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無核才平安」財神拜早年 西門町街頭宣傳314廢核遊行

2015年2月1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無核平安!」「新年快樂!」15日下午一群反核人士前往西門町,打扮成財神、年獸,發放著遊行宣傳賀年卡,除了向民眾拜個早年,更強調非核家園才能真正帶來平安,並搶先今年的廢核大遊行將在3月14日舉辦,屆時台北、高雄等地將同步上街,再次重申終結核電、要求能源改革 。
反核人士辦財神,前往西門町發賀年卡宣傳314遊行
繼日前至迪化街年貨大街,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成員與志工們十多人再前往西門町,由於今年農曆過年在二月中,與三月遊行時間將近,因此宣傳品也特別製作為「無核平安」、「除役招福」等小對聯,要搶時間宣傳遊行,與民眾相約當天一起上街反核「不見不散」,目標催出3萬人以上當天現身凱道。
「如果過期的黑心食品不能吃,那過期的核電廠繼續運行是更危險的!」打扮成財神爺,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中岳手拿「無核平安」春聯,向民眾祝福新年快樂的同時,更宣傳台灣仍陷核災威脅中。
10多位志工參與發賀年卡行動10多位志工參與發賀年卡行動10多位志工參與發賀年卡行動
「不僅要抵抗核電復辟,更要開啟能源革命的進程。」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解說今年的遊行的訴求,表示雖然2014年反核民意已迫使國民黨政府宣布核四停工封存,但廢核的戰役其實仍未終結。
「除了尚未死透的核四之外,經濟部、原能會與台電,仍處心積慮試圖推動老舊的核一、二、三廠延役」,崔愫欣表示,核電勢力其實正在密室進行為老舊核一二延役計劃量身訂製、將導致汙染環境生態及核武擴散的核廢再處理黑箱協議,更讓人失望的是,他們為了維護核電,不惜持續杯葛再生能源發展等各種能源改革方案,顯示他們隨時伺機反撲。
因此崔愫欣直指核四封存僅是「階段性成果」,她提出,未來民間除了持續力阻老舊核電延役外,更須透過個人與集體的行動,逼使政府展開能源改革進程,崔愫欣強調,如此非核家園的理想才有望早日落實。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河砂沒了採陸砂 經部送砂石政策環評 環署要求大幅補正

2015年2月1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署13日上午審查經濟部礦務局「砂石開發供應方案」的政策環評。礦務局提出3方案,表示未來將以陸上砂石為主要來源,更規劃了17個「陸上砂石資源區」。但環署認為,此政策環評案自啟動到現在已10年,時空背景落差太大,且都未提出相關調查評估,因此要求礦務局用1年6月的時間「大幅補正」後再審。
此「砂石開發供應方案」在1995年由行政院核定,並在1996年啟動政策環評,期間
發生2007年中國禁止天然砂、2009年莫拉克風災帶來大量河川疏濬砂石等,當時政策已顯不合時宜。
礦務局統計,2004年~2013年之間,總供應量約88,015萬公噸的砂石中,河砂佔了52%、營建剩餘土石方佔24%、陸上與海域的土石採取佔3%、進口砂石則佔21%。而3個新方案中,陸砂採取大幅提高至20%至34.08%之間,約為1800至3000萬公噸/年的量,河砂則降為28%,開採量約為2400至2500萬公噸/年,而營建剩餘土石方則為3成左右。
礦務局有意未來大幅提高陸砂比例
礦務局有意未來大幅提高陸砂比例
對於河砂下降、陸砂大幅提昇的比例,多數委員都採質疑態度,擔憂衝擊植被、生態棲地與水資源。雖然礦務局指出河川不能再開採就轉往陸砂是全球趨勢,開採不是問題,而是要好好引導,可借鏡美日等國。
但環委張學文指出,此改變為不可逆的,生態回復與土壤生成要花很多時間,他更指出礦務局所提出十多個砂石特區需有更嚴謹的評估,即便不是受重視保育區,次生林在守護水土保持上也扮演重要角色。
張學文表示,除了對陸砂開採有疑慮,也重申開採河砂對水域生物影響重大,台灣有多種迴游魚類需要河道,可不只是櫻花鉤吻鮭。
張學文指出,反觀目前暴雨頻傳,如八八風災沖下大量土石,但礦務局卻沒有提出如何順勢利用,環委龍世俊也指出應該將暴雨沖刷作情境分析,列入考量。
「回收做得好,也是一種永續!砂石供應不一定要挖我們的土地」龍世俊認為回收利用是新型態的開發,目前台灣有許多都市更新,應將廢建材的回收列為砂石重要來源。環委尤繁結亦指出,應更積極規劃如何利用水庫淤積土方。委員大多不樂見貿然大幅提高陸砂開採。
雖然礦務局表示,國外有開採後基地轉作水庫、住宅區等案例,認為可將開發砂石與建設妥善結合,但他們的計畫書卻遭委員會直批相當不完整,甚有委員直言「只是在玩過去10年的數字,根本沒有調查評估」,痛批這份政策太過粗糙,而要求礦務局回頭重新檢討、大幅修正。
閉門會議中一度有環委提議由環署出面舉行公聽會收集各界意見,但多數委員認為在相關資料都未完善的狀況下,已可預料「砲聲隆隆」場景,因此給了1年半的時間,要求除了對空氣污染、承受水體、土壤流失、廢棄物、施工噪音、生態自然度、棲地、交通安全、土地利用、地理景觀、文化資產等,還要增加細懸浮微粒、農業影響、地形復原、河川水庫清淤、資源再利用、生態復育、水土保持、水資源保護、氣候變遷、安全管理監控、溫室氣體等評估項目,且將從長期性、區域性的情境影響評估都列入考量。

