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環署擬再擴四氯乙烯禁用範圍 2021年退出乾洗

2016年6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上月驚傳台南一對從事洗衣店的夫妻先後罹患血癌病逝,醫界懷疑乾洗溶劑四氯乙烯嫌疑大。3日環署舉辦四氯乙烯禁止運作事項的公聽會,其中禁止在乾洗作業中使用,即是重頭戲。但業者建議環署別衝世界第一,多給一點時間,讓業者能緩衝、也觀望國際執行的結果。
四氯乙烯已由WHO的顧問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2A級,是疑似致癌物質,除了對肝、腎有影響外,臨床研究也發現與膀胱癌、食道癌及血癌等疾病有關。若經皮膚接觸、吸入、食入、眼睛接觸,可能造成刺激、噁心、頭痛、無食慾、暈眩、失去意識、發紅、起泡、流淚、記憶力差、手腳顫抖、視力不良、手指麻痺等症狀。
若發生洩漏,可能造成空污、水污等污染。2007年環署將四氯乙烯列管為第1、2類毒性化學物質,已禁用在文具中的修正液及簽字筆墨水溶劑。
2021年禁用四氯乙烯乾洗 將領先歐美
環署打算在2021年禁用四氯乙烯乾洗,毒管處為此與業者舉辦公聽會。攝影:賴品瑀。
環署打算在2021年禁止四氯乙烯使用在乾洗作業,並在今年修正公告後,就不再有新登記或核可。毒管處對照國際的相關時程,美國要在2022年12月前將居住建物內的四氯乙烯乾洗設備移除、法國則是要在2022年1月達成乾洗店全面禁用。
因此業者對於環署要領先全球禁用四氯乙烯乾洗直呼「不知道該怎麼辦」,據許先生表示,四氯乙烯乾洗設備昂貴,當時可是花了「一棟房」的金額來投資,環署不能說禁就禁, 應該再寬限更多時間,讓既有的設備漸進淘汰,以保障業者權益。
許先生更提出據他所知,法國應該是2022年停止新設備的安裝,而非全面禁止,對此,毒管處處長袁紹英允諾,會再次確認。但宜蘭縣環保局代表則表示,一般而言,這些毒化物的管制,大多公告後一年便禁用,像四氯乙烯這樣有5年緩衝的,已是極少數,而這些乾洗店多就開設在住宅區,為了居民健康與安全,還是應該按照時程辦理。
目前全台尚有56家廠商申請做清潔劑用途,其中洗衣類38家、飯店7家、其他11家,從2011至2015年統計來看,每年用量約9~11公噸之間。在乾洗業者中,尚有3%的乾洗業者以使用四氯乙烯溶劑,97%的乾洗業者採石油系溶劑。不過反觀歐美的乾洗業者,使用四氯乙烯的卻高達8到9成,是很不同的狀況。

四氯乙烯洗衣質感沒得比  業者爭取再寬限時間

雖然環署毒管處在簡報中列出石油系、矽基、液體二氧化碳等替代品與技術,並列舉優缺點,但對使用四氯乙烯的業者來說,四氯乙烯不管是洗淨力或是速度,都還是最好。業者許先生指出,四氯乙烯洗過的衣物質感就是不一樣,讓他感動,簡直是「藝術品」,泰安乾洗店劉先生甚至指出,同業用石油系溶劑洗不乾淨的件,皆轉送請他幫忙。
16-06-03-11-09-08-829_deco
毒管處簡報提出各種替代溶劑的優劣比較,攝影:賴品瑀。
業者對於四氯乙烯僅是「疑似」致癌物就要遭全面禁用感到難以接受,許先生表示列管之後,環署一路持續稽查輔導,業者相關安全措施都做好了,並不會逸散、衣物在乾洗過程「乾進乾出」,也不會殘留傷害消費者,如今感到「一身專業武功被廢掉」、「職業的自尊與尊業受到質疑」。
目前遭到列管的四氯乙烯乾洗業者,依照空氣污染管制法、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職業安全衛生法等法令,都有不少的管制,有許多監測、填表、稽查要作。因此毒管處也呼籲業者要考量這些行政成本。
也有業者提出,四氯乙烯不易爆炸、無味,都不見得比石油系溶劑危險或不環保,不該過份污名化四氯乙烯。高雄洗染職業工會建議,或者可以建立標示,讓消費者自行決定是否要以四氯乙烯來乾洗。
不過毒管處表示,兩次公聽會開完,將會參考這些業者意見,作為修正的參考,但目前暫時沒有再開公聽會的打算,變動禁用期程的可能也並不大。

