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印度反核者來台 揭露核電與核武「綑綁」真相

2014年8月1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崛起中的「金磚大國」印度懷抱著強國夢,當局不但將核電與經濟成長綁在一起,更為了取得世界大國的地位,積極發展核武,若月底如願與日本簽訂核子協議,更多的核電與核燃料處理技術進入印度,將更加增強亞洲地區和平的隱憂。 印度反核運動者Kumar Sundaram為此前往日本尋求串連後,也來台串連反核力量。他在13日晚間公開演說,向台灣揭露國際間核電與核武「綑綁」,包括為了讓美、日輸入核電,核試爆可免於制裁,為了蓋核電,讓底層人民承受破遷等不義對待等真相。
印度反核運動者Kumar Sundaram解說印度反核運動面臨的考驗
雖然在1968年英國、美國、蘇聯和其他59個國家締結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承諾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但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都沒有簽署,北韓也宣佈退出。其中相鄰且情勢緊張的印度與巴基斯坦不斷投入軍事競賽。

核試爆還受拉攏 毀《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印度可說是為了發展核武而興建核電廠,Sundaram指出,印度在1974年進行核子試爆後遭到國際制裁,在無法取得新知識的這些年間仍自行建造了21座反應爐,但規模皆小,發電量僅佔全印度的3%。
印度與巴基斯坦又在1998年雙雙進行核子試爆,但由於看中正在崛起的印度所擁有廣大市場,此次印度不但沒有受到制裁,甚至從2005年開始,美法俄等國陸續與印度簽訂條約,以印度必須向他們購買反應爐等,做為同意印度解除禁令、發展核武的交換條件。如今印度興建中的核電廠有6座,後面還有18座的興建計畫,其中各包含了建造出全球最大核電廠的計畫。

印日核子協議  加速印度擴張核電

本月31日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即將會面,預料將簽訂核子協議,即是Sundaram前往日本的原因。Sundaram解釋,印日協議意義特別重大,因為在計畫興建的電廠中,日商將是最主要的製造者,且已遭日商併購的奇異與西屋等公司都在等待,簽訂之後便可將核電的原料運入印度,也加速這些核電廠的興建。
而且,此協議除了導致印度大規模興建核電廠, Sundaram解釋,日本一向為最嚴謹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國家,若也與印度簽署協議,將有指標性的意義,等於《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已無約束力,自行進行核子試爆的國家不會遭到制裁反而還能與各國簽訂協議,難保其他國家不會跟進,恐造成全世界的動盪。
Sundaram指出,自己投入的印度廢除核武和平同盟(CDNP,Coalitio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 and Peace, CNDP)是在1998年印度政府在爭議中進行核武試爆後,由數百個團體組成的聯盟,致力於反核電與反核武運動。但自小布希在2005年協助解除禁令後,印度才漸有反核聲浪,與台灣相同,也是在福島核災後才更受國人重視。
Sundaram分析,印度的反核運動可從三個層面看,首先是電廠當地農漁民的迫遷、再者為發電效率低落、核電核武的安全問題為第三。

從反迫遷出發  走向打破階級與種姓隔閡的民主

Sundaram表示,在印度,反核也等同於爭取民主。由於印度貧富差距大,農漁民的生活方式仍相當傳統,當面臨為了核電廠迫遷後,離開原有生活方式,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社群、甚至語言不通,都是無法適應與生存的。且政府只對地主賠償,但廣大的農漁民多非地主。
當地反迫遷的居民經常發生抗爭,參與人數以千計,且時間拉的很長,常常一靜坐就持續數個月。但相反的是,住在大都市的人卻因為需要電力、樂見國家發展,而開始多選擇沈默。
除了抗爭的當地居民從中逐漸學習,從反迫遷走到反核,漸漸產生一套論述。政府對反核的農漁民軟硬兼施的手段,也讓原本噤聲的都是中產階級開始反思。
印度政府對待反核抗爭,動輒暴力相向,也由情報局發出研究,提出數十人名單,抹黑這些反核人士反對國家進步、讓國家的GDP下降3%等。這些行徑,讓知識分子也開始質疑政府不願透明公開、不願與民眾對話、只想打壓抗爭聲音的行為。且由於印度核能科技落後,除了不時傳出工程意外,發電與長程輸電的效率不佳,也漸漸受到檢視。
印度反核抗爭同樣遭國家暴力對待
Sundaram補充,最為諷刺的是,當局用煽動、叛亂等「反國家」的指控反核人士,正是當年英國給甘地等反殖民運動先驅的罪名,印度自1947年獨立至今,再次出現這樣的打壓與污名,竟是給了反核運動。
座談中,有聽眾指出,廢核想要成功必需要能跨階級串連。Sundaram相當贊同這樣的看法,更指出印度的反核運動也漸有跨階級甚至種性制度的趨勢,因此對印度而言,反核不但含有爭民主的成分,甚至可能帶著打破階級的可能。
「Solidarity is the political name of love.」愛在政治上的名字,就是團結。Sundaram以切格瓦拉的名言作結,呼籲支持反核的人們互相團結。
但在對印度反核行動的感到樂觀之時,衝擊甚大的印日核子協議也簽訂在即,仍須更多國際上的支援。Sundaram指出,雖然目前許多有意進入印度協助的反核人士一一遭到遣返,但也有不少人選擇前往印日兩國的大使館、辦事處或是相關企業進行聲援,Sundaram認為,獲得國際媒體的報導與討論,多少能對此施壓,因此他也希望得到台灣反核力量的聲援。
【延伸閱讀】

