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全國區域計畫」四地公聽會開跑 民間仍無信任感

2013年10月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由於「國土計畫法」草案在立法院五進五出,始終未曾落實,內政部最近推出「全國區域計畫」草案,希望能在國土計畫法實行之前,先取代於1995~1997年間公告實施的北、中、南及東部四區域計畫,以補足目前許多缺漏的法規。此草案已於9月9日由行政院備查,將依法在40天內、10月中左右公告。
雖然規劃的營建署官員自認此舉立意良善,但由於此計畫事關集水區、農業區與活動斷層帶等地段的開發,民間團體擔憂將淪為對原有的開發限制大鬆綁,1日在由立委田秋堇、劉建國舉行的公聽會中,便有2、30位學者與民間團體前往關注。但營建署隨即宣佈在8至15日之間,在北中南東分別舉辦公聽會。擔憂營建署只是為了趕進度、瞞混過關,多個環團參與8日的台北場,再次表達了不信任的焦慮感,並提出先作政策環評、延後公告等要求。

環團:公聽會倉促而密集 溝通品質不佳將淪為作戲

由於放寬水庫集水區、活動斷層兩側一定範圍限制開發等規定引發質疑,內政部營建署承諾舉辦北中南東四場公聽會,今天在台北營建署舉辦第一場。營建署署長許文龍表示,九月九日行政院已備查的版本,將依法在40天內、十月中左右公告。
會前民間團體在營建署門外戳破「治水」、「防災」、「國土計畫」三顆汽球,提出此草案將與水保法、環評制度的修法合稱滅台三部曲,將「打開地獄之門」。他們指稱,營建署在草案完成前並未舉行聽證會、公聽會讓人民參與,其中的誠意讓他們質疑,而這四場倉促而密集的公聽會,恐怕無溝通品質可言,將淪為作一場戲。
對此,營建署代理署長許文龍再三使用「從善如流」一詞,表示由於目前這個版本還有農委會的全國農地保護政策與各部會的未來計畫兩部分未協調完成,因此年底尚要在向行政院提報一次,屆時將把民眾在公聽會發表的意見納入,甚至再辦更多場公聽會。而且也會馬上聯絡環保署討論是否應作政策環評,若有需要,便會在年底的提報前辦理。
民間團體批評此草案的中心思想仍不明確,更從中找出十大問題,也整理出十大亡國條款。對於當中對活動斷層兩側、水庫集水區、海岸、農地的禁止開發等字及「原住民保留地」等刪除;工業區開發與非法工廠合法化機制;政策環評權力下放給縣市自辦等,感到擔憂。
營建署也在簡報中準備了十個重要問題回應,除了表達「聽證會」的舉辦必須通知所有利益關係人,但此案涉及全國,因此無法辦到外,也承諾將改以辦更多公聽會來解決,資訊公開部分承諾會將所有的資料放置於該署網站首頁最明顯的位置。而民間要求的政策環評,則是應由環保署來決定是否辦理,但營建署承諾將會積極與環保署溝通討論。

「環境敏感區」新分級 是鬆綁或加嚴?

讓民間團體最為吃驚的,且在上次立委辦的公聽會中花時間爭論的「刪除『禁止』、『限制』等用字,營建署則解釋,這是由於在法律上區域計畫法並無權限,因此才作此修正,選擇繼續使用「不得」。
除了用字上的溝通,此草案對於水庫集水區、農地、海岸、斷層等環境敏感地區是否真有大鬆綁?在集水區方面,營建署表示過去「重要水庫集水區」屬「限制發展地區」,現將修正成兩級「環境敏感區」。供家用及公共給水的水庫集水區將列入第1級,將延續變更一通限制發展地區管制原則,與現行規定無異。營建署提出「重疊管制」的概念,強調其中96.8%的土地仍受其他限制條件的管制,其他的3.2%才是開發業者「承諾」後可開發。
在活動斷層方面,在此次計畫中,將調整為與山崩、地滑、土石流等合稱「地質敏感區」,而其中「斷層帶兩側一定距離」在經濟部地調所建議下將屬第二級,雖仍有相關的建築法令規範。但不為民間團體接受,民間擔憂緊鄰斷層帶可以蓋建築物或設施將造成風險。對此,營建署回應將再與地調所協調,爭取改列為「第一級」。
民間指出,刪除沿海自然保護區、禁止任何改變現有生態特色及自然景觀、拿掉海岸禁止變更等,是在為美麗灣、悠活案等開發案解套,更合理化填海造陸政策。營建署強調,並未鬆綁海岸地區,反而會更加強海岸保護區的管理。原來的沿海自然保護區及沿海一般保護區都將分別現縮容許使用項目、許可使用細目及強度。更加因應氣候變遷加強海岸防護,在現行的管制基礎上再外加管制措施。例如增訂「建築基地如位於高潮線向岸50公尺範圍、高程7公尺以下,且無堤防保護之下列情形,應分析颱風暴潮及波浪溯上對基地之影響,並規劃適當安全防護措施,經相關技師簽證其安全性...」

地方自治或土皇帝登基 工業區侵蝕農地可有得解?

