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憂杉原棕櫚案引骨牌效應 環團怒批:新政府是歷史罪人

2016年6月3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29日,環保署在第299次環評大會上,通過了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環差案,引發譁然。經過憂傷無眠的一夜,30日上午,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痛斥,此例是東海岸開發的第一個骨牌,這個破口,恐讓東海岸景觀面臨土石流般的大崩壞。而失守的民進黨政府,就是歷史罪人。
新政府無能,東海岸第一個骨牌倒下 強烈譴責環保署、觀光局、原民會、營建署
面對杉原棕櫚環差案通過,民間團體痛批新政府無能,東海岸第一個骨牌倒下。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自從美麗灣案引起全國關注後,其歷經環評遭訴訟撤銷、台東縣府補做環評又遭撤銷,攻防數回合後,東海岸開發案腳步暫停,業者都在觀望。如今杉原棕櫚在美麗灣爭議後,第一個突破環差審查,讓民間團體非常憂心,接下來其他業者也要蠢蠢欲動了。因此民間團體將向觀光局與原民會施壓,在環評結論正式公告前做最後搶救,若最後仍無法如願,將展開法律救濟程序。
同樣位在台東都蘭灣區域,杉原棕櫚雖不像美麗灣直接位在海灘上,但與美麗灣僅隔著11號公路,就在海濱的山坡上;且26公頃面積、550間房間的規模,量體與規模是美麗灣的四倍大。

爭議仍多卻通過

如同其他東海岸的開發案一樣,這些案子多在十多年前就通過環評卻未開發,近年陸續展開環差審查,卻面臨政策環境大不相同,《國土計畫法》、《海岸管理法》陸續完成立法 ,民間也逐漸在意《原住民基本法》的落實,因此充滿爭議,卻因為環差案並無退場機制,因此一審再審。
據環署綜計處統計,目前在東海岸已經通過環評開發案共有十件,其中四件已中止計畫,但有三個正在審查環差中,包括杉原棕櫚、同樣在都蘭地區的黃金海、與成功地區的滿地富,另有三個未開發但目前也沒有啟動環差程序的,包括都蘭的杉原渡假村、與在成功的寶盛與旭塔。
此案受爭議的包括,應落實原基法的原住民知情同意、開發基地未來可能位於海岸管理法的「重要海岸景觀區」、「海岸二級保護區」兩點。面對於環評大會將這兩點視為與環評無關,將來由原民會依法要求開發單位辦理、由開發單位向內政部申請許可,民間團體表示「傻眼」,更痛批新政府無能,在各個政府機關的漠視與消極下,讓本來可能踩煞車的此案,卻成為第一個倒下的骨牌。

原民會無作為  高潞以用痛批

原住民立委高潞以用批,此案足以用來檢驗新政府,他尤其譴責原民會。指出此案分明位在當地刺桐、都蘭、加路蘭部落的傳統領域上,為何昨日的會議中原民會代表卻沒有替族人據理力爭,反而不發一語,直到閉門會議前一刻,在民眾大喊原民會出來說話時,才說了一句「該地區位在原住民傳統領域上」。高潞批「原民會自己是這種態度,難怪其他單位不會尊重。」
高潞強調,原基法第21條規定原住民知情同意權,目前卻形同具文。在本案,業者只向刺桐部落進行說明,卻沒有向都蘭、加路蘭部落說明,而業者聲稱已取得刺桐部落的同意,事實上也沒有符合法律規定,更不要說都蘭部落早就發表聲明,明確表達反對立場。
高潞表示,將繼續在立院設法強化原基法第21條。而對於此案,由於在結論中提及原基法第21條相關規定事項,需要原民會要求開發單位辦理,因此他也向原民會提出公文,要求原民會與交通部取得三部落的知情同意,高潞強調,若無完成這點,這個開發案就沒有完成有條件通過的條件。
2016-06-30_01-31-03
蔡中岳指出,東海岸開發案,幾乎都在海岸管理法的相關保護區上。攝影:賴品瑀。

保護區未定、觀光局「擺爛」  恐加速東海岸崩壞

對於內政部營建署代表會議中對於開發基地極可能位在海岸法的重要海岸景觀區、海岸二級保護區中,卻說環評審查與特定區位中開發案的審議「兩者並行不悖」,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黃靖庭也批,如此一來此案通過後,將造成保護區中有大型開發案,對東海岸影響甚鉅,骨牌效應一起,東海岸若崩壞,民進黨政府就是歷史罪人。
黃靖庭呼籲營建署應儘快公告保護區範圍,有資料的就先公告,並加速制訂海岸法相關子法,未來更要從嚴審查位在特定區位中的開發案,否則沒有落實的海岸法保護不了海岸,根本毫無意義可言。
「觀光局擺爛,最可惡!」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直批,指出長期以來身為這些陳年老案的主管機關,交通部觀光局時常缺席相關環評審查。尤其在民間不斷要求下終於做出「都蘭地區觀光永續發展報告」,終於有了總量管制的具體規劃,但是在環差的審查中,觀光局又說「僅供參考」來自打嘴巴、自我閹割。

「審到過」為止? 環差審查無退場機制

山海共生工作室蘇雅婷也指出,選前曾有機會與總統蔡英文面對面談,提及應該對東海岸開發進行觀光政策環評與觀光乘載分析,當時蔡英文點頭稱是滿口承諾,如今上任一個月,觀光局還不展開觀光政策環評,卻坐視杉原棕櫚環差的通過。但東海岸景觀都遭破壞後,台灣也將失去觀光環境與產業轉型的機會。
反反反行動聯盟總召郭靜雯指出,除了環差審查無退場機制應該檢討外,環評委員的組成也該檢討、也該有退場機制。郭靜雯表示,此案有個讓他在意的現象,就是在委員於閉門會議舉手表決以十人贊成通過前,在開發單位報告結束後,委員們竟然報以一片沈默,並無委員要發表意見或是提問,僅有副署長詹順貴從送審資料中挑出十個左右的問題要求釐清。
郭靜雯反問,這個案子會審十次,不就是因為爭議不斷,環評委員怎麼會沒有問題要問?且民間在發言中不斷要求委員們到當地現勘,也沒有得到回應,但這些委員怎能在不瞭解當地的狀況下,在冷氣房裡做出毀壞東海岸的決定。

原民會:此案違反原基法,應暫停開發

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環差審查通過,多方質疑原民會於會議上無作為。對此,原民會特於30日下午發布新聞稿回應,指出開發基地位於部落傳統領域內,應依《原基法》第21條規定,進行諮商、取得原住民族或部落同意。
然此案並未遵守知情同意程序已然違法,開發恐衝擊當地部落、損及原民族人權益。原民會表示,在適法性疑慮未解前,開發單位應暫停開發行為,而環評也應重新評估此案適切性。

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九個月內提出修正草案 詹順貴啟動環評制度革新

2016年6月2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上任後不斷拋出修正環評制度的預告,更展開與民間環保團體的對話,引起社會討論。28日下午,詹順貴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告腹案:包括二個月內調整環評審查行政程序;六個月內提出政策環評細項、環評作業準則與認定標準修正草案;九個月內提出環評法修正草案;以及在一年半內提出社會影響評估技術規範草案。
不過,關於之前曾引起熱議的環評回歸各自目的主管機關一項,詹順貴表示,將不會貿然改變此設計。除了因為民間恐無法接受大幅改動,尚需長時間盤點相關配套法律,而各機關的相關人才也仍需要培養。
2016-06-28_05-16-32
詹順貴提出時程表,多項環評相關子法都要展開修正。攝影:賴品瑀。
面對產業界、其他部會要求讓環評制度提昇審查效率與速度,更要發揮實質篩選功能,詹順貴先以圖表反駁,指出以往各界詬病環評審查緩慢、效率不彰,但資料顯示,六成以上的時間是用在如開發單位的評估、撰寫、補正、展延、溝通協調與重新送審,或是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取得許可、申請、釐清上位政策等,皆非環署所能掌握的部分,算起來,案子在環署審查的天數低於40%。

民眾參與提前、顧問公司由政府聘  環評流程將改變

「把民眾參與往前提。」詹順貴所提出新的行政程序,最大的變動是在專業小組召開審查會議前,就納入民間參與。由專案小組先收集書面資料,並到當地進行現勘、開公聽會等收集當地居民意見。而「初審小組會議以三次為原則」,為的是加快審查效率,讓該過的過、不該過的也不需要以自願進二階等手段「掙扎」。然而,這樣流暢的效率,必須基於開發單位實問實答之上。詹順貴強調,將來的環評審查會更重視這一點,並認真檢視追蹤回覆狀況,開發單位若採實問虛答、不好好回答問題的態度,遭到明快駁回的可能將大增。
詹順貴表示,在過程中相關書件都會上網公開,如果試辦順利、獲得民眾信任,將來關心的團體與公民不需每場專案小組會議都大老遠趕到台北旁聽,一再發言重複自己的主張,只需關注自己的書面意見是否獲得妥善回答即可。「如果沒有,可以在大會前的最後一次來,不用每次都來。」
不過,詹順貴也強調,在此新模式展開前,既有審查中的環評案,還是按照原作法進行,環評小組不需因為「三次內」的原則感到壓力。
除了提前納入民眾參與,另一項引發討論的,則是顧問公司轉由政府出資聘用,「切開開發單位與顧問機構的共生關係」。詹順貴指出,以往常有顧問公司必須替開發單位美化、隱匿,甚至避重就輕,否則拿不到錢的狀況發生,大傷環評審查的公信力。但若將這些顧問機構轉為「行政助手」,則可發揮其科學專業,提出真實報告。詹順貴更駁斥先前討論中「全民買單」的質疑,強調調查費用將由開發單位連同審查費一併繳交,環署後續會訂出費率表。
詹順貴認為,雖然提前納入民眾參與、由政府聘任顧問公司作調查,可能讓準備期間拉長,但相對來說,進入審查後速度就會變快、且環評書件會較公正客觀,兩者一加一減後,效率會是提昇的。

