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美麗灣趕5月試營運 律師:「補環評」不法 訴請停止執行環評結論


2013年3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美麗灣開發案於去年年底補作環評,然而包括沒有寫清「條件為何」、台東縣府直到今年2月才正式公告環評結論、業者搶先動工等等,都使此案再添瑕疵,不少民眾不服,以各種方式持續發聲抗爭。例如出身東海岸的阿美族歌手舒米恩便將「高舉拆美麗灣毛巾」的行動加入每場公開演出中。
此案訴訟律師詹順貴在本月5日提出行政訴願,今(19日)上午再前往環保署提出聲請,要求環保署停止執行環評結論。
環保署由綜合計畫處科長顏旭明出面,收下申請停止執行狀,也表示5日提出的訴願正在請台東縣府答辯,依法3~5個月之後將提出回應。
美麗灣案歷經法院判決定讞「應勒令停止一切開發行為、環評撤銷、建照自始無效」,但仍在2012年12月22日由台東縣府召開「第七次」環評會議過關。目前業者正加速趕工,趕在5月試營運,目標趕上暑假檔期。但在反對民眾眼中,美麗灣是透過違法程序而通過環評的,關切此案的民間團體委任律師詹順貴以「醜陋的開發案」一言來總結此案近10年的爭議。
詹順貴指出,去年底的環評審查根本不應該進行,而且程序有重大瑕疵,該次環評結論應屬無效。他信心滿滿,表示此環評中的錯誤比之前更多,進入訴訟後必定將會再次遭到撤銷。他列舉的重大瑕疵如下:
  • 此案應由中央審查;
  • 委員組成過於單一;
  • 縣府官員擔任環評委員,並沒有迴避;
  • 環評結論被撤銷後不是重啟環評而是以接續的方式再環評;
  • 沒有附帶條件的有條件通過;
  • 結論不明確;
  • 主席未回答委員提出的疑問就做結論。
詹順貴解釋,本月5日已向環保署提出訴願,是人民受到判決侵害所提起的救濟程序,而今日提出的則是停止執行環評結論的聲請,要求身為主管機關的環保署,在環評結論還有爭議時,為了保護環境與當地海灘,應該先暫停執行去年的環評審查結論,以免造成難以恢復的傷害。詹順貴透露,其實對於環保署早已失去信心,認為環保署並不會採取令人滿意的措施,但仍遵守法律規定,進行訴願與聲請的動作,三個月後將再戰行政法院。詹順貴相信將會再次得到「撤銷環評結論」的判決,而不管台東縣府與業者將有什麼動作,詹順貴誓言「我立志將美麗灣拆掉。」
曾任環評委員的台大教授徐光蓉挺身指出,只要是官方主導的環評,都一定會過關,美麗灣一案會出現「沒寫清楚有什麼條件的有條件通過」怪象,也只是顯現這些條件本來就不受重視,「反正環差隨時能提」。徐光蓉大問環保署是否真是環境保護署?抑或其實是要保護與企業友好關係?
環保署由官員顏旭明出面收下申請停止執行狀,也表示5日提出的訴願正在請台東縣府答辯,依法三到五個月之後將提出回應。對於徐光蓉指控環保署總是全力配合政府想通過的環評案,顏旭明強調「環評通過與否,都是環評委員決定的。」
台東在地居民林淑玲表示,早在縣府正式公告之前業者便已經在趕工,廢水越過沙灘直接溢流至海。但在業者提出的報告書上,也不見依法應設立負責監督的第三人,林淑玲大問,不管是環保署、台東縣府都不曾認真監督,甚至連業者可以自己找的第三人都沒有,到底誰能負起監督的責任?
反反反行動聯盟總召達卡鬧,雖然參與的作品入圍葛萊美音樂大獎,可說是「台灣之光」,但為了保護東海岸放下原本能寧靜創作的生活。
達卡鬧表示,看著美麗灣案在中央沒有明確國土規劃的狀況下,將引起毀壞東海岸的骨牌效應,其實心中有不少無力感。由當地藝術家組成的反反反行動聯盟,將在4月4日展開行腳活動,從杉原出發,一路經由東河、比西里岸、靜埔、港口部落等等面臨開發案衝擊的部落,互相溝通串連,最後將走到台北,訴求守護東海岸的未來。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回應馬江「溝通」喊話 核廢災民政院前遇冷眼


