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張森文忌日 彭秀春上凱道追討還地重建 籲修土徵法

2014年9月1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去年苗栗大埔案在社會各界關注下,縣府在7月18日以「天賜良機」進行強拆張藥房,而張家男主人張森文也在兩個月後自殺身亡。但一年來即便大埔四戶勝訴,苗栗縣府依然逃避還地重建等責任,相關的土地徵收法令修法也停滯不前,各地仍不斷因區段徵收發生抗爭。張藥房遺孀彭秀春與大埔四戶在張森文逝世一週年的18日上午,在台灣農村陣線及全台各地同樣面臨區段徵收的自救會成員陪同之下,再次站上凱道追討應得的正義,並向總統府遞出陳情書。
大埔四戶、農陣成員、陳為廷等人進總統府陳情
彭秀春帶著多張泛黃的老照片,上面盡是與張森文幸福的合影,對照其日前發表給台灣的公開信內容,顯示至今仍無法接受一家人天人永隔的事實因此她重申堅持原屋重建,必定要將張森文「把6坪大的家蓋回來」的遺願給完成。
張森文彭秀春合影,取自農陣臉書,超連結可見彭秀春公開信
2010年怪手毀田畫面、朱阿嬤敏仰藥自盡,讓社會大眾關注並聲援大埔案與反對政府浮濫徵收,當年時任行政院長的吳敦義曾經承諾大埔四戶原地原屋保留。
徐世榮激動痛批吳敦義、行政院言而無信「他一手搭著大埔居民的肩、一手拍胸脯,而且當時的內政部長江宜樺、營建署長葉世文、苗栗縣長劉政鴻也都在場!」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回憶,但卻在行政院也發出公文確認後,依然發生了強拆。「吳敦義說的是都是屁話!行政院的公文全是謊言!」徐世榮激動哽咽批判,一旁的彭秀春也一度掩面。

「客觀上已無法返還 」引法律判決 內政部、苗縣拒還地重建

大埔四戶於年初取得勝訴,當時承審法官認定,內政部土地徵收委員會未實質審查及斟酌徵收的公益性與必要性,讓審查流於形式、苗栗縣政府在徵收程序中也未實質協商,僅提出徵收價格讓居民選擇接收與否,因此判決內政部徵收及縣府強拆違法,土地徵收應撤銷。但至今四戶所主張的「原地重建」,內政部與苗栗縣府仍迴避面對。台北大學不動產城鄉環境系副教授廖本全指出,還地重建僅是最基本的責任, 更不要說拆毀的房子甚至人命市政府賠不起的。
大埔案辯護律師李明芝指出,既然土地徵收遭撤銷,那麼苗縣府自然應該把土地返還,但縣府堅持法院判決中「原告之土地現供道路使用,或已因抵價地之分配而分歸他人所有,客觀上已無法返還 」,主張土地無法回復只能以金錢賠償了事。她認為,土地一直都存在並未消失,要返還並非做不到。律師詹順貴則指出,此主張若成立,恐怕將來更多的開發案將先造成「既定事實」先拆再說,即便人民提告甚至獲得勝訴,也討不回自己的房屋與土地。

張森文逝世一年 圈地濫徵更烈 農陣籲修法

農陣與聲援團體強調,不但要討回大埔土地,更該儘速處理「土地徵收條例」的修法。詹順貴指出,據政大地政系教授陳立夫的研究,國際間已經找不到類似「區段徵收」的規定,這樣的惡法幾乎是台灣獨有,用來讓政商勾結圈地斂財。也因此,張森文逝世後的一年內,如淡海二期、林口A7、桃園航空城、竹北台知園區、田中高鐵特定區、南鐵地下化東移等仍面臨蠶食鯨吞,顯示政府沒有得到教訓。
大埔後,仍有大量區段徵收爭議持續,這些自救會也出席記者會互相聲援

陳為廷現身 批劉徐「兇手」不願圈地派再「統治」苗栗8年

陳為廷
去年為大埔案向苗縣長劉政鴻丟鞋,苗栗青年陳為廷一戰成名,之後更成為學運領袖之一。陳為廷指出,劉政鴻在位兩任內大搞土地徵收,美其名說發展地方,卻只是圖利財團。8年下來不見所謂榮景,只見豪宅與土地炒作,但苗栗縣的鉅額負債為全國最高,平均每位縣民要負擔7萬。
陳為廷表示,立委徐耀昌當時站在劉政鴻這方,跟著大罵張藥房妨礙交通、阻礙地方發展,如今卻要代表國民黨參選縣長,儼然「劉政鴻接班人」,也顯示國民黨不曾有所檢討。陳為廷痛罵兩人「兇手」,表示即便曾為此遭劉政鴻控告公然污辱,他仍堅持這樣的評價。
「難道我們還要繼續被抱著這樣開發思維的人統治8年?」陳為廷不但呼籲苗栗青年到時用選票制裁,更揚言若徐耀昌不對還地重建的訴求有回應,他將會衝進徐耀昌的競選總部問個清楚。「大埔不解決,別想當縣長!」