在都市計畫的新訂與擴大上,營建署希望改變目前採取零星個別提出申請,因此缺乏整體觀的現況,希望改為由各縣市檢驗整體都市計畫供需狀況、是否糧食安全等來評估。但民間對於由縣市政府提出並經區委會同意後,之後計畫內的任何案件不管是不是大過10公頃都不必再送區委會感到不妥,甚至稱其為「土皇帝登基條款」,舉美麗灣、林口森林、A7機場捷運等案,認為在目前各地縣市帶頭開發,不可能公平把關。民間也順道質疑「國家重大建設」的認定與法律位階不明,為何能不受各種法令的限制,造成浮濫與黑箱的惡果。更有民眾提出,在人口負成長的狀況下,為何不將都市計畫區解編,而非繼續進行都市擴張。
工業區變更與未登記工廠輔導更是民間砲火的焦點,民間指出,草案間出現農地開發鬆綁,10公頃以下可開發工業區、非法開發工廠等設置可合法化機制,涉變相鼓勵非法、開發變更分區可不必變更等,可能導致農地與灌溉用水的污染,到時國民將面臨「鎘米吃到飽」的狀況。
營建署則回應,輔導合法並非就地合法。位於優良弄地或周邊為優良農地地段,不得輔導合法,而聚集達使用分區變更規模者,若非都市土地達5公頃,都市土地達3公頃,要求變更成工業區,而未達工業區規模者,則可檢討變更成一般農業區,同時還有輔導轉型或遷廠的選項。營建署認為,比起10公頃以上的大型工廠對農地造成威脅,他們希望改為輔導小型的農產品加工廠,在農地附近直接進行農產加工,不但低污染,也可對農村提供就業機會。

原住民保留地爭議尚存 國土法亦因此受阻

「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在此草案中遭到刪除,讓與會民眾大抱不平,認為這將嚴重剝奪原住民族權益。但營建署表示,原住民保留地的爭議仍大,國土計畫法會在立院受阻擋,也與此討論牽動原住民立委神經有關。
但營建署指出,「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的法源為「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其中內容為輔導原住民開發並取得耕作權、地上權或承租權等相關事宜,與區域計畫主要規範土地使用的屬性差異甚大。營建署強調,目前的草案是以原民會討論後的結果,而在原住民族土地專法制訂完成前,將由原民會與相關機關制訂原住民族使用管制專篇,並納入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內。

官員民間無信任 營建署承諾開更多公聽會

但營建署的這些回應並未取得在場民間團體的信任,相對於官員的對此計畫充滿信心,民間團體的焦慮感越重,兩者的落差讓公聽會後半段零星發生爭執。但負責此案的綜合計畫組組長陳繼鳴對此仍感正面,「其實看到這麼多人來關心,我真的很開心。」他認為民間團體的確提出了不少他們沒有想到的層面。陳繼鳴更感性透露,希望能在退休前完成此計畫,「把制度建立起來,以後就不會因為在位的人是誰而有所不同。」
但民間團體則認為,忽略縣市政府帶頭粗暴開發的眾多個案經驗下,官員在辦公室中所進行的整體規劃,與實際狀況有所落差,恐怕還需進行更多的溝通,與更深入的民間參與。
- See more at: http://e-info.org.tw/node/94156#sthash.SPwBhxEd.dpuf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十月十日瘋反核 升反核旗、核四門前展開84天行腳

2013年10月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10月10日的國慶大典,當局宣布將拉起封鎖線不接受民眾參加觀禮,但民間團體表示,對馬王握手言和的戲碼毫無興趣,他們寧可繼續表達反核心聲,因此紛紛發起各項行動,包括了升反核旗、展開「百萬人廢核四環島接力行腳」、及萬人掛旗,串連出「反核一間屋、反核一棟樓、與反核一條街」。
「非核家園,才敢國慶;核四續建,只等國難!」多個民間團體認為,只要核電威脅還在,便沒有什麼好慶祝的,因此不約而同的選在當天發起反核行動。
「反核公民升旗來  擁核總統滾下台」台灣反核行動聯盟號召當日上午9:00在立法院大門口舉辦「1010雙十反核行動」。
而由環境教育宗師陳玉峰等人發起的「百萬人廢核四環島接力行腳」行動,也相約中午12點在核四廠前集結,展開將長達84天的接力行腳行動。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則號召曾經購買過反核旗的1萬4千人,在當天將反核旗懸掛於街道路人可見的窗台屋外,展示廢核心願。