2013年3月1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在309全國廢核大遊行前夕,總統馬英九與行政院長江宜樺分別都曾表達希望能與反核團體見面溝通。18日包括蘭嶼、北海岸、台東、屏東的核廢料災民前往行政院表達見面意願,然而行政院接見的官員僅表示會盡快簽報,不願正面承諾,且在對方話還沒說完就轉身離去,更將鐵門拉起。冷漠的態度讓災民憤怒,直問「我們還有幾個30年可以等?」
在309遊行前,面對各界紛紛表態,包括總統馬英九與行政院長江宜樺,都公開表示願意與反核團體見面溝通,發起遊行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認為,全國超過20萬人參與遊行,已經很明確的展現了民意,當局應該公開回應遊行訴求,而非私下溝通,而且馬總統與江揆若真有誠意要見面,應該見的是各地已深受核廢料傷害的居民。
因此在18日早,包過了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屏東環保聯盟,全國各地的核廢災民首次聯合起來共同現身,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綠黨的陪同下,前往行政院門口赴約並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全面檢討核廢料政策。

欺騙、利誘、分化 放任弱勢偏鄉自相殘殺

希婻.瑪飛洑與兒子瑪飛洑展示檢整時照片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秘書長希婻.瑪飛洑拿出之前檢整工作時,核廢料包裝鏽蝕破損狀況的照片,表示蘭嶼因遭受欺騙而承受核廢料30年,而當局現在對於核廢料遷出的計畫卻一再跳票,家鄉的老人家們對此忍無可忍,要她負責傳達憤怒的聲音。希婻.瑪飛洑更痛斥當局與台電企圖再次以分化的手法,讓蘭嶼蒙受「把核廢料丟給別人」的污名,非常太不公平。
而可能接手蘭嶼十萬桶低階核廢料的是台東達仁鄉,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召集人楊宗瑋說,跟30年前發生在蘭嶼的手段如出一轍,台電運用法律與回饋金施壓,而經濟部與原民會只會互踢皮球,最後讓最弱勢最偏遠的達仁鄉當地原住民自己面對,「實在太不人道」。

核廢無解 如何談核四公投?

郭慶霖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表示,包括用過燃料棒等高階核廢料目前都還暫存在核電廠內,核一核二廠內爆量的核廢料,讓北海岸面臨最大的威脅。而關於民國144年遷出核廢的承諾,北海岸在303遊行中已再次要求相關單位明確說明最終核廢料處置方案及時程保證,如果仍得不到回應,他們不排除採取更大動作的抗爭。
郭慶霖重申,全球都沒有處理核廢料的能力,核電廠應該馬上停機,以免製造出更多的核廢料。對於目前輿論偏向討論核四公投攻防,郭慶霖更提醒「有能力處理核廢時,再來談核四公投吧!」

在斷層帶旁貯存過量核廢料 將犧牲更多弱勢

屏東環保聯盟執行秘書劉哲瑋表示,核三廠除了位於墾丁國家公園裡,造成荒謬的景象外,距離斷層只有200公尺、外海就是馬尼拉海溝,更是威脅當地與每年700萬人次的國內外遊客。劉哲瑋解釋,馬尼拉海溝已經600年未運動,暗藏巨大的能量,因此當地早已受國際學者預測為最可能在921後下一個發生大地震的地點。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強調,不管是核一、二、三廠,目前廠內貯存的用過燃料棒數量都早已遠高過原始設計容量,這些爆量存放的狀況,不但可能讓冷卻的功能失效,一旦發生碰撞而發生反應的危險也非常大。因此他說「目前國內的核廢料政策已經無法再走下去了,除非還想犧牲更多的弱勢。」
這些已成核廢料災民的各地民眾為了回應江揆而來,希望江揆能在三天內回覆會面的時間。他們認為政府應該正視正在受災的他們,才能全面檢討核廢政策。然而出面接見的官員,僅表示將盡快簽報,不願正面承諾是否能在三天之內回應。當希婻.瑪飛洑企圖回應時,官員便兀自轉身掉頭,在數十名警力的保護下離開政院大門口,警方更將鐵門重重拉上。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慈濟內湖開發案縮40%送審 委員以「我執」相勸


