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草率工程壞傳統漁場 東河部落惜馬武窟溪


2012年11月21日台東訊,賴品瑀報導
台東東河鄉上月驚傳鄉公所在馬武窟溪出海口中央施作水泥工程,卻在當地原住民、民宿業者、衝浪客、環保團體聯手串連下,短時間內便中斷了工程,當地多年來一向從未發生強烈抗爭過,因此,此事撼動了地方。讓我們一探為何守護馬武窟溪,是如此重要。
馬武窟溪出海口
除了譽為全台最棒的衝浪點之一,東河鄉村落由馬武窟溪古河道沖積而來,而此地原阿美語古名Maloalong,同時也是馬武窟溪之古名。當初祖先便是看中了淡海水交界的她含有豐富的漁獲量,千辛萬苦的與其他部落爭奪而來。在這條大河上,部落男人天天下網捕魚,也就漸漸以「Fafukod(撒網捕魚)」來稱呼這個地方,也孕育出一個擁有數千人的Fafukod部落(現在又稱東河部落)。
王建榜馬武窟溪到底有多富饒?10歲便開始捕魚的王建榜50年來以此為生,更精通作網。在他的記憶中,當人口外移還不嚴重時,村裡約有2千多人,大多都靠馬武窟溪的漁獲餵養長大,就算是一個酒鬼,也可以藉著捕魚,將一家的孩子一個一個拉拔長大成材。
王建榜說明,他們一向的捕魚方式,就是在出海口划竹筏灑網,只取大魚,將小魚放回,便可以過生活,目前也仍有不少人過著如此的生活。
王建榜曾協助生態學者作調查,「那些科學家都很讚嘆,這裡居然有這麼多的魚!」由於溪流沿途夾帶與承載的有機物,在河口濕地餵養著整條河流最多樣的生物,馬武窟溪河口紀錄到的魚種比例,占了流域總魚種的95%。
然而目前中斷的工程,卻計畫在河口興建鋼筋混凝土沉箱及長約60公尺,高超過2公尺的攔河堰,想由此讓河口近陸區域的水位保持穩定,而供遊客親水遊憩及划船,甚至計畫在溪口中央堆一座假山。王建榜生氣的表示,這樣海魚就游不進來了,將使得村裡的大家無魚可捕。水中巨大的水泥牆阻隔動線,更嚴重的後果是魚蝦無法到淺灘產卵育雛,不只是人類,連帶的鳥類也失去食物。
村內路燈都不亮讓王建榜很生氣王建榜更表示,河道是自然生成的,人類無法控制它該怎麼走,在河中施作水泥工程,要不造成淤積阻塞,危害東河橋與村落安全,要不直接被颱風沖進海裡,都是浪費公帑。
「路燈裝上了以後卻再也沒亮過、沒有國中、沒有郵局、農會才是該優先處理的事情!」在王建榜看著因路燈不亮而一片漆黑的部落,非常生氣的說,「連小孩子都知道這是不對的!」
目前東河鄉一千多位居民中,有80%住民為阿美族人,東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海峰強調,馬武窟溪是傳統領域,豐年祭、海祭、成年禮,都在馬武窟溪舉行,依照天氣決定要出海還是在河邊,將灑網捕魚的技藝不斷傳承,至今仍保有日治時代開始要年輕人繞著河道中的巨石游三圈才能成年的考驗。然而,在這樣的傳統領域動工之前卻沒有讓當地居民知道,鄉公所還對外說居民都已經同意,「這是違反原基法21、22條的!」陳海峰大嘆原基法不彰,而當地選出的民意代表也沒有好好為民喉舌。
東河舊橋上正有老照片的展覽,訴說當地部落歷史。而現在鄉公所卻推說工程已經結束,無法拆除目前仍在河道中的鋼筋水泥,更是叫當地人感到憂心,「這樣夏天颱風來的話怎麼辦阿!」目前只有排灣族籍的台東縣議員林琮翰在協助與關心,如林議員也協調不成,居民不排除有更激烈的抗議活動。
草率施工,馬武窟溪天然河道中殘留的鋼筋水泥
