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表達強烈反對核一重啟 立院取消8日原能會報告議程

2016年6月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核一廠一號機重啟與否引發爭議,除了反核人士按鈴控告了行政院長林全與經濟部長李世光等人外,立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也以取消相關專題報告來反制,表達強烈反對的立場。
反核人士方儉、林瑞珠等人今(6)日前往台北地檢署,控告林全等人意圖啟動危險核一一號機,是謀財害命。而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也將原訂在8日的「新政府如何處理核一廠停機及台電供電缺口之問題」專題報告取消,目前在立院網站已看不到此則議程。
新政府提出,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若其他措施都已使出,仍無法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的高溫與高用電需求,將重啟核一廠一號機作為選項之一,因此遭批政策「髮夾彎」,2025非核家園的決心也因此遭質疑。
雖然李世光一再解釋,核一廠還沒有除役,一號機現在已經修好了,重新加入並聯發電並非重啟。但其「只需要一道命令」的說法,表示是否重啟一號機只待原能會審核,讓立院相當不滿。
原本教育文化委員會邀請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經濟部部長、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在8日到立院以「新政府如何處理核一廠停機及台電供電缺口之問題」為題進行專案報告。
但立委鐘佳濱6日下午在經濟委員會質詢李世光時指出,教文委員會的召委陳學聖已將後(8)日報告取消,警告經濟部不要以為向立院報告完就可以展開核一廠一號機重啟的程序。鐘佳濱強調,立委不會同意一號機的重啟,而且,現在立院也不讓他們報告了。

立院報告首重綠能 經長李世光答核一重啟爭議

2016年6月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經濟部長李世光6日赴立院進行業務報告,重申將綠能列為五大創新產業之首,也將永續的能源與資源管理視作施政重點之一。然面對核一爭議,李世光表示核一重回併聯發電仍是考量之一,是為了短期內解決比想像中更嚴重的極端氣候。
「核一該除役就除役」,李世光表示年限期滿核一就不會再延役,在記者聯訪中,他同時也如此承諾。
16-06-06-12-08-25-098_deco
經濟部長李世光,攝影:賴品瑀。
歲修尚未完成、今年極端氣候來得早 導致缺電危機
李世光表示,今年極端氣候來的更早、梅雨季卻來的晚,在部分機組尚未完成歲修下,少了11%的供電量,因此在5月31日、6月1日兩天的高溫下,用電尖峰時的備載一度達到1.64%,已是吃緊狀況。
閣揆林全日前提出「安全無虞之下不排除重啟核一」一事,引起社會熱議,甚至惹民間團體提告,同為執政黨的立委邱議瑩更痛罵「丟臉」,要求政府找出解決方法,設法調度,更別拿限電恐嚇人民。
核一廠一號機雖然尚未除役,但在前年底大修時,因為發生燃料水棒連接桿斷開而停機,至今已經17個月,如今考慮將其重回併聯發電,引起各界砲火。
立委徐永明質疑,核一一號機重新發電的真正原因,就是核二日前發生爆炸,台電董事長黃重球也證實,在原本的計畫,歲修中的核二應該五月中旬就啟動了。

安全無虞是前提? 徐永明:核一歲修出事停轉 核二廠歲修完又停機

核二廠爆炸景象,黃國昌辦公室提供。
因此徐永明批,核一重啟與否根本不是政府政策,是核安問題,核一的重啟就是核二核安事故的代罪羔羊。
因此雖然林全與李世光都強調安全無虞是前提,但徐永明指出,「核一歲修出事停轉,核二廠歲修完又停機」相當質疑核安問題。立委管碧玲也指出,核一的安全性目前還沒有得到確認,而對於政院在此時放話——安全無虞的話核一可以復電——她表示不能接受。
對此,黃重球表示,技術方面已經達成安全無虞,就待原能會審查完成。
管碧玲表示,他不認為安全無虞就一定得要啟動核一,若民意寧願限電也不想重啟核一,政府也應順從民意。立委邱議瑩則強調政府應更努力推動分散用電,用智慧電表、強制性的讓用電人養成習慣。
立委蘇震清則指出,問題就是尖峰時段的調度能力,立委高志鵬更拿出圖表,顯示目前太陽能發電已經有能力在尖峰用電時段消減一座電廠。

