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核工專家卓鴻年:美國核廢料退回到「無解」的困境


2013年5月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核廢料真如反核人士所說的是個無解難題?人類對於核廢料處理問題真的一籌莫展?曾參與美國國家的實驗室核廢專家卓鴻年8日上午表示,不但美國國家科學院早在1995年,便已經要求將核能廢料最終處置場法規安全訂為「100萬年」,而且台電、原能會等一向視為標竿模範的「育加山(又稱猶卡山,Yucca Mountain)核廢場計畫」也已在2010年遭到撤銷執照,走進歷史裡。
2007年育加山永久核費儲存場的施工狀況。(美國核管會提供)
卓鴻年曾在美國從事核電安全分析工作、包括核廢料處置計畫、Yucca Mountain Projet、超鈾廢料處置計畫等。他選擇現身,與學者賀立維召開記者會,以親身經歷將國內核能工業決策者避談的美國失敗經驗一一揭開。其中包括了美國國家科學院要求將核能廢料最終處置場法規安全訂為「100萬年」、「育加山核廢場計畫」為何遭到撤銷執照、美國目前的核廢料管理策略等。

美國法院:核廢料存放 需保證安全100萬年

卓鴻年卓鴻年表示,早在1992年,美國國會便開始要求環保署,應該要依據國家科學院之建議訂定放射性保護標準。國家科學院則在1995年完成報告,強調「以最高風險發生時間計算,依據地質穩定性估計」,作出了「安全評估時程為100萬年」的建議。
但美國環保署仍在2001年公布「育加山計畫」的相關規定「40CFR197法規」中,定出了「放射性保護標準為0.15豪西弗/每年,性能安全評估則為1萬年」的規範,因此遭到了內華達州及環保團體提出控告,在2004年,環保署遭判敗訴,於是在2008年在40CFR197中將兩種標準並列:「 0.15豪西弗/每年,性能安全評估則為1萬年。1豪西弗/每年,性能安全評估則為100萬年。」

育加山計畫失敗  美國核廢料退回到「無解」的困境

賀立維而位於賭城拉斯維加斯西北方100哩附近的「育加山核廢場計畫」,曾是我國台電、原能會等核能決策者心目中的標竿模範。2005年甚至有立委考察團前往參觀,希望習得「一勞永逸」解決核廢料問題的方法。但此計畫已在2010年黯然撤銷,決策者不但避談,更將原因歸咎於「政治因素」。
據當時報導,他們宣揚育加山不僅遠離美國西部人口稠密區,地質結構也全部是有利貯存的堅硬岩層。但沒想到,位於沙漠中的育加山下方蘊含水氣,每年有1230萬加侖的水流過,目前人類所有的最好的「22號合金」的封存容器也遭到腐蝕。因此在2010年,能源部長以「Not Workable(行不通)」宣佈撤回育加山執照申請,「認賠」了美金150億的前後投入經費。
育加山的失敗,使美國高階核廢料退回到「無解」的困境。也促成美國「核能未來藍帶委員會」在2012年向能源部長及總統提出建議,美國未來核廢料處理方向兩大要點:新的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在選場址時就必須徵得地方的同意、現有以乾式貯存的核廢燃料棒,由能源部選定一至數個集中管理場。
核工專家賀立維補充,育加山失敗後,核能工業又開始講起芬蘭的「安克羅(Onkalo)貯存場」,賀立維批評,安克羅當中其實也大有問題,不但只能保存10萬年,要花多少錢沒人敢去估計,更要蓋200年才能完工,「根本是把問題留給後代」。
賀立維強調,回頭看台灣,目前高階核廢料都還以「濕式」爆量的暫放在核電廠內。而計畫中的「乾式」永久貯存,則將以不鏽鋼、水泥、廢輪胎等材料包裝,露天放置,與德國、瑞士等國在室內維持恆溫恆濕的狀況相較,實在太讓人擔憂。
因此賀立維表示,台灣目前用過的3321公噸的鈾料,根本等於300多顆的廣島核彈。
對此,卓鴻年提醒,他認為台灣在近4、50年首先要做好的是,做好目前已產生核廢料的暫時貯存,不要放任其遭腐蝕與破壞。

