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筆耕山野 原民作家撒克努、乜寇 從寫作守護環境觀

2013年9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繼續寫才能回應自己的存在。」原住民作家亞榮隆‧撒可努與乜寇‧索克魯曼,26日受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之邀,進行「筆耕山野的智慧」對談,談論原住民文學與環境的關係,前原民會主委孫大川亦為與談人。
人跟環境到底能有什麼關係?在現今因一切事物都必需以貨幣來衡量價值,而走向「人是人,環境是背景」的狀況,但從原住民文學中,「天人合一,人是天地之間的中介者」的意涵,便顯得相當值得細讀,從中找回原味。
亞榮隆‧撒可努是位森林警察,著作包括《山豬、飛鼠、撒可努》、《走風的人:我的獵人父親》、《外公的海》、《巴里的紅眼睛》及《VuVu的故事》,作品風格詼諧幽默,而乜寇‧索克魯曼則創作了魔幻風格的《東谷沙飛傳奇》、《奶奶依布的豆子故事》與《Ina Bunun! 布農青春》。孫大川更在1993年創辦「山海文化雜誌社」,出版《山海文化》雙月刊,推動原住民文學的寫作風氣,撒可努與乜寇都曾從中獲得提拔。
環境,就是生活的處境,也就是家園。
「我們本來是有文字的,但是在渡海來台的航行中,文字卻被浪給捲走了,直到漢人來時,才發現文字被漢人撿走了。」乜寇講了布農族的傳說。也貼近了原住民的處境。乜寇認為,所謂環境指得便是生活的處境、生活的地方,也就是對家園的想像,去思考「我們的家園是怎麼一回事」,他所指的家園,當然不只是居住的部落而已,還包括了環境、物質的實踐,甚至宇宙觀,生命的起源。
「我們的世界究竟怎麼一回事?」乜寇指出,原住民有許多的傳說故事,其實講述了對野生動物該如何維持關係,透過各種典故與禁忌,有些動物不能獵殺,有的必須在特定時間等等。他自己的第一本小說《東谷沙飛傳奇》,便也是進入了傳說中。
乜寇舉布農族的射日傳說為例,原本天上有兩個太陽,一個日落就一個日出,有個小孩因此被曬成了蜥蜴,於是小孩的父親射瞎了一個太陽的左眼,受傷的太陽從此變成月亮,且臉上有個明顯的大洞,噴濺而出的血液則成了滿天星星。「你為什麼要傷害我?你的兒子會被曬成蜥蜴,是因為你自己沒照顧好他。」但月亮接下來並沒有降災給人類來報復,反而還給人類了小米。乜寇提出,這個故事當中便有「人類干預自然」的反省,乜寇補充,布農族語中其實並沒有「自然」的概念,因為對他們來說,「我們就存在於自然裡面」,而當中有許多的文化性與情感、故事、文化。

看不懂我的作品?是你不瞭解我的明白吧!

撒可努的作品《山豬、飛鼠、撒可努》不但獲收錄在國文課本,更被翻拍成電影,當中可愛的獵人爸爸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但撒可努表示,這是從美國紅回台灣的,對於發表初期遭遇「看不懂」的評論,撒可努仍感不平。撒可努表示,「我雖然使用的是中文,但已經所有改變了,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書寫,解放現在的型態,不受拘束的書寫,也能成為『另類文學』是珍貴的資產。」
撒可努舉例,例如描寫目不暇給的狀態,他用過「眼睛裝不滿」,但在求學過程中,卻因此得到斥責,也如同原住民參加選秀節目星光大道,想用自己的方式唱歌,卻被袁惟仁等評審批評為太油。「阿。媽。哩。今罵~」撒可努刻意平板的唱著流行歌,「所以我們現在只能唱國歌了。」因此,撒可努表示,學校的老師,其實只能教會「識字」,但學會聆聽,他卻是在部落老人家的身上學習到,「在部落聽故事,你要有聽的能力,要去過他說的地方,才能拼湊起來」。
撒可努以自己的女兒因為不想睡午覺而被學校老師視為遲緩兒的事件為例,當時他措辭堅定的回信,並邀求老師「請不要任意的改變她」。「如果那時我接受了呢?」撒可努反問,「就像本來住在樹上,被搬下來以後就喪失了跟小鳥跟昆蟲跟樹對話的能力,下了樹之後,再給我梯子我也上不去了。」
繼續寫,證明我的存在
「繼續寫才能回應自己的存在。」乜寇在早期便參與原運,早在1999年便恢復傳統姓氏了。因此對他而已,寫作更是回應自我認同的一種方式。
乜寇雖然出身信義鄉布農族部落,其實母語環境較為完整,直到國小才正式學中文。但該部落遭遇日據時的遷徙,其實傳統被留在山上,認同的問題依舊從小困擾著他。因此當他離家到去彰化上高中後,自己要求自己開始以母語寫日記。
近年乜寇也作高山嚮導,已經上玉山70多次,他總在上山前一天與當天入山前,講述傳統故事,帶領山友嚴肅的進入山林世界。因為對他而言,人與自然的故事不只是文化,更是由情感堆疊而成的,他一再地強調「家園」概念的思考。
孫大川回憶,大約在80、90年代開始出現原住民作家,自己寫自己的故事,但在他1993年創辦山海文化雜誌時,其實常陷入找不到作者的窘境,但到了2000年與印刻出版社合作文選時,驚喜發現不管是詩、小說、散文等,都已有不少佳作誕生。而2005年後,都市成長的年輕族人,更寫出了焦慮,也將原住民文學的高度再拉開。「已非一定要有山豬、飛鼠,而且中文不能用得太好才是原住民文學」如此的預設。
孫大川表示,以前想要認識原住民,只能人類學的研究中看到身影,去中研院看學者的報告。似乎原住民只出現在博物館的「史前時代」,然後就消失了。
長久以來,運用中國史觀、地理觀來看待原住民的盲點,原住民從文學作品中提出重新思考。「這是也文化潰敗的防禦線」孫大川認為,當原住民開始自己書寫,才能找回主體性,從三四百年外來政權的禁錮與現今族群面臨消失危機等中解放,清點行囊,才能繼續走下去。

朱漢強 從政大新聞人到香港環境議題的舵手

作者:賴品瑀
朱漢強對抗海洋廢棄物,葉人豪攝影雖然順著時代巨輪之下,人會改變,但一路走著,志向卻是越來越清晰。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從一位重要的環境記者,轉身投入環保團體,看似生命轉了彎,但對朱漢強而言,「運用媒體經驗來創造議題」,不但是走進前線,也是持續的用筆影響這個世界。
香港地球之友成立在1983年,是當地最早成立的環保團體之一。而當時的朱漢強,還在台灣的政大新聞系就讀,當時的同窗包括了知名媒體人方念華、吳恩文等。 朱漢強在1988年展開記者生涯,並從1995年開始主跑環境,朱漢強表示,當時香港的環境新聞很少,一週大約只有一則,不若現今一週大概有六七件。

主動挖掘新聞 時代中的拼命三郎記者

而他在接手環境線時,可是拼命做足了功課。他找出當時對於環境較多關注的明報與香港聯合報,在一個星期中,把過去一年內的「舊聞」仔細閱讀,將那些持續的環境新聞事件當中的脈絡整理出來,化作厚厚一疊的筆記資料,朱漢強表示,大約兩三個月內,他便已經上手了環境線。
他更將在台灣新聞界學到的運用在香港的新聞工作中,除了接受總編指派的工作外,他更有自己的持續經營,因此他會主動報線,若看到政策有所疏漏的時候,他便做些調查報導,不但開拓更多的新聞,更可說是跑在新聞之前,從媒體產生影響力。
而大約在1994年時,香港民眾也開始了反對興建大亞灣核電站的運動,環保新聞也漸漸獲得重視。得天時,又自己努力,讓朱漢強在當時成為一位相當重要的環境記者。但朱漢強卻在進修後,投入了環境團體。

無中生有推議題 追求人人都有參與感

有香港民眾感嘆,朱漢強沒有繼續當環境記者是香港的損失,但若在網路上搜尋,其實仍可看見大量朱漢強持續以民間團體身份發表的環境評論。對此,朱漢強解釋, 他在地球之友做的屬於「政治倡議」,因此他的媒體經驗,可以幫助他「製造議題」。朱漢強指出,當時的策略,是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開始推起,例如廢棄 物。
葉人豪拍攝朱漢強以地球之友2004年開始針對香港的名產「月餅」下手為例。香港月餅遠近馳名,每年大約產有400萬盒,而且總有過度包裝的現象。地球之友所發起「常 哦行動」企圖透過民眾的不斷相互叮嚀、向廠商建議、向政府爭取的多方行動中,不但催生出一套回收系統,更讓廠商大幅降低包裝,從一盒月餅有22件包裝物, 降到只剩11件。朱漢強表示,透過應景、與每個人相關的月餅,營造出人人都能有參與感的狀況,其實也讓民眾實踐如何利用民意讓廠商去負起「生產者責任」。
而2008年地球之友更發揮「無中生有」的功力,提出全新的「光污染」議題,提出商號招牌在夜間過亮,不僅製造光害,更浪費能源。當時地球之友發下壯志,企圖在一年內將此推為全國討論的政治議題。結果大約只花了八個月的時間,特首便做出回應,同意將會推動立法。
近年,地球之友則是盯上了超市裡的食物浪費,他們的作法是,聯合媒體去揭發訊息,但更希望藉著推動食物銀行,以求除了解決環境問題,對於社會上的貧窮問題也一併關注。這個現象,其實也回應到香港傳統環保團體近年開始有所反省。

