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台電調查報告:三座運轉中核電廠 全陷斷層、火山、海底火山


2013年4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19日國民黨版本的核四公投案將送立院程序委員會再度表決,民間團體正在號召民眾當天以「核災封鎖線」包圍立院,向立委們施壓,表達拒絕鳥籠公投的心願。
而在17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也將對台電重作的「運轉中核電廠地質調查」召開專案報告討論會議。立委田秋堇與地質學者李昭興,16日將報告書中的重點公諸於世,顯示我國核電廠都身陷斷層、火山、海底火山。
福島核災之後,立法院決議要求台電重作運轉中核電廠地質調查。委託中興工程顧問公司所做的報告書,於去年11月寫成,高達674頁。在這份報告中發現,台灣每個核電廠附近都有斷層,核一、二、四廠附近還有活火山。除了核四周邊,東北角外海都是海底火山。

核一廠離山腳斷層7公里,核二廠離崁腳斷層2公里

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系教授李昭興解說報告中的海域調查,他表示在北海岸,核一核二從金山斷層延伸出去的山腳斷層,已達40公里,如果繼續調查下去,恐怕會發現斷層其實還有繼續延伸出去。
核二周遭的坎腳斷層,則一直延伸到花瓶嶼,繼續往上延伸,而在野柳跟基隆嶼之間底下也有海底火山。
李昭興作出歸納:核一廠離山腳斷層7公里,核二廠離崁腳斷層只有2公里。
核三廠直接坐落在恆春斷層上
而位於墾丁的核三廠更直接坐落在斷層上,恆春斷層已獲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確認是「活斷層」,它在核三廠下面連結在一起,在海域內再次分開,長長的延伸到海中。

核四廠仍未重新調查

至於眾所關注的核四廠,則不在這一波調查中。但核四廠外海底活火山每天大小地震仍多達2百多次,非常活躍。
李昭興
李昭興估計,若持續調查恐怕會發現「山腳斷層」已延伸到棉花嶼,甚至釣魚台。如果發生地震,規模恐怕不輸921地震。921地震台灣最高震度高達1.2G,台灣核四廠抗震0.4G。如果北台灣發類似921的地震,核電廠耐震強度根本不夠。
而且沖繩海槽在歷史上,約150年發生一次大地震,上次「金山大地震」發生在1867年,如果不幸,即將可能在2017年出現大地震。
田秋堇指出,此次重新調查才發現核三地下廠斷層經過核島區、因此她呼籲核四廠也該像核一二三一樣進行重新調查。
「台灣是世界上唯一把核電廠蓋在離斷層、火山、並鄰近首都圈的國家!」田秋堇大嘆,國際學者會將台灣的核電廠名列最危險的頭幾名,一點都不冤枉。對於馬政府說確保核安才有公投,「沒那個本錢就別吃那個瀉藥!」田秋堇表示,從這些資料顯示,根本沒有「所謂的核安」可言。

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北市府首度要求緩拆 華光老浴場震壞危機暫解除


2013年4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劉維公在昨(11)日民間團體於華光社區召開記者會,為「舊台北刑務所」附設的浴場古蹟請命,他們擔憂16日強制執行拆除相連浴場的金華街135號民宅的工程,恐波及此具有歷史人文價值的浴場結構,造成嚴重損毀。在台北市議會副議長周柏雅、議員林奕華的介入與協助下,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終於首度對華光社區案發表聲明。
劉維公宣佈,已與開發單位法務部達成協議,原訂16日的拆除工程將會暫緩執行。
這是華光社區拆除爭議至今,北市府首次出面要求緩拆。12日劉維公在華光社區現場表示,除了北市府將暫緩核發後續的拆照,文化局也將在5月2日召開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第48次會議,討論華光社區是否要重啟文化資產價值鑑定,若得到肯定的結論,便將組成小組調查後,回到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進行重新審查。