2013年3月1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由於預定地位於保護區內,慈濟內湖園區開發計畫已經爭議長達15年,昨(14日)再次闖關,在北市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召開第8次專案小組審查會。
雖然在慈濟此次重提的計畫書中,已將建築容積率降低、滯洪沉砂池規劃容量增加,但此案涉及往後諸多保護區變更案,有審查委員主張審慎以對,並嚴謹考量慈濟園區設址在此是否有「不可取代性」,也有委員主張跳脫出「慈濟」來就事論事,不該個案處理。最後審查會主席辛晚教作結,要求再委託專家精算環境容受力,提出精確的研究報告與數據後,擇期重送專案小組討論。
此次會議有上百位支持慈濟的民眾前往關心,擠爆審查會旁聽室與會議室外走道,「半夜修改法律也該讓它通過啦!」他們認為慈濟長久行善值得信任,此計畫不但能美化環境、為地方帶來發展,更相信慈濟能解決水患的問題。
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十多位民眾會議前則在市府門口召開記者會,訴求「救救內湖保護區,慈濟不要作違法的事」希望能夠留下保護區,強調慈濟變更案並非為了緊急、 國防、經濟發展等因素,根本不適用《都市計畫法》中的第27條第1項第3款「為適應國防或經濟發展之需要」,呼籲委員會應該立即駁回,以免違法。

慈濟:容積率降為120%、建蔽率不超過35%

慈濟動員上百支持民眾慈濟在報告中表示,已將建築容積率從160%降低為120%、建蔽率不會超過35%,剩餘的65%以上都將是植披與生態池,而滯洪沉砂池規劃容量也從2562.50立方公尺增加為2822.50立方公尺,遠高於需求容量1538.98立方公尺。更澄清園區內只會有社福與環保設施,早已沒有蓋醫院的計畫。
對於兩方關注的焦點問題水患,慈濟表示基地所在處屬牛稠溪水系,與大湖山莊的集水區大溝溪米粉坑溪的水系不同,且在北市府對溫妮、納莉颱風水患調查報告中,從未指出有哪次水患與慈濟的基地有關。
支持慈濟的民眾更表示當地已是柏油鋪面多年,本來就無透水、保水功能,「早就回不去了」,根本不該稱為保護區,慈濟的計畫反而能有所改善,而老人安養、圖書館等回饋設施都是他們非常期待的。

守護聯盟:變更保護區於法無據

雖然北市都發局主秘劉惠雯表示,慈濟過去在當地經營管理時,沒有再破壞環境,市府肯定其努力,故同意慈濟以都計法變更。
不過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強調,開發案根本與國防無關,「善經濟」一說也難以服人,實在不能以《都市計畫法》中的第27條第1項第3款「為適應國防或經濟發展之需要」為由變更。
台北大學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呼籲,若替此案取巧開門鋪路,將違背都市計畫的精神。

規模縮至5000平方公尺以下 即不需變更

問題癥結卡在此計畫案仍然過於龐大,總開發面積大於5000平方公尺,因此需要變更保護區而能動工。綠黨中執委潘翰聲表示,建築建蔽率35%、容積率120%已是住二(第二種住宅區)的規模,並非低密度的設計,慈濟這次提出的建築量體雖然看起來已經少了40%,但其實仍然不夠,對環境的衝擊仍有疑慮。
荒野保護協會代表王彥龍表示,此案在不變更保護區的前提下,其實許多人樂見其成。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陸詩薇也強調,如果慈濟與支持民眾希望改善目前不甚美觀的柏油鋪面與鐵皮屋,在不變更保護區的狀況下,現在就已經可以拆了,根本不用等。

