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如何凝聚民間反核力? 台灣主婦、青年站出來

2014年9月27日台北訊,林姝函、賴品瑀報導
26日的亞洲非核論壇焦點在於各國核能、能源及、核行動現況,以及核災、輻射風險危害;27日則談「如何強化反核力量」。
會議開場,亞細亞太平洋生命學研究院院長金龍福(Kim Yong Bok)點出反核不再是區域性/少數人的議題,應追求「非核全球/國際」。因為任何衝突、戰爭或意外,都可能引發全球核能危機,國際間必須相互串聯,遏止核電、核武發展。
然而,面對核能產業背後隱藏著的複雜政商關係,民間反核力量該如何茁壯、團結?
26.27日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行之2014非核亞洲論壇,分享了許多各國行動經驗,與會者在論壇結束時開心合影。

主婦、媽媽力量  喚醒民眾省思核電風險

台灣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常務監事陳曼麗女士,分享主婦聯盟在311福島核災後發起的積極作為。主要透過學校教育、建立輻射地圖與監管輻射食品3方向著手。
學校教育部份,教導中小學生遇上核災時如何應變,讓自己在第一時間降低輻射受曝量;為了補救官民兩端在核電資訊的不對稱,在2012年研發「公民輻射量測地圖」,推廣民眾從小型易攜的輻射偵測儀器,建立生活圈的輻射量值。
此外,在主婦聯盟監督下,政府更嚴格檢驗國內外食品的輻污容許量,2013年起每日公布檢測報告。希望大眾能意識到核災並非政府灌輸的「不可能發生」,而是就在你我身邊。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簡稱媽盟)總幹事楊順美,也分享其行動策略。透過整合多方資源、網路社群發送資訊;引進青年創意,活化這場長期抗爭。她認為媽盟以柔性力量為訴求,獲得許多名人聲援,淡化了反核的政治色彩,提高了民眾進一步了解的意願。
但談到當今困境,楊順美也不諱言,如媽媽們不喜衝突性的行動,加上反核運動易受政黨、媒體扣帽子等,造成參與者重複度高、「相互取暖」,無法影響外圍民眾。

教育界反核難?  全教總:鼓勵老師走出校園接觸議題

針對反核訊息無法擴大傳遞至不同社群的狀況,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社會發展部主任詹政道也頗有同感。他指出,教育界反核力量乏善可陳,除與傳統教師體系的培育風氣有關,也歸因政府宣傳混淆人民。
即便如此,詹政道仍樂觀看待教育界投入反核,他們透過大量頻繁發送電子報和訊息,試圖平衡官方資訊;並呼籲更多教師勇於表達立場、實際參與行動。他同時提出兩條學校可以發揮的路線,分別是舉辦研習及籌組廢核電教師志工隊,藉以鼓勵更多老師走出校園接觸議題,再以中立、理性方式回饋資訊給學生。