84天行腳掃街全台 目標百萬人次參與

「國慶有什麼好慶?元旦的太陽都不見得看得到。」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總幹事郭慶霖指出,7日才出席行政院的核安會議,卻在當中赫然發現原能會已批准了核一廠乾式貯存的熱試轉,郭慶霖表示,此舉毀壞了原本的口頭承諾,那時原能會答應居民,至少在此次會議前,將不會處理此事,但如今只剩下由新北市掌管核發的水土保持工程完工證明可以阻擋,居民必須仰賴市長朱立倫的決定,讓他們十分焦慮,地方人士更揚言,若強硬運轉,已做好動員包圍核一廠的心理準備。
郭慶霖強調,核廢料仍是無解的難題,北海岸飽受核一核二的苦果,他不願意貢寮居民將來也要承受。鹽寮反核自救會會長吳文樟則表示,核四一天不停工,預算便不停編下去,這個錢坑卻必須由全民來買單,因此他向馬總統喊話「趕快懸崖勒馬吧,不然會從9.2%再趴到底。」
在此次行腳行動中負責聯繫各地方社團的余國信與潘翰聲表示,此次行腳將跳脫出以往孤單的「苦行」氣氛,而改採取掃街的方式,直搗各縣市的鬧區,更將在廟口等民眾生活的場域,舉辦超過一百場的小型活動,與15場以上的大型晚會。
潘翰聲更指出,核電的爭議其實還是集中在北北基地區,因此這次的遊行走出台北地區,希望能將反核的思潮感染更多民眾,而且,中南部選出的許多民意代表其實至今都不曾表態,因此這次行腳將要特別走遍每個區域立委辦事處,向立委進行施壓。
此行腳行動預計在元旦走回台北,他們希望屆時能有10萬人一起將總統府包圍起來,展現民意,要求政府和國會直接廢核。

反核在巷弄之間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號召在家掛旗

「反核,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反核旗從去年底一間咖啡店發起,至今已賣出了1萬4千面,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透露,已經有超過了300個店家與個人,在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登錄為廢核據點。崔愫欣強調這股緩慢成長的民間力量,不是幾次萬人集會或遊行可以比擬的成就感,因為這些老百姓的現身,比政治人物的現身,不知困難與勇敢幾倍。
因此,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號召曾經購買反核旗的民眾,當天將該旗掛在街道路人可見的窗台屋外,讓路經街道的每一個人都看見。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認為,在政爭烏煙瘴氣、核災陰影令人恐懼的氣憤中,這個掛旗行動將是最溫柔的表態、最美好的祝願。因此他們更徵求反核一間屋、反核一棟樓或者反核一條街,鼓勵民眾與同棟樓、同條街的街坊鄰居相約,成為另類的旗海飄揚。
- See more at: http://e-info.org.tw/node/94111#sthash.xaWOpD0t.dpuf

世界人居日、瀕危古蹟日 民間檢視城市「開發」

2013年9月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灣居住權已死!」藉著7日為聯合國所訂定的「世界人居日」(World Habitat Day),十多個反迫遷社運團體集結於行政院前,提出台灣人民最基本的居住權利日益惡化,「人權治國」與「落實兩公約」淪為空洞口號,卻助長了財團的掠奪式發展。無獨有偶,5日也有民間團體聯手推出民間版的「瀕危古蹟日」,包括了華光社區、新莊郡役所、淡水小白宮、文萌樓等遭遇「活化開發」危機的古蹟社區相聚討論,提出「開發不是硬道理,文資才是軟實力」的見解。
台灣人權促進會提供
包括苗栗大埔、台北士林文林苑、台北華光、桃園機場捷運A7站合宜住宅、淡海二期、台南鐵路東移等案,執行過程中總是充滿爭議,也因此,各地的迫遷受害者組織與關注聲援的人權團體,在今年初合組「反迫遷連線」。
反迫遷連線指出,在兩公約已國內法化的台灣,政府有義務加以落實和保障人民的適足居住權。台灣人權促進協會執行秘書施逸翔解釋,適足住房權指的是任何人都有和平、安全而有尊嚴地居住在某處的權利,其保障範圍不僅止於有產權的住民,更包含對所謂「違建」(即非正規聚落)住民的居住權之保障。但在目前這些引起抗爭的案件當中可以發現,由於政府均未能達到「讓利害關係人參與決策過程」此一程序保障的最低標,選擇性執法,並稱之為「依法行政」,強拆民宅,已對人民的生活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
施逸翔更指出,今年2月兩公約審查時,民間團體在所提出的影子報告中提到居住權明確受到侵害一事,已得到國際人權專家的重視與證實,但當局卻至今完全沒有回應,令反迫遷連線感到難以接受,他們要求馬政府至少應該做到第一步「聽證會的召開」,因為這個最基本的程序至少可以保障利害關係人的意見能有效納入行政處分決策考量裡。