綠能名列五大創新產業之首 太陽光電最受期待

面對今年GDP下修至1.06%,新政府提出升級轉型來因應國際情勢,包括產業轉型、產業升級與創新驅動三任務,要將原為「效率驅動」的模式轉換為「創新驅動」。除了綠能、國防、亞洲矽谷、生技醫藥、智慧機械五大創新產業,石化業的轉型與循環經濟都列為重點。
太陽光電尖峰時段表現,陳秉亨提供
太陽光電尖峰時段表現,陳秉亨提供。
李世光表示,台灣有良好的綠能條件,尤其更以太陽光電產業屬可立即推動,讓國產化產業與綠能政策並進,並吸引百億投資。李世光說,台灣的電子業技術、投資資金都是太陽光電的優勢,但如何取得足夠土地作為試煉場域,目前經濟部與台南市府合作要在台南沙崙成立創新綠能科技約區,作為南台灣綠能研發產業聚落的領頭羊。
永續的能源與資源管理:重視水電資源調度
新政府將「永續的能源與資源管理」列為施政重點,其中有啟動能源轉型與電業改革,加強水資源管理及防汛整備兩項。
重申2025非核家園、綠能20%的目標,經濟部要以提出節能、能源使用效率、儲能、電網穩定來確保供電,與加速興建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及電業法修法,完善電價調整機制。
水資源方面則要以海水淡化、再生水、地下水保育來打造多元永續的供水系統。傳統水源方面,則有湖山水庫啟用、中庄調整池、鳥嘴潭人工湖興建中、高屏溪伏流水等,新興水源則持續推動六座再生水廠與興辦海淡廠。
管理方面則追求有效管理與彈性調度。有效管理指自來水管線汰換、加強水庫防淤;彈性調度則將強化區域間的靈活調度。
節水則將從農業灌溉用水管理、工業用水回收、民生用水強制使用省水器材方面著手;防汛部分,除了運用科技檢視設備外,也要推動全民防災理念,引志工、社區、企業聯合參與。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看見空污 18組導演聯手推「脫口罩、找藍天」巡迴影展

2016年6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受到中國紀錄片「穹頂之下」的啟發,台灣18組影像創作者,也聯手推出反空污紀錄片影展,這個「脫口罩、找藍天」影像行動計畫,3日舉辦首映會,宣示展開12場的巡迴影展,這個計畫也在募資平台上等待各界支援,讓這些影片可以到更多地方,喚起民眾的反空污意識。
「這不只是影展,也是環境運動。」紀錄片導演蔡崇隆如此看待這個計畫,由蔡崇隆與影像工作者林泰洲率先發起,他們一人住在嘉義民雄、一人住在雲林斗六,身處空污嚴重的中南部,不願只能無奈看著空氣、淪為空污受害者,因此去年3月時,決定效法紀錄片穹頂之下,用影像力量讓人民看到空污。
一年來,參與的影像工作者如滾雪球般增加至18組,合計產出20部短片。參與導演來自台灣各地,年齡橫跨17歲到50多歲,創作出包括紀錄片、動畫、劇情片等類型的短片。
2016-06-03_03-25-48
看見空污 18組導演聯手推出「脫口罩、找藍天」影展。攝影:賴品瑀。
林泰洲拿出自己的身體檢查報告,指出自己的肺裡面就有0.5公分左右的結疥。在同一個普查,4000多個人中,有約10.5%的人有0.5公分左右的結疥。林泰洲指出,若結疥有0.8到1公分大,罹患肺癌的機率就會大增。「為了我這1/2的機會」,林泰洲要台灣看到中部的空污問題。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表示,空污為台灣帶來每年的額外死亡數,高達6000人,包括心血管疾病約2000人、中風約2000人、肺癌600人、慢性肺疾病1000人。陳為堅更指出,除了大家較熟知的心肺問題外,空污還可能造成老人失智,甚至在韓國的研究中也發現,青少年氣喘病發與自殺也成正相關,當空污嚴重時,兩天內的自殺人口是增加的。
公衛學者詹長權感嘆,研究空污已經30多年,但相關研究至今並沒有轉化到政策上,希望更多擁有權力的官員,能夠看看這個影展,別再對空污視若無睹。
蔡崇隆表示,在巡迴影展中,除了放片、進行短講,促使民眾正視空污問題外,也將進行連署,要求從政策上帶來改變。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表示,空污降量正是新的環保署團隊首要解決的課題,日前署長李應元已宣示四年內空污紅色警戒日減半的目標。詹順貴表示,在修法完成之前,環署正在盤點有什麼能先做的,包括紫爆時火力電廠降載、也要從餐飲、使用重油的工廠、二行程機車、柴油貨車的管制,各方面積極著手。
此巡迴影展目前仍在募資平台上募集行動經費,一場活動約需6000元。立委蔡培慧表示,將贊助故鄉埔里的放映會,長期為空污防制奔走的醫師葉光芃認領台中、彰化多場外,更建議蔡培慧多帶動立委認養各地區的放映活動,「民眾有意識以後,環保署更好推動」希望有民意作為後盾,讓政府積極處理空污問題。
【相關連結】

