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30位綠色和平 護北極遭俄拘2月 台北辦音樂會聲援

2013年11月1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為了阻止石油公司在北極啟動鑽探,9月中30位綠色和平組織成員前往俄羅斯海域進行抗議行動,卻遭俄羅斯政府以「海盜罪」、「流氓罪」起訴,受羈留更已將近兩個月,引起國際關注,長期守護台灣土地的歌手桑布伊與吳志寧,也將在16日下午松山文創園區開唱,以音樂聲援。
左後方即為鑽油平台,取自綠色和平為了阻止俄羅斯伯朝拉海的 Prirazlomnaya石油鑽油平台啟動,9月18日上午,綠色和平數名行動者爬上鑽油平台,向俄羅斯石油企業Gazprom表達抗議,當天2名行動者隨後被俄方的海警通宵扣押。翌日俄羅斯海警再以直升機空降強登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將船艦和船上的行動者、船員、攝影師等30名成員扣押5天後,再把他們拖至摩爾曼斯克港(Murmansk)。
遭以「海盜罪」、「流氓罪」起訴,目前30名成員受羈留已將近兩個月,若經定罪,最高分別可判處監禁15年及7年。綠色和平台灣分部資深媒體與推廣主任李芳怡表示,此30名成員的遭遇,已受全球關注,綠色和平總部所在的荷蘭政府更已向俄羅斯嚴正表態,表示若不釋放該組織成員,則將要訴諸國際法庭,恐怕此事將衍生為國際事件。
遭俄羅斯拘留的行動者,取自綠色和平
李芳怡解說,11月17日,俄羅斯法院將要決定是否延長2個月的審訊前羈留期,抑或釋放30名北極守護者;而11月22日,國際海洋法法庭將會就作為「極地曙光號」船籍國的荷蘭,提起訴訟要求立即歸還「極地曙光號」及釋放所有成員,決定是否作出臨時命令。
目前世界各地都有為他們發起連署與聲援行動,要求俄羅斯政府馬上釋放他們,李芳怡認為,世界各地的俄羅斯大使館及辦事處每天都會向政府匯報當地的最新情況,因此不管是連署或各項聲援行動,都有助爭取30名成員得到公正對待及儘快獲釋。台灣在9月底也陸續展開了連署、在街頭舉牌、以身體排字等行動,更選在30位北極守護者能否重獲自由的關鍵日子前夕16日舉辦音樂會。
音樂會在16日下午綠色和平將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行,邀請了桑布伊與吳志寧演出,用音樂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情,活動現場也將持續進行守護北極連署,以推動成立北極保護區,讓北極免受石油開採、工業化捕魚及戰爭的威脅。
將參與演出的歌手吳志寧表示,北極看似遙遠,但冰河消退、北極熊遭遇的危機,其實是全球的共業。除了應該要求自身堅持節能減碳的生活,並從拒用來自深海、冰河泥的產品,以消費手段來守護北極外,對於急迫的開發案更需要積極的阻擋,因此他出面以歌喉聲援這30位行動者。吳志寧強調,其實企業的開發與每個人的消費是共生的關係,如果沒有需求,也就沒有開發北極的必要。
在綠色和平公開的影片中,專案發言人Dima Litvinov向俄國海警喊話,「我們是非暴力的,為了抗議你們威脅生態而來,我們是為了讓地球更美好,得到的回報卻是你們的武力威脅。」
綠色和平組織強調,不論是「海盜」還是「流氓」,都是莫須有的罪名,因為北極所面對的真正威脅,並不是綠色和平的船艦與行動者,而是俄羅斯國營石油企業Gazprom的巨大鑽油台,因為這將破壞北極脆弱的生態環境。綠色和平北極專案主任 FAiza Oulahsen表示,Gazprom的安全標準一向不嚴謹,將造成前所未有的災難,到北極鑽探將使全球暖化更為嚴重。
影片中也透露參與成員的身份,顯示有家人正在等著他們回家,特約錄影師Phil Ball表示,「我的孩子很捨不得我離家,我說我去一個星期,下週就回家了。」行動者Camila Speziale則表示,雖然有點害怕與擔憂,但家人其實對她的行動表達贊同且興奮。「媽媽相信我在做的事情不只為了我好,也是為了全人類。」
※ 音樂會活動詳情
時間: 11月16日 (星期六)下午2時至4時
地點: 松山文創園區-巴洛克花園
表演者: 14:00-15:00 桑布伊
        15:00-16:00 吳志寧
【延伸閱讀】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水土整治業受惠《服貿》? 藍色經濟作者:觀念要改