若不緩拆 不排除直接指定浴場為暫定古蹟

劉維公強硬表示,在5月2日會議作出結論前,法務部不能動工。若不緩拆,文化局不排除直接指定浴場為暫定古蹟。包括浴場、南圍牆等在97年的文資審議會中決議應測繪保留的建物,一旦因周邊的拆除工程而受損,將依「文資法」開罰,最高50萬。
華光社區位於日本殖民時期「台北刑務所」範圍內,目前仍有南北監獄圍牆、演武場遺跡、請負所、日式浴場、日式口字型宿舍、官邸宿舍、近百棵老樹,包括圍牆上古台北城牆石材,這些文化地景訴說著台北百年來歷史與故事。
但法務部所卻提出的「台北六本木」計畫,期待發展為金融中心、高級商圈,在尚未提出實際歸畫前急著「騰空」,引發大爭議。更未提安置計畫即開拆華光社區,將北市府發展局「先安置後拆遷」的二度要求置之不理,使得上月27日的拆除行動中警民激烈衝突。
法務部樹籍資料造假 失去信任
「有民間關心文史的團體、有議會的支持,讓我無所畏懼!」劉維公現身重砲痛批法務部,身為待審查的列管古蹟管理單位,卻對相關文化資產保存的概念仍相當消極、保守,也不願意先到現場對欲拆除的建物進行現場測量繪圖,「公部門帶頭輕視文化資產,真是最壞的示範,更連帶的讓民眾對公家機關失去信任!」
劉維公更指出,在已拆除工區內有一棵白玉蘭樹,在法務部提交的樹籍資料中,高度只有不符保護標準的13公尺,然而在接獲民眾檢舉通報後,文化局10日派員實際測量,卻測得了17.5公尺的結果,顯示法務部提供了不實的資料。對此,劉維公表示,文化局已無法信任法務部,因此將不再替它背書,一週內將會開始自行測量華光社區內的老樹,以杜絕再有模糊地帶的產生。
北市府首度要求緩拆 華光老浴場震壞危機暫解除北市府首度要求緩拆 華光老浴場震壞危機暫解除
對法務部已經失去信任的除了文化局,華光社區文史保存行動小組亦無法放下擔憂,他們指出,原訂在16日進行強制執行的金華街135號屋主陳先生,雖然在12日下午已得到法務部口頭告知緩拆。但法務部仍絕口不提文化資產認定與調查事宜,讓他們認為法務部仍然沒準備好認真以對,因此他們16日當天一早便會在原地守候,非要確定沒有拆除工程才能放心。
「我認為城市發展與文資保存可以並存。」劉維公表示,他個人認為,包括金華街等富含老樹與文化資產的城南區,應該全部保存下來,「串起來,讓人感受台北的歷史。」但劉維公也坦言,在積極爭取保存的同時,該怎麼規劃與定位,需要更多的溝通與對話。對此,周柏雅回應,「公有土地的再開發,應該更有想像力與創意。」相當關心此案的大安區文史工作者梁蔭民更建議,例如當年由囚犯建造的四棟宿舍大樓,若移作中途收容、青年旅館、甚至NGO辦公室,都將使市民受惠。
梁蔭民所說的公寓,但為法務部所有。

上百憤青小物義賣! 籌錢拆美麗灣 in 姉fun手作市集


這個「姉fun手作市集」小小的但是很好玩,我也有一個攤子,叫做「籌錢拆美麗灣!」

我的「籌錢拆美麗灣」小攤位是一個義賣攤位,得到的錢都要捐去反美麗灣用的。(隔壁則是現在最夯的反核小隊長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唷!)

我準備去擺的東西會有我畫的帽子、一些合成帆布行、布書皮(不是不舒服)等台南風味的小物,還有我多年來收集珍藏的抗議(或生態保育或電影)貼紙、徽章、酷卡、明信片等等小東西,都是憤青該有的東西!!!(乾脆把我的遊行頭巾布條也都拿去好了)

歡迎來交關一下,然後星期天再去台博館的地球日市集看suming囉!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隔牆有手! 華光社區內老日式浴場 下週二恐遭怪手震壞