評準則修法 優先引用他案資料 環團轟「越修越爛」

2014年8月1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目前正研擬修訂環評作業準則,允許開發單位進行環境狀況調查時,優先引用開發計畫半徑5公里範圍內政府已公布、已通過環評的開發案、或其他具代表性的資料。此項修訂引起環團強烈質疑,依民間監督經驗,開發單位提供的資料經常出錯仍順利過關,如何有公信力可言?此例一開無異於讓有瑕疵的資料成為新開發案的護身符,批評「越修越爛」。

修訂公聽會已開兩次  爭議仍存

環署綜計處7月預告環評法中關於開發行為的作業準則修正草案,14日舉行第二次公聽會。此次公聽會後是否還會召開第三次公聽會,目前環署尚未決定,待整理會議紀錄與書面意見,並與署內各單位討論後決定,若無則將進行公告。
由於修訂草案中,有關環境現況調查可引用半徑5公里範圍內他案資料,讓民間團體大表不滿,認為此舉便宜行事,環署不嚴格審查開發計畫、不控管污染總量,卻反而讓現況時常錯誤百出的環評資料,自身取巧通過不說,還反成為其他環評的護身符,他們痛批真是越修越爛。
P1100804
「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是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第5條第2項所訂定的子法,用來規定開發單位及委託的環境顧問機構如何撰寫環說書或評估書的內容,以供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審查,此次修正是第10次修正。 
有關引起爭議的「可引用他案資料」的修訂內容,綜計處指出,本意是為了讓開發案在第一階段環評時,能讓開發單位能有所遵循,並提升環評書件的品質及效率;且使用資料的年限,分別以對環境現況變動快慢而定,以2年或5年內之資料為限。
此點在第一次公聽會已遭環團抨擊。多個環團在會議前在環署門口舉行記者會,強調目前有許多環評,包括六輕、淡海二期等案,資料正確性都遭質疑,甚至錯誤百出,怎能就此再成為其他開發案的墊腳石。

環說書造假仍過關  永揚掩埋場案殷鑑不遠

環團更指出,目前由開發單位出資委託製作的環說書,本來就極可能有偏頗,且兼職的環評環評委員,也不可能非常仔細的閱讀環說書,以致目前都是環團找出送審資料的錯誤,像是永揚案假造環評資料而通過環評,便是纏訟了十餘年才討回公道。
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也透過新聞稿強調,環保署所通過的開發案件都有類似通病,包括:
  1. 開發單位回覆內容都是避重就輕;
  2. 環境調查簡單,無法反映當地環境狀況;
  3. 嚴重缺少與受害者溝通達成協議或共識;
  4. 沒有審查整體總量管制只有審查個案汙染量,讓各地汙染雪上加霜;
  5. 通過及有條件通過開發案,完全沒有追蹤考核機制,審查通過的條件,也可以變更,例如中科四期廢水排放海流案卻可變更為內陸十幾公里排放濁水溪汙染地下水等等。
施月英指出,由此顯見環評審查過程與結論有許多瑕疵必須改善,他建議環保署應要求開發單位落實當地環境最新現況資料的完整性,「避免讓通過的爛環評案,成為更爛的環評的墊腳石」。
另有環團建議,由環署出面製作調查報告、或聘任專人審查環說書資料真偽,並考慮污染總量等,這些才是環署更應該優先修改的作業準則。
綜計處科長俞振海表示,環團所提出的爭議案件為個案,若因為特例而將調查範圍大幅放寬也不合理,這類案子應該進入第二階段審查,另外藉由範疇界定會議,訂出該案需要著重的項目及其範圍。