※ 註:原基法第21條規定「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政府或法令限制原住民族利用原住民族之土地及自然資源時,應與原住民族或原住民諮商,並取得其同意。」
原基法第22條規定「政府於原住民族地區劃設國家公園、國家級風景特定區、林業區、生態保育區、遊樂區及其他資源治理機關時,應徵得當地原住民族同意,並與原住民族建立共同管理機制;其辦法,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

莿桐。沒有美麗灣的一天


2012年11月21日台東訊,賴品瑀報導
20日的社群網站上,使用者奔相傳閱轉發「美麗灣要在29日環評了!」的消息,明明已經蓋好了主體建築,卻在現在才要補做環評,遭到各界批評沒有正當性,分明想要補考到過。而在美麗灣的業者與支持的議員,甚至縣府口中,反對美麗灣者,只有居民林淑玲祖孫「三個人」與若干「環保蟑螂」、「藝文流氓」。那麼,讓我們跟著林淑玲過一天「人」的生活,也許能從此生活切片中,再思考「生活」這兩字。
林淑玲家中的七隻小花貓
六點多起床準備出門工作,七隻小花貓的撒嬌著,林淑玲穿上雨鞋、跟林媽媽吃了早餐就開卡車出發。
生命鬥士小鵝與淑玲第一站,巡視放養的雞鴨鵝,他們養的雞鴨只有數十隻,但體型巨大而風味絕佳,接受訂購,但不保證能馬上拿到吃到。其中有一隻小鵝已經病了,無法站立但可游泳,林媽媽多次判斷牠遲早會不行,但淑玲還是設法再三確定牠能吃到食物與飲水,一個月來,小鵝還在為活下來搏鬥著。
第二站,好幾個朋友請他們砍構樹的枝葉,從每棵樹取一部份,好幾個點輪流,當循環一輪,再次相逢時,樹已經再次茂密了。母女倆一個砍一個搬,卡車滿了就走。
第三站,把構樹枝葉載到山上養羊的場所,原來羊也會嗲聲撒嬌。構樹枝葉混合著牧草,大約30隻的羊大大小小,瘋狂的吃著,新生的小羊蹦蹦跳跳相當可愛,卻也相當怕人。淑玲枝葉與草分散的放置,羊群們這邊吃吃那邊吃吃。「在這裡看著羊,可以忘卻煩惱。」淑玲相當喜歡每天當中的這一段時間,也談起了這群羊,誰是誰的孩子,誰的個性如何。
這些羊當中,有些有取名字,因此,當有人想要購買時,反而讓淑玲傷腦筋,「如果是要殺來吃,問我一隻多少錢,我說我不知道,請跟媽媽聯絡。如果是要買去養,我會問他知不知道怎麼養,那裡的環境是怎麼樣的。」彷彿嫁女兒一般的擔憂,擔心小羊之後過的不好,而要選出哪一隻給別人,母女兩人總是再三考慮,非常不捨。
養羊的場所
下山的路上,指著路邊雜草中昂然結實飽滿的小米,「這是我們種的,因為我們種子亂灑,也沒有好好照顧,長出來一撮一撮的,被別人笑,可是後來我們收成卻比較好。」不管是玉米還是南瓜,也是如此,有時遇到人看著卡車上的農作,問起怎麼賣,他們便大方的送給對方。
路上,想起一個朋友病了正在住院,於是到他家,幫他把門前的草割掉一些,也想起朋友曾說旁邊水池的布袋蓮長得太多,於是撿了兩株,想試試看鴨子會不會吃,如果鴨子能吃,那可真是皆大歡喜。
中午,收到美麗灣確定要在29日再次環評的訊息,之後電話響個不停,許多朋友關心與討論。
喝著林媽媽熬煮的樹豆排骨湯,這鍋湯除了樹豆、排骨,與一點鹽便別無添加,溫潤而傳統的令人舒服,討論起了是不是可以發展起冷藏宅配的小生意。林媽媽說,其實大飯店也會找樹豆等民俗植物入菜,追尋的正是純樸單純的傳統滋味,但傳統的感覺,在富麗堂皇的大飯店,怎麼能找到呢?