Web 2.0 獨立媒體小兵立大功 環保團體該進化

朱漢強觀察,環保團體為了對應政府的部門,漸漸會將議題有所切割,但在web2.0時代後,獨立的公民記者也踴躍發聲,樂見公民意識開花結果的同時,也發現一件殘酷的事實,便是以個人在網路上發起的行動中,不少得到的迴響已大過原有的環保團體。
朱漢強認為,公民是從自身所遭遇的生活方式,去做全面的檢視,所以廣度會大過已經有所分別關注部分議題的環團。這些由公民自行發起的行動,不但展現出整個民間的活力,也映照出大型環保團體與在地社團的關係仍不夠密切。
朱漢強坦言,其實就以地球之友為例,民間與企業的捐款可說是相當踴躍,但類似的環保團體除了對上層結構持續監督外,與社區有更積極的整合,才能發揮更大的效果。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南星遊艇產業區進二階環評 大林蒲暫逃工廠圍堵

2013年9月2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雖然黃色小鴨正夯,搭配高雄港景,吸引了大量的觀光商機。但對高雄市小港區西側的大林蒲社區與鳳鼻頭,卻面臨「南星遊艇產業園區」開發案再次闖關,此案25日於環保署舉行環評會議。恐遭工業區四面包圍,數十位當地居民與聲援的環境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帶著「憤怒小鴨」痛擊「南星罵罵號」,前往捍衛自己的最後一條生路。
16位環評委員出席參與,以10比6票,認為此案所選擇的區位不當,將大林蒲民眾封在四面工業區中並不合理,因此此案將進入二階環評,開發單位高雄市政府需提出替代方案。繼國道七號案進入二階後,高市府再度碰灰,與會代表氣氛低迷,直說遺憾,但表示仍不放棄此計畫。
南星遊艇產業園區自去年12月開始審議以來,當地民眾不斷反對。在6月的235次環評會議遭到退回專案小組後,今日再次於246次會議闖關。此園區預定地占地46.64公頃,位於小港區西側,是以廢棄物填築而成的海埔新生地。開發單位高雄市政府欲引進產業在此製造豪華遊艇產業後出口,今日審查本計畫的一期部分,而尚有相鄰的二期也在準備中。

唯一乾淨西南風恐不保 大林蒲憂空氣品質雪上加霜

目前大林蒲社區的東、北方已設滿台電大林電廠、中鋼與中油大林煉油廠,再加上臨海工業區400多家工廠,若面海的一邊再受遭到工業區包圍而污染唯一乾淨的西南風,將使當地的空氣品質狀況雪上加霜。
「高雄市政府已經放棄我們這裡了!」鳳興里里長洪富賢悲嘆,表示當地為了國家重大經濟建設已經犧牲太多,從戒嚴時期遭國家強硬設置台電、中油、中鋼等重工業日夜排出污染,後來海岸也遭堆置了中鋼廢爐石、台電煤灰、建築廢棄物、焚化爐爐渣,甚至出現過醫療廢棄物。現年60歲的居民許順良回憶「這裡本來是自給自足的魚米之鄉。」但如今海埔新生地若再成為南星園區,幾乎全被工業區包圍的大林蒲居民,簡直進退無路,「連想跳海都沒有辦法了。」當地婦女張文如表示。
「高雄早已無多餘的環境涵容力了。」但長期關注高屏地區空氣品質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表示,高雄開發過度,早已是重污染區。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亦發表圖表,顯示高雄小港與前鎮區,兩年來臭氧與PM2.5超標天數每年超過六到七個月。其中位於小港的大林蒲社區,尤其已受石化、鋼鐵、電力業污染,區域中的鳳林國中,距離此案預定地更只有一條馬路之隔。
對此,高市府提出「空污排放增1減1.2」的措施,表示將在2014年從小港與林園區中鋁鑄造、合成樹脂及塑膠、石油化工業等固定污染源進行減量,而此園區將會在環保署核備空污抵減計畫後,才開始營運。
但此計畫仍遭到質疑,陳椒華便認為中油等廠商花大錢減下的空污額度,並沒有承諾將供作南星園區使用,因此開發單位不能自行列入。王敏玲更提出,在關注新三輕爭議中,她得知林園工業區的空污量其實已經減無可減,因此高市府想要改善空污狀況,應該從加強著手小港區,更不該再當地增加工業區。王敏玲強調,此案不但影響周邊的大林蒲,對於小港區的14.5萬人也同樣波及,幼兒與兒童的致癌風險已高達1.07X10-6,超過百萬分之一。
「我們才不要回饋,我們要的是健康!」民眾對於市府提出的就業機會、代金、獎學金、公共建設、遊艇產業職訓等回饋並不領情,只要求比健康風險評估更嚴謹的流行病學研究,對鄉親全面作驗血等一系列的檢查,當地居民黃耀雄也指證自身與家族間成員不斷生出腫瘤,到底是否與空氣污染有關,讓他們相當擔憂。

遊艇產業非重工業 但工業區圍城 環評委員「於心不忍」

小港區已布滿工業區「現在是要著色比賽嗎?你畫阿!你來塗上去!」紀錄片工作者蕭立竣拿著小港區地圖與奇異筆,質問高市府是否要將大林蒲全面陷入工業污染,最後一道乾淨的西南風都不留。此案因為區位不當而引發爭議,也讓環評委員對於大林蒲居民將遭四面工業區「封起來」的處境感到不忍,希望藉著進入二階,讓目前沒有提出替代方案的高市府能找出其他地點。與會民眾也提出,為何不改在旗津設廠?有環評委員透露,若此案能換個地點,他認為應該便無太大問題。
民間指出,遊艇產業去年已跌到谷底,距離金融海嘯前的高點已衰退了58%,已是低利益,且其他國家不想做的產業,如今為了每年產出18艘高級遊艇,便要居民再次犧牲,相當不公平。
但開發單位高雄市府表示,在財經雜誌的預估中,螺絲與遊艇工業,將是高雄最有競爭力的兩項產業。市府更一再表示,將會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及營造大量綠地,副市長李永得更保證遊艇產業環保節能,空氣污染一年的量將遠不及中油一天的排放量。
原本高市府預計,此案年底開工後,可以趕上明年的「遊艇展」,便能直接把遊客與買家引入園區參觀,為高雄爭取發展與競爭力。高市府海洋局局長藍健菖表示「讓國際知道我們採用最先進的製程、不但環保低污染且充滿綠地,足以做為遊艇產業的示範。」如今計畫落空,官員難掩失落。
藍健菖表示,遊艇產業必須靠海,因此選擇並不多,而鄰近的台電、中油、中鋼等現存的重工業廠也非此案能解決。他認為,此開發無煙囪、少污水,造成污染相對少很多,並非污染工業,市府也有誠意照顧居民健康,面對如此結果,他尊重但也感到非常遺憾,至於是否換址或提出替代方案,市府將會再研議,但暫無取消計畫的打算。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地皮利益誘「私校退場」? 民間:土地、教育雙重災難!

受少子化衝擊,部分私校相繼傳出招生困難,積欠教師薪水等,大學如何退場受到討論。教育部在本月14日所公布《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中,提出解決方案,但內政部卻在18日行政院專案會議中表態,有意鬆綁校地變更。若轉為商業用地,估計私校董事會將可得6-8成校產,而引發質疑。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與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24日早上召開記者會,指出此舉恐圖利財團,造成學校惡意倒閉。不但傷害師生權益,更重擊都市計畫制度,將是「土地與教育最大的災難。」

企圖以「土地開發」改善「教育品質」?

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指出,台灣從1970年代的「發展導向」願意犧牲一切的狀況,更惡化到現在想用「土地開發」解決所有問題,所以不停解編農地、進行徵收,結果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只犧牲了如士林王家、大埔張家等弱勢民眾。
「現在連教育都企圖以土地開發解決,這真的不是好藥方。」彭揚凱指出,若一座學校停辦,那麼原校地應該回到都市計畫中,重新進行評估與規劃,每塊地的狀況不盡相同,但如今內政部所下的指導棋,講明將讓每一塊地都可成為商業作用,分明是要挑戰現有都市計畫的種種規範。
「我懷疑,教育部與內政部根本已經和特定的學校談好了。」彭揚凱提出質疑,認為以國土規劃見長的內政部長李鴻源會發表如此荒謬的見解,實在不可思議。

校地變別墅 景文案殷鑑不遠 恐弊案正常化

根據記者會現場的圖表顯示,三所位於台北市大安、文山區的學校,各擁數千坪的校地,若是全轉作土地開發,利益將有數十或上百億。全教總理事長劉欽旭指出,除了戒嚴時期黨國大老與其家人以特殊背景取得到土地並核准設校外,1986年後再一波的開放私校,在政商掛鉤下,也產生廉價取得公有地的利益輸送,如果8成還地以市價計算,利益之大將成為無底黑洞。
「校地位於精華地段的,便想盡辦法退場,而實際應該退場的學校,反而因為無利可圖,卻繼續存在。」全教總與高教工會擔憂將演變成如此狀況,他們認為,內政部的提議是本末倒置。
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以2001年的「景文技術學院掏空案」為例,當時校方藉口「學校擴充校地」名義,廉價買得21公頃農地之後,卻只用了11公頃做為校地,剩下的10公頃則變更為「一般建地」,而建成高級別墅「大學詩鄉」,景文集團從中獲取了暴利,甚至對此仍不滿足,還侵吞了學費,終遭教育部接管。
陳政亮表示,景文藉著土地變更獲取暴利,當時以「弊案」來偵辦,但現在當局卻公開宣稱私校退場後可以獲得6到8成的土地利益,分明是將「弊案」正常化,實在荒謬。
「這真是破壞正義的恐怖政策。」立法委員邱志偉表示,對於教育部願意自廢武功聽命內政部,他感到非常失望。邱志偉本會期擔任「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將安排下週舉行專案報告,要請李鴻源與蔣偉寧兩位部長說清楚。

