公尺放置兩盆9公分盆徑的植栽,一週左右便可讓空氣品質大幅改善。
20160308淨化室內空氣植物
這些植物分解揮發性有機物的效果最好。攝影:賴品瑀。
環署空保處副處長謝炳輝指出,室內空氣品質不佳的來源大致有對外門窗的落塵、人類活動密度高處產生二氧化碳、新裝潢、電腦與表機等電子產品釋放甲醛、苯類與臭氧,浴廁排泄物的氨等。除了加強通風換氣、加裝污染源防治設備外,還可以挑選適當的植物,一週內便可能讓二氧化碳濃度降低10~17%、甲醛26~47%、及落塵23~43%,是最自然環保的淨化室內空氣方法。
環署發佈「淨化室內空氣植物居家生活版」,提供相關室內植物淨化空氣及維護管理資料。參與這項計畫的台大園藝系教授表示葉德銘表示,植物淨化空氣的原理有三,包括藉由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利用酵素將甲醛分解,轉換為植物生長的養分,而葉片較凹凸甚至有絨毛的植物,則因這樣的特性有吸附落塵的物理性效果。
袖珍椰子、心葉蔓綠絨、非洲堇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火鶴花、中斑香龍血樹、白鶴芋最能分解甲醛、非洲菫、鐵十字秋海棠、皺葉椒草則可吸附落塵。
20160308淨化室內空氣植物
台大園藝系教授葉德銘。攝影:賴品瑀。
葉德銘表示台灣得天獨厚有很多植物,建議可以根據需求,做多樣的搭配。「植物長得好淨化空氣的效果才會好」,葉德銘更提醒照顧室內植物首重光線的提供,如果環境太暗,應該提供人工照明或移往較明亮的地方。至於如何判斷需要澆水,則是將手指深入盆土下兩公分處測試,乾了才需要澆水。

面對核廢玩真的 民間籲新國會提預算、法案

2016年3月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8日上午於立院舉行「福島核災五週年省思 台灣的廢核關鍵」座談會,強調核廢問題將是新政府、新國會最艱困的挑戰,除了要落實對蘭嶼的低階核廢料遷場承諾,即將除役的三座既有核電廠的萬束用過核燃料棒等核廢該何去何從,更到了面對的時候。
20160308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舉辦座談,提醒新政府新國會面對核廢。攝影:賴品瑀。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發言人崔愫欣表示,在本週末的312廢核遊行訴求中,對於新國會的期望有包括,非核家園法排入優先法案,核電除役時間表入法;刪除核四封存預算,直接廢止核四;經濟部儘速啟動低階核廢料遷出蘭嶼計畫,落實承諾;刪除核廢料境外再處理預算,儘速啟動核廢相關立法;積極推動能源稅立法;輻射食品嚴格把關。
因此遊行主辦單位正在邀請立院各黨團,希望他們能在遊行當天上台跟人民說明將在新國會如何運用立法的力量落實非核家園。崔愫欣更指出,相對於核四封存、核一二三除役,都已在近年已取得社會共識,目前核廢問題仍無共識,甚至無解。

落實核廢料遷出蘭嶼  希婻‧ 瑪飛洑:提出預算與法案才是真的

「立法院明確提出遷場的預算才是真的」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希婻‧ 瑪飛洑表示,蘭嶼從1991、1995年就開始不斷要求台電提出遷場時間表,卻直到1999年陳水扁擔任總統時簽訂新伙伴關係,承諾2002年將核廢料遷出蘭嶼,卻至今仍未遷出,即便土地租約已經到期, 蘭嶼居民已在2012年發表土地永不續租聲明,但未盼到當局明確的作為。希婻‧ 瑪飛洑認為,蘭嶼低階核廢料遷場不能是口號,新國會新政府在預算與法案有實際動作,才能獲得信任。
希婻‧ 瑪飛洑表示,目前蘭嶼訴求的是全面檢測輻射、擬出除污計畫;土地租約過期、儘速遷離蘭嶼;島上居民健檢、調查流行病學;制訂特別條款、保障蘭嶼權益。希婻‧ 瑪飛洑更指出,蘭嶼持續要求全面健康檢查,與流行病學研究,確認族人所受的核廢影響,尤其之前蘭嶼貯存場的檢整工程,島上約有2000位中壯年族人曾參與,卻從未有任何的後續追蹤。

福島戒嚴令解除  已回歸日常?