下午,藝術家朋友來訪,想要試著運用一些海濱植物、傳統植物作手工皂。馬鞍藤、海菜,藝術家殷如說替這些海濱植物發聲,「當觀光飯店一一蓋起來,這些植物的生存空間,也被剝奪了。」又為了替東海岸、為了替縣府裡不正當的政策思考「驅邪」,又找了艾草、茅草。
手工皂的自然素材
莿桐部落的野生小辣椒手工皂的自然素材裡,還有繽紛的秘密武器,是林媽媽在山上找到的野生小辣椒,筆者熱愛在陽台種花,連忙問起是否可以拿一些回台北辦公室種植。林媽媽認為這些辣椒必須經由小鳥吃下排出的「改良」過程後才能生長,甚至長得比原先的大一倍,人為的栽種,恐怕連發芽都是問題,勸我死了這條心吧。
傍晚,反反反行動聯盟緊急動員,十多個人集合起來開會,以「決一死戰」的心情討論著在美麗灣環評會議前,還能再付出什麼努力。
深夜,林淑玲將開會紀錄整理後發出,也許又是一個難熬的夜晚,就像美麗灣主體建築漸漸蓋起來,開始驚覺它不是一開始說的整修海水浴場的多年來一樣。為了更多沒有美麗灣的日子,「還是個人」的不放棄著。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美麗灣環評在即 藝術家畫「沙人」起身自己拆


2012年11月19日台東訊,賴品瑀報導
藝術家王郁雯近日也發表了動畫作品〈明天的明天,有一天〉上月31日內政部長李鴻源在立院備詢時表示,限時一個半月讓台東縣政府做完美麗灣一案的環評,若判定為實質違建,便該拆除。隨著期限逼近,各界高度關注,包括500多位大專院校學者連署呼籲拆除美麗灣渡假村。藝術家王郁雯近日也發表了動畫作品〈明天的明天,有一天〉,表達雖然財團以貪婪和謊言在沙灘上蓋成渡假村,但大自然總有一天會反撲,收拾回它應有的樣貌。
王郁雯因為五年前感動於台東的自然與美好,而選擇定居下來,原想要盡情創作,然而因目睹數年來財團在東海岸的貪婪和謊言,及政府對財團的無力制衡和縱容狀況,感到再也無法忍受與噤聲。自2011年7月號召了幾位藝術家在杉原沙灘上紮營一個月,從「違‧離」裝飾藝術、千人吼海洋行動藝術、「不要告別東海岸」音樂會、反反反文件展,而漸漸演變成「反反反行動聯盟」,除了用各種藝術形式,在傳統的社運、政治手段之外,以不一樣的姿態向美麗灣展開抗爭,也聲援了包括基翬、卡地布公墓遷葬等不當的開發計畫。
「如果沙灘是一個人...?」為了傳達理念,為了讓不在當地生活的人也能感受東海岸正在受傷,正需要大家同心保護。此次推出的動畫〈明天的明天,有一天〉,由王郁雯自力費時一個月,畫出600多張畫稿而成。她將沙灘擬人化,想像一個巨大的「沙人」面臨怪手來襲,小生物驚慌奔逃、沙人自己的腳也受傷流血。於是沙人起身,用吸管、用徒手,將巨大的美麗灣建築物一口一口吃掉。然後緩緩的散落,重回到浪花拍打的海岸,靜靜的沈睡著。
藝術家王郁雯近日發表動畫作品〈明天的明天,有一天〉王郁雯解釋,以宏觀來看,不管是人類一生,或是已蓋成了巨大的建築,對於永恆的大地來說,其實都是過客,「大自然總有一天會要回去它應有的樣貌」,人類實在不該忘記自己的渺小而過度開發。王郁雯也希望觀者可以將影片重複播放,感受當中潮起潮落一波波永恆的循環。
隨著台東縣府完成環評的期限逼近,「雖然信念驅使著我們不斷抗爭,但我們仍需要更多人的力量!」反反反行動聯盟的藝術家們表示,面對縣府強硬護航美麗灣一案,唯有正在甦醒的公民意識能完全展現力量,才能阻止美麗灣與其後更多的開發計畫,還東海岸生機。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昂立浪頭看海岸 各路衝浪好手談觀光


2012年11月18日台東訊,賴品瑀報導
一個好的浪點能形成,需要地形、風向、潮汐的配合。當海岸發生有什麼細微的變化,衝浪客的身體馬上能感受到,也因此,當上月東河鄉公所在馬武窟溪出海口進行水泥工程時,各地衝浪客馬上串連發聲,迫使鄉公所停工。
藉著「台灣國際衝浪公開賽 Taiwan Open of Surfing」,國內外的衝浪好手齊聚台東金樽,不但競技、交流衝浪技巧,對於各地浪點面臨的破壞危機,也表達關心與見解。
台灣國際衝浪公開賽 Taiwan Open of Surfing