審查小組:環境容受力要精算

審查委員張桂林提出「如果慈濟此社福專區的計畫不在這塊地上,會有什麼緊急性?」他強調,就算不在這個基地, 慈濟的善舉依然早就遍地開花了,他甚至以佛教術語「我執」二字,來勸告慈濟,並且試著提出解套方案,表示也許北市府可以採取交換土地的措施。
審查委員李永展表示,應該跳脫出「慈濟」來就事論事,此案從都市計畫與法律的角度看,有違保護區劃設的原則,不該個案處理,否則惡例一開,將影響往後諸多保護區變更案。許俊美則認為對環境衝擊的審查標準應該更嚴謹。
擔任專案小組召集人的都計委員辛晚教做結時表示,應委託專家精算環境容受力,提出精確的研究報告與數據後,再重開專案小組會議討論。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蘭嶼、北海岸核廢受害者 30年首度對話


2013年3月14日新北訊,賴品瑀報導
309全台22萬人挺身走上街頭表達廢核心願只是一個起點,更多的勇氣與討論也陸續開始展開。分別和核電廠、核廢料對抗長達二、三十年的北海岸與蘭嶼居民,在13日首度會面結盟成戰友,共同為了後代子孫停止核能運轉,而他們更希望將來能和核三廠周邊、核廢貯存預定地的金門、台東達仁居民聯合起來。
13日晚間蘭嶼代表希婻‧瑪飛洑與斛古‧貝邋赫特,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賴偉傑、洪申翰,綠黨潘翰聲、王鐘銘陪同下,前往北海岸拜會環保聯盟北海岸分會會長許富雄、303北海岸反核行動執行長郭慶霖等多位北海岸反核運動前輩。東道主北海岸更用心手作海報「歡迎蘭嶼勇士」,長久以來分別各自對抗核電之害的兩地相約開始團結起來。

我們都是受害者 有話大聲說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北海岸分會會長許富雄表示,「我們都是受害者」,北海岸核一核二廠周邊的石門、萬里、金山居民曾在日3當地舉辦遊行,提出四訴求,包括核一、核二、核三立即停機,核四停建;核廢料滾出北海岸;制定北海岸核災緊急疏散計畫;發放學童核災緊急救難包與居民核災自救手冊,並限期當局一個月明確回應。
依照當地人士長期與台電與各級政府打交道的經驗,許富雄預測,屆時恐怕沒有人能提出任何的承諾與計畫。因此許富雄表示,正在積極聯絡當地里長等人物,聯合起來一起施壓。
蘭嶼的代表希婻‧瑪飛洑憶及309大遊行當天,站在第一大隊「受害者大隊」的戰車上,看到北海岸的隊伍多為老邁的長輩,便想到多年來蘭嶼的老人們為了表達訴求,一再風塵僕僕的坐飛機、坐船趕到台北上凱道的過去,實在不忍正眼多看。然而目前蘭嶼的青年也在近年挺身接下使命,成為第三代反核力量,也讓希婻瑪飛洑感受到,其實新契機來了。
希婻‧瑪飛洑認為,身為核電的受害者,不管蘭嶼或北海岸,以及核三及核廢貯存場預定地的金門、台東達仁等居民,都是有立場大聲表達反核心聲,因此應該開始互相瞭解,一起團結起來以求廢核運動的成功。