教團:教育部先談責任 再談退場

全教總副理事長吳忠泰指出「退弱留強」,不但是國人對學校退場的共識,許多正派辦學的私校也是同樣的心聲,但如今內政提出的退場學校校地變更及校產處分方式,其實對退場機制沒有實質幫助。
陳政亮指出,教育部應該積極處理不正辦學的私校,例如把「生師比」提高回1991年20:1的標準等,先提升教學品質,並對以各種惡劣手段逼退教師的學校嚴加控管,而非放棄現有的接管、停辦、停止補助的手段與制度,改以提供「誘因」,以「有利可圖」的方式吸引私校退場,實在不負責任。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抗爭遭濫訴 民眾政院前「不服從」 反瘋車:不會再去警局應訊了

2013年9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奧政府!壓人民!」中秋連假剛結束,23日一早行政院門前出現數十位民眾,手拿「人民不服從」紙板敲打著「政府」。民間團體指出,政府近年面對抗爭時,不但對民意充耳不聞,更不斷以司法濫訴的手段來壓迫人民,簡直淪為財團打手。
不管是反風力發電機設置計畫、都市更新、土地徵收甚至工運,苑裡反瘋車自救會、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 華光社區反迫遷自救會、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台灣農村陣線等民間團體目前遭遇相同的問題,便是遭遇獨大的行政權以司法濫訴手段,企圖讓這些抗爭噤聲。
「這樣的院長我們寧願不要!」民間團體直指行政院長江宜樺忝為政治學博士,卻未帶動各部會政府機關,建立完善聽證制度來和民眾溝通,反而是在民眾不得不走上街頭時,選擇一再動用警力對付手無寸鐵的民眾。

「公民不服從」 面對濫訴 苑裡居民拒絕再應訊

「禽獸不如!只會吃不會做,像豬一樣,真是國恥。」苑裡反瘋車自救會會長陳清海痛斥。自救會抗爭英華威公司的風力發電機計畫,至今已經滿1年又2天,「我們要的就只有安全距離,為何到現在還訂不出來?」陳清海大問。
鄭張來于「我在這裡活了7、80年,只是想把家留給子孫,風機要建在旁邊,子孫以後怎麼在這裡生活?我一個孤單老人呀!...」現年78歲的當地居民鄭張來于當場痛哭,說出對風機距離民宅過近的擔憂。
但自救會不但至今仍等不到主管機關經濟部能源局積極處理風機安全距離的規範,來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卻換來了自救會成員與聲援民眾41人次遭上銬移送,14人陸續受傷就醫,13人被以強制罪、妨礙公務等罪名起訴。
陳清海補充,這只是統計到7月3日,而目前苗栗警方仍陸續在晚間通知要作筆錄等,讓成員感到恐懼與心煩,「就算是當證人,筆錄也要作四個多小時,不斷拖延,回到家都已深夜,一整天都報銷。」陳清海指出,但反過來,民眾提出的正當控訴,政府卻選擇置之不理,因此目前財團持續恣意剝削西海岸,暴力施工。
因此自救會宣佈,從今起將實踐「公民不服從」,不但拒絕再前往警局應訊,更將繼續勇敢上街頭,與其他一樣受壓迫的民眾團結,共同力抗無能政府。

華光、大埔、王家擋怪手 聲援者挨告者眾

「難道我們連喊出自己聲音的權利都沒有了嗎?」華光社區數次強拆中,也有50多位聲援者因為企圖阻擋工程進行,而紛紛挨告。華光學生訪調小組成員何友倫指出,在華光案中,政府不應該以「拆屋還地」、「不當得利」等民事訴訟來對付居民,然而法務部與國有財產署,卻對此大踢皮球,不願正視此問題。
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理事長彭龍三也帶了士林王家,與他自己因永春案中收到大量的傳票,直批所謂「依法行政」都是選擇性的,「儘速制訂風機安全距離、把王家跟張藥局劃出,也都有法可以依法行政,可是他們偏偏選擇不作。」
「5年來他們不停的求救,這個國家卻以暴政回應,公聽會都是開假的。」農陣成員江昺崙,想起中秋節前大埔居民張森文去世,一度哽咽出不出話。因為參與大埔事件而送到移送的民眾,也有21位,其中包括大學教授與學生。「想守護家園卻會遭到起訴,這才是不理性、才是不合法!」江昺崙沈痛表示,希望大埔是最後一個悲劇。
關廠工人500多位關廠工人當年面臨資方惡性倒閉,卻在老邁時遭勞委會改口當時的代償退休金是借款而進行追討。勞委會更以大手筆2千萬經費,聘請80名律師提民事訴訟,一生血汗錢恐怕不保。興利自救會會長林廷泉表示,每次上街頭,政府總安排大量警力相待,這樣的台灣怎能還能自稱民主國家?
而本週日29日,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發起了「包圍馬英九行動」將在下午前往國父紀念館,向舉行全代會的國民黨表達不滿。
因聲援苑裡反瘋車,多人曾遭上手銬

律師林三加:速建立聽證制度 而非濫訴相對

協助民眾抗爭的律師林三加表示,這些事件的本質上其實相似,都是政府刻意擺爛不作為,不願儘速建立一套聽證制度,讓民眾能公平的表達意見,最近陸續更舉辦了「假的公聽會」,例如上月風機安全距離的「實驗性聽證會」便引發爭議,「實驗失敗了就沒事了嗎?」
林三加指出,民眾被迫上街頭卻還要挨告,實在有失公平正義,他更呼籲審理抗爭相關的案件時,法官應該從司法面上保護民眾,更該用判決讓行政機關好好反省。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上網當總統 提出自己的能源政策 台灣版「2050 Calculator」10月底上線

2013年9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想要達到非核家園,我們並需付出多少代價?堅持追求GDP的成長,又會換來怎樣的未來?這些問題在工研院綠能所眼中,其實都可以量化計算,「2050 能源供需模擬系統」(The 2050 Calculator)台灣版將在10月底上線,藉著電腦遊戲般的模擬情境,台灣的能源發展不用猜,全民都可以上網自己算。在正式上線前,工研院正在與民間團體、產業界、甚至台電進行說明與意見徵詢,18日的場次中,與會的NGO團體除了表達對此系統的建議外,更把握機會表達對於核能與電價的強烈關心。
2050 Calculator 英國版
英國政府於2008年制定氣候變遷法,是全球第一的將節能減碳目標賦予法律意義的國家,他們提出目標,將在2050年將把碳排放量降至1990年的20%,那麼長期能源政策和能源配比如何規劃?英國能源暨氣候變遷部(DECC)為了提出,發展出「2050 能源供需模擬系統」。這套模擬系統,兼顧了能源供需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層面,可以同時讓技術人員、政策決策者以及社會大眾在有充分資訊下進行能源辯論,英國政府也可藉此工具來說明政策。目前為止已有超過10萬人次使用,從中了解英國在2050年前,所面臨的能源和減碳的挑戰,更有超過2萬人藉著提交個人的2050年路徑規劃,分享自己的減碳理念和重要的回饋意見。
目前已有許多國家效法,紛紛建立屬於自己的「2050 Calculator」,其中比利時、中國與南韓已經公開上線開始運作,而綠能所所長童遷祥透露,台灣在日本、巴西、南非等建置中的國家裡,進度是領先的。希望10月底上線之後,可以提供一個能多元、理性、且聚焦的討論空間。
「 Taiwan 2050 Calculator」的架構,包括一個能源資料庫,兩個使用者介面以及民眾提交建言的溝通平台。專業版「臺灣2050能源供需模擬系統」,將以詳細的數據圖表,匯集全臺灣現有能源供給部門、住商部門、工業部門、運輸部門各技術之節能減碳發展情境130多種情境,而普及版的「MY 2050」則是以情境動畫與圖像來呈現,可作為能源教育的教材。
使用者在此系統中,可以化身為一個政策制訂者,面對各選項分別選擇level1~4,從保守、積極、前瞻到極限,在諸多的選擇後,得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台灣能源發展路徑,並可分享給親友與公眾,以互相討論。童遷祥表示,這個平台將提供更完整的規劃資訊,將政府官方台電、學者與民間團體的意見,不斷更新擴充,以作為超連結供民眾參考,除此,民眾的意見,也可能成為臺灣未來節能減碳政策研擬的考量依據。
童遷祥表示,台灣版的「2050 Calculator」,比起英國版,更多了將產業結構、GDP衝擊、備用容積率、核能等台灣能源系統等關鍵資訊列入考慮,當中有些本土化的模擬分析程序,例如台灣夏季對空調的大量需求、能源系統管理的效益等等,都列入考量。
但此系統仍有些無法回答的問題,例如外部成本無整合、核災無法量化只能提供逃命圈範圍等,何為最佳化決策程序等人為因素,都不是系統所能處理計算的。但這些問題,也正是民間團體目前所最為重視的部分。包括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陳錫南、臺北大學教授王塗發、鹽寮自救會成員等便積極表達對核電與台電如備載電率、發電成本計算、發電效率等的意見,認為這些都應列入計算,並且是政府應優先面對的問題。對此童遷祥表達無奈,直說工研院必非政府,只是受經濟部委託的公正第三方,並且想讓這個預測系統做得更好。
參與零時政府g0v的電腦工程師羅瑞瑜等人也到場關心此平台,向工研院確認屆時此系統的程式碼與資料是否都能公開給民眾自行下載,甚至民眾可以自己再做一個。羅瑞瑜表示,在知道工研院的這項計畫前,他們已經自己建置了一個「發電成本計算機」,也已經上線公開,也可提供民眾多瞭解目前的能源現況。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鐵皮封印記憶 華光社區廢墟上告別