走出哀傷 「居住權戰鬥教室」擴大運動能量

哀悼「居住權已死」,更向包括大埔張森文、大埔阿嬤朱馮敏和華光社區潘媽媽等在迫遷過程中死亡的民眾致意,反迫遷連線當場默哀一分鐘。反迫遷連線表示,雖然華光、大埔、以及士林王家案較受社會熟知與關注,卻只是目前的迫遷案當中的冰山一角。目前還有台北紹興社區案、蟾蜍山案、新北淡海二期之開發案、三重大同南段社會住宅旁的上百戶都更迫遷案、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之徵收案、桃園機場捷運A7合宜住宅之滅村案、竹南崎頂產業園區之開發案等同樣面臨政府與財團以「公共利益」的糖衣包裝下,掠奪人民財產與尊嚴的悲劇。
面對如此現況,反迫遷連線在迫遷戶互相團結聲援之外,更進一步推出「居住權戰鬥教室」持續針對居住議題開課,邀請社會大眾正視台灣目前所遭遇的土地問題,從國內外的反圈地、反迫遷運動經驗中學習,以加強監督政府落實居住權的能量。

古蹟讓位開發計畫 城市文化恐全面失守

反迫遷連線指出台灣土地開發、迫遷與居住問題三者環環相扣,而除了住宅之外,許多古蹟同樣也面臨房地產投機的步步侵逼。爭取能繼續在文萌樓從事性產業文史工作的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邀請了包括新莊郡役所與武德殿、華光社區、淡水小白宮、樂生院、陽明山美軍宿舍、芝山岩、新店碧潭吊橋、南港瓶蓋工廠等古蹟社區居民舉行座談,討論古蹟目前面臨公有地開發、化公為私的公益危機。
黃瑞茂
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黃瑞茂指出「問題不是古蹟,而是公有地」,他認為台北不缺錢,缺的卻是願景,當局應該規劃出都市想要的產業計畫,目前放任土地炒作的狀況,是政府的失職。「為何公有地遇到開發案就一定得參加?」日日春協會張榮哲指出,在此狀況下,目前文化資產遇到土地開發利益就得被迫讓位,張榮哲提出錯綜複雜的關係圖,以文萌樓為例,分析公有土地被私有化的各方角力過程,「公部門就坐看民間團體跟開發商大亂鬥,等看有一方先死再來處理。」
「合法圖利。」他除了指出公部門的怠惰,更提出法規中的不合理,例如獎勵容積率便造成文化資產目前已有淪為生產容積的工具,也因此文萌樓遇上了「容積蟑螂」,導致當年費心力推動文萌樓為受列古蹟的日日春可能因此離開,他更指出,從該案的設計圖中,也可以發現文化資產將淪為房地產裝飾品的問題,不但失去歷史脈絡,更將無關的歷史元素混雜,卻已無意義。張榮哲感嘆,有心守護的文史工作者,淪為只能拍遺照,很難真的搶救下什麼。
張榮哲
「若是沒有這些違建,住宅危機早就爆發了。」華光社區學生訪調小組成員楊宜靜引用台大城鄉所副教授黃麗玲的言論,楊宜靜細數大安公園、中華商場、理教公所、圓環、紹興社區等等已拆除或是危機逼近的,強調正如華光社區一樣,這些社區不但在當年兵荒馬亂時給了許多人遮風閉雨的家,更見證了台北城演變的歷史。
和反迫遷連線相同,古蹟社區居民也提出,開發案應該要有完善的聽證會,充分讓民間意見得以發揮,而非為了加速開發速度,全面棄守公共利益。
- See more at: http://e-info.org.tw/node/94089#sthash.xhCFXsAd.dpuf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拒絕大樹庇蔭 讓都市陷入極端氣候高風險

