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葉教授」書上有寫! 南鐵案都市計畫將重審 自救會籲內政部長辦聽證

2016年8月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面對南鐵東移案極可能在下週二(9日)於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大會闖關,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聯合會與聲援團體5日上午前往內政部大樓門前,向部長葉俊榮喊話,要求內政部先為此案召開「聽證會」。
民眾將葉俊榮就任前才出版的新書封面貼在內政部鐵門,說要提醒部長葉俊榮記得法學教授葉俊榮的主張,以聽證會來充分辯論此案的必要性與公益性,也才是落實憲政並符合自己身為學者時的見解。
拿出內政部長葉俊榮上任前的著作,南鐵自救會要求先舉行聽證會。攝影:賴品瑀。
拿出內政部長葉俊榮上任前的著作,南鐵自救會要求先舉行聽證會。攝影:賴品瑀。

都委大會下週9日再戰 限縮發言「僅一人」

內政部大門與門牌遭自救會民眾貼滿葉俊榮著作封面。攝影:賴品瑀
內政部大門與門牌遭自救會民眾貼滿葉俊榮著作封面。攝影:賴品瑀
由於當都市計劃通過後,此案便將啟動土地徵收的程序,因此都委會可說是最關鍵的關卡,在上週7月26日的都委會第879次大會時,第二度進行審查的台南鐵路地下化案在民眾的不斷抗議下流會,當時會議主席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裁示延至8月9日的第880次都委大會續審。
但民眾日前收到開會通知時,卻發現都委大會對於9日舉辦的第880次做出不同以往的規定,限制每個團體列席代表人數只能有1人,遠不及慣例的5人。「根本是戒嚴」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發言人陳致曉痛批,認為新政府號稱最會溝通,卻比先前的馬政府更管制人民的意見。

自救會批花敬群 說好的程序正義變包庇

但出面接受陳情的內政部都市計劃組組長陳興隆只回說將「謹慎處理」,是否先停開都委大會、是否舉行聽證、是否撤回只能一人代表發言的規定等問題,卻全推說「不是我能決定不是我能回答」。陳致曉表示,他們將會據理力爭,已有心理準備可能面臨警方驅離等,他們雖不會暴力相向,但也絕對不會服從。
陳致曉指出,花敬群在6月時曾經表態,認為南鐵東移案「程序正義非常重要」,因此承諾舉辦「具備聽證精神」的擴大小組會議,也將「盡力協助居民取得政府公文與資訊」,強調「擴大小組會議不預設立場,若未釐清真相可繼續召開」,但如今不但限縮民眾進場發言,說好要給的相關文件39份只給了7件等,根本自打臉。 陳致曉更批,在先前的會議中,花敬群以包裹議題、限制各議題只能問一次、限制發言時間等作法在包庇台南市府,甚至說出「官方都有說明,只是你們不接受。」的話,縱容官員迴避民眾的提問。

葉教授新書大談憲改 葉部長淪「阻礙憲政落實的僵化官僚」?

陳致曉拿出葉俊榮上任部長前,四月才出版的新書《The Constitution of Taiwan: A Contextual Analysis》,指出身為法學學者,葉俊榮在其中提出了「台灣的憲政改革乃是由街頭的公民運動與廟堂的大法官釋憲一起推進」、「僵化的政府系統是阻礙台灣憲政發展的原因之一。」等主張,而如今南鐵的都計審議程序涉及土地徵收,陳致曉向葉俊榮喊話,應該依行政程序法辦理行政聽證,怎能在仍有爭議的狀況下逕送大會決議。這不但沒有落實憲政,更反成「內政部本身就是阻礙憲政落實的僵化官僚」的糗樣。

大法官廖義男新書:現行徵收未保障居民參與程序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也帶著大法官廖義男所著《土地法制度論集》,巧的是此書今年一月出版也算是新書。其中亦提及「中央主管機關於決定徵收之審議,並未保障被徵收土地所有權人參與程序」的現況,廖義男書中指出現行的公聽會形式並不等同於土地所有權人、利害關係人參與程序表示意見的機會,然現行法卻並未明文保障被徵收土地所有人參加程序權利的規定,因此現行規定並不符合正當法律程序的要求。
「聽證就是我們所缺的。」徐世榮強調自救會絕非無理取鬧、民粹,他們是一次一次的在提醒政府,應該給當事人公平參與的機會,跟政府機關平等的地位,在充分的資訊下進行充分辯論的機會。因此對於都委會把9號的大會設計成1位代表發言、1人3分鐘感到非常失望。
「聽證會確認了必要性公益性後,真該徵收就徵收,政府為何不願聽證?在怕什麼?是怕之前都在說謊被發現嗎?」徐世榮批。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朗讀大法官廖義男著作中對現行徵收程序的檢討。攝影:賴品瑀。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朗讀大法官廖義男著作中對現行徵收程序的檢討。攝影:賴品瑀。