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以藝術催化 日本大師找回偏鄉老人的笑容


2013年5月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我想,是為了看到老人們的笑容吧!」日本藝術策展人北川富朗(Kitakawa Fram)在雪國「越後妻有」與「瀨戶內海」的群島上舉辦大型國際藝術祭,以藝術為催化劑,將活力注入到偏遠地區的聚落中,透過與年輕人、小孩的合作,老農民因此重拾早已失去的笑容。「我期待藉由大地藝術祭的舉辦,讓藝術結合都市與農村的人們,一起從藝術再次省思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激起更多的想像力與熱情。」
左,西村,右,北川北川富朗與東京大學副校長西村幸夫(Nishimura Yukio),不但是日本許多地域再生、藝術季的大推手,也是不少台灣社區熱切討教的對象,5日在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丘如華力邀下,在台北對「地域再生的多樣性」進行難得的「大師對談」,包括北高等縣市官員、社區工作者,數百位求知若渴的民眾塞滿會場,希望從中尋得台灣的文化觀光與地域再生的各種可能性。

老人的笑容感動了大家: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理由

「鄉下的老農夫需要懂什麼藝術?」「城市來的根本什麼都不懂!」這樣的衝突相信在台灣也不陌生。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策展人、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總監北川富朗卻致力將藝術與社會兩者相結合,更企圖藉由文化來作到地域振興。
越後妻有位於北川的故鄉新潟,是日本最多雪的地方,伴著信濃川,易守難攻的地形,4600年前便開始有人居住,目前擁有3萬人口,大多以農業為生。如同許多台灣的偏鄉一樣,開始面臨農業衰敗、人口外流的考驗。
以「效率主義」來思考,「不要住在山上浪費時間了,快下山吧!」20多年前,地方政府甚至開始提供補助,讓居民下山遷往都市鄉鎮,遺棄了家鄉。伴隨而來的則是機關合併、廢校等等後果,讓當地更無生氣,甚至讓人直言「沒救了」。
但北川在那裡所舉辦的三年一度「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去年已完成第5屆,共有200件作品參與展出,12年來不但超過了100萬人次的訪客,更為新潟縣帶來35億日圓的經濟效益,堪稱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戶外藝術展。
憑什麼要讓藝術家將作品放在自己的田地上?北川以俄羅斯藝術家卡巴哥夫夫婦(Ulya & Emilia Kabakov)2000年的作品《棚田》為例,他們利用對面山頭的梯田做為背景,在農地上擺置了數個代表農夫耕種、犁田的大型雕塑,並懸吊了與插秧、播種、荷鋤、收割等與描述四季農作的俳句詩詞。
如此完美將古今與自然人文結合的作品,獲日本國小教科書收錄。但其實藝術家花了很多時間跟著地主每天農作,才終於打動了他。對於老農夫而言,他將畢生的經驗與技術傳授給年輕人與小孩,不但重拾了失去已久的笑容,更了無遺憾的退休,將田地交給藝術家,相信他們能替他好好照料。

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將藝術分散在小島 交流國際更重地區獨特

台灣藝術家王文志則在2012年以作品《小豆島之屋-倉廩實》參與「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以中山農村舞台為發想,這項作品由當地社區民眾與海內外學生志工,共同創作出一座高15公尺的竹編劇場,砍竹、修飾、建造到劇場表演,不但跨越語言藩籬,更開啟了島上居民與學生的交流。
北川以一位當地老太太為例,老太太觀望了四天以後,開始在作品旁擺個小攤賣起飲料,有趣的是,她的「貨源」就是旁邊的自動販賣機,她原價或是降價賣給來看藝術品的遊客。她回答北川的疑問,「因為,這樣我就可以跟他們對話!」
 產土神之家周末餐廳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提供
「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三年才舉辦一次,追尋著當年祖先擴散生根的痕跡,整個藝術祭的展覽地點以直島為樞紐,遍及周圍的大小12個島嶼與2個港口。除了建築大師如安藤忠雄、妹島和世、西立衛等的永久性建築作品,還有許多國際知名藝術家的雕塑以及裝置藝術。為了展現四時風情,更將展覽擴大為春、夏、秋三季舉辦,希望透過將訪客分攤於三季的操作方式,甚至避開「黃金週」假期,降低藝術祭對於當地居民及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現代藝術應該更有趣些!」北川認為,除了「在白色空間裡,在哪裡展都一樣」傳統的繪畫、雕塑作品外,就連「食物」也可以是一種更擴張、更寬廣的藝術。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與藝術家楊偉林,便在一座廢校中合作,把台灣的家常菜帶到瀨戶內與社區分享,透過煮食、分享、體驗,一同思考如何因應亞洲國家共同面臨的全球化、少子化、高齡化等議題。