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中客衰減 觀光「小冬天」 賀陳旦強調多元發展、提升品質作解

2日交通部長賀陳旦前往立院,報告日前參與第九屆「亞太經合會(APEC)」觀光部長會議成果,強調「永續」、「包容性成長」,發展觀光的同時也要關注環境、在地特色及弱勢族群。其中委員會最重視的,還是中客來台人數大減問題,賀陳旦表示,將以協助產業認清各國的做法,同時將多元開拓努力,將持續跟業者溝通,協助產業度過「小冬天」。
而保育類龍王鯛遭捕殺,使綠島觀光形象受創。立委葉宜津也在會中提出應劃設綠島為禁漁區,以保障永續生態觀光財。她質疑若賀陳旦無法做到這件事,又怎麼談海洋觀光、永續利用?
2016-06-02_11-28-10
交通局長賀陳旦。攝影:賴品瑀。
APEC觀光部長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討論亞太地區觀光產業發展課題,APEC目前有21個會員,台灣以「Chinese Taipei 」名稱參與。此次會議討論重點在於各國皆相當強調觀光產業帶來的經濟產值與就業貢獻,並對此進行分析,也追求包括簽證簡化、空中連結、友善機場、智慧觀光等便捷措施。
賀陳旦表示參與此會後的心得是,台灣觀光產業的下一步,應該思考觀光產業如何對台灣整體與在地經濟發展更大功效,相較APEC各國觀光外匯收入平均達GDP的2.9%,泰國更高達9%以上,台灣目前只有2.76%,仍有很大成長空間;觀光產業要善用網路科技,協助在地觀光產業品牌化、國際化;重新盤點觀光資源,思考新戰略;與觀光客源多元開拓。

拚觀光  不能全靠中國遊客  

賀陳旦指出,雖然中客在APEC各國都是主力,但各國皆努力拓展多元客源,提供免簽、簡化簽證等,與新政府的「南向」政策方向相符。然中國遊客數量大減,仍受到立委們的關注。
立委蕭美琴認為,中客來台人數減少,正是進行檢討的時機。立委李昆澤提出,近年中國遊客大幅成長的同時,日本、歐美旅客卻不斷減少,中客從2008年的有8%,成長到現在40%,但日本從28%到15%,歐美從15%減少到7%,旅客多元性減少的狀況可見一斑,觀光業全靠中客支撐也造成問題。賀陳旦也表示,過去政府忙於追逐旅客成長數字,因此讓品質、配套規畫不夠落實。
如今中客持續衰減,產業面臨的「小冬天」,必須以開拓多元客群來解決。李昆澤指出,要改善觀光缺乏區域性、長期觀光規劃的狀況。過去中客短時間大量來台,且2/3以上集中在台北市活動,且有一條龍、低價團讓旅遊品質下降、更只有特定集團獲利。
賀陳旦則表示,要多元、要設法提升品質,假若中客將持續衰減,也得協助產業認清各國的做法,持續跟業者溝通例如開拓更多產品與景點,改變購物、景點過度集中的狀況。並且把資源下放,讓地方政府能提出更靈活的行銷或優惠。
陳歐珀提供 
台灣各項觀光條件與APEC各國相比。圖片來源:陳歐珀辦公室提供。
陳歐珀出示圖表,台灣觀光資源各項總和排名全球32,但「觀光旅遊發展是否優先」一項,在APEC各國中卻是敬陪末座,反觀如越南、泰國,各國陸續成立觀光專責機構,政府應該趁著組改,提高觀光局的位階。