2013年11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鮑利引發爭議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12日由總統馬英九下令加速審議後,恐怕再起抗爭。但相對於國內各產業擔憂遭到衝擊,環保署旗下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會與相關業者,卻樂觀看待。認為國內業者擁有的關鍵技術及對岸廣大的環境整治商機,國內的土水專業將成為兩岸貿易的反攻勁旅。
不過,《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認為,應該多思考從源頭進行科技整合與跨界合作,不要只關注污染整治的末端。
環保署今(12日)召開「藍色經濟創新論壇」,邀請《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剛特‧鮑利(Gunter Pauli)參與。
鮑利直言,台灣土水整治應改變觀念,發展產業聚落創新模式,並非只關注自身本業,更該尋求從源頭就思考多項科技的整合與跨界合作。鮑利更提醒,政府一味提供稅制鼓勵或企業追求節省成本將使產業如穿上緊身衣,讓業者更加以管窺天。台灣業者應記取之前西進失敗的產業經驗,以擺脫過去的代工模式,別再只是輸入技術,等到對方學成時便遭取代。鮑利在演講中不斷分享提供許多產業結合的案例,但業者代表在總結時依然向政府喊話,要求應該由政府制訂政策與進行協助。
所謂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業,廣涵顧問、檢驗、診斷、監測和長期的整治,從規畫到整治完成,其間的過程甚至長達10年,屬於高技術門檻的一項產業。「土水整治產業是臺灣長久以來未被看見的真正驕傲,現在正是掌握時勢、將環保產業跨越國際的最佳機會。」環保署長沈世宏充滿信心。
論壇自認掌握關鍵技術,土水業者眼見中國環保意識提升,認為服貿協議將帶來廣大的環境整治商機,在今年5月便已組成聯盟,瞄準中國與亞洲市場。土基會指出,透過服貿協議,台灣土水企業可以優先取得執業優勢,如:從業人員居留期延長、合資比例不受限及中國工程師考試身份等,讓臺灣土水相關企業,很有機會成為中國委託機構的優先合作對象,而業者更期待能成為亞太土水產業發展中心。
「應該讓土水產業產生現金流,而非投入。」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鮑利來台多次,更曾向前環保署長簡又新提出建言,對台灣可說相當熟悉。「過去40年台灣都在不斷降低成本,」鮑利不但了解台灣曾有慘痛的污染經驗,更對台灣產業長期以「代工」思維追求降低成本的風格相當熟悉。因此再三強調,不能只從單一產業逐利,而是必須打破既有窠臼,將所有產業結合整合,並用「搖籃到搖籃」來思考,在生產源頭就考慮後端該如何處理。
鮑利以石頭紙舉例,將廢土石分解為5微米以下粒子,以此為原料製紙,便能同時整治土污、更減少了水資源耗用,如此不但一石多鳥,更可創造新價值,而且不能為了節省成本,而只作成20微米「要做就要把事情做好,不能只是想到成本問題,應兩者兼顧,」若想節省成本,壓縮成20微米,就無法達到一石多鳥的目的。
「要做就要把事情做好,不能只是想到成本問題,應兩者兼顧。」鮑利強調他個人反對以稅制方法鼓勵企業或強調節省成本概念。「不要只想著做出處理污染的機器。」鮑利指出,台灣雖然在生產工作機組上有優勢,但也不該只想發展所謂的領導產業,而是做全面的思考,提出除了能改變過去的錯誤,同時也對未來有益的新模式。
「未來可能不再有『回收』一詞」,鮑利認為,與其談土水污染整治,不如在污染發生前就直接結合生質原料運作,例如將礦場作為生質原料提煉廠、例如義大利用玉米能生產生質性塑膠及潤滑劑,將工業與農業做有效連結,鮑利甚至以自己三歲的小兒子便能掌管家中的「廢棄物管理系統」為例,指出孩子以舊報紙、咖啡渣,便能成功種出可食用的蘑菇。
「如果在非洲,他們聽到咖啡渣可種蘑菇,會立即去做,但你們卻要做一堆可行性評估報告,卻又拿很多錢去跟中國買蘑菇,而他們的蘑菇就是用咖啡渣種出來的!」鮑利展示中國工廠以咖啡渣重蘑菇的照片,點出台灣目前的問題。
鮑利分享創造無限新可能的三要素:善加利用手邊的資源、發揮想像力與以無取代有,此三個要點能創造更多新的可能,指出台灣產業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整合」,而不是單純談土水污染整治,這樣才會產生多功能的商業模式和價值,並吸引投資。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南港瓶蓋工廠拆不拆? 文資審議 :部分保留