亞洲≡拼貼的都市×無特色的郊外×貧窮的農村?

台灣人對西村幸夫應不陌生,他不斷協助世界各國文化資產保存以外,20多年來更協助台灣申請世界遺產等,許多地區城鄉發展計畫,他更深以擔任我國文化部榮譽顧問為榮,總將此事列在經歷中的最上方。
迪化街改變前後  迪化街改變前後
西村舉出迪化街、三峽老街、甚至韓國清溪川改變前後的差別,反問「大家真的覺得這些醜陋的建築、招牌,因為來自文化,已經不可能動搖了嗎?或是可能變好?」「我們可以放任與歷史無關的大樓無限度的長高,貼滿廣告嗎?」
「新建案,也可對保存古蹟有所貢獻。」西村幸夫分享了親身參與的東京市中心千代田區「丸之內」,從皇居至車站區域的開發計畫。其中建於1920年的「日本工業俱樂部」會館,由於年久失修、設施陳舊、建築抗震性差等問題,與鄰近的其他大廈,一併被列入再開發的計劃中。
在民間團體與日本大多數國民的眷戀之下,他們不但特別為了這一棟樓,成立了一個歷史研究委員會,更提出了從全拆到全區保存總共數十個方案來討論,希望能盡力保存舊會館的原有風貌。最後選擇多花10億日幣,做了保留大多數的內部構造、外觀仿舊修復、下方加裝避震系統等措施。改造後的新會館,保持原來的功能,繼續作為各大企業家交流的場所。
全拆到全留,20個方案
除了單獨思考該建物之外,西村更提出應「探討與週邊環境的關係」,例如新建物的後縮、新增地下鐵出口等規劃,都讓古蹟在留下歷史光擇的同時,依然是人們可以親近的。
著作〈故鄉魅力俱樂部〉、〈大家一起來,打造觀光城鄉〉翻譯成中文,受台灣社區營造者奉為圭臬。西村幸夫舉例,久留米市有間沒有招牌的小食堂,生意很好的原因,是「當地人都喜歡來,所以都市人才會來。」因此西村更提出,地方應該「凝視在地的特色」,每個地方,雖然不見得有很出名的景點、名產,但仍然充滿「別人沒有的趣味之處」,這是外來專家無從告知,而是必須由「原來這就在我的身邊!」在地人自己認識自己開始的。
【延伸閱讀】