福島核災事發五年,日本當局宣布解除疏散令,但是否等同於核災已經過去,災民生活已回歸日常?旅日作家劉黎兒強調,除了日本現在現在還是處於核災緊急狀態,戒嚴令根本還沒有解除外,目前災區仍有不少是「放空的鬼城」狀態,即便疏散令解除,回去的人數不到原先1/10,且大多是只有遷戶口。而之前福島縣也已經宣布放棄對山林的除污,劉黎兒質疑,僅對住家的土地進行除污,但一陣風雨便讓山林的輻射再次擴散,並無意義可言。(推薦閱讀:追蹤福島核災系列報導
綠色和平再生能源專案主任蔡絲婷提出「福島/車諾比 2016核能之殤報告」摘要,檢視五週年的福島核災、30週年的車諾比事故的後續輻射污染情形,及對災民在健康與社會層面所造成的影響,指出除了當時從核電廠到政府無法即時反應外,從災後緊急疏散、長期管理數十萬流離失所的災民、到廣大受污的社區與農業用地,政府始終無法提供完善支援與賠償。而這份報告將在9日當天開放全球下載。

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家鄉核廢怎解? 北海岸居民邀青年312訪核電廠

2016年3月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週六312廢核遊行即將展開,這是2011年福島核災後,台灣第六度舉辦大型反核行動,今年訴求「告別核電、面對核廢」,而身處核一二四廠的北海岸居民,跟向遊子們喊話,廣邀當天上午青年返鄉走訪核電廠周邊,回顧建廠前地方樣貌、人文與生態,更要一起討論核電廠除役後對地方的期待與想像。
20160307北海岸312活動記者會
北海岸居民邀請312上午實地走訪核一二四廠。攝影:賴品瑀。
此活動將由遭核一二廠夾擊的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與對抗核四至今36年的鹽寮反核自救會主辦,他們將在當天上午從北市自由廣場、新北市淡水捷運站、基隆客運終點站發出三台「返鄉核廢專車」,邀請當地出身的青年們在參與下午凱道出發的大遊行前,先回鄉面對核一二四廠,向反核先烈前輩致意,更宣示將承先啟後,要求政府面對老舊核電廠與核廢料處置這些刻不容緩的難題。(延伸閱讀:金山青年拍「北海老英雄」 再現北海岸反核身影

核電廠就在家附近  北海岸居民籲蔡英文宣布停建核四

北海岸面臨核一二廠冷卻池的用過核燃料棒爆量存放、露天乾式貯存計畫又遭質疑非常危險,在核廢料貯存廠址難產的狀況下,恐怕未來仍要長遠以核廢為伍。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表示,當地團體今年的行動提出訴求為「核一二廠冷卻池滿就停機,降低核災危險;反對未經核廢選址、設施選項廠內現行乾貯;除役的目的,在還我乾淨土地、非變相開發;未來廠址再利用,需考量居民的期待與發展;核四廢止不封存,趕緊變賣、歸還或再利用;核廢墟專責管理,檢討立法管制;非核家園入法,莫讓台灣成核廢亂葬崗。」
「核四應該直接廢掉,別再封存繼續坑錢!」鹽寮反核自救會會長吳文樟重申將核四直接廢掉,原址改建成博物館、遊樂場或還地於民等再利用,並對即將上任的總統蔡英文喊話,要求明確宣示核四停建,不要再拖延。
也因此,主辦單位向北北基宜首長與當地選出的新科立委喊話,點名柯文哲、朱立倫、林右昌、林聰賢、吳思瑤、呂孫綾、黃國昌、蔡適應、陳歐珀,邀請他們參與當天活動,更要求他們出來帶領社會面對核廢問題。郭慶霖強調,去年年底大選期間,雖然很多政治人物表態反核,但卻無人明確對核廢問題表達意見或給出承諾,這些政治人物不能再以拖待變。

核廢是全國問題  不該讓偏鄉獨自承擔

「政府現在想盡辦法,只想取得當地居民的同意就好。」目前已急迫卻難解的核廢處置問題,當政府分別向偏鄉居民下手,因此有「弱弱相殘」的困境。
「這不是北海岸、貢寮、蘭嶼居民個別的責任,這是整個社會都要承擔、都要面對的責任!不應該有少數地方來承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表示,「核廢料問題我們永遠不會有好的解決方案,我們只能努力找到傷害最小的方案。」但這樣的方案會是什麼,或是對誰的傷害最小,是要社會與承受核廢的「核廢災民」要一起討論、一起面對的。