2013年11月1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遭遇都市更新而即將拆除的南港瓶蓋工廠,雖然在10月初取得暫訂古蹟的身份,但能否真正留下,讓當代的創意注入這蘊藏軍事與工業史的文化遺跡?11日在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第53次會議中進行討論,委員會認為部分廠區具保留價值,將再評估辦公廳、倉庫等日治時期建築是否保留。
獲准進場發言的民眾在北市府正式公告之前便表示,會議中文資委員以「這間房子是不是日治時期的?」等將討論導向個別建物,恐怕將落入只保單獨建物的點狀保留狀況。
關心此案的當地居民與前往聲援的青年們,手牽著手在場外以身體排成瓶蓋的圖案,期待著全區保留的好結果。雖然瓶蓋工廠在民眾的搶救下,在10月取得暫定古蹟身份,但若此次的文資審查決議不保留,土地開發總隊就會開始發包拆除。號召搶救行動的當地居民林怡君表示,申請進入辦理文化活動、展覽與拍片的日期只到11月底,12月之後的檔期目前都無法登記,因此讓他們相當擔憂。
民眾將文化局長劉維公的言論印出,希望他守諾遭劃進南港第三期市地重劃範圍內,鄰近三鐵共構計畫。南港瓶蓋工廠位於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二段,雖然對面就是大賣場,但在2004年停產之後漸遭到遺忘,許多當地居民一度對其「視而不見」並不清楚裡面是什麼。其實南港瓶蓋工廠前身為台灣日治時期之民營「國產軟木工業株式會社」所屬工廠,當時主力生產製作軍艦所需的碳化板,並利用剩餘資材製作瓶蓋中的軟木墊,至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接管並改名為「木栓工廠」,1958年再度更名「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瓶蓋工廠」,直到2004年結束營運。
南港瓶蓋工廠除了在當時提供不少就業機會,其與萬華台北製糖所、台北酒廠、松山菸廠等同為依存縱貫線鐵道而存在的產業遺跡,在軍事史與台北產業發展的歷史上,都有其代表性。日本社區營造大師西村幸夫亦相當肯定,認為台北的鐵道沿線產業,足以選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冊中。
瓶蓋工廠內目前擁有約300株老樹,成為寬40至70公尺的綠帶,除了可幫助台北市對抗熱島效應,也成為鳥類在基隆河沿岸的生態跳島之一。長期關注地方生態的紀錄片工作者蕭啟仁表示,該地可以看到藍鵲、白頭翁、大冠鷲、大白鷺等鳥類,該地的埤塘可供鳥類往返202兵工廠與三重新莊濕地之間棲息。
在陸續有國內外街頭藝術家前往創作的累積下,目前處處可見塗鴉與裝置藝術,除了在2010年獲選為「臺北市都市再生前進基地」推動計畫當中的基地URS13,藝文展覽、音樂季等活動都在該地舉行,更甚至有包含五月天怪獸主演的電影《愛上9號球》、MV、偶像劇等上百部影片曾在此取景,可說是因藝術與創意而活化起來。在台北市申請「設計之都」的形象短片中,也多次露臉。但諷刺的是,卻將因為「北部流行音樂中心」的計畫,而遭遇都市更新而將遭拆除。