要求擴大調查範圍  環署:沒意義也沒效率

對於如水資源保育聯盟、彰化醫界、彰化環盟等環團提出如彰化地區污染嚴重,應該擴大調查範圍的建議,俞振海回應,這些調查與觀察是政府本該做的,並不應該要求有意開發的廠商負責,沒道理有開發案了大家才開始有疑慮,就要求產商出錢調查。
俞振海更說,環團也多次表示無法信任由廠商來做的調查,其實不光是環團,環署也不可能全然信任。因此,在沒有公信力的情況下,要求由廠商做更大規模的調查根本沒意義與效率。
又綜計處提出,為避免重複審議,若現況調查與都市計畫法、區域計畫法所審查重疊性較高者,包括景觀及遊憩、社會經濟、交通等,本次修正也重新調整調查項目。
但台灣綠色酷兒協會秘書長王鐘銘 則有不同看法,指出環評法第四條明文將「環境」定義為「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及經濟、文化、生態等」,而都市計畫、區域計畫法並不能對人文方面的環境做出調查,不該貿然取消,僅將重點放在自然生態上。王鐘銘更提出,若環署不想做社會人文方面的評估,那麼應該先修正母法,否則作業準則如此修改,恐怕是抵觸母法的。

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官員跑走了!」 丹鳳山豪宅說明會 徒留居民建商開砲

2014年8月1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上週爆出北投奇岩里發生建商在丹鳳山山坡大舉砍樹整地的消息,在12日晚間說明會,上百位居民串連現身現場,舉行記者會控訴不願成下一個小林村、林肯大郡。但能回答「建照怎麼發出」問題的北市府官員到場後,未向居民說明即悄悄離去,讓居民相當不滿,揚言將前進市政府,不排除佔領。
北投奇岩里居民抗議不要成為下一個小林村、林肯大郡。
「我可不想無聲無息的死在丹鳳山下,所以今天一定要大聲站出來!」居民鄭先生憤慨發言。奇岩里居民在本月1日起陸續發現,住家附近的丹鳳山山坡上出現怪手砍樹整地,大概3天內,山坡就成光禿一片。在追查下發現有個蓋7棟地上5層、地下2層的建案將要展開。
擔憂此豪宅工程衝擊當地安全,也受不了當地山坡地不斷進行開發,他們組成自救會開始奔走,打電話給市議員、製作文宣與影片,更實際在鄰里間發動串連。此事在媒體報導與議員吳思瑤質詢市府,獲得廣泛關注。12日晚間說明會時,約百位居民前往現場,有意參選當地市議員的社運人士王奕凱、周佳君與獸醫師楊靜宇等人也到場聲援。
此說明會由建商「欣巴巴」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舉辦,也應居民要求,找了北市建管處與大地工程處說明建照與當地的地質安全等,但由於欣巴巴簡報時未說明風險評估,遭居民嗆聲中斷。居民表示,想知道的就是安全評估與建照到底怎麼發出的,若無法說明,就不需繼續;此時卻發現可回應此疑慮的建管處及大地工程處官員已離去,讓居民相當氣憤。
此案名為「崇仰段集合住宅新建工程」,目前進行整地階段,正在做臨時水保工程,雖砍掉了表面植被,但至少還沒進行挖掘。市議員吳思瑤表示,在她的質詢下,北市府已在12日「硬起來」,要求建商停止施工,並下令重送水保計畫。同時也承諾將公開相關證照的審核紀錄資料。未來,針對開發北投山坡地,將採取一套更嚴謹的新規範來核發建照。
P1100757
此計畫面積為9664.37平方公尺,剛好不到山坡地開發1公頃以上要作環評的規定,是否刻意切割而規避環評?欣巴巴工程部協理李文政強調,該公司於去年5月購得土地,當時便是取得建照的狀態了。李文政更表示,該地從日本時代就是私人土地,他翻出資料,顯示至少在1970年,就已經是「住二」,並非居民對外表示的變更保護區而來。
欣巴巴工程部協理李文政至於居民最為擔憂的安全問題,李文政強調,該公司購地至今,未馬上動工的原因即因有無數次水保計畫討論,「我們不是無良建商」。
至於整地時大規模砍樹,李文政解釋「我們只是移除一些雜草雜樹」。他強調,接手前曾發生火燒山,因此樹木本就所剩不多,而建商也曾找園藝公司評估,認為僅3棵具保存價值,但由於當地道路狹小蜿蜒難以搬運,移植存活機率小,故「忍痛」放棄。
民眾聞言更為不滿:「山茶花怎是雜樹!」、「那些樹有百歲、幾十歲,怎麼可以說砍就砍!」
「你問我自己敢不敢住?我當然敢。」水保技師林坤龍強調,水保計畫經其調查與設計,又通過層層法規審查,他才能如此保證安全無虞。
但具地質專長的居民游定安質疑,當地與林肯大郡、國道三號甚至是小林村同屬「順向坡」,順向坡沿奇岩路、公館路往北投市場方向,走向奇岩與部分溫泉社區,較陡短的逆向坡則在普濟寺、銀光巷那面。游定安說,順向坡可能如基隆國道三號那樣,沒什麼風雨就走山,就別提暴雨、地震這種人類根本無法控制的巨大能量,會和山坡形成什麼微妙的交互作用。
且丹鳳山和鄰近的大屯火山群成因不同,並非皆為堅硬的安山岩。游定安表示,丹鳳山是數千萬年古台灣海底沉積岩體,經造山運動與風化作用形成的「木山層」單面山,砂岩、頁岩交錯還夾著煤炭,摸過、爬過的都知道質地並不穩固。因此他要求建商公開相關評估資料。
游定安提供
「我們要丹鳳山地質景觀公園,不要豪宅。」居民們在記者會大聲說出訴求。「既然將奇岩社區訂為第一個生態社區,為何又對建商毫無管制?」周佳君表達不解市府的決策。而當地發展協會也曾提出將丹鳳山的地質特色列為保護區,卻未獲通過。
吳思瑤則指出,她已推動丹鳳山爭取「自然地景」的文資身份,但並不順利,她回憶「北投石」就努力了6年才達成,恐怕丹鳳山得耗上10年8年,希望居民加入這場長期抗戰。
但由於市府官員不告而別,居民最在意的「建照怎麼發出的」自然無人能答。居民認為,市政府濫發建照,建商某程度上也同為受害者,因此他們還是將砲火對向市府,揚言將前往抗爭,甚至不排除佔領行動。