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

拒絕遷葬 卡地布與台東縣府、台東市公所法院首攻防


2013年5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捍衛祖靈、拒絕遷葬」台東知本卡地布部落喊響這八個字,揚言不惜犧牲,都要一次一次用身體實際保護傳統領域,3日卡地布部落由三大家族的拉罕(司祭長,也就是最高首長)領著長老團、青年會、婦女會,30多位成員搭遊覽車遠征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參與他們對台東縣政府、台東市公所提告的第一次開庭。
台東縣政府及台東市公所,在2010年以「都市發展及發展觀光產業」之名,在沒有任何討論及通知的情況下,將第六公墓由公墓用地改成了農牧用地,更要求第六公墓及第十公墓(位於加路蘭)在期限內遷葬,以便興建公園。
卡地布長者容顏,取自:知本 卡地布部落 -悍衛祖靈 拒絕遷葬 祖先位於第六公墓的卡地布部落對此強硬抵抗,從2012年南島文化節的開幕式,官員準備致詞時,衝上舞台拉開抗爭標語布條,便揭開激烈抗爭的序幕。期間不但走上街頭,部落青年更搭起瞭望台,日夜輪班守護,爆發多次衝突。
「捍衛祖靈」專案小組發言人馬捷強調,拒絕遷葬議題已延宕三年多,公所一再以傲慢、無理、欺騙的態度相欺,甚至說出「原住民族固有傳統領域非原住民土地」的言論。
馬捷表示,台東市公所與縣府不但嚴重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當中「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援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政府或法令限制原住民族利用原住民之土地及自然資源時,『應』與原住民族或原住民諮商,並取得同意。」的精神,更濫權引用殯葬管理條例第35、36條中的規定,「墳墓因情事變更致有妨礙軍事設施、公共衛生、都市發展或其他公共利益之虞,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轉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屬實者,應予遷葬。但經公告為古蹟者,不在此限。」
馬捷更痛批,這起事件其實只是台灣廣大原住民議題的冰山一角。由於縣府與公所的處理誠信蕩然無存,族人數度抗爭未果,因此決議以部落尊嚴捍衛原基法與文化根源。
林三加律師雖然此案目前暫停工,但全案尚未如願完全撤銷,卡地布部落委任長久以來對於原住民人權,土地權相當重視的律師林三加,於今年三月向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控告台東縣政府與台東市公所「行政疏失違法」之情事。
5月3日開立的是為「準備程序庭」。卡地布部落凌晨報告祖靈的儀式後,遠征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在長老團的帶領下,青年會、婦女會吟唱傳統出征歌謠,更將傳統信物交予林三加,期盼祖靈同在。由三位「拉罕」為首,部落代表身著傳統服飾進入法庭。
在庭中,法官李協明追問縣府代表,此遷葬案的用途究竟為何、為何一定需要卡地布遷葬?要求必須具體提出計畫書。他更表示,發展觀光與卡地布的祖墳根本不衝突,甚至能成為特色,吸引對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因此勸告雙方應盡快和解協商。
對此,青年會會長朱正富表示這是「1:0」卡地布部落暫時領先,之後部落將會再團結更加油。
台東市公所本次未出庭,本案將在6月7日第二次開庭。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松菸老樹死於三大錯誤決策 老樹「生存之道」何在?


2013年5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原本枝繁葉茂的老樟樹,在市府官員輕忽的態度下,錯失搶救的良機,逐漸枯死。攝影:王毅丰)
「首先是選在10月進行斷根,季節錯了,接著包商用錯了土,黏性重的陽明山土支撐不住它的重量,於是整棵樹往下沉,在春雨中發生積水,根都泡爛了,好不容易進行了搶救,當枝葉開始發生乾枯,應當將枯枝剪去以保命的時候,又有官員堅持不准,最後回天乏術。」
喧騰一時的松菸老樟樹,在移植之後終究死去,徒留欷噓。「樹醫」李碧峰化身「法醫」講解老樹如何死去,聽聞者無不感到遺憾與哀傷。
由於設計、施工不當,類似的憾事在台灣各個角落層出不窮,許多老樹(受保護樹木)遭到粗暴的對待。2日李碧峰在信義社區大學進行演講,將身為樹保委員、家族三代103年照顧樹木的經驗分享,大談老樹的「生存之道」。
李碧峰提出,許多地方都在老樹死去時,舉辦追思會,包括他自己做醫治與移植施工時,都需要挑日子,顯示其實人們早將老樹視為有生命、有靈魂的,對照目前只有「管制」、「限制」消極管理方式,在「列管」之後便沒有作為,甚至「出事才處理」。好在例如江翠肉身抱樹等護樹行動,在樹保人士的堅持下,帶動公民對於老樹有更多關心,「老樹不該遭惡意對待」的觀念也漸成風潮。
李碧峰也曾前往江翠,在技術上提供講解,對於此案,他表示非常遺憾。「設計面應該要與居民充分的公開溝通討論,而營造商毫無技術,造成現在這樣讓人難以接受的糟糕狀況。」
「每次開樹保委員會,都像在幫業者上課,教他們怎麼做,讓他們回去改,好像在改考卷,我們都笑說,應該跟他們收講師費吧。」李碧峰觀察,目前工程單位對於讓「建築與環境」結合的觀念都有所缺乏,更遑論如何善待樹的知識,因此在種植、移植、修剪、維護、管理的個個環節中都錯誤百出,例如將小葉欖仁種在小花台裡、在夏天種植龍柏造成熱死、在樹上掛滿裝飾燈等,都增添不少冤魂。
「為何演變成移植一定要斷根?」「要保護移植的樹要用稻草、不織布哪個好?」的確目前很多知識台灣尚無定論與標準,因此李碧峰也開始與學界合作,希望藉著實驗將家族「經驗」改為實際的測量結果,並與景觀工會計畫推出一些SOP,以減少粗暴的行為發生。
「多種一棵樹、少挖一棵樹」李碧峰認為,老樹可以在觀光休閒事業中發揮很棒的附加價值,例如主題餐廳等。表示,目前不少大企業有認養雨林,除了避免之後遭遇碳稅,也可以提升企業形象。例如高鐵曾為新竹「金山面」的300歲伯公老樟樹更改路線,之後也運用作為重要的宣傳材料。
想妥善照顧老樹,專業技術、經費、人力缺一不可,李碧峰透露,台北市的樹保委員會也提出草案,希望能將所有權人、認養人、技術團隊作媒合與整合。他期待,樹木不只要生存,更需要活得有尊嚴與「樹格」。