環署擬再擴四氯乙烯禁用範圍 2021年退出乾洗

2016年6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上月驚傳台南一對從事洗衣店的夫妻先後罹患血癌病逝,醫界懷疑乾洗溶劑四氯乙烯嫌疑大。3日環署舉辦四氯乙烯禁止運作事項的公聽會,其中禁止在乾洗作業中使用,即是重頭戲。但業者建議環署別衝世界第一,多給一點時間,讓業者能緩衝、也觀望國際執行的結果。
四氯乙烯已由WHO的顧問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2A級,是疑似致癌物質,除了對肝、腎有影響外,臨床研究也發現與膀胱癌、食道癌及血癌等疾病有關。若經皮膚接觸、吸入、食入、眼睛接觸,可能造成刺激、噁心、頭痛、無食慾、暈眩、失去意識、發紅、起泡、流淚、記憶力差、手腳顫抖、視力不良、手指麻痺等症狀。
若發生洩漏,可能造成空污、水污等污染。2007年環署將四氯乙烯列管為第1、2類毒性化學物質,已禁用在文具中的修正液及簽字筆墨水溶劑。
2021年禁用四氯乙烯乾洗 將領先歐美
環署打算在2021年禁用四氯乙烯乾洗,毒管處為此與業者舉辦公聽會。攝影:賴品瑀。
環署打算在2021年禁止四氯乙烯使用在乾洗作業,並在今年修正公告後,就不再有新登記或核可。毒管處對照國際的相關時程,美國要在2022年12月前將居住建物內的四氯乙烯乾洗設備移除、法國則是要在2022年1月達成乾洗店全面禁用。
因此業者對於環署要領先全球禁用四氯乙烯乾洗直呼「不知道該怎麼辦」,據許先生表示,四氯乙烯乾洗設備昂貴,當時可是花了「一棟房」的金額來投資,環署不能說禁就禁, 應該再寬限更多時間,讓既有的設備漸進淘汰,以保障業者權益。
許先生更提出據他所知,法國應該是2022年停止新設備的安裝,而非全面禁止,對此,毒管處處長袁紹英允諾,會再次確認。但宜蘭縣環保局代表則表示,一般而言,這些毒化物的管制,大多公告後一年便禁用,像四氯乙烯這樣有5年緩衝的,已是極少數,而這些乾洗店多就開設在住宅區,為了居民健康與安全,還是應該按照時程辦理。
目前全台尚有56家廠商申請做清潔劑用途,其中洗衣類38家、飯店7家、其他11家,從2011至2015年統計來看,每年用量約9~11公噸之間。在乾洗業者中,尚有3%的乾洗業者以使用四氯乙烯溶劑,97%的乾洗業者採石油系溶劑。不過反觀歐美的乾洗業者,使用四氯乙烯的卻高達8到9成,是很不同的狀況。