落實國土法、兩公約、原基法  政策、個案納入環評者將增加

除了個案環評的運作與流程將有變動外,政策的決定過程也將調整,例如釐清需做政策環評的產業與計畫。
詹順貴指出,為了因應《國土計畫法》上路,環署將以環評法子法修正草案,去和有關機關會商政策環評的增訂,涉及土地利用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部門計畫將會列入,如水泥、礦業、觀光發展等。再者,國土計畫將以國土計畫來分區管制土地,除非通盤檢討,否則個案無法任意變更土地分區,因此環署將以修正「環境敏感區位及特定目的區位限制調查表」來引導開發單位到「對的地方」進行開發。而以往屬免環評的,如採礦、涉及土地利用的試驗計畫,也將以「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的修正,來納入環評。
預計將在一年半內推出的「社會影響評估技術規範草案」,讓原住民、迫遷等人文因素也納入考量。這是否有環保署與環評「撈過界」、「管太多」?詹順貴表示,其實環評法既有條文早有此精神,如19條第2項第5款「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中,包含「對當地居民之遷移、權益或少數民族之傳統生活方式,有顯著不利之影響。」、環評作業準則28條「開發單位應評估開發行為在施工與營運期間,對周遭環境之...當地居民生活形態、土地利用形式與限制、社會結構...之影響。」
詹順貴指出,只因為沒有相關的評估技術規範,以致於常被忽略或未做實質評估,讓民間團體一再主張兩公約與《原基法》卻得不到回應,因此這次也要明訂出技術規範,讓這些規定可以落實。

環評否決權、環評回歸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詹順貴:短期不會

至於前朝曾拋出取消環評否決權、環評回歸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方向,目前已不在環署規劃中。
詹順貴指出,雖然《環評法》來自美國,但立法過程中設計成目前的樣子,經過20年後說要改回原型,需要許多的評估與配套。從歷年資料統計來看,環評案中獲不開發者僅4%,這樣的環署是否能稱為「擁有否決權的太上皇」還有待商榷,比起否決,產業界更想改變的應是審查效率不彰。
至於環評回歸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反觀現階段各機關欠缺人力與經驗,也無法立即辦理各自核發許可案件的環評。因此詹順貴認為,這會落在長期階段規劃裡,而不在短中期計畫中。現階段應該先由主管機關更積極參與環評討論開始,包括提出主管機關支持該開發案的理由,並負起補償機制、區位選擇等積極責任,先培養決策時有環境思考。後續還要時間盤點相關或配套法律制度的調整與修訂,更需充分的討論與對話,若要改變,將會是漸進式的調整。

環評罕見「三案併陳」 利澤地熱電廠獲再補考機會

2016年6月2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這是欲求其生而不可得阿!」雖然目前國內急於尋求綠能發展,但民間自行展開的地熱發電「利澤地熱電廠案」,卻讓擔任第299次環評大會主席的環保署長李應元相當頭痛。此案遭環評小組以「進二階」、「退回小組重審」、「通過」,三案並陳的罕見姿態,送進環評大會審查,最終獲得一次補考機會。
此案由民間作先鋒,反核人士高成炎領軍,組成蘭陽地熱資源公司,要引進國外最先地熱技術,在宜蘭利澤工業區設置地熱電廠,預計開工七年後,要完成101MW的深層地熱。然歷經三次初審小組會議、兩次專家會議,然環評委員們談到此案,卻有「態度不專業、專業上不專業」、計畫一直在變、地底下的地質資料不足、「請來的專家沒有說服我」等負面評價。因此李應元以「欲求其生而不可得」來評價此案。
利澤地熱電廠的地熱井設計圖,取自環評資料
利澤地熱電廠的地熱井設計圖,取自環評資料。
先前在高成炎親自出馬時,審查過程往往對話無法對焦,甚至審出火氣,在更換報告人參與會議後,大會認為此次出席的董事董雲樵明顯較能溝通,因此給出補考的機會,將此案退回專案小組。
環評結論並要求利澤地熱電廠提出對策,包括:減輕可能的廢熱、廢水、廢棄物、噪音、震動、溫室氣體等;增加環境監控規劃;取得本案斜井穿越土地相關土地管理機關意見;強化可能受影響範圍的公開說明;增加焚化廠區建廠規劃;各季保育鳥類生態調查穿越線比對;提列鑽井過程有害氣體因應對策;本案採行鑽探方式的國外實證資料等。
此案選在宜蘭限五結鄉龍德暨利澤工業區,周遭僅有宜蘭縣環保局,相對而言對環境的影響已較小。但對於業者提出的新技術要在小範圍內進行地熱發電,環評委員一路討論下來時常對話沒有交集。初審小組召集人廖惠珠一再表示,雖然支持地熱開發,但業者沒有提出有國際實例的狀況下,且環評委員無相關專業的狀況下,仍有「從來沒挖過沒調查,你怎麼知道會挖出來什麼?」的疑慮,廖惠珠甚至要求換人作召集人「我不要做了!」。
董雲樵則表示,德國即有案例,不但在城市、且一千坪以下的深層地熱電廠。蘭陽地熱提出其引進的新技術「GEEG」,擁有鑽井不使用水裂法、地熱電廠沒有額外熱源、對地質結構及含水層干擾小,用水量低、碳排低等特點,更因為只取熱不取水,而不會排放工業廢水與工業廢棄物。
為此小組也已經召開兩次專家會議,在專家會議中也已釐清因為未使用液裂作業,誘發大地震的可能甚低、而業者也得詳細說明其防止井噴的對策與災害風險評估等等。

都蘭灣最大開發計畫 杉原棕櫚環差審十次後過關

2016年6月2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東海岸開發「老案」中規模最大的「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29日再次進入環評大會進行「環境差異分析」審查,獲得「修正後通過」。
此案在十多年前通過環評,後因《國土計畫法》、《海岸管理法》陸續完成立法,與當時的環評結論當中有不少競合問題,且子法尚在擬定中,再加上當地開發總量、原住民權利等,而充滿爭議。在環差案並無法「駁回」開發的法令前提下,此案的環差已經審了十次 ,更三度進出環評大會,在此次大會,業者提出基地退縮等變更設計,最終在委員會舉手表決下,仍按照初審小組的建議,得到修正後通過的結果。
民間團體大力反對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開發。攝影:賴品瑀。
民間團體大力反對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開發。攝影:賴品瑀。
位於台東都蘭灣區域,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26公頃面積、550間房間的規模,比美麗灣渡假村大了四倍多,是目前東海岸最大的開發計畫。此案在2002年就已經通過環評,但因超過三年未開發,因此從2010年展開環境差異分析審查,在審查的過程中,由於政策條件已經不同,且都蘭灣已有多個開發計畫,因此遭到民間團體大力反對。
會議前民間在環署大門重申此案既未釐清《海岸法》相關,更未取得當地原住民同意,應該繼續暫緩審查,更呼籲新政府實踐要對觀光展開政策環評的諾言,將東海岸開發的陳年老案重新檢討、通盤規劃。
但此案一審再審,業者也提出基地退縮、加倍設置滯洪池、廢水全回收等承諾,環評大會認為各項議題都已經提出預防與減輕程度的對策,因此讓此案通過,只需在下次環評大會以報告案的身份釐清四項,包括國有財產局對此案所使用公有土地的委託經營契約書、農業主管機關同意使用農牧用地的文件、重新向自來水公司函詢是否同意提供自來水及供給量是否足夠、說明此案是否符合「台灣沿海自然保護計畫之一般保護區」的保護原則。
面對這樣的結果,讓民間團體感到相當失望,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更表示,未來將持續採取行動,可能循行政程序法律救濟,讓此案如向山BOT、美麗灣等案一樣撤銷環評。
此案獲得通過,也恐怕影響東海岸開發的風向。根據環署統計,目前東海岸成功加上都蘭地區總計有十案通過環評,目前有三案已中止,但剩下的案子皆未實質展開開發,這些在十多年前通過的開發案,如黃金海等,都和此案杉原棕櫚一樣在不斷的環差審查程序中對峙。

東管處評估都蘭不該再增旅館  觀光局:供參考

蔡中岳指出,這些老舊環評一再補件,但主管機關觀光局應該做政策環評也應重新檢討整個環評機制。地球公民基金會成員莊慕華提觀光局東管處之前提出的「都蘭地區觀光永續發展評估案」報告,指出報告書提及,若目前在都蘭的所有開發計畫完成,將增加1408個房間,供給遠超過實際需求,因此應該朝向更新老舊既有旅館與飯店。
報告也說,濱海地區旅館開發將造成原生生態擾動、影響動植物棲地,也缺乏當地人文環境,因此提出未來將依照海岸管理法,不得新建、增建開發與建築行為。
莊慕華強調,這是觀光局自己的報告,因此對於東海岸開發,觀光局不但應該面對這些陳年老案的檢討,更應該盡快展開觀光的政策環評。但觀光局代表卻說,這些計畫與評估不具法律效力,僅是提供參考用,無法以此妨礙民眾的權利。

海岸法、原基法的落實? 環評大會:非環評範疇

民間團體除了主張應該檢討都蘭灣的開發總量,也提出應該落實海岸法、原基法,但在這次的環評結論來看,環署卻表態這些與環署無關。雖然在上次的會議原民會曾提出此案所在地不只是刺桐部落的傳統領域,也是都蘭與加路蘭部落的傳統領域,刺桐部落青年林淑玲也指出,除了未取得都蘭與加路蘭部落的同意,業者所一再提出已取得刺桐部落的同意,但這個同意也未依照部落會議的相關規定辦理。但環評大會今天的結論,卻表態此案涉及原基法第21條知情同意的部分,由原民會依法要求開發單位辦理。
而與海岸法的衝突,雖然此案並非如美麗灣位在海岸上,但民間擔憂這麼大的規模,將衝擊當地海岸生態,環境資訊協會專案經理黃苑蓉指出,以美麗灣的經驗為例,在動工期間珊瑚白化的狀況增加了七倍。但大會認為,此案並未座落於「近岸海域」、「潮間帶」、「最接近海岸第一條濱海道路向海之陸域地區」等三項區位,目前也並未違反海岸管理法第31條「近岸及公有自然沙灘不得為獨佔性使用」的規定,在承諾廢水全回收後已經降低對海洋的衝擊。
至於是否與海岸法25、26條後續所訂出的管理辦法與審查規則相左,大會則表示,待未來若確定此案位在適用這兩條法令的區域,如「重要海岸景觀區」、「海岸二級保護區」時,再由開發單位向內政部申請許可,也跟環評無關,且兩者並行不悖。