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阿米斯音樂節」預演中 都蘭部落全體動起來

2013年5月1日台東訊,賴品瑀報導

東海岸是否存在著以不改變、不委屈族人的姿態,更不需要大飯店等開發案的發展,讓拜訪部落的旅人得以「分享」部落生活的美好之處,也創造商機,讓青年能留在部落過著自在的生活?
當美麗灣渡假村在5月1日以「海水浴場免費開幕」 宣示經營權。東海岸面臨全面開發危機的同時,距離杉原不遠的都蘭,阿美族歌手Suming Rupi(舒米恩)正在他的部落作些嘗試。
都蘭部落青少年在農會肥料倉庫門口演出。
「這些石堆,就是都蘭這個名字的由來,Adulan就是石頭堆積的地方,用這些石堆圍著房子,上面還會種朱槿當作圍牆。」「因為以前有巫師說這塊地受到詛咒,所以一直是荒地,曾經有漢人買下來,但是後來他還是不敢蓋房子。」「我們的會所為什麼會跟廟在一起?因為以前老人家都認為這是公用的,也就沒有人去登記,結果就被漢人登記走了。但是還是有默契,年祭的時候他們會讓給我們。」「這面牆本來會貼大同戲院的電影海報,可是戲院倒了,布告欄也被拆掉了。」
部落青年導覽社區,處處是生活的故事部落青年導覽社區,處處是生活的故事
「nga'ay ho(你好)!阿媽!」部落青年古將‧米茲固(Kuciang Miceku)、硯誠(Ai Yayse)一路與族人打招呼,帶領著一行十來位遊客,漫步在他們從小生長的部落巷弄之間,介紹著部落生活。這些故事,旅遊書上不會有,外地來的導遊也無從知道,只有部落的人能分享、願意分享。
部落低頭族:十字繡
部落生活的家常菜探訪社區的行程結束後,遊客圍著圓桌埋頭苦幹,當起了「部落裡的低頭族」,由青年教學阿美族傳統工藝「十字繡」,小老師們的示範作品鋪散在桌面,這就是他們平日常在做的事,邊作刺繡,一邊天南地北的聊著。
晚間的重頭戲,除了由部落青年親手作菜,呈現部落人平日常吃的食物,更在「農會的肥料倉庫」門前,如此生活化的場景舉行部落音樂會,除了Suming自己發表了詠讚部落生活的新歌〈美好的日子〉,更多的節目是部落的孩子輪番表演他們自己的創作。