年輕人看台北:保留文化、自然生成的創意才是設計之都

闕巧涵當地居民闕巧涵曾經向周遭鄰居調查,得知民意是期待瓶蓋工廠能有所活化,但是否只有做商業開發一途?闕巧涵指出,南港一心想成為下一個信義區的同時,應該想想信義區至少保留了四四南村與松山菸廠。
參與搶救瓶蓋工廠的民眾中,年輕的面孔不少。從事翻譯工作的Rita表示,自己喜好街頭藝術甚至會為此出國尋訪。但卻是在今年六、七月間才從外國友人口中得知台灣有個塗鴉界的著名場所。當Rita趕到南港瓶蓋工廠時,只見大量的塗鴉覆蓋在整排廠房的內外,不乏相當巨幅的作品「甚至兩三層樓的外牆上都是,我真不知道他們怎麼辦到的。」Rita表示,大量國內外知名塗鴉客的作品,在那裡都可以看到,「他們聚集在那裡,互相欣賞、互相較勁,當然也會合作,所以每次走進去,都會看到又有不同,這些作品一直都在變動,一直有新的活力注入。」
「我認為,這裡的歷史比華山、松菸都來的更有意義。」兩年前曾跟著老師在瓶蓋工廠作計畫,台北教育大學文創系學生陳以洛、方立安與陳玟卉至今持續關注此地,抱著一絲希望希望瓶蓋工廠能獲得全區保存。但對於「設計之都」的口號,學生感到政策仍相當模糊,「除了發補助,我沒有看到有什麼實際幫助。」方立安認為這樣的文創,其實也只是追求馬上能賺到錢,並不是真的文化。
年輕人手相牽排出瓶蓋圖案
「我覺得文化跟大樓相比,真的對居民好的應該是文化。」在台北成長,這些20歲的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所見的台北是不斷的拆除,每個熱鬧的地區面貌卻日漸相似,「到處都有星巴克,這樣超奇怪的。」「我們在課本上學了中國五六千年的歷史,卻對自己活的地方都不瞭解,而像瓶蓋工廠,現在還可以親眼看到的,卻又不能繼續存在了。」方立安指出。
陳玟卉家在三重,對於家鄉的人一心嚮往台北市,而對於豆干厝、眷村等歷史選擇忽視,想趕快用新的大樓掩蓋負面資產的狀況,覺得跟南港急於擺脫曾經是個工業區的歷史有某種相似之處,而有些感慨。
自身有組樂團的陳以洛對於所謂「流行音樂中心」的政策大表不滿,直罵「腦袋有問題」,指出包括地下社會、pipe水管等小型展演空間陸續被迫收攤,但這些才是培養觀眾與樂團的搖籃,而不是超大型的演出場地。因此流行音樂中心對於尚在起步的獨立樂團根本沒有助益,「有幾個團可以馬上去小巨蛋唱?」陳以洛認為,與其「打造」一個豪華的宮殿,卻讓音樂人像關在籠子裡,不如著手營造對小型展演空間更友善的環境,讓音樂與創意自然蓬勃產生。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立院通過提案:廢五金進口延緩、填海造島應比日本更嚴謹、全國區域計畫應環評

2013年11月8日台北訊,賴品瑀、彭瑞祥報導
圖片來源:立法院議事轉播系統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7日通過臨時提案,要求環保署就目前受到爭議環境政策做更嚴謹把關,包括「12項廢五金改列一般事業廢棄物」一案必須延後,「廢棄物填海造島」的規範必須比日本嚴謹,並且應實施「全國區域計畫」的政策環評。
社衛委員會7日審查環保署預算時,立委田秋堇就環保署主導的廢棄物填海造島、廢五金改列一般事業廢棄物予以進口等爭議政策,進行強力質詢;另就內政部主導的「全國區域計畫」,主張因涉及重要水庫集水區與環境敏感區的放鬆管制的爭議,應由環保署進行政策環評。
田秋堇在委員會中臨時提案,要求包括「廢棄物填海造島」的規範必須比日本還嚴謹,並且應實施「全國區域計畫」的政策環評,獲通過。當場沈世宏並未表示異議。