龍王鯛等生物觀光產值高  立委籲綠島劃設禁漁區

立委陳其邁與龍王鯛合照
喜愛潛水的立委陳其邁與龍王鯛合照。圖片來源:葉宜津辦公室提供。
葉宜津提出日前綠島龍王鯛遭民宿業者獵殺一事,再次要求交通部出面主導,將綠島劃設為禁漁區,且範圍應為3海浬,觀光局承諾,將會會同農委會討論。
葉宜津指出,在帛琉,一隻龍王鯛一年帶來約6500萬台幣的觀光收入;在印尼,一隻魔鬼魟一生可以創造300萬美金產值;在菲律賓,三隻鯨鯊就足以養活一整個村莊的2、3000人;反觀台灣,這些海洋生物遭到捕捉,論斤論兩的販賣;原本最受歡迎的潛點龍洞,目前卻發生珊瑚礁沒有魚的窘境。
葉宜津批,綠島全區無涉原住民傳統領域,為何無法馬上劃設禁漁區,這一點都做不到,賀陳旦還去參加會議大談海洋觀光、永續經營,豈不汗顏?

不只太魯閣 環團批礦業憑恃霸王條款壞山林

2016年6月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長李應元上週提出,有意在明年設法停止亞泥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開採的立場,引起廣泛討論。李應元表示,將以此做為名年環資部誕生的賀禮,但環保團體更進一步要求,不只國家公園範圍內,國家公園外、地質敏感區等也深受礦業影響,應該以修改礦業法的特權條文、進行政策環評等措施,來搶救台灣的山林資源。
2日地球公民基金會、立委林淑芬與高潞以用等人提出訴求,包括修正礦業法、資訊公開、進行個案環評、政策環評、刪除後門條款與落實原民土地諮商同意權利。
2016-06-02_02-20-52
地球公民基金會、立委林淑芬與高潞以用等人提出訴求,包括修正礦業法、資訊公開、進行個案環評、政策環評、刪除後門條款與落實原民土地諮商同意權利。。攝影:賴品瑀。
全台礦場 4/5未做環評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潘正正指出,倘若台灣社會對亞泥礦場的開採景象感到震驚,不能不知道全台截至2014年底,共計有254個礦區、189個開工礦場,其中4/5的礦場卻從未經過環評。
潘正正指出,一定規模以上的開發行為,應經一定的申請與審查程序,包括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國家公園委員會進行審查土地利用、與環境影響評估或水土保持三項。
但反觀礦業,因森林法容許林地作礦業使用,之前即便以往礦業開發動輒數百公頃,卻不需進入區委會審查,直到去年9月,區委會第362次大會才做出「非都市土地管制規則超過兩公頃礦場應進入區委會審查」的修正。
礦區納入環評一事,也在上週才有立委林淑芬以臨時動議要求廢止環保署1999年作出採礦範圍不變則無須環評的函釋,並儘速修訂「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獲得環保署承諾修法,將舊礦展限(展延)納入環評。
「霸王條款」護身 礦業權不斷展延 誰駁回誰賠錢
「保證獲利、沒有風險!」林淑芬批評,台灣礦業史就是特殊利益的歷史,本來就已屬特許產業,又有為業者量身定作的法令,更顯特權。林淑芬直指,《礦業法》第31條就是「霸王條款」。
林淑芬指出,早在2003年,關於礦業權展限的第31條,從原本「須經主管機關准駁」,改為「非表列情形不得駁回」,就變成「原則許可,例外否准」。為何會有這樣的修法,林淑芬指出,當時曾有判例主張,礦業權准駁與否是政府的權利,因此其中並無信賴保護問題,卻換來以修法來優惠礦業權者的回應。
而同條第二項內容更規定,如果設定礦業權之後,礦區有同第27條各款被劃設成保護區而被駁回的情形,劃設機關必須補償礦業權者的損失。惜根台灣秘書長林子凌指出,因此在2006和2007年太魯閣國家公園曾編列近1億多元,補償除亞泥以外16個「禁採補償」礦場;而正在進行二階環評的萬達礦業,就位在文資法明訂為珍稀植物的台灣水青岡族群周邊,潘正正指出,林務局至今遲遲未公告的「台灣水青岡自然保護區」,原因就在若將萬達礦區劃設進保護區範圍,林務局就得對礦業權人進行賠償。
林淑芬補充,礦業與石化業是國內唯一「以量課稅」而非「以價課稅」的產業,礦業的稅一噸約數百元,且若出口還可以再退稅,相當不公平。
不甩原基法 也缺乏公民參與機制
立委高潞以用指出,採礦問題不只存在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在東部地區實相當常見,如支亞干部落就有至少16個礦業權環伺在側,台東成功鎮石雨傘部落也有二個石灰石礦採礦權正進行環評
1997年政府喊出水泥業產業東移,但這些原民土地的礦場,卻幾乎都無《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諮商並取得當地部落同意。高潞指出,這是嚴重剝奪原住民族對原住民族土地與自然資源權利,甚至少數須經環評的案件,「環境敏感區位及特定目的區為限制調查表」也僅規定調查原住民保留地,卻未將傳統領域列入,都違反原基法第21條。
「對財團友好,卻對原住民百般刁難!」高潞表示,原民基於傳統文化、祭儀或自用採取礦石,都仍未除罪化。因此他主張,未來除了所有在原民土地的開發案,都應依《原基法》第21條以及「諮商取得原住民族部落同意參與辦法」取得原住民與部落同意後才能進行開發,在礦業資源治理方面,礦務局更應積極地依原基法第22條規定與原民成立共管機制。
不只原民的諮詢同意權沒有落實,非原住民同樣面臨缺少公民參與的機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謝孟羽指出,在礦業法同樣有「奪我大屋,佔我田」的惡霸條款。
謝孟羽指出,檢視《礦業法》第47條,在「土地使用權取得階段」,容許礦業權者與私有土地所有人協議不成時,可進行提存地價、租金或補償,就此「合法」佔用私有土地,完全不顧土地所有人意願,嚴重侵害其人性尊嚴、財產權與居住遷徙自由,根本是違憲惡法,太魯閣族人的土地就是因此遭亞泥「合法佔用」。
開後門條款散落各法 礦務局諾研議修法
謝孟羽表示,除了礦業法得修,還有不少便利採礦的「開後門條款」散落各法之中,都在蠶食鯨吞台灣的山林資源。
例如,《國家公園法》第20條容許報請行政院核准後,就可以在國家公園的特別景觀區及生態保護區內採礦;《自來水法》第11條第1項第3款,經自來水主管機關核准就可以在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採礦;《森林法》第9條第1項第2款,容許在森林與保安林內採礦;自然保護區設置管理辦法第11條第1項第8款,容許在自然保護區之永續利用區探採礦;《野生動物保育法》第8條第2項容許在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探採礦等相關法規。
礦務局主秘徐銘宏則回應,將會對相關法令進行檢討,不過近五年來,獲准的礦場30個,遭廢撤的礦場卻有68個,顯示礦務局已經重視環境保護,也著手從嚴管制了。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不會再開發新園區」 科技部長楊弘敦立院首報告