律師:南鐵案聽證要在都計通過前 否則淪背書

協助自救會的元貞法律事務所律師蔡易廷更表示,南鐵案並不能等到進入徵收程序才開始辦聽證會,因為此案就是要實現都市計劃,所有重要的事項都會在都委會做出決定。因此,若不在都委會這個環節釐清徵收是否可行,那麼後續徵收程序才聽證的話,就只是淪為背書,若真是在聽證會翻案了,則又是白費了先前的社會資源,消耗了政府與民間。
蔡易廷表示,這樣的訴求當然有法律依據,從釋憲文來看,709、739號分別認定都市更新與市地重劃都應該舉行行政聽證,相較前兩者尚須取得居民同意,不需取得同意的土地徵收對人權侵害更為嚴重,當然更需要行政聽證。
陳致曉指出,自救會已經整理出11大爭點,從官方自己的書件中尋找證據,要指出東移案並沒有比原軌施作有利,包括徵收較多的私有地、拆較多的房子、花更多的經費徵收、不能維護已是古蹟的台南車站,更因為需拆除開元路、東門路陸橋與中華東路陸橋進行拖底工程,造成交通黑暗期,甚至危及公共安全等,必要性與公益性都有待在聽證會充分辯論。

小英道歉後 正視土地問題 是原民自治的第一哩路

在本週一八月一日原住民日時,總統蔡英文終實現選時承諾,以代表政府的身份向原住民道歉。蔡英文以17次的道歉,回首400年來從明鄭時期外來政權陸續登島並進行統治,卻剝奪了原民原有的語言、文化、習俗與生活領域,導致原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與社經地位落差的現狀。
然而,在總統道歉後,原運30年來高喊的「還我土地」訴求,將在此等到什麼回應?又可能對台灣土地的管理與利用會有何影響?
20120728杉原灣,反美麗灣音樂會 賴品瑀攝影
2012年反美麗灣音樂會時,當地部落划竹船主張傳統領域。攝影:賴品瑀。
蔡英文強調,此次道歉,是國家內部所有人邁向和解的開始,更承諾將會朝向推動落實原基法、達成原民歷史正義、建立原民自治基礎三項目標去努力。蔡英文除提出後續將以設置建立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原住民族基本法推動會 、原住民族法律服務中心等機構,去追求國家與原民的對等關係、原民取得公平權益、與緩和原民傳統慣習與現行國家法律的衝突。更特別提及原民狩獵權、蘭嶼核廢料、平埔族正名等問題。

蔡諾11月1日公告傳統領域 杉原棕櫚可能為落實知情同意權首例

不但要加速審議「原住民族自治法」、「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等法案。在土地方面,蔡英文宣示將在今年的11月1日,開始劃設與公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其實早在2002年原民會即第一次提出正式調查報告,傳統領域不但已有初步調查與認定,成果也早公布在原民會網站上供人下載,卻至今無正式公告。我們在東海岸、日月潭等位在原民傳統領域的大型開發案如環評等審議過程中,往往可見相關攻防。通常是這樣的劇本:環保團體與當地原民部落結盟,強調當地既是自然資源珍貴又是傳統領域,不但不該開發,更得先取得部落的知情同意再說,但開發方卻常常以並未正式公告來不認傳統領域,也就不願意進行部落知情同意。
我們回首自原基法2005年上路至今,從未有任何開發案曾經取得原民知情同意再展開後續審議,也無人知曉該如何進行原民知情同意,也因此在先前杉原棕櫚爭議時,由行政院舉行的跨部會小組中在第三點的結論上,更點名要求原民會調查過去10年原民會自身在原民土地的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學術研究等計畫,有依法取得原民知情同意的件數與比例,藉此檢討如何訂立配套法令,但目前除了未見原民會的正面回覆,經四處詢問學者、民間團體與其他相關部會,也得到「恐怕一件都沒有」的答案。
對照原民族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在蔡英文道歉後所表態,美麗灣、杉原棕櫚等開發案所在的都蘭灣將會是優先公告的傳統領域,夷將也與行政院上月的宣言同調,確認屆時杉原棕櫚必須實施原民的知情同意,因此預估杉原棕櫚極可能就會是適用原民會所新訂出的規範進行原民知情同意的首案。

