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稱鳥與蝙蝠逐年增加 英華威台中兩風場擬停止環境監測

2016年6月1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風能公司英華威在大安大甲與大豐的兩項風電計畫,日前提出變更內容對照表,今(14)日由環保署環評初審通過。兩案皆為停止部分關於噪音、陸域動物生態的監測。而兩案位置相鄰,也分別尚有零星未完成的風機,因此小組召集人游繁結建議,應該合併監測資料,累積為資料庫並進行論述,甚至也尋求未來將同風場的兩案合併審理的方法。
開發單位探討風機對候鳥,蝙蝠生態示意圖。本圖為同案於2015年環評審查時的資料照片。攝影:賴品瑀。
開發單位探討風機對候鳥,蝙蝠生態示意圖。本圖為同案於2015年環評審查時的資料照片。攝影:賴品瑀。
風能公司英華威以「中威」公司名義,在台中分別進行大安、大甲案與大豐案,兩案均位於台中大安大甲沿海。雖然曾經因計畫在大甲溪出海口架設風機,衝擊小燕鷗繁殖地而引發爭議,但在修改計畫後,兩案都已陸續通過環評。目前大安大甲還有編號66與29B兩座風機未開始施工,大豐案則有38、70、29號風機尚未施工。

英華威提出鳥類蝙蝠未受風機影響 甚至數量逐年增加

「候鳥停棲覓食並未受風機施工營運影響」、「候鳥數量呈季節變化,並有逐年增加趨勢」、「未發現因本計畫風機造成鳥類停棲覓食異常現象」,英華威代表方妍懿提出大安大甲案鳥類調查的結果,表示包括東方環頸鴴、黑腹濱鷸等指標鳥類與蝙蝠的監測結果都顯示數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大豐案則因為位置相近,也就延續大安大甲案的調查成果。
因此,英華威提出,由於風機的施工與營運期間監測期滿且未發現風機造成的異常情形,而申請停止部分環境監測。
風能發電中,噪音與陸域動物生態兩項一向是最受關心與爭議的部分。此次英華威提出變更環境監測計畫,機組開始運轉的「營運期間」噪音部分,全頻與低頻噪音,兩案雖維持每季1次、每次24小時的監測頻率,但改變部分監測地點。
陸域動物生態仍是對鳥類與蝙蝠進行監測,但在大安大甲案中,鳥類從每月一次的頻率改為每季一次,蝙蝠則由原先5、6、7、8月各一次,每次紀錄蝙蝠聲紋連續兩晚改成每季一次,範圍為第66、67、63、29B風機中心500公尺範圍,大豐案則是鳥類從全區每月一次變為在第38、29、70號風機中心500公尺範圍每季一次,蝙蝠則維持在第70號風機中心1,000公尺內,每年3、5、7、9月各一次。
由於兩案位置相近,小組與業者皆有意將監測互相延續,成為一體。召集人游繁結則期待合併這些監測資料,做整體的呈現,來論述風機對陸域生物的影響。
英華威經理楊程欽 表示,大安大甲是該公司第一個位於非工業區的環評案,因此他們主動作了比環評要求更多的調查,也是為了累積資料庫。

鳥與蝙蝠撞擊風機 真相仍須調查

而鳥類與蝙蝠是否因風機產生撞擊一事,委員張學文透過書面意見提問,要求英華威說明,英華威則以監測期間風機附近是否發現鳥類與蝙蝠屍體作為指標,指出在大安大甲案中,在82次營運調查中發現10次23隻,其中小雨燕最多,而蝙蝠29次營運期間調查則是6次9隻,但英華威傾向解釋為自然淘汰,不盡然是風機撞擊死亡。在大豐案的調查只見一次,但該調查區域內的第70號風機尚未展開施工。
英華威指出,不管是美國在2008年的調查,或是中興大學曾經協助台電計算,鳥類撞擊風機的機率約是2.5%左右。但也有委員質疑,目前僅有每月監測時順道撿拾鳥與蝙蝠的屍體,是否死於撞擊,亦或已遭腐爛無法辨認、甚至遭到其他動物攝食都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如果鳥掉下來都沒有動物來吃掉,是否也顯示當地的生態有問題?」游繁結也提出這樣的疑問。