四氯乙烯洗衣質感沒得比  業者爭取再寬限時間

雖然環署毒管處在簡報中列出石油系、矽基、液體二氧化碳等替代品與技術,並列舉優缺點,但對使用四氯乙烯的業者來說,四氯乙烯不管是洗淨力或是速度,都還是最好。業者許先生指出,四氯乙烯洗過的衣物質感就是不一樣,讓他感動,簡直是「藝術品」,泰安乾洗店劉先生甚至指出,同業用石油系溶劑洗不乾淨的件,皆轉送請他幫忙。
16-06-03-11-09-08-829_deco
毒管處簡報提出各種替代溶劑的優劣比較,攝影:賴品瑀。
業者對於四氯乙烯僅是「疑似」致癌物就要遭全面禁用感到難以接受,許先生表示列管之後,環署一路持續稽查輔導,業者相關安全措施都做好了,並不會逸散、衣物在乾洗過程「乾進乾出」,也不會殘留傷害消費者,如今感到「一身專業武功被廢掉」、「職業的自尊與尊業受到質疑」。
目前遭到列管的四氯乙烯乾洗業者,依照空氣污染管制法、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職業安全衛生法等法令,都有不少的管制,有許多監測、填表、稽查要作。因此毒管處也呼籲業者要考量這些行政成本。
也有業者提出,四氯乙烯不易爆炸、無味,都不見得比石油系溶劑危險或不環保,不該過份污名化四氯乙烯。高雄洗染職業工會建議,或者可以建立標示,讓消費者自行決定是否要以四氯乙烯來乾洗。
不過毒管處表示,兩次公聽會開完,將會參考這些業者意見,作為修正的參考,但目前暫時沒有再開公聽會的打算,變動禁用期程的可能也並不大。

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中客衰減 觀光「小冬天」 賀陳旦強調多元發展、提升品質作解

2日交通部長賀陳旦前往立院,報告日前參與第九屆「亞太經合會(APEC)」觀光部長會議成果,強調「永續」、「包容性成長」,發展觀光的同時也要關注環境、在地特色及弱勢族群。其中委員會最重視的,還是中客來台人數大減問題,賀陳旦表示,將以協助產業認清各國的做法,同時將多元開拓努力,將持續跟業者溝通,協助產業度過「小冬天」。
而保育類龍王鯛遭捕殺,使綠島觀光形象受創。立委葉宜津也在會中提出應劃設綠島為禁漁區,以保障永續生態觀光財。她質疑若賀陳旦無法做到這件事,又怎麼談海洋觀光、永續利用?
2016-06-02_11-28-10
交通局長賀陳旦。攝影:賴品瑀。
APEC觀光部長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討論亞太地區觀光產業發展課題,APEC目前有21個會員,台灣以「Chinese Taipei 」名稱參與。此次會議討論重點在於各國皆相當強調觀光產業帶來的經濟產值與就業貢獻,並對此進行分析,也追求包括簽證簡化、空中連結、友善機場、智慧觀光等便捷措施。
賀陳旦表示參與此會後的心得是,台灣觀光產業的下一步,應該思考觀光產業如何對台灣整體與在地經濟發展更大功效,相較APEC各國觀光外匯收入平均達GDP的2.9%,泰國更高達9%以上,台灣目前只有2.76%,仍有很大成長空間;觀光產業要善用網路科技,協助在地觀光產業品牌化、國際化;重新盤點觀光資源,思考新戰略;與觀光客源多元開拓。