「阿米斯音樂節」承載夢想 部落的發展由部落決定

為了今年12月「阿米斯音樂節」的夢想,都蘭部落目前正在展開一連串的實驗,包括由部落青年帶社區導覽,講解部落內大小事,由部落婦女煮風味餐、部落青少年展演自己的創作等,完全不需假手於外人。
目前已進行到讓包括死忠歌迷、日本人、國中生不同身份的遊客來試辦,更試著讓部落青年、青少年的父母、婦女、老人,等部落內各種身份的人都能有參與的機會。這樣的實驗在部落引起討論,當婦女們瞭解到這些計畫將是全部落的人都可以參與的時候,大嘆「真有心」。
舒米恩Suming提及日本「鹿兒島音樂祭」,讓他十分難忘與羨慕。不同於目前國內大型音樂祭大多與所在地的文化、經濟脫勾的狀況,會場在廢棄小學校園的鹿兒島音樂祭,由當地民眾擔任演出者,如國小合唱團、社區媽媽,甚至由一群自閉症兒童的樂團擔任壓軸演出。而這些表演者,下台後馬上搖身一變,成為攤位的老闆,將所有的收益,都留在當地居民手中。
「阿美族的天性就是能歌擅舞,這就是我們能做到的!」因此他2012年回到部落定居後,便一直在策劃著屬於都蘭部落的「阿米斯音樂節」。
「你知道嗎?都蘭現在有40間民宿了。」不管是年祭、農曆春節,都蘭總是滿滿的觀光客,相當受歡迎,但Suming觀察,大部分的人潮與旅客還是集中在台11線周邊的大街,除了背包客,鮮少有人真的走進部落,瞭解部落生活。而且,就算是族人自己經營的餐廳,也仍然推出漢人習慣的口味,尚沒有勇氣推出自己在部落平日會吃的菜色。
舒米恩也參與大小抗爭「你們就只會抗議,只會說不要!那你們到底能作什麼?」都蘭部落為了捍衛傳統領域,對抗都蘭鼻上的BOT案十餘年,在近年青年挺身而出後,終見到東管處的態度有所軟化,但是能如何共管,目前卻仍未明確。Suming期待,「阿米斯音樂節」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讓部落成員開始一起合作經營有品質、不受剝削的發展,同時對外也是部落實力的展現,「不用BOT給財團,我們部落自己就可以作得很好。」
「我不希望族人要當『服務生』,這不是服務,這是分享。我們要挑選真的喜歡、想要瞭解原住民文化的人,歡迎你們來體驗我們的生活。」在Suming的想像中,阿米斯音樂節的目標是一千人參與,且是都真心對原住民文化有情感與興趣的,「不需要花錢請有名的歌手樂團,我要的也不是Rocker。」

Suming哥哥教吉他 部落青少年不當阿宅瘋創作

克立廷蘇飛晚會結束後,大大小小的都蘭孩子安靜而有默契的分工,很迅速便將場地恢復原狀。「你看他們多麼團結、懂事!」兩位女兒都參與晚會的哈樂子驕傲感嘆,她的大女兒克立廷蘇飛發表了自創曲〈外婆說的話〉,將眼見東海岸開發案大舉入侵的擔憂表達出來,大唱心聲「不想失去我們的家」。
回顧六年前,Suming在部落也不見得看好的狀況下,決定負起每年夏天年祭前訓練部落「巴卡路耐」(青少年階層)的重擔,為此他也展開每年「海邊的孩子」巡迴演唱會,藉此籌措經費。
從2010年開始,Suming一連出了兩張族語專輯,當中有個人的創作,亦有與部落成員合作的古調新唱,在大放光芒、獲得到大小獎項後,Suming卻在2012年便宣佈要將生活重心移回部落,從此他的家門永遠為部落青少年開敞,孩子們下課後也不再作宅男、流連網咖,而是改為「去找Suming哥哥學吉他、學刺繡」。
許宇祥部落的孩子們,原本就幾乎都參與了部落婦女Hana所創辦的薪傳(Kasuy)舞團,十多年來以大孩子帶著小孩子的方式,除了傳承舞蹈,更在陪伴中凝聚了感情與認同。當Suming回到部落定居後,青少年們更多了一個地方可去,目前有十多位青少年跟著Suming學習吉他,更嘗試將心聲以歌曲抒發。
目前讀國中的許宇祥很喜歡音樂,原本便在家自學吉他,這一年內,在Suming的陪伴之下,與朋友四五人,已經創作出了四首歌曲。「我們一直彈吉他,靈感忽然出現,我們就把他寫下來。」許宇祥眼神發亮的講述著。
目前高三的吳元楷則時常跟著Suming上台表演,身為短跑選手的他,健美的模樣很快獲得演藝圈注意,在參與了當地拍攝的微電影〈最靠近太陽的地方〉,並包辦主題曲與配樂後,也有了一群粉絲。吳元楷表示,這些經驗非常難得,曾經,他以為自己只能是一個運動員。
吳元楷與朋友,是最早創作出歌曲的,回想起當他們讓Suming聽第一首創作〈巴卡路耐〉時,心情仍有些興奮與感動,至於有沒有人感動落淚?Suming則笑說「如果他們什麼都沒寫出來,我才要哭吧!」言談中透露著滿意與更多的期待。