衝擊呂氏攀蜥、長鬃山羊 花蓮秀林大理石礦場進二階

2015年2月1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繼上個月萬達礦業在宜蘭縣南澳鄉大白山地區的開採計畫,因威脅台灣水青岡而進二階環評;13日下午,榮豐在花蓮秀林和平溪流域的礦場環評,也因衝擊原生林生態,遭環評小組建議送入二階環評。
榮豐案因位於國有林班地、保育類動植物保護區等,可能衝擊文化資產、自來水取水口,區位不明等因素,去年10月初審時,小組便建議開發單位自願進入二階,但該公司仍堅持留在一階繼續審查,如今因衝擊保育類、珍稀動物遭小組建議進二階,將待環評大會確認。
該地區生態調查到相當多珍貴物種
此「大濁水溪礦場」位於花蓮秀林和平區林班地,也是和平溪流域,此案在2000年通過環評,當時的礦場面積約7公頃,此次申請新舊相加後,面積近40公頃,因此得重做環評。
採的是大理石礦,計畫每年營運量45萬公噸。榮豐礦業表示,雖然申請屬大面積,但實際操作上,將採一次2公頃,採完便補種植生,之後再開採下一區。他們估計對環境衝擊有限,一再強調植被可經補植回復,動物們也可自行遷徙離去與重回,但這樣的評估遭到小組質疑。
花蓮秀林大理石礦場送進二階理由
開發基地目前為原生林,經開發單位調查,該區域內有多項二三級保類動物,其中台灣長鬃山羊、呂氏攀蜥都屬二級且為特有種。環委張學文強調,尤其呂氏攀蜥相當稀有,自1998年由學者呂光洋發現後,目前紀錄其分佈僅在宜蘭、花蓮的600公尺至2000公尺中海拔山區。張學文解釋,比起長鬃山羊,屬兩生類的攀蜥需要潮濕的環境,當整片天然林消失,地面溫度也將上升,原本潮濕、腐爛環境也將改變,牠們要尋覓到新的棲地並不容易。
除此兩種生物外,尚有觀察到山羌、食蟹獴、台灣彌猴、台灣山鷓鴣、大冠鷲、黃嘴角鴞、鵂鶹、朱鸝等二三級保育動物,與竹柏、台灣扁柏、花蓮爵床、岩生秋海棠、日本衛矛與細葉蚊母樹等原生與特有種植物,在區域內的分佈紀錄可謂「密密麻麻」,顯示該區為生態相當豐富的天然林。
而會議中卻因林務局於2012年已表態原則同意租用而起爭議,小組與宜蘭縣環保局質疑,既然生態調查於2013年10月到2014年6月進行,後於2012年的同意,且調查結果得到其動植物生態豐富的結果,那麼林務局應該重新核發是否同意的文件,以符合野生動物保育法中「不予騷擾」的規定。但林務局並未派員參與會議。
張學文認為,既然林務局目前已有不砍天然林的政策,那麼租借國有地的規定也該有有所通盤檢討,例如是否等環評通過與否再決定是否出借等,或是提出明確的政策宣示。
該場舊礦區復育成果,不獲環評委員接受
雖然業者一再提出植生復育,但環委們反提出該區鄰近舊礦場復育10餘年仍為一片草生林來質疑,目前其復育地多為血桐、銀合歡等植物,與原先林相豐富的狀況大不相同。業者也坦承,由於自身無信心做好復育,所以已委託林務局來復育。
環委們因此更加憂心,指出林務局已是專業,都僅能做到如此,將來復育計畫寫得再漂亮,又能如何落實?且業者也表示,雖然該區植生有3、50種,但以他們的能力,復植1、20種已是極限。
至於為何礦區的植生復育普遍難以成功?張學文解釋,應是失去表土與粉塵遍佈所致,當採礦挖去表土的有機質,土壤要重建相當困難也需要長久的時間,而礦場粉塵遍地的狀況也造成寸草不生的狀況,甚至落在樹葉上,也讓植物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死去, 而粉塵向下淤塞,又將衝擊水資源的保育。