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中科三期和解 重啟二階環評 土污、用水成爭點

2014年8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上週五傳出中科三期和解消息後,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審查程序也重啟,在12日上午召開第五次會議。並對地形、地質與土壤等項目展開討論,已完成的工程要如何做二階環評,果然在討論中充滿困擾。
中科三期在2006年通過環評後,卻也展開了多年纏訟。環署在今年1月環評大會決議為此展開二階環評,並在今年4展開範疇界定討論,但始終遭當地居民抵制,指出進入訴訟與和解討論階段後,才一邊推動環評實在無誠意,因此尚未進入實質討論。
直到本月8日才傳出消息,雙方已達成和解,科技部、中科管理局、環保署接受了當地居民提出的大部分條件,如在5大報及網站刊載法院撤銷中科二期環評結論全文、成立社團公益法人監督中科三期開發等。
和解後重啟此範疇界定會議,雖曾為了等候和解官司結果而延期,但今日會議中環署卻以沒正式收到法院通知為由,不願重新討論替代方案。甚至反問「既然法院和解結果已定,有關二階環評的部分都會照著做,這些都已有共識,不懂你們的焦慮是什麼?」
后里鄉環境與農業保護協會會長陳欽全表示,希望將原列為第二替代方案的「轉型為低污染產業,如軟體、高科技花卉、農業」納入主方案之中。但爭論後,還是選擇先討論其他項目,替代方案待環署正式收到法院通知後,再回頭處理。
進入地形、地質與土壤項目後,已經幾近完工的中科三期還要進行什麼調查與評估?居民與長期協助的環境法律人協會、蠻野心足協會等民間團體,多要求對現況調查,並釐清責任。

放流管遇震恐釀災  民求做地質斷層災害評估

居民提出,應評估基地周遭的三義斷層、大甲斷層、鐵砧山斷層等地質災害,雖然中科局強調中科三期基地不在三義斷層上,但民眾仍要求做調查;
而中科三期放流管也可能延伸至與三義斷層交界的大甲斷層及鐵砧山斷層,民眾擔憂若遇地震,放流管發生斷裂,雖不至如油管發生氣爆事件,但污水滲出也非他們樂見。