放寬10萬倍?大林慈濟環差過關 修改放流水大腸桿菌群值

2014年9月1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18日環署審查大林慈濟醫院的第5次環差,修改放流水相關環評承諾,其中大腸桿菌群(CFU/100mL)一項,原核定限值為小於1個/mL,修改為1.0X105,兩者相差了10萬倍。院方表示,此為之前書件書寫上發生誤植,因此申請變更。目前大型醫院的放流水標準為2X105,大林慈濟提出該院歷年放流水大腸桿菌群約5X103至1.8X105之間,仍低於放流水標準。
10302013_10152362949375924_3776387152901337611_n
除了大腸桿菌群的排放限值,大林慈濟也提出廢水處理流程與醫療放棄物的清理方式變更。
大林慈濟指出,該院污水排放每日最大放流量約1610CMD,主要為包含生活廢水的一般綜合性廢水與放射性廢水,放射性廢水將進行半衰期處理,而一般綜合性廢水經生物固定床法、消毒劑處理後排入水體為桃子腳溪,大林慈濟評估,再排入下游主流「三疊溪」的污水量約1.3%,而三疊溪主要的大腸桿菌污染應該來自蘆竹腳堤排入的畜牧業廢水,該院的貢獻度較小。
10614187_10152362949135924_8583627775356431887_n
大林慈濟提出,把廢水處理流程進行變更,包括加強曝氣設備功能、增加次氯酸鈉加藥機與餘氯測定器與增設過濾裝置,預料能提升處理效率,讓水質穩定性與消毒成效更好。
該院醫療廢棄物,經滅菌後焚化處理,每月約產生22.15公噸,此次變更先在院內進行分類,並進行回收再利用後,約可減少生物醫療廢棄物的7~10%,也減少了戴奧辛與爐渣的產生。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北市都委會現勘薇閣案 重交通與保護區安全

2014年9月1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私立名校薇閣為擴建幼兒園,4年前提出計畫,將利用北投泉源里翠雲街旁1.6公頃的山坡地,但此地涉及將保護區變更為文教用地、99%的面積為國有地, 而遭當地居民從安全、交通、公平正義等方面反彈,當時甚至遭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大會退回小組,今年7月重啟審查,依然引發爭議。
都委會現勘。攝影:賴品瑀。17日專案小組召集人張桂林等都委進行現勘,反對與支持居民合計近百人到場表達各自立場。而此案與尚在進行討論的北市保護區通盤檢討與變更原則大有關連,在未有結論前,雖進行了現勘,但何時繼續審議薇閣案,張桂林無法明確答覆。
7月中都委會小組正在進行審核,薇閣校方將原訂興建幼稚園與國小一、二年級校舍,共容納1,470人的計畫,更改為僅設幼兒園,約容納800位師生。但除了當地居民相當不滿,多數委員們亦對此案合理性存疑。
當時張桂林表示,此案不但應實地現勘、北市保護區通盤檢討與變更原則的討論未有結論,另外還有此案所引用的租賣國有地與都市計畫相關法令是否恰當的問題,因此必須待這3點釐清後,才能繼續審議。
接送致社區交通壅塞  薇閣提接駁車計畫回應
17日現勘,張桂林表示將重點放在坡度等保護區安全及交通上,但自救會居民質疑,選在星期三的下午3點半進行,國小已放學,國高中也還在上課,並不能反映真實的交通情況。攝影:賴品瑀。
17日現勘,張桂林表示將重點放在坡度等保護區安全及交通上,但自救會居民質疑,選在星期三的下午3點半進行,國小已放學,國高中也還在上課,並不能反映真實的交通情況。
居民指出,社區道路狹小,如翠雲街僅6公尺寬 ,光是兩部小轎車就無法會車,現況來看,幼兒園預定地下方的薇閣中小學更因家長接送,在上下學時違規並排停車,而讓當地交通大塞。對此,校方提出「接駁車」計畫。
薇閣國小總務處主任沈維時解說,將以每5~10分鐘一班的20人座中型巴士,從中小學現址載送學生到幼兒園,並會進行3段交管,以禮讓居民優先進出。校方甚至拍攝影片證明計畫可行。
但居民無法信任,直說學生家長的私家車根本無從規範。他們認為,薇閣分明是貴族學校,家長們充斥著「我的小孩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怎肯讓2~5歲的幼兒參加接駁?想必多會堅持要自己送到校門口。若在上下學時間發生消防與救護的緊急需求時,如此壅塞的狀況恐將使憾事發生。
薇閣國小提出了接駁校車計畫,解決反對民眾所說的交通問題;攝影:賴品瑀。