廢五金開放進口  立委強力批判

另針對環保署著手修改有害事業廢棄物的管理標準,將12項廢五金改列為一般事業廢棄物,使其可以合法進口,用來提供相關業者料源一事,此政策在委員會內也受到田秋堇強力質詢,與沈世宏針鋒相對。而在田質詢過後,立委趙天麟提案延緩此項政策,也獲委員會通過。
雖然沈世宏強調,這些廢五金「它不是廢棄物,它是原料啦」,將廢五金定義為「有價的資源」,沈世宏更指出目前的業者技術已能達到80%以上的再利用率,而且尚無計算做為燃料的效益,只要能妥善管理這些處理廠,這些業者跟其他的生產事業並無不同。
但田秋堇指出,1公噸的電子廢棄物僅可提煉出1公斤的銀、300克的黃金、150克的銅,但剩下998公斤的電子廢棄物與產生的廢水、污泥處理的配套到底在哪裡?
田秋堇對於沈世宏提出廢五金還可作為燃料的見解不滿,「燃料?PVC會燒出戴奧辛!」田秋堇指出,廢五金尚有鉛、溴化阻燃劑、汞、六價鉻、鉻等等化學物質與重金屬,「為何還要進口公害,只為了讓處理業者有『料源』?」而對土地、水資源與國人的健康都將再造成衝擊。
田秋堇指出,之前沈世宏曾指出國內的焚化爐與掩埋場即將不敷使用,而公、民營的掩埋場也將在在三、四年內飽和,而每年產生約380萬至700萬立方公尺不可燃垃圾、爐渣、營建廢棄物都需要作最終處置,因此必須進行填海造島的計畫。
「個人造業個人擔。」田秋堇強調國內製造出的廢棄物無法處理,因此現在面臨填海造島與否的爭議,已是國人必須面對的共業,但開放進口只會引入更多的廢棄物,讓狀況更為嚴重,台灣實在承擔不起。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華光廢墟上起舞 舞者自發「土地計畫」關懷土地議題

2013年11月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看著士林王家、苗栗大埔、一直到江翠護樹、華光社區等事件接連地發生,舞者蕭紫菡發起「土地計畫」,決定用舞蹈激起人與土地的對話。第一站便是華光社區的廢墟,將在11月16、17日演出。
小洛拍攝,取自粉絲團
「我生長的故鄉,似乎愈來愈頻繁地,以價格換算價值,各種強拆議題,逼使我去思考,我即將要住在一個什麼樣的城市?」蕭紫菡提出這個問題。
做過記者、拍過紀錄片,蕭紫菡難忘舞蹈夢想,甚至曾遠赴西班牙習舞。2010年時,開始受邀到台東偏鄉的小學教舞,卻在那裡看見兒童最原始的肢體,深受當中生命力的感動之外,也開始接觸美麗灣爭議。蕭紫菡認為,其實,在那裡學習到的遠比她所能教小朋友更多,因為她開始思索「什麼是土地,人住的地方是土地嗎?飯店是土地嗎?沒有傳統文化的土地,還是自己的土地嗎?」

在瓦礫中找到方向 獻舞大埔彭秀春

這一連串的問題,在不斷台北台東來回,在不同場域教課的轉換中,在蕭紫菡的心裡問著。在大埔四戶遭遇強拆後,蕭紫菡花了時間陪伴著大埔張藥房彭秀春,一起從瓦礫堆撿拾起一份一份屬於「家」的碎片。
「當我看見秀春姐堅守那六坪大的房子卻以絕望收場,從她哀慟卻依然堅強的眼神裡,從她在瓦礫堆中撿拾自己曾擁有過的鍋碗瓢盆、年青時的沙龍照等等的身影裡,我似乎看見了,身為一個舞蹈劇場工作者的我,該走去的方向。」
「一個女人在斷垣殘壁之間半夢半醒,忽然看見他夢中思念的人;曾經一起坐在同一張沙發、同一張餐桌、躺在同一張床...」在此次的演出中,有支雙人舞便是演繹了彭秀春的故事,蕭紫菡幫她將回憶夢幻的再現於廢墟上。
於是蕭紫菡發起了「土地計畫」,希望能做出真正貼近人群、貼近土地最底層的聲音,與人內心深處共通情感溝通的劇場。不但讓舞蹈表演不拘限於特定的空間,更期待藉著實際與土地對話,讓人聽見台灣土地的無聲吶喊。