2013年9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這是一場告別,但不是結束。」抗爭九個多月,華光社區仍得到僅有零星老樹與林化資產受列,其餘民居遭到拆除的結局。面對社區將陸續圍上鐵皮後,拆光夷平,當地居民與長期陪伴的學生、志工,於14日晚間在廢墟上舉辦告別晚會。曾經造訪、關切這地方的人們前往集會與告別,更相約繼續為了守護城市記憶與社會正義努力,將在29日支持全關連「包圍馬英九」的行動,再次向僵硬的公權力挑戰。
取自華光社區:金磚上的遺民臉書
以「華光是家」為名的晚會,辦在已拆除的房屋地基上,背後有著塗鴉,舞台則是一塊布,是來自日本與香港的藝術家,與居民一同畫下社區地圖,親手將記憶中曾在華光社區裡生養過的草木房舍人物,與最想留下的話語。導演阿飽也播放了在華光拍攝的短片《豬》,讓在場民眾從中回憶最想念的社區角落。現場播放著居民親口唸著自己的地址,訴說如何遭到敗訴判賠,與執行強拆的日期。
「政府拆人房子,我一個人倒楣;拆掉古蹟,後代都要倒楣。」居民王禹奇在強拆後每晚回到原地,守護著華光社區的精神象徵老梅樹,對住了50年家園的深情表露無遺。他向在場的年輕人喊話,「其實你們來,不光是幫忙華光,更是在幫你們自己。」「你們知道自己被奴役了嗎?」王禹奇感嘆,現在年輕人出社會後,只有22K、25K如何成家生子,而國土卻一塊一塊出賣給財團,國土利用的規劃出了大問題,他希望華光的遭遇可以化作一股悲壯但堅強的柔性力量,激起更多人在之後的迫遷案中發聲。
「是否台灣的發展已經無望,所以只剩下炒地皮一途?」面對台北境內同時有16個購物商城計畫在動,即將被趕出歷史建物「文萌樓」的人權團體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成員感嘆,公娼館、老社區彷彿就該應該在地圖上擦掉,遭到徹底的掩蓋。
紹興社區、樂生院、全國關廠工人連線、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聯盟,都到場致意。他們在長期的互相支援中,深刻瞭解到在各地分別發生的,都不是單一個案,而是同樣的政府以陰謀與暴力對待,因此將繼續串連,最近的一個活動就是29日由全關連發起的「包圍馬英九」。當天國民黨將在國父紀念館開全代會,全關連成員表示,「幾乎我們的敵人都會在裡面,絕對要給他們好看。」
多次聲援社會議題的樂團「那我懂你的意思了」主唱陳修澤也到場演唱,「我們會長大,大家走著瞧吧!」陳修澤強調想改變社會、改變世界,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輕易遺忘,他的作品《遺忘不是我們的專長》也唱出聲援者心情,日前便有學生在守護梅樹時,在牆壁上寫下當中歌詞。

《反核被忘錄 》讀劇會 回顧30年貢寮血淚

2013年9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在本屆藝穗節數百場節目中,國內外創作者奔放創意,14日登場的3場《反核被忘錄》讀劇會,分別由劇場人、民眾與社會名人演繹反核劇作,藉此向反核30年的前輩致上敬意,更將反核的重任繼續傳承。
「反核是一條貢寮人必須要走的不歸路」,劇中角色以此作結。反核運動孤寂了30年,終在近年等到20萬人現身遊行,大小反核聚會、各種反核組織陸續成立的盛況,劇場人陳嬿靜選擇在此時回顧貢寮居民的反核血淚,為劇本舉行讀劇會,讓近年加入反核的民眾有機會一探歷史。
蔡中岳提供
逗點劇團團長陳嬿靜根據貢寮的反核歷史與崔愫欣導演紀錄片《貢寮你好嗎?》創作反核舞台劇劇本《反核被忘錄 》,陳嬿靜邀請民眾、劇場演員、社會名人以讀劇方式呈現此劇。她在網路與五六運動現場募集,找來近30位對戲劇與反核充滿熱情的成員加入。雖然因此要對三組人馬進行訓練與排練,但陳嬿靜認為,三場的感覺各不同,而且藉此讓戲劇成為一種媒介,能讓更多人參與以堅定反核意志。「藝術本來就該反映社會現況」陳嬿靜強調,她讓劇團多方向的發展的同時,歷年作品中也總透露社會關懷。《反核被忘錄》 讀劇會此次演出的門票收入,也將捐贈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作為反核運動經費。
劇本中的故事創造出自救會兩位成員江春松、陳慶義為主角,他們從壯年反核直到凋零,橫跨20年歲月,除了重現貢寮反核運動中重大歷史事件,也藉由劇中第二代的角色,分別因為1003事件中,在推擠中導致貨車翻覆造成員警傷亡而入獄,與為了留在家鄉保護父親,接受核四廠警衛工作的遭遇,點出當地反核四遇到的瓶頸,讓戲劇除了是對事件的整理與回顧外,更強調當中「人的一面」。
現任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的崔愫欣表示,除了當年她的紀錄片作品《貢寮你好嗎?》,也有不少人為了核四反核運動有過創作,除了此次的《反核被忘錄 》劇本、相關論文、歌曲如吳志寧的同名的《貢寮你好嗎?》、拷秋勤《灰色海岸線》等,伊格言最近出版的小說《零地點》,當初紀錄片沒拍到或不能講清楚的部分,因更多的創作出現而更靠近真實。
剛要升大一的女孩群邗,在參與五六運動時聽到陳嬿靜要徵選演員的訊息,「我一直在想我能為反核做些什麼,所以就加入了。」群邗表示,自309遊行後,便開始參與反核行動,雖然同學冷漠以對,甚至以「都高三了你還搞這些幹嘛」相譏。「這不只是人類的事情,核災發生,也會影響到其他生物。」一向關心生態的群邗表示,自己很自然的就是會去,而且,她最後依然考上了自己的第一志願屏科大,反核並沒有影響學業。
「你以為我喜歡?你以為我願意?我會在這裡也都是因為我爸,也都是因為我不想離開貢仔寮!貢仔寮是我的故鄉,我怎麼會想要破壞它?我想要待在這裡,陪我父母,在這結婚生子。可是貢仔寮沒落了,在這裡找不到工作,我也不能抓漁,我只好來電廠。我是想說我只是警衛,沒有在裡面弄工程,所以沒有破壞貢仔寮,不算背叛大家……」在劇本中,江春松兒子這個角色雖然想要留在故鄉,但由於在當地求生不易,而擔任了核四廠的警衛,面對親友的不諒解,有段激動的告白。
演出明里一角的琮徽是一個遊戲工程師,「明里跟我有點像,其實他只是想保護他的爸爸。」琮徽的父親在黨外時代便相當激進,「我長大後漸漸瞭解了爸爸,雖然我沒那麼激烈,但我也有些自己的堅持。」琮徽對於貢寮前輩的不屈不撓感到敬佩,「就算他們有很多人因為1003事件被關,但是他們出獄後還是繼續投入,無怨無悔。」
在民間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任職的蔡中岳演繹主角陳慶義,從壯年投入反核四直到死去。是否預言了自身也將一輩子投入守護環境的運動?「本來以為來演戲是休閒,但我發現,我在裡面找到更多工作的意義。」蔡中岳表示,在讀劇的過程中,確定了自己關心環境的初衷是不會變的,更從感受到在每個環境議題中「人的成分」的重要性。
「陳慶義這個角色其實一個很溫柔的人,他一直在想辦法溝通。」蔡中岳從中得到啟發,「的確在做議題中,我們有時會把它們個別思考,這是水土保持、這是空氣污染、這是不當開發...但回過頭想,我們是以身為一個人身份來關心環境,需要影響的也是人,在法律與制度上的爭取,也還是要回到人。」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菅直人:最安全的核能政策 就是零核電

2013年9月1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能阻止核災發生的唯一方法,就是靠著人民的力量,將社會變成零核電的世界。」前首相日本菅直人近日來台,大力宣揚反核的理念。 13日拜會了翡翠水庫、台北市長郝龍斌、核一廠與新北市長朱立倫,晚間更到了自由廣場參與反核公民聚會「五六運動」,短講當時福島核災經驗,強調若台灣發生核災,2/3的人口將無路可退,並嚴正駁斥台電發佈其稱讚核一廠的訊息有誤。
「想要到國會演講,或是參加和市民在一起的活動?」面對邀其來台的日台研究會負責人陳弘美詢問,菅直人選擇參加由民間自主發起的「反核四 五六運動」。自由廣場上近千名民眾聚集,好奇當時對核能深信不疑的菅直人,是如何轉為大力反核。
菅直人表示,311當日地震發生後1個小時,得到福島核電廠一號機電力喪失無法冷卻的消息時,他背脊發涼,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5小時後,便發生爐心融毀的狀況,圍阻體亦遭穿透。
之後不斷發生氫爆與火災,面對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災難,菅直人坦言當時非常惶恐。當時甚至曾作出估算,若福島兩座發電廠皆發生事故,洩漏的輻射量將遠超過車諾比核災,造成半徑250公里內的數十萬民眾永遠無家可歸,可以說是喪失了國家的機能。
「世界上沒有比核災更大的危險與災難了!」菅直人強調,哪怕311後日本境內的核電廠著手進行改善,但專家也無法保證有百分之百安全的技術。「沒有哪種核電是絕對安全的。」除了核工技術外,菅直人提出,例如911的恐怖攻擊與天災,更從不在預料之中。
對於台灣,菅直人提出擔憂,福島離東京尚有200公里,但北海岸的核一二四離台北都會區,卻只有30公里左右,且翡翠水庫距離核四廠更只有9公里,一旦發生事故,災害將遠遠超過福島核災。
菅直人指出核廢料的無解,他對「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之前拍攝的廣告印象深刻,「好的自己吃,不好的給孩子吃」的荒謬情境,便是核能的寫照。菅直人強調,核廢料要花10萬年只能減去1/16的毒性,就是「永遠讓孩子傳下去」。