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每天1.1萬噸 光電污水、水肥確定可進桃科處理

2016年6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27日環保署進行桃園科技工業園區環差案第四次初審,建議通過此案,讓桃科一二期可以共用污水處理廠外,廠外污水,與桃園市水肥也都可以進廠處理,最大量可達11,000CMD。至於是否衝擊大崛溪口生態甚至觀音藻礁?則將以加強監測來預防。
桃園科技工業區位在桃園市觀音區濱海地區,分一二期陸續開發完成,為使一、二期能共用淨水廠、廢水處理廠,桃園市政府在2012年提出環差案。雖然環評小組樂見這個資源共享的措施,但在2015年1月的第三次審查中,又併入協助桃園市處理水肥的規劃,也因此過了近一年半,此案才再次進行小組審查。
16-06-27-16-58-26-039_deco
因為緊鄰,桃科提出一二期共用污水處理設施的環差案。圖片來源:翻攝簡報
桃市府指出,桃科園區廢水處理廠的設計處理量為22,000CMD,分兩期開發。除了區內的廢水,也將收受區外的廢水,規劃餘裕處理容量的40%、不得少於1,500CMD供園區內使用,園區外則是60%、5,000CMD為限,而收受的產業包括電子材料、精密機械模具、船舶機械、自動倉儲轉運、面板、油品参配儲運、環保科技業等,這些廢污水必須符合園區的納管水質標準;若是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則重金屬銦、鎵、鉬三項,需符合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放流水標準要求。
16-06-27-16-58-48-102_deco
對要進廠處理的事業廢水提出限制。圖片來源:翻攝簡報
至於新增的水肥項目,市府表示,目前桃園市水肥處理去處不足,僅有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能處理每日約50CMD,但全市水肥有150CMD需要處理,因此需要桃科的協助,最大量為每日95CMD。桃市府強調,這僅是暫時措施,未來桃市的水肥將循污水處理接管與生質能再利用來處理,目前桃市的污水處理設施,北區已完成,南部則正在招標,大約還需要十年的時間完成。
桃市府提出估算,若區內廢水6,000CMD、區外廢水4,905CMD、水肥量95CMD,廢水水質將約是總氮濃度不高於65mg/L、總磷濃度不高於5mg/L,處理後放流水符合硝酸鹽氮50mg/L、氨氮30mg/L、磷酸鹽4mg/L的放流水質標準。
但小組質疑,這是為了「看起來」符合放流水質標準才反推回處理的污水量,經討論後,小組要求用以增定總氮、總磷、氨氮、硝酸鹽氮等水質項目的進場管制規劃,來確保可因應新增的水肥處理。
另外小組也要求水肥投入口的負壓規劃、集氣方式及管線設計,與區外廢水進場檢測頻率,如何搭配簡易查驗及異常情況紀錄等進行規劃。在確認補正資料完成之後,桃科才能開始動工。
不過有趣的是,面臨新環署「三次會議內完成初審」的宣示,讓小組對這個已經審到四次的案子有些壓力,甚至在閉門會議中,有委員拋出是否有點放水的疑慮。在環署提出新的環評制度前,環評委員會將如何處理這些審查中的老案,顯得仍需要適應。

每分鐘丟9.9件上衣 環團揭台灣青年過度消費

2016年6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你的衣櫃裡有幾件衣服呢?50件?100件?還是更多?又有多少是從來沒穿過,甚至忘了何時何地買下的?環團綠色和平27日發佈問卷結果,推估台灣消費主力20至45歲的人口,每年丟棄的衣服高達520萬件,等於每分鐘有9.9件衣服遭到丟棄。在「快時尚」席捲全球之際,綠色和平強調「減法」生活哲學,提醒民眾消費行為對環境與人權的影響。
綠色和平污染防治專案主任陳玲瑤指出,他們調查消費者購衣習慣,在1月間向20至45歲的民眾收集了1000份問卷。這些受訪者平均每人擁有75件衣服,但其中卻有1/5,約15件幾乎沒在穿,甚至超過五成的受訪者坦言,近兩個月內曾在衣櫃裡找到許久未穿的衣服。
2016-06-27_12-19-14
你的衣櫃裡有多少買了之後從未穿過的衣服呢?攝影:賴品瑀。
陳玲瑤認為,這顯示了民眾可能對於自己買了什麼、實際上又用了多少的消費情形掌握度不高。現今全球颳起「快時尚」風潮,每週新品行銷與鼓勵消費下,將使衣物過度消費與浪費情形更嚴重,也將再衝擊環境與人權。
從問卷結果來推估,綠色和平指出台灣目前20至45歲人口共8,887,562人,每年恐聯手丟棄了520萬件上衣、420萬條褲子與540萬雙鞋,等於每分鐘就有9.9件上衣、8.1件褲子、10.3雙鞋子遭到丟棄。
受訪者中,有73%會將不要的衣服送到舊衣回收箱、38%選擇直接丟棄。循二手交易、交換管道來處理衣服的人,卻只有3%。陳玲瑤提醒,街頭隨處可見的回收箱,不但無法阻止民眾繼續消費,且業者從舊衣中抽取出所需原料再利用的製程中,也需要運用化學物質與水,都會繼續傷害環境。
陳玲瑤指出,紡織業常因染整而污染河川,大型成衣企業也往往有勞工勞動環境不佳、使用童工的問題。從問卷中來看,58%的民眾知道紡織業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質傷害人體、57%知道紡織業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質傷害環境,知道紡織業勞動環境不佳的有46%、知道紡織業有童工問題的也有38%。因此,對綠色和平而言,在打擊企業侵害環境與人權的同時,也必須喚起民眾省視自身的消費行為,除了走向減法生活,弄清楚「需要」跟「想要」兩者之間的差別外,也要在需要購衣時,轉而購買友善環境的「綠色紡織業」。
從問卷結果顯示,從未購買過二手衣的民眾高達60%,當中有50%表示不想穿舊衣外,也有30%是因為不知道可以到哪裡買。其餘對如舊衣改造、動物友善、環境友善、手工衣、公平貿易等友善環境的衣物,也都面臨民眾還不瞭解、不知去哪買的狀況。
綠色和平的美籍實習生派崔克分享自身經驗,表示在美國時,與同學朋友間就是以購買二手衣為主,即便有需要購買新衣,也會挑選品質好、能穿得久的。派崔克強調,買東西要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而非在商人的「洗腦」下過度消費。

2016年6月24日 星期五

環署大執法 揪45家違法業者 塔寮坑溪水質獲改善

2016年6月2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2015年《水污染防治法》修法加重罰則與刑期之後,民眾都在看政府要如何落實,環署提出今年對「塔寮坑溪」的兩波污染專案稽查,向社會宣示,將來要以「污染熱區」的模式,繼續整治河川污染。
DSC_0957
祭出空拍機等設備,環署對大漢溪上游的塔寮坑溪進行大規模稽查。攝影:賴品瑀。
環署與與新北市環保局,今年3月聯手對大漢溪上游的塔寮坑溪進行大規模稽查,鎖定的70家業者中,有45家遭到告發處分,違法業者包括電鍍、電路板、金屬表面、屠宰、畜牧、食品、砂石與化工業,合計罰了2千多萬元,溪水水質也因此獲得改善。
潭底溝及塔寮坑溪匯流口(左:潭底溝、右:塔寮坑溪)塔寮坑溪下游匯入大漢溪前
這兩波稽查前,當地河川呈匯流點呈陰陽河、河面混濁而有浮油環保署提供。
這70家業者,因用水用電、運作紀錄有異狀、曾遭民眾陳情檢舉或曾有過違法紀錄,而遭列為優先稽查名單。環署督察總隊北區大隊長莊訓城表示,經空拍、縮時攝影與進廠檢查後,共有45家遭到告發,違規者超過6成4。
他們因為放流水質超標或有繞流排放、違規稀釋、違規貯留等重大情節,甚至違反停工令逕自復工等,違反了水污法,除此外,也有不少業者違反了廢清法、空污法與毒化物管理法。
其中電鍍業者有11家所排放的有害健康物質超標,甚至出現重金屬銅超標90倍、劇毒性氰化物超標42倍的狀況發生,都因為涉及刑責,而遭到移送法辦,後續將再追查不法利得的部分。而流域內的違章工廠因為規模較小,這次沒有納入稽查,但環署水保處處長葉俊宏表示,將有第三波對當地的違章工廠進行稽查。
葉俊宏指出,在淡水河流域中,唯一呈現紅色嚴重污染的河段是大漢溪新海橋及淡水河本流忠孝橋段之間。葉俊宏表示,一月時到潭底溝現勘,發現匯流點呈陰陽河、河面混濁而有浮油,污染狀況非常嚴重,因此展開這個稽查專案。
16-06-24-12-37-24-782_deco
葉俊宏指出,在淡水河流域中,唯一呈現紅色嚴重污染的河段是大漢溪新海橋及淡水河本流忠孝橋段之間。攝影:賴品瑀。
與以往多以單點進行不同,這個專案是以先分段進行調查,再選擇污染熱區,挑出高污染潛勢的事業進行強力執行稽查。葉俊宏指出,目前台灣屬嚴重污染的河川,尚有約120公里等待改善,之後環署將繼續以這種污染熱區的模式來進行稽查與執法,但下一波會鎖定哪一個流域,則是「最高機密」,北中南都有可能。
至於潭底溝與塔寮坑溪流域的水質改善,除了加強稽查之外,新北市也祭出檢舉獎金,檢舉者可得罰鍰金額的10%,重大違規案件更可得20%,若是檢舉人來自業者內部,更有「窩裡反條款」,將發出罰鍰金額的50%作為獎勵。
葉俊宏也表示,環署已補助新北市政府140多萬的經費,對截流收集高污染排水設備進行改善,預計明後年完工,屆時每日可送4至5萬噸的污水至八里污水處理廠,讓水質能更提昇。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中油大林廠提減量遭疑 環委:我要騎腳踏車去數煙囪

