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城市農圃邁向2.0 不只種菜 更談永續

2016年9月3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你看,蝴蝶跟蜜蜂都回來了!」內湖金龍里里長鄭允強介紹著,由於社區居民在金龍公園種植原生種與野菜,而讓一度消失的生態又回復了,鄭允強指出,此舉不但讓公園從「好看」變成「好」,更是參與鄰里,讓社區翻轉的機會。
29日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舉辦「2016社區園圃2.0‧食農城市綠願景分享會」,在社區大學、社會團體與公部門的攜手下,雙北兩市正在藉由「社區園圃」的設置,逐步活化閒置的公有空間,尋求後續各多元的利用與改造社區環境的可能。台北市內湖金龍里、大安區民炤里與龍圖里團隊到場分享他們的經驗。
城市農圃2.0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協進會舉辦「2016社區園圃2.0‧食農城市綠願景分享會」,攝影:賴品瑀。
近年雙北兩市不約而同推動,北市有「田園城市」、新北市則是「可食地景」政策,除了從公部門、學校的屋頂菜園做起,更與社區大學、里長合作,全促會秘書長楊志彬指出,這是從活化閒置公有空間來實踐公民進用權,在各方努力下,目前正在透過「如果。城市。農耕」網路地圖平台,將各社區空間的潛力點一一標出,展開多元利用與改造社區的可能,要將適合的空間與有意願的人媒合起來。
「如果。城市。農耕」網路地圖平台上,飆出了各社區可供利用的潛力空間。圖片來源:擷取自「如果。城市。農耕」網路地圖平台。

社區園圃2.0 不只種菜 更要帶動永續社區

楊志彬強調,目前社區園圃的概念已經進化的2.0版,從鼓勵「耕作是市民權利」更要多了永續、翻轉等進步概念。
「不該還是用自來水、用化學肥料」,楊志彬指出,社區園圃2.0更應該談節能、節水、循環,也因此帶動了如雨水回收、廚餘回收、廢棄物再利用等等。一個永續的社區園圃,可以帶起社區的節能減碳、生物多樣性,更讓居民更親近公共空間,與產生有更多的公共認知。
「生態城市不是只有種菜、植樹,綠色的草地,生態是都市力量的泉源。」全促會專員范珺涵指出,協助金龍里進行計畫的社區規劃師陳信甫曾強調,一個健全的田園系統,至少得有六項基本生物指標,包括原生植物、蝴蝶、蜻蜓、蛙類、鳥類、碎屑食物鏈,也就是說,三級消費者都得到齊。這個指標,用來協助思考如何配置出均衡的田園生態系統。
台北市公園處指出,由於「田園城市」是市長柯文哲的競選政見,因此北市府積極辦理,目前已有快樂農園29處、公部門屋頂26處、學校屋頂的小田園265處,也有近郊的市民農園開放承租。官員指出,由於包括學校、醫院、長照機構都參與其中,因此不只是公園處,產業局、教育局、社會局也都一起參與。
台北市的田園城市計畫,要運用都市中的閒置空間、畸零地等,建立開放民眾認養的「田園基地」,並將上述基地整合串連建立田園銀行。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目前大多集中在學校屋頂的現象獲注意與討論。公園處認為,一來土地取得不易,再者也是配合了屋頂要綠美化、降溫的腳步。公園處認為,從學校開始是很好的教育途徑,不過,楊志彬則觀察到,不少學校為了安全顧慮,學生想上屋頂一定要有老師在場,最後甚至上了鎖,除了上課時間便不會上去,暑假更是只能荒廢,學生跟屋頂菜園仍是較疏離的關係,須思考如何改善。
「我們選在小公園,是希望讓大家看到,所以我們也做了告示牌。」鄭允強指出,雖然金龍公園的面積不太,甚至稱不上是一個公園,但選在這裡做,就是要讓居民感覺到,才能引發更大的討論及參與。
鄭允強表示,過程中曾經反對最力者,在溝通與理解後現在也參與其中,更讓他驚喜的是,在梅姬颱風一夜肆虐後,第二天一早他到苗圃要看「災情」時,不但發現這些原生種的植物倖存狀況比想像中好,更有居民早了一步,已經幫倒下的小苗輕輕綁上樹枝扶起,希望能夠搶救。
城市農圃2.0
梅姬颱風第二天一早,居民已悄悄將金龍小公園內倒下的小苗扶起,希望能夠搶救。攝影:賴品瑀。
跟上台北市「參與式預算」的第一波,金龍里居民共同決定要作社區農圃、共食、流浪貓狗、就業輔導等,這個「金龍夢想園圃」就是其中一環。除了要復育當地里山生態,找回原生植物、蟲鳥棲息地外,更要藉此捲動在地民眾與土地的友善關係。

關西百年石板路遭挖除 搶救團:歷史文化都斬斷了!