庇蔭(ㄅㄧˋ ㄧㄣˋ)1.遮住陽光。如:「這棵老榕樹正好可以為我們庇蔭。」2.保護。三國˙魏˙曹冏˙六代論:「公族者,國之枝葉,枝葉落,則本根無所庇蔭。」
—中華民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面對天災頻傳,百年最熱的一日豔陽天、百年最大的一陣雨,百年最寒冷的一場暴風雪在世界各地不斷發生,一頭水患、一頭旱災、一端超低溫、一端太炎熱。在極端的天氣下,我們透過網路24小時連線,看著地球那頭的對方活在完全不同的風景。也許你不禁問著,「所謂的上天、祖先,祂們還在庇蔭著我們嗎?」看著在城市之間一棵一棵病了枯了斷了空了的樹們,我想「有吧?只是我們以為自己不需要了罷。」
松山菸廠開發前的樹海。郭志榮攝。
人類不斷聚集,某些聚落在幾百年間成了巨大的城市,當年的老天爺、當年的誰的爺爺奶奶所親手種下的樹,靜靜的長大著,也生動地實現著「庇蔭」這兩個字的形象。在樹蔭下人可以乘涼、談天、生活,昆蟲、鳥兒、甚至松鼠,都棲息其中。
但是這近2、30年間大樓崛起,樹木卻在城市逐漸變成了刺眼的障礙物,松山菸廠、江翠國中、華光社區、廣慈博愛院、林口森林...檢視最近爭議的樹保事件,無不是本來與森林、老樹和睦相處的所在,因為面臨都市開發、為了改建高樓大廈,而演變成要請樹「走路」的狀況。民間護樹人士疲於奔命,希望藉由樹木保護的法規能將樹留下,但殘忍的是,需面臨以年齡、身高、胸圍等數據,來判斷一棵樹木命該不該絕,「樹群」的想法,不管是從文化地景或生態層面的意義來訴求,至今都未曾得到認可。而一棵一棵符合資格的老樹,就算終於爭取到認列在名冊上,然而開發單位依然可以提出所謂「樹保計畫」,對祂們進行移植。

失去樹木的城市 將任洪水橫衝直撞

移植,讓樹離開祂原來生存的地方,姑且不論若得倖存,樹木們會不會想家,與特定的周遭居民的記憶將連根拔起,留下無窮的思念外的感性思考外。從所謂理性來看,其實對城市居民的生存也大有影響。
在極端氣候下,若城市遭遇短時間降下的豪雨,在排水系統無法負荷下,雨水將迅速累積在道路上成為洪水,而淹水的災情便將一再地發生;但反過來說,當乾旱時,水泥城市卻又是最缺乏水資源的地區。
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也在最新的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R5)提出重要警訊,關於水循環的部分,預言「潮濕地區降雨量將會增加」、「極端降雨將更頻繁與劇烈」、「季風季節將延長」、「聖嬰現象發生時,部份區域降雨將增加」等。
如何因應呢?日前歐盟所公布最新研究也許是一解。當中指出,都市中「綠色建設」不可或缺樹木和草地,因為祂們可以幫助減少地表逕流量,降低水患風險。
該報告指出,都市柏油路和建築物等不透水地表,會使暴雨期間和暴雨過後的水流速度及流量增加。地表逕流一般流向都市排水系統,但排水系統通常無法負荷這麼大的水量,便可能造成該地區淹水。
這份研究中提到,越來越多的都市採用永續排水系統(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s,SuDS),與傳統的排水系統不同之處,便是重視植栽區域。他的原理便是,當雨水落下後,將受植栽了樹木的土壤所吸收,這些雨水亦將會流到樹木附近的透水帶,如此一來,便能減少排水系統的負荷,當暴雨來時,就像是一塊海綿般的吸收水分,以緩和其所帶來的逕流。但不能吸水的瀝青路面,卻只有讓水流入排水系統與等它蒸發兩條路可走了。
國內的柳中明等學者,也早已開始推廣「海綿城市」的概念,希望將城市改造成轉變為能夠吸存水、過濾空氣、過濾污染物質的超級大海綿,達到降溫、防洪、抗旱、捕碳等效益。學者們提出,關鍵就是讓整個城市的地表重新會呼吸,當水與空氣可以穿透地表時,也就像人體皮膚的氣孔打開了一般。
但,比起全面改用透水舖面,也許善用現有的綠地,將會是更划算的作法。不但不用多花錢進行工程,這些生存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樹木,更是城市中最和善的耆老,祂們可以講很多故事,更任由所有的生物親近,不但提供了永遠免費的擁抱,更提供了生存的力量。
華光老樹與鳥
流行歌唱著「遺憾是會呼吸的痛 它流在血液中來回滾動」,看著因為各種開發工程、在怪手的粗魯對待下受傷甚至死亡的老樹木,殘破的枝葉、遭到砍斷的樹頭,都讓人覺得呼吸到的空氣瀰漫著一股「痛」,曾經,祂們無私的提供著清新的氧氣,也許祂所製造的氧分子還飄散在空氣中,但這麼一棵樹木,卻剛剛受傷了、移走了、死亡了。卻少有人想過自己還在呼吸之間的生命是誰所成就的?
筆者看到關懷華光老樹的朋友,雖然面對社區在強拆之後幾已成廢墟,但對老樹的守護仍然持續,最近更將要推出一列系親近老樹的活動邀請民眾參與,那怕是葉拓、寫生、採種、抱樹、鬥草,簡單質樸的小遊戲,找個還算愜意的週末午後,將人與樹木的關係找回來。這些行動也許發起的不夠早,卻也永遠不嫌遲,只希望更多人心中真的有所「發芽」。
留下老樹,不但是學會接受前人與上天留下的溫柔與照顧,更是將這些庇蔭再留給後代人。如果氣候變遷不是假的,如果極端氣候將要持續下去,那麼請讓樹木們救救人類一命。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無透明公開討論 歐盟專家核安壓力測試受質疑