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陳添枝首赴立院報告 「大國發會」要用產業平衡南北

2016年6月1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在國際「慢速拖行」的經濟狀況下,要談提昇台灣國內經濟,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提出「提振國內內需」、「出口代工模式亟需扭轉」的想法,並在今(13)日首次入立院進行業務報告。
2016-06-13_02-22-37
國發會主委陳添枝首次入立院報告。攝影:賴品瑀。
大國發會時代 新主委提三駕馬車雛形
行政院院長林全曾宣示「大國發會」時代來臨,意味著國發會將為政院幕僚機構,主司政策協調。「要打破各部會本位主義,」陳添枝如此回應立委蘇震清的質詢。
「激勵民間投資、振興經濟景氣」、「啟動體制改造,激發經濟潛能」,陳添枝提出需求、供給兩端著手的施政構想,要運用國發基金引導民間一起投資,而他的「三駕馬車」分別是「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國家級投資貿易公司」、「五大創新產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源。
其中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將是向銀行融資1000億元,用以促進民間新投資與創造就業機會;而國家級投資貿易公司,則是公私合營,資本額100億元,政府投資比例將低於50%,但仍具有經營主導權,不過面對立委徐永明、張麗善質疑此投資公司是否將成「太上皇」,陳添枝則澄清政府不能派人,只是號召民間參與。
如何拉近南北發展差距? 陳添枝:仍需以產業帶動
立委關注國發會要如何平衡區域發展,陳添枝則答說,還是要以發展產業來帶動,例如以台南為中心的綠能中心,高雄也正在規劃一個高階材料與軟體的中心,要藉此改善南北差距,甚至以此作為新南向的起點。
不過,立委林岱樺、廖國棟等人質詢指出,陳添枝在報告中並無具體與詳細的提出如何做好區域發展。
林岱樺表示,目前在資源、產業、稅源、交通建設、社福資源等都有分配不均的問題,因此造成區域發展失衡,也衍生出經濟產業失調、貧富差距、不利社會團結等困難。林岱樺更指出,五都改制之後,南北差距更加拉開,例如捷運等基礎建設便成呈現集中在北部的不公平狀況。
陳添枝表示,要平衡區域發展,國發會打算以發展產業、創造就業來帶動,例如綠能中心將位於台南,以此帶動南高兩市的發展,而高雄也將有一個高階材料與軟體的中心。但林岱樺質疑,國發會的報告中,僅在只在國土規劃上提及區域發展,立委陳明文也指出政府曾經在2010年提出「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將全台劃分為七個區域生活圈,但核定至今,卻從未落實。
以高雄為例,林岱樺建議國發會應積極處理大林蒲遷村案,認為可以同時解決當地居民受苦,也讓南星計畫的遊艇等產業,都可以因此解套而獲發展、遷建高雄小港機場、擴編國發基金南部辦公室等。同樣出身高雄的立委賴瑞隆則建議藉由納入東港、大鵬灣、小琉球的交通計畫,讓大林蒲獲得其他發展,不再只是工業污染的代名詞。
「亞洲矽谷」將出爐 台灣特色、結合既有產業在哪裡?
在蔡英文政府大談的「五大創新產業」中,陳添枝透露,其中「亞洲矽谷」一項的跨部會協調已經完成,而新南向則尚在討論中。國發會表示,亞洲矽谷主要以「智慧城市」相關產業為止,包括物流、交通、健康照護等。
蔡英文在競選期間就以多次強調,將會盡快法規革新,陳添枝再次重申,將對一些已經不合時宜而阻礙新創展業發展的法令,將採「滾動式」調整。
自身擁有青年新創成功經驗的立委許毓仁強調,亞洲矽谷應該是一個生態系而非一個地點,重要的不是地點與空間思維,而是軟體,否則「失敗的經驗我們已經看過很多次了。」許毓仁更說,計畫何必叫做亞洲矽谷,讓國際友人相當不解,台灣分明有自己的優勢,並不需要複製矽谷,且矽谷經驗也不見得可以成功複製。
立委蔡培慧提醒,政府尋求國家發展,也不能只專注在五大創新,否則非高學歷者仍無法受到照顧,仍面臨就業機會、薪資等問題。蔡培慧更指出,國發會應該尋求社會經濟、社會企業、創新企業三者的結合。賴瑞隆也指出,開創新產業外,也應該強化既有的產業,建立品牌、加強行銷管道,同樣也能讓地方青年不用再到台北討生活,立委蔡易餘也建議,將現有的工業區納入考量之中。