基地坡度多處超過30%? 薇閣:僅在平坦處做低強度開發

預定開發基地林木蓊鬱,薇閣稱將僅在平坦處、避開老樹做低強度開發;攝影:賴品瑀。居民更無法接受為了薇閣而解編屬國有地的保護區土地,強調此舉危害社區安危,更不符公平正義。對此,張桂林也表示,此次現勘重點之一便是居民擔憂的土石流等安全疑慮。
自救會質疑,基地中多處坡度必定超過30%,達保護區不得開發標準,但校方澄清平均坡度僅為14.8%,且僅會在平坦處、避開老樹做低強度開發。對此,同在北投的丹鳳山自救會便分享了經驗。
兩案爭議處類似,丹鳳山遭遇建商在山坡蓋豪宅的計畫,自救會成員王奕凱指出,由於他們仔細閱讀開發計畫,抓到建商在統計坡度的資料上造假,因此提告而進入司法程序。
但泉源里自救會成員郭美妙指出,他們連薇閣案的開發計畫都拿不到,遑論找人幫忙找出問題。「沒有一個市議員願意幫我們要資料,一個都沒有!」因此她質疑背後有惡勢力,或是與選舉利益有關。
薇閣學校擴建案惹議,17日專案小組都委進行現勘,反對與支持方居民近百人到場表達各自立場。攝影:賴品瑀。

為了1%「權貴」解編保護區  居民批犧牲公平正義

薇閣案與內湖慈濟案皆以「文化、教育、慈善、醫療等公益使用需求」為由要解編保護區、變更為特定專用區。也因為類似爭議不斷,北市都委會也在6月時的第660次大會中,對此進行討論,希望提出北市保護區通盤檢討與變更原則,並計畫在年底完成,如今處理原則尚未討論出結果,薇閣案卻繼續引用,自然面臨非議。
而薇閣以1%的私有土地加上99%的國有地進行擴建,郭美妙批如此「以小吃大」的公平正義何在,雖然北市教育局解釋是為了鼓勵私人興學而同意薇閣的計畫,行政院亦在2006年去函財政部,同意依國有財產法將國有地賣給薇閣小學。但郭美妙批評,薇閣學費昂貴,僅有1%有錢有權者可享受,卻要犧牲99%的人的權益,甚至危及周遭居民的生命安全,這點他們實在無法接受。

鄰近國小避土石流  不挖山坡護社區

現勘結束後,記者與郭美妙步行至鄰近的「義方國小」,義方國小為公立的社區型小學,近年興建新校舍後遷入現址,原訂每個年級3班,卻因少子化現每年級僅2班。
郭美妙指出,該校為不釀成土石流、避免開挖山坡,而將跑道設計為迷你版的80公尺直線跑道。郭美妙回憶,當時家長們一度對學校沒有設立環形大跑道感到失望,但在校長懇切解釋後,也同意為了孩子的安全,這樣規劃才是正確的;反觀薇閣堅持要開發山坡地、解編保護區,等同將小孩送入危險中。
鄰近薇閣的義方國小為不釀成土石流、避免開挖山坡,而將跑道設計為迷你版的80公尺直線跑道。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環評施行細則修正 擬新增中央、地方分工表