2013年10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歐盟核安管制者組織(ENSREG)9人專家小組接受原能會邀請,從上月23日起進行為期10天的「台灣核能電廠壓力測試國家報告」同行審查工作,但至今不但沒有與民眾公開對話,甚至成員名單也不曾公開接受檢視。本週五(4日)小組即將離台,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提出質疑,認為壓力測試本來就不能用來證明核能安全,而且在過程不透明且充滿瑕疵的審查下,等於只是找一批外國人來背書。
福島核災後,迫於社會各界以及國會的壓力,原能會委請ENSREG籌組專家小組,依循歐盟核安壓力測試規範,檢驗國內各核電廠於福島核災後所提出的各項核安改善措施是否適切。但此小組來台之後,審查過程遭民間質疑,與在歐洲進行的已大不相同,不管是透明公開、深究當地狀況等,都沒有做到。

「壓力測試」只審查原能會所提供文件 難服公信

「廣博的、透明的安全風險評估」,環保聯盟學術委員徐光蓉指出,所謂壓力測試,全名為「cmprehensive and transparent risk and safely assessments」但事實上,審查小組只對原能會所提供的核一二三廠壓力測試國家報告中,從重大天災、喪失安全系統、發生重大核災的因應能力3件事項進行書面審查,而例如機組年齡、原廠設計瑕疵、施工品質等等卻無從監督,其實非常偏狹,更無法保證核電廠的安全。
徐光蓉更指出,原能會所提供的國家報告,由核電廠自行撰寫,原能會只是將文件整理,並無對其作出應作的評估,亦未經過立院的監督。當中有許多錯誤,例如隱匿近年發現3座核電廠有活斷層通過、活火山活躍的事實。而當中提及的「斷然處置」計畫,更根本尚未經原能會審查通過。因此他們質疑對如此不實的報告書進行審查,做出來的結論亦將毫無意義。
宜蘭人文基金會發言人賀立維指出,循私下管道與其中小組成員取得聯絡,得知審查小組只是來聽聽簡報、行禮如儀地參觀,原能會所提供的上千頁文件都在來台後才取得,遑論仔細驗證、審查。賀立維更擔憂,小組提出的意見,原能會恐怕只會選出好聽的部分來大做文章,正如上月前日相菅直人來台,只是前往核電廠聽取簡報,卻遭扭曲為讚譽有加的背書。

邀請「民間參與」 卻派鎮暴警察相迎

25日當天20多位警力在原能會門口,讓民間團體相當不滿。在透明公開的部分,9人專家小組在台的10天,不但未曾接受媒體採訪,甚至不曾與民眾對話。雖然25日預定與民間團體代表見面,但當天方儉等人受邀出席時,驚見20多位鎮暴警察配戴警棍相迎。
「說壓力測試,卻給我們這麼大的壓力,這就是原能會對我們做的壓力測試吧!」由於當天原能會堅持不接受媒體採訪,也不得錄影錄音,擔憂要是參與會議,只會淪為幫原能會能在清單上「民眾參與」一格打個勾的功能,所有的民間組織在當天都退出了會議。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趙家緯表示,由此可見台灣的核安文化便是以隱匿與否認堆疊而成,不停的排斥民間參與,拒絕溝通,之前綠盟與綠色和平邀請核安專家Oda Becker提出建言,也遭到原能會攻擊。
方儉強調,25日的遭遇實在違法人權,當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了,還談什麼核能安全。方儉表示,已正式向小組與該組織總會都表達,但至今仍未得到回應,他表示將繼續向各大國際組織如綠色和平等求援。