2016年9月3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原以為掩蓋在柏油路面下的老石板路將要重見天日,等來的卻是怪手運來全新石板!新竹縣關西南門崁下百年石板路搶救隊,在立委黃國書的陪同下,30日舉行記者會,指出新竹縣府的「城鄉新風貌計畫案」,打著要重現歷史風華的名號,卻讓日本昭和年代的老石板路消失,要求縣府在半年內與地方居民商議補救計畫,把老石板路回復原貌,更要出錢補助的內政部營建署與管理文化資產的文化部負起責任。
新舊石板路相比,建築原味差異甚大。居民怒喊「還我百年石板路」。攝影:賴品瑀。

老石板路  乘載關西經濟、文化、生活風華

這條石板路長160公尺,寬約2至3公尺,是當地南門、渡船頭、燥坑等居民前往市區的必經之路,是100年前當地頭人羅碧玉捐贈,由匠師以在地石材一塊塊打造而成。不過,在1990年代,為供汽車通行,而鋪上了一層柏油。
塵封25年後,2015年11月新竹縣府提出「城鄉新風貌計畫案」,獲得內政部營建署補助240萬元。當地居民滿心期待,原以為老石板路將要重見天日,再現美好關西歷史風貌。殊不知,今年7月的工程是挖掉老石板,以半室內型石板取代重鋪;老石板則暫時棄置在附近空地上。居民痛批新舊石板路材質、樣式大不相同,更毀了他們的記憶。因此在8月組成搶救隊,各方展開行動。
「毀滅掉的不是一條普通的石板路!是有歷史有故事的文化資產!」搶救隊成員萬主任強調,指出羅碧玉不但富甲一方,更熱心興建許多公共設施,可說是關西的「比爾蓋茲」。
羅碧玉陸續捐贈了太和宮、羅屋書院、羅式宗祠、南山大橋、南門石板路等等,現在都是關西非常重要的古蹟。這條石板路連結了關西,也訴說著羅碧玉當年如何帶動關西地區的發展,當年的農業、礦業,茶業都相當興盛。石板路可說是乘載著關西產業、經濟、人文的歷史,是重要的文化指標。因此,搶救隊認為,摧毀這條石板路,形同斬斷了關西的歷史文化,他們無法坐視。
16-09-30-14-32-05-105_deco
耆老曾先生與石板路老照片合照,攝影:賴品瑀。

換條路一樣可走  當地居民盼重現往日記憶

耆老曾先生說明,老照片中的孩童們是電影散戲後走出,照片中路旁的房子就是他的家,房子在他7歲時起造,至今他70歲仍住在那裡。曾先生指出,看著關西曾經繁華、也看著石板路被鋪上柏油,但現在人口少了、鄰居們想法也變了,他們希望老石板路可以回來,重現老街風華。曾先生表示,鄰居們已有共識,進出有另外的路一樣可走,但這條石板路應該回復,僅供人與自行車通行,讓更多人因此願意到關西看看。
自救會代表張秉正指出,在去年11月媒體刊出縣議員劉良彬出面提案「歷史生活步道營造計畫時」,其實居民非常期待,因為25年前鋪上柏油後,地方上希望石板路重現的聲音即不曾斷過。
但卻在毫無預警的狀況下,今年7月老石板路被直接挖起、居民路邊牆面創作的的苔蘚畫也慘遭抹去,他們連忙找上劉良彬、找上縣政府,要求鋪回老石板路,卻一再遭拒,工程仍持續進行。9月搶救隊再找上新竹縣文化局局長蔡榮光,請求將老石板全數鋪回,並與當地團體共同討論規劃,但至今都沒有得到縣府的任何回應,因此再尋求黃國書幫忙,要向營建署與文化部究責。

違背施工目標? 縣府、民間認知落差大 

張秉正指出,縣府未按設計圖規定施工,也違背了工程目標。在計畫書中,寫到若挖到老石板,將清洗後鋪回融入,但對於石板的狀況,卻說是「為數不多」。張秉正點名提案的劉良彬與承包該工程的鎮代陳光彩,分明都是當地人,怎會不知道老石板路就在柏油下?卻在計畫中刻意誤導審查委員,就這樣給出補助經費的營建署也同樣有監督責任。
營建署副署長王榮進表示,此案營建署補助金已給,但尚未驗收結案,未來將會檢視竹縣府是否按照計畫執行,也會督促縣府與民眾回應、溝通、改善。
但營建署官員也指出,當初竹縣府計畫寫要恢復原來「意象」,並未明確寫出將回復原石板路。也顯示居民與縣府雙方對此認知有不小的差距。

不具文資身份即遭劫  民間批文化局、文化部卸責擺爛

該老石板路目前尚無任何文化資產的身份,因此未列冊追蹤。搶救隊認為石板路竟然未獲文資認列追蹤,文化部文資局要負最大的責任。黃國書感嘆類似這樣事情一再發生,公共工程的施作過程卻對歷史資產的觀念與常識不足,處理態度也太草率。
文資局代表則指出,現在要替石板路提報,依法也還是可以。且依照今年7月甫修訂的文資法,在32、33條已有規定,若在工程中發現具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價值的建造物,應即通知主管機關處理。應經主管機關召開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審議會審議通過後,始得為之。
不過,在第15條也規定了,公有建造物或公有地上的建造物興建完竣逾50年者,所有或管理機關在處分前,應先進行文資價值評估。但搶救隊在8月底投書部長信箱後,文資局竟又引竹縣府的說詞「係因安全性考量,故以新建材鋪設」來回應他們,搶救隊痛批文化部、文資局推諉卸責,是在擺爛。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中油大林廠下修VOCs排放 環團批未實質減量