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六成民眾半年內不要看到塑膠微粒 環署諾明年完成禁用公告

2016年6月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在民間團體的奔走下,洗面乳、去角質用的美妝產品所含塑膠微粒危害海洋的議題獲得社會關注,8日獲得環署明確表示將在明年完成禁用公告的表態。
8日環團看守台灣、綠色和平與立委林淑芬、陳曼麗等人,帶6000多筆民眾連署,再次要求環署「立即馬上」展開禁用,不願明明已獲社會支持的事情,卻在環署與衛福部之間淪為皮球。而環署廢管處處長吳盛忠則回應,署長李應元已經指示,環署將會主責此事,預計在明年完成禁用公告。
DSC_0636
環署承諾明年完成公告,環團送出連署名單,要求環署加速辦理。攝影:賴品瑀。

六成民眾期待 禁用公告「越快越好」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孫瑋孜指出,統計問卷,65%的民眾希望含塑膠微粒的洗面乳半年內展開禁用,且越快越好,也有28%的民眾希望一年內就不要在市面上看到這類商品,願意等兩、三年者,僅佔8%,一成都不到。
林淑芬指出,環署已有法源可管,不應與衛福部在都同意塑膠微粒該禁的狀況下,卻要求對方出面禁止。依照《廢清法》第21條「物品或其包裝、容器有嚴重污染環境之虞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予以公告禁用或限制製造、輸入、販賣、使用。」環署現在就可以展開管理。吳盛忠則回應,李應元已指示此事「接定了」,就由環署來負責。
環署也正是要依照《廢清法》第21條訂出相關規定,預計在明年完成公告,要禁止製造、輸入含有塑膠微粒的化妝品與牙膏。
面對環團提出美國在2017年7月禁止製造、輸入,2018年7月禁止販賣、使用的期程。吳盛忠表示,要公告禁用,仍有相關的公聽、協商會議需要舉辦,環署更得進行檢測規範、實驗室等的設計,後續才能展開業者送驗、抽查等管制,甚至如WTO等國際貿易,需要2個月的預告時間,因此無法馬上禁用,但環署將盡力在明年完成公告。

嗜吃海鮮者恐年攝入萬顆微粒 健康面臨風險

「愛美也不用傷害環境!」看著滿桌洗面乳、沐浴乳空瓶,與其中含有的塑膠微粒,陳曼麗這麼說。孫瑋孜表示,試管中的粉末,就是看守台灣利用咖啡濾紙,一一濾出這些美妝品內含的塑膠微粒。這些作為磨砂、去角質用的塑膠微粒,98%是聚乙烯,少數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ET或尼龍,大小從10um到1mm不等,在使用過後進入排水系統、更因為太過細小,污水處理設施無法攔阻,就進入河川海洋。
DSC_0645
各種美妝產品與其內含的塑膠微粒數量。攝影:賴品瑀。
孫瑋孜指出,塑膠微粒進入海洋後,不斷吸附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包括全氟化合物、萘、菲、六氯化苯等傷害人體的物質。且國外研究顯示,浮游生物相當喜愛這樣的塑膠微粒,因此這些有毒物質也就進入食物鏈,最終將回到人體。
據瑞典科學家以鱸魚做研究, 發現生活在塑膠微粒濃度高者,孵化與成長都受影響,甚至有活動力差、失去躲避危險能力的狀況。而比利時2014年的研究指出,喜歡吃海鮮的民眾,一年可能吃進11,000顆的塑膠微粒。這些,都讓孫瑋孜質疑,塑膠微粒對環境與人體都有不可忽視的風險及威脅。

等不及政府管制 民間自推APP 一掃微粒現型

在政府完成禁用相關規定前,看守台灣也分享了一個APP供在意的民眾現在就可以自救也救環境。這個「打擊塑膠微粒」APP,由看守台灣與荷蘭「塑膠濃湯基金會」合作,上面已有一批不良產品清單,且完成中文化,民眾只要利用手機掃描產品條碼,就可以知道該產品是否含有塑膠微粒。孫瑋孜指出,目前看守台灣自行進行的調查中,468件產品裡,高達196件含有塑膠微粒,超過4成。
DSC_0640DSC_0641
掃描美妝產品條碼,app告訴你是否含有微粒。攝影:賴品瑀掃描美妝產品條碼,app告訴你是否含有微粒。攝影:賴品瑀
孫瑋孜提醒,除了訴求磨砂、去角質功能者,近6成都有塑膠微粒,更有聲稱使用天然柔珠或沒有標誌內有柔珠者,裡面也有大量塑膠微粒的現象,因此民眾應該多使用這個APP,徹底檢查自己是否誤用了。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廢液晶面板轉生 成電鍍廢水處理新材 明年彰濱展開實測