2016年6月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新任科技部部長楊弘敦1日赴立院,對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除了大談創新,也再次宣示2025年綠能達到25%的目標,至於科學園區徵用農地、農水的問題,楊弘敦則承諾「不會再開發新園區」。
新任科技部長楊弘敦。攝影:賴品瑀
宣示2025年綠能達到25% 科技部續推能源國家型計畫
楊弘敦表示,將推動「科研4.5」,以科技解決台灣的各種社會問題,包括少子化、高齡化、產業轉型、氣候變遷、災害、疾病、資安、甚至原民文化保存等。
詢答之間,綠能發展進度、科學園區閒置、災防等議題皆受立委重視。回應立委蘇巧慧的質詢,楊弘敦再次宣示2025年綠能達到25%的目標。
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將由科技部、經濟部、原能會與交通部共同推動,主要就是為2025非核家園的承諾尋求替代能源,除了各種創能如生質、太陽、離岸風力、海洋能、地熱、天然氣,也有儲能、減碳淨煤、節能、智慧電網等主軸。楊弘敦說,至今年4月為止,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已有53件專利、技術移轉26件、技轉金超過3000萬、促進廠商1.27億元。
科學園區閒置高 楊弘敦重申不開發新園區
科學園區徵用農地,閒置率又高的狀況,也受到多位立委的關注。立委黃國書當場要求不要再搶農地開發成園區,楊弘敦則重申科技部目前沒有開發新園區的打算。
黃國書指出,科學園區進駐率低,例如竹科銅鑼園區43%、竹科宜蘭園區2.4%、中科四期二林園區17.3%、中科南投園區21.6%,尤其是二林園區,原設定為光電產業園區,喊出將產生9200億產值、3萬個工作機會,徵收了包括相思寮等農地635公頃,搶農地又搶農水,但2009年開工至今,如今友達華映等光電產業都沒有進駐,目前只有一家醫療輔具相關的業者,「沒有發展科技、毀了農業、結果周邊都在炒作土地。」黃國書如此批評,並要求科技部全面檢討科學園區規劃。
立委蘇巧慧也以僅兩家廠商入駐的宜蘭園區為例,指出曾有動畫公司有意進駐,卻在詢問是否能使用國家高速網路時,得到「你要網路要自己跟中華電信申請」的答案,顯示科學園區所能提供的相關後盾有需要檢討,讓科學園區除了有優惠、群聚效應外,有更吸引業者的誘因。
立委蘇巧慧以文字雲分析科技部報告 ,發現創新兩字成分高過前朝。攝影:賴品瑀
新政府「南向政策」未有形 科技部被動配合
立委陳學聖則提出中興新村的高等園區受限於全區保留而「動輒得咎」的窘境,要求科技部與文化部積極合作,進行活化利用,尋求共存共榮。
楊弘敦在報告中提即,將配合「南向政策」,推動南海國際研究中心,引領區域的環境與防災研究,加強與東協國家的科技合作關係,但經記者追問,楊弘敦表示,是在太平島與東沙島進行自然科學為主的研究,如觀測、海洋資源等。
立委吳思瑤提出,新政府要落實南向政策,應該由科技部、教育部聯手鼓勵留學東協國家、增設國內東協語文學系、東南亞相關研究案等,更應該比照「歐盟科研創新合作平台指導委員會」,成立「南海國際研究中心」,但楊弘敦表示,科技部目前暫無相關計畫。顯示新政府的南向政策仍未具體前,科技部對此也是採被動配合的態度。
31日發生7.2地震,但地震預警警報仍非全台灣都有收到,沒收到的人笑稱自己是「國家級邊緣人」的狀況,也有多位委員提出,要求改善。前任行政院長張善政曾承諾7月1日正式上線,要求科技部把握時間改善,楊弘敦則回應,系統在科技部已告完成,推播不順利的狀況,應是NCC與業者部分,但科技部會盡力達成。