肯定核一廠? 菅直人:台電說謊與東電如出一轍

台電在其參訪核一廠後發布新聞稿,標題為「日本菅直人眾議員參訪我國核一廠,肯定我國核電廠安全措施較福島一廠優良」,但菅直人對此嚴正澄清,表示當時只是台電向他簡報,稱在福島核災後核一廠進行了改善,但他並沒有如台電所稱,表達了它們比福島一廠優良的意見。
菅直人強調,台電如此說謊的行徑與東電如出一轍,東電在核爆都已經發生了都還在隱瞞。當時參訪核一廠後由於趕行程,沒有馬上開記者會,導致台電有機會,菅直人感嘆,雖然從政已久對此不並意外與陌生,但這樣的新聞,完全違背了他此次來台的意義。

爸爸非核陣線召集人李卓翰對台電也非常不滿,表示從一開始拒絕菅直人進入核一廠,之後勉強放行了菅直人與他的日籍秘書、隨扈,陪同的陳弘美、李卓翰等人與媒體只能在外枯等。「要是發生在台灣,只有跳海一途了,根本無處可逃!」李卓翰強調,250公里的距離已經是台北到嘉義,幾乎整個台灣都受重挫。
菅直人期待五六運動不斷持續與擴大,在隨後的公民論壇中,民眾對菅直人有所回應。咖啡先生表示,「我是暴民,因為我們能感同身受,請一起站出來。」而劉先生提醒,本週日15日佔領台北車站大廳的活動中,也將有反核讀書會歡迎加入,活動包括將在大廳以便當排成反核字圖等。催票大聯盟成員也表示,雖然核四公投提案人李慶華宣布要撤案,但仍不能掉以輕心,會繼續催票下去,他們表示,藉著催票行動是與親友宣傳反核知識的好機會。「我媽媽說,『這些事情你沒講,我們真的不會知道!』」胡同學更以自身與母親溝通的經驗為例,鼓舞找出更多「隱藏版的人」。
發起人柯一正、吳乙峰等導演表示,五六運動半年來風雨無阻,至今已經舉辦27次,而且將一直辦下去,直到終結核四,並達到零核電才罷休。「我們沒有想要贏誰,我們要救大家。」吳乙峰強調,在藍綠惡鬥中,發揮公民力量才是生路。「我們下週見」戴立忍表示,相約下週帶著月餅柚子,中秋節還是要繼續。
而菅直人將於14日晚間7點進行「福島核災的省思」演說,地點為松菸文創中心六樓 (台北市菸廠路88號)。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空污總量管制 經濟部作梗14年 三立委允諾修法

2013年9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制訂於1975年的《空氣污染防制法》,在38歲的生命中卻仍無法保衛我國中南部地區,使其至今仍處於不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的三級防制區。其中「總量管制」的相關條文雖然在1999年修正後加入,卻由於經濟部14年來的阻撓,始終無法積極落實。長期關注中南部空氣品質的民間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與立法委員林佳龍、趙天麟與劉建國等合作,誓言將修正案排入本會期優先法案,更要求行政院盡快交出政院版,不要讓經濟部繼續作梗。
地球公民與立委林佳龍、趙天麟、劉建國合作,本會期爭取空污法修正
「在烏煙瘴氣的政局中,請給民眾一個乾淨的綠色法案吧!」雖然去年來自台中、雲林、高雄的三位立法委員林佳龍、劉建國與趙天麟,曾經分別提出空污法修正提案,也都已經通過一讀,但時隔一年仍未得到政院積極回應。民間團體與立委在本次第8屆第4會期開始前,搶先呼籲行政院儘速交出政院版,以便立院儘速完成修法。更對環保署提出,因將懸浮微粒PM2.5納入污染指標內,並且檢討各縣市測站位置,其中尤其高屏地區,最需要新增手動測站,才能反映空氣品質問題。

中南部空氣品質良好日  去年只佔3至5成 

王敏玲指出,中南部空氣品質低落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提出,去年一整年,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屏東、地區居民,想要呼吸到PSI(Pollutants Standards Index,空氣污染指標)良好空氣的日子不到五成。嘉義、台南、高雄更不到三成,並列倒數第一的雲嘉南、高屏兩空品區PSI高達61,遠高全國6個空品區的平均值53許多。
而今年,王敏玲指出,1~8月空氣污染指標不良(PSI>100)的站日數之中,高達73.91%就發生在中南部地區,9月以來中南部同樣時常發生空污濃度超標的狀況。
上述指標尚未列入PM2.5的污染,且部分測站設於大氣擴散良好的地方,因此王敏玲認為,其實狀況還要更差,數據其實有受到美化。王敏玲便舉出高屏地區的幾個PM2.5測站分在前金、美濃、屏東市區與恆春,其中恆春連續兩年的空品良好的日數有305天,甚至去年PM10的成績好過花東的測站,其實大幅稀釋了高屏空污的嚴重程度。

本會期爭取「總量管制」條文修改  結束經濟部14年作梗

空污法雖然早在1975年並已經制定公布,比環保署的設立早了12年,但在1999年修正「總量管制」條文入法時,卻在第12條寫進「應於建立污染源排放量查核系統及排放交易制度後,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經濟部分期分區公告實施。」立委趙天麟痛批這是「自我閹割」,結果在經濟部14年來的杯葛中,環保署許多相關配套規定至今都無法啟動,使得中南部長期處於不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的三級防制區。
政院對於此案的消極牛步,讓三位立委也看不下去,他們承諾將把此案爭取為本屆會期的急迫性法案來進行修法,以解決空污總量管制卡在經濟部的窘況。林佳龍更呼籲民眾一起對不願配合的立委進行遊說甚至施壓。將在會期擔任衛環委員會召委的趙天麟表示,修法之後經濟部與相關產業、廠商,才會想開始面對、開啟對話,帶來轉變,林佳龍認為,從李登輝時代至今歷經三任政府,要等到經濟部願意「會同」實在是緣木求魚。
「說為了拼經濟,但經濟部阻擋了總量管制14年,經濟也不見變好,難道中南部就只能擁有污染工業?」王敏玲不滿。
「空污法的現況是對環境正義與區域正義最大的諷刺!」林佳龍強調,工業區、發電廠多在中南部,然而稅收與建設卻偏重北部,例如台北有捷運,空氣的品質便獲大幅改善,但中南部民眾卻至今仍要受空氣污染的傷害,中部的肺癌人數便因此明顯偏高,林佳龍表示,包括健保經費等社會成本都應該計算進去,污染產業應該負擔空污費與健康捐等。
來自雲林選區,劉建國辦公室主任田飛生更針對六輕,指出六輕就是一大空氣污染源,2009年開始,台大教授詹長權與中興教授莊炳潔,也已陸續提出六輕空汙與鄰近居民的癌症相關報告,雲林縣的空氣品質管理實在刻不容緩。

歐核安專家:「續建核四不負責」 提民間版壓力測試報告

2013年9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繼續興建核四廠是不負責的作為」國際核能專家歐妲.貝克(Oda Becker)近日來台,公布民間版核四壓力測試報告。11日在立法院舉行座談,再次建言台灣應立即終止核四計畫,不應繼續興建或取得運轉執照。
核四公投提案人國民黨立委李慶華,因政壇情勢動盪,且行政院已公開宣布核四安檢報告確定無法在公投案表決前出爐,10日下午宣佈主動撤案。但9月底壓力測試、核四預算追加400億攻防等仍將登場,就算不辦公投不等同停建,核四爭議仍未停息。
田秋堇出示台電資深員工爆料照片,核四零組件拿生鏽的拋光後安裝
貝克在核能安全與風險管理領域有20年經驗,曾參與監督評估歐盟14個國家的核電廠壓力測試。她受民間組織綠色和平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委託,製作民間版核四廠壓力測試評估,此民間自費請獨立第三方學者提出的平行報告,將可對照原能會9月底所邀請歐盟與歐洲核能安全管制機構ENSREG(European Nuclear Safety Regulators Group)進行的壓力測試,而ENSREG的改善建議預計在11月公布。
左:歐妲.貝克。右:楊.哈佛坎普貝克檢視台電與原能會曾發表及提供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核能安全署專家團進行審查的文件資料,指出核四在設計上的弱點以及在結構、系統、組件上的缺陷,更指出面對現存的自然災害,核四不可能加以改善進而達到可接受的安全層級。因此貝克作出「最好取消核四計畫」的結論。
11日上午貝克與綠色和平核能政策與能源政策顧問楊.哈佛坎普(Jan Haverkamp)在立法院舉行座談,經濟部、環保署、台電等單位與民進黨立委田秋堇、陳歐珀、國民黨立委邱文彥皆前往瞭解,但事主原能會卻藉「在核三廠有演習」之由,並無人到場參與。

歐盟壓力測試是台灣核安解藥嗎?