2016年9月2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26日上午進行中油「大林廠興建重油轉化工場暨媒組工場擴增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第三次變更內容對照表的第三次初審,雖然此次變更是終止執行重組油後續處理計畫、調整輕質原油分餾裝置設計參數等,與2007年的原環評結論相比,將降低空氣污染物的排放量,環評委員與到場環團都認同這個變更應該通過,但此案也重演了六輕相關審查常出現的戲碼,包括環評核可量、許可量、實際排放申報三者的混淆不清,書件內容也多有「誤植」。
此次中油大林廠提出的環評對照表變更項目。圖片來源:翻攝環評書件。
雖然小組要求中油補充說明煤組場重組油及輕質原油分餾裝置之廢觸媒處理情形、補充說明輕質原油分料裝置設備元件差異說明,並承諾洩漏率納入定稿與承諾環境品質監測計畫於營運階段,納入細懸浮微粒PM2.5監測項目,更要求中油對於書件及簡報誤植資料,以勘誤表方式進行彙整及說明,而非直接修改。但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等環團主張,應該將增加空污監測地點、納入健康風險評估等,也具體作為環評結論,以免中油日後翻臉不認帳,因此在宣布結論後又再次陷入漫長爭論。
最後小組召集人劉希平承諾,將嚴格審視中油補正資料,確認民間團體所在意的部分,都寫進了定稿本,才送大會進行最後決議。
中油大林廠在2007年通過擴廠案的環評,每日煉油增加十多萬桶,儲油槽增加25座,致癌性有機揮發物VOC增量315噸/年,其後陸續在2009年有第一次對照表、2011年環差、2012年第二次對照表的通過,並在2015年提出本次變更,是第三次對照表。
中油指出,由於在2011年廢觸媒產量的部分有部分數字誤植,因此此次提出修正,修正之後,廢觸媒產量約3.7立方公尺/2~4年。廢觸媒在重油轉化工廠、輕質原油分餾裝置中都會產生,可做為水泥類配料再利用,中油表示,皆委託合格處理機構處理。
雖然中油陸續提出了減量計畫包括設備元件減329噸/年,燃燒塔減少溢散73.43噸/年,但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質疑,這些減量都沒有減量證明,根本不能作為減量依據。這次又提出設備元件VOC減量9.7噸/年,仍是沒有檢測依據證明,根本不能採信。
陳椒華更指出,大林廠的第五媒組工場是停止執行,並不能算是實質減量,其他Nox,Sox及TSP等更非實質減量;而且中油也沒有提供設備元件圍封檢測報告,他相當質疑,為何中油增加了設備元件數量,老舊的設備元件VOC排放量卻降低,並呼籲審查小組不能輕信。更批此案已經審到第三次,中油還是沒有具體交代查核資料,環保署對於這樣敷衍的開發單位,應該不留情的直接退件。
但若不讓此案通過,等於大林廠接受的反而是過去更寬鬆的規範,兩者的差別以VOCs排放量為例,是46.72噸/年降為37.02噸/年,對環境也非好事。「重演六輕的遊戲!」陳椒華指出,這和過去六輕相關審查面臨的困境一樣。雖然中油一再解釋此次減量並非為了後續的實質增量,但環團仍擔憂若大林廠因此繼續擴產,高雄空污會更嚴重。
高雄健康空氣行動聯盟黃義英理事長表示,中油提出的空氣檢測是污染較低的7、8、9月數據,不能代表全年污染情形;更指出以實質排放量計算,中油近四年每年排放有機揮發物VOC不超過623噸,如果加上擴廠量,VOC為每年315噸,這些實質排放量仍然每年低於1千噸,因此,中油排放總量不能以環評核定量VOC 2464噸/年來算,以免往後又有實質增量。
環團除了要求釐清排放量,也指出當地空污嚴重,要求增加監測點,並重作健康風險評估。雖然與這次的變更對照表審查內容無關,但要健康婆婆媽媽團高雄團團長洪秀菊表示,由最近健康檢查,發現部分大林蒲居民血液砷偏高,八人就有七位超過標準。且中油在2000年做的健康風險評估沒有檢測鄰近的鳳林國小,也沒有評估學童及重金屬風險,太過草率也低估了風險,要求重做健康風險,並應增加流行病學調查。