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自由貿易區所需 台中港增設轉口用油品儲槽

2016年5月3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為了台中港自由貿易區政策需要,倉儲業者提出計畫,在西六號碼頭要新設油品儲槽,作為代保存管理油品,供油品轉口的業務用。因為有機揮發物VOC排放問題,此案在環署走環評已到了第四次初審,在業者提出設法降低VOC排放量、承諾降低清槽頻率等措施後,此案獲得有條件通過。
此案由億昇倉儲公司提出,基地位在台中市梧棲港口,開發面積有11.17萬平方公尺,東側臨海西側臨堤,而南北兩側則已經是匯僑與中華兩公司的儲槽。
此案分五期,將陸續建置29個儲槽,營運量最高將達288萬公稟,其中220公稟將是柴油。目前規劃為轉口業務為主要。
16-05-31-16-20-16-873_deco
廠區配置,翻攝簡報資料。
做為油品儲槽,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揮發作用在之前的審查過程中獲得關注,擔憂清槽過程將會造成空氣污染。但業者指出,儲槽作為代保存管理油品,進出貨數量將一致、儲槽周轉速度很快,不致發生油品雜質沉積到難以清除,非清槽不可的程度,況且清槽作業時間長,一次需3個月左右,會影響倉儲經營,因此業者以限制同質類油品同槽使用來處理。
業者也在環評承諾中提出,依照《石油法》,此案的清槽時機將會是開始營運後的10年、15年與20年,清槽時每槽的VOCs最大排放量將達0.75噸。
此案VOCs預估最大排放量為72.68噸/年,但仍會有其他空污排放,推估PM2.5總計達0.391g/sec、PM10是0.661g/sec。健康風險評估為終身致癌總風險0.7X10-6、非致癌總風險為0.0066,都判定為可接受風險,但衛福部也提出,涵蓋了整個港區範圍的「焦點區」的致癌風險已大於1X10-6,且周圍有學校、醫院分布,應該以最大暴露濃度進行風險評估,並且學校與醫院都列入評估範圍,對此,業者回應,醫院、公所及中小學的增量致癌風險均落在E級。仍屬可接受風險。
16-05-31-16-21-01-037_deco
健康風險評估判定為「可接受風險」,翻攝簡報資料。
去年8月中國曾發生天津爆炸案,即是天津港的危化品倉庫發生爆炸事故,造成數百人死傷,此案作為港口油品倉儲,受到環委鄭文伯等的關注,要求重視工安問題。
而此案送件在環評細則修訂之際,因此雖然現在是環保署負責審理,但將來的監督或後續變更,都將由台中市政府的環評局負責,也是一個特點。