想學舞 先去做田調 素人舞者訪談華光居民

蕭紫菡在網路上開了粉絲頁,從募集舞者開始,她尋找的舞者不需受過訓練、不需要專業,但要的是對舞蹈與土地有一片熱情的。蕭紫菡透露,從應徵舞者的信件看到許多年輕人,想用身體給予這世界一些能量,想在這計劃找到出口,都讓她非常感動。
以這次在華光社區的演出為例,群舞「黃土地」中,舞者高矮胖瘦都有,奮力的翻滾跳躍著,人人汗流浹背。蕭紫菡對他們進行的訓練可不只是學會她所教導的動作就好,在指導過程中,從熱身開始便不斷的提醒舞者必須與自己的身體對話,而舞作中所有的意涵,也希望他們能夠瞭解。最特別的是,除了舞蹈的訓練外,還多加了讀書會與「田野調查」的部分,要求舞者實際與華光居民訪談。
像是為了解除被凍結的帳戶,80幾歲爺爺在雨天爬上自家屋頂,一磚一瓦親手拆掉自己房子;或是本來住院的老奶奶,好不容易身體好了些,結果卻在看見自己的房子被拆掉之後,立刻休克而送醫不治...藉由華光居民親口訴求這些故事,舞者才能真正的理解與認同他們離家的心情。
「對於華光人民來說,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有形的房子。重要的是,那些無形的,人與人之間的情誼。」舞者珮芳提出心得,其中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個80幾歲的老媽媽,原本有許多鄰里鄰居照顧,但忽然住進現代化的大樓後,卻不到一個禮拜就跟兒子哭訴說她住不習慣。「是啊,怎麼會習慣呢?本來是用鑰匙開的門,突然變成用刷卡,還要輸入密碼才能進入,老人家動作慢,還沒輸入完就超過時間,怎麼都開不了門了。」
舞者排練後討論田調心得
珮芳感嘆「華光的歷史,有多少人會去注意,會去傾聽?這個地方,無論是否之後還會繼續存在,但它的故事,我會記得。」對於自己的行動能給更多年輕人這樣的啟發,學會更願意貼近土地與人生。讓蕭紫菡想要更加義無反顧的做下去。「這莫名其妙的世界,總是讓人無預警地失去很多,但當你什麼也無法得到,所能做的就是繼續給,在對的地方,知道自己還能給。」
「我只期待我們一起完成一件事,然後把熱情分享出去。」蕭紫菡選擇以舞蹈來感染人心,就是為了更多人能找回自身與土地的關係,更起而守護。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影響石虎、鳳頭蒼鷹等保育類 新竹芎林礦區初審就退回

2013年11月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經濟部礦務局計畫在新竹芎林山區設立土石採取專區,開發面積高達72.8公頃,1日在環保暑進行第一次專案小組初審環評,便遭環評委員抨擊「以鄰為壑」,提出包括影響集水區、空氣品質、生態、土石流等六項理由,直接給了「不予開發」的結論,將送往大會作最後確認。
環評委員認為,此案不論是從經濟面、社會面、環境面來看,都相當不可行。環署綜計處統計委員意見,舉出本案開發不利環境的重大影響事項包含:開發案位於自來水源保護區及水庫集水區,土石採取有害水質並造成取水口汙染風險,不利於水源區保護;空氣汙染超過環境容許範圍;影響保育類及珍貴稀有動物生存,明顯破壞生態並造成棲地破壞消失;復育植生落實方式未盡明確;山坡地保護區達40%的坡地占9成以上,將有造成土石流之虞;9成以上為私有土地且位於農村再生計畫地點,必須妥處民意溝通。而在第一次初審便做出結論,認為此案不應開發。