2016年6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23日展開中油大林廠擴增案第二次初審小組會議,針對第三次變更內容對照表,中油提出中止部分運作、調整製程與設計使污染降低,反遭民間團體質疑,只是為了將來再擴廠用,並無實質減量,更指出當年2007年「有條件通過」環評結論是否有落實,根本無從追究。
但可以協助釐清這點的高雄市環保局與環署督察總隊、空保處卻都在會議上缺席,讓小組召集人劉希平直言非常失望,表示要在暑假自己帶著學生騎腳踏車前往高雄,好好看看大林蒲與南星計畫的實際狀況,並決議此案將補件再審。
2016-06-23_02-07-33
高雄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黃義英表示不相信中油有在改善,不時的外洩事件更讓他憂心氣爆重演。攝影:賴品瑀。
中油大林廠表示,這一次的變更內容大致為降低VOCs的排放,包括中止執行媒組工場產生的重組油後續處理擴增計畫,與調整輕質原油分餾裝置部分製程、燃料及煙囪設計參數等,大林廠強調自己一直在改善。
但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卻認為,2007年通過的擴廠環評中,中油所提的減量根本是「大騙局」,當時中油提出每日煉油增加10萬多桶、儲油槽增25座、VOCs增量315噸/年,然其提出的減量計畫,包括設備元件減329噸/年、燃燒塔減少逸散73.432噸/年等,卻是沒有減量證明,且燃燒塔是在處理緊急狀況才使用的,怎可算進去。因此陳椒華質疑這個減量只是減了環評核定量,卻不是實質減量,對環境沒有幫助,卻可能成為後續再擴廠的空間。
當地居民高雄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黃義英則提自身經驗,指出感覺到的是臭味越來越重,到了晚上天空因為煙囪排氣而總是灰濛濛一片,更不時有外洩的狀況,讓他們非常擔憂氣爆事件重演,實在不相信中油所稱的有在改善,他更怒邀中油高層到當地居住,實際感受看看。要健康婆婆媽媽團團長洪秀菊也指出,當時環評結論所要求的健康風險追蹤,他都沒有在地方上聽說相關的事項,且資訊公開也都沒有做到,各種會議或資訊都很難得到消息。
環評結論是否落實,成為環團不斷責問中油的焦點。環評小組認為,雖然環評結論的稽查屬於環署督察總隊的職責,不應讓環評會議因此膠著,但中油與督察總隊也應該備齊相關資料,供小組釐清,這也是與民間的信用問題。
此案將補件再審,小組要求中油需在下次會議詳細列出空污增減的計算方式,並提出大林廠周邊的空氣品質監測資料。更要求督察總隊、高雄環保局、空保處等機關要一起出席以確認相關資訊的正確性。
小組召集人劉希平則表示,他本人將要趁著暑假帶領學生,騎腳踏車到高雄一趟,好好的算一算大林蒲、南星計畫當地的煙囪實際狀況。劉希平學術專長為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污染控制,目前任職輔大醫學院公衛系副教授。
劉希平強調,業者與環團都「不用麻煩」,他自己去看就好。劉希平表示,自己的專業就是煙道監測,也曾經每天的工作就是算煙囪、爬煙囪,因此他將會用自己的力量協助盡量釐清這些事情。

樂生院民訴房舍毀壞 衛福部長林奏延諾「颱風來臨前修好」

2016年6月2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修繕的不只是他們的家,更是子孫的文化資產。」立委林淑芬這麼看待樂生療養院。22日林淑芬與衛福部部長林奏延、立委吳玉琴、林靜儀等人前往樂生院舊院區現勘毀損情況。看到房舍樑柱遭白蟻蛀蝕、甚至屋頂遭颱風吹掀,林奏延當場承諾,將在颱風來臨前修好院民屋舍,並與文化部跨部會協調保存樂生院。
由於近兩年的多場豪大雨,樂生院部分院民居住的平房遭嚴重損壞,在院方表示經費不足的狀況下,院民只好搬遷至其他院舍。擔任立院社福衛環委員會召委的林淑芬,22日下午找了林奏延、吳玉琴、林靜儀等人現勘。看到部長現身,讓院民與陪伴的樂青喜出望外,領著他們看院內房舍損壞狀況,更為樂生院的保存請命,不只是自己不願意搬離,更因為樂生院是重要的台灣醫療史、公衛史古蹟。
DSC_0898
樂生院民李添培領衛福部部長林奏延、立委林淑芬、吳玉琴、林靜儀等人現勘房舍損壞情況。攝影:賴品瑀。
雖然因為新莊捷運工程,部分院民已搬遷到新大樓,但據樂生院院長賴慧貞報告,目前院民140人中,住在舊院區的尚有22人。這些平均已達79.2歲的院民,表示想在在尊嚴中走完餘生,並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樂生院得到修繕與重建、恢復生氣。
住在「雙愛舍」的李天生展示樑柱遭白蟻蛀蝕的狀況,指出雖然院方已經做過白蟻防治,但屋頂主樑已遭蛀蝕,希望能得到改善。李天生表示,他已經陸續自掏腰包拿出17萬整理屋舍了,但這次希望院方能出手幫忙修屋,卻得到院方沒有錢修理,要請他搬家的回答,但他還是想要住在原居處。「新建舍」更在去年遭颱風掀了屋頂,院民周四郎只好暫時搬到別間房舍。
對此,林奏延當場承諾,會在今年颱風季前,由衛福部挪出一筆經費,先全面盤點舊院區屋況,優先修繕具立即危險、且有院民居住其中者。林奏延表示,非常理解上了年紀的人不願意搬離住習慣的地方,會盡快修好,讓他們回到自己的房舍裡。林奏延更認為,照顧這些院民,也必須要關注他們的情緒。
DSC_0909  2016-06-23_02-01-04
樂生院房舍陸續因白蟻、颱風損壞。攝影:賴品瑀。

樂生院互助特色  立委:將協助做長照示範區

「我走了以後,這裡可以做為長照的社區。」院民藍彩雲這麼說,高齡已83歲,藍彩雲表示還是喜歡舊院舍的環境,習慣每天清晨駕著代步車,在充滿大樹的院舍間呼吸新鮮空氣;反觀新大樓,藍彩雲直說每次去訪友都相當不自在,尤其因患病萎縮的手指,根本無法按電梯。「進去就出不來」,她這麼形容新大樓,進出不便、更讓人失去活力。但院民想要繼續留在舊院舍,面臨了兩大考驗,除了房舍壞損無法住人外,無自理能力者也多因為無法負擔看護費用,只好搬到新大樓。
院民當年遭強制隔離而來到樂生院,卻又因為捷運工程被迫搬到新大樓,遭批為「強迫的機構式住院」,這也是目前長照政策正在檢討的部分。林靜儀認為,樂生院其社區形式、小規模、互助的特性,正是「長照2.0」的理想形式,她將盡力協助讓樂生成為一個長照的示範區。這樣的想法,也與樂青之前早喊出的「長照十年,從樂生開始」的訴求不謀而合。

樂生院「活古蹟」立委要求衛福部、文化部聯手保存  

林淑芬則認為,當年強制隔離這些院生的錯誤,現在的政府應該「擔到底」,不管是院民的醫療需求或是安養環境的維護,都算是應有的補償,這也是轉型正義的一環,且從2008年發佈的「漢生病病患人權保障及補償條例」來看,院民這些要求都是依法有據的。
據賴慧貞的報告,目前樂生院的需求全是由衛福部支應,但樂生院除了照顧現有的院民之外,也是文化資產,正與日本、馬來西亞等全球唯三曾集中隔離漢生病患的院所,聯手申請世界遺產。因此院民、樂青與立委們,都認為文化部也應為樂生院舍的保存與維護出更多力。林淑芬指出,樂生院不同之處,在於它是「活的古蹟」,院民還生活在其中。保存樂生建物,為的不只是這些院民,也是保存台灣的醫療史、公衛史中重要的一個古蹟。
文化部則回應說,在樂生園區整體發展計畫中,將以十年時間成立「國家漢生病醫療人權園區」,其10.7億的經費中,也包含了房舍的修建計畫。但這個計畫在2000、2013年兩度送審都未獲通過,今年5月重新送了修正版本,目前尚在等待行政院審議。

入口意象計畫和院民記憶差距大 可望重新討論

樂青郭瑾燁協助樂生保留自救會提出訴求,除了要求衛福部與院方依照「漢生病病患人權保障及補償條例」,與他們定期溝通討論,以確保醫療與安養權利外,更對重建王字型建築第一進與入口意象的計畫提出新的建議。
這個計畫將由捷運局負責出資與執行,計畫由新北市文化局所決定,要2.84億的經費,從捷運出口架設「人」字型陸橋,通往重建後的王字型建築第一進,也就是原來的大門位置。
DSC_0933
院民與樂青爭取「大平台方案」敗部復活,讓入口的重建比較接近原貌。攝影:賴品瑀。
但是這個陸橋將採取鏤空的方式建造,遭院民批評與原貌相距甚遠,且有安全疑慮。因此自救會又重提台大城鄉所退休教授劉可強所提出的「大平台方案」,也就是將人字型路橋改為回填部分山坡形成一個平台。他們認為,這個方案不但較接近原貌,且回填山坡也可降低捷運工程造成走山的疑慮。
樂青何欣潔指出,雖然在十多年前的討論時遭捷運局以工程不可行、所需經費過高來否定,但既然至今仍未開始進行,是否能重新討論一次。林淑芬則建議先暫停計畫,保留其2.84億的預算,待2014年成立的樂生園區整體發展計畫籌備小組7月開會時再做決定。

房只剩一半 中壢龍岡路堅持拓寬30米 居民北上陳情

2016年6月2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新政府遭指因襲前朝的爭議徵收又一件,22日內政部土徵小組審查會議前,中壢龍岡路居民出面批評,龍岡路拓寬案計畫無助於解決交通,卻要造成許多居民的房子只剩一半,而且得花掉15億公帑,要求土徵小組嚴格把關。
龍岡路拓寬案是「線道112計畫」中的第二期,以紓解往中壢、八德、平鎮、大西交通壅塞問題為名,要將龍慈路到龍岡路三段30巷總長0.8公里的路段,從原8~15米拓寬到30米。
2016-06-22_11-52-56
中壢龍岡路居民反對將路拓寬為30米,批此案合理性必要性不足,卻讓他們的房子將只剩一半。攝影:賴品瑀。