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大城工業區二階範疇界定展開 居民、環委喊轉型

2015年2月1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沒了國光石化,他們還是想要一個工業區。」雖在全國關注下,國光石化黯然退出大城,但經濟部在2013年又提出「大城產業園區」開發案,指出部分當地民意仍期待開發。
不過,在環團與當地居民大力反對下,此案於2014年4月確定進入二階環評。11日下午,環保署展開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當地居民組成自救會,指出當地正在發展農業觀光,已走向「小麥之鄉」方向,不該再引進高污染產業,他們更強調彰化縣長魏明谷與大城鄉鄉長蔡鴻喜都相當支持民意。會中多位環評委員也認為應再確認地方產業的真正需求、調整產業型態,讓此園區更著重當地農業發展。
P1140589
此案預定地位屬優良農地的台糖永安農場,開發總面積約25.61公頃。雖然經濟部表示此為「大城鄉經濟振興方案」主要項目之一,提供1,900個就業機會,並解決人口外移、老化嚴重、發展遲緩等狀況,但也將衝擊該區空氣汙染與水資源分配,甚至有農地安全、地層下陷等問題。且引進產業包括金屬與塑膠製造業等,與當地並無密切關係。
開發單位經濟部工業局在簡報中自評,不管是開發地點、園區配置、環保等替代方案都不如原方案優選,更表示不開發的「零方案」將會帶來可預期的「在地產業現況仍將以一級產業為主,就業機會、人口外移等難題不易解決,對當地長期經濟發展有不利影響。」
工業局對零方案與其他替代方案的評估,不受民眾與環委接受
但當地民眾卻反駁工業局的想法,碾米廠商林世勳帶了小麥穗與麥盜爆、麥花香等農特產到會場發送,要與會者感受滋味。林世勳表示,當地小麥種植面積已達100公頃,這些小麥以有機無毒、友善環境的方式種植,產值更可高達10到20億之間,且旱作的小麥所需用水較少,也對面臨地層下陷的大城地區有益。
在當地推動小麥種植的林世勳
如今若要為了這個規模也不算大的工業區污染環境,才是得不償失。林世勳表示,當地青年正陸續返鄉農耕,經濟部說不開發會人口外移,但他認為開發了才是逼迫這些人離開。
在此討論下,也新增出了「產業型態替代方案」一項,將列入二階環評主方案選項,包括大城鄉公所等在地居民所提出的僅引進有機農業、農產品加工或觀光工廠,專設有機農產品食品加工區;或多位環評委員如馮秋霞、張學文、李俊璋、陳美蓮、劉小蘭等建議與地方政府、民眾、農委會等確認地方產業需求,調整引進產業類別或比例。
除此之外,由於當地癌症人數過高,居民一再質疑與六輕、榮成紙廠、濁水溪揚塵有關,環團與居民都大力要求將當地空氣品質涵容能力與地下水污染風險納入考量。
部分環團人士要求直接撤案,甚至要求工業局退出,不要再主導此案,可大城鄉表示,雖然想要有適合自己的產業,但「鄉公所自己玩不起來」,也不希望經濟部完全退出。
也有部分環委如張學文、馮秋霞建議撤案,認為重送一個居民歡迎的農產園區,會比調整此案繼續進行二階環評更快審完。除了工業局需要回去重新思考此案外,新上任的縣長魏明谷將如何實踐先前對鄉民承諾的支持,也受關注。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南科用水擬日增5萬噸 環團憂衝擊農業