青年奮起  結合前輩經驗  化為創意反核行動

而近年台灣街頭的反核行動中,明顯可見其中的要角多為青年。為何台灣年輕人能如此踴躍參與反核行動,成為論壇中眾人好奇的問題。
日本代表們表示,雖然目前日本仍持續舉辦反核行動,例如每週五在首相官邸的遊行,但人數已從5萬人以上漸漸下滑,且參與人多為60歲左右的世代。台灣青年種種活力與創意的反核行動,叫他們非常羨慕,非常期待瞭解其中原委。
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北辦公室主任蔡中岳表示,前人經營的行動脈絡不能忽視。例如貢寮、北海岸的在地居民二三十年的反核堅持;2000年核四復工、反核運動陷入低潮,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等青年轉向基層,向前輩學習;持續發聲,年復一年前往貢寮海洋音樂祭,向其他年輕人傳達核四就在眼前、正持續改變當地環境的事實。
所以當福島核災發生,「終於有人願意聽他們說話了」。蔡中岳說,結合長期累積的論述後,才能引發一連串行動。
地球公民基金會蔡中岳分享台灣青年踴躍且創意十足、自發性參與反核行動,其他國家都十分想知道台灣經驗。圖為反核大遊行剪影,標語充表現新世代的流行用語。
而台灣年輕人的反核行動,不少為自發性的,非由NGO發起。例如台灣各地處處可見懸掛、目前已賣出上萬面的反核旗,便是由一間咖啡店展開;另外還有「我是人我反核」的拍照與快閃行動。蔡中岳分析,這些活動對年輕人來說不但參與度極高,更是人人都能規劃、發起的。
而吸引年輕人上街頭大概有兩種途徑,一為接觸現有的團體、邀請一同參與,這有賴NGO出面整合,例如台灣組成「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讓店家與機構成為小型反核據點,可持續交流反核資訊;另外是持續提出有趣活動,吸引更多人加入,且最重要的是留下這些新血的聯絡方式,與他們保持聯絡,以求繼續深化。
蔡中岳補充,在反核行動外,近年台灣由於多起不當開發、土地徵收等不公不義的壓迫,引起年輕人的不滿與憤怒。今年318學運後,陸續幾起對非暴力佔領行動的警力鎮壓,但蔡中岳認為,這些曾承受過國家暴力的身體經驗,可讓青年們更深刻了解自己為何需要反核,為了「自己以後要生活的土地」而爭取奮鬥。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VOCs排放算不清先跳過 六輕儲槽環調書、洩漏管制因應對策通過

2014年9月2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24日舉行第269次環評大會,六輕有兩案在審核之列,一為四期擴建計畫之化學、石油及石油製品等各式儲槽環境影響調查報告書,一為揮發性有機物(VOCs)洩漏管制之因應對策。
雖然VOCs逸散排放量仍有爭議,但環署認為若不儘速通過,便無法著手進行相關改善與管制。因此決議先排除了VOCs逸散排放量,確認通過兩案。而逸散排放量則將另行開會釐清。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認為,環評核定量、查核量及總量始終沒有釐清,在此狀況下環保署急著通過此環評不合理。攝影:賴品瑀。
六輕四期的儲槽數到底有幾個?從中逸散的VOCs又到底有多少?每次討論到這些,會議多方總是各說各話,難有定論。
六輕工業區在1992年通過環評並設廠,但近年在五期開發計畫進入二階環評後,改不斷提出四期擴建案,期間爭議不斷,尤其是儲槽數量到底有幾個,各機關數據始終兜不攏。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前年5月祭出無人飛行載具空拍廠區,發現六輕內各式儲槽有3000多個,與台塑自行提報的數量相距有1千多個的落差,環署也因此展開多項審核,包括今日所審的環境影響調查報告書與VOCs洩漏管制因應對策,都陸續在今年6月通過專案小組。
環署表示,2004年通過六輕四期擴建計畫之後,針對區內之化學、石油及石油製品等各式儲槽,以「儲槽區」及「槽區用地」等方式,將其影響納入整體開發計畫評估。但營運後所興建的化學、石油及石油製品等各式儲槽,對周遭環境品質產生一定範圍及程度之影響,包括VOCs、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等。因為環署認為有必要進行調查、分析,以釐清是否對環境及工業安全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2012年要求六輕提出此環調書,以釐清儲槽物質是否會滲漏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2103年7月開始,環署對此環調書進行4次審查會議,並在今年6月建議通過。
小組召集人馮秋霞表示,經過雲林縣環境保護局、環署環境督察總隊及六輕開發單位釐清後,小組確認了目前六輕工業區內「化學、石油及石油製品等各式儲槽」共 1,126 座,「各式存放設施及相關設備」共 2,827 座。
但關於VOCs部分,卻依然是爭議所在。六輕指出,其去年VOCs總排放量為2284.122噸,其中其中儲槽逸散量佔732噸,約為32.05%,這個數字仍是低於環評核配的排放總量每年4302噸。但到場關注的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仍不斷質疑此數字有疑,發言人陳椒華指出,例如當中有些壓力槽排量放為0讓他們難以信服。水資源聯盟強調,環評核定量、查核量及總量始終沒有釐清,在此狀況下急著通過不合理。
台塑回應,有些壓力槽是密閉系統,才沒有排放數字,儲槽跟設備元件兩者的數字也不一定有關係,因為壓力槽可能計算在其他設備,但確實有些排放量是浮動狀態。環署空保處則提出,儲槽逸散量的計算方式還需要印證。
雲林縣環保局坦言,VOCs的實際查核到目前尚未完成,現在只清查到2012年,前述的2284.122噸是台塑2013年的申報量,而非實際的排放量。
大會多對雲縣環保局的效率、沒有提出書面意見等作為頗有微詞,但仍認為應該儘速通過此環調計畫,以展開土壤、地下水監測、地點及儲槽等監測,才能以此要求六輕改善。因此決定將VOCs排放量另案處理,而先通過了前述部分。而「VOCs洩漏管制因應對策」也在類似的狀況下確認通過。
再次代理署長魏國彥擔任主席,副署長葉欣誠也再次要求雲縣環保局邀請台塑六輕、環署空保處、環境督察總隊、雲縣環保局空污防治相關單位與民間團體,共同召開5方會議,釐清並說明VOCs逸散排放量,但這項決議,自今年4月首次提出之後,也數次出現在六輕相關會議中,但至今仍未討論出結果。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帶著攝影機與示威群眾一起戰鬥」 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 影展完整呈現