住戶不滿:看不見開發公益性、必要性

但住戶李自強指出,龍岡路過了環中路後,仍是12米,且至今不見後續計畫,拓寬後將呈「兩頭窄、中間寬」的情況,根本無法解決往中壢火車站方向的交通壅塞狀況,公益性與必要性都顯不足,卻要花15億經費。
當地居民表示,若桃園市府經過交通流量分析,認為將路拓寬成四線道會有助改善交通,他們也非反對到底,但抗爭至今,市府都沒有提出資料,反而就他們來看,這樣兩頭窄中間寬的路型,反而會讓車輛留滯該地,淪為大型停車場。而替代道路也不是沒有,鄰近的龍慈路已有計畫將打通至66快速道路。
再者,若一定要四線道,也不見得要拓寬成30米,李自強指出,鄰近的普忠路25米、大溪鎮的仁和路一二段20米,即便桃市府說要有分隔島、人行道與綠帶,也可以效法台南大林路崇學路間的新闢銜接道路,也是24米便達成。李自強反問市府,為何堅持要30米,要違反「徵收最小面積」的原則。
1466576547821_1-11466576207333_1-1
拓寬工程前後示意圖,李自強提供。
居民邱先生表示,居民提議以路寬下修為24米作為雙贏的方案卻不再採用,市府總以「依照原計畫來執行」回應他們,但是居民查詢資料發現,在2000年的中壢龍岡地區都市計劃第一次通盤檢討時,曾對是否將該路段的拓寬從30米降至20米的討論,當時選擇保留,等待有替代道路與交通流量分析後再另案辦理;而2010年時,變更中壢龍岡地區都市計劃的計畫書中,也明白寫了龍岡路計畫寬度20公尺,顯示並無一定得拓寬為30米的既定計畫存在。

15億經費  超過七成來自「生活圈道路計畫」

自救會顧問田奇峰指出,這個「縣道112線」從2009年大溪仁和路一二段拓寬開始、2012年龍岡路第一期,兩者相加起來15億2200萬的經費中,有近11億來自中央內政部營建署的「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的補助款,佔了七成以上。但生活圈道路計畫一再遭民間團體批評,是地方政治人物用來以拓寬徵收來酬庸樁腳,慷中央之慨,這些拓寬計畫,往往弊端叢生,且徵收的合理與必要多有爭議,更讓居民想捍衛家園卻總是阻力重重。
且除了現在正在爭論的第二期,之後還有尚未公告的第三期,甚至相傳還會有第四、第五期。田奇峰也批,這樣的分段徵收方式,也削減了政策透明度與公共辯論空間,讓面臨後期徵收的居民,只有接受的份。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迫遷也要管 環評法將納入「社會影響評估」

2016年6月2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多少爭議開發,讓被迫離開家園的居民流下悲傷淚水,環署打算以「社會影響評估技術規範」補強環評制度,讓當地生活方式、原民傳統領域與慣習,都能在環評中得到更多關注,涉及眾多居民遷移的案子也可能得到更細緻的討論。
環保署長李應元上任便曾表示,選擇環境律師詹順貴擔任副手,為的就是要大力整頓環評制度,如今到任滿月,環署在21日舉辦「環境影響評估改革方案」座談會,邀請數十各環保團體代表討論。李應元表示,預計還會再辦兩場以上,也會到中南部舉辦。
民間對於先前詹順貴拋出將環評調查由開發單位轉為政府出面委託、與環評前由環評小組到現地現勘與收集資料、當地民意等想法,大多表示相當支持與期待,但除此之外,更提出環評委員組成、環評結論稽查、陳年老案如何處理等觀察。
2016-06-21_03-40-02
環署21日舉行環境影響評估改革方案,邀請環團提出意見。攝影:賴品瑀。

「社會影響評估」關注人民生活  補強環評制度

詹順貴表示,環評法是20多年前從美國引進,運作至今累積不少經驗,已是檢討並且展開配套與修正的時機。詹順貴表示,打算在九個月內提出母法的修正草案,屬子法的施行細則、作業準則、技術規範等預定在六個月內陸續提出。「社會影響評估技術規範」則由於是新增的子法,大約需一到一年半的時間。
除了表態桃園航空城的蛋黃區應該徵收前先做環評,詹順貴更拋「社會影響評估技術規範」補強環評制度,承襲聯合國兩公約的精神,讓當地生活方式、原民傳統領域與慣習都能在環評中得到更多的關注,甚至涉及眾多居民遷移的案子也可能得到更細緻的討論。

環評調查強化政府主導  結果將納國土資料庫

詹順貴陸續提出環評調查由開發單位轉為政府出面委託,與在環評前由環評小組到現地現勘與收集資料、當地民意等想法,讓民間團體相當期待。                                              
台灣環盟秘書長陳秉亨表示,認同調查工作由政府進行發包,因為以由開發單位來委託的現況來看,除了資料不實的狀況,這些資料也有智慧財產權的問題,讓這些環境資訊也無法繼續利用。
詹順貴解釋,環評前由環評小組到現地進行現勘與說明,及收集資料與民意,在討論前期就要做到公民參與和資訊公開,不同於過去的現勘由開發單位主導,民間也能告訴環署應該要看哪些地方,詹順貴表示,自己擔任環評委員時曾有「切身之痛」的經驗,那就是中科四期,當時開發單位跳過了相思寮。
詹順貴表示,除此外,更要跳脫以往審查「環說書」的習慣,而是回歸開發單位提出詳細計畫,由環保署或地方環保局出面聘用顧問公司,調查可能有疑義之處,將顧問公司視為「行政助手」。如此一來不但讓擁有專業的技師們,不再需要被迫替不肖業者作假資料,調查結果也可納入「國土環境資訊資料庫」,讓環境背景值、地質、地下水等資料更完整。
民間:應取消1/3「官派」環委、檢討「監督小組」成效
民間團體則相當在意在地方政府的環評中,環評委員的組成、與事後的稽查效果。大多主張應取消佔了組成1/3的「官派」環委,或讓他們只是列席,「民間的開發案還好打,國家的開發案才難」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指出,這些官派委員,讓環署在面臨政府提出的開發案時,淪為「細漢」。民間認為除了學者外,也應留1/3是由民間所推薦的公正人士。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謝孟羽提出,大多環評案以「有條件通過」,但最後那些條件有沒有達成卻無妥善稽查,看守台灣協會理事長劉志堅更指出以成立「監督小組」通過環評的案子,如核四、六輕,小組開了數十次會,到底監督了什麼,有何成效,卻再也無從追究。

「陳年老案」不合時宜  民間盼解決

而桃園在地聯盟理事潘忠政、蠻野心足律師蔡雅瀅、地球公民研究員潘正正則對「陳年老案」相當在意,這些案子在十多年前通過環評,但到近年才取得開發許可、才展開開發。
因為時空差距,當時還沒受到重視的事情,如藻礁、東海岸保護、原住民權益等,在社會認為應該保存時,卻無法駁回這些老開發案,讓這些老案不斷以環差審查和民間團體長久僵持,是「多輸」場面,希望能透過改良制度解決。

回應桃機爭議 詹順貴:將要求在徵收前先環評

2016年6月2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沒有說一定不蓋了,但是我們要在徵收之前先環評。」民間團體21日上午才開記者會要環署出面要求桃園航空城先做環評再開始區段徵收,下午就得到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回應,表示環署將要發函民航局要求蛋黃區環評。
21日在環署「環境影響評估改革方案」座談會中,面對環團的詢問,詹順貴對此案明確表態。
詹順貴表示,10日已向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林全報告此事,並且獲得支持,也已與桃園市長鄭文燦與交通部賀陳旦溝通過,因此環署將要求航空城先做環評再做徵收。
民間團體先前向環署送交公民告知書,要環署出面要求航空城進行環評,當時協助的即是詹順貴的元貞法律事務所,民間提出見解,若土地已經徵收、房子拆了、人迫遷了才開始做環評,對環境的「實害」早就造成,這時才說要做環評已無法達到環評的預防功能了。
當時環署收到公民告知書後,雖認同此案需要做環評,但卻將開發單位取得用地的徵收排除在開發之外,同意民航局將環評的時間點訂在徵收完成後展開細部計畫規劃。但詹順貴現在表示,「區段徵收完了再做環評,就失去意義了。」
「政策改變了!」詹順貴明確表態,表示新政府將會重新檢視包括航空城的所有開發案,航空城這個案子「沒有說一定不蓋了,但是我們要在徵收之前先環評。」

中高兩市搶運量 桃機仍為擴建徵收 民間重申:先環評

2016年6月2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都要走到徵收了,為何航空城還不用環評?」桃園機場因暴雨發生淹水遭到檢討,台中、高雄市府也紛紛爭取,將桃機運量分流到清泉崗與小港機場,但在此變數下,航空城第三跑道的擴建計畫,卻仍展開徵收程序,讓民間團體大問政府,怎能在整體政策未定、未做環評的狀況下急著動作。
「航空城是個不對的計畫,既然台中高雄想要搶運量,何不分流?」反迫遷聯盟成員水尾里住戶蔡梅芬這麼問。民間團體重申,桃機第三跑道的選址大有問題,除了環境衝擊、飛航安全,更面臨大家現在很關心的淹水問題。然在沒有環評的狀況下就開始徵收,把房子拆了、居民迫遷才開始環評,實在違反了環評的「預防」原則。
民間團體重申,桃機第三跑道的選址大有問題,徵收前應先環評。攝影:賴品瑀。
民間團體重申,桃機第三跑道的選址大有問題,徵收前應先環評。攝影:賴品瑀。

需墊高3公尺 第三跑道預定地有淹水風險

桃機因為極端暴雨而淹水,也讓將填平數十口埤塘的航空城計畫的選址再遭質疑。蔡梅芬指出,日前民航局在宏竹里開說明會時,指出第三跑道北邊地勢較低,需要大量填土來預防極端氣候造成的淹水,而高度卻是如當地福海宮的廟緣,也就是3、4公尺之譜。官員甚至勸告居民,為了子孫未來發展著想,宏竹里應該遷村。蔡梅芬表示,這顯示第三跑道的預定地都將因極端氣候面臨淹水問題,怎能不先做環評。
立委陳曼麗指出,航空城計畫有八大環境地雷。包括第三跑道的預定地地質是鬆軟的砂質土,難以承受飛機重壓、緊鄰沙崙油庫、跑道靠海,有側風、鳥擊將影響飛安、填平埤塘,使區域內21口埤塘失去調節功能、徵收農地2000多公頃、迫遷2萬多戶居民、第三跑道大量填土後,將讓桃機的淹水風險更嚴重。陳曼麗認為,這些都應該先在環評中釐清,再做後續的決定,且環評除了關注自然、生態外,也重視對居民生活的衝擊。環評程序中,政府一定要做好資訊公開,來維護好的討論品質,陳曼麗強調。