北海岸:蘭嶼是無辜,我們則是無奈。

309全台廢核大遊行訴求包括:停止追加核四預算,停止核四裝填燃料;停止危險核電,核一、二、三儘速除役;核廢立即遷出蘭嶼、全面檢討核廢政策;政府落實「用電需求零成長」政策。
其中「核廢立即遷出蘭嶼」一項,包括當局與不少民眾都曾反問「核廢料不放蘭嶼,要放在哪裡?」在蘭嶼達悟人大呼也不該放在台東達仁的排灣族傳統領域時,放回核電廠是否為最後選項?然而目前台灣產生的高放射核廢料都貯存在核一、二、三廠內,共16343束,較原始設計容量9562束,多出近一倍,存量密度更早已是世界第一,若是將蘭嶼目前的10萬桶低階核廢料送回核電廠,對於核電廠周邊的居民來講,也讓威脅更大。
面對此無解難題,許富雄表示,核廢料既然無法處理,核電廠便不該繼續運轉,再製造更多的核廢料。
對此,許富雄感嘆「蘭嶼是無辜,我們則是無奈。」相較於蘭嶼從未曾使用過核電卻承受核廢料,北海岸則在就業、補助分配、疏散計畫、核廢料存放等各種難題加總,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許富雄表示,面對核電廠心情則像是家中出了一個不肖子,只能無奈忍受。與會的國小教師郭照燕亦表示,其實不少當地人的想法早已轉為消極的「認命」,若是核電廠發生事故,唯一的計畫就是「跳海」自殺一途。
然而隨著309大遊行的成功,北海岸居民彼此發現,其實不少鄰居都在當天各自前往參與,顯示雖然曾經沈寂了十多年,但是當地反核的種子不但沒有枯萎,甚至其實正在向下紮根,金山國中的老師江櫻梅便表示,當地教師正在成立在地教師反核聯盟,更計畫作更多的街頭演講等行動,希望以理性的形象帶動討論風氣,再次喚起在地人的關心與力量。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收容所是死亡黑盒子? 動保團體籲通報系統透明化


2013年3月1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關懷生命協會提供動保團體發佈2012年流浪動物收容所的績效與進步排行榜,台北市績效最好,高雄市進步最多,而屏東縣99.9%遭到安樂死,幾乎有去無回。
不過動保團體在整理相關統計資料中,發現一項相當驚人的狀況,「進入收容所的動物總數不等於安樂死、獲領養、所內死亡的加總」,動保團體直呼這顯示進入動物收容所的貓狗們落入了行政系統的黑盒子,抨擊政府資訊不透明,呼籲政府應健全通報系統,朝收容所零死亡努力。
立委丁守中、田秋堇與關懷生命協會-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提出《2012收容所績效與進步排行榜》,強調此份資料依據農委會提供的100和101年度的〈全國公立收容所動物收容處理情形統計表〉進行分析。
關懷生命協會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執行長何宗勳表示,雖然當中的數字大有問題,進入收容所的動物總數不等於安樂死、獲領養、所內死亡的加總,使得分析如同在謎團中進行,但依照現有數據,顯示在提高認養、降低所內死亡、降低人道處理上,去年度直轄市只有北、高兩市的分數在績效排行上及格,進步排行則是新北、高雄表現及格。地方縣市績效表現及格的則有新竹市、嘉義市、桃園縣、雲林縣、嘉義縣、新竹縣。而屏東縣99.9%收容動物都遭到人道處理,幾乎「只進不出」,居全國之冠。

收容所內總數 黑色不等式?

農委會統計數字有誤的狀況以新竹市為例,2012年登記收容了881隻動物,但離開收容所的總數竟高達1444隻,有563隻未登入收容所的動物離開了收容所。
雖然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解釋,是因為少算了「持續留在收容所的數字」。但何宗勳提出農委會的資料有正有負,此回應無法清楚解釋數據差異。何宗勳質疑,是否在地方和中央通報上有問題,才會使數據不符。
而這份缺乏完整收容總數的資料,使民間無從監督,不但造成政府與民間對話的鴻溝,也無法依此制定正確的政策。立委田秋堇指出,政府單位在統計數字上至少要作到正確無誤,農委會成立這麼久,資料還這麼混亂,難怪動保團體不滿。
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吳宗憲建議,可以利用電腦查詢功能,除了讓中央主管機關與地方收容所的通報資訊無落差,此系統更應該開放給民間團體查詢,以及時發現異常狀況。
公立動物收容所民國100、101年總數比較表