2014年9月2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4、50年前日本三里塚老農為了抵擋政府強徵土地的影像,10月將在台北播出。對照目前台灣各地接連發生如大埔、桃園航空城等反徵收抗爭,此時重看這些黑白片,將更有感觸也吸取經驗,甚至能從中獲得啟發。
10月登場的「第九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中,安排了小川紳介系列專題共11部影片,包括《三里塚之夏》,與當時團隊的攝影師重回現場、拍攝目前仍堅守當地的居民紀錄《活在三里塚》都將播放。
4、50年前日本三里塚老農為了抵擋政府強徵土地的影像,10月將在台北播出。圖片來源: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官網。

從紀錄片大師作品  對照台灣學運、不當土徵事件

1970年代前後日本為了建造成田機場,在千葉縣成田市三里塚、芝山地區大規模徵地、強硬施工。除了當地農民強烈反對並組成許多抗議團體,也引起全國各地大學生熱烈支援。當時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帶著團隊,在當地蹲點多年,拍了一系列作品。
小川紳介是國際知名的紀錄片大師,也是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的創始人,影響亞洲紀錄片甚鉅,其作品強調「拍攝關係」與「長時間蹲點」,累積作品達20部。
紀錄片影展策展人林木材表示,雖然小川紳介這位重要的導演在台灣也很知名,但台灣卻少有完整播放與介紹其作品的機會。今年3、4月發生學運等大規模抗爭,且1年來眾多不當徵收土地的開發案四起,恰好是重新認識小川紳介,並從其作品對照現況的時機。
再見小川紳介」系列影片  台灣首映
紀錄片影展此次推出「綻放的運動影像:再見小川紳介」單元,選了11部小川紳介作品。內容包括了60、70年代學運、反成田機場抗爭與山形牧野農村的長期蹲點三大階段,這也是台灣首次大規模放映小川紳介作品。
1936年出生的小川走進獨立電影世界後,開始記錄60年代末漸趨激烈的學生運動,製作了《青年之海—四個函授生的故事》、《壓制之森》、《現認報告書—羽田鬥爭的紀錄》 等紀錄片。
國家暴力與農村衰落  黑白影像赤裸呈現
1966年爆發三里塚抗爭後,小川在1968年決定率團隊搬進三里塚,全面投入這場漫長的「反成田機場抗爭」中,他帶著攝影機與示威群眾一起前進、戰鬥,在約10年的時間裡完成了《三里塚之夏》、《第三次強制測量阻止鬥爭》、《第二堡壘的人們》、《邊田部落》等作品。
這些運動影像相當貼近抗爭者,忠實紀錄了當時武裝抗爭的慘烈狀況,直視國家暴力如何對待抗爭者;也深入理解抗爭者內心,揭露他們基於對土地的熱情與深愛而堅守的理由。
小川團隊後來又移居到農業大縣山形縣牧野村,與他們所拍攝的農民一起生活與工作,在此階段的《古屋敷村》及《牧野村千年物語》等片中,捕捉了農村衰落前的最後身影。
《活在三里塚》  重回抗爭現場的反思
雖然小川已身故,但當時參與三里塚抗爭紀錄的攝影師、現高齡82歲的大津幸四郎,帶來新作《活在三里塚》,將在影展中擔任開幕片及全球首映。拍攝《三里塚之夏》過程中,大津幸四郎曾一度遭逮捕。而在《活》片中,大津重回彼時的「戰場」三里塚,拍攝40多年後,仍頑強留在當地,至今未撤離的抗爭民眾,一同回憶與反思。
大津並將於10月12日的「你所不知道的小川紳介」論壇,大談與小川共同拍攝社運紀錄片的精彩歷程。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10月9日到19日在於光點華山電影館、台北新光影城、府中15和國家電影中心四地舉行,相關場次與售票資訊請見影展官網
紀錄片影展更推出了「團體免費預約」的招待方案,歡迎政府立案之教育機構、公益團體、社福機構及其相關組織,在9月底前預約報名所關注的場次,預約人數每場至少需20人,至多不得超過40人。報名方式:請下載報名表,填畢後寄至eunice@mail.ctfa.org.tw。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核二乾貯換漏水筒 僅審對照表 北海岸居民怒告環署