拚觀光  不能全靠中國遊客  

賀陳旦指出,雖然中客在APEC各國都是主力,但各國皆努力拓展多元客源,提供免簽、簡化簽證等,與新政府的「南向」政策方向相符。然中國遊客數量大減,仍受到立委們的關注。
立委蕭美琴認為,中客來台人數減少,正是進行檢討的時機。立委李昆澤提出,近年中國遊客大幅成長的同時,日本、歐美旅客卻不斷減少,中客從2008年的有8%,成長到現在40%,但日本從28%到15%,歐美從15%減少到7%,旅客多元性減少的狀況可見一斑,觀光業全靠中客支撐也造成問題。賀陳旦也表示,過去政府忙於追逐旅客成長數字,因此讓品質、配套規畫不夠落實。
如今中客持續衰減,產業面臨的「小冬天」,必須以開拓多元客群來解決。李昆澤指出,要改善觀光缺乏區域性、長期觀光規劃的狀況。過去中客短時間大量來台,且2/3以上集中在台北市活動,且有一條龍、低價團讓旅遊品質下降、更只有特定集團獲利。
賀陳旦則表示,要多元、要設法提升品質,假若中客將持續衰減,也得協助產業認清各國的做法,持續跟業者溝通例如開拓更多產品與景點,改變購物、景點過度集中的狀況。並且把資源下放,讓地方政府能提出更靈活的行銷或優惠。
陳歐珀提供 
台灣各項觀光條件與APEC各國相比。圖片來源:陳歐珀辦公室提供。
陳歐珀出示圖表,台灣觀光資源各項總和排名全球32,但「觀光旅遊發展是否優先」一項,在APEC各國中卻是敬陪末座,反觀如越南、泰國,各國陸續成立觀光專責機構,政府應該趁著組改,提高觀光局的位階。

龍王鯛等生物觀光產值高  立委籲綠島劃設禁漁區

立委陳其邁與龍王鯛合照
喜愛潛水的立委陳其邁與龍王鯛合照。圖片來源:葉宜津辦公室提供。
葉宜津提出日前綠島龍王鯛遭民宿業者獵殺一事,再次要求交通部出面主導,將綠島劃設為禁漁區,且範圍應為3海浬,觀光局承諾,將會會同農委會討論。
葉宜津指出,在帛琉,一隻龍王鯛一年帶來約6500萬台幣的觀光收入;在印尼,一隻魔鬼魟一生可以創造300萬美金產值;在菲律賓,三隻鯨鯊就足以養活一整個村莊的2、3000人;反觀台灣,這些海洋生物遭到捕捉,論斤論兩的販賣;原本最受歡迎的潛點龍洞,目前卻發生珊瑚礁沒有魚的窘境。
葉宜津批,綠島全區無涉原住民傳統領域,為何無法馬上劃設禁漁區,這一點都做不到,賀陳旦還去參加會議大談海洋觀光、永續經營,豈不汗顏?