2016年6月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國人手中報廢的3C螢幕,將從掩埋場長眠中醒來!環署與工研院7日宣布,研發出全球首創技術,將廢液晶面板玻璃改質為奈米孔洞吸附材料,可處理工業廢水中的鉛、銅、鎘、鋅、鎳 等重金屬,可望解決電鍍、半導體、面板、印刷電路等產業的工業廢水,甚至協助農地整治。
環署表示,將在明年就到彰濱的電鍍專區進行實廠驗證,估算出成本後,就可以推廣到商業使用。
16-06-07-16-24-05-122_deco
環署與工研院推出新技術,將提昇工業廢水處理技術。攝影:賴品瑀。
面板玻璃再利用 環署:技術全球首創
環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執秘許永興指出,環署一直在設法著手廢液晶面板的再利用,繼2015年成功將廢棄面板中液晶、銦和玻璃等成分各自分離後再利用,此次更與工研院研發出了面板玻璃改質為奈米孔洞吸附材料,這個世界首創的技術,能將工業廢水過濾為重金屬與可回到工業製程的回收水。
預估未來量產後將技術轉移至電鍍業大量運用,不僅減少地球負擔,還能創造上億元商機。許永興說,除了省去原本將廢面板直接掩埋的處理費用,以此奈米玻璃處理工業廢水,將節省有毒重金屬污泥、廢水處理費,更能回收重金屬。
許永興以彰濱工業區的電鍍專區為例,原本產出的90萬噸工業廢水,若依照傳統化學沉降處理的方式,將產生大量的有毒重金屬污泥,更需約5400萬元的處理費用;但使用此奈米玻璃來處理廢水,則不會產生污泥,更能回收45萬公噸的水,省下廢水處理費1,890萬元、並得到182公噸的回收重金屬,價值約2687萬元。而明年研究團隊也就是要到彰濱進行實廠驗證,讓此技術從實驗室研究走進工業區實務。
目前全台回收廢液晶面板約600公噸,若全部投入改質,將產生540公噸奈米孔洞吸附材料,比起目前使用的離子樹脂1公噸3美元的成本,奈米玻璃僅要0.3美元,許永興認為,這對業者相當有吸引力。
16-06-07-16-24-38-048_deco
面板玻璃改質為奈米孔洞吸附材料,可將工業廢水中的鉛、銅等重金屬分離出來。攝影:賴品瑀。
奈米孔洞吸附重金屬 可望應用於農地整治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博士洪煥毅表示,液晶面板玻璃有別於一般玻璃,具高度耐酸、耐高溫等特性,經改質技術成為高比表面積的奈米孔洞吸附材料,對銅、鉛等重金屬離子都具備極高的吸附能力。經過處理的水,將可以回到工業製程,重複使用至少20次以上,也等於減少了20倍的廢水排出。
此技術除了可以應用在電鍍、半導體、面板、印刷電路板工廠外,也可以在廢鉛蓄電池處理業,甚至農地整治上。
洪煥毅解釋,在農地整治上,第一步仍需要以水清洗土壤,但在第二步上,奈米玻璃便可以處理這些廢水。許永興則表示,農地整治的應用,將列在第二波,第一波還是優先處理電鍍業廢水。
全台目前每年報廢液晶面板約900公噸,但獲得回收的約600公噸,回收率只達七成。許永興提醒,廢液晶顯示產品回收及再利用價值相當高,為避免不當及非法拆解、丟棄,造成環境污染或危害人體健康,民眾家中若有汰舊換新之廢液晶顯示產品,可透過各地方政府清潔隊、量販店、電器行等回收點及合格回收處理業進行回收。