「歐盟壓力測試是台灣核安解藥嗎?」楊.哈佛坎普如此反問。「壓力測試」為因應後福島時代的核安要求,歐盟於2012年交付歐盟核能安全管制機構ENSREG著手進行。立意透過福島核災的經驗,檢視核電廠是否能夠應付天災(地震、海嘯、極端氣候)、人為因素(恐怖攻擊、停電)、以及輻射外洩等威脅。
但除此之外,零組件老化、戰爭、恐怖攻擊、疏散計畫與結構與系統的設計適當性與品質等因子卻未受涵蓋,卻是仍是台灣所可能面臨的危機。
「不要期待壓力測試的結果可以確保核四廠將安全無虞,也不要期待歐盟專家的同行審查結果,可以提供實質的改善建議。」哈佛坎普解釋,壓力測試不能保證核電廠的安全,壓力測試結果最終只能用來幫現有核電廠的安全背書,並未能實質提昇核安。

地震、海嘯、防洪  核四皆無法應付

貝克指出:「核四廠不但在地震、海嘯、防洪等設計均不足以應付可能發生的極端天災,加上過去設計與建造過程問題重重 、考量核四廠與800萬人口的大臺北都會區距離過近,無論如何改善都難以使風險降至可接受範圍。」
在地震部分,貝克提出未就核四廠場址進行專門的耐震分析,她強調,臺灣是地震高風險區,依照ENSREG建議,地震重現期應以一萬年做週期計算,但台電的報告中,僅使用近400年的地震紀錄作為依據,分析資訊並不充足。
立委田秋堇回應,台灣每個核電廠附近都有斷層,核一、二、四廠附近還有活火山。其中附近的沖繩海槽在歷史上,約150年發生一次大地震,上次「金山大地震」發生在1867年,表示大地震可能就在2017年左右,核災危機就在眼前。
貝克指出,如日本311般規模的地震,有可能發生在台灣,而核四在興建過程中不斷遭揭露的工程缺失,更加深核四耐震能力的憂慮。
而和地震息息相關的海嘯,在無法有效評估地震同時,核四也無法評估海嘯。貝克認為,目前設計所依據的海嘯上溯高度估算結果可信度極低,核四廠的設計基準海嘯高度8.75米並不足夠。
另有水災與極端氣候的疑慮,目前核四的防護設計僅採百年降雨造成洪水的重現期為基礎,貝克認為應該由一萬年為基礎才恰當,而核四同時也沒有針對多重極端氣候事件進行分析,因此,貝克認為核四廠因自然災害導致核災的風險非常高。
綠色和平整理提供

斷然處置到底是什麼?  台電員工不清楚

在斷然處置措施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痛批,台電所提出的斷然處置,尚未得到國際認可,當局卻已經向全國宣傳「我們有斷然處置,安啦。」但荒謬的是,就連台電員工自己都並不清楚。
貝克也指出,在核四的規劃中,啟動斷然處置錯失的時間只有96分鐘,除了時間相當有限,且高度仰賴人為啟動,若是因地震造成事故,絕對是執行困難。而用以冷卻爐心的冷卻水,每小時所需要440公噸,到底將從何而來,在報告中也無明確交代。
一旦進入斷然處置,便需將水大量灌入,但目前圍阻體的洩壓排氣系統,並設計無過濾設備,貝克警告,這將導致大量的輻射氣體外洩,危害周遭民眾安全。貝克強調,核四關於排氣方面的文件,她反覆讀了一百多次,對於台電將恢復電力列為優先考慮,卻放任大量輻射物質將排到大氣內感到驚訝。她回應台電代表核能發電處核能運轉組組長邱永聰將之歸為「兩方認知有差距」時強調「其他國家沒有在討論洩漏的量是多是少的」,顯示台電對大眾的安危並不重視。

生鏽零組件拋光後裝核四  壓力測試無法檢查出

貝克強調,「繼續興建核四廠是不負責的作為。」除了現有耐震、防海嘯、防洪設計與斷然處置措施均大有問題外,興建過程中的種種缺失與距離大台北都會區過近都是事實,壓力測試並無法改變這些。
田秋堇也出示一位台電資深員工提供的照片,顯示核四部分的零組件竟然是由已經生鏽的經打磨拋光後安裝,她更引用此員工憂慮的言論,表示核四工程錯誤百出「只有全部重蓋」一途。田秋堇強調,核四廠內有許多類似的工程缺失,都是「壓力測試」無法檢查出來的。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北市最後山城眷村 壽命剩一個月? 侯孝賢籲緩拆並保留

2013年9月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不要看不起身邊那些時光留下的造型,台北不能再這樣亂拆亂蓋,什麼都不留了!」北市蟾蜍山中的眷村面臨「煥民新村」拆除改建為學生宿舍大樓的命運,曾在1987年於當地取景《尼羅河女兒》的名導演侯孝賢,上週六前往原地聲援保存,不但呼籲國防部先暫緩拆除計畫,更鼓勵地主台科大拿出創意,將老房子活化為獨特的教學環境,他更表示,將會率先把今年的金馬電影學院拉到當地上課。
紙蟾蜍起跳,好蟾蜍工作室搶救蟾蜍山
也許鮮有人知,就在公館商圈邊緣的羅斯福路四段119巷裡別有洞天,一個小小的山城聚落安靜的存在於此已經兩百年,而且早已隨著名導演侯孝賢的作品《尼羅河女兒》、《好男好女》與《南國再見,南國》等,讓國際見到台灣不同面貌。但其中的空軍眷村「煥民新村」卻驚傳可能只剩下最後一個月的壽命,當年的劇組成員、附近居民與周邊的台大、台科大學生連忙組成「好蟾蜍工作室」啟動搶救行動,希望留下台北市最後的山城眷村。
蟾蜍山部分區域在1990年代時劃為鄰近的「台灣科技大學」的公館擴建預定地。其中屬於國防部的「煥民新村」39戶,原訂在今年7月底拆除,以「素地點交」的方式移交給台科大。但在入口處兩株名列市定老樹的老榕樹庇蔭下,拆商必須補送樹保計劃而延後了工程。
把握多出來的一個月壽命,在地居民、影像、文字工作者、藝術創作者、台大城鄉所、台科大建築系學生組成的「好蟾蜍工作室」,連忙舉辦一連串的活動,例如「街區記憶清理行動」、「廢家具修復行動」、「廢墟變菜園」、「跟社區媽媽學五行健身操」、「不插電音樂會」與「水蟾蜍山影展」等,希望能夠藉此激發出更多舊聚落的多元可能,而非只有拆掉重建大樓一途。

新大樓取代老房子 台北不連戲

侯孝賢衣服連戲「我的衣服就跟照片上一樣,連戲了,同一條褲子我穿了二三十年。」看著當時的劇照,侯孝賢與當時的劇組聚首如同學會般溫馨,不但重回當時場景懷念,更想起不少故事。「李天錄在戰爭快結束前,就在這裡監工挖山洞,後來我們又找了這裡拍戲,多巧。」「外公李天錄演的,他是本省人、演爸爸的卻是外省人,而女兒楊林則是國台語都能講,我們建構出這樣的家庭後,才選了蟾蜍山這個地點。」作品一向寫實,侯孝賢解釋1987年當時拍片的故事。
當時劇組回到場景蟾蜍山聚落起源在兩百年前,是台北南區「公館」地名的起源,更是琉公圳重要支流的流經地,當時還沒有羅斯福路,新店、景美要進出台北市都必須經過蟾蜍山。而國民政府來台後,這裡更成為空軍基地,因此有了「煥民新村」,之後也有不少北上打拼的人選則在當地落腳,靜靜的承受著兩百年的改變,蟾蜍山雖處車水馬龍的公館,卻保有遺世獨立的生活況味。「這個地方真的很特別,其他地方找不到這樣的場景,實在不該換成大樓。」參與當時劇組的電影人陳懷恩強調。

尋找「拆」之外的機會 創意學習不只在新大樓裡

眾人向台科大喊話,表示台科大的設計學系辦學成果有目共睹,是台灣目前奪得最多紅點設計大獎的學校。呼籲其應該拿出創意,思考除了蓋新的水泥大樓外,保留原貌將會是更好的教育場所,將使該校設計、建築等科系受益。
煥民新村一角「如果一個大學能長這個樣子,一定很屌,我認為在台科大教設計的老師們一定能懂的。」當時在劇組當任美術指導的畫家林鉅認為。侯孝賢指出,在法國坎城周邊看到不少類似的小鎮,許多藝術家與工匠就在小小的老房子裡面創作、生活與展演,他認為這可以是台科大可以效法的模式,讓設計與創意能落實在大學生活中。
台大城鄉所副教授康旻杰強調,這些房子經鑑定後都是可以修的,他更已經得到在台科大建築系兼課的名建築師郭英釗承諾,表示很願意帶學生來這裡做點事。
金馬電影學院、香港建築雙年展 國內外藝文圈看重
「我們希望先不要急著拆,多留一段時間來看他的潛力吧。」康旻杰期待說。侯孝賢表示「如果能有人在這裡開咖啡館,我絕對天天來這裡寫劇本。」侯孝賢更宣佈,將要把今年的金馬電影學院拉進煥民新村,訓練電影新銳從瞭解、關懷當地人文做起,才拍出深刻的作品。
除了侯導表態,日前香港建築雙年展也邀請煥民新村與寶藏巖一起成為海外衛星場館,此次雙年的主題正巧是「城市邊緣」,這座小小的山城將代表台北,和倫敦、巴賽隆納、澳門等國際城市平起平坐,因此康旻杰擔憂,要是屆時已經遭到拆除,那場面恐怕會相當尷尬。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華光徹夜未眠 居民、學生相聚防盜老梅樹

