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狂牛症風險已控制」衛福部解禁加牛 立委批趁颱風夜偷襲

2016年7月1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之前說加拿大牛肉開放沒時刻表,怎麼趁尼伯特颱風夜偷襲?那麼之後日本核災五縣食品、萊克多巴胺美豬以後也會這樣偷襲嗎?」立委王育敏提出這樣的質疑,13日在社福衛環委員會找來了衛福部、農委會、經濟部與外交部問個明白。並且要求衛福部在一個月內提出加牛相關更嚴謹的管制措施與規範。
部會們提出報告,強調我國已是全球最後一個重新開放加拿大牛肉的國家、也是目前國際間對日本食品管理最嚴格的。對美豬則重申行政院6月的宣示,「在未進行科學證據的風險評估之前,我國反對國內與進口豬肉含有萊克多巴胺」,因此沒有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開放與否的問題。
16-07-13-12-36-00-551_deco
衛福部7日宣布恢復開放加拿大牛肉, 挨批趁颱突襲,衛福部、農委會、外交部、經濟部都被社福衛環委員會召去說清楚。攝影:賴品瑀。
開放加牛最後一國  立委仍有狂牛症疑慮
要求30個月齡以下、通過獸醫官屠前檢查的健康牛隻、屠宰時去除所有特定風險物質等條件,衛福部食藥署在本月7號宣布恢復加拿大牛肉的進口,但因選在颱風來襲前宣布,遭到國民黨立委砲轟。王育敏批,連他身為社福衛環委員會的召委都不知道,衛福部甚至未先向立法院專案報告。
加拿大在2015年2月通報第19例狂牛症(BSE)後,我國衛福部食藥署隨即宣布停止受理加拿大牛肉的輸入查驗申請。不過當時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並未因此將加拿大的BSE風險等級提高,仍是屬「風險已控制國家」。
衛福部部長林奏延指出,當時國際只有我國、韓國、中國、印尼、秘魯與白俄羅斯六國採取暫停輸入等加強管制措施,就連歐盟也未採取特殊管制措施,持續進口牛肉。到了今年7月初,已經只剩下我國尚未恢復輸入。
外交部指出,加拿大至去年11月新政府上任後,多方對此表達嚴正關切、催促解除禁令,我國因此在去年11、12月派出查核團赴加國實地查核,做出的評估報告確認了加拿大牛肉安全可食。新政府上任後,6月在各部會檢視評估結果、進行風險溝通後,衛福部食藥署在6月收到經濟部通知,並預定在7月8日宣布恢復輸入,然因為颱風來襲,而提前一天宣布。面對立委王育敏、陳宜民等質疑是否趁著颱風偷襲,林奏延強調是按照既有計畫。
但立委們認為衛福部的溝通尚未做足,民眾知道此事時已是確定要恢復進口了,就連執政黨立委也認為宣導不足,「第19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立委陳曼麗表示,衛福部至今沒有跟國人說清楚,也沒有舉辦過相關公聽會,衛福部高談將以「三管五卡」來把關,但其中三張證明,如美國農業部獸醫官核發檢疫證明、輸台證明、與衛生證明,又到底能向國人保證了什麼?陳曼麗強調,衛福部到國外的查核報告,應該向國民公開報告說明。
若食用狂牛症的牛肉,將會發生腦部的空洞,因此在一年內死亡,死亡率非常高,讓民眾聞狂牛症色變。
16-07-13-12-35-31-174_deco
立委陳宜民認為加拿大牛肉仍有檢疫期未滿等疑慮。攝影:賴品瑀。
立委陳宜民更重砲抨擊,赴加查廠的報告中仍有疑雲,包括肉骨粉飼料線、第19例發生時同牧場的牛隻並未全面撲殺,且後續流向未交代、遭撲殺牛隻並無進行狂牛症的病理切片,甚至七年的檢疫期都沒有過。蔣萬安亦質疑,為何只查核了幾間工廠,甚至屠宰場只去了一家,即能判定加牛無問題了。
林淑芬亦指出,若從衛福部自己發佈的各國牛肉風險報告來看,比起瑞典、荷蘭、日本等國,加拿大牛肉並非風險最低的,為何開放加拿大牛肉,卻禁止日荷等國的牛肉進口?對此,食藥署署長姜郁美則表示,考量的不只是風險,也需要評估各國的系統性管理狀況等。
林淑芬更說,台灣人的基因,比起日韓等國更有染狂牛症的風險,這一點怎能忽視,且加拿大的飼料管理一直有問題,不斷出包,也是衛福部提供的資料中可見。
2016-07-13_12-53-25
林淑芬質疑,加牛比起為開放進口的日荷等牛肉風險更高。攝影:賴品瑀。
陳宜民質疑,新政府如此急著在颱風夜宣布恢復加牛進口,是否在WHO的談判中以此交換了什麼?面對官員們表示並交換,陳宜民又指責既然沒有,那麼在談判中是失職的,為何平白退讓?像韓國就是因為仲裁案後,才被迫恢復進口。
面對陳宜民要求部會再提出報告,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也強調,報告將會說明此開放不會因此傷害台灣的肉農權益,而在農委會的統計中也指出,目前國產牛肉僅佔國內整體牛肉消費量的6%,且多為溫體牛肉,價高且供不應求;反觀加拿大牛肉約佔牛肉總進口量的0.5%至1.7%之間,即便恢復輸入,也只是與目前美澳紐等國輸入牛肉互相競爭替代。
王育敏更質疑,之後日本核災食品是否也會如加牛般突襲,會不會又在過程中不與社會溝通、甚至選在立院休會中宣布?雖然林奏延澄清,加牛恢復進口的法規僅是輸入辦法,因此不需預告,但日本核災五縣食品則非如此,必須經過預告,王育敏則要求,到時應該要到衛環委員會做專案報告,接受立委質詢,充分揭露決策過程,以免淪為先前不斷批判前朝的「黑箱作業」。