蘇花改第六次環差 觀音、谷風隧道土方全數坐火車送宜蘭

2016年9月2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蘇花改工程因為觀音、谷風隧道施工後,發現土石方量增加了,交通部公路總局為此提出第六次環差,26日下午在環署進行第二次初審便獲通過。公路總局更表示,為了降低對台九線的交通衝擊,此次變更通過後,所有需要外運的土石方,皆會由鐵路方式載運,並交由宜蘭縣政府處理。
蘇花改是為了改善蘇花公路,共有蘇澳至東澳、南澳至和平、和中至大清水三段,路線構造有9.1公里屬橋樑、24.7公里屬隧道。在2000年在花蓮縣長傅崑萁率眾高喊「要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而快速通過環評,後續提出六次環差分析,與一次變更內容對照表。今次增加土方的觀音隧道、谷風隧道,分屬南澳-和平、和中-大清水兩段。
蘇花改工程因為觀音、谷風隧道施工後,發現土石方量增加。圖為蘇花改的規劃圖。圖片來源:翻攝環評書件。
公路總局指出,原在環評階段時,對土方的推估是鬆方1.3、脹縮比1.05,但施工後分析出鬆方1.5至1.7、脹縮比1.31至1.35,且隧道開挖面周緣不平整,也使產生的土石方體積增加。公路總局表示,這些土方在優先做區內平衡後,仍有剩餘需要外運處理。
這些剩餘土方將經由鐵路運輸,從漢本站至新馬車站,後交由宜蘭縣政府來處理。也因此需在漢本設置臨時堆置區,位在漢本路堤側的國有土地上,面積約8.15公頃,堆置上限達42.5萬立方公尺,周邊設有圍籬、沉沙池、洗車台倒排水等等。
這個臨時堆置區可能衝擊環頸雉棲地,為了避免傷及卵與幼雛,開始堆置土方的時間不得落於3至8月間,土方運走後將由宜蘭縣政府進行棲地植生,種植如蘆葦、田根子、五節芒等,原生種高莖類植物。
至於漢本遺址,公路總局強調本次更新的運輸路線並不影響漢本遺址保護或搶救作業,且要開挖整地期間,將持續進行文化資產隨行監看。

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

集水區公告為保護區?內政部、經濟部稱無法源 尚待報院討論

2016年9月2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22日上午舉行第382次大會,在報告事項中,赫然出現「是否刪除水庫集水區範圍,無須再經由本部公告,逕由經濟部水利署個案查認水庫集水區範圍」一項。
雖然區委會與內政部都認為「水庫集水區」應屬第一級環境敏感區,但因經濟部的反對態度,仍須由行政院進行討論與協調。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等民間團體也趕到現場,強調有無列入第一級環境敏感區水質真的差很多,中南部水質明顯劣於北部,實在不公平。要求全台所有水庫集水區一視同仁,全部列為第一級環境敏感區,不需再進行政院討論,以免經濟部黑手介入,毀壞中南部水質與用水安全。
DSC_3378
民間團體主張水庫集水區應直接納入一級敏感區,不需由水利署公告。攝影:賴品瑀。
雖然《國土法》已在今年5月上路,但在完成全國與縣市國土計畫的六年空窗期中,仍由區域計畫做為上位計畫,目前內政部陸續進行修正案審議,包括農地、環境敏感地區、區域性部門計畫、建立基本容積制度等議題。
此次第382次區委會,除了水庫集水區公告的全國區域計畫修正案報告案;也要討論彰化、嘉義為解決違章工廠問題,將變更部分特定農業區為一般農業區。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陳椒華指出,全台共有水庫、攔河堰、離槽水庫等63座,但目前內政部只公告了22座為水庫集水區,公告、無公告結果差很大。且獲公告受保護的皆在北部,中南部卻無。例如新北市民喝的水來自「鳶山堰」,近五年水質導電度平均為240(μ mho/cm)、懸浮固體18(mg/L),北部的翡翠水庫、清潭堰、直潭堰的導電度也僅是75、102、91(μ mho/cm);但高雄人喝的高屏堰,五年水質導電度平均為491(μ mho/cm)、懸浮固體400~1025(mg/L),兩者有相當大的差距。
民生公共用水水庫、攔河堰或離槽水庫公告/非公告近五年水質導電度平均姆歐(μ mho/cm)近五年水質懸浮固體平均(mg/L)
台北市翡翠水庫已公告(水庫集水區)753.11
 青潭堰、直潭堰台北水源特定區102、9126.8、31.1
新北市鳶山堰已公告(水庫集水區)24018.76
高雄高屏堰未公告(水庫集水區)491(2004~2012年平均)400~1025(2004~2012年平均)
雲林桶頭堰(湖山水庫)上游嘉義縣尚未劃入水質水量保護區、未公告(水庫集水區)450(2004~2012年平均)530(2004~2012年平均)

環團:水庫應直列一級敏感區  何需一一公告?

因此,要健康婆婆媽媽團團長顏淑女直呼,不該有這樣的差別待遇,強調所有的水庫都該直接屬第一級環境敏感區,不需等經濟部水利署一一公告。他們相當擔憂若經濟部為了開發而遲不公告,將繼續破壞山林與環境,也讓中南部民眾承受較差的水質。並進一步質疑,先前因位在水質水量保護區,得不到開發許可的「統一夢世界」案,是否將因此還魂。
DSC_3379
陳椒華要求內政部刪去「水庫集水區範圍不需經內政部公告,逕由水利署個案查認範圍」這一段。攝影:賴品瑀。
內政部營建署則澄清,其實不管是經濟部或內政部都認同應該公告,但卻因法源不足也無法負責公告。且除了營建署、水利署,也有部分集水區牽涉了農委會的林務局與水保局,多個機關分別掌管了水資源、土地管理的面向,因此才需要報院協調;反觀這次也將報院討論的土石流潛勢溪流、優良農地等議題,則有較完備的法源,就無同樣的問題。
會議在簡報、民間團體發言結束後即進入閉門會議,不接受旁聽與採訪,會後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科長蔡玉滿出面說明,表示已如民間所要求的,將報告書中「水庫集水區範圍不需經內政部公告,逕由水利署個案查認範圍」刪除,但仍須進入行政院討論,不管是經濟部的意見或是民間所發表的意見,都將做為附錄向行政院併陳。
蔡玉滿也指出,行政院相當尊重內政部的意見,不太可能直接做出決定,將來若還有後續討論,絕對歡迎民間繼續參與。不過,蔡玉滿也坦言,的確有部分個案反對,這樣的伏筆,也讓環團認為問題沒有解決,仍擔心經濟部將為了類似統一夢世界等案,把開發黑手伸入保護區。