傳統領域是啥? 需正視看待土地的方式原漢大不同

但究竟原民傳統領域的範圍、意義如何去定義?常有許多人擔憂,是否公告傳統領域就等於得完全返還土地的所有權,那麼若某部落主張過去曾利用整片地、整個山頭時,那麼現存在土地上的人與財產該何去何從?若要追究回溯到400年前,豈不是全島都是傳統領域,那非原住民者如何自處?
因此,常有人質疑,要談政府要對原民長久以來的遭遇進行補償,面對土地問題,是否將淪為「發錢還地大會」?
從相關書件可知,傳統領域調查中的6大調查項目包括:1原住民保留地;2原住民祖先耕作、祭典、祖靈聖地之土地範圍;3原住民舊部落及其周邊耕墾游獵之土地;4原住民使用之湖泊、河川浮覆地;5原住民傳統以來所屬漁場之海域;6政府徵收、徵用作為其他機關管理而目前已放棄荒置或未使用之土地。我們可以說,藉著調查傳統領域的過程,也是在理解原住民的空間、領域等觀念及其生活、生存、自治的方式。
例如過去部落並無土地私有概念而是集體擁有,又如輪流利用幾個獵場的資源等,原民與目前主流族群重視私有財產的看待土地方式並不相同,這樣的事實需要互相理解與溝通,這也就是蔡英文所稱的「邁向和解的開始」,也將會是未來走向原民自治的重要基礎。而原民學者與團體多年來也不斷疾呼,不談土地的原民自治恐怕只是「假的!」

國土計畫上路後 原民土地改列「特定區」 規劃納入部落需求

而傳統領域再加上現有的原住民保留地合稱「原住民土地」,就將藉著《國土計畫法》的上路開始處理現存不合理的原民土地使用管制,將會是具體落實原民轉型正義的重要戰場,也可能是原鄉改變處境的機會。
目前法定16族的原民共有743個部落,每個族群的需求大不相同,單一的土地使用管制當然無法反應與滿足個別需求,但在國土計畫法的前身區域計畫法中,26萬多公頃的原住民土地有98%分散在「非都市土地」的11種分區、19種用地名目之中。
由於未將原住民族生活形態與傳統使用土地方式納入考量,往往呈現用途不多元、不符合生活與慣習需要的矛盾處。例如在原保地中,林業用地佔64.9%、農木用地佔28.6%、建築用地僅佔0.6%,反而讓想在原鄉依照祖先生活方式生活的原民,時常淪為「超限利用」的違法狀況,即便取得原住民保留地資格,也往往因為屬於保安用地、林業用地,有「什麼都不能做」的限制。
但《國土法》開跑後,原民土地與海域將完全納入全國國土計畫中的特定區域,成為都市計畫、國家公園計畫等各部門計畫的上位指導。不但原民土地、海域將依照原民使用需求來訂定土地使用管理規則,「國土復育促進區」也將有原民部落參與機制。

目標朝向原民自治 土地、部落公法人將是重要角色

據原民會土地利用科解釋,在國土四大分區中的原住民土地,將依照原民需求來創設合宜的土地使用管制及使用地,如「國土保育區」中,有限度使用水源用地、傳統獵場用地,「農業發展區」則依需求規劃部落耕作用地,「城鄉發展區」規劃部落建地、傳統祭儀用地、成長管理用地等,「海洋資源區」則依照海域使用及傳統慣俗,規劃漁獵場域等。
將來原民部落除了有權知情同意縣市政府所提出的執行計畫外,更需要參與其中,例如調查釐清區域空間範圍、提供規劃需求等,都需要由部落自己提出需求,否則假手他人,計畫將很難適地適性。也就是說,「部落公法人」將有重要的角色,更顯部落培力、人才培育的重要與急迫。
部落公法人制度同樣也是落實原民自治的關鍵,亦在這次的道歉中獲蔡英文提及。
據原民會的說法,原住民土地的管理權將在土海法完成後,從林務局、退輔會、國家公園等機關移交到原民會,並且,在仍不知何時來的未來,更可能由原民自治管理。
這些土地在國民政府來台時,從日本政府手上「繼承」後逕自劃為國有,不知道要去「登記」者便失去了土地也遭受了限制,更在政府需要財源、打算變現時一再發生糾紛。因此土地的處理,絕對是台灣要談轉型正義時所無所迴避的大題目之一,而要處理龐大面積的原民土地,絕對將撼動現有使用土地的現狀與態度。
原民自治這條路想必漫長而充滿荊棘,是否能在島上的人們互相理解、和解下走到這一步?卻是無法逃避的,正如蔡英文的道歉中所說「除非我們不宣稱自己是一個公義的國家 」。