100年
101年
增減
認領養
19159 (20.4%)
31708 (28.7%)
+12549 (+8.3%)
所內死亡
18053 (17.2%)
20111 (18.2%)
+2058 (+1.0%)
人道處理
63605 (57.9%)
 55316 (50.07%)
-8289 (-7.0%)
 

收容所排行榜 督促各縣市衝高領養數

關懷生命協會副理事長張章得希望藉此評比,促使中央主管機關、地方政府,真正落實收容所管理措施。
立法委員丁守中表示,農委會應認真督導各縣市收容所,落實健康犬貓零死亡,提升認養率、提升登記率、提升絕育率,田秋堇更建議農委會應該再用心宣導認養收容所的流浪動物,讓政府部門、動保團體、寵物業者,能夠站在同一陣線一起解決問題。
王政騰則表示,其實各縣市皆有承辦不同的收養動物處理計畫,例如台南市推動工作犬,訓練牠們協助看管魚池、果園、台北、宜蘭則架設App媒合寵物認領,希望提高獲認領的數量、新北市推動認養寵物服務到家計畫等等,農委會將積極鼓勵各地方政府辦理相關措施。
動保團體呼籲政府應該健全通報系統透明化,並在流浪動物促進三高二低(提高寵物登記率、提高絕育率、提高認養率;降低收容所內死亡率、降低人道處理率)的管理成果。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天天植樹節 土地公復育勝人工造林


2013年3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今日312為國定的植樹節,許多公部門與私人紛紛選在近日舉辦種樹活動,參與者無不懷抱著善意與希望,期待種下充滿綠意的未來。然而,有些種樹計畫卻因「砍大樹改種小樹」、「引進外來種」、「人工栽植成效不彰」,而使得美意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成為土石流的幫兇。民間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在此日發表「土地公比人會種樹」的成功案例,對政府的造林政策提出建言,呼籲大眾尊重森林演替法則,正視自然復育的能力。
從林下望去,彷彿走進熱帶森林
地球公民基金會發表位於嘉義中埔鄉東興村及深坑村,兩處私人廢耕檳榔園的天然森林復育調查成果。其中曹榮旭在深坑村的「鹿角埤生態園區」位於海拔120~200公尺間,採取自然復育已有20年,目前區域內不但有明顯的森林分層結構,數種更高達上百種,包括34種鳥類、松鼠、爬蟲類等動物也都棲息其中。目前園區整體植被呈現典型低海拔亞熱帶次生林風貌。

少賺3000萬 換得一座亞熱帶次生林

地主曹榮旭1960年代中埔鄉檳榔種植面積曾高達6300公頃,現今仍有4000多公頃。在1990年時,曹榮旭感於社會風氣改變,認為繼續種植檳榔有愧良心,毅然將祖傳40年的8公頃檳榔園全面廢耕,放任自然演替。
曹榮旭此舉等同於放棄每年150萬元的收益,也曾遭鄰人嘲笑太天真。然而大自然很快就有所回應,原本單調光枯的檳榔園,第二年便開始有次生喬木小苗長出,經20年自然演替,如今已回復成天然次生林。
大自然驚人的自行復育速度,讓「鹿角埤生態園區」反成為「村裡面的寶」,是當地社區營造的重點,也開始有人跟進一起進行復育。曹榮旭更期待此地成為環境教育的基地,讓台灣人見證土地如何強韌地成功自我療癒。
復育有成的天然次生林:層次分明曹榮旭的「鹿角埤生態園區」目前已有明顯的四層森林分層結構,第一喬木層以檳榔、白匏子、香楠、血桐為主,約15~20米高,覆蓋率達95%;第二喬木層有香楠、江某、血桐、朴樹、山刈葉等零星分布,覆蓋率約10%;灌木層以檳榔小苗居多,雜有台灣山桂花、水錦樹、無患子、香楠、江某、龍眼、構樹等喬木小苗,覆蓋率約20%;地被植物多姑婆芋、鳳尾蕨、絡石等,覆蓋率達85%。
而東興村凍仔腳戴先生在海拔550公尺的16公頃土地,目前復育時間2年。開始時那塊土地的土壤層淺薄、沖刷嚴重,土表更才噴完除草劑,然而在自然復育的2年內,下游聚落便已明顯感受到水源開始變得豐沛。戴先生更透露,他們自行種植的櫸木、烏心石等喬木,生長情況其實遠不如天然次生喬木,例如大自然自行落種的山麻黃、香楠都已達2公尺,甚至已超過3公尺。