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車諾比祭日 核四公投過一讀 「五六運動」數百人默哀

2013年4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在車諾比核災週年的26日下午,由立委李慶華領銜提出的國民黨版核四公投提案,在立院以65比45票闖關成功,通過一讀確定排入議程,經過一個月的朝野協商後,最快在5月26日進行二讀表決。由於此案不需經過三讀,因此反核的民間團體將此視為阻擋「鳥籠公投」最後的機會。晚間,「不要核四五六運動」中數百名民眾點蠟燭默哀,發起人柯一正更當場宣佈若二讀也通過,他將發動所有藝文界、電影人,製作各式廣告來準備宣傳公投,「這場戰爭,我們不能輸!」
一位母親參與公民論壇
由柯一正、吳乙峰、戴立忍等導演發起的「不要核四五六運動」,在309大遊行後,相約至少在年底公投前,每週的星期五傍晚六點,相約在中正紀念堂的自由廣場前聚會,至今已經進行七次,不論風雨,每次都有數百人赴約前往。例如陽明大學的學生自組的「風車合唱團」誓言全勤,在每次聚會的頭尾演唱。
「我們就像廣場上的鴿子,將會越來越多!」他們自認「鴿派」,訴求不分藍綠,更不接受捐款,只求理性討論的公民參與活動。每場活動中,除了不少知名音樂人報名演出,包括郝廣財、小野等名人,與前台電核電廠工程師李桂林也進行短講,更有公眾論壇時間,讓每個公民都有機會表達對反核的意見。
此次遭逢車諾比核災週年,又聽聞下午「核四公投」闖關成功,不少民眾特別下班後趕到現場,希望能表達對核災受難者的哀悼,並藉機瞭解核四公投案的最新發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解釋,此案目前是通過一讀,進入政黨協商階段,最快在5月26日就會面臨二讀表決,由於此案受列為重大議題,並不需要經過三讀,因此這一個月非常重要,而也將會有大型的遊行讓民眾可以親自現身表達反核決心。
詩人李敏勇
洪申翰強調,並非反對公投,但目前的版本投票人數門檻過高、反向敘述等操作,都將把未參與投票者的意見視為「支持續建」,根本是「鳥籠公投」、「陷阱公投」。
本場「五六運動」因此將帶著歡樂氣氛的「核遛拳」擂臺賽取消,改以燭光默哀與詩人李敏勇朗誦舊作〈夢魘、記憶、車諾比〉等節目,祝福車諾比更祝福台灣。小野更表示「死亡並不可怕,但沒有尊嚴的死去很悲哀」,小野認為,不能讓目前沒有投票權的後代子孫,因為現在的公投,而必須面臨「無尊嚴的死去」。
與會的民眾們不但分享關於核電的知識,對近年重大社會議題也多有觀察與主張,討論範圍包括勞工、美麗灣、樂生院、華光社區、江翠老樹、食品安全等議案,對此,柯一正也回應「這些事情,顯示這個國家的制度大有問題!」柯一正強調,若目前這個國民黨版本核四公投真的通過二讀,必須正面參與這個不公平的公投時,他將號召所有電影界、藝文界的朋友製作各種廣告來宣傳,「這場戰爭,我們不能輸」,柯一正更表示,做好反核這件事,將會是他人生的意義。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車諾比週年核四公投再闖關 輻射防護衣人倒臥立院門前