2014年9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北海岸居民23日上午前往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對環保署提起行政訴訟,指出環署對核二廠核廢的中期貯存的環差,及後來的變更內容對照表審查不但忽視核安問題,也不符合程序,因此提起「撤銷環評」的訴訟。
環署於2010年4月通過「核能二廠用過核燃料中期貯存計畫環境現狀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及環境差異分析」,准許了台電可以從混擬土護箱、混擬土模組、混擬土窖與金屬護箱中,自行選擇一種方案興建,其中台電當時混擬土護箱的型態為每箱56組或68組用過核燃料束。
但台電隨即在同年11月向美國採購的Magnastor型乾式貯存箱卻是每箱87組的規格,並在今年2月時,以「環評變更內容對照表」向環署送審,並獲得通過。
當時居民便提出訴願,並在近日得到駁回的回應,因此居民又提行政訴訟。
核工學者賀立維指出,只要上美國核管會(NRC)的網頁上查詢,就可以找到各乾貯設備製造商所提出的執照申請狀況。而核二廠要購買由NAC公司所製造的Magnastor型,明確還沒有通過審核,但台電的書件中卻一再寫說已獲核照,是與事實不符的。
環團蠻野心足協會律師蔡雅瀅擔任此案義務律師,蔡雅瀅指出,Magnastor型乾式貯存箱除了一箱將塞入更多的用過燃料棒外,還有在美國無運轉實績、試運轉一再發生漏水問題等,台電變更計畫,將小筒換成大筒,甚至還是會漏水的,居民當然無法接受,因此對於環署僅以對照表的方式來進行審查感到不滿。此次提出撤銷環評的訴訟,不但希望阻止核二廠使用Magnastor型乾式貯存箱,更希望核二廠重做環評時,能放棄露天乾式貯存的計畫。
左為核一乾貯設計圖,右為他國一體成形的乾貯設施照片。
蔡雅瀅指出,在環評法施行細則第38條第1項的第4、第5兩款中,對應該重新辦理環評者有規定,包括對範圍內生活、自然、社會環境或保護對象有加重影響之虞者,及對環境品質維護有不利影響者。他們認為,核二廠將用過核燃料乾式貯存設施容量加大將提高風險,不但更容易發生裂縫,將來如果發生緊急事故或是期滿要運離的難度也更提高。都符合應該重辦環評的資格。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召集人許富雄表示,目前多數國家仍是使用濕式貯存,即便美韓有部分以乾式貯存,一箱不過20多束,甚至只有12束。因此他們有兩大擔憂,一為核廢料50年期滿後,將因為難以搬運、找不到其他最終廠址而永遠留在當地;再者也等於為了要讓核二廠再延役20年,而預留更多用過燃料棒的貯存容量。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表示,他們實在對這些露天乾式貯存設施相當不放心,強調當地近海,房屋不到30年就會壞了,這些護箱內層是經過焊接的不鏽鋼、外層是水泥,甚至挖了通氣孔。他們尤其不滿,為何在蘭嶼的低階核廢料可以恆溫恆濕保存,但更危險的用過核燃料棒卻是露天貯存。
同為此案義務律師的王廷顥也說,美國的乾式貯存是位在沙漠中,而核二廠周邊靠海且高溫潮濕,在風吹日曬雨淋下,將威脅當地居民的安全。環署未對這些危險妥善審查,不管是安全上、程序上,都顯得太過輕率。
郭慶霖不但痛批台電「發瘋了」,更批環署為何在環評審查時,遇到核能相關就自廢武功,總將核安的部分留給原能會去處理,審核的嚴謹度甚至不如審工業區。