防污水衝擊農業  中科提底泥、土壤檢測

對於已營運的中科三期,民眾最不滿其排放,尤其擔憂排放水污染地下水並衝擊農業。中科提出,對放流專管出水口及下游大安溪河段底泥與土壤,底泥將調查PH值、氟鹽、重金屬汞、砷、銅、鉻、鎘、鉛、鋅、鎳、鐵、錳、銀、硒、錫、銦、鉬、鎵共16種,與有機污染物質VOC、SVOC。
土壤則為PH值、氟鹽、重金屬砷、鉻、鉻、銅、汞、鎳、鉛、鋅共8種,與土壤污染管制項目之有機化合物與其他有機化合物共23種。
民間則表示,應納入可能影響農作物的物質,且牛稠坑溝的上、中、下游都需做檢測,以釐清污染是否確與中科三期有關,以免日後再有爭議。他們更針對土壤,指出只依照土污管制的項目不夠,要求增列六價鉻等物質。
雖然中科局一度指出牛稠坑溝周遭並無利用底泥或水產養殖的情形,建議只調查土壤而不加測底泥。但居民指出其實有水產養殖,且有做灌溉的需求,要求應該全面檢測上下游,才能釐清污染來源,與中科應負的責任究竟為何,並讓民眾能對中科局有點信心。

農民:寧得充足耕種水  盼中科下修用量

下午更接連召開第六次延續會議,對水文與水質進行討論。討價還價之後,決定在枯水期增加地下水的檢測次數。當地居民更要求檢討原一階環評核定的6萬3千噸用水量。
果農王婉盈指出,之前中科相當自豪其實用水量僅為7千噸,那麼就該將多拿的還完,當地有許多高經濟的果樹花卉都需要用水,且種苗都得前一年就買好,不是說休耕就休耕的。
陪同律師蔡雅瀅指出,比起中科承諾的補償,他們更寧得到足夠耕種的用水,這可不是花錢了事就好。
雖然目前中科三期僅剩約8公頃的面積尚未租售,但是否就表示用水量可大幅下修?對此,會後中科局副局長陳明煌表示,目前已進駐的廠商友達與桑堤亞僅完成一期,規模與產能都還可能成長,無法因現況下修之後的核配用水量,還需討論。

非和解條件  律師:將續爭取實質降低污染、護居民健康

環署將下次會議訂在下週20日,遭到農民與環團抗議,表示正值農忙、且需花時間準備專業資料,1周真的不夠,盼環署釋出善意另做安排。
蔡雅瀅則表示,除了用水,還有實質降低當地污染與維護當地居民健康等,雖未寫入和解條件,但都將繼續在範疇界定會議中爭取。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建照怎麼發的!」北市又見山坡蓋豪宅 北投居民揚言封路抗爭

2014年8月1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北市北投區奇岩里的居民這幾天過的氣憤及擔憂,住家附近原為登山步道的山坡居然在他們不知情的狀況下,忽然出現怪手大興土木,把所有的植披砍光,經過追查才知,是要蓋7棟5層樓的豪宅。「市政府是怎麼發出這張建照的!」擔憂自家安全將受「下一個林肯大郡」波及而遭難,居民正在串連,表示不排除封路抗爭,也要建商跟市府好好交代清楚,怎會有在山坡上蓋大樓的道理。
整地工程8月9日狀況
奇岩里的居民在本月1日起陸續發現,住家附近的「軍艦岩親山步道」旁的山坡上出現怪手砍樹整地,大概3天內,山坡就成光禿一片。在追查下發現有個蓋7棟地上5層、地下2層的建案將要展開。此案不但已取得建照,也因切割而不需作環評,更讓他們吃驚的是,不但該塊地在2年前悄然由保護區變更為建築用地,後方一大片山頭也是如此。
從等高線可知,當地地勢極陡
容易碎裂的唭哩岸石
居民鄭先生拿出地圖,指出等高線如此密集,可以確認該地區地勢相當陡,又是順向坡,要蓋平房還可以,但蓋大樓就太危險,質疑北市府到底是怎麼審核了,怎會發出建照。
且當地原為海岸,經造山運動隆起,地質多為鬆散的砂岩。實際前往現場,的確也處處可見比指甲軟、容易風化的唭哩岸石。更讓他們質疑,建商要如何打地基?蓋出來的房子恐怕自身危險外,也對鄰近住戶充滿威脅。他們相當擔憂「林肯大郡」的悲劇將在自家重演。
附近道路坡度大且細小居民游先生指出,山下其實還有重劃區都還沒住滿,當地並沒有那麼缺房子,實在不能理解為何把腦筋動到山坡上。
游先生更指出當地巷道相當蜿蜒細窄,道路比起引發爭議的薇閣小學擴建案所在地更難通行,若是出事,救災相當不易。
居民們也表示,去年該建案預定地周遭曾發生森林大火,在風勢的助長下,燒毀了約30公頃的面積,當時救火就只能用接力方式,情況相當危險。游先生更指出,據消防員私下透露,起火點有4處,且都非一般登山客會走到的地方。因此居民質疑與該建案大有關連,恐怕是為了方便整地而為。
居民許媽媽表示,住在當地30年,每天都到步道走走。許媽媽表示步道相當宜人,不管是老人、一家親子來走都很適合。尤其最難忘的就是整片山茶花綻開的景色,如今都沒了,只剩下一個一個砍掉的樹頭,讓她看的好心痛。
以筆做比例尺,可知遭砍伐的樹木原本相當大。
奇岩里里長譚勝國當場在居民面前與建商通電話,要求馬上停工以免疑慮與衝突加深,至少要待下週二的說明會取得居民的理解與同意後再動。而居民也強調,說明會一定要有市府官員出席,好好說明為何可切割環評、變更地目,甚至發出這麼荒謬的建照。為了保護家園的安全,不排除到時採取封路等激烈抗爭,他們也發起行動前往市場等鬧區發傳單與短講,希望更多居民能夠關注此事。
相關位置圖,取自專頁「奇岩里民最大黨 X 游定剛」
【延伸閱讀】