2013年9月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華光社區在上月底一波強拆之後,偷樹風聲更囂,其中老梅樹雖然在日前樹保會議上取得受保護資格,但相依的老屋已在上月底遭到拆除,有意偷取的人士開始明目張膽的不時前往張望。擔憂其安危的民眾與學生相約日夜守護,參與守夜的人從第一天的一人、第二天三、四人,到了5日晚間,已經有20多人前往相聚,守護老樹的同時,也陪伴遭拆遷居民。
遭到覬覦的老梅樹,後方原為「梅樹爺爺」的家
由「梅樹爺爺」陳基財30年前親手種下的梅樹,由於處於巷弄交接處,不管是開花、結果,居民們總聚在樹下品頭論足,因此在4日樹保會議中,以社區人文意義的理由獲得受保護資格,但相依的老屋已遭拆除。護樹民眾除了自行製作告示牌,強調此樹已受保護、相約前往日夜守護,更擔憂執行拆除的大型車輛與機具傷害到梅樹,聯手以殘磚斷瓦堆砌成一道小保護牆。
擔憂老梅樹受車輛機具損傷,學生以附近磚瓦砌護牆「這些大車,已經損傷到它的部分枝葉了。」為華光老樹奔走的張小姐相當不捨,張小姐在附近上班,四年多前開始認真記錄此樹,「它就是我護樹的原點」,「開花的時候滿樹白花,冬候鳥也來了,景色真美,還有人拍過黑冠麻鷺棲息、綠繡眼作巢...」張小姐如數家珍。
「它不只是一棵樹」就讀世新社發所的俞如強調梅樹一直是華光社區的的象徵與指標,之前總是在梅樹爺爺那裡相聚,討論如何搶救華光社區的歷史與生態,「也許不完全是為了這棵樹,我珍惜還能在這裡相聚的機會」。

學生相聚陪伴 拆遷居民:暖心

梅樹對面,原為李哥的家,桑樹與老屋相依「不知道,每天早上醒來,就是想要回到這裡。」家住老梅樹對面的李哥淡淡說著,李哥的家是最有可能因相依的老桑樹保留房屋的,但仍差了一步,房屋已在28日遭到拆除大半而無法居住,雖然遷居到南港,但李哥每天回到原地。
「我是沒有房子的居民」同樣遭到拆遷的王禹奇表示,「我當然還是居民,五年後、十年後都是,因為我們是被迫的,我的心沒有走開過。」
20多位學生與居民相聚老梅樹旁烤肉並守護。「也許陪伴,是我現在唯一能做的事吧」前往參與守夜的台大學生洪崇晏感性表示,「這些拆遷戶也許不見得脆弱,但是面臨如此大的變動,他們一定會很需要朋友陪伴走過這一段路」。正在當見習醫生的陳宗廷與曾稚驊從今年二、三月便開始參與搶救華光行動,表示將持續追蹤居民的後續「是否過得還好?遭控不當得利一事如何解決?我們會一直關注。」
被迫離開家的王先生感動於這群學生的陪伴「他們真是無私的好孩子,讓我覺得離開的有尊嚴,也不覺得那麼寒冷了。」王先生表示,當年父親隨國民政府來台,在法務部的默許下親手蓋起家園,「雖然下雨也是會漏水什麼的,但這是我爸爸蓋的,我覺得是溫暖的家,為何現在被當作貪婪的違建?」
為老梅樹自製告示牌

「我們每晚都會來!」直到確認老樹安全

「你是哪一屆的?」「我是國光石化後期吧」「我應該是樂生」「我參加過秋鬥」學生們因為近年各項抗爭陸續開啟關心社會議題的歷程,他們相聚,不只討論華光社區僅存列冊為受保護的歷史建物與老樹是否真能安全無恙,也討論反核、苑裡風機、蟾蜍山等議題,甚至白色恐怖。
這群學生除了擔憂梅樹的安危,呼籲北市文化局應該儘速為它掛上受保的告示牌,更強調將持續守護,直到封路,確定老樹無法讓人偷走為止,「我們就繼續來烤肉、泡茶、烤地瓜、在剩下的牆壁上把老梅樹的樣子畫下來,每天都來!」他們歡迎更多人一起加入守護的行列。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華光樹再指定25棵 北市鄭重要求法務部兩天內清光垃圾

2013年9月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北市華光社區持續遭到「清空」的同時,台北市樹木保護委員會在4日召開審查會議,增加認列22棵樹齡50年以上老樹以及3棵具有特殊人文歷史的樹木。北市府不但重申,在無明確開發案前,華光樹群將暫時保留,更對法務部採取強硬姿態,限期兩天內改善區域樹木生長環境,否則將開始開罰。而當地目前偷樹風聲四起,當地居民發起24小時巡守,需要更多人加入。
強拆後垃圾多堆積在樹腳,劉維公非常不滿,要求法務部兩天內清除。此次會議除了新增指定25棵樹木受保護,文化局長劉維公也對法務部「明確鄭重」的提出要求,法務部需在兩天之內將堆放在樹旁的垃圾清走等,維持改善區域樹木生長環境,否則將定期與不定期的前往抽查,以嚴格的標準要求,對法務部進行開罰。「大家都在看,已經給過你們太多時間了。」會中也再次確認,在開發計畫執行之前,華光社區內所有樹木都應由法務部負責維護,包括因拆遷房屋後續的腐朽治療、防風修剪等。而其餘尚未受保護的樹木,民間團體也可再提新事證繼續向北市府爭取。

避談「樹群」 樹保里程碑功虧一簣

華光社區今年數次強拆引起激烈抗爭與民眾關注,而社區內上百棵樹木是否也將受到波及,或是可以庇蔭相依的社區內建物?民間因此發起「搶救華光老樹群」的行動。從原先只有一棵老樹受保的狀況下,今年4月再增加22棵掛上「臨時受保護」牌。
8月9日北市樹保委員到現瑒進行會勘後,此次樹保會議,副市長張金鶚、文化局長劉維公都親自參與,張金鶚當天早上更特地再去華光探勘一次,可見市府對其重視。會議中除了確認已列入的23棵受保護樹木外,決議再新增指定25棵,不但對50年樹齡採寬鬆認定,更有3株以相鄰歷史建物、與受保樹木相連成綠帶、社區人文意義為由受列,也顯示市府與委員會的善意與小幅進步。
受保樹木地圖
但民間團體最初是以「樹群」概念申請全區保留,此次會議主題亦為「華光社區整體樹木、是否符合本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第二條第五款規定」,會議走向逐棵討論,讓到場關心的數十位民眾感到失望,直呼此次會議本來極可能成為樹保條例的里程碑,突破未曾使用過「樹群」認列的僵局,如此功虧一簣實在可惜。
數十位關心民眾在旁聽席,隔著玻璃用海報表達。全球綠人成員潘翰聲指出,10年前北市長馬英九與文化局長龍應台推動樹保,當時會將第二條第五款「珍稀或具生態、生物、地理及區域人文歷史、文化代表性之樹木,包括全體樹林、綠籬、藤蔓等」寫進樹保條例,便是感受到有其需要。然而之前松菸、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廣慈博愛院、美軍宿舍等案,都因「沒有前例」為由,而避談「樹群」認列,此次華光社區集老樹、歷史與生態等元素於一身,最有資格成為開先例的里程碑與經典,卻還是無法獲得認定,終究是見樹不見林。
華光護樹志工隊發問「未來20年的台北市,到底會長得怎麼樣?」。提出雖然北市樹保條例已經推行10年,但仍有進步的空間。志工隊指出,據市議員簡余晏統計,10年內台北市移樹的數量累計超過一萬棵。志工說,包括2004年馬英九任內信義路2至5段綠色隧道因捷運工程移走2000株樹木,郝龍斌任內松菸、花博、客家公園等案,又損失了約2400棵,未來還有華光、林口市大運、廣慈博愛院等案,至少還會再失去1800株樹木。「難道要繼續讓樹保條例成為移樹、砍樹條例?」民眾向樹保委員會喊話,希望能從華光案作出改變。

遠慮:更多「活化」計畫 近憂:偷樹偷文資 

立委姚文智派出助理,傳達支持全區保留的意見,更表示日前曾行文國有財產署關心此案,卻得到「開發計畫現在還沒有最後定案」的回應。潘翰聲也表示,國有財產署明年將有更多所謂「活化」的計畫,是否也將朝向商業開發,而毀去歷史與生態等老台北原貌,讓人擔憂。
華光社區當地經過數波強拆之後,不肖人士將前往偷樹、偷瓦片等文資的風聲不斷,溫州社區發展協會何承翰組隊進行24小時守護,亟需更多民眾加入,意者請向他聯絡0910114036。

兼具歷史、生態元素 民間重申全區保留

陳媽媽護樹志工們從歷史與生態兩方面,將華光社區老樹群與中正紀念堂及大安森林公園相
比較。當地居民陳媽媽表示,比起相鄰的中正紀念堂,華光社區的歷史故事毫不遜色。起於1904年日本興建台北監獄舊址,在台灣是第一座現代化監獄,規模更堪稱當時遠東第一大,而且區域內有以清代古城牆建成的監獄圍牆,與國民黨來台後的移民建物,為台北百年歷史的活字典。社區營造學會執行長吳碧霜更表示,歷經日本殖民與白色恐怖,許多民主鬥士在此成仁,「這裡才是真正的自由廣場!」
志工黃舒楣指出,台北如果真要追求成為設計之都,不是一味製造地標就好,而是要重視華光社區這樣「文化景觀」,黃舒楣更提出柏林經驗,柏林願意將廢棄機場開放給民眾使用,除了保留歷史與生態,還有人們的直接參與,如此的態度才能吸引了兩萬多位設計師去居住,成為實至名歸的「設計之都」,這並不是煙火一般的短期活動。
「樹木不是地上建物,是生命!」志工張小姐指出,此次會議與其中樹木守保護的理由中,「生態」的考量不在其中讓她覺得惋惜。
志工除了再次強調華光樹群是台北盆地中,大安森林公園與淡水河之間生態跳島的重要一份子,許多鳥類仰賴生活,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委員梁蔭民表示,華光樹群自行生成為現在的模樣,比起陽明山、比起大安森林公園,從未需要專人照料,「為什麼一定要把他幹掉?」
陳媽媽更提出新事證,舉出華光樹群與蝴蝶的關係,區域內多元的樹種,提供各種蝴蝶食物,「張副市長,劉局長,如果你是一隻蝴蝶,你就只能吃某種樹,不然你就會死掉,你們知道嗎?」陳媽媽強調,當地每一棵樹都有其價值,若是因樹木不受保護而使某些蝴蝶死去,那將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仍等不到安全距離 苑裡反瘋車:政府牛步、經濟部豬頭