徵收不算開發行為? 爭環評,公民展開訴訟

民間團體曾向環署送交公民告知,要環署出面要求航空城進行環評,並在環署仍無動作後展開公民訴訟。協助此案的元貞法律事務所律師王絃如指出,事實上環署與民間有共識此案必須環評,但爭議之處是環評的時間點。依環署的見解,開發單位用地取得的徵收行為是排除在開發行為之外,但王絃如認為,這樣的想法違反了環評的預防與風險評估精神。
王絃如指出,桃機第三跑道與自貿港的興建,在都計程序已經走到實施計畫、建設計畫,包括範圍、座落位置、各區功能都已有具體規劃,土地徵收的審議程序也已開跑了,依照環評法第6條與環評施行細則第8條規定,在進行可行性研究、先期作業等階段時就要實施環評。
王絃如表示,若土地已經徵收、房子拆了、人迫遷了才開始做環評,對環境的「實害」早就造成,這時才說要做環評已無法達到環評的預防功能了。因此環署不能再被動等待航空城送審,應以開罰等手段要求展開環評。
「這就是鑽漏洞!」王絃如批評,此案是都市計畫與環評審查平行的經典呈現,像大埔、台知園區都是。徵收過程中環評無法介入,可說是慘遭架空。這樣的體系要如何改變,民間都在看新政府的環保署要怎麼做。

中高兩機場爭運量、松機空域相干擾  民間盼先檢討桃機效能

中高兩市爭奪桃機運量,交通部長賀陳旦也拋出廉航移到高雄小港,部分班次轉至台中清泉崗的討論。反迫遷聯盟成員王寶萱表示,樂見政府重新檢討,考慮運量分流不再把雞蛋放同一個籃子。但更期待政府重視環評,在環評完成前先停止區段徵收的程序。
王寶萱表示,桃園市政府其實不需因為中高兩市冒出來分食運量,就急著加速航空城計畫,應該反過頭認真執行園區內既有設施的效能提昇計畫。王寶萱更指出松山機場的遷建也應該重新展開討論,目前松機與桃機的空域互相干擾的問題,也是桃機效能不佳的原因之一,而這個問題,也非增建第三跑道就能得到滿意的解決。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放棄事權統一、大修罰則上限 「廢清法」修正草案出委員會

20日立委社福衛環委員會完全廢清法修法的逐條審查,讓此草案出委員會,不需再經過黨團協商。此次修法,罰則部分的罰金上限多獲大幅提高,但將管理事權統一回環署的腳步卻遭妥協,暫時仍為原狀。
立委蘇治芬與眾委員討論法案中。攝影:賴品瑀。
雖然環署推動《廢清法》與《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二法合一成《廢棄物減量及循環利用法》,但十多年來仍未完成,因此先以修正《廢清法》部分條文來救急,要解決目前已經相當嚴重的管理失序問題,提出修正草案的委員包括了林淑芬、蘇治芬、劉建國。陳曼麗也對其中的第28條提出修正動議。

罰則上限大幅提高

大致來說,林淑芬版草案著重解決目前常見廢棄物假產品、資源之名,以再利用名義逃避廢清法管轄,且管理權分散各部會,有多頭馬車、疊床架屋的問題,其修法重視明確定義廢棄物與統整強化廢棄物管理的計畫;蘇治芬則是因縣市間的垃圾大戰,指出是由於事業廢棄物搶佔一般廢棄物處理設施所致,因此要求科學園區、工業區應自設焚化爐處理;劉建國則因黑心食物、有害事業廢棄器非法棄置頻傳,因此要大幅提高罰則。
雖然劉建國自上月桃色風暴纏身後持續神隱,今日仍未到場解釋、討論自己的提案,但他提出的罰則提高仍多獲通過,甚至將罰款金額再提高。幾項罰則上限比照《水污法》、《空污法》,如非法傾倒廢棄物致人於死者,罰款上限從1500萬提高至3000萬;致重傷者,罰款上限從900萬提高至2500萬;致危害人體健康導致疾病者,罰款上限從600萬提高至2000萬。在科學園區與工業區違法傾倒事業廢棄物者,刑期從最高5年提高至7年,罰款上限從1000萬提高至1500萬元。
但因為《廢清法》含括的污染樣態、業者規模狀況繁多,因此在上限拉高同時,也維持了下限。如農委會代表指出,在農場常有僅是因為枝條、稻草或資材堆置散亂而遭開罰的,往常多以下限6000元處理,若全面提高上下限,對這些並無高度傷害環境的行為來說,處罰太重。
雖然一度討論到是否比照《水污法》對畜牧業的作法,將農業部門劃出另外管理,但林淑芬又提出,農業部門的樣態也越來越複雜,如農企、沼氣發電等,因此並未另外處理。
但環署廢管處處長吳盛忠表示,在空污、水污法中,環署都有另定裁罰準則,再訂出何種違法行為應處以何種程度的罰則,《廢清法》依法也將如此辦理,後續提出級距與公式。

焚化爐優先處理一般廢棄物

去年中南部縣市的垃圾大戰起於利潤較高的事業廢棄物,排擠了原本各縣市處理家戶垃圾的焚化爐使用,蘇治芬因此提出科學園區、工業區應該自設焚化爐等處理設施,此次討論過後,採用了陳曼麗所提第28條修正條文,明訂焚化爐使用的優先順序,應優先處理縣市一般廢棄物後,仍有餘裕處理能量,且函詢環保署確認尚無調度計畫時,才能處理一般事業廢棄物。
環保署長李應元說,支持這條修法,更表示將逐年汰換老舊鍋爐機具來增加焚化爐焚燒量,也會積極推動垃圾減量、資源再利用。
工業局長吳明機說,工業局支持訂定焚化爐處理廢棄物的優先順序,但希望通盤考慮,在地事業廢棄物也能一併優先考量。雖然工業局日前已經釋出消息,要在彰濱工業區設置事業廢棄物專用處理設施,但距北中南區都要設置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吳明機表示,目前北區仍未找到適合用地,南區目前也只有雲林科工可能有地可用。對此,委員會也提出附帶決議,要求環保署、經濟部、科技部、內政部在6個月內清查出工業區、科學工業園區可用土地。

管理事權仍未統一

至於管理事權統一的部分,則急於在這個會期完成修法的壓力下,暫時遭到擱置,林淑芬表示,這樣妥協是為了解決目前已相當嚴重的陳痾舊疾,因此「勉為其難的接受了」。
目前事業廢棄物的管理分散在經濟部、科技部、農委會等10個目的事業主管部會,雖然環署之前估算出,需要增加百人人力,與每年6億的經費來達成事權統一,但環署表示,估算僅是初步,且尚未有上路的準備。
不過環署也提出涉及二個以上目的事業別的共通性事業廢棄物,例如廢鐵、廢紙,經環保署認定後,訂定相關辦法管理,也是前進一步。
委員會也通過增訂39之1條文,公告再利用的產品,應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流向追蹤管理,且再利用的產品用於填海、填築土地者,或有不當利用、污染環境或危害人體健康之虞者,必須要做環境監測。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上屆未完成修法 「食物銀行」草案本會期捲土再來

2016年6月1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剩食問題近年越獲民眾關注,法國陸續推出強制餐廳要提供食物打包服務、修正通過反浪費食物法案,要求大型超市應將未售出食物捐贈慈善團體,不得任意銷毀或任其腐壞等法令,也讓民間大呼應該跟進。上屆立院未完成的「食物銀行」法案,這屆立委再度紛紛提案,要從專章或專法著手,衛福部亦打算在這個會期內送出政院版本。
17日提出《食物銀行法》草案 的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召開公聽會,邀請相關部會與民間團體討論,但此版本以社會救助為主軸,對「不浪費食物」著墨較少,也遭質疑限制過多,可能反而讓原本好意作善事的社福團體退出,仍需要更多的討論。
據統計,台灣一年遭到浪費的食物約有275萬噸,且絕大多數的浪費就發生在末端的銷售與消費,因此近年「食物銀行」概念獲得討論。洪慈庸表示,台灣面臨「M型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問題,弱勢人口一旦遭遇失業、傷病等突發狀況,往往生活陷於困境,食物銀行除了解決食物浪費,也可成社會安全網的一環,讓一向以現金給付為主的社會救助,再加入新型態的實物給付模式,也在嘉惠中低收入戶以外,讓邊緣戶、近貧戶也能因此度過暫時的難關。
2016-06-17_08-38-30
洪慈庸要求社福團體,討論食物銀行法。攝影:賴品瑀。
草案中央管太多 恐反讓民間「綁手綁腳」
洪慈庸指出,台灣民間早有慈善團體、善心人士提供類似食物銀行之服務,台中市更已經率先政府制訂自 治條例,積極推動食物銀行,希望藉由制訂專法,讓中央能從行政資源、法律上,協助民間的活力與創意。律師胡博硯則認為,這個法案應該優先達到的目標是統合資訊平台,讓物資流通。中央政府的角色是協助,更應該重視鄉鎮市區公所的參與,因為他們才是最貼近最瞭解當地現況的。
但在洪版草案中,對食物銀行的設置程序、申請實物給付者的資格與順序等都將有規定,讓民間團體質疑可能反而「綁手綁腳」。一月已經展開自治條例的台中市,社會局副局長陳坤皇更認,應該是中央提供補助輔導,但管理還是交由地方政府較好,每個地區的特色並不相同。

實務面最需釐清:食安責任、捐贈企業節稅事項

長期以提供食物及生活用品的社福團體們大多指出,對於即期品甚至生鮮的捐贈感到困擾,面對隔天、一星期後就要到期的食物,要收不收都很為難,若收了分送出去,造成食安問題時,責任要如何釐清?也因此,不少機構以乾糧、油、米、罐頭為主,對於浪費問題最大的生鮮、蔬果、麵包等熟食,反而不敢處理,許多企業也因為避免社福團體的困擾,乾脆捐贈新品。
也有社工私下表示,其實要拒收這樣的捐贈難度頗高,甚至有反嗆「你們不是在做愛心嗎,怎麼還挑?」的捐贈者,反讓社福團體幾乎要淪為部分業者的廢棄物處理機構。
再者,捐贈可以抵稅,一向是企業的進行捐贈的誘因,但這些物質的價格如何認定,牽涉到廠商的報稅與社福團體要向衛福部申報,目前也還沒有定論,也待修法過程中討論。