不只太魯閣 環團批礦業憑恃霸王條款壞山林

2016年6月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長李應元上週提出,有意在明年設法停止亞泥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開採的立場,引起廣泛討論。李應元表示,將以此做為名年環資部誕生的賀禮,但環保團體更進一步要求,不只國家公園範圍內,國家公園外、地質敏感區等也深受礦業影響,應該以修改礦業法的特權條文、進行政策環評等措施,來搶救台灣的山林資源。
2日地球公民基金會、立委林淑芬與高潞以用等人提出訴求,包括修正礦業法、資訊公開、進行個案環評、政策環評、刪除後門條款與落實原民土地諮商同意權利。
2016-06-02_02-20-52
地球公民基金會、立委林淑芬與高潞以用等人提出訴求,包括修正礦業法、資訊公開、進行個案環評、政策環評、刪除後門條款與落實原民土地諮商同意權利。。攝影:賴品瑀。
全台礦場 4/5未做環評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潘正正指出,倘若台灣社會對亞泥礦場的開採景象感到震驚,不能不知道全台截至2014年底,共計有254個礦區、189個開工礦場,其中4/5的礦場卻從未經過環評。
潘正正指出,一定規模以上的開發行為,應經一定的申請與審查程序,包括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國家公園委員會進行審查土地利用、與環境影響評估或水土保持三項。
但反觀礦業,因森林法容許林地作礦業使用,之前即便以往礦業開發動輒數百公頃,卻不需進入區委會審查,直到去年9月,區委會第362次大會才做出「非都市土地管制規則超過兩公頃礦場應進入區委會審查」的修正。
礦區納入環評一事,也在上週才有立委林淑芬以臨時動議要求廢止環保署1999年作出採礦範圍不變則無須環評的函釋,並儘速修訂「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獲得環保署承諾修法,將舊礦展限(展延)納入環評。
「霸王條款」護身 礦業權不斷展延 誰駁回誰賠錢
「保證獲利、沒有風險!」林淑芬批評,台灣礦業史就是特殊利益的歷史,本來就已屬特許產業,又有為業者量身定作的法令,更顯特權。林淑芬直指,《礦業法》第31條就是「霸王條款」。
林淑芬指出,早在2003年,關於礦業權展限的第31條,從原本「須經主管機關准駁」,改為「非表列情形不得駁回」,就變成「原則許可,例外否准」。為何會有這樣的修法,林淑芬指出,當時曾有判例主張,礦業權准駁與否是政府的權利,因此其中並無信賴保護問題,卻換來以修法來優惠礦業權者的回應。
而同條第二項內容更規定,如果設定礦業權之後,礦區有同第27條各款被劃設成保護區而被駁回的情形,劃設機關必須補償礦業權者的損失。惜根台灣秘書長林子凌指出,因此在2006和2007年太魯閣國家公園曾編列近1億多元,補償除亞泥以外16個「禁採補償」礦場;而正在進行二階環評的萬達礦業,就位在文資法明訂為珍稀植物的台灣水青岡族群周邊,潘正正指出,林務局至今遲遲未公告的「台灣水青岡自然保護區」,原因就在若將萬達礦區劃設進保護區範圍,林務局就得對礦業權人進行賠償。
林淑芬補充,礦業與石化業是國內唯一「以量課稅」而非「以價課稅」的產業,礦業的稅一噸約數百元,且若出口還可以再退稅,相當不公平。
不甩原基法 也缺乏公民參與機制
立委高潞以用指出,採礦問題不只存在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在東部地區實相當常見,如支亞干部落就有至少16個礦業權環伺在側,台東成功鎮石雨傘部落也有二個石灰石礦採礦權正進行環評
1997年政府喊出水泥業產業東移,但這些原民土地的礦場,卻幾乎都無《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諮商並取得當地部落同意。高潞指出,這是嚴重剝奪原住民族對原住民族土地與自然資源權利,甚至少數須經環評的案件,「環境敏感區位及特定目的區為限制調查表」也僅規定調查原住民保留地,卻未將傳統領域列入,都違反原基法第21條。
「對財團友好,卻對原住民百般刁難!」高潞表示,原民基於傳統文化、祭儀或自用採取礦石,都仍未除罪化。因此他主張,未來除了所有在原民土地的開發案,都應依《原基法》第21條以及「諮商取得原住民族部落同意參與辦法」取得原住民與部落同意後才能進行開發,在礦業資源治理方面,礦務局更應積極地依原基法第22條規定與原民成立共管機制。
不只原民的諮詢同意權沒有落實,非原住民同樣面臨缺少公民參與的機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謝孟羽指出,在礦業法同樣有「奪我大屋,佔我田」的惡霸條款。
謝孟羽指出,檢視《礦業法》第47條,在「土地使用權取得階段」,容許礦業權者與私有土地所有人協議不成時,可進行提存地價、租金或補償,就此「合法」佔用私有土地,完全不顧土地所有人意願,嚴重侵害其人性尊嚴、財產權與居住遷徙自由,根本是違憲惡法,太魯閣族人的土地就是因此遭亞泥「合法佔用」。
開後門條款散落各法 礦務局諾研議修法
謝孟羽表示,除了礦業法得修,還有不少便利採礦的「開後門條款」散落各法之中,都在蠶食鯨吞台灣的山林資源。
例如,《國家公園法》第20條容許報請行政院核准後,就可以在國家公園的特別景觀區及生態保護區內採礦;《自來水法》第11條第1項第3款,經自來水主管機關核准就可以在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採礦;《森林法》第9條第1項第2款,容許在森林與保安林內採礦;自然保護區設置管理辦法第11條第1項第8款,容許在自然保護區之永續利用區探採礦;《野生動物保育法》第8條第2項容許在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探採礦等相關法規。
礦務局主秘徐銘宏則回應,將會對相關法令進行檢討,不過近五年來,獲准的礦場30個,遭廢撤的礦場卻有68個,顯示礦務局已經重視環境保護,也著手從嚴管制了。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不會再開發新園區」 科技部長楊弘敦立院首報告