2013年4月1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上月27日,在居民與聲援民眾的淚光中,華光社區還是開始遭到強硬的拆除,而下週16日將會再有一波拆除行動,由於此次計畫拆除的民宅與「舊台北刑務所」附設的浴場結構相連,拆除工程恐波及此具有歷史人文價值的浴場結構,而發生嚴重的損毀。
華光社區文史保存行動小組與許多鄰近社區的居民與多個民間團體,11日早晨著急的呼籲開發單位法務部先暫緩拆除作業,更要求台北市文化局盡快處理他們已在三月初送出的「舊台北刑務所/監獄宿舍群落文化景觀暨南面圍牆帶狀空間文資保存指定」,並盡速召開文資審議會議,更要立刻指定浴場為暫定古蹟,以免遭到怪手的傷害。
華光社區位於日本殖民時期「台北刑務所」範圍內,目前仍有南北監獄圍牆、演武場遺跡、請負所、日式浴場、日式口字型宿舍、官邸宿舍、近百棵老樹,包括圍牆上的古台北城牆石材,這些文化地景訴說著台北百年來的歷史與故事。
但這些古蹟不但未獲得妥善的照顧,最近更因為尚無實際計畫的「台北六本木」,開發單位法務部強硬而快速的騰空清理社區內的屋舍,這些含有歷史價值的建物,都恐怕受到波及。
位於金華街135號,目前情況最為告急的浴場,在長期無人維護下其實建物已相當脆弱,不時有磚塊掉落。因此民眾們相當擔憂,拆除共用一面牆的民宅時,勢必讓浴場的結構受損,甚至導致整棟建物崩塌,臺大城鄉所退休教授劉可強更估計,光是重機具的移動,便足以震下浴場的磚牆。因此他們呼籲北市文化局應該立刻將浴場指定為暫定古蹟。
兩屋共用一牆
翻開文資法,17條中寫明「具古蹟價值之建造物在未進入前項審查程序前,遇有緊急情況時,主管機關得逕列為暫定古蹟」民眾認為,只要文化局一開口,浴場等古蹟便得以保留,是能最快解決的手段。
但文化局處理的速度,卻讓民眾非常焦慮,長期關懷大安地區的文史工作者梁蔭民表示,3月11日他便已經送交了「舊台北刑務所/監獄宿舍群落文化景觀暨南面圍牆帶狀空間文資保存指定」,照理來說,應該一星期便能有所回應,然而他不斷的打電話到文化局關切,至今已過一個月,卻仍是讓他心焦的回音:不但文件尚未送到文資委員手中,而且也不見任何文資審議會議的規劃日程。
梁蔭民痛批,文化局此舉根本漠視提交指定範圍內的古蹟即將遭破壞的事實,更將導致全民共有的文化資產讓怪手給蠶食鯨吞。

文化局:五月初開文資審查會議 

周柏雅、林奕華台北市副議長周柏雅與市議員林奕華,跨黨派的一同出現在現場,林奕華表示,日前在市政質詢中,她已得到文化局局長劉維公承諾將重啟調查,但文化局並沒有明確表示審查會的時程,而目前法務部的拆除社區民宅的工程,都很可能傷害到這些古蹟,顯得緩不濟急。林奕華與周柏雅承諾,將在預定動工的前一天,也就是下週一上午舉辦緊急的會勘,希望來得及讓工程暫緩。
梁蔭民11日下午再次與文化局聯絡,文化局第二科的承辦官員李小姐回應他,此案由於已計畫重啟文資審查,預定在五月初召開會議,因此今天民眾的訴求是全面計畫中的一部份,目前無法獨立出來討論,至於浴場旁的民宅下週拆除在即,官員表示,已經和法務部展開協調。當記者企圖聯絡確認與採訪時,卻發現相關業務的官員上下三人,都已受文化局緊急召回,都回到局裡開會了,其他官員亦不願證實是否與華光社區一案有關。但確認民眾提出文資保存指定的申請書,通常五到七個工作天就能得到回應,與梁蔭民催了一個月仍未有回覆的狀況相當不同。
在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的同時,法院也前往該民宅與陳姓屋主會堪,法院的代表表示工程是否可以延後,端看法務部的決定,至於民眾們擔憂工程將傷害隔牆的浴場建物,「我們當然會要求工程不要去破壞浴場」法院代表認為,這是技術問題,且他們會作點預留,以防止波及浴場,但對於記者追問「如果還是發生了破壞將如何處置?施工單位是否將因此受罰?」他們卻無法作出回答。