農地違章工廠就地合法 縣市紛提案特農降級一般農

2016年9月2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未登記工廠遍佈農地,至今數量仍不斷成長,政府的輔導與補辦臨時登記期程卻不斷展延,更為此要將部分特定農業區土地變更為一般農業區,也等於可作為丁種建築用地。
在22日營建署第382次區委會中,嘉義縣與彰化縣合計提出19筆土地變更案,雖然多位區委對此感到不滿砲聲隆隆,但縣市政府左一句「歷史共業」右一句「行政院既定政策」,也讓此案難以挽回。
DSC_3381
第382次區委會,彰化、嘉義兩縣為解決違章工廠,提出多處特農變更為一般農。攝影:賴品瑀。
「輔導未登記工廠合法經營方案」在2013 年1 月29 日由行政院核定,其中112處座落在「特定農業區」的工廠,經濟部則以將特定農業區降級為一般農業區,再行變更為工廠用地來解決問題。對此,縣市政府積極辦理,但農委會與內政部幾乎無從置喙只有接受的份。目前112處,已有7件獲得同意核備,3件不予同意,通過者5件為桃園、1件南投、1件嘉義。
而此次會議嘉義縣送10件,位於太保市後潭段、彰化縣送9件,位在鹿港鎮與福興鄉,其中彰化縣長魏明谷更親自到場。最後僅彰化3件範圍內有工廠尚未取得臨時工廠登記者先保留,其餘宣告過關。
DSC_3381
對於特定農業區改一般農業區,再變更為一般工廠用地,各縣市積極送審。圖片來源:翻攝營建署簡報資料。

彰化縣稱送審案為「違章優等生」 區委、環團不買單

魏明谷表示,彰化縣是全台土地最小的縣,卻住了130萬人口,同時為農業、工業大縣,也擁有了1.2萬家合法工廠、8千家的違章工廠。雖然他在競選時就高談「彰北工、彰南農」的願景,但實際上任後,卻面對縣議會每年只給100萬的經費去拆除違章工廠,等於要22年才能拆完境內的所有違章工廠。反觀這些工廠,有些已經做了60年、傳三代,這樣的「歷史共業」也是要中央與縣市一起面對。魏明谷坦言,由於彰化的農地價格遠低於台中,違章工廠一直在增加,目前彰化每年流失了30公頃的農地。
彰化縣提出三產業核心,分別為彰北產業核心,包含了彰化市、和美、秀水、鹿港與彰濱,將把優勢產業優先往此集中,二林產業核心,包括二林與西湖,主要發展精密機械,高鐵新興產業核心則是花卉、綠色科技為主。
彰縣府強調,此次送審的變更案,當中的業者都已是違章工廠裡面的「優等生」,其餘更零星的、屬產業邊緣的,往往有為了求生而有污染環境求利的狀況,對這種業者,縣府則以不斷稽查開罰的方式,要讓他們的成本因此提高,最後在市場中遭到淘汰。
DSC_3383
全國區域計畫中未登記工廠的處理途徑。圖片來源:翻攝營建署簡報資料。
但這樣的作法,並未獲得區委的認同,政大地政系教授戴秀雄便質疑,這些獲利狀況好、已具規模的,也是其中較有能力遷往工業區的違章工廠,但政府選擇拆小的、讓大的就地合法,這樣並不公平, 也恐形成「破窗效應」,將來更多業者會問「為何大家都能我不能?」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潘正正也指出,以之前蔡英文競選中曾去參觀的鹿港頂番婆地區水五金產業中的「帝寶」為例,指出全球的頂級車燈幾乎皆其製造,當然有財力遷往工業區。
戴秀雄更打臉彰縣府,指出1980年曾經有過一次違章工廠納編,因此根本不會有所謂「作了三代、經營了60年的」違章工廠,而這些1980年以後才成立的違章工廠又怎可就地合法?