2014年9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16日召開「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修正草案」第二次公聽會,環署綜計處表示, 此修訂強化了環評程序,讓中央和地方權責明確化,同時也補強了公眾參與及資訊公開。但因認為放寬了多數新增與修定法條,與會環保團體強調,不能將環境敏感區的開發環評下放到地方政府,否則災難將會加劇,同時也要求召開行政聽證會釐清爭議。
P1110588
「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係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31條訂定的子法,以作為開發單位、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主管機關執行環評法之依據。繼2005年後,召開此第7次修正,於56條條文中,共修改了25項。
由於環署未提出上次會議紀錄,遭在場環團質疑,並為此爭論約1小時;在環團爭取下,環署綜計處在條文對照表中新增「各界意見」欄位,對照修正、現行條文與說明,同時也從頭討論,當場一一在表中填入意見,因此會議僅討論至第14條。
綜計處長葉俊宏表示,公聽會的作用是收集意見做制訂條文的參考,並不會有結論,因此除了公聽會現場意見,也將持續收集書面意見。
在環團的堅持下,新增各界意見欄位,綜計處表示也將加入之後收集到的書面意見
其中第13條:中央與地方之環評審查如何分工,成為了此次討論重點。現況是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來核定、審議開發行為層級,綜計處則提出附表明列分工,不過遭水資源保育聯盟、彰化幸福媽媽聯盟等部分環團反對。
綜計處在第12條新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收到開發單位所送之環境影響說明書後,應協助開發單位釐清非主管機關所主管法規之爭點及協調處理有關機關之意見。」與要求沒有為環評設立專屬網站的縣市,必須以中央主管機關,也就是環保署所設網站作為指定網站。
綜計處科長俞振海解釋,前者是強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在環評審查中扮演的角色,由他們出面協助釐清相關爭點,而非通通往環保署送,防止在過程中才發現許多疑問不是環評能處理;或已有明顯理由不應開發的案子還展開環評程序,屆時又怪罪環評審查過程緩慢,並不斷向環署施壓的狀況。他更透露,許多擔任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部會,對此皆持反對意見。
至於後者,則要求縣市政府依法做好資訊公開,環保署目前在網路上設有「環評書件查詢系統」,會議前1星期便會提供相關資訊,會後1個月內也將公開會議紀錄,其餘環評書件內容亦能上網查詢,但縣市政府比照辦理者不多。
此次修正,規定縣市若未設立專用網站者,得在環署網站中公開資訊,杜絕刻意隱蔽,讓民眾難以取得資訊、參與審查的狀況。而第15條,也設立要求妥善公開環評審查過程書件的規定。俞振海表示,若民眾覺得相關資訊需同時於縣市政府與環署網站都公開,也可以討論,歡迎提供意見。
而環署在第13條新增附表中,藉此明訂主管機關分工,讓該由中央或地方來進行環評有所依據,不再依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或審議開發行為層級。但在此表中,包括目前不時發生爭議的觀光飯店、旅館便全數交由地方縣市負責審查、監督。環團指出,此舉將把進行環評的權責大舉下放給地方政府,因此大力抵制,甚至提出將此表全數刪除的意見。
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目前地方仍有環評委員遴選機制不被信任、環評審查作業仍未臻公開透明、法制化,以及地方議員財團關說頻傳等情形。她認為,在尚未做好資訊公開、民眾參與的前提下,反對草率開放地方政府環評審查更多開發案。
對此,水資源保育聯盟粘麗玉也指出,她尤其擔憂將環境敏感區位交由地方政府環評審查。環境敏感區包括觀光飯店、社區興建、纜車、土石採區、輸水工程等位於國家公園、國家濕地及水源區的開發案。以現況而論,應皆盡量在中央進行審查。
同時,施月英也批此表太籠統,建議繼續沿用現況,因為重要的是資訊公開。俞振海回應,現況相當混亂,分工表是基於現況釐清,並非全部下放給縣市,也有部分是收回到環署的;至於環團批評,他表是應提出建議,一起將表格內容修得更完整,而非全盤否定,甚至要求全數取消。
除了中央與地方在環評審查上的分工,此修正在第20條也正面表列哪些情況需進入二階環評,預料也會有番爭論。
「在法案上修正一個字,就可能對政策有重大的影響。」俞振海強調。此修正案將繼續召開公聽會,雖尚未訂出下次會議時間,但草案8月就已公開在環署網站上供民眾閱讀,環保署表示,非常期待社會各界到場,踴躍提供意見:書面意見可傳真02-23754262,或寄電子郵件寄至cyho@epa.gov.tw。
第十三條附表一修正對照表
修正規定
現行規定
說明
附表一 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及監督機關分工表
開發行為類型
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及監督機關
中央主管機關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一)工廠之設立及工業區之開發
1.國營事業工廠之設立。
2.園區開發面積逾30公頃。
1.非國營事業工廠之設立。
2.園區開發面積30公頃以下。
(二)道路、鐵路、大眾捷運系統、港灣及機場之開發
1.國道、省道及跨越二直轄市、縣(市)以上之道路。
2.鐵路。
3.大眾捷運系統。
4.商港、軍港、工業專用港、第一類漁港。
5.機場。
1.市道、縣道、區道、鄉道、市區道路及其他位於直轄市、縣(市)內之道路。
2.第二類漁港、遊艇港。
(三)土石採取及探礦、採礦
探礦、採礦。
1.採取土石。
2.土石採取碎解、洗選場。
3.採取窯業用土。
(四)蓄水、供水、抽水、引水及防洪排水工程之開發
1.水庫工程。
2.越域引水工程。
3.海水淡化廠工程。
4.中央管河川之河川水道變更及疏濬工程。
5.跨越二直轄市、縣(市)水利區以上之蓄水、供水、抽水、引水及防洪排水工程。
6.國營自來水事業之蓄水、供水、抽水、引水工程。
1.工業給水處理廠工程。
2.直轄市、縣(市)管河川之河川水道變更及疏濬工程。
3.直轄市、縣(市)水利區之蓄水、供水、抽水、引水及防洪排水工程。
(五)農、林、漁、牧地之開發利用。
國有林之砍伐林木。
1.休閒農場或農產品加工場所。
2.公有林或私有林之砍伐林木。
3.魚塭或魚池。
4.畜牧場。
(六)遊樂、風景區、高爾夫球場及運動場地之開發。
1.都市土地五公頃以上或位於非都市土地十公頃以上之遊樂區。
2.國有林森林遊樂區之育樂設施區之開發。
3.高爾夫球場。
1.都市土地未達五公頃或非都市土地未達十公頃之遊樂區。
2.動物園。
3.公有林或私有林森林遊樂區之育樂設施區之開發。
4.國家公園遊憩區內之遊憩設施。
5.風景區之遊憩設施或運動公園。
6.運動場地。
(七)文教、醫療建設之開發。
1.大學及專科學校。
2.大學及專科學校附設醫院。
3.大學及專科學校附設畜牧場。
1.高級中等以下之學校。
2.文化、教育、訓練設施、研究機構。
3.醫療建設。
4.非大學及專科學校之教育或研究機構附設畜牧場。
5.宗教之寺廟、教堂。
(八)新市區建設及高樓建築或舊市區更新
新市鎮興建或擴建。
1.社區興建。
2.高樓建築。
3.舊市區更新。
(九)環境保護工程之興建
1.一般廢棄物或一般事業廢棄物再利用機構。
2.除再利用外,以焚化、掩埋或其他方式處理有害事業廢棄物之中間處理或最終處置設施,且為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輔導設置之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或許可之共同清除、處理機構。
3.有機污泥、污泥混合物或有害事業廢棄物再利用機構。
1.水肥處理廠。
2.污水下水道工程。
3.堆肥場。
4.廢棄物轉運站。
5.一般廢棄物或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或焚化廠。
6.焚化、掩埋、堆肥或再利用以外之一般廢棄物或一般事業廢棄物處理場。
7.一般廢棄物之垃圾分選場。
8.除再利用外,以焚化、掩埋或其他方式處理有害事業廢棄物之中間處理或最終處置設施,且非為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輔導設置之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或許可之共同清除、處理機構。。
9.以物理方式處理混合五金廢料之處理場或設施。
10.棄土場、棄土區等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場、營建混合物資源分類處理場或裝潢修繕廢棄物分類處理場。
(十)核能及其他能源之開發及放射性核廢料儲存或處理場所之興建
1.核能電廠。
2.水力發電廠。
3.火力發電廠。
4.火力發電之自用發電設備或汽電共生廠。
5.風力、太陽光電、潮汐、潮流、海流、波浪、溫差及地熱等再生能源發電。
6.放射性廢棄物貯存或處理設施。
 