核工業互相包庇 恐弊病叢生

作家劉黎兒以電話連線,表達同行測試根本毫無意義的見解,她認為這只是核工業之間的互相包庇,在福島核災後互相貼個貼紙做保證。但要是之後發生核災,ENSREG依舊什麼責任都不用負,劉黎兒指出,就在福島核災前兩週,福島核電廠才通過檢查,但出事之後,負責檢查的機構一元都不用賠,讓日本人相當氣憤。
對此,賀立維回應,原能會下的核研所包攬了台電的多項工程,不但不見獨立性,兩者更根本緊密結合。從台電的帳目上可以看到給了核研所數十億,但在核研所的歲入歲出卻都查不到相關的金流,他呼籲檢調單位應對此進行調查。
「說原能會球員兼裁判還算是抬舉了,他們根本不會打球。」賀立維批判。

內政部修「區域計畫」為開發鬆綁? 環團憂「國在山河破」

2013年10月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內政部在今年9月9日公告「全國區域計畫草案」,由於民間認為這次的修正版比起2010年6月的公告有更多的放寬,將鬆綁審查及變更制度,又規劃了非法開發可合法化的機制,而引發爭議。
民間團體認為,在《國土計畫法》未通過、政府組織再造未完成的狀況下,並不適宜推動此計畫,而且若要進行,應該先由環保署進行政策環評,並要以行政聽證會形式讓民眾得以參與討論。
環團召開記者會,抗議鬆綁區域計畫
核電廠、土石流、廢棄物、核廢料、旅館、淹水、沒水喝...在台灣地圖上貼滿紙條,民間團體表達對區域計畫的修訂草案感到不滿與擔憂,直指李鴻源是「國土破壞」部長。他們在1日上午召開記者會,立委田秋堇、劉建國亦在立院舉行公聽會,二、三十位學者與民間團體代表也前往提問,此修訂到底圖利了誰。
此次區域計畫的修訂,不但將影響全國都市以外的土地利用,身為都市計畫的上位指導計畫,其放寬也將牽連眾多相關法令。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在國土計畫法立法通過前,區域計畫為當前國土空間最高法定指導計畫,因此全國北、中、南及東部區域計畫於1995~1997年間公告實施,期間因為不符現況與莫拉克風災等由,曾於2010年6月15日公告實施「變更臺灣北、中、南、東部區域計畫─因應莫拉克颱風災害檢討土地使用管制」。而此次修訂草案的部分內容,已在9月9日向行政院備案,未來將舉辦多場公聽會,年底將再修正報院一次。

取消限制發展區  縣市、中央開發程序都簡化

此次修訂受到民間質疑對國土開發大幅鬆綁,恐波及水庫集水區、農地與活動斷層等。
內政部提出,以「1、2級環境敏感區」取代原本「限制發展區」、「條件發展區」、「一般發展區」的三類分法。其中活動斷層部分,便從原本的「『活動斷層兩側一定範圍』應納入『限制發展地區』」降為第2級環境敏感區(活動斷層、山崩與地滑、土石流),而且只有當縣市有公告為斷層時,才不得開發。
除了斷層,縣市地方政府尚能規劃工業區、風景區、新市鎮與舊市鎮的開發,且一旦通過,細部設計不必再經過審議,讓民間團體相當憂心,目前地方政府與財團聯手圈地開發的狀況將越演越烈。
而中央政府方面,也有列為國家重大建設者,也可簡化開發程序,因此民間質疑,包括核廢料、核電廠、賭場等都可能循此徑。
工業區開發部分更讓民間團體疾呼不可,除了出現開發單位只需提出廢水、廢棄物等回收「承諾」便能獲允許的想法,恐導致嚴重逾越環評審查的後果。不到10公頃的「鄉村型小型園區」也可依產業創新條例變更為工業區,此舉幫將非法工廠就地合法,不但有鼓勵非法之嫌,更導致農業工業用地混合的狀況更嚴重,加劇農地與灌溉用水的污染。
至於目前已經遭遇大量開發案的原住民土地,現有的保障條文如「應遵照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等,將遭到刪除。

自相矛盾? 核心理念是落實國土保育  卻對開發大幅鬆綁 

「農地釋出是必然的。」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組長陳繼鳴,在公聽會上報告口出此言,引起民間團體不滿。民間團體除了一一指出對草案的擔憂之處,更表示其中內容有許多相互矛盾之處。
民間團體參與公聽會踴躍雖然報告中言明全過區域計畫的核心理念為落實國土保育、維護糧食安全與城鄉有序發展三大點,但民間指出,在計畫書中處可見重視糧食安全的同時,卻放寬農地變更開發、注意極端氣候變遷又鬆綁山坡地、談水資源保護又開發水庫集水區、寫明都市計畫用地已供過於求,卻又擴大都市計畫,諸如此類的矛盾。
尤其「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及「得申請設施型使用分區變更區位」劃設原則都有刻意規避環評法規、破壞環評機制,讓國土保育出現更大漏洞的疑慮,最後全民還得一起買單「國在山河破」的窘境。

國土計畫法立法受阻  區域計畫來代打?