2013年9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苑裡反瘋車抗爭已滿一年,自救會訴求「訂定風機安全距離規範」,不但一直沒有得到主管機關經濟部能源局的正面回應,多次抗爭卻只得到警方暴力相向與廠商大規模提告的對待。3日苑裡反瘋車自救會60多人上午再度北上,在凱道向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喊話,再帶著「豬頭」前往經濟部,痛批「豬頭領錢不做事,好吃懶做經濟部」,由於見不到經濟部官員,自救會越過柵欄,試圖要將豬頭直接送進經濟部時爆發警民衝突,在推擠之中,一名前往聲援的女學生受傷送醫。
目前苑裡已遭英華威公司架設了四支風車,其中一支更已進行試營運,自救會仍然排班在工地現場進行24小時日夜抗爭。擔憂和大埔四戶一樣「被天賜良機」,北上抗爭的同時,仍有成員持續留守當地。

要求人權會立即開會 以落實兩公約

自救會在凱道演出行動劇,把寫有「行政透明」、「民眾參與」、「立即開會」、「制定規範」的牧草餵食「牛政府」,除了諷刺政府在訂定風機安全距離一案中以牛步推託,更強調此案侵害人權。除了在施工現場的抗爭中,發生不少警方與廠商保全拖行、毆打民眾的事件;能源局至今也沒有依上次委員會的決議,召開實質聽證會聽取民間意見,在8月20日召開的「實驗性聽證會」,也因過程有許多瑕疵,讓自救會認為能源局有黑箱作業、虛應事故的嫌疑,企圖瞞混過關。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原訂在8月27日的會議中,審查能源局制定「風機距離規範」過程是否落實兩公約,但由於議程過長而將延到本月15日再進行。自救會向委員會喊話,希望在15日當天前能優先處理此案,監督能源局舉辦公開透明且民眾可以有所參與的實質聽證會,以免製造更多的風機受害者。
「這麼簡單的訴求,我們就只是要安全距離而已,為什麼作不到?」苑裡反瘋車自救會總指揮鄭百松表示,要求政府出面保障大型風機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與身體健康權益,立即制定風機安全距離、民眾參與程序及其他相關規範。他更希望馬英九總統與人權委員到現場勘查,實際站在風機下感受民眾所感,而非掩護財團、任由廠商的造假與抹黑居民反綠能。

痛批「豬頭」經濟部效率差 籲爭議未決 先取消英華威施工許可

自救會第三次前往經濟部抗爭,之前能源局一再以「再給我們三個月的時間study」回覆,但至今仍未得到正面回應,前往聲援的北海岸環境自救會成員黃文慶則指出,四年前他們反三芝風機時,也是得到這一句話,顯示根本就只是應付民眾。
自救會準備豬頭,企圖送給經濟部
因此,自救會會長陳清海大罵「豬頭經濟部、做事沒效率」而帶了一顆豬頭要送給經濟部官員,要求經濟部積極督促能源局盡快制定風車安全距離,並且在目前爭議未決的狀況下,應該先撤銷苑裡的英華威風車施工許可。
聲援民眾將豬頭貼在經濟部外牆反瘋車抗爭曾爆發多次衝突,苑裡反瘋車自救會此次北上,不管是凱道或是經濟部都有大量警方持盾牌嚴陣以待,甚至各準備了四、五台警備車。當記者詢問在場警方「今天怎麼派這麼多警察來?」,警方卻回應「沒有呀,本來就這麼多。」。
當自救會與聲援民眾試圖要將豬頭直接送進經濟部時,警民爆發衝突,在推擠之中,一名前往聲援的女大生黃燕茹腰部受傷,送至和平醫院。在場的林三加律師見狀大罵警方「你們知道知道你們到底在保護什麼嗎?是要保護拉下來阻擋民意的鐵門,還是該保護民眾?」氣憤的民眾亦將印有豬頭的紙張貼在經濟部外牆上表達不滿。
兩場地警方都嚴陣以待。兩場地警方都嚴陣以待。

「給孩子們,非核家園」 歌手巴奈50場反核巡迴開唱

2013年9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長期支持社會運動並守護台東的原住民歌手巴奈庫穗近日宣佈,將在9月到11月之間,一連舉辦50場「給孩子們,非核家園」演出。演出地點將在全台的咖啡店、獨立書店、小型展演空間等進行巡迴,消息一出引起各界關注,粉絲團甫成立不到24小時,便吸引了5000多人按讚,期待詳細的場次表。
此巡迴演出由9月5日(星期四)晚間台北的「河岸留言」場開跑,足跡遍佈全台各地,其中又以台北、台南、花蓮、台中最為踴躍、場次最多。

「給孩子們 非核家園」推廣反核四 更支援台東反核廢

「唱 大聲唱 大聲唱 非核家園 唱 大聲唱 大聲唱 非核家園
撐 一片天 我們要 非核家園
撐 一個希望 給孩子們 非核家園 給孩子們 非核家園」
〈非核家園〉一曲誕生於今年309反核遊行之前,在沒有經費的狀況下,為了宣傳大遊行,巴奈與一群孩童合唱拍攝了一支小短片,經由網路的傳播,催出了3000多人參與當時的台東場,幾乎是前年430的兩倍人數。歌詞相當簡單,寥寥數字道盡了「給孩子們 非核家園」的心願,巴奈解釋,原曲其實來自另外一首歌〈這兩個字〉。
「這兩個字,就是尊嚴」,〈這兩個字〉寫於巴奈與那布年初回古部落尋根的行程後,歌聲中充滿感嘆。
「我卑微地,卑微地,活著。我卑微地,卑微地,幻想。
撐,一片天;撐,一個夢。爭,一個希望;爭,一個尊嚴。
這兩個字,這兩個字……」
眼看原住民部落土地遭掠奪,巴奈藉由此歌,強調對土地正義與安全的希望與爭取。
「我們台東的動能其實真的很小」巴奈感嘆,在沒有經費,沒有太多人手協助下,把〈這兩個字〉改編成了〈非核家園〉,並找了一群都蘭當地小朋友合唱,做成宣傳影片,雖然克難,但也激起了一番「台東Style」的公民行動。
除了不在全國性的核四續建爭議中缺席,台東更面臨核廢的威脅。台東人用最少的電,蘭嶼甚至從未用過核電,但蘭嶼、達仁等原鄉,卻在國家暴力下不得不承受核廢料。在這個不符合正義的狀況中,但巴奈觀察到,還是不少台東人對核能議題陌生,或是感到「遙遠」,在缺乏資訊、公民行動動能較弱的狀況下,不少老人家連「核廢料」三個字都不太會唸。「這的確從來不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要老人家怎麼想像?」將來又該怎麼參與目前不明的核廢料公投,於是巴奈與當地推動反核的人士,希望能聘請專人在地方上與居民進行溝通,激起更多討論。
「雖然我們幾個都很窮,但要湊出一個人的薪水也不是那麼難,可是我們是不是能做些什麼讓更多人參與?」於是這樣的巡迴演出計畫漸漸形成。巴奈表示,計畫推動的過程中,核四公投的消息也開始傳出,成為她同樣重視的事情,巴奈認為,如果核四公投勢在必行,那麼就得催出更多人相約當天去投票。於是,巴奈與那布將帶來演出,和全台灣的民眾面對面聊反核,而門票所得則可以支援台東阻擋核廢料的工作。

溫柔力量集結 多方參與同成巨大作品

「關於核能議題,我們不只要理性看待,而且,如果我的歌聲能感動他,讓他找到生命之中值得珍惜的東西,那麼看法就會有所改變!」巴奈的歌聲總能感動人心,也因此早已享譽國際,但這一系列的巡迴演出不但將唱滿90分鐘,票價更全台統一一律只要150元,而且巴奈堅持,只在獨立藝文空間、小書店、咖啡店等小型場地演出,而拒絕了大舞台。「我想要看到觀眾,我們是要聊反核、要對話的,當然需要面對面。」巴奈強調,這樣的演出將建立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關係。她認為,在演出者、觀眾、提供場地的店家三者都很認真看待的狀況下,共同完成這50場的巡迴,成為一個「作品」。
「媽媽不就是全世界最強的生物嗎?巴奈就是這樣的人,她只是個溫柔的媽媽。」協助巴奈進行此巡迴計畫的小孟感嘆,巴奈可以讓冰冷的核電爭議「溫柔化」,將訊息傳給對抗爭冷漠的一般民眾。
曾經在獨立樂壇工作,與巴奈相識已久,小孟找了女巫店的老同事手繪海報、寫場次表,拉了國中同學贊助,做出令人驚艷的海報,更多的行政與聯絡,也是如此達成。「因為有多方的參與,沒有錢的我們也能夠巡迴,這是眾人的幫助與好意所集合而成的。」小孟除了利用原有的人脈,尋找一場一場的演出空間,更在聯絡各方中感受到溫暖與認真。
「嘉義洪雅的國信哥、南投的阿文哥、漢中哥、台中的forro咖啡、楓樹13...」細數著這些貴人,小孟表示,不但有些完全不認識的人,只因在電話那頭聽到這個計畫便決定傾力幫助。提供場地的店家更散發「十足的熱情」與「瘋狂的期待」,這些店家不斷提出新想法,希望能有所協助,也讓每個場次的演出都將有所不同,保證「場場有驚喜」小孟這麼說,「請相信我們會好好保護你們的熱情與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