(十一)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者。
1.輸電線路工程。
2.超高壓變電所。
3.港區申請設置水泥儲庫。
4.輸送天然氣或油品管線工程。
5.軍事營區、海岸(洋)巡防營區、飛彈試射場、靶場或雷達站等國防工程。
6.設置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港)。
7.人工島嶼之興建或擴建工程。
8.核子反應器設施之除役。
9.矯正機關、保安處分處所或其他以拘禁、感化為目的之收容機構。
10.氣象雷達站。
11.設置石油管理法所定之石油、石油製品貯存槽。
12.於海域築堤排水填土造成陸地。
13.於海域設置固定之氣象、海象或地震等觀測設施。
1.綜合工業分區、物流專業分區、工商服務及展覽分區、修理服務分區、購物中心分區等工商綜合區、購物專用區或大型購物中心。
2.展覽會、博覽會或展示會場。
3.公墓。
4.殯儀館、骨灰(骸)存放設施。
5.屠宰場。
6.動物收容所。
7.地下街。
8.安養中心、護理機構或長期照護機構、養護機構、安養機構等老人福利機構。
9.觀光(休閒)飯店、旅(賓)館。
10.火化場。
11.纜車之興建或擴建。
12.深層海水之開發利用。
13.工廠變更用地作為非工廠開發使用。
14.其他位於直轄市、縣(市)內之開發行為。
 