土地公自行落種 完封林務局「獎勵造林政策」

地球公民研究員呂翊齊出示照片,顯示凍仔腳自然復育地與相鄰的人工造林地,一茂密一光禿,狀況截然不同。呂翊齊分析,這便是由於林務局的獎勵造林政策規定地表植物必須全面砍除,種上規定的樹種,再以存活率作為領取補助的門檻,導致地主必須噴除草劑維持小苗存活,反而更造成水土保持的隱憂。
人工造林 V.S  自然復育地
楊國禎與李根政為何人工造林的效率遠不及自然復育?靜宜大學生態人文系教授楊國禎解釋,人類只重視自己想種的樹,將不想要的其他草木與動物隔絕,然而天然森林中的更新、演替機制,正是靠動物、風等自然力量幫助種子傳播。
楊國禎說明,在成林的過程中,先是草本植物快速佔據,隨後嗜光、成長快速的次生樹木首先成林,接著耐蔭植物小苗進駐,成長後取代原先的次生林後,就會開始形成多層且穩定的森林社會。他強調,台灣本來就是森林的世界,目前非森林的地區,99%都是人為造成,因此「只要給自然時間,森林就會自己回來。」
山林書院教授陳玉峯更提出驚人的數據,計算出台灣低海拔各植披型的表土平均每平方公尺隨時有1萬粒可以發芽的種子,且其中次生草本、灌木、喬木應有盡有,生長效率絕對遠高過人為栽植。

錯誤人工造林政策 反毀林3萬公頃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指出,林務局長久以來的「林相變更」、「林相改良」、「全民造林」、「獎勵輔導造林辦法」等政策,由於將「經濟營林」放在「國土保安、生態保育」之前,開啟了「開山、砍大樹賣錢、種樹苗領補助」的惡性循環,反而毀掉了至少3萬公頃的森林。
地球公民提供
李根政指出,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寫明,參加造林與再造林的專案第一個條件便是「明確證明該土地在造林與再造林活動前不得是森林」。而且國內目前「砍大樹種小樹」的情況,正是違背了國際潮流。

對抗極端氣候 請讓森林保護台灣

同樣為八八風災時的崩塌地               若無急迫保全對象,放任自然演替就是最好的國土保安方式國際已將森林視為面對極端氣候重要工具。台南社大理事長黃煥彰更表示,「森林是水的故鄉」,強調層次完整且結構分明的天然林才能抵擋地表被暴雨大水直接沖刷,沒有任何一種人工植被能取代。因此他更建議政府,各種污染開罰所得的罰款、治理水患的預算,這些經費的運用都應該著重在「自然復育」森林的補助上,才是從根本防堵災害的良方。
學者們提出呼籲,應重新檢討國有林區林地分級,完成公私有林及原保地林地分級、釐清造林目的,人工造林限於經濟林,保育林應任其自然演替、合理調整國家預算分配推動禁伐補償措施,讓森林休養生息。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311二週年 亞太綠黨聯合宣言: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


2013年3月1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No more Fukushima!」「No more Orchid Island!」福島核災在今日屆滿兩週年,包括全台22萬人上街遊行,全球各地都在上週末串連反核的各項行動。亞太各國的綠黨聯合發出聲明「後福島:邁向綠色經濟之路」,指出對抗核能,應從經濟和生活轉型到綠色永續之路。其中日本、蒙古代表運用網路,與台灣、蘭嶼代表跨國連線召開記者會,疾呼不要下一個福島,也不要下一個蘭嶼。
崛起中的亞太地區,目前為核能工業擴張的最快速,但卻也擁有最危險的條件,全球正在興建中的59座核反應爐中,便有高達40座位於亞太地區,將近七成。從鈾礦開採、提煉濃縮、發電、受苦輻射廢料傾倒,以及核子武器的威脅和傷害,整條供應鏈都在亞太各國可見,使相鄰的各國命運相依,因此台、日、韓、蒙古、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紐西蘭各國綠黨聯合發表聲明,強調不能讓福島核災重演。
311二週年 亞太綠黨連線記者會 希婻瑪飛洑、潘翰聲、顏克莉