2016年6月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新任科技部部長楊弘敦1日赴立院,對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除了大談創新,也再次宣示2025年綠能達到25%的目標,至於科學園區徵用農地、農水的問題,楊弘敦則承諾「不會再開發新園區」。
新任科技部長楊弘敦。攝影:賴品瑀
宣示2025年綠能達到25% 科技部續推能源國家型計畫
楊弘敦表示,將推動「科研4.5」,以科技解決台灣的各種社會問題,包括少子化、高齡化、產業轉型、氣候變遷、災害、疾病、資安、甚至原民文化保存等。
詢答之間,綠能發展進度、科學園區閒置、災防等議題皆受立委重視。回應立委蘇巧慧的質詢,楊弘敦再次宣示2025年綠能達到25%的目標。
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將由科技部、經濟部、原能會與交通部共同推動,主要就是為2025非核家園的承諾尋求替代能源,除了各種創能如生質、太陽、離岸風力、海洋能、地熱、天然氣,也有儲能、減碳淨煤、節能、智慧電網等主軸。楊弘敦說,至今年4月為止,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已有53件專利、技術移轉26件、技轉金超過3000萬、促進廠商1.27億元。
科學園區閒置高 楊弘敦重申不開發新園區
科學園區徵用農地,閒置率又高的狀況,也受到多位立委的關注。立委黃國書當場要求不要再搶農地開發成園區,楊弘敦則重申科技部目前沒有開發新園區的打算。
黃國書指出,科學園區進駐率低,例如竹科銅鑼園區43%、竹科宜蘭園區2.4%、中科四期二林園區17.3%、中科南投園區21.6%,尤其是二林園區,原設定為光電產業園區,喊出將產生9200億產值、3萬個工作機會,徵收了包括相思寮等農地635公頃,搶農地又搶農水,但2009年開工至今,如今友達華映等光電產業都沒有進駐,目前只有一家醫療輔具相關的業者,「沒有發展科技、毀了農業、結果周邊都在炒作土地。」黃國書如此批評,並要求科技部全面檢討科學園區規劃。
立委蘇巧慧也以僅兩家廠商入駐的宜蘭園區為例,指出曾有動畫公司有意進駐,卻在詢問是否能使用國家高速網路時,得到「你要網路要自己跟中華電信申請」的答案,顯示科學園區所能提供的相關後盾有需要檢討,讓科學園區除了有優惠、群聚效應外,有更吸引業者的誘因。
立委蘇巧慧以文字雲分析科技部報告 ,發現創新兩字成分高過前朝。攝影:賴品瑀
新政府「南向政策」未有形 科技部被動配合
立委陳學聖則提出中興新村的高等園區受限於全區保留而「動輒得咎」的窘境,要求科技部與文化部積極合作,進行活化利用,尋求共存共榮。
楊弘敦在報告中提即,將配合「南向政策」,推動南海國際研究中心,引領區域的環境與防災研究,加強與東協國家的科技合作關係,但經記者追問,楊弘敦表示,是在太平島與東沙島進行自然科學為主的研究,如觀測、海洋資源等。
立委吳思瑤提出,新政府要落實南向政策,應該由科技部、教育部聯手鼓勵留學東協國家、增設國內東協語文學系、東南亞相關研究案等,更應該比照「歐盟科研創新合作平台指導委員會」,成立「南海國際研究中心」,但楊弘敦表示,科技部目前暫無相關計畫。顯示新政府的南向政策仍未具體前,科技部對此也是採被動配合的態度。
31日發生7.2地震,但地震預警警報仍非全台灣都有收到,沒收到的人笑稱自己是「國家級邊緣人」的狀況,也有多位委員提出,要求改善。前任行政院長張善政曾承諾7月1日正式上線,要求科技部把握時間改善,楊弘敦則回應,系統在科技部已告完成,推播不順利的狀況,應是NCC與業者部分,但科技部會盡力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