2015年2月1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上週環署甫通過中科擴建案,10日上午又審南科園區環差案。此案和中科擴建相同,是為了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所需而來,南科提出用水量從20萬CMD增加至25萬CMD,且將全由農業用水調撥。環團擔憂此舉衝擊農業,要求南科自主另尋水源,環評小組也要求南科再評估,試著提出多元水源方案,此案將補件再審。
南科環差,用水、用電量都將大幅提高

因應12吋晶圓趨勢 南科預爭水電配額

南科園區在台南市新市區佔地1,043公頃,以晶圓代工及面板為主力產業,台積電與聯電等大廠都進駐其中。南科表示,考量往後5年內半導體廠商需求,要預做準備,提高園區用水、用電、汙水核配量,以爭取業者加碼投資。
本次環差,除了將用水量從20萬CMD增加至25萬CMD,用電量亦從152萬瓩增為222萬瓩,平均每日廢水量由16.5萬CMD增為17.6萬CMD。
南科解釋,半導體產業將走向12吋晶圓時代,製程改變後,用水量將比過去8吋晶圓增加不少,因此預先展開協調高水電用量的程序。
南科表示,雖然評估,約2026年時,終期用水量需求會達到25萬CMD,但目前的實際用量約13萬CMD左右,其實尚未開始使用農業用水。在他們的短中期計畫中,將向嘉南水利會調度「節餘後原水支應」,而終期則將以「永康再生水廠」為主。
南科強調,農業用水的方面是以使灌溉為先,滿足之後才調撥南科使用,不會影響農業發展,而永康再生水為既定政策,完成後南科將會優先使用。

別搶農業水 環團籲南科自籌水源

但與會環團仍質疑,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環境培力組長張讚合指出,不管是曾文、南化、烏山頭等水庫淤積都相當嚴重,或是越域引水難再重啟,台南水資源幾乎不可能再增加,建議環評讓南科「斷奶」,開始自籌水源,而非繼續要求政府提供廉價水源,南科才會真正成長。
張讚合強調,並不否定南科產業,但南科若要證明這些產業的高附加價值,就得先證明他們有能力支付較高的用水成本,而不是一直跟農民搶奪水源。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疾呼,南科千萬不能把腦筋動到玉峰堰上,因為那是大台南民生用水的重要來源。她也質疑,當用水用電量增加,水污染、空氣污染,甚至重金屬也會增加,因此要求謹慎評估健康風險。
環評小組召集人李育明指出,南科應提出目前的實質排放量、檢討當時環評核定量、降低污染承諾,提出替代水開發方案。要求南科補齊「多元水源方案」,說明包括台南海淡廠、台南大湖等,或其他新開發水資源計畫。