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國道七號環評 國工局自悔替代方案 民眾抗議「演很大」

2016年8月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預計耗費1600億經費的「國道七號」計畫,打著紓解國道1號楠梓高雄端車流量的目的,卻因為衝擊鳳山丘陵生態、污染水源與地質相關調查不完全等問題,多年來爭議不斷。2日環署舉行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第9次延續會議,開發單位國道新建工程局針對先前會議提出的替代方案,自稱不可行而反悔;這已是環評程序中大小會議的第19次會議,但仍在為主方案與替代方案的可行性原地打轉。
「演很大!」民眾痛批此案的審查分明就是「以開發為前提」,因此替代方案不過是虛晃一招。他們質疑,如果真的有1600億的經費能花,那高雄市府應優先處理大林蒲遷村,別在讓他們活在污染的環境中。
DSC_1812
當地居民與環團前往環署,批國工局自刪替代方案。攝影:賴品瑀。
國道七號預計從高雄港南星計畫區洲際碼頭,沿著小港、鳳山、大寮、鳥松,一直到仁武。此計畫原本在一階環評得到專案小組「不應開發」的建議,卻在2013年8月的環評大會翻盤,改為進入二階環評,並從2014年9月展開二階環評的範疇界定會議,卻至今仍在爭論零方案與替代方案的可行性。
先前會議中,關於不興建國道七號的零方案,總計討論出8項交通現況改善計畫,並已展開指引表中的逐項討論,決定地形、地質與土壤項目都將在二階嚴審。

稱零方案、替代方案不可行 國工局自行「槓掉」遭砲轟

但此次會議,國工局卻又一一指出這些改善計畫並非國工局可主導,不可行;包括新建二港口跨港橋、第二過港隧道、台17線小港區、台88線改善、都會區西側台17線高架中央拓寬、貨櫃報關時間地點分流、縣道183升級或高架化、國道1號路廊設置貨運專用高架化鐵路等,最後只打算將「國道一號強化交通管理措施」與「國道1號高雄都會區路段高架中央拓寬」兩項將納入。
DSC_1817
國工局在此次會議將之前討論的替代方案與零方案改善計畫「槓掉」大多數,稱不可行。攝影:賴品瑀。
而在替代方案中,光明路案、高屏溪西側案兩個路線替代方案,也都遭國工局指出,在先前2008年的可行性研究中,得到並非最適方案,也不符分擔國1楠梓以南路段與高雄市中山四路車流的目標,雖在2014年重新納入二階的替代方案,但實在與原方案差距太大,等同新案。
但反國道七號自救會會長簡志強痛批,國工局排除這兩個替代方案的原因,分明是因為要繞過某廠商的土地而作路線調整,反而改道逼近鳳鳴社區的民宅。「說什麼要避開駱駝山,那為什麼不避開鳳山丘陵?」簡志強說,比起駱駝山,鳳山有大冠鷲等猛禽,國道七號卻不避開,相當荒謬。
擔任主席的環評委員李育明表示,相當能「感同接受」簡志強的氣憤,且之前已經討論過了,並不接受國工局此次自行提出的變更,「沒有藍色的這條!」李育明堅持國工局不該在會議中提出這個新路線。
16-08-02-18-15-20-492_deco
國工局自行修改替代方案路線,居民不滿,主席李育明也無法接受,直說「沒有藍色的那條!」。攝影:賴品瑀。
簡志強更指出,就因為有貨櫃業者要求,國工局就決定在與台88線相交處再增設一個系統交流道,完全不顧當地居民每次會議北上一再抗議,居民洪秀菊更直指就是貨櫃業者在鄰近的南星計畫區炒地皮所致,這幾年當地已經多了40多個貨櫃場。