2013年4月2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這是個被上帝拋棄的城市,到處都是死亡的氣味。」
    ──語出〈六個尋找作者的輻射人〉,劉天涯書信體劇作。
在車諾比核災週年的今(26)日,數十名穿著防護衣的民眾,在立法院門外,隨著核災警報聲一一倒下,院內則正在進行程序委員會,由國民黨立委李慶華領銜提出的核四公投案第三度企圖強行表決,雖然反對的在野黨立委正在以發言拖延,但預料將在下午闖關成功,逕付二讀。
模擬核災行動劇
本月12日立法院停建核四議案遭擁核立委以席次優勢封殺後,李慶華領銜提出的核四公投案也已送立院程序委員會,趕在院會試圖強行表決,在野黨雖於19日、23日兩次杯葛議會進行,但國民黨今日仍祭出黨紀,準備強行通過。在一週之內的三次攻防,場外聚集了焦心關注的民眾,在非假日的上班時間依然現身現場,表達對國民黨版核四公投案的反對之意。
模擬核災行動劇
日前傳出核工專家林宗堯表示,核四安檢不可能在公投前作完,但今天公投案卻依然計畫強渡關山。民間團體痛批,這跟國民黨聲稱的「沒有核安就不要公投」根本自相矛盾。
1986年4月26日發生的車諾比核災,雖然已過了27年,至今核污染仍尚未完全清除,除了事發當地目前如同鬼城,依舊無法居住,超過十萬人深受其害。今天適逢紀念日,數十名反核民眾身穿白色輻射防護衣、戴口罩,模擬核災發生情境,在核災警報聲中一一無聲地倒臥街頭,在一片死寂中,知名藝文人鴻鴻、劇場演員何紳彰以讀詩的方式悼念,兩位黑使者向死者們獻上鮮黃的向日葵花致哀。
鴻鴻「這麼明顯的災難就在眼前,請聽聽『真實的聲音』。」鴻鴻在凌晨將車諾比事件中最早目睹車諾比爆炸的居民Lyubov Sirota的詩〈給1988年8月過世的瓦西里,兼致過去與未來的車諾比受難者〉作翻譯,這首詩不但向過去的車諾比受難者致意,也向未來的核災受害者。「它就在對我們講話、它寫的就是我們。」鴻鴻表示,車諾比直到目前仍有許多後遺症仍未解決,根本還在持續中,因此鴻鴻讀詩時除了感動更是傷心,他馬上著手翻譯,希望包括擁核立委與民眾能讀到。
參與的民眾中不少人也參與了前兩次包圍立院行動,他們認為,雖然是非假日的時間,但出面現身讓立委與大眾知道「像我這樣反核的人很多」遠比日常生活更重要。
熱心動保的阿泰在網路上看到消息後,馬上決定一定要站出來。目前是研究生的李秉芳表示,希望能讓立院裡面握有決定權的立委知道廢核民意,進而願意展開溝通與討論。
郭明珠更找出了人生的第一張大頭照,帶著一起參與靜坐守護,照片中的郭明珠眼神澄澈,好奇而帶著叛逆,那年她6歲,才正要上國小,郭明珠表示,面對核能政策中的許多政治算計,需要回到原始的赤子之心才能看透。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一週內在非假日時段動員三次,還能都有數十甚至上百位民眾願意響應,實際到場現身,顯示廢核民意非常高漲,並非高層所想的「頭過身就過」,一次309大遊行後就能平息。崔愫欣預告,若是今天一讀通過,不但民眾將會在現場將核廢料桶模型投擲進立院,也將把握在二讀前朝野協商的一個月內,再辦一次大型的集會遊行表達廢核心聲,崔愫欣相信,「到時候來的人一定會比309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