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內政部長葉俊榮首赴立院 重視居住正義、環境保護

2016年5月3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新任內政部長葉俊榮30日赴立院進行業務報告,其提出「建立安新生活空間」、「落實永續國土發展」、「打造友善居住環境」、「促進民主法治改革」、「強化多元親民服務」五大業務重點,其中環境相關的災害防救體系、國土計畫、海岸管理與濕地保育等工作都獲重視。
葉俊榮
新任內政部部長葉俊榮。攝影:賴品瑀。
在內政委員會中,立委的質詢大多集中在警消工作尊嚴與安全上,尤其是日前林全對太陽花事件撤告一事,亦有關心社會住宅政策如何落實,而多位出身台大法律的立委提及曾經上過葉俊榮的課,是一趣聞。
至於上周環保署長李應元率先拋出對太魯閣亞泥案的想法,葉俊榮回應立委莊瑞雄質詢時指出,據他瞭解,亞泥案在屬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部分只有24公頃,其實面積非常小,又已簽署備忘錄,預定在明年退出太魯閣國家公園。至於是否將有因應的相關國土規劃、國家公園管理措施,葉俊榮表示待內政部準備完整,再跟民間說明。
葉俊榮提出要從人、土地、制度三個方向著手,讓人民安心放心,尤其在土地方面,將重視居住正義與環境保護。

居住正義:社會住宅注重質量兼具

蔡英文政府喊出20萬社會住宅的目標,內政部要如何落實,受到不少立委關注。在報告中,內政部提出除了推動社會住宅外,還有辦理住宅補貼、推到現有興建中合宜住宅、推動租屋服務平台、充裕住宅基金財源等措施。
目前內政部在台北、新北兩都有辦理「社會住宅短其實施方案」,共5處1922戶,「社會住宅中長期推動方案」則是在2014年到2123年之間,編列67.68億元補助地方政府興辦社會住宅;住宅補貼則是以補貼租金、自購住宅貸款利息、修繕住宅貸款利息的方式辦理;內政部也將推動「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的試辦,提出包租代管招募一般房東參與社會住宅,鼓勵房東釋出空餘屋。
回應立委賴瑞隆的質詢,葉俊榮強調,社會住宅的質量都要重視,在質的方面,品牌、形象、都要顧及,要作到入住者感到住在其中是光榮的、受周邊居民歡迎的,他更舉國外的例子,有用混居等設計規劃,打破標籤化、甚至住戶品質遭質疑的狀況。