19次會議仍膠著卡關  詹順貴表訝異

國工局翻案的這些意見讓民間相當不滿,簡志強在會議前便批「開發為前提」、「演很大」,這些爭議讓會議陷入長時間的論戰,久久無法展開指引表的討論。
「不該是由開發單位刪刪減減!」看國工局單方面的要「槓掉」這些替代方案,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不滿,「這樣會有被呼嚨的感覺」環評委員廖惠珠也這樣說,表示能理解民眾的心情。
因此在討論後終有共識,表示那些替代方案雖各有主管機關,非屬開發單位職權,但開發單位應該將函詢或協調方案主管機關後,將研商結果納入二階報告初稿內容,並納入交通部政策說明與二階環評公聽會議程等。
此案在大小環評相關會議已經共計審了19次,更橫跨了沈世宏、魏國彥與李應元三個署長的任期,副署長詹順貴也在會議前出現,表示相當關心此案為何審了這麼多次還在原地打滾,「我也很訝異,先來看一下。」
詹順貴認為,二階的範疇界定理應在3至4次的會議內討論出將來要對哪些項目進行更嚴謹的調查,範疇界定並非實質審查,因此即便開發單位有反彈,但主席仍應該有權裁示要求哪些方案要納入評估。詹順貴表示,將在瞭解後,試著檢討與改善相關流程。
DSC_1815
詹順貴低調旁聽此案,想知道為何審了19次,能如何改善。攝影:賴品瑀。
此次會議除了再次確認零方案、替代方案,並未進入範疇界定的討論便已用完時間,雖然在上次會議確認了地形、地質與土壤項目大多需要嚴審,但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也指出,對照當時環評大會結論,曾要求對地質安全、土壤液化及順向坡進行調查與提出因應對策,如今仍不見提出土壤液化與旗山斷層的相關報告,他建議國工局先撤案,完成調查再說。
而此案開了9次延續會議,目前的進度卻只到「範疇界定指引表」的第一大項,恐怕將超越淡海二期環評開了12次範疇界定的紀錄。另外,除非開發單位自行撤案,否則即便民間團體與環署再有意見,也無法在範疇界定的程序中停止此案。

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吸附重金屬兼施肥 水族箱過濾耗材成土壤救星

2016年7月29日宜蘭訊,賴品瑀報導
水族箱過濾耗材,報廢後也可以是整治土壤,甚至提供營養的好物!「其實技術不高,只是需要找到靈感。」宜蘭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劉鎮宗如此謙稱自己的研究,不斷在廢棄物中尋找可作為土壤整治的應用素材,就如同研究室的電子琴,他總在閒暇時彈奏,尋找出再利用的和弦音色。
水族箱裡的珊瑚礁等濾水耗材,也可以再利用於土壤整治。攝影:賴品瑀。
去年才發表了利用酒廠污泥中的有機物來吸附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屬,劉鎮宗今年指導的畢業研究生李奇軒,更在突發奇想下,發現水族箱的過濾耗材,如珊瑚礁、活性炭、沸石等,在報廢後,還能用來整治污染土壤。移除重金屬的同時,還提供了氨氮等元素。

淘汰水族濾材  變身土壤除污生力軍

劉鎮宗旗下的實驗室就這麼不斷在廢棄物中尋找可以整治土壤與廢水的新秀,他的學生李奇軒今年便以「以水族館廢棄的淨水濾材復育重金屬污染土壤之整治」的研究畢業。
李奇軒指出,他到台北民權東路五段著名的「水族街」去向業者討淘汰的珊瑚礁、沸石、活性炭等淨水濾材,發現這些業者平均一兩個月就會汰換一輪,而且多是做為廢棄物直接送進垃圾車。
這三項淨水耗材的皆以多孔洞特性來吸附雜質,原本擔憂這些已是水族館淘汰,也許吸附土壤重金屬的效果會不佳。不過李奇軒在實驗中發現,跟全新濾材比較,用過的濾材吸附重金屬的能力仍達80%,且更吸附了水族排泄物,包括氨氮磷等元素,能在土壤中提供養分。又珊瑚礁成分為碳酸鈣,與農友時常灑上調整土壤酸鹼值的石灰或草灰功能類似,能讓土壤呈弱鹼性。
劉鎮宗笑稱,這些水族耗材運用在農地上,移除重金屬的同時也在施肥。