小J經營台東衝浪店的阿富與小J,響應長期關注東海岸的導演于永傑號召,將衝浪客集資印製「捍衛台東自然」T-shirt,在此衝浪節分送給衝浪客與民眾。五年前在阿富希望能回到家鄉台東的願望下,兩人選擇在東河開店。在今年的四月22日地球日時,他們也曾號召全台衝浪好手,為了守護基翬而向海神獻上鮮花,並且淨灘,宣示「還我乾淨基翬」的決心。
而在此次衝浪節之前,馬武窟溪出海口的工程便在衝浪客動員連署、寫信到縣民信箱,並且甚至揚言抵制參賽下停工,這個經驗是否帶來信心與希望?小J表示,最近發現金樽漁港附近似乎有意動工「水上運動公園」,但是相關資訊仍無法查詢,她保證會密切注意,以守護當地浪點。
大頭生長在南灣的大頭,從十歲就開始衝浪,面對墾丁滿是飯店與BOT的過度開發情況,感到無奈但也未曾絕望,目前留在當地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衝浪店,希望能將友善環境的玩法推廣給更多人。大頭認為,BOT案在沙灘上蓋建築物是難以復原的,當財團在年限期滿「拍拍屁股」離開之後,當地居民所能生財的自然資源卻永遠消失了。
大頭覺得當地觀光業者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的觀念仍在建立當中,例如水上摩托車、香蕉船等仍橫行海域,不但危險也威脅生態,但目前政府對該如何管理海洋活動,仍缺乏整體的瞭解,更遑論有完整的規劃。同樣來自墾丁的小莊也補充,無動力海洋運動除了衝浪,還包括了風浪板、風帆、獨木舟和風箏衝浪等,其實選擇多樣也非常刺激好玩,然而如果旅客與觀光業者只追求短暫效果,那麼不只傷害環境,也毀壞自己的生機。
旗津,阿涵提供
旗津海岸線保護工程來自旗津的阿涵分享了照片,顯示「旗津海岸線保護工程」不斷在沙灘外投下大量的消波塊,在照片中,這些消波塊堆疊,光是海面上就有十個人高左右,景象教人驚訝不已。雖然工程計畫表示,是為了解決海岸線嚴重退後的問題,但也使得高雄最受歡迎的浪點旗津即將面臨無浪可衝的窘況。「這怎麼能叫做要發展觀光呢?」阿涵認為,洋流會自己慢慢將沙補回,投入這麼大量的消波塊應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更懷疑當中有工程舞弊的嫌疑。
Erika芳齡22歲的夏威夷女孩Erika Cook也是10歲便開始衝浪,為了衝浪,已經去過加州、巴西、哥斯大黎加、印尼、海南島等國際浪點,目前在台灣定居將近一年的Erika,也在工作之餘遍尋墾丁、高雄、台東的浪點。Erika分享見聞,表示像印尼因為深知觀光為該國最重要的經濟來源,自然不得不妥善照顧海洋自然資源。但國人心目中的蜜月天堂夏威夷,其實便是極度開發過度的狀況,除了少數島嶼得以保育,其他都佈滿了「大企業的腳印」。
因此Erika認為,目前正面對許多開發計畫的東海岸,「現在正是關鍵的時刻,人民應該要大聲表達自己的意見呀!」Erika舉例,加州也曾經發生一個緊貼海岸線的高速公路興建計畫,便是在非常高規格的國際大賽時,在全球頂尖的衝浪客串連下,成功的阻止了。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守護東海岸自然 衝浪客、藝術家聲「浪」一波波


2012年11月17日台東訊,賴品瑀報導
台東縣於14至18日在金樽漁港旁舉辦「台灣國際衝浪公開賽 Taiwan Open of Surfing」,國內外的衝浪好手齊聚競技。台東在地的衝浪客自力集資印製「捍衛台東自然」T-shirt,免費贈送給願意參加連署與當場穿上身的與會衝浪客與民眾。關心土地的藝術家們也利用廢棄的衝浪板,將關心的議題與心聲彩繪在上面,相當吸睛。
自費印衣服的衝浪客們,取自Keep Taitung Natural捍衛台東自然台東擁有絕佳的發展水域活動條件,縣府也企圖將台東打造成為衝浪聖地,今年的賽事更為擴大,希望走進世界舞台。然而違法、不當開發與數十個伺機而動的開發計畫卻不斷引起爭議。「它珍貴的地方就在於未經開發的自然環境!」對衝浪客來說,台東不但是台灣最後一塊淨土,是台灣衝浪者最珍貴的樂園。