3小時審查砲聲隆隆 公部門都不認同

此土石採取專區計畫位於王爺坑段及鹿寮坑段,使用面積高達72.8公頃,預計開採年限為15年,可採土石量17,656,129平方公尺。礦物局表示,此案是為了因應北台灣地區每年約3千萬噸砂石的需求而生,這一區已是他們所掌握的六個候選廠址中,最為適合的一個。
此案審查的三小時中,除了鄰近的永興、華龍與五龍村三村居民數十人前往表達不滿,台灣生態學會、地球公民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水資源聯盟等環保團體都到場關注,就連與會的官方代表與環評委員都接連炮轟,可說惡評如潮。
此案除了列席的政府部門都不支持,且該地獲選農村再生計畫、復育計畫也才在日前奪下工程會金質獎等,分明正要打造為優質的山村,怎麼又談開發,讓民眾質疑政府自己都不同調,要如何規劃國土資源。
地球公民研究員呂翊齊、潘怡廷指出,此案的上位計畫「砂石開發供應安案」在2010年的政策評估時,因為資料老舊而遭到「補件再審」的結論,至今仍未再審過,現在卻逕自送交個案環評,在程序上大有問題。
他們更節錄報告書內容,一一指出當中謬誤。該開發基地位於災害高潛感區,更有兩條高潛勢土石流,但報告書避重就輕,將基地列為災害低潛感區位,若毀林削山,恐怕造成深遠災害。同時開發基地為頭前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是大新竹的自來水主要水源之一,但報告中並未對此影響的做出仔細的評估。居民更指出,目前三村都沒有自來水,仍在使用地下水,此舉完全沒有考慮過他們的用水權益。「難道要在像宵裡溪出事的時候一樣,每天挨家挨戶送水嗎?」居民感到十分擔憂。

大樹僅一棵? 大冠鷲、東方蜂鷹出沒 豐富生態未仔細調查

而該區動植物生態豐富,森林覆蓋良好,但在報告書中,所選擇的樣區根本不在開發區中,甚至顯示當中只有一株樹木直徑超過10公分,資料的真實度大受質疑。靜宜大學人文生態系教授楊國禎於上月30日曾到現場調查,結果顯示整體植批覆蓋良好,且分層顯著,胸徑超過50公分、樹齡30年以上樹木處處可見。
這些茂密的樹木也提供眾多保育類動物棲息。光是開發單位自行在2012年以3台紅外線攝影機調查3個月,就拍到了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6種,包含大冠鷲、東方蜂鷹、鳳頭蒼鷹、黃嘴角鴞、領角鴞、穿山甲,另外還有台灣藍鵲、紅尾伯勞、鉛色水鶇、白鼻心、雨傘節等保育類動物。
林務局官員強調,以鄰近條件類似的福壽園區為例,開發面積只有此案的1/3就放置了10台紅外線攝影機且調查超過一年,因此此案至少應該放30台,並由專業人士指導放置位置。林務局認為,該地應當還有石虎等低海拔保育類動物出沒。
生態專長的委員張學文表示,該地區不但大樹多,且位於南北交界,生態相當特殊,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熱點,區域內實在不該進行移植或砍伐。
開發單位承諾裸露面積不會超過2公頃亦遭民間質疑亂開空頭支票,居民指出,附近的廢棄礦場,過了十幾年都不見復育成果,至今仍是光禿一片的經驗,讓他們信心全無,也意外扯出了案外案,礦物局回應,那些礦場由新竹縣政府核發,理當由縣府監督把關復育情形,礦物局承諾,會積極與縣府溝通處理此事。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台美老兵相會 看老照片憶蟾蜍山 驚見Diana Ross倩影

2013年11月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公館圓環旁的蟾蜍山山洞裡,竟藏了老蔣與老美隱藏多年的軍事機密?珍貴的老台北歷史仍靜靜躺在那裡,等待挖掘拼湊。座落在公館鬧區旁的蟾蜍山「煥民新村」是目前台北僅存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空軍眷村。最近由於遭遇拆除危機而引發關注,連名導演侯孝賢都一再出面聲援,更打算將金馬學院拉進現場拍片。
隨著居民與關心民眾的努力奔走,不但地主台科大都鬆口表達願意至少保留部分,相關的文史也獲得發掘整理。一位當年在美軍空軍基地服役的老兵肯特馬修(Kent Mathieu)帶著老照片舊地重遊,目前仍居住在附近的老兵陳邦信等人也前往會面,不但年輕歲月的回憶湧現,這塊軍事重鎮的形象也更顯立體。
在美軍協防台灣的年代,駐台美軍與國軍的合作關係密切,美軍自1950年代起便駐紮在台大校園內的「台北通訊站」(Taipei Air Station),協助鄰近的「空軍作戰指揮部」進行戰管與偵查任務的技術支援,居住當地的老兵更相傳蔣中正當年曾在山洞內坐鎮指揮空軍作戰指揮部。
台美在軍事上的合作,也影響了公館一帶的地景變化,例如民族國中原址的「聯勤第六美軍招待所」便因應而生,直至1976年,「美軍十三航空隊-327航空師」撤離,蟾蜍山共經歷了將近近20年的美式洗禮,不少附近的居民當時也以美軍開車等工作為生,參與中美協防的歷史現場。