「不浪費食物」本意比重輕 重頭戲生鮮食材處理仍待討論

「食物銀行2.0會是生鮮,如蔬菜、水果、麵包。3.0則是熟食。」好牧人基督教會牧師王世欽這麼想。
食物銀行除了社福功能,更重要的是「不浪費食物」的本意,該如何處理生鮮食材更該是重頭戲。如政大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莊國榮觀察,台灣夜市、廉價商店不少,比起歐美還有不少生活用品的即期品要處理,生鮮即期品才是台灣要處理的重點。
但王世欽指出,目前已有果菜市場與大賣場與他們洽談捐贈,但前提得保證若發生食安問題時是免責的,在南機場社區「臻佶祥」協會服務的程俊威也同樣面對這樣的狀況,因此期待法案能提出相關責任如何釐清。
面對目前較小額、零星的生鮮食材處理,程俊威表示,目前是在社區的食物銀行有一個「免點」專區,比起其他食物與日用品需要用付出時間服務社區集點換得,生鮮食材算是一種「免費」,而由於面對的都是會員,雙方已有互信,王世欽則表示,好牧人下週將要啟用兩個冰箱,冰箱將是透明的、放在教會附近的騎樓下,讓有需要的人自行前往拿取。
但王世欽強調,目前台灣的生鮮食材浪費太嚴重,所有的弱勢人口都不見得吃完,不能只在社福領域討論解決之道。他舉例,曾經到一個超市拿了一天份遭淘汰的食材,卻讓他們每天三餐提供50人份的熟食,吃了一個月才終於吃完,浪費的程度可見一斑。
王世欽表示,將來打算辦一個可以容納300人的共餐餐廳,程俊威更表示,在服務中發現,不少弱勢家庭與個人連開伙都無法,給他們米油他們根本用不上,只能轉賣掉,通常以泡麵、罐頭裹腹,因此臻佶祥想要成立剩食餐廳、製作剩食便當提供熟食,且同時對一般民眾營業,再把這些盈餘繼續投入社福行動。
然這些社福團體打算出面將生鮮食材調理成熟食,也有待相關的管理與稽查配套法規出爐。據了解,環保署廢管處也正在著手剩食問題,列為跨部會平台的重要工作事項。
目前《食物銀行法》的草案,除了洪慈庸,還有徐永明、陳亭妃、林麗蟬提案,有委員提專法,也有委員提案在《社會救助法》要加「實物給付專章」。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司長李美珍表示,目前衛福部傾向在社會救助法中以專章方式處理,讓社會救助的措施更加齊全,但樂見各界討論,而政院版草案若順利如願,將在這會期出爐,和立委的幾個版本互相對照比較。

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土壤汙染的沈默證人現身 環署將採「樹芯調查」技術作快篩

2016年6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人類對環境的傷害,樹木除了默默的看著,也在身體裡留下證據。環署16日發佈,將利用檢測樹芯的技術,做為地下污染調查的快篩鑑識技術。
DSC_0743
環署表示,將加入樹芯調查技術,來分析地下污染。攝影:賴品瑀。
這個快篩方法是師法美國環保署而來,土污基管會組長陳以新表示,利用樹木吸收土壤與地下水中的水分及養分生長的特性,從分析樹木中的有機物、無機物含量可以協助判定污染範圍。這樣的快篩技術加入作為輔助後,將減少不少時間與經費。
目前國內的土壤污染調查,是以人工或鑽機採樣的方式取得土壤樣本;至於地下水污染調查,則主要是以設置標準監測井採取地下水樣的方式進行。
陳以新指出,目前每口監測井的設置、採樣與分析,合計至少新臺幣14萬,而設井時採用的重型機具,在長時間操作下將會產生空氣與噪音污染。反觀樹芯採樣約只需新臺幣4萬元,可節省2/3的經費,且樹芯採樣並沒有相關機具之操作,每顆樹採集的樣本小,也不會對樹的生長造成影響。
以美國一個廢棄工廠為例,在那個1公頃的污染場址,傳統監測井需要挖24口、費時21天,費用總計350萬元;樹芯調查則是以40棵樹為樣本,費時6小時,需要經費160萬。兩者相比下來,樹芯調查不但較省錢省時,更相對友善環境。
DSC_0746
利用樹木生長特性,從分析樹芯中的有機物、無機物含量,可以協助判定污染範圍。攝影:賴品瑀。
土壤與地下水的水分透過根部吸收與木質部的傳輸後,包括重金屬與有機化合物(VOCs)都會因此累積在樹木的年輪裡,因此可以藉著分析樹芯樣本中的污染物含量,去瞭解該地是否已經遭到污染。陳以新解說,以這樣的快篩方式來協助快速劃定出污染的範圍。而20直徑公分以上的樹木,更可以從年輪進行定年分析,可以追蹤污染發生時間,藉此責任追查與釐清。
陳以新表示這項技術向美國環署取經,目前在國內,也已經展開試行。在某污染場址中,發現當地小葉南洋杉樹芯與監測井,兩者在氯元素的調查上可以看到相同趨勢。
土基會執秘賴瑩瑩說,後續將持續引進、本土化及推廣運用。

台塑鋼鐵廠越南闖禍 立委要投審會加嚴台商南向審核

2016年6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要釣到魚蝦或工廠,選擇一個。」四月時台塑河靜鋼鐵廠一位經理如此回應當地大量死魚事件,引起國際譁然。在當地民眾持續抗爭,國際媒體也關注報導的狀況下,16日上午,環境法律人協會、立委尤美女、吳焜裕與蘇治芬等人也舉行記者會,要求母企業台塑與中鋼負起社會責任,也要求經濟部投審會修改相關審核規定,以免正要大張旗鼓的「新南向」政策,反讓台灣成為以鄰為壑的亞洲惡鄰。
越南中部沿海爆發大量魚群死亡事件,矛頭指向台塑鋼鐵廠。環境法律人提供。
越南中部沿海爆發大量魚群死亡事件,矛頭指向台塑鋼鐵廠。環境法律人提供。

越南中部沿海魚群、居民傷亡 矛頭指向台塑鋼鐵廠重金屬污水

越南台塑河靜鋼鐵廠由台灣的企業台塑與中鋼分別持股70%與25%,是越南目前最大的國外直接投資案。但在四月時陸續出現魚群大量死亡的狀況,讓當地民眾面臨無魚可捕、吃了漁貨出現暈眩嘔吐等不適的狀況。當地居民直指肇禍的就是台塑河靜鋼鐵廠直徑1公尺以上的排水管,當中排出的重金屬,不但毀壞生態與漁業,數位前往調查的潛水員也出現不適,甚至其中一人死亡。
來自河靜當地的越南漁工Lế  Quang Dống(黎光勇)表示,自己在3月時開始補不到魚,因此隻身來台當漁工謀生,從當地親友得知,在4月6日開始,當地發生數萬噸的魚群同時死亡,是當地前所未見。而鋼鐵廠巨大的出水口排出黑黃兩色的污水,更讓人無法呼吸,讓前往調查的潛水員無法靠近。受到影響的地區包括了越南中部的河靜、廣平、廣治、順化四個省分。
據越南河靜省官方表示,死魚事件是因為毒藻的生態毒素、化學物質或重金屬所致。遭各方質疑矛頭指向的河靜鋼鐵廠則自稱,該廠一切合於當地環保標準。
目前此事由越南政府委託國際團隊進行調查,預計結果將在6月底出爐,但天主教會新竹叫屈外勞配偶辦公室的神父阮文雄卻表示對此報告不具信心。
阮文雄表示,從越南政府以12天通過河靜鋼鐵廠的審核、死亡潛水員的檢查報告遭隱匿、當地抗爭的民眾遭到警方與便服人士暴力毆打等來看,他相當懷疑越南政府與河靜鋼鐵廠將聯手逃避此事責任。
阮文雄更呼籲總統蔡英文以「正義的心」好好處理此事,促使台塑主動組成調查團來釐清事件、若確定污染是鋼鐵廠造成,也要負起善後責任。
2016-06-16_12-18-36
來自越南的神父阮文雄與青年Lế  Quang Dống(黎光勇)對家鄉受到的污染感到憂心。攝影:賴品瑀。
此事大受國際矚目,也恐打擊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因此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認為,經濟部應亡羊補牢,從研擬具體方案、修訂對外投資審議法規下手,輔導企業對外投資善盡企業責任,不管是環保、勞工、人權等,都得符合國際公約。
立委吳焜裕表示,台商應該不只要符合當地法規,更要符合國際標準,如此才有助國家形象,鄰國才會歡迎台商投資。立委尤美女也特別提出,河靜鋼鐵廠設廠時迫遷當地居民,現在仍有180戶住戶不願搬離,卻面臨龐大壓力,台灣已經簽署兩公約了,應該督促廠商在當地的開發行為要遵守相關規定。

台商「南向」後 經部再無法可管

但投審會官員鄒清水表示,目前投審會對台商投資的審核,依據的是「公司國外投資處理辦法」,12條條文中,只有在第6條提出6個不予核准的條件,包括:影響國家安全、對國家經濟發展有不利影響、違反國際條約或協定之義務、侵害智慧財產權、違反勞動基準法引發重大勞資糾紛尚未解決、破壞國家形象等。但投審會只就書面審查,並無到當地現勘,而審核過了以後,業者只需遵從當地法規,經濟部再無任何管制與監督機制,甚至也無法對母公司進行任何處罰與制裁。
鄒清水坦言,「公司國外投資處理辦法」中並無任何罰則,且僅是行政命令,回頭看其母法「產業創新條例」也同樣全為鼓勵性質,也無訂定罰則,若立委有意修法他也樂見。
對此,出身雲林的立委蘇治芬回顧台塑六輕在雲林造成的傷害。表示政府應該輔導業者,把企業責任放在市場之前,否則將「養出不好的企業文化」。蘇治芬以六輕為鑑,提醒越南政府,要進外建立環境背景值調查,這樣之後才能對照出設廠後對當地的影響,雲林目前就是苦於當時無建立背景值,現在要對六輕管制甚至求償才如此困難。
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林仁惠表示,17日下午便是台塑股東大會,他們將會在場外再次要求台塑主動調查此案,也要承諾負起責任。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李應元初環評大會下重手 花蓮榮豐礦業「不予開發」