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表達強烈反對核一重啟 立院取消8日原能會報告議程

2016年6月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核一廠一號機重啟與否引發爭議,除了反核人士按鈴控告了行政院長林全與經濟部長李世光等人外,立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也以取消相關專題報告來反制,表達強烈反對的立場。
反核人士方儉、林瑞珠等人今(6)日前往台北地檢署,控告林全等人意圖啟動危險核一一號機,是謀財害命。而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也將原訂在8日的「新政府如何處理核一廠停機及台電供電缺口之問題」專題報告取消,目前在立院網站已看不到此則議程。
新政府提出,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若其他措施都已使出,仍無法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的高溫與高用電需求,將重啟核一廠一號機作為選項之一,因此遭批政策「髮夾彎」,2025非核家園的決心也因此遭質疑。
雖然李世光一再解釋,核一廠還沒有除役,一號機現在已經修好了,重新加入並聯發電並非重啟。但其「只需要一道命令」的說法,表示是否重啟一號機只待原能會審核,讓立院相當不滿。
原本教育文化委員會邀請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經濟部部長、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在8日到立院以「新政府如何處理核一廠停機及台電供電缺口之問題」為題進行專案報告。
但立委鐘佳濱6日下午在經濟委員會質詢李世光時指出,教文委員會的召委陳學聖已將後(8)日報告取消,警告經濟部不要以為向立院報告完就可以展開核一廠一號機重啟的程序。鐘佳濱強調,立委不會同意一號機的重啟,而且,現在立院也不讓他們報告了。

立院報告首重綠能 經長李世光答核一重啟爭議

2016年6月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經濟部長李世光6日赴立院進行業務報告,重申將綠能列為五大創新產業之首,也將永續的能源與資源管理視作施政重點之一。然面對核一爭議,李世光表示核一重回併聯發電仍是考量之一,是為了短期內解決比想像中更嚴重的極端氣候。
「核一該除役就除役」,李世光表示年限期滿核一就不會再延役,在記者聯訪中,他同時也如此承諾。
16-06-06-12-08-25-098_deco
經濟部長李世光,攝影:賴品瑀。
歲修尚未完成、今年極端氣候來得早 導致缺電危機
李世光表示,今年極端氣候來的更早、梅雨季卻來的晚,在部分機組尚未完成歲修下,少了11%的供電量,因此在5月31日、6月1日兩天的高溫下,用電尖峰時的備載一度達到1.64%,已是吃緊狀況。
閣揆林全日前提出「安全無虞之下不排除重啟核一」一事,引起社會熱議,甚至惹民間團體提告,同為執政黨的立委邱議瑩更痛罵「丟臉」,要求政府找出解決方法,設法調度,更別拿限電恐嚇人民。
核一廠一號機雖然尚未除役,但在前年底大修時,因為發生燃料水棒連接桿斷開而停機,至今已經17個月,如今考慮將其重回併聯發電,引起各界砲火。
立委徐永明質疑,核一一號機重新發電的真正原因,就是核二日前發生爆炸,台電董事長黃重球也證實,在原本的計畫,歲修中的核二應該五月中旬就啟動了。

安全無虞是前提? 徐永明:核一歲修出事停轉 核二廠歲修完又停機

核二廠爆炸景象,黃國昌辦公室提供。
因此徐永明批,核一重啟與否根本不是政府政策,是核安問題,核一的重啟就是核二核安事故的代罪羔羊。
因此雖然林全與李世光都強調安全無虞是前提,但徐永明指出,「核一歲修出事停轉,核二廠歲修完又停機」相當質疑核安問題。立委管碧玲也指出,核一的安全性目前還沒有得到確認,而對於政院在此時放話——安全無虞的話核一可以復電——她表示不能接受。
對此,黃重球表示,技術方面已經達成安全無虞,就待原能會審查完成。
管碧玲表示,他不認為安全無虞就一定得要啟動核一,若民意寧願限電也不想重啟核一,政府也應順從民意。立委邱議瑩則強調政府應更努力推動分散用電,用智慧電表、強制性的讓用電人養成習慣。
立委蘇震清則指出,問題就是尖峰時段的調度能力,立委高志鵬更拿出圖表,顯示目前太陽能發電已經有能力在尖峰用電時段消減一座電廠。