法律位階上較高的《國土計畫法》在立院五進五出,雖已進入審議階段後期,卻遲遲無法完成。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表示,在環境資源部也尚未成立的情況下,應該先暫停全國區域計畫的提出,並加緊國土法的審議進程,而非改以全國區域計畫來企圖取代、凌越國土法,否則之後將造成法令與行政的混亂。
但立委田秋堇指出,國土法是由於遭到財團施壓阻擋,因此卡在立法院內,不過此法就算通過,恐怕也還需要6~8年的時間來規劃。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林口人:世大運選手村偷跑 還未開工就剷樹

2013年10月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為了2017年的世大運,台北市府30日正式在新北市林口的選手村預定地開工,當地居民「搶救林口森林聯盟」與護樹團體控訴,在先前的「地質鑽探」中,怪手便已粗暴的造成樹木斷枝、傾倒及破壞水土保持。他們連續前往北市府與內政部表達不滿,更指出,此案的預算目前仍未獲得立法院通過、也沒有作環評,應該立即停工。對此,內政部營建署官員卻表達此案已經「委託」給北市府了,他們無權處理,而北市府官員則表一切都有「按規定來」。公部門大踢皮球的狀況,讓居民相當不能接受。
申辦2017年世大運,台北市選定林口閒置30年以上的國宅用地闢建選手村,將原來的林口運動公園周圍16公頃自然森林鏟平,蓋成國宅再改建成35棟20層樓高的世大運選手村。在地林口居民不能接受要為了12天的選手村,而花費200億經費,更破壞了30年森林,因此組成「搶救林口森林行動聯盟」進行抗爭,但行政院在預算仍未獲立院通過的狀況下,於7月26日發文「原則同意」相關單位先行動工,目前怪手也已進入森林開挖。

居民:怪手無政府般亂挖 樹木傷痕累累

搶救林口森林聯盟成員李冠畿表示,現場沒有施工告示,沒有安全防護措施,更沒有主管人員,北市府的工程幾乎是無政府狀態的亂剷亂挖,不但毀壞了森林,更破壞了集水區內的水土保持,但新北市與內政部卻沒有監督,也是幫兇。
北市新工處副處長林志峯表示,目前開始進行移植計畫的準備工作,未來這1,300顆樹木有800株會移植到位於福林路跟松柏路交叉口的「文小三」小學預定地,其餘300多株是原地保留、原地移植,或改為行道樹的命運。但民眾認為,經過30年時間形成的森林,不能拆開來一株一株看待,而是對當地有重要意義的樹群了。居民許主峰表示,他們期待保留為公園,不希望蓋成樓房。
護樹人士游藝以「台北電鋸砍樹魔」來稱呼市長郝龍斌,表示不管是松菸、客家公園、花博都一樣,總是選在森林開發,他強調,將會向世大運總會陳情,指出台北市的作為與該會重視的「環境永續」背道而馳。李冠畿亦指出,北京奧運便留下了森林公園,但台北市卻為此毀壞森林,簡直貽笑大方,更遑論申辦運動會能為城市形象加分。

土石流中度潛勢區動工恐造災 打李鴻源臉

內政部側門前,聯盟成員一一戳破上頭寫有「治水」、「防災」、「國土計畫」的氣球,表示若繼續放任默許此案,不從專業上把關,便是說了滿口治水工程的部長李鴻源自打嘴巴。李冠畿指出,該片自然森林靠近林口高中後門為土石流中度潛勢區,本就每逢豪雨便淹水,所幸森林能作天然滯洪池,如今要砍樹蓋大樓,勢必加劇該地坍塌速度。
除了水土保持的疑慮,民眾指出,此選手村以「末代國宅」的名義強行開發,但包括建築物在世大運之後將如何處理,至今仍未提出確定的計畫、預算至今仍未獲立院通過便開始施工、此地已在1985年做過市地重劃為由而沒有做作環評等,都讓他們難以接受。
面對民眾提出的諸多質疑,出面與民眾溝通的營建署官員表示,此地在點交後已經委託給台北市府處理了。在民眾大喊「內政部違法,馬上停工!」聲中轉頭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