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0日日本奈良訊,賴品瑀報導
「你到明日香,可以吃到天皇吃的米喔,超好吃,一次可以吃五碗!」
位於日本關西的奈良縣,南北3公里、東西0.7公里稱為飛鳥的小盆地,便是明日香村。那裡是日本最初的都城,距今1300年前,便有了宮殿、宅邸、倉庫等為數眾多的建築物,還有被石垣包圍的山、巨大的池子、眾多的寺院,以及石頭鋪成的道路和運河等等。此地區作為都城,共有100多年的歷史,因此曾是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也留下了大量的皇宮遺址、寺院遺址外,還有很多古墳和石造物。
然而隨著遷都,飛鳥時代結束,人們漸漸的離開那塊土地。之後有人開始陸續遷回時,當年的宮殿與寺院已在地底靜靜地沈睡著,於是,他們在上面耕作,生活。從19世紀開始,不時發生農民在耕作時,發現了田地裡有很多石塊,往下深挖又是一座遺跡的事件。目前到明日香所看到,便是如此的景象,純樸的農村與大量的古蹟並存,因此常有旅人到了明日香村,眼見美麗梯田,腳踏鄉間小路時,讚嘆時空彷彿被凍結了。
的確,由於「古都保存法」及「明日香村特別法」這兩道法令,這個小村子逃過了開發建設成一個都市的命運,然而人口下降、老年化則成了他們另一個問題,目前當地便正在努力於將觀光與農業結合,希望讓它古老中仍帶有活力,對於也正在面臨農村人口老化問題的台灣,也許是面借鏡。
漫步在明日香村田間,除了少有施肥與農藥的氣味,更是充滿驚喜,因為可以看到大量的小生物也在那裡生活,翩翩飛舞的蝴蝶與野花,拇指大小的小蛙、水生昆蟲也觸目可見,這不是少數的田才有的景象,而是處處可見,牠們的存在證明了這村子的老農們是如何使用農地。例如田邊小路有時出現一整片紫色蓮華草,不只是美麗的花,更在枯萎後可以將它們埋放田裡,再插上秧苗,便是非常天然的肥料。
「明日香村地域振興公社」(又稱:あすか夢耕社)成立於平成10年(1998年)6月29日,主旨有三:有效利用當地資源,以促進農業、發展區域經濟、保護歷史景觀。例如在與「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合作的工作假期中,志工們所吃的餐飲便來自夢耕社,由社區媽媽們製作的餐點,都包含了明日香村的特色所研發、推廣的飛鳥米,並利用在地古法烹調,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餐前總有當地農民介紹當餐食材的耕作與烹調的方式,不管用餐者的眼神有多麼期待與飢餓,他們仍是一本正經而驕傲、嚴謹地解說著。
以當地產銷門市「明日香の夢市」為例,店內販賣的當季新鮮蔬果、古代米、加工食品以及手作小物,都叫人愛不釋手,也讓人見識到充滿巧思的行銷。明星商品「古代三色米」,當中混雜了赤米、黑米、綠米這三種源自古代原種的米,標榜這是聖德太子吃的,小小一袋35g,可賣得150日幣,但仍是十分受歡迎的伴手禮。而每一小袋的新鮮蔬果皆標有生產者的名字,代表了耕種者的負責與自信。
明日香村擁有大量遺址,因此文物保存、觀光產業、與農業的共生理所當然,不但缺一不可,更是盡力維持自己獨有的特色。說是在法律的限制下也好,全體村民有所共識,他們要盡量把景色維持在1300年前的樣子,也因此,以工作假期號召志工,砍伐當時並不存在的竹林等等修復景觀工作,一直持續著。
而無論是交通脈絡與歷史古蹟的導覽解說,都以整體行銷性的經營手法來吸引觀光人潮,例如各個公民營場所聯合發行「飛鳥王國護照」,除了是一本導覽手冊外,當中亦有相當多的折價券。相較於我國之前吹起的農村再生計畫,反而企圖將每一個農村都改建成失根而相似的模樣而言,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借鏡。
台灣近年來面臨嚴重的農村人口流失問題,日本則比台灣更早上10年便遇上了,明日香保護農業的案例,不但讓從事農業的老年人口得以繼續維持,更讓年輕人願意回流農村從事農作。要年輕人不辭辛苦的當一名農人,在各國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若非務農成為一項受人尊敬且至少有合理收入的工作。
在奈良一家平價連鎖餐廳,可以在菜單上看到某款麵包超人特餐,標榜當中的麵包是以「米粉」所製,而這樣的餐點,是為了提高糧食自給率,有麵包超人的站台,讓全國一起重視農業的重要。
在明日香村踏著租來的淑女車,穿梭漫遊在農地與古跡遺址之間,處處有驚喜。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會長三木健二透露,提供腳踏車給遊客的作法,其實是在台灣參加工作假期時所學得的,這樣一來,當觀光人潮增加時,當地的自然景觀仍然可以維持原貌與寧靜,更是節能省碳。回首我國的觀光發展策略,是否,需要為了吸引觀光客而大興土木地增建大飯店或遊覽車停車場,或是本來的面貌才是最初引人入勝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