酒廠污泥、堆肥再利用  能除土壤重金屬

而談到去年的研究成果,劉鎮宗表示,酒廠污泥皆來自釀酒過程中的各種天然成分,如穀物殘渣等,本就是受到農友歡迎的肥料。而他與同為宜蘭大學環工系教授的李元陞發現,酒廠污泥中的有機物含有特殊的官能基,例如羧基和胺基,可吸附重金屬。
因此他們萃取酒廠污泥中的有機物作為「可溶性有機碳溶液」,除了溶液中的羧基和胺基能吸走重金屬外,其中的氮、磷、鉀、鈣、鎂等元素,也提供了土壤養分,其微酸特性,更讓土壤酸鹼值維持在pH4 ~ 6之間,讓土壤中的微生物能維持較完整的生態。
劉鎮宗指出,傳統處理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方式,是用含有強酸的溶液洗滌土壤,把其中的重金屬洗掉,不但經費高昂,難以實作,且缺點是土壤中的養分和微生物也會被一併去除,成為酸鹼值在pH1 ~ 2的強酸劣質廢土;又或者可採用翻土方式,將較深層的土翻至淺層,但此法只是達到「沒有超標」,實質上反讓污染更加擴散。反觀酒廠污泥是廢物利用,且原理簡單,在國際期刊發佈後,如印度、印尼、中國的等國學者紛紛表達了興趣。
利用酒廠污泥的技術,劉鎮宗近期也在堆肥上取得了進展。他指出,一般而言,果菜市場所淘汰的菜葉等,由於含水量高,其產生的液肥是更方便運用的。
P1160519
劉鎮宗與實驗室中檢測重金屬的設備。攝影:賴品瑀。
實驗團隊在污染的彰化農地取得土壤樣本。攝影:賴品瑀。在實驗室中進行除污效果研究。攝影:賴品瑀。

「危險的案子」選址大肚山斜坡 富安產業園區「不應開發」

2016年7月2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這個案子真的是很危險的案子!」環評委員劉希平一再感嘆,打算在大肚山稜線地帶開發的富安產業園區案,因為衝擊草鴞、石虎與多種珍稀植物生態與敏感地質,在2015年底首次環評專案小組便引發爭議,遭小組考慮打入二階環評,29日第二次審查,小組更做出「不應開發」的結論,建議環評大會直接駁回此案。
包括挖填土方數量高達464立方公尺,大規模改變地下、位在基地邊緣的滯洪池可能危及下游與鄰近地區;抽用地下水390CMD(立方公尺/每日),違背「地下水補助地質敏感區」規劃;304CMD污水將排放同安厝坑排水系統,恐影響上千公頃農地;缺乏廢棄物處理設施;影響當地珍貴希有保育類動植物生態;缺乏空污總量管制對策;旅館等非工業使用規劃無合理性,總共七項理由,讓此案無法開發,在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就明快得到駁回此案的答案。
台中地區民間團體近年不斷疾呼當地空污嚴重、大肚山已是台中的最後綠肺,正在為「大肚山自然公園」催生奔走,此案卻打算在大肚山的稜線進行開發,總面積達33.45公頃,大部分為台糖用地,計畫引進金屬製品、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等製造業。
DSC_1671
環委劉希平質疑此案選址山坡上,威脅周遭與下游的安危。攝影:賴品瑀。

開發斜坡恐釀災 環委:「危險的案子」

雖然開發業者「大順發企業」指稱此案目的「創造大肚山台地產業走廊之群聚效應」,更稱掌握有409家廠商有擴廠需求,需求土地至少162公頃,但遭民眾以台中市政府在區域計畫的資料反駁,指出目前台中地區閒置工業區土地合計近800公頃,強調此案並無必要,甚至質疑此案只是為了「洗土地」,將原來的台糖土地轉作旅館與興建住宅用。
一再表達此案是「危險的案子」,環評委員劉希平質疑此案為在山崩地滑地質敏感區、地下水補助地質敏感區,卻要在山坡地開發工業區,斜坡一頭232公尺高,另一頭157公尺,說要挖填平衡,但原先凹的地方都是「水的地方」填土改變地形,對周遭與下游是威脅。
此外,開發單位在東方基地邊緣設置4個滯洪池更讓他擔憂,「暴雨來就直接下去了!」