此件「捍衛台東自然」T-shirt正面圖案是一顆美麗的藍色寶石,背面是以漂流木排成的一條魚,皆是在東海岸俯拾即是的自然素材,更表明了「台東是衝浪者心中的一塊石頭,永遠不會放下」的心情。限量只有300件,而且只送不賣,只希望認同的參賽者與觀眾可以當場穿上,在會場向縣府官員及媒體面前,柔性的表達衝浪客對台東的情感及立場。
衝浪客反問「被水泥包覆的心靈如何感受台東的壯麗與美好? 」聲明台東並不需要海邊的五星級飯店,更請台東縣政府及東部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立刻停止「以經濟之名」危害大自然及原住民生活的開發行為。
衝浪教練貝貝表示,台東最棒的浪點其實在基翬與馬武窟溪出海口,因此上月驚傳東河鄉公所馬武窟溪口進行水泥工程時,各地衝浪客馬上團結起來,不管是連署、灌爆縣民信箱,並且揚言全面抵制在金樽舉辦的衝浪節,都迫使鄉公所兩天內就立刻有回應,並且停工。然而已施工的水泥目前尚未拆除,貝貝表示,那裡的海流變了,沙也變多,一旁的衝浪客聽聞馬上失望回應「那我以後不去那裡玩了!」衝浪客們表示,將會繼續要求鄉公所盡快將水泥塊移走,才有可能恢復回優良的浪點。
衝浪客用身體感覺台東的美好,藝術家則用纖細的心思與美感,衝浪客將十多片損壞的衝浪板交給藝術家,彩繪成一片片藝術品,在會場外的停車場邊展示著,「反對不當開發」、「還我傳統領域」、「拆美麗灣」、「反核廢」、卡地布的「拒絕遷葬、捍衛祖靈」,不只為台東發聲,甚至還有花蓮靜浦山海劇場的議題。一字排開,並提供文宣與諮詢,果然吸引了目光與關心,許多衝浪客駐足拍照、討論、並且簽名加入連署。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李遠哲、瞿海源 數百位學者連署 籲「拆美麗灣」


2012年11月16日台東訊,賴品瑀整理報導
多年來爭議不斷的美麗灣,雖然面臨最高法院裁定的停工,台東縣府仍堅持不撤其建照,甚至仍在運作環評事宜。在一波波民眾、環團、知名人物的抗爭與表態反對後,任職於東部在地的數十位教授學者們也發起了「拆除美麗灣違建 捍衛法治國尊嚴」的全國學術界連署,12日上線,短短三天之內,截至15日晚間,包括李遠哲、瞿海源、台大法學院諸多教授,已有全國431位學者參與連署,相信是政府當局不能忽視的一股力量,而此連署也持續的需要更多學者挺身,加入表態的行列。
加入學者們所鑽研的學問包含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名單詳見如下:http://protectfudafudak.blogspot.tw/p/blog-page_10.html),可說是包羅萬象,然而他們卻在聲明宣言上同聲痛斥美麗灣「從送件、環評到興建種種不符程序正義的行徑,堪稱我國環境開發史上最惡劣之案例。」
這個全國學術界連署,是由東部大學為主的全國大學教師及研究者所發起。他們表示台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已經嚴重傷害台灣法治國家基礎,不僅是台灣東部危機,也是台灣整體發展的危機。
學者們更提出三點重大呼籲,以捍衛我國環評程序正義與法治國尊嚴。
1.中央應善盡對地方主管機關之監督職權:若台東縣政府逾期仍不依法拆除違建,中央應依《地方制度法》「依法應作為而不作為」之規定,代行拆除美麗灣渡假村違建。
2.台東縣政府針對違建所欲補行之環評程序,乃典型之「就地合法化」措施,已經徹底違反環境影響評估法之基本立法意旨,應立即停止; 呼籲台東縣政府10位民間環評委員在違法建物未拆除前,拒絕審查美麗灣案,若縣府執意召開護航環評會,請委員務必堅守學術尊嚴,予以作成不應開發的結論。
3.目前都蘭灣地區已有數個大型開發案正在醞釀,加上附近山坡農地之炒作與民宿觀光之發展,若只有開發而無管理,當地珊瑚礁生態體系恐將不保,不利永續發展與綠色經濟,呼籲行政院立即推動都蘭灣政策環評,同時考量國土規劃、觀光發展、海岸環境生態保護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發展權。