立院還要修法再放寬工廠登記  區委籲優良農地才該優先

在此次審查,彰化縣有3處因區域有工廠未取得臨時工廠登記而暫遭保留。而取得臨登的條件則有必須在2008年前設立、且認定為低污染。但事實上,目前《工廠管理輔導法》正在修法,藍綠皆有委員提出版本,也都已經一讀,兩版本皆是提出修改第33、34兩條,再次放寬工廠登記申請限制及展延登記受理期限等。
面對不能說不的場面,營建署表示,要求縣市政府要提出整體產業空間發展構想,以避免零星個案審查,也要求縣市政府說明這些特農轉一般農後,將對農地總量影響的情形,並提出因應對策,更要詳細說明相關配套,如何讓違章工廠規模不再擴大的決心。
但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教授蕭再安指出,農委會算出全台必須保留74萬公頃的土地作為農地,其算法是這樣的面積全種植稻米與甘薯等「提供熱量」糧食來養活全台人口,並不包括蔬果等,因此這個74萬應該是下限,目前經濟部與縣市政府將其視為上限的思維並不正確。成功大學環工系教授林素貞也認為應該翻轉觀念,優良農地應該是最優先保留的,不該再推給歷史共業,也不該再讓這些違章工廠化零為整。

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921地震17週年 地質敏感區開發前得調查

21日為九二一大地震17週年,面對地質法在2010年上路,各縣市地下水補助、活動斷層、山崩地滑、地質遺跡四大地質敏感區陸續公告,環保署表示,若開發基地落在地質敏感區,開發單位應該進行基地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供環評審查參考。環署綜計處統計,從2014年中山大學仁武校區開發計畫至今年的羅慶仁、羅慶江開礦計畫,共有6件位於地質敏感區的環評案件。

避環境敏感區  環署籲開發單位謹慎選址

依照地質法第8條,開發基地若有全部或部分位於地質敏感區內,便應在申請開發前進行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這項規定也牽涉到環評法、建築法、土地使用分區變更、水土保持等法令規定。
綜計處處長劉宗勇指出,依照環評作業準則第5條,開發單位應先查明開發基地是否位於環境敏感區位及特定目的區位限制調查表,也就是說,開發單位應謹慎選址,盡量避開環境敏感區。
若位在禁止開發利用的區域,環評委員會的審查將會「不予通過」;若位在限制開發利用區,則應取得有關主管機關的同意;若位在「應予保護之範圍對象」,則要進行評估與研訂因應對策。
不過,目前地質法所要求開發單位進行的基地地質調查、地質安全評估報告書等,並非獨立報告書,也並未另外設置獨立審查機制,而是「併入附錄」,作為環評審查的參考之一,劉宗勇解釋,對於涉及地質敏感區的環評案,將會有具地形地質專業的環評委員參與審查外,也會邀請中央地調所、技師團體協助審查。
16-09-21-11-33-45-544_deco
地質法明訂四大類型地質敏感區,包括地下水補注、活動斷層、山崩地滑、地質遺跡。攝影:翻拍自簡報。

近年地質敏感區開發  六案仍過兩案

從2014年累積至今,共有六件位在地質敏感區的環評案件,其中第一件中山大學仁武校區開發計畫,因位在旗山斷層而撤案。後續2015年,恐衝擊屏東平原地下水補注的農業生技園區,位在旗山斷層、高雄市山崩地滑區的第二高速公路新營屏東段兩案都已審核通過。
2016年則到目前已有三案,目前都在審查中,包括經過台中神岡地下水補注區的第二高速公路新竹南投段、位在台中山崩地滑、地下水補注區的富安產業園區開發案,與位在山崩地滑的新竹關西羅慶仁羅慶江採礦案。
16-09-21-11-34-17-891_deco
位於地質敏感區的環評案統計表。圖片來源:環保署綜計處。

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向新政府追討土地正義 迫遷戶925將重返凱道

2016年9月2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打破大型月餅造型道具,拿出「九二五上凱道」的布條,為了向蔡英文政府要求落實土地正義,包括各地迫遷自救會、反迫遷連線、惜根台灣等數十民間團體預告將在25日重返凱道。新莊塭仔圳地區的居民更高喊「朱立倫亂炒房、蔡總統勿放任」,指出塭仔圳重劃計畫並無充分民眾參與,不滿市府說要改善環境,卻規劃了55%的土地作為住商大樓,反讓當地的居民與工廠無法生存。
19日下午,內政部長葉俊榮邀請媒體茶敘,提及目前最受重視的迫遷問題,重申內政部正在積極建立聽證制度;但民間團體認為葉俊榮避談了如何落實居住權,也沒有說清如何評估一個計畫的公益性與必要性。
16-09-20-14-55-24-453_deco
徵收戶與民間團體預告925將重返凱道討回土地正義。攝影:賴品瑀。
徵收地過半將蓋住商大樓  塭仔圳居民批:朱立倫亂炒房
雖然塭仔圳重劃計畫案在4月時遭都委會退回,要求新北市市府修改計畫,但居民卻說市府四個月來不曾與居民協商,更傳出將以分期分區的方式,將有爭議的部分留到後期再拆,但其實只是先拆後拆的問題,卻未檢討計畫的必要性與公益性,因此痛批朱立倫「偷吃步」,依然只是要炒房。
塭仔圳自救會成員林文正指出,當地既有工廠就業人數約3萬人,但重劃計畫並未詳細調查產業,讓這些員工面臨失業。且工廠中不乏具競爭力者,為何無輔導計畫?也沒有讓居民參與規劃,讓計畫不符在地需求。
自救會成員葉建忠質疑,新北市府趕走了數百戶居民與上千家中小企業,但釋出的土地卻有220公頃將蓋成住商大樓,佔了重劃區的55%。但目前新北市空屋率已達22%,又面臨人口衰退問題,此時持續推出新建案,為的就是炒房,最後只有建商跟政府獲利。
「政府不支持炒房。」內政部地政司簡任技正王成機澄清,此案目前已回到新北市府重新規劃中,將來再審時內政部將會把關,並不會如民眾所擔憂的最後計畫不變,只是以分期分區的分割規避,內政部也將再要求新北市府多與居民溝通。王成機更說,若已從計畫中剔除的,就是確定退出計畫,並不會「先擺著」之後又遭劃入,要居民安心。