核災發生如何逃? 柯P:算了,想都別想

2014年9月2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日本交通運輸專家上岡直見應邀來台,前一日發表其估算若核一、核二廠發生核災,方圓20公里內民眾至少需要48小時才能逃出。主辦單位23日邀請了台北市長候選人一起與談「台北市民核安,市長怎麼想?」
柯文哲直嘆:「算了,想都不要想!」指出即便疏散了,又能去哪裡?馮光遠則表示,雖然無計可施,但還是要先做兵推,讓傷害降到最小,兩人同樣認為要阻止悲劇發生,只有盡快廢核一途;而原先答應要出席的連勝文則未到,放了鴿子。
馮光遠與柯文哲同樣認為要阻止悲劇發生,只有盡快廢核一途;攝影:賴品瑀。

如何因應核災  柯、馮:無計可施

上岡直見22日發表雙北市核一、二廠周遭16個區居民疏散最快要48小時,23日再提出北市北投、士林、中山區所需的疏散時間,表示至少要49小時。他提醒,這段時間內災民將持續受曝,對人體影響甚鉅。
今年1月上岡直見發佈「電廠半徑30公里圈避難時間」研究,以運輸工程專業對日本18座核電廠半徑30公里圈內居民逃難所需時間做出估算,轟動了全日本,也促使日本各地政府訂出居民安置及逃生的計畫書。
對於台灣至今無類似計畫,連8公里半徑內的演習都無法完成演練,上岡直見感到荒謬與擔憂;居住在核一、核二兩座核電廠之間的金山居民更提出「根本沒有逃出來的希望」的絕望意見。此次兩位候選人前來與談,仍表示一籌莫展。
上岡直見對於台灣至今連8公里半徑內的演習都無法完成演練,感到荒謬與擔憂;攝影:賴品瑀。

柯文哲:非核家園做準備  北市節能不缺電

「其實我聽都不想聽。」對於上岡直見的估算,柯文哲坦言並無興趣去理解,「因為不管花了幾小時疏散,這幾十萬、百萬人能到哪裡?」柯文哲強調,一旦發生核災,台灣就是滅國。
「核災疏散的劇本我不會寫,因為根本無解。」柯文哲表示,曾找了國家防災中心、化學災害的專家給他上課,不管是颱風、地震、洪水、火災、毒化、甚至恐怖攻擊都討論該如何因應,但「到了核災,就停掉了」因為沒有人有辦法處理,討論就此中斷。柯文哲重提當年在台大醫院服務時,台大醫院提不出相關應變對策一事。「台大自己都在要疏散的範圍內了,又如何談應變?」柯文哲表示,台大醫院擁有的設備根本不足以應變大規模核化災。
柯文哲強調,既然目前看來核四不可能運轉,那麼核一二廠就該儘速除役。他指出,要走向非核家園,便要先做好「準備工作」,也就是產業轉型、替代能源與節能。柯文哲批馬政府刻意「擺爛」,對這3點採「不作為」態度,逼人民選擇核能。
柯文哲表示,雖然產業轉型已超越了台北市長能做的,但他認為節能是台北市可以做好的。他認為台北市並不缺電,吃緊的尖峰時段往往是夏天中午,若能將台北改善為海綿城市、解決熱島問題,在尖峰時自不需要這麼多電力。