驚見Diana Ross倩影 台美聯防歷史就在蟾蜍山

「煥民新村」則是興建於1953年,雖說是台北僅存空軍眷村,但除了山頂上的軍事雷達站外,目前已難找到太多明顯軍事地景。「我覺得,我是來台灣以後才開始長大。」1965年來台,當時年僅23歲的美國大兵肯特在台北通訊站服役,自認離家從軍之後,才開始認識這個世界,因此在台灣駐守的三、四年的記憶,對他而言非常珍貴而難忘,由於非常想弄清楚當時的歷史,肯特自行成立了「Taipei air station」部落格,裡面蒐羅當時公館周邊地區的老照片,包括了其中包括基隆路尚未開拓前的公館空照圖、及當年的超級巨星Diana Ross,都曾率領樂團「The Supremes」前往美軍俱樂部勞軍。
經由台大城鄉所副教授康旻杰的翻譯下,台美老兵再相逢。由於當年有宵禁管制等因素,有辦法拍照的其實多為外國人,因此肯特所收集的老照片對老兵們而言非常珍貴,許多的回憶都因此重現。而曾經為指揮官戴維斯等高級將領駕駛座車的老兵陳邦信,那時從蟾蜍山來往金山、林口、陽明山等軍事用地,則以親身經歷回應,讓當年的美國大兵更加理解當時的狀況。聊著聊著,一行人起身在周邊地行走,企圖尋找出當年建物的遺跡。
促成此次會面的「好蟾蜍工作室」林鼎傑在旁錄影,對於這些鮮為人知的老故事和都市傳說聽得津津有味。林鼎傑表示,幾年前遷居到蟾蜍山時,其實只是因為喜歡當地的風景與社區相互關心的環境,但隨著發起搶救「煥民新村」的行動,讓蟾蜍山的面貌變得「立體」起來,居民也漸漸正視自己在台北發展史中,曾經見證了重要的時刻。林鼎傑舉例,如陳邦信之前只表示自己當年幫美軍開車,卻直到現在才知道,他駕駛的是高階的軍官座車,他當時的見聞,其實並非老兵所自認不值得一提的往事。

煥民新村保留現生機 活化利用比蓋大樓容易

除了是美軍在台北的歷史外,蟾蜍山亦為文山、公館地區的發源地,發展歷史有三百年之久,但蟾蜍山聚落在1990年經都市計畫撥給台科大作為預定校地使用。其中的煥民新村原訂於八月由國防部拆除,以素地點交的方式交給台科大使用,在居民的奔走下,目前因樹保與立委的出面協調而暫時緩拆。
但在協商過程中,居民發現當時撥用時有附帶安置條款,要求校方須妥善安置周遭居民後才能開發,且開發過程需經都市設計審議,台科大若得到一片素地,想要蓋成大樓恐怕困難重重,至少要花去十多年的時間,校方所堅持的「學生權益」也將因此受損。
因此民間一再建議台科大直接接收現存的38棟眷舍,並將煥民新村申請為文化資產,如此一來,現存的的老房子馬上就可以供學生使用,康旻杰與林鼎傑提議,可以規劃為設計、建築等創意學系的工作室,絕對可以讓已享盛名的台科大教學品質再提升。侯孝賢也曾表示認同,直說在坎城周邊的小城裡便有不少工匠在類似的空間裡生活與創作,值得效法。
此案目前仍在協調之中,地主台科大校方已鬆口有部分保留的意願,民間也已推動讓煥民新村參與「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年展」、「金馬電影學院」等,讓這個充滿歷史意義的山城眷村展現其潛力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