新政府也「依法行政」 徐世榮:迫遷戶是國內難民

但民間團體仍認為內政部的發言是在程序上打轉,卻未提及如何讓地方民眾參與規劃,也沒談如何檢驗計畫本身的公益性與必要性,這樣只求「依法行政」的態度與說詞讓他們感到失望。台灣人權促進會成員林彥彤表示,他們要的不是政府在法律程序上摸摸頭,而是在決策、形成計畫中,讓民眾有更多參與討論的機會,計畫的公益性、必要性與比例原則都不是政府說了算。
民間不滿蔡英文政府依然如前朝高舉「依法行政」四字回應,「依法行政是保障人民、限制政府,而非限制人民。」但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召集人、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黃嵩立更提醒,國家有都市計畫法、土徵條例可以依,但也得遵守憲法、兩公約等。徐世榮亦指出,都市計畫法立於「民國62年」,不但年代久遠更是威權時代的法令,難道不需大幅修正?
徐世榮痛批,蔡英文政府也拿依法行政來當作說詞,行為上卻持續剝削、壓迫人民的話,跟劉政鴻、跟馬英九並無兩樣。他認為,政府真要展現魄力,該做的是好好照顧這些遭迫遷的居民,徐世榮更以「國內的難民」來形容他們的處境。
DSC_3342
徵收戶與民間團體預告925將重返凱道討回土地正義。攝影:賴品瑀。
925重返凱道  將提出五大訴求
民間團體表示,925重返凱道的行動共有五大訴求,包括全面檢討都計、土徵、都更、市地重劃、國土活化等相關法令;透過落實聽證來嚴格檢視所有開發計畫的公益與必要性;暫停所有爭議個案;行政院成立專案辦公室,以評議每一個爭議個案;與承諾重建大埔張藥房、黃福記二戶。
其中先前訴求是由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負責評議爭議個案,現在改提由行政院成立專案辦公室,黃嵩立解釋,是因為委員會的角色為諮詢,並無仲裁、調查的實權利,且三個月才開一次會,委員又是兼任的,無法讓每個個案的居民得到即時且實質的救濟,因此應該轉由政院成立專案辦公室,逐案檢視這些爭議案件。
雖然已獲得法院的勝訴,但大埔張藥房重建目前遭遇苗栗縣府以交通需求為由,尚未進行都市計劃的修改等相關程序,但民間認為,既然法院已判應重建,那麼就不該有其他的藉口理由,行政院不該拿苗栗縣府這個說詞再繼續推託。
圖片來源:惜根台灣協會
925重返凱道路線圖。圖片來源:惜根台灣協會。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高雄中林路一年四塌真相不明 工業局諾一個月內徹查

2016年9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去年9月18日高雄小港地區中林路發生大坍塌,造成大林蒲地區居民停電與對外重要道路受阻,直到今年7月才恢復雙向通車, 然而是否因為台電潛盾工程造成,至今卻沒說明白。立委賴瑞隆19日召開記者會,要求經濟部查明真相,在一個月內交出報告,否則台電應該停工。
16-09-19-13-16-39-499_deco
立委賴瑞隆19日召開記者會,要求經濟部查明真相,在一個月內交出報告,否則台電應該停工。攝影:賴品瑀。

路一塌再塌  大林蒲居民對外難行

而這個潛盾工程,為了更新改建高雄小港區大林電廠,這一連串事故也讓台電因此提出環差案,改變工程餘土數量、工期等,在8月已進行第一次初審。
高雄中林路是小港區大林蒲居民重要的對外主幹,賴瑞隆指出,去年918由於台電潛盾工程事故,造成中林路、沿海路口長50公尺、寬4公尺路面坍塌,讓當地2萬住戶停電4天,道路更是搶修一年才恢復雙向通車,要全面復原更要等到後年。
然而在今年的8月5日、9月12日又再次發生坍塌,讓當地居民相當擔憂,但至今經濟部工業局與台電卻還沒有找出事故原因,賴瑞隆痛批太離譜,要求工業局一個月內完成調查報告,若找不出原因,就應該命台電停工。除此之外,去年10月5日高雄大寮地區同樣因潛盾工程發生坍塌。

今年坍塌事故  台電撇責

台電輸變電工程處南區施工處長顏德忠坦言,去年9月18日與10月5日中林路與大寮的坍塌確為台電工程導致,918是因為機械故障造成,10月5日大寮則是包商誤判地質所致,台電皆已賠償。
但今年8月與9月中林路的兩次坍塌,顏德忠就不認為與台電工程有關。顏德忠出示圖表,指出表示且潛盾工程的通過已經是一年前的事情。在土木工程界判斷,不可能因此發生坍塌,因為地盤已經穩定,因此認定後續坍塌並非台電潛盾工程造成的。
16-09-19-13-17-08-159_deco
台電潛盾機在中林路周遭的施工時程。圖片來源:翻拍台電資料。