有意願加入連署的學者,請上此網頁填寫。http://protectfudafudak.blogspot.tw/p/blog-page_7505.html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拼有感 政院怪環評礙事 環團:打馬總統臉


2012年11月1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救國」「節能減碳」在一聲聲口號下,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經濟部長施顏祥與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手持蒼蠅拍與愛的小手,重擊馬英九總統的臉!
這是一齣「打臉」的抗議行動。14日上午,十餘個環保團體在行政院門口演出行動劇,回應上週行政院會將環評制度視為拚經濟動能的阻礙,江宜樺更在12日晚間召集相關部會,討論將環評制度修改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掌有決定權。環團大呼,這和馬總統所宣示的「環保救國」,完全背道而馳。
行政院緊鑼密鼓拼「有感」之際,提出環評制度衝擊政府拚經濟動能的說法。據聯合報載,江宜樺12日所召集的會議中,相關部會首長提出:台商回台與增加投資等重大經濟政策,都撞到「環保牆」,建議政府應展現強勢作為,並修改環評法規。
對此,環團以「政府無能,關環保屁事?」回應,痛批當前經濟狀況不好便是源自於產業政策,30年來不做產業升級的後果,此刻竟然要降低環保標準,吸引被中國淘汰的高污染產業回台,無異讓台灣繼續沉淪30年。
桃園在地的退休教師潘忠政沈痛回憶,桃園目前正受著20多年來工業大舉進駐的後果,不但珍貴的藻礁奄奄一息,桃園的海岸線也早已死寂一片,他呼籲「環評是保護環境的最後關卡,千萬不能放棄!」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政府對環境資訊不夠公開透明,例如經濟部早已坦承國內石化產能過剩,卻仍揚言「國光石化」能帶動經濟,當錯誤的政策造成大企業損失,卻又協助抒困與提供減稅等等手段「劫貧濟富」,陳瑞賓大嘆「是經營能力的問題,不是環保問題。」
環保署長沈世宏曾多次表示,環評制度應該回歸先進國家創立環評制度精神,最終開發與否改由事業主管機關決策,環保署只提供專業的環評意見。但看守台灣秘書長謝和霖也以「廢棄物清理法」為例,修法將權責交還主管機關後,開啟了濫開廢棄物再利用之門,如此的事件不該重演。
林仁惠嗆聲:政府無能,關環保屁事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林仁惠也擔憂急呼,現行的環評法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目前執行面出了大問題,當中有太多的「灰色地帶」,而出現政客黑手干預「排除投資障礙」、無視法院判決、及以環評報告書替開發業者「背書」的手段掩蓋真相。
林仁惠更解釋,美國的環評制度,雖然開發與否由事業主管機關決策,但他們有充分的公民參與、科學證據驗證,司法的監督功能更是完善落實,這與我國由專家審核,卻淪為背書與投票部隊的現況大不同,而包括中科三期、中科四期、美麗灣違建爭議,就算司法判定環評違法無效,政府與開發商仍置之不理,一再補考,這都使得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擁有環評決定權一事,讓人擔憂。
林仁惠強調,今年是《環境基本法》10週年,然而這部「環境的憲法」卻淪為政策性的宣告,「這是滅國,不是拼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