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狩獵是原權!」 原團指野保法違憲 替王光祿聲請釋憲

2016年3月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去年底布農族獵人王光祿因為年邁母親上山打山羊、山羌而遭以《野生動物保護法》重判6個月引起社會關注。但此個案經非常上訴暫緩執行,還在等待最高法院判決同時,228年假期間又有多位原住民獵人因狩獵遭到逮捕。為此,原住民團體與律師團4日上午前往司法院,以王光祿、潘志強兩案向大法官提出釋憲聲請,指出《野保法》第21條之1違憲,不當限縮了原住民的狩獵文化權。
「請尊重我們的使命,我們有使命去延續我們的文化。」出面擔任當事人的卑南族獵人潘志強說,強調狩獵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潘志強同樣因狩獵遭判刑六個月。
20160304原團指野保法違憲 ,向大法官聲請釋憲
原團指野保法違憲 ,向大法官聲請釋憲。攝影:賴品瑀。

《野保法》規定狩獵僅限祭儀用  原青:祭儀出自生活

「台灣原住民族基於其傳統文化、祭儀,而有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必要者,不受第17條第一項、第18條第一項及第19條第一項各款規定之限制。前項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行為應經主管機關核准,其申請程序、獵捕方式、獵捕動物之種類、數量、獵捕期間、區域及其他應遵循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野保法》第21條之1如此規定。
法律扶助基金會律師文志榮指出,因此一再獲罪的原住民獵人,大多是因法院判斷他們的狩獵行為出於「自用」,而非屬傳統文化與祭儀所需。但在位階形同憲法的《原住民基本法》第19條,規定的卻是「原住民得在原住民族地區依法從事下列非營利行為:一、獵捕野生動物。二、採集野生植物及菌類。三、採取礦物、土石。四、利用水資源。前項各款,以傳統文化、祭儀或自用為限。」
原住民團體指出兩法有所衝突,有聲請大法官解釋的必要。更期待得到大法官釋憲後,再據此爭取相關法令的修正。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成員Savungaz Valincinan強調祭典、祭儀源自生活,是先在生活中有狩獵行為才會逐漸演變出祭儀。因此批評《野保法》將狩獵行為限縮為一種祭儀並不合理,也侵害了原住民的狩獵文化權,因此提出《野保法》亦違背了《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國家應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語言及文化」。
「造成原住民困境的根源就是法律中的文化偏見,」學者官大偉直指。律師團統計司法院資料,指出過去十多年全國共有230位原住民獵人因上山狩獵遭司法審判,且其中97%遭以《野保法》判決六個月以上的有期徒刑,例如本案當事人潘志強遭判刑六個月,他選擇易科罰金18萬元來免除牢獄之災。此判決除了帶來沈重經濟壓力,未來他也將因《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面臨獵槍執照撤銷、獵槍沒收、永遠不得申請獵槍許可的遭遇,形同再也無法以獵人身份生存。長期在台東協助的法扶律師陳采邑則指出,這項規定讓許多有前科的獵人循檯面下的管道,成為「黑數」,反增管理困難。

保育類國際列「無危」 學者更批管理個別物種數量作法是偏見

原民團體也批評,野保法第21條之1要求原住民獵人在狩獵要事先申請,甚至要提出獵捕動物的種類、數量,是違背狩獵文化的不合理規定,原住民及社區守護領域國際聯盟東亞協調員蘇德吉‧斛古更質疑目前法令對「保育類野生動物」物種的認定並未跟上國際潮流,例如原住民獵人常常狩獵的山羊、山羌在國際保育組織ICUN的紅色名單上已列為「無危」等級,水鹿數量更已多到破壞森林。因此斛古認為主管機關農委會應檢視野生動物保育名錄。
官大偉則表示,狩獵文化是對獵物、地形、棲地、獵場管理、信仰等多種知識的總合,這些獵場分配、管理規則正是現代生態學所說的「地景管理」,不需農委會以控制個別物種數量的作法,也能達到生態永續。因此他批評《野保法》是對原住民有文化偏見的法律,違背了憲法對多元文化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