馮光遠:地熱、太陽能  替代方案多

馮光遠則指出,「其實我們有太多替代方案可行」,例如善用大屯山地熱、或是由市府出面租下市內的頂樓做為太陽能發電運用。
他甚至提出創新的「調節上班時間」想法,認為此舉能分散能源使用與交通需求。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若核災發生 大台北疏散? 日學者:至少得耗120小時

2014年9月2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當局不斷以「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來回應反核民意提出的擔憂,但日本運輸專家上岡直見應邀來台,計算出若核一、核二廠發生核災,即使是最理想的狀態下,周遭半徑20公里內的16區居民往西逃至少需要48小時、往東120小時才能逃出的結果。「台灣核電廠緊鄰首都圈,想要疏散根本是天方夜譚,只有廢核一途。」上岡提出他的看法。
今年1月上岡直見先生發佈「電廠半徑30公里圈避難時間」,計算出日本18座核電廠半徑30公里圈內居民逃難所需發生的時間。上岡直見是日本環境經濟研究所長、交通權學會副會長,他以「運輸工程」來進行計算。日本擁有核電50年,卻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估算,因此報載之後轟動全日本。
陳弘美提出上岡當時發佈計算結果日本報紙
上岡直見此次來台,22日上午在記者會上發表他算出台灣核1、核2廠半徑20公里圈內民眾若自行開車逃難所需時間。
以區域內有80萬8925人口、35萬5570台車輛,若每一輛車搭載2.5人來計算,上岡直見指出在最理想的狀況下,最後一批離開20公里圈內的,逃往西邊的石門、三芝、八里等地需要 48 小時,若往東的基隆、瑞芳、平溪等地,則需 120 小時才能完成疏散。
逃命圈內人口結構
這計算尚不包含橋樑與公路斷裂、風向改變、民眾因驚慌而失序、車輛耗光油後棄置馬路上、民眾得先找齊四散的家人收拾行李等情境,更別說老人、病人與身障等需要協助族群的特殊狀況,因此,他一再以「天方夜譚」來形容核災疏散撤離一事。
逃得越慢,所受曝的輻射就會越多。「大家看到要花那麼多的時間,也許會覺得『那用走的比較快』,但在車外與車內所受曝的輻射量兩者可能差了有3倍之多。」而撤出之後,600萬人又能在哪裡收容,上岡直見擔憂,若福島核災發生在台灣,連台北市中心都會是禁止進入的區域,絕對會從政治經濟上帶來毀滅。
「我來到台灣,看到各台新聞都在密切注意颱風動向,而921又是曾經發生大地震的紀念日。」上岡直見以此顯示台灣多颱風、地震的先天體質,而台北市卻僅與核電廠有一山之隔的危機之處。
上岡直見由「地震國告別核電台日研究會」所邀請,相對於他計算日本核電廠採30公里半徑計算,此次所發表的台灣核一二廠卻是只計算了20公里半徑,約僅包含圓山、士林地區而已。該會主持人資深媒體人陳弘美指出,若要算30公里,則是包括大台北人口最集中的地帶,將有600萬人在內,計算結果將會更讓人害怕,至於計算結果如何,將在明日下午與柯連馮三位台北市長候選人對談時公布。
上岡著作「原發避難計畫的檢証」
上岡直見表示,政府應該做這些計算,不但要明確告知居民自身的處境,更促使地方政府規劃更完善,並探討自身的核災應變內容是否具實在性,但以大台北的條件來看,「疏散是不可能的,市長必須對市民的生命安全負起責任。台灣應該承認核災來臨時是無計可施的。」上岡直見直言。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全台年用180億個塑膠袋 環團籲速展開「無塑生活」護海洋