 
一、本表新增。
二、項次(一)至(十一)為定義不同開發行為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及監督,中央主管機關與地方主管機關之分工,以列表方式明確定於附表。
【相關文章】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乾淨食物是基本人權 綠黨辦食安論壇

2014年9月1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餿水油風暴越滾越大,食藥署每波問題產品名單公布,各食品大廠一一中箭落馬,但消費者除了在每次「放榜」時慶幸或哀嚎自己中獎了之外,似乎無太多其他的思考。台灣綠黨15日舉行食安政策論壇,提出「乾淨的食物是基本人權」主張,更強調食品安全除了相關單位加強查緝、源頭控管外,更應從糧食主權與小農經濟做起。
P1110584
雖然《毒管法》、《食管法》陸續在2013、14年修正與通過,但塑化劑毒澱粉毒奶粉、今年兩次黑心油事件等食安問題卻仍頻傳。食安風暴當前,衛福部、環保署、經濟部等相關部會還在大踢皮球,綠黨找來民間團體與學者舉行「食物安全與糧食主權」的政策論壇。這也是綠黨繼8月因應高雄氣爆、召開石化政策論壇後,再次舉行政策論壇。
綠黨召集人李根政表示,每次食安問題爆發,真正受害者並不是廠商,而是相對弱勢的族群,例如學童、外食族,但乾淨食物應是基本人權,並非只有買得起高價有機食品的階級才能享有的特權。因此除了要求政府清查相關油品流向、檢討現行管理機制、重處不肖廠商外,更應從國家整體食品與糧食政策的源頭開始改變。與會者提出可以從小農經濟、食農教育、堅持非基改作物等行動來追求糧食安全。

自由貿易損食安  糧食自給率不足4成  

長期關注農業政策的世新大學社發所助教蔡培慧指出,要討論食品安全政策,應從糧食安全與糧食主權著手。蔡培慧提出數據解釋,食品安全跟自由貿易大有關係,例如這次的餿油部分工業用油來自香港,而台灣製作為食用油後又賣回香港製作食品,大廠商在自由貿易下追逐利潤,以不安全的食品壟斷市場,因此她批自由貿易不自由也不安全。
蔡培慧指出我國從開放菸酒進口、加入WHO後,原本糧食自給率超過100%、農產品出口高過工業製品的情況便開始扭轉,至今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已經降至30%左右。但反觀其他先進大國在發展的同時依然看重糧食自給率,例如德國84%、英國70%,且其多為小農所支撐。蔡培慧說,即便是亞洲的日韓,也都維持4成。而諷刺的是,聯合國建議第三世界國家至少要維持穀類自給率4成以上。
蔡培慧指出,全球潮流不但重視糧食自給率,且多由小農的家庭農場供應,

制度、食農教育並行  搶救人民健康

「很多人同意把農地拿去賣錢,再拿錢去買好食物,如果要避免食安問題,那就讓政府嚴查,或是我們再多賺一點錢去買更好的食物就好了。」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資系副教授張瑋琦提出部分民眾的想法,在她演講中,聽眾常有這樣的回饋。
張瑋琦感嘆「人們把決定吃什麼的權力交給政府,只負責吃。」人與食物、土地的關係不再密切,因此她格外強調食農教育的重要。
張瑋琦所提出的食農教育範圍
張瑋琦指出,英日等國家要求學生必須學會2~30種料理,藉此去理解食物的來源,「自己選擇食物,連帶帶動生活方式的改變。」張瑋琦認為教育與制度應該並重。而目前國內已經有部分地區開始試辦食農教育,甚至將食育列為第六育,因為張瑋琦主張,應該盡快把食育列進環教法當中。
將在基隆代表綠黨參選市議員的張明麗為了搶救孩子的健康,在當地爭取非基改的營養午餐,並急切地希望能擴大推廣。參與論壇者多對營養午餐議題有相當多期待與想像,除了期待有所改革,提供合理且安全的食物外,更認為若能結合食農教育與營養午餐將更相得益彰,例如在各校設置廚工,讓食物與校園更密切,也可帶領學生在校園菜圃耕作,讓學生知道自己餐桌上的食物從何而來。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通過安檢核四必安? 斷層問題爭議仍多