石化管線未釐清 居民反國道7號「試挖」

2015年2月1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因將引進更多石化產業、造成空污惡化,國道7號開發案在爭議聲中遭打入二階環評。去年10月召開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時,更發現與台17線共構約4.3公里路段下方,有數十條水電石化等不明管線通過,決定優先處理。
10日下午環署再次舉行範疇界定會議中,國工局提出相關資料,建議再次試挖確認管線;但在地居民、聲援環團認為,管線狀態不明,試挖恐造成安全威脅,希望直接斷管、乾脆繞路。
在地居民、聲援環團認為,管線狀態不明,試挖恐造成安全威脅,希望直接斷管、乾脆繞路。
此段與台17線共線的「臨海工業區路段」自南星路起,延續「沿海三路」的台17線向北京臨海工業區北行。地下管線到底有多少,官方、民間數字卻眾說紛紜,地球公民基金會的數字是總計8管束,近80條管線;高市府與經濟部工業局亦表示雖已調查統計、也製作了相關圖資,但對不明管線尚無完全把握,還需試挖來確認。
地球公民研究員李翰林指出,該區管線密佈
高市府希望納入範疇界定指引表,在評估之前就試挖,但如台灣水資源聯盟發言人陳椒華與在地民眾,則認為確定要開路再試挖,以免發生擾動而再添憾事,他們更認為此路線實在不妥當,不該輕言開發,若氣爆發生在高速公路下,傷亡絕對比上次氣爆嚴重更多。
爭論完在什麼時間點進行試挖,又回到討論「確認可行替代方案」,國工局除了提出修正主方案,調整臨海工業區路段及高位珊瑚礁影響,全長約23公里,有8個交流道。還有光明路案、高屏溪溪測案等路線替代方案。
目前紅線所在為國工局提出的主方案
民間提出更多不開路「零開發」可以做到的配套措施,例如調整報關受理時段、重車避開尖峰時段的時間管理等,強調國道7號還是應變更路線或放棄興建。

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後會有期!」 五六運動百集後散戲

2015年2月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由藝文界為反核發起的「五六運動」,關心社會議題的公民相約每週五晚間在自由廣場相聚,近兩年的時間內風雨無阻。達成第100次後,他們決定停止繼續每週的聚會,6日晚間舉辦尾牙場,以聚餐與抽獎的熱鬧結束,強調「心還會在一起」,將會延續五六運動「溫柔而堅定」的精神,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繼續行動,為反核及各種社會議題持續發聲。
五六運動在「美麗島」歌聲中劃下句點
「第101集就在314反核大遊行那天,當然,這是中間沒有其他議題搶先的話。」發起人吳乙峰強調只要社會需要,五六運動不限時地的隨時重啟。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強調,反核的行動還不能休息,核四宣告封存後,核一廠便成目前最大問題。崔愫欣表示,不但要阻止核一二三廠再延役15到20年,更要爭取核四直接停建,與迫使當局正視核廢問題。
「無核平安 除役招福」崔愫欣當場發送小春聯,希望早日落實非核家園。柯一正也再次呼籲當局正視民意,直接停建核四,與其妄想核四有可能續建,不如早日將經費投注再生能源與輸配線路改善上。
五六運動從2012年時,總統馬英九520連任就職前表示核能「感覺是當時並沒有引起任何人的反對 」 開始埋下伏筆,當時導演柯一正、吳乙峰號召一群藝文界人士在凱道上快閃,以肉身排出大大的「人」字,高喊「我是人我反核」,引起全國各地民眾仿效,更在2013年的309反核遊行當晚,這群藝文界人士決定發起「不要核四 五六運動」,每週五晚間6點在自由廣場聚會。
右一為柯一正、右二吳乙峰
「我們沒有名人,但這裡的每個人都有名字。」作家小野如此為五六運動下註腳,吳乙峰發表影片紀念五六運動一路走來近兩年的過程,靠著12個肥皂箱組成的小舞台,以街頭短講、歌唱、戲劇、短片發表,甚至逗趣的「核溜拳」等活動持續聚會,也歷經318、323、330、426等重大事件,許多因五六運動啟蒙的成員都參與其中,因此在2014年4月底當局宣布核四封存後,也轉型成「五六運動 公民論壇」繼續帶動民眾關注反核外的各種社會議題。
民眾簽名留念
「雖然不捨,但是我們要用自己的方法繼續下去。」長期到場分享社運資訊的滿野心足協會律師蔡雅瀅便表示,他會繼續進行在街頭短講。「能努力的還有很多」沃草共同創辦人柳林瑋 表示,將追究國民黨黨產流向,要發起「OPEN KMT國家寶藏」,以「開箱文」的方式每週踢爆一件,公議這些黨產的來源有沒有不當。
「哲學星期五」發起人沈清楷邀請意猶未盡的民眾之後每週五可以參加哲學星期五繼續討論社會議題,他認為台灣應該要有各多的論壇,在各地以公民自覺取代用口號號召,才能更深化社運力道。島國前進發起人黃國昌也趕到現場,共勉延續這股溫柔而堅定的力量,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為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