文創台北? 關鍵在留下「光陰的故事」 

包括劉可強、梁蔭民、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劉柏宏、台藝大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客座教授陳板等學者,提出華光社區內包括老樹、各樣式的日式建築、利用老台北城的牆磚製成的圍牆等等,歷史脈絡非常清楚,亦有越來越多的相關論文,顯示該地區蘊含的台北近代歷史文化非常值得保存,而當地的樹木大多在1945年美軍空照圖上就已存在,幾乎每棵樹都身藏一段「光陰的故事」,正是現成的公園,而且絕對比重新規劃一座更有意義。
因此他們不但出面要求開發單位法務部先暫緩拆除的工程,更認為北市府與文化部應該正視此案,積極介入,並設法全區保留下來,「保存古蹟才是進步城市的表現!」劉柏宏強調這是早已是世界趨勢,而台北市想要成為創意城市,便應該在都市計畫中尋找更有創意的觀念,而非一味的拆除。
 台北監獄南面圍牆亦不受保護
翻開97年文資審議委員會的紀錄,當中寫明建議保留浴場,並要求測繪保存區域內多棟建物,「測繪保存等於留下遺照後就可以把它殺掉嗎?」學者與民眾對此都感到相當擔憂。曾經為了麗水街、青田社區、齊東社區、陽明山美軍宿舍的老樹與老屋保存努力過的民眾們,也紛紛到場聲援。
這些「古蹟與老樹,正是資源,是珍貴的未來財,並不是阻礙進步的絆腳石啊!」社區贏造學會的吳碧霜如此表示,她以天母「白屋」美軍宿舍群為例,大嘆「保留一個城市的故事吧!」青田社區發展協會的黃隆正也回想起六、七年前同樣在怪手兵臨城下時,與街坊鄰居到處奔走,在最開始的兩三間房子犧牲後,其他的老屋終得保留,並經過妥善的利用,讓這些歷史的價值重現,目前許多人到青田街尋找回憶,或是重新發掘老故事,也建立了台北的各種面向。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Earth Song〉讓我們傾聽地球的哀傷歌聲