2014年9月1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不包括斷層、海底火山,也不談核災應變計畫!通過安檢根本不等於安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重批核四。核四於7月底宣佈通過安檢,民間的疑慮尚未解決,封存計畫卻又在本月正式啟動準備作業。
為此,立委陳歐珀辦公室10日主辦安檢報告公聽會,找來反核團體、地質學家與台電、原能會等交鋒。雙方從核四周遭到底有沒有斷層、通過安檢等不等於安全,意見都非常分歧。
臺灣東北外海斷層分布圖,李昭興提供
台電已在1日將封存計劃送至原能會,將由原能會進行審核,預定從明年1月起封存3年,直到2017年年底,但台電仍將2018年啟封視為目標,也因此,安檢的範圍與相關內容,仍是問題與爭論所在。台電核發處副處長梁天瑞強調,雖然核四曾經風風雨雨,但現在已經都將過去的錯誤修正好了,當中共修正了262個問題,證明安檢並不是玩假的。至於為何僅公開了摘要版,梁天瑞解釋為「我們不希望委員的審查被干擾」。
目前安檢報告還在原能會審核中,預計將花4個月在年底完成,但經濟部卻已經逕自宣布核四安全,賴偉傑指出,這是給國人「通過安檢就表示核四安全」的錯誤解讀。但此安檢僅對系統控制等設備做檢查,卻對於斷層、地震、火山、甚至核災應變計畫等並無討論,因此遭賴偉傑批評為「假安檢真施工」。
台電與民間在現場辯論
本次公聽會中對斷層花了許多時間爭論,梁天瑞強調「核四周圍沒有能動斷層」,他説,雖然核四周圍有斷層,但並不是活動斷層,梁天瑞解釋,核能法規所定義的斷層與一般認知不相同。並不是1萬年內有活動紀錄的「活動斷層」,而是定義為3萬5千年內有活動的「能動斷層」。
他更表示,東北角是台灣地震發生的最少的地方,強調從地質的角度看核四是安全的。但海洋大學教授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李昭興表示,「全世界沒有核電廠像我們靠近著這麼多火山。」東北角附近海域有很多活火山,從東北角與宜蘭遍佈溫泉便可知,明顯潛藏極大的危機。「對研發地熱來講是好消息,但對核電廠來說便不是了。」
李昭興強調,核四的第一、第二反應爐之間地質破碎,有低速帶與破碎帶,也就是斷層。這些事情已經爭論了30多年,至去年4月還有4位教授在立法院建議分別以「利用多音束精密測深儀測繪貢寮外海的火山與斷層分布」、「利用紅外線空載光達資料,分析貢寮陸上的斷層分布」、「利用高工局雪山隧道鑽井及地球物理資料,分析6條主要斷層延伸到核四廠的可能性。」等方法進行研究,而據他瞭解,這些調查都已經做了,卻遲遲不願意公開,讓他相當不滿。
李昭興更指出,以距核四僅16公里的雪隧來說,因為當地有6處地震帶斷層、98處剪裂帶及36處地下湧泉而讓工程進行困難,因此晚了8年才通車,那麼台電為何不去認真弄清楚到底有多少條斷層延伸到核四廠附近,卻反而一再聲稱核四的地質非常安全?
李昭興提出許多資料,提出當地地質活動多,地層可見火成岩、雲母物質等,且琉球海溝約150次一次的大海嘯週期將至,這些事實不容掩蓋,台電更該提出國際文獻與規範,說清楚核電廠與火山、斷層到底要距離多遠才安全。
李昭興提供,
梁天瑞解釋,海底火山距離核四50到80公里,其實相當遙遠,且台電已經模擬過100公里海底斷層錯動,以這麼高的規格去計算,即便引發海嘯,依然不會威脅核四。
陳歐珀表示,由於立法院即將開議,他歡迎民間團體及學者專家盡量意見,他將為此進行質詢行政部門。也向要求提供多項資料,以便民間閱讀,包括像台電要求2013年由立法院決議重作之地質調查報告、一號機試運轉測試再驗證安檢期間專家顧問所提供專業建議之紀錄、安檢委員名單和資歷◦ 並請原能會行文美國核管會詢問DRS公司PLuS32儀控平台系統之審查進度並提供該項資料與提供核研所於2004年對核四廠緊急處置安全儀控系統(ESF)設計變更案所作的評估報告◦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眷村廢墟活化 松山復建里居民樂擁「幸福農場」