    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八八風災5年重建大功告成? 受災原鄉批造成流離失所

    2014年8月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莫拉克風災屆5週年,但在重建委員會卸牌宣告大功告成的同時,屏高地區的原鄉居民批判政策偏差,9成以上居民「離村又離鄉」,不但族人四散,文化傳承也面臨困難,可謂「流離失所」。
    原民團體出面舉行記者會,控訴政府偏頗劃定原鄉,便宜行事強逼遷村,損害族群文化至鉅。

    不當重建政策裂解部落  受災原民要政府負責

    8日位於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的「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委員會」舉行「卸牌」儀式,宣示任務已告一段落,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也將於月底結束。
    但政府為重建撥下的1,200億元特別預算怎麼運用?除了在媒體上大肆宣揚的硬體建設外,受災原鄉批判,受災人數以原住民佔多數,重建規劃卻未曾列入原住民文化等軟體因素。
    在政策偏差,人謀不臧的狀況下,總計1,296間的永久屋,竟有1,199間「離村又離鄉」,比例高達9成,根本不如官方吹擂的「離村不離鄉」。又由於族人四散,無法回到原鄉生活,永久屋機能又不足,讓這些部落的文化傳承面臨危機。
    在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的協助下,魯凱族好茶部落、布農族南沙魯部落、排灣族大社部落等原民團體出面舉行記者會,控訴政府偏頗劃定原鄉,便宜行事強逼遷村,損害族群文化至鉅。不但呼籲政府全面檢討滅失原民文化的不當重建政策,提出補救措施,更預告將在月底舉辦公聽會,要政府說清楚,在結束重建特別條例後,要如何負起相關責任。

    未經詳調劃設特定區  原民返鄉遭限

    受災部落提出兩訴求,要求檢討限制返鄉的「劃定特定區」與「安全堪虞區」政策,與正視「永久屋」政策衍生出違反人權的「三方契約」剝奪遷徙自由。不但反對政府藉機淨空原鄉,更要求補救由於「永久屋」基地不具有部落機能,而使原民生計陷入困境,部落裂解、文化斷裂的狀況。
    災後共有160處遭劃為「特定地區」與「安全堪慮地區」,其中屬原住民地區處有62區。但小米穗執行長黃智慧指出,是在災後4天內便倉促劃定,根本沒有經過詳細的調查,甚至只是看著空拍圖,沒有到過現場就決定了,這樣的劃定,限制了之後居民對原居地的使用權。