日本福島核災難以收拾

日本綠黨代表足立力也請求亞太各國人民別忘記福島,他表示氫爆過後的福島核電廠,由於目前仍高溫且輻射爆量,因此依然無法得知燃料棒的受損狀況,當然也尚未開始修復,初步估計,最少需要40年才能將它完全關閉除役。
而輻射塵四處飄散,距離福島200多公里的東京境內,目前仍無規則的出現高輻射熱點威脅首都內廣大的市民,而且食物與飲水也持續遭受污染,這些下肚的輻射造成體內受曝的傷害,其實更為致命。
而日本綠黨也正在積極備戰七月的參議院選舉,希望能從中央推動廢除核電。而他們的首要挑戰,便是籌措高達6千萬日幣的選舉保證金。

大國核工業強壓 鈾礦開採、核廢傾倒蒙古難逃

蒙古綠黨黨主席Olzod Boum-Yalagch,控訴包括美日韓中各國的核工業不但正在蒙古準備大肆開採鈾礦,不但鈾礦開採與濃縮的製造過程傷害人體甚劇,而這些公司更計畫在蒙古傾倒核廢料。蒙古民眾擔憂當局政府無力抵抗大國壓力,亟需國際力量的援助。

蘭嶼等待政府守諾 2015核廢遷出

希婻瑪飛洑蘭嶼從1973年開始,至今承受的核廢料桶已經高達10萬桶。當地婦女希婻瑪飛洑控訴政府傾倒核廢在蘭嶼的嚴重傷害,她指出,2006年台電開始核廢料的檢整後,2009年蘭嶼境內確定罹癌的兒童人數達到最高峰,而去年8月也出現首位參與檢整工程的工人死而癌症的案例,台電不該一再否認兩者的高度關連。
希婻瑪飛洑強調,政府應該信守2015全面遷出的承諾,在下一次的檢整後,馬上開始清出蘭嶼的核廢料,不能推託說要等到找到永久貯存場才搬走,而對於即將舉辦公投的候選核廢廠址台東達仁鄉,希婻瑪飛洑表示該地為排灣族的傳統領域,不該這樣「核廢殖民」,從一個原住民地區換到另一個。

後福島:邁向綠色經濟之路

台灣綠黨中執委潘翰聲分析,目前政府與台電喊說廢核後會缺電,是基於10年後全國用電量將多出4倍來過度高估,而這也是國際核能工業集團一貫的說詞,況且從開採鈾礦到處理核廢料的生命週期中,根本沒有達到所謂的「減碳」效果。潘翰聲直指,台電以低於發電成本的電價補貼工業用電,正是目前國內用電的黑洞。因此當局該做的是將經濟和生活方式轉型到綠色永續之路,包括強化電源管理效率、改用智慧電網電表、離尖峰等差別電價等政策來鼓勵節能,這些「負瓦數」的概念,可以讓電力需求不但零成長,甚至負成長。

台灣環盟:誰提核四公投就罷免誰

台灣環保聯盟也在今日召開記者會,提供日本警方的統計,顯示東日本大地震的遇難人數為15881人,失蹤人數為2668人,因長期避難生活致病死亡或自殺身亡的地震相關死亡人數達2303人。據復興廳資料,目前避難者約有31.5萬人,避難地遍佈全部47個都道府縣。
環盟除了向311震災和核災受害者致意,更著眼台灣的未來,除了呼籲政府廢除核電,也再次重申對核四公投的不滿,強調哪個立委提案就罷免,首當其衝的將是北海岸地區選出的國民黨立委李慶華與吳育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