What about the bleeding Earth(地球已經受了重傷)
What about us(我們怎麼辦?)
I need you(我需要你)
What about us(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nature's worth(大自然的價值呢?)
本月4月22日,便是一年一度的地球日,雖然全球各地都會藉此舉辦各種活動,園遊會、遊行、關燈一小時、趣味競賽等等,以樂觀正面的氣氛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但依舊天災仍頻、戰爭四起的地球,除了再一次的宣示,我們還能作什麼?我們該怎麼辦?讓我想起了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的〈Earth Song〉當中一次一次地哭泣、懇求和呐喊,問著「What about us?」
本週,就點播這首歌給我們的地球,就算早在有人類曆法之前的地球,才是更平靜美好的。
這首歌寫於1988年,當時的麥可如日中天,正在舉辦「BAD世界巡演」,這是史上票房最高、最賣座的系列演唱會。但同時,那年《時代雜誌》將「瀕危的地球」登上「年度人物」的封面故事。那時人類開始發現酷熱和乾旱、森林大火和地震、種族滅絕和饑荒,像是古老經文當中的滅絕預言前奏,看著暴力在聖地不斷升級,亞馬遜森林正遭受破壞,垃圾、石油和污水傾倒在海岸上,開始有人發現,正在毀壞自己的家園,其實就是自己。
麥可傑克森便是其中一個深受刺激,而且試圖理解並想改變這個世界的人,麥可表示,「那些問題不是『在那兒』,我感覺它們就在我的體內。當我看到聽到它們時,難道這些事不是發生在我嗎?」看著非洲的兒童哭泣,看著海鷗在浮油中垂死掙扎,看著荷槍的青少年戰士因為飛機飛過而恐懼顫抖,麥可在維也納的旅館中,寫下這首歌。
〈Earth Song〉這首歌直到1995《HIStory》專輯中才正式面世,發行後,這首歌很快的在超過15個國家中奪得第一名,成為經典。除了獨特地融合歌劇、搖滾、福音和藍調,與常見的流行音樂截然不同,麥可更在歌曲中展望了一個人類之間沒有分裂和階級,萬物之間更能生態平衡和諧的世界,跳脫出所謂的宗教教條和人道主義等等說教,改以無言的、普遍的呼聲,希望人們聽聞之後,可以靜下心問問自己「What about us?」
在10多年後的今天重新聆聽,〈Earth Song〉不但從未有過時之感,且持續的替地球及其所有脆弱易受傷居民,迫不及待地發出最深切的懇求。當年拍攝的MV,現在看起來也依然震撼人心。
這支MV先後總共在4個國家取景,包括巴西的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地中海及巴爾幹半島克羅埃西亞、非洲的坦桑尼亞、美國紐約瓦立一塊玉米田。呈現了雨林遭砍伐與焚燬、戰爭後毀壞的家園、非洲草原上野生動物絕跡,徒留殘骸,海豚則受困漁網,驚慌地扭動著。
麥可扮演一個失落的救世主,悲泣地穿越一個又一個遭到人為破壞的環境、憐憫無辜遭到屠戮的野生動物和戰火摧殘下的世界。
各地憂傷的人們,謙卑的跪在焦土上泣著撫著,彷彿以古老的儀式召喚著,於是刮起狂風、在閃電雷鳴中,麥可不停以近乎絕望的嘶喊呼喚著,大地之母終究作出回應,戲劇性的場面出現,死者復活、萬物重生。
片末更利用倒轉的手法,將所有的傷害抹去,讓地球在影片裡回覆到原來的樣子。也許影片顯得有些煽情或是過份天真,然而這個看來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卻還是引起了世人的共鳴。但是否能就此覺醒,即刻採取真正的行動、持續再持續的努力,而非只是再次裝模作樣的辦些公關活動大家來宣示一下。
麥可在2009年不幸辭世,留下的除了懷念,還有許多的遺憾。據聞,麥可原本計畫在未完成的「This Is It」倫敦演唱會的高潮時演出〈Earth Song〉,這也是他生前排練的最後一首歌。在他以往的現場演出中,他將會登上升降機,在高空中一次一次為地球激烈的呼喊,曲末更會有一台坦克實際開上舞台,麥可一次一次用肉身擋下它,輕柔的推開槍桿,讓士兵慚愧的放下武器,接受小女孩的獻花,從此和解,這樣的橋段總讓歌迷感動落淚。
麥可一向都對苦難和不公正敏感,除了〈Earth Song〉,還有〈We Are the World〉、〈Black or White〉、〈Heal the World〉等等歌曲創作中,都透露著最深的善良。他生前為慈善和饑貧所直接捐助的款項更多達3億多美元,是全世界以個人名義捐助慈善事業最多的人,更一人支持了39個慈善救助基金會,因此在1998年和2000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然而這些芬芳,卻遠不如「整形過度又漂白的戀童癖」等的惡意謠言遠播。
在朝鮮半島情勢緊張的此刻,不禁想起在最近廣受歡迎的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中,福爾摩斯走出迷霧,在21世紀登場辦案,但讓人吃驚的是,跨越了一整個世紀後,許多元素都作了更動,然而華生醫生是個「從阿富汗退役回國的軍人」這個設定,過了那麼久還是通用,那麼,不斷製造出大量不能分解的新物質的人類,真的有變得進步嗎?
究竟要怎麼樣才能停止地球的受傷、讓其他地球上生命得以安穩生存呢?也許我們可以從麥可的另外一首歌〈Man In The Mirror〉中找到解答。
「I'm Starting With The Man In The Mirror(和鏡中的自己開始改變吧!)
I'm Asking Him To Change His Ways(我要求他去改變他的人生方式)
And No Message Could Have Been Any Clearer(沒有任何訊息比這更清楚)
If You Wanna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如果你想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Take A Look At Yourself, And Then Make A Change(好好地看著自己,然後開始改變)」