石虎、草鴞等珍稀動植物都沒調查到 民眾、環委不認同

在生態部分,雖然開發單位指稱有擺設自動相機,但包括石虎、草鴞、台灣百合、石竹、白毛前、一枝黃花、長萼瞿麥等珍稀動植物,卻說都無發現,讓大肚山學會吳金樹相當不滿,拿了放大的照片,直問「明明正在開花,為什麼我看得到你看不到!」
吳金樹直說,大肚山生態特殊,雖然高度不過2、300公尺,但卻有不少從冰河時期保存至今的高山植物。
DSC_1670
吳金樹出示珍稀植物長萼瞿麥的照片,質問開發單位怎會無調查到。攝影:。賴品瑀。
生態學者、環評委員張學文更表示,曾一再要求提出西南部分的生態調查,開發單位卻始終無提供。業者所委託的生態顧問公司解釋說,是由於西南區目前受中油管制無法進入,因此僅在邊緣做調查,這點讓張學文無法接受。
張學文說,西南角是一片次生林,且少人為擾動,正是基地內生態最精華之處,且西南區正對著東北風,將來若產生空污,將首要衝擊其中的珍稀動植物,張學文表示,若依照過去資料,當地應有一級保育動物石虎、草鴞,更有不少猛禽。業者說無調查到,但是民眾卻非常肯定說有看過,「草鴞會喜歡的就是這樣的環境」張學文這樣說。

靈鷲山貢寮闢八層樓道場 恐衝擊藍腹鷳、穿山甲、食蟹獴

2016年7月29日新北訊,賴品瑀報導
宗教團體靈鷲山將在東北角海岸天然林建設地上六層、地下二層的「宗教文化園區」,在尋求淨化人心的同時,卻恐怕因砍樹整地,衝擊藍腹鷳、穿山甲、食蟹獴等生物的棲地,此案環評在第二次專案小組的討論中,一度考量必須進入二階環評,但仍選擇讓此案再一次補件再審。
靈鷲山
此案建築模擬圖。圖片來源:取自報告書件。
靈鷲山為禪宗佛教團體,目前以新北市貢寮山區「無生道場」為基地,此宗教文化園區開發案計畫在鄰近無生道場的林地,面積合計2萬5692平方公尺,其中有2萬1643平方公尺是建築地上6層、地下2層的建物,將有246間寮房供僧眾與信徒居住,與研討室、禪堂、圖書館、餐廳等設施。
靈鷲山指出,這次的開發計畫源於解決僧眾、信徒與短期靜修學員住宿空間不足問題。
但環評委員張學文指出,開發基地全區為少見的東北角海岸天然林,生物多樣性高,更有八成以上是原生樹種。不但有藍腹鷳、穿山甲、食蟹獴等生物棲息,亦有黑鳶、大冠鷲、黃嘴角鴞、領角鴞、台灣藍鵲等保育鳥類出沒,「林子砍掉就摧毀他們的家了。」
張學文一度建議此案應進入二階環評。他指出,靈鷲山目前計畫並非低度開發,所提的生態補償計畫也並沒有實質達到迴避、減輕衝擊的效果,其所提的綠化、沉沙池更都僅是減輕,卻不能算是補償,生態補償應該是提出如找一塊類似的地,以維護這些動植物的生存,但靈鷲山目前並無提出這樣的規劃,僅提了部分道路高架設計,讓動物可從道路下方通行穿越的迴避,與一些樹木移植計畫。
因此小組要求業者在今年10月31日前補正,第一條便是補充保育類動物於主要繁殖季節調查資料,與貢寮地區北返遷徙性鳥類過境情形等文獻或調查資料,納為生態減輕或補償措施的規劃依據。但在討論過程中,卻是因為時序已進入7月底,很明顯時限之內不可能重新進行一次春季生態調查,而退而求其次要求提交相關文獻資料。
除了生態之外,小組也要求靈鷲山補充停車規劃、交通管理、地質安全對策、火災地震等公安與污水排放等資料。

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提水保法爭議修法 施義芳自清:為解決長久弊端

2016年7月2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我的精神就是,不能讓政府來開標、評比,因為讓政府收錢就是會綁標!」立委施義芳28日在陳曼麗的陪同下,與十餘個環保團體會面討論其水保法修正草案,面對先前質疑是為了自肥四大技師公會,施義芳強調他是想解決水土保持工程界長久以來的弊端與成效不佳。
經溝通後,環團普遍表示感受到施義芳立意良善之處,但也認為比起更動目前現有的法令,更應該檢討的是相關遴選機制,與增加公民參與。雙方也有共識,應該先舉辦公聽會、研討會,對水保法與相關評選機制做全面的檢討。