2014年9月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利用公有空地,台北市松山區的復建里居民,就在社區內共有了一片「幸福農場」。除了綠美化了居住環境、引來昆蟲與鳥類外,藉由交流成果與耕作經驗,也讓居民們的感情更加密切。
9日上午他們舉辦記者會,展現成果同時向台北市長候選人們喊話,要求藉著制訂政策,讓台北從水泥城市找回好吃好玩的農耕城市。
參與幸福農場的復建里民;攝影:賴品瑀

菜園比公園  更深入人心

復建里從2006年開始熱中社區綠美化,並陸續得獎,但他們更希望身邊的植物可以多樣化與生活化,因此2012年附近的眷村搬遷後,便開始爭取將該塊空地作為菜園,取名做「幸福農場」。
復建里里長林際泓與第一任場長林大元回憶,當時向北市府10多個局處尋求幫忙,可說得來不易;而兩年來,居民參與的農地從48塊暴增為168塊,耕作時不灑農藥與化肥,而是以咖啡渣、豆渣做肥料,辣椒水、稀釋醋等天然物質防制蟲害。
居民參與的農地從48塊暴增為168塊,耕作時不灑農藥與化肥;攝影:賴品瑀。耕作時不灑農藥與化肥,而是以咖啡渣、豆渣做肥料,辣椒水、稀釋醋等天然物質防制蟲害
多種鳥類、蝴蝶等昆蟲現身幸福農場,甚至還有街貓前往,人與自然及土地之間的距離就這麼拉近了。不但實際種菜的民眾互相交流增進情感,其他居民也時常前往逛逛。他們認為,這片菜園比起公園更能深入人心。

結合社大課程  大台北都會菜園展開中  

復建里里長林際泓;攝影:賴品瑀。由台大城鄉所、社區營造協會、OURs、社區大學全促會等民間團體合組的「都市農耕網」提出,除了復建里的幸福農場,在台北市還可以看到如萬華龍山國小將在校園內種植藥草與課程結合、大安區錦安圖書館在屋頂種菜等等案例,這些菜圃正在大台北都會區中豐富而多樣化的展開。
而目前以台北市為例,除了大約198公頃的公有空地可利用外,還有屋頂、校園、甚至容積獎勵開放空間等,都可讓市民進行農耕並實踐環境教育,因此他們呼籲市長候選人柯、連、馮等人,應更重視都市農耕,並提出相關政策如開放公有地等放寬規定,讓都市市民享有生活品質與權利。

打造跳脫都市生活模組  與自然共存的環境    

禾拓規劃設計顧問公司經理陳彥良表示,公園種菜也能好看,只要經過妥善的規劃設計,便能融合地景、休閒、生活為一體,居民可藉著種菜讓生活順著時令。更重要的是,跳脫「模組化」的都市生活,並非公園、公共設施只能有既定模樣,而是激發出更多對生活空間的想像。
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副會長游晨薇表示,期待台北成為公園生態化的綠色城市,如果台北能廣設城市菜圃,對人類來說,可就近提供糧食、增加接觸自然的機會;對生物來說,這些菜圃可成為生物的生態跳島,提供牠們棲息、中繼。而這樣與自然共存的環境,也能更提昇市民的身心靈。
只要經過妥善的規劃設計,便能融合地景、休閒、生活為一體,居民可藉著種菜讓生活順著時令。攝影:賴品瑀。復建里除了菜園也熱衷綠美化,街角可見里民自行建置蝴蝶的蜜源植物;攝影:賴品瑀。

菜園都市不是夢?  市民盼市長候選人積極回應

復建里的幸福菜園是以「公有閒置空地」的名義參與「台北好好看」,雖然目前成就斐然,居民滿口感謝市府協助,但未來該塊地日後命運如何,卻仍端看市府如何規劃。居民目前僅能在自家頂樓、陽台推廣成功經驗,讓社區處處是菜園。之後若有更多社區有意跟進,市府便需有更明確的政策規劃。
也因此,都市農耕網向市長候選人提出的4項呼籲,更需得到回應。認可都市農耕是進步都市的市民應享有的生活權利,積極協助在各社區普遍推動市民園圃,及取得用地;基於都市農耕的社會、文化、生態的多元價值與功能,支持各局處擬定有助於推動都市農耕的政策方案;創造友善政策環境,鼓勵年輕人投入與都市農業相關的創新創業;參考進步城市經驗,積極促進都市農耕的相關立法與修法工作。
幸福農場是利用「台北好好看」計畫,但是否能長期維持,其實看市府政策;攝影:賴品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