    永久屋「三方契約」  限族人不可回原居地恐違人權

    而劃定地區居民,在身心還未從驚嚇中平復的狀況下,便要馬上決定是否要接受永久屋。屏東縣好茶部落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金龍表示,好茶部落原在北大武山,有近700年歷史,是非常古老的部落,其中保存完整的石板屋部落建築,更列為二級古蹟。但在1978年遷到屏東縣霧台鄉新好茶後,由於新好茶位於南隘寮溪邊,在莫拉克遭難慘遭土石流滅村,目前又移到瑪家莊禮納里永久屋。
    李金龍描述,由於缺乏耕地與公墓,因此原本想認為祖靈越近越好的部落,在政府不同的思維下,祖先不見了、靈魂沒有回家的路,也讓聯繫部落的要素消失。而命名為「心靈耕地」的配給耕地離永久屋相當遠、面積又小,族人根本無法實際藉此為生,李金龍批,永久屋的生活機能與居民就業其實都大有問題。
    大社部落發展協會代理事長勒格艾巴瓦瓦隆則提出永久屋的「三方契約」等規定相當不公平。「三方契約」要求族人離開原居地後,不可回去居住或新造房屋,否則將收回永久屋。
    勒格艾批,此舉不但違反人權,921受災戶知道了也非常驚訝,表示他們不曾簽過這種合約。因此讓88風災居民質疑政府是要藉機消滅原住民部落,比日治時代的「集團移住」更加惡劣。
    勒格艾指出,入住永久屋的族人僅能擁有的地上使用權,繼承也只限直系血親,他們根本無法安心的住在永久屋。但政府卻要求族人全數將戶口遷入永久屋,事實上,一間永久屋只有16坪大,根本不可能容納整個家族,且部分家族成員目前住在外地,要他們將戶籍入永久屋也不合理。更重要的是,族人不可能離開部落,他們擔憂遷走之後,下一步就是政府把地、把部落搶走。
    永久屋「三方契約」

    寧無學校、垃圾車  要孩子在部落成長、建構認同

    武棟非給樣5年來堅持住在大社部落,表示像他一樣留在部落的共有4戶,雖然沒有了學校、垃圾車、郵局等設施,但他們同心互助,想要重建部落,他帶著孩子熬夜繪製的壁報,上面畫著山腰上的石版屋,有土地之珠、勇士之珠的圖騰與百合花圍繞著,充滿了對部落與土地的認同,也回應了武棟堅持要孩子在部落成長的想法。
    武棟表示,其實還有很多族人想要回部落,不時回到舊社看看,但遷了戶口以後,就不能居住在部落的房子裡,連過夜都不行,也讓部落的自主重建更加困難。
    P1100689

    政府不檢討政策錯誤  重建未顧及多元價值及文化

    大社部落更替阿禮部落抱屈,阿禮部落位於屏東霧台台24線的最末端,當時阿禮部落拒絕了永久屋,堅持要留在部落中生活,卻也因為部落遭劃為特定區域,住在部落變成了違法行為。因此,阿禮部落提出行政訴訟,要求撤銷劃定特區範圍,然此案已在2013年定讞,判居民敗訴。
    律師林三加協助多個受災部落提出國賠與行政訴訟,卻在過程中發現,不管外界甚至監察院提出多少質疑,政府就是不願檢討政策錯誤,中央與地方皆把一切推給天災,但例如林務局的造林、伐木政策,河川整治工程等,卻不曾檢討。
    林三加指出,每個地方都有風險,雖然政府認定這些部落不安全,但對長久以來以在地智慧選擇居住於山腰的部落來說,要他們遷到平地、河邊反而有不安全的元素,政府卻不曾重視這些多元的價值觀與文化。
    林三加提醒,不論是八八風災,或是即將展開的高雄氣爆重建,資訊公開都應該是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

    原民人權遭嚴重侵害  台權會:這是個迫遷的年代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蔡季動則指出,八八風災重建衍生的人權侵害問題,連國際人權專家都來台觀察並提出警告。
    但其實不只發生在原住民部落,目前許多有爭議的迫遷政策也都雷同。就如桃園航空城開發案,民眾參與權同樣遭到犧牲,絕非只發生在原民身上。政府一紙政策下來,人民就只能在根本不知道理由的狀況下迫遷,簡直是「迫遷的年代」。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核四公投能否成案? 聽證會正反方針鋒相對

    2014年8月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灣環保聯盟7月向中選會提交12萬份核四公投第一階段連署書,7日中選會為此案舉辦聽證會,收集各方意見供公投審議委員會審核,是否能正式成案,將在本月27日做出決定。
    環盟於聽證會前舉辦記者會,喊出「核四公投、人民作主」口號。攝影:賴品瑀。
    環盟再次喊出「核四公投、人民作主」口號,強調裝填核燃棒試運轉是核電廠正式商轉前的關鍵步驟,一旦插入燃料棒,核反應爐便遭到輻射汙染,想拆除與處置相關機具就得花更多錢,各種災變就有發生可能,因此訴求將選擇權還給人民。
    但經濟部、原能會、台電等核工學者,則以行政院已宣佈要封存核四、裝填核燃棒試運轉並非重大政策等意見反駁,認為此案不合公投法規定,不應成案。