環境保護:落實國土永續發展

而在國土方面,報告中提及將推動國土測量、國土資訊系統、落實國土永續發展。包括地籍重測、國家座標系統、海陸域地形圖資、電子地圖、國土監測等都將持續進行,今年1月上線的「環境敏感地區查詢作業單一窗口,也將繼續整合各機關圖資,提供民眾查詢。
已經完成立法的「國土三法」,則是面臨建置配套子法的考驗。國土計畫法在今年5月施行後,內政部正在研訂21項子法,將在二年內公告實施全國國土計畫,四年內公告實施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六年內公告國土功能分區圖。在這些配套完成前,仍會推動全國區域計畫的修正。
去年2月公布施行的海岸管理法,雖然已經在今年2月訂定發布「海岸管理法施行細則」等5子法,但後續還有海岸資源調查、資料庫建置、整體海岸管理計畫有待擬定。
去年2月施行的濕地保育法,則將對國際級、國家級重要濕地研擬出總計42個保育利用計畫,目前進度是,二處國際級、四處國家級計畫草案進入公展與說明會,另有41個地方級暫訂重要濕地尚須與地方政府再評定。
原民立委谷辣斯再三提醒,內政部的決策對原住民影響深遠,並不能再有遇到涉及原住民的事務便交由原民會處理的態度,而是認知在原民的觀點下,內政部長的重要性不亞於原民會主委。谷辣斯提出,海岸法與濕地法的施行與區域劃定,必須維護原住民的權益,應任何決定應該落實原住民的知情同意。
葉俊榮表示,深知內政部業務業務廣泛,影響人民生活權益甚鉅。將以穩健改革、公開透明的方式來打造更好的國家。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台灣「素人建築師」如何面對氣候變遷挑戰 登上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2016年5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自製屋舍、廢棄貨櫃活化、報紙屋、民居雨水回收系統、運用廢棄材料,台灣各地其實有不少「素人建築師」,各自以自己的想法改善住所,甚至因應氣候變遷。看似平凡無奇的民居元素,其實在建築師的眼裡,是值得重視的常民智慧,現在正出現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展出。
第15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臺灣再製-常民構築〉展場(普里奇歐尼宮)_(1)
台灣常民建築模型,正在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圖片來源:國美館。

因地制宜  常民建築體現生活智慧

第九度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國立台灣美術館此次帶領交大策展團隊,提出「台灣再製 Re:Made in Taiwan」策展概念,將長期對台灣常民建築的觀察送到國際,在威尼斯展出模型,以此與世界對話。
展場中一個個紙管裡的建築模型,呈現出台灣常民建築的元素。策展人包括曾成德、莊熙平、曾瑋、曾聖凱,在他們眼裡,鐵皮屋、鴿舍、木柵欄這些在台灣隨處可見的建築元素,正是台灣的「素人建築師」面對在地各自不同條件所作出的因應之道,比起如台北101等明星建築或地標建築,更能代表臺灣當代建築的真實特色及人們實際的生活。因為這些日常建築與人民的生活並存共生,來自居民的集體力量與智慧。

面對氣候變遷  利用回收、廢棄素材迎戰

此次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大會主題是「前線報導(Reporting from the Front)」,要關注社會最前端的基層勞動者,如何在資源及環境條件不足之下為改善生存方式尋找解決之道。對此,策展團隊「交大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TDIS)」提出對台灣常民住所觀察的心得,表示不管是自製屋舍、廢棄貨櫃活化等,台灣的常民建築多使用輕巧、簡單、快速、普及的在地材料與回收材料。
《臺灣再製-常民構築》展品
台灣常民建築模型,正在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圖片來源:國美館。
例如宜蘭的全職農夫李旭登,觀察到因極端氣候產生的水資源缺乏問題,自行研發出居家雨水回收系統來因應氣候變遷;台灣女婿羅約翰,收集1300公斤的廢報紙,在屏東製作了一棟紙磚屋,賦予一般人眼中的廢棄回收物新的價值與生命,這些案例也將以照片或錄像方式參展。
在策展團隊眼裡,這都是素人建築師們面對種種挑戰,努力憑藉自身的觀察及經驗,讓建築設計在地化的常民生活智慧,在展館中呈現自製屋舍、廢棄貨櫃活化、報紙屋、民居雨水回收系統、運用廢棄材料等。

加入新科技材料  未來建築更環保

而策展團隊也引進了新科技的材質,提出他們對台灣建築的一點提議,包含永豐餘以農業秸稈綜合利用製漿造紙技術做出的nPulp材質,從將被焚燒的廢棄稻稈,轉生為紙漿、紙製產品的原料,更可以製成磚塊、管狀物等建材。
元太科技的E Ink輕薄大型的「電子紙」則可運用在建築的外觀,成為建築的動態皮層。更有從回收塑膠做成的觸媒塑膠紗網,可吸附PM2.5懸浮微粒,未來在市場上也具有相當發展潛力。
曾成德表示,空氣污染PM2.5已是全球危機,建築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做好設計,更應該想出對土地環境更友善的建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