日本核災五縣食品是否開放  林奏延諾多公開討論

針對核災五縣的食品進口管理,林奏延強調,我國對日本食品的管理,已屬國際間最嚴格。
311核災發生後,我國同月25日即暫停福島、群馬、櫪木、茨城、千葉五縣所有食品輸入報驗,其餘行政區的九大類產品在輸入時也需採逐批查驗,至5月則是要求日本所有食品檢附產地證明文件,特地地區的特定食品則得檢附輻射證明文件。
2016年1月,衛福部宣布全面加嚴我國「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容許量標準」,其中規定,碘131乳品及嬰兒食品為55貝克/公斤,其他食品自300貝克/公斤下調至100貝克/公斤、銫134與銫137的總和在所有食品由原370貝克/公斤下修至50貝克/公斤、飲料與包裝水訂為10貝克/公斤,輸台食物應該符合我國標準。
姜郁美表示,世界各國持續以解除或放寬管制措施為方向,目前已有18國解除對日本食品的控管,且多數國家並未禁止日本單一縣的全部產品,僅有我國禁止五縣、中國禁止十縣。陳宜民質疑,為何我國標準低於中國,雖然其他國家陸續放寬,可是相較而言,其他國家並不像台灣人那麼喜歡日本的食物,這一點食藥署應列入考量。
陳宜民更提出此規定在今年1月才加嚴,之前部分規定甚至比日本寬鬆,是否會造成在日本不合格的輻射食物流往台灣?「不可能!」姜郁美澄清,日本食物輸台,除了要符合台灣的標準,也得符合日本本地標準,並不會發生遭淘汰的食品轉賣到台灣的問題。
據衛福部統計,從2011年3月14日開始對日本輸台食物的輻射檢測,並從2013年11月每日公佈輻射檢測結果。截至昨日2016年7月11日,8萬8千多批日本輸台產品的檢測結果都同時符合我國與日本的標準。且微量檢出的件數也逐年下降,歷年檢出的214件中,2014年有13件,其中12件為茶類、1為水果,而2105年9件中,8件茶類、1件為冷凍魚產品,而2016年截至7月上旬並無檢出。
而從日本厚生勞動省官方網站所公佈的資料顯示,在2014年日本國內共檢測32萬1,440件,合格率99.82%、2015年檢測33萬5,060件,合格率99.88%、2016年1到5月的12萬4,720件,合格率99.71%。

「沒有美豬開放與否的問題」重申科學評估前反對進口萊克多巴胺豬

而對美豬則重申行政院6月的宣示,「在未進行科學證據的風險評估之前,我國反對國內與進口豬肉含有萊克多巴胺」,因此沒有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開放與否的問題。農委會強調,目前瘦肉精仍屬不得檢出。
美豬進口一向被視為將是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經貿組織的頭號犧牲品,不過農委會表示,目前TPP仍在各國國內進行審議,何時生效甚至開放新成員加入,都屬未知。又台灣人年均豬肉消費量34公斤,高於日本15公斤、韓國24公斤,且特別愛吃內臟的飲食習慣,在還沒有完成完整的風險評估前,並不是討論是否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的適當時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