2014年9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9月20日是「國際淨灘日」,環團推出女模「袋安那」現身記者會,袋安那全身上下披掛了數百個塑膠袋,藉此揭示台灣人濫用塑膠袋的壞習慣,環團指出,只要每個消費者願意從使用環保購物袋、自備餐具的小改變做起,不但能還給大海清淨,可能讓自身生活遠離有害物質。
全身上下披掛了數百個塑膠袋的「袋安那」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看守台灣協會19日為了國際淨灘日舉辦記者會,強調號召民眾參加淨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從源頭減少垃圾進入海洋,尤其是塑膠袋、免洗餐具等生活垃圾。

台灣塑膠垃圾比例  遠多過國際

根據「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統計,台灣2013年海洋廢棄物前幾名為塑膠袋、免洗餐具、瓶蓋、吸管與飲料瓶等。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由環資、荒野保護協會、黑潮海洋基金會、台南社大、海科館等團體所組成,他們不只是舉辦淨灘活動率民眾清理海灘上的垃圾,更會對撿到的垃圾進行監測與分析。
環資協會副秘書長孫秀如解釋,這些統計數據與國際機構接軌,其中發現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的塑膠袋不但高居首位,更高達23.75%,遠多過國際。
孫秀如表示,台灣人用「塑」成癮,全台一年用掉180億個,平均每人年使用782個,等於每天使用2.7個,但對比照歐盟每年每人平均198個,台灣多了3.9倍,濫用的結果也讓台灣的海岸充斥著垃圾,甚至破壞生態。

關乎「食安」  塑膠微粒終會傷及自身

除了海洋生物誤食、纏繞這些廢棄物而傷亡,廢棄物碎裂成微粒後,也會透過食物鏈回到人類的身上。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孫瑋孜指出,雖然目前科學上對塑膠微粒對人體會有什麼傷害還沒有明確的定論,但塑膠微粒卻容易吸附有機化學物,例如戴奧辛、雙酚A、塑化劑等都有循此進入人體的危機。而使用塑膠袋、保鮮膜中的塑化劑易溶於油類,若以此包裝食物,別說是高溫,就算是放在冰箱內的低溫仍有可能釋出毒性,因此減少塑膠袋的使用,不但有益環境,更是保護自身健康。
看守台灣秘書長謝和霖說明,台灣濫用塑膠,也對石化工業依賴,但各式各樣的塑膠材質,在製造過程中添加塑化劑、染劑、阻燃物、安定劑等,燃燒後將產生戴奧辛、鹽酸等有毒物質,造成致癌、傷肝、傷腎、男性雌性化等危害。
P1110738
也因此,環資提出呼籲,建議民眾展開「無塑生活」以自備購物袋與便當盒、餐具,取代一次性的使用,更播放影片,顯示該協會的員工實際在附近商家外帶各種食物的狀況,商家也多欣然面對。
一群青年也組成「Ubag」團隊,向店家遊說使用二手環保袋。團隊成員陳堯睿指出,他們在下班、課餘時間,向商家、團體甚至圖書館建議成為二手環保袋的收集、供應站,以這些袋子的使用率,讓資源更有效利用。
P1110740
除了消費者與商家自發的行動,孫秀如指出政府需要負起更大的責任;分析淨灘結果可知,海灘上的垃圾並非只是遊客隨手亂丟,更大部分來自垃圾場,以環保署的資料來看,全台距離海岸1公里、河岸500公尺以內的公有掩埋場有102處,以基隆八斗子海科館旁潮境公園原址的垃圾場為例,在風吹雨打下與海浪沖擊下,垃圾已裸露在外,每當颱風就可能捲入海裡。
孫秀如呼籲政府,應盡快處理上述垃圾掩埋場,否則各界再怎麼淨灘也是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