地下管線密布  立委:若找不到兇手,台電應停工

身為臨海工業區的主管機關,經濟部工業局也遭要求負起責任。工業局副局長蕭振榮允諾,會在一個月內找出原因,當地既有水電油管線相當多,將一一調查有哪些管線發生滲漏。但面對賴瑞隆主張若找不出元兇,經濟部應該命台電停工的說法,蕭振榮也表示,並不會預設任何立場,不排除是誰、也不肯定一定是誰造成崩塌。
至於為何道路修復進度如此緩慢,到今年7月才恢復雙向通車,全面修復更要再等到後年,顏德忠解釋因為當地地質鬆軟,需要進行地盤改良工程。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張子敬:回收基金補貼將變 彈性浮動「護盤」回收機制

環署回收基管會13日舉辦回收處理技術研發成果發表會,包括8項專利、16篇論文,廢電池、廢家電、廢棄車輛、液晶螢幕等回收再利用的新技術,甚至紙杯、鋁箔包的處理技術也有新解,就盼學術研究與產業時作能有媒合機會。
環署副署長張子敬宣示,這些新技術將讓回收處理更具有經濟誘因,讓更多項目的回收產業可以自成系統,不需要回收基金的補貼。如此一來,回收基金就要走向平準基金的形式,以浮動的補貼費率來靈活調整。也就是說,將從原本的固定費率,轉型為如股市的國安基金角色,在需要「護盤」時投入,以發揮穩定回收機制的功能,避免像是近期因回收價格不佳,導致廢輪胎無人回收全台棄置、與拾荒者難以餬口的問題。
16-09-13-13-14-19-628_deco
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攝影:賴品瑀。
為了走向循環型經濟,環署推動了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基管處執密袁永興表示,在廢棄物減量、廢棄資源物妥善回收處理之後,更要提升再利用技術與再生料產品的高質化,才能促進產業循環型的生產,減少原生物料的開採使用,成為推動資源永續循環利用的多元助力。
這次的成果發表會,包括廢乾電池、廢家電、廢汽車觸媒轉化器、廢LED家用照明光源、廢液晶顯示器中,經研發產製技術,獲得日漸被重視的高純度稀有元素;或是透過製程調整與改質過程,生產出多孔吸附材料、環保觸媒、再生板磚、綠色高分子薄膜等產品;甚至是將鋁箔包及鋁箔塑膠袋氣化處理轉換可燃氣體及回收鋁的技術研發,提升紙容器及鋁箔包散漿效率的設備開發,廢棄環保冷媒安全儲存參數的建立,以及廢鉛蓄電池處理廠污染排放減量效益的提升等,皆大有斬獲。

紙杯、餐盒有回收 但記得要丟「容器類」非紙類

日前有報導驚爆英國知名連鎖咖啡業者的紙杯回收虛晃一招,回頭看看台灣,基管會組長李守謙強調,台灣已有回收處理的技術,是領先英國的。李守謙表示,包括鋁箔包、紙杯、餐盒等,在苗栗的「連泰紙業」都可處理。業者以氣化的方式分離紙、PE膜、鋁箔紙,如此一來紙漿可回到造紙業、PE膜成為塑料粒、而鋁可作廢水處理所需的混凝劑,或為鋁粉再製為其他產品,而在過程中產生的氫氣、甲烷,又可成燃料,繼續提供製程所需的熱能。
李守謙強調,民眾送到各縣市資源回收車的紙杯、餐盒、鋁箔包都有獲得回收處理,不過,他也提醒民眾,這些能防油防水的餐具,皆有上一層PE膜,因此不該分在紙類回收,以免造成造紙業者的處理困擾,而是應該和保特瓶、鐵鋁罐等瓶瓶罐罐合稱「容器類」。李守謙表示,雖無分類統計,但目前「容器類」的總回收率達到7成4左右,高過歐盟平均的6成5,目前多數來自家戶,將來也可能研擬與速食餐廳等業者合作與推廣,讓回收成效再更進一步。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彭元興展示「紙容器與鋁箔包再利用散漿單元效率提升」的研究成果,已找到技術能將鋁箔包的PE膜整張完整的分離。
16-09-13-13-15-29-240_deco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彭元興展示「紙容器與鋁箔包再利用散漿單元效率提升」的研究成果,已找到技術能將鋁箔包的PE膜整張完整的分離。攝影:賴品瑀。
彭元興解說,大致上是以加熱、摩擦等方式,再佐以酵素的使用就能達成。彭元興表示,已有不少業者對此技術表現興趣,他直言,鋁箔包回收已有技術,就待回收體系更健全與更多業者願意投入設備。
張子敬在致詞時指出,希望各項回收處理的表現也能如紙業一般健全,幾乎自成體系不需要基管會有太多介入。專長為紙類處理的彭元興也解釋,目前台灣年使用4百萬噸紙類,就有3百萬噸是回收紙製成,已超過7成,幾乎所有的紙箱都已是回收紙做成,也有回收影印紙、再生紙漿衛生紙等。簡單來說,有環保標章的紙用品皆有使用再生紙漿,民眾可據此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