綠能名列五大創新產業之首 太陽光電最受期待

面對今年GDP下修至1.06%,新政府提出升級轉型來因應國際情勢,包括產業轉型、產業升級與創新驅動三任務,要將原為「效率驅動」的模式轉換為「創新驅動」。除了綠能、國防、亞洲矽谷、生技醫藥、智慧機械五大創新產業,石化業的轉型與循環經濟都列為重點。
太陽光電尖峰時段表現,陳秉亨提供
太陽光電尖峰時段表現,陳秉亨提供。
李世光表示,台灣有良好的綠能條件,尤其更以太陽光電產業屬可立即推動,讓國產化產業與綠能政策並進,並吸引百億投資。李世光說,台灣的電子業技術、投資資金都是太陽光電的優勢,但如何取得足夠土地作為試煉場域,目前經濟部與台南市府合作要在台南沙崙成立創新綠能科技約區,作為南台灣綠能研發產業聚落的領頭羊。
永續的能源與資源管理:重視水電資源調度
新政府將「永續的能源與資源管理」列為施政重點,其中有啟動能源轉型與電業改革,加強水資源管理及防汛整備兩項。
重申2025非核家園、綠能20%的目標,經濟部要以提出節能、能源使用效率、儲能、電網穩定來確保供電,與加速興建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及電業法修法,完善電價調整機制。
水資源方面則要以海水淡化、再生水、地下水保育來打造多元永續的供水系統。傳統水源方面,則有湖山水庫啟用、中庄調整池、鳥嘴潭人工湖興建中、高屏溪伏流水等,新興水源則持續推動六座再生水廠與興辦海淡廠。
管理方面則追求有效管理與彈性調度。有效管理指自來水管線汰換、加強水庫防淤;彈性調度則將強化區域間的靈活調度。
節水則將從農業灌溉用水管理、工業用水回收、民生用水強制使用省水器材方面著手;防汛部分,除了運用科技檢視設備外,也要推動全民防災理念,引志工、社區、企業聯合參與。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看見空污 18組導演聯手推「脫口罩、找藍天」巡迴影展

2016年6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受到中國紀錄片「穹頂之下」的啟發,台灣18組影像創作者,也聯手推出反空污紀錄片影展,這個「脫口罩、找藍天」影像行動計畫,3日舉辦首映會,宣示展開12場的巡迴影展,這個計畫也在募資平台上等待各界支援,讓這些影片可以到更多地方,喚起民眾的反空污意識。
「這不只是影展,也是環境運動。」紀錄片導演蔡崇隆如此看待這個計畫,由蔡崇隆與影像工作者林泰洲率先發起,他們一人住在嘉義民雄、一人住在雲林斗六,身處空污嚴重的中南部,不願只能無奈看著空氣、淪為空污受害者,因此去年3月時,決定效法紀錄片穹頂之下,用影像力量讓人民看到空污。
一年來,參與的影像工作者如滾雪球般增加至18組,合計產出20部短片。參與導演來自台灣各地,年齡橫跨17歲到50多歲,創作出包括紀錄片、動畫、劇情片等類型的短片。
2016-06-03_03-25-48
看見空污 18組導演聯手推出「脫口罩、找藍天」影展。攝影:賴品瑀。
林泰洲拿出自己的身體檢查報告,指出自己的肺裡面就有0.5公分左右的結疥。在同一個普查,4000多個人中,有約10.5%的人有0.5公分左右的結疥。林泰洲指出,若結疥有0.8到1公分大,罹患肺癌的機率就會大增。「為了我這1/2的機會」,林泰洲要台灣看到中部的空污問題。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表示,空污為台灣帶來每年的額外死亡數,高達6000人,包括心血管疾病約2000人、中風約2000人、肺癌600人、慢性肺疾病1000人。陳為堅更指出,除了大家較熟知的心肺問題外,空污還可能造成老人失智,甚至在韓國的研究中也發現,青少年氣喘病發與自殺也成正相關,當空污嚴重時,兩天內的自殺人口是增加的。
公衛學者詹長權感嘆,研究空污已經30多年,但相關研究至今並沒有轉化到政策上,希望更多擁有權力的官員,能夠看看這個影展,別再對空污視若無睹。
蔡崇隆表示,在巡迴影展中,除了放片、進行短講,促使民眾正視空污問題外,也將進行連署,要求從政策上帶來改變。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表示,空污降量正是新的環保署團隊首要解決的課題,日前署長李應元已宣示四年內空污紅色警戒日減半的目標。詹順貴表示,在修法完成之前,環署正在盤點有什麼能先做的,包括紫爆時火力電廠降載、也要從餐飲、使用重油的工廠、二行程機車、柴油貨車的管制,各方面積極著手。
此巡迴影展目前仍在募資平台上募集行動經費,一場活動約需6000元。立委蔡培慧表示,將贊助故鄉埔里的放映會,長期為空污防制奔走的醫師葉光芃認領台中、彰化多場外,更建議蔡培慧多帶動立委認養各地區的放映活動,「民眾有意識以後,環保署更好推動」希望有民意作為後盾,讓政府積極處理空污問題。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