2016年5月2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15日環署舉行第298次環評大會,也是環保署長李應元、副署長詹順貴上任後,第一次主持的環評大會,在這次會議中,環署給了花蓮和平溪南岸的「榮豐礦業」 大理石礦場擴大開採環評案「不予開發」的結論。
李應元一上任便放話明年要讓亞泥在太魯閣的採礦喊停,引起社會討論,如今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次主持環評就下重手,明確給「一次改一點」的榮豐案「不予開發」的答案,比起之前小組建議的「駁回」更加嚴厲,等於除非能證明完全避開野生動物棲地,否則此案無法再藉由部分修改面積重新送件。
DSC_0728
李應元、詹順貴初次主持環評大會,便賞了榮豐礦業「不予開發」。攝影:。賴品瑀

一次改一點 最後宣告全面退出天然林 仍遭不予開發

歷經四次初審會議,也曾面臨進入二階、駁回的命運,榮豐礦業在過程中一再自行縮小求生。此次提出全面退出天然林,甚至提出自願進入二階環評。從初次申請時的39.7743公頃,刪減至13.1845公頃,雖然業者表示,已經確實避開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棲息範圍了,但其提出鋸齒狀的開發基地,仍無法說服環評大會相信此案已經完全不會衝擊生態。
榮豐案因從2008年開始規劃,在2009年向經濟部礦務局提出申請,中間一度因「國土復育條例」的立法程序而停擺,在2014年才展開環評審查。但其申請開發區域全區位於國有林班地,更有5成以上位於低海拔天然林,加上恐衝擊呂氏攀蜥、長鬃山羊等保育類動物的生態,本在2015年2月遭專案小組建議送進二階環評,卻因開發單位在281次環評大會主動提出縮減礦場面積由39公頃降至28公頃,而逃出二階重返初審小組再審。
即便縮小面積,但開發範圍仍有3成天然林,民間團體與環評小組則認為,此案應該完全退出天然林才有過關的可能,此案在2016年4月遭初審小組建議駁回。
榮豐
榮豐礦業再次自刪面積,但鋸齒狀的開發範圍遭到質疑。取自簡報資料。
此次進入環評大會,業者又提出全面退出天然林,但除了民間團體質疑其範圍已完全避開,內政部營建署、農委會林務局也認為有需要再做確認。
尤其業者提出的範圍呈現鋸齒狀,是否能有效避開野生動物棲地,環委李錫堤更從業者提供的圖資估算,作為緩衝的小路不過6、70公尺左右,這點讓包括李應元等多位委員非常質疑,因此以此案對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的棲息生存具重大不利之影響,認定不應開發。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潘正正指出,此案的低海拔天然林生態豐富,在2013年的生態調查中,曾發現了食蟹獴、台灣山羊、藍腹鷴、大冠鷲、鳳頭蒼鷹、松雀鷹、黃嘴角鴞、鵂鶹、朱鸝、烏頭翁、呂氏攀蜥等至少11種珍貴稀有保育類及其他9種應保育野生動物。

加速環評審查 李應元:初審前先到當地收集資料

然此案臨陣縮小面積的作法,已成後續數件環評案效法的先例,例如新竹關西亞泥案便是如此,也讓環署打算整頓這樣的狀況。詹順貴表示,環署不喜歡這樣看風向球「一次改一點」的審查,希望將來業者在送案時就要「一次想清楚」,提出完整的規劃,如此一來「該過的過、不該過的不要拖拖拉拉」,以免拉長審查過程。
李應元也表示,今日大會前李詹二人也與環評委員有餐敘,除了互相認識,更達成了「環評初審3次內做出決定」的默契,爭議小的案子可能一兩次內完成審查,若爭議較大,則由召集人與大會主席溝通是否有延長的需要。
李應元表示,要加速初審的速度,同時也要在一階環評更擴大公民參與,環署將來會在初審前,由環評小組到開發案當地收集資料,包括說明會、公聽會、現勘等,要在盡力收集所有資訊,並且公開給民眾,在各方都得到充分資料後再展開審查程序。

政策環評、礦業納入環評 半年內有望

此案除了邊審邊改引發社會不佳觀感外,也展現目前礦業政策不夠明確的問題,潘正正指出,台灣自1991年以來,禁伐天然林的國家政策明確,唯獨礦業開發卻能藉著法規漏洞,逃脫森林保育與國土政策之外,也能不受環評檢視,因此他呼籲新政府檢討礦業法與礦業開發制度,更要全面檢視上位的水泥及礦業政策。
而詹順貴在會後表示,已向相關部會展開協調,水泥、礦業的政策環評,預計在半年內展開,環署也將從修改環評細則來將礦業開採與展延的個案都納入環評,由於不需經過立院,僅需由環署進行公聽、公告等程序,他預估半年內可以完成。

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不滿新增4554公頃工業區 市民痛批台中市區域計畫

「國民黨的滅台計畫,民進黨要全數買單嗎?」來自台中的公民團體怒批,對於台中市府提出的區域計畫中,居然將要新增4554公頃的產業園區,讓早已面臨嚴重空污、綠地不足的多個當地團體,在14日下午北上環署,在台中市區域計畫的政策環評中表達他們不要「毀天滅地的區域計畫」的心聲,更向市府喊話,請和市民一起討論與尋找台中市的願景。
而此案屬政策環評,環署雖無駁回權,但小組仍要求補件再審。擔任主席的副署長詹順貴更提醒,地方政府應該跟新政府釐清政策方向,如政院已經相中清泉崗進行航太科技產業,市府的安排是否一致?詹順貴更要求市府的局處首長下次應該親自來討論,「如果有困難,我來打電話請他來。」小組要求中市府應該對氣候變遷、流域整合、工業區開發、違章工廠管理、農地保育、水資源保育等多項議題,都需要提出更完善的規劃。
DSC_0698
台中市區域計畫進行政策環評,卻遭民間痛批。攝影:賴品瑀。
再新增4554公頃工業區 民間批:為何不先檢討閒置地
大肚山學會召集人吳金樹說,在全國區域計畫中,中苗彰投雲中部五縣市能新增的產業園區不過420公頃,但在台中市府提出的區域計畫中,居然卻提出了要再新增4554公頃要作產業園區,完全不符上位的指導原則,為何不先檢討閒置工業區,卻又要再新增園區?
而市府說要管理違章工廠,他們當然支持,但也要求市府做好盤點,說明將如何處理。對此,環評委員李育明也相當認同,認為中市府應該對違章工廠與可以容納閒置工業區都全盤檢討,先把供需釐清。
中科污染搜查線成員龔文周指出,以台中港為例,使用率約五成,還有306公頃可用,中科四期的二林園區也還有600多公頃無廠商進駐,這兩個相加起來就超過了中部五縣市能新增的420公頃。而目前台中的都市計劃工業區,包括台中港,可使用的面積仍有789.64公頃,因此這些公民團體訴求,反對市府藉推動工業區為由圈地糟蹋優良農地、反對再新開發工業區,實則配合業者炒作、更要求市府盤點閒置工業區,並公告產業用地報告。龔文周強調,農地成為工業區以後就無法回復,若人口與經濟的發展並不如預計,將後悔莫及。
「國民黨錯誤的毀台計畫,民進黨需要繼續買單嗎?」台灣護樹團體聯盟發起人張美惠痛批,說這個版本的區域計畫將導致國土再遭炒作與污染,根本是個陰謀,應該退回重做,好好疼惜台中的土地。
雖然國土計畫法已經實行,但在全國、縣市國土計畫完成、正式執行國土法之前的6年過渡中,仍是適用區域計畫法,目前有將區域計畫送審的地方政府,也僅有新北市與台中市。此區域計畫的計畫年期將到2026年,市府提出「大台中一二三」的空間佈局,包括一條山手線、兩個海空港、三大副都心,並提出8大策略發展分區。16-06-14-17-06-07-374_deco
台中市府8個大策略發展分區。圖片來源:翻拍自簡報。

可釋出5000公頃農地 中市府還來10個新訂擴大都市計劃

「這是佳龍版的區域計畫嗎?裡面怎麼找不到8年1百萬棵樹咧?」民眾如此反諷,說在這個區域計畫中,看不到當初競選時提出的願景。
台中市府在計畫中提出,大甲溪以北的幽娘農地區域以不再開發工業為原則。台中市現在擁有的農地總計有5.2萬公頃,但依照全國區域計畫,台中市應該維護的農地總量是4.63萬公頃,而市府各種農地總計加起來,規劃了4.68萬公頃,恰好達成要求。也因此,台中市將要釋出約0.5萬公頃的農地,換來10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劃,這10個計畫面積合計0.55公頃,其中1為花博、2個屬住商,其餘幾乎皆為工業區。
16-06-14-17-06-39-288_deco
台中市府提出10個新增擴大計畫。圖片來源:翻拍自簡報。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潘正正指出,依照台經院的推估,台中的產業區需求不過164公頃,既有閒置早已滿足,而台中市的空屋率居高不下,目前僅略低於新北市,現在的房屋已可容納407萬人,不但遠高於目前的人口數274萬人,即便在市府自行估算的將成長至290萬人,仍綽綽有餘。在台中的工業區用地、住宅都已供過於求狀況下,市府還要再大舉開發,潘正正批,市府規劃依據的是從還能釋出的農地來看,看的供給不是台中市民的真實需求。
環評委員李公哲更直言,覺得對中市府提出的這個計畫,有先射箭再劃靶的感覺,並無對替代方案提出完整資料,似乎只是為了將結果導向主要方案。委員游繁結也認為,此計畫過度重視都市計劃,然在保育與防災上卻尚無明確想法,都應該補充。委員劉希平更以「氣色不好」來形容現在的台中,提出認為空污問題應該優先處理,治洪、防洪與淹水更應該更重視,如此在台中投入的資源與心血才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