    全國公投提案已過連署門檻  民間:中選無理阻擋

    此案由環盟成員台大教授高成炎作領銜人,提出主文為「你是否同意新北市台電公司核能四廠進行裝填核燃料棒試運轉?」核四公投提案,從去年5月啟動連署,至今年7月交出12萬份連署書,超過原規定的9萬份許多。
    民間曾多次發起地方性的公投連署,陸續有1994年貢寮鄉「公民投票」、1994年台北縣全縣核四公民投票、1996年台北市核四公投、1998年宜蘭核四公投等地方性公投。雖反核意見都佔多數,但由於當時並無公投法,因此不獲中央政府承認。2004年公投法正式實施後,公投於台灣首度擁有法律依據,此案即為第一次由人民提出的全國性核四公投提案。
    高成炎表示,此次核四公投提案,除做了全國性的連署外,也以相同主文在台北、新北、宜蘭縣市進行連署,新北、宜蘭雖獲地方政府通過,卻遭行政院駁回;而台北市則在市府審核時就遭駁回。其中由前副總統呂秀蓮作為領銜人的新北市案,遭到駁回的理由便是「此案應為全國性公投」,因此他認為,如今全國性公投連署已過門檻,中選會沒理由再阻擋。

    經長:與既定政策重疊,不符創制、複決權規定

    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前往聽證會,強調行政院已宣佈封存核四,且是否重啟將由全民公投決定,認為此案與既定政策重疊,既不符創制也不符複決權的規定。
    杜紫軍更澄清,雖然目前核四封存僅作了3年內的短期計畫,但並非如外界擔心的,只封存3年就會重啟。

    核工學者:不應就單一環節公投

    聽證會現場致力宣揚核能的清大核工所教授李敏則表示,裝填核燃料棒試運轉,僅是核電廠正式商轉前的其中一個重大環節,不應單就此展開公投,否則若此案結果不如反核人士的意,又繼續找其他環節來公投。
    李敏強調,「核四的紛擾阻礙台灣發展,這個案通過了核四問題就不存在?台灣沒有時間浪費在不斷重複的事情上!」
    對此高成炎回應,「你怕我會一直來亂嗎?」依照公投法,此案就算未過,他8年內也不能再發起公投,且收集連署書工程浩大,絕對不是想提案就提。但李敏仍反譏「你們有那麼多人、那麼多NGO。」

    貢寮自救會:非核家園為既定政策

    而事實上,公投法已經相關規定,在第33條第1項明訂,「公民投票案之提案經通過或否決者,自各該選舉委員會公告該投票結果之日起三年內,不得就同一事項重行提出。但有關公共設施之重大政策複決案經否決者,自投票結果公告之日起至該設施完工啟用後八年內,不得重行提出。」
    李敏強調,他並非反對公投,但應就政策上討論台灣到底要不要核電,而非單就核四建廠的一個步驟。
    但貢寮自救會總幹事楊火木反駁,在環基法中早已明白寫入「非核家園」,早是既定的政策,因此李敏的提議才是不需要公投的。

    核能流言終結者:公投理由太聳動、反核團體過份擔心

    也有一群年輕人自詡「核能流言終結者」,強調以科學理性看待反擁核雙方意見,他們指出,雖然公投主文寫得中性,採正面命題,但理由書上寫了「裝填核燃料棒試運轉發電,就會有輻射汙染、產生重大災變風險,而對廣大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等等,是過於聳動及誇大,也洩漏出了反核立場。
    他們強調,並非裝填核燃料棒試運轉就無法撤除,並舉例說,美國曾有核電廠在試運轉後反悔,再把相關設施賣給其他電廠的經驗。流言終結者們更表示,是反核團體過份擔心,這些擔憂是多餘的。
    此案理由書內容

    環盟:面臨何種風險,要讓全國知道

    環盟創會會長施信民表示,這些描述的確都是在說最嚴重的狀況,但就是因為要讓全國知道面臨的是這樣的風險。
    一位從事醫療的民眾更反駁說「其實我最擔心的不是核電,而是過度自信的人性。」她強調,目前醫護體系完全沒有能力處理核化災,不應讓人民承受這樣的風險。
    環境律師詹順貴強調,憲法第17條對於參政權的規定,寫明「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公投法的意義是協助人民以公投行使憲法保障的權利,當然要從寬處理,而非據此阻擋人民提出公投案。
    此次核四公投是否能正式成案,則得等27日公審會的審議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