提案廢除政府核准權力  水保計畫改技師公會審  惹非議

日前因提出水保法14-1修正草案而挨批的立委施義芳,在陳曼麗陪同下,邀請環團提供意見。攝影:賴品瑀。
兩週前立院經濟委員會討論施義芳所提案的水保法第14條之1修正草案,由於提出對水保計畫的審查單位限縮為水土保持、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及大地工程四大技師公會;且從政府招標改為受審者自行選擇審查單位;更打算將地方政府原有核准的權力改成備查,消息經本報報導後,引起環保團體激烈討論與反彈。
依照現行法規,所有位在山坡地的開發計畫,都需要提出水土保持計畫或水土保持規劃書,除了四大公會外,相關大專院校、學術團體等也皆有審查資格,目前的審查是由地方政府招標,審核結果再由地方政府確認。

抨擊:行政審查弊端叢生  無人受懲處

施義芳今日與環團會面,指出從事工程業30餘年,深感淹水、土石流等災害不斷、整治效果不佳,原因就出在專業與行政單位之間結合成「幫派」而弊病叢生。也因此他在委員會點名水保局局長李鎮洋等官員身兼學會理事長,一邊位居高官一邊接地方政府的標案,並且激動要求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徹查李鎮洋,更不要全盤接受水保局的意見,而不與他討論溝通他的草案。
「有哪一個行政官員曾經因此受到懲處嗎?」施義芳認為,目前對水保計畫的審查與核定中,專業與行政皆無人需負責任,雙方僅是互推,但若比照建築法規,如負責審核結構的技師簽核就得負責,例如年初台南維冠大樓倒塌,得負責的是結構技師,而非向台南市府咎責。
施義芳認為,負責審核的技師們必須對那些水保計畫與建築物的安危一輩子負責,當然不可能替開發人包庇袒護,因為這是拿自己的執照與刑事責任來冒險。因此他認為由開發者自行選擇審核水保計畫的單位,不再讓地方政府來負責招標才能改善問題。
「政府不能收錢,收錢就是會綁標」,面對目前採用的資格標,施義芳指出目前得標的審查單位中,有些連個網站都沒有,根本沒人知道他們是誰,是否具專業也不知道,中間充滿弊端。對他而言,該草案中,他不堅持一定要只有四大公會能審核、也不堅持最後的核准權力要不要留在政府手上,「評選能搞很多鬼!」但招標的部分是他一定要處理的。
施義芳一再自清,從業30多年,自己的公司僅參與過一次參與水保計畫的執行,而且是朋友的工程,他日前也已卸任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未來即便修法完成,也絕對不會參與相關審查,修法絕對不是為了自肥,只是當上了立委,想改善長久無法解決的問題。
他強調自己這輩子從未被人罵過「無恥」,擔任公會理事長10多年也從無爭議,為了此草案在網路上遭讀者與網友責罵,感到相當錯愕 。
DSC_1667
吳仁邦等十多位環團代表肯定施義芳立意,但認為此修法能有待討論。攝影:賴品瑀。

環團:修母法找錯問題  關鍵在招標與遴選制度

經過一番解釋,環團雖多表能理解施義芳的想法,但仍覺得此修法能有待三思。
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林長茂說,施義芳有意願面對水保工程中學界幫派勾結的問題非常好,的確長期以來是弊病叢生且不受監督的。
「你的問題其實不是問題」水患治理聯盟梁蔭民直言,他認為有問題,且也是施義芳最在意的部分,應是招標評選制度而非水保法母法。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吳仁邦認為,修法限為四大公會才有資格審查並非最好的解決方法,而是應該檢討招標與遴選的機制,重建一個水保審核制度。
吳仁邦建議,應該舉辦研討與公聽會議,全面的檢討水保法,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北辦公室主任周東漢則認為,若要修法,應該引入民間參與的機制,讓民間團體在審查過程中能夠監督。
「那公民參與的部分可以放在哪一條?」聽到民間團體的意見,施義芳顯得非常有興趣,連忙承諾將舉辦更多的討論,以補強目前不夠完善的修法提案,更一再與林長茂、吳仁邦等人喊話,邀請他們後續一定要大力協助對水保法的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