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回應學弟妹呼喚 吳青峰號召「蘇打粉」搶救江翠老樹

2013年4月6日新北訊,賴品瑀報導
新北市江翠國中游泳池、停車場工程危害校內32棵老樹,為此,護樹人士潘翰疆自上月底起,已上樹肉身護樹超過一週。面對市府與校方堅持老樹非得移走不可的強硬態度,民間建築師提出,其實可以只在校內移植六棵樹的調整方案。
除了退休教師與附近居民大呼「留下老樹,讓孩子可以在樹海下游泳」的訴求,校內的學生也紛紛出面表態留下老樹的願望,不但感謝退休教師多日來的守護,更有學生自拍影片向江翠國中的大學長吳青峰求援,身為知名樂團蘇打綠主唱的吳青峰,在5日晚間,運用該樂團粉絲頁,號召數百萬的歌迷「蘇打粉」加入連署
江翠國中9907班的學生自力製作影片,不但用吳青峰的歌聲作配樂,表達想要「要悠遊樹海」的護樹決心,更希望身為「翠中的驕傲」,大學長吳青峰可以「站在你的舞台為江翠國中老樹林唱歌」。
曾就讀於江翠國中的吳青峰很快就在5日晚間作出回應,並號召百萬粉絲一同關心此案,加入連署,而連署系統也疑似因此一度當機。
吳青峰表示,當年在校時,雖然沒有游泳池與停車位,卻有無限珍貴的美好回憶。他更大嘆「一片樹林,能教導我們的,遠勝於一座錦上添花的游泳池;一片樹林,美好過扼殺自然的停車位...」他特別指出,此樹林蘊藏著「我們已經傷害太多的生命」,「泥土有生命,泥土上有風,吹拂心靈。這些都不是教科書,或是誰可以帶給我們的。請讓生命去教導生命。」吳青峰認為,在校園內的自然環境比起各種人造設施,更能對學弟妹有啟發與教育的功能。
「不能樹木,何以樹人?」自發前往的校友與民眾,在圍牆邊掛滿黃布條,親手寫下心聲與祝福,當中也出現如此的疑問字句,大問為何新北市府要堅持以如此不必要的浪費錢工程來害死老樹。
江翠護樹志工隊目前仍在大雨中駐守著,他們表示,如民間建築師所建議的只移植六棵樹的調整方案,如果更多人一起加入參與公開討論,必定還有很多雙贏的替代方案可以產生,因此他們邀請關心的民眾本週六日下午,可以到場參加參與設計工作坊。
他們歡迎各界可以前往現場,參與綁黃布條 、畫下樹海的未來想像圖、拍照上傳臉書「我是人.我護樹」等活動。更希望江翠國中的畢業生,可以將江翠相關的老照片、畢業紀念冊、畫作、作文本、家庭聯絡簿、舊制服,等值得懷念的物品和回憶也帶過去。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不要美麗灣 圓桌論壇尋找東海岸永續願景

2013年4月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雖然美麗灣業者放出7月開幕的消息,但環保團體在今年3月也陸續向環保署提出訴願與聲請,要求停止執行環評結論,更將再次走入行政法院。包括委任律師詹順貴非常有信心,相信此案將再次撤銷環評,較樂觀的人士更抱著「不只是會不會拆,而是何時拆、如何拆的問題」的期待。
但對杉原海岸南北的台東縣民,以及莿桐部落而言,在拒絕了美麗灣之後,如何憑藉自身的特色與智慧,不但能將生計重建、將已受傷的生態復育外,更從文化、生態、生計等方向,尋求出發展藍圖,不只「鮭魚返鄉」,更像當地本來就有的海龜一般,世代與環境共生?
為此,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展開了一系列的「後美麗灣大圓桌」討論,邀請學者與各方民眾重新想像東台灣的未來,如何提昇生計、文化的自主性,降低對都會區的經濟與政治依賴,來發展健康、永續性的在地生活,希望能在集思廣益下,為部落與生計主導下的杉原海岸獻策。

沒有美麗灣 自足自在的農牧生活

莿桐部落的林淑玲一家,在與美麗灣的長年抗爭之外,也早已發展出不需要美麗灣的農牧生活。他們不但放牧豬羊雞鴨鵝,也開始種植小米樹豆等幾乎遭到遺忘的民族作物。在不需抗爭的日子,林淑玲母女的一天從上山砍些餵羊用的構樹、血桐枝葉開始,接著用南瓜、米糠、木瓜、葉菜等有機食材餵養雞鴨鵝。這些食物新鮮、有機,總讓聽聞的人欽羨不已,也因此養出特別壯碩肥美的牲口。
林淑玲透露,不管是土地與食材都是親友間的分享,「地現在用不到、作物大豐收吃不完,就分享給別人,不要浪費了。」這便是阿美族的生活哲學,林淑玲笑稱,有時載著一卡車鮮美的南瓜、玉米等,有人誤會了想要買,「這也是別人送的,不是要賣錢的,我們就分給他們一些。」
近年他們也試著開始種起小米,雖然由於沒時間悉心照顧,導致雜草叢生,但卻驚喜的發現,居然這樣收穫更好,「大概是被雜草蓋住了小鳥看不到吧。」林淑玲笑說。比起稻米,其實小米更適合當地,然而當地人卻漸漸淡忘。老人家們原本在旁指指點點,但眼看著他們的嘗試,也漸漸想起之前對小米的記憶,紛紛跟他們要點種子,開始打算重新種植小米。
在每天充實忙碌的生活中,林淑玲也暫時忘卻對抗美麗灣的壓力,也更懂得珍惜所有,「其實我們的生活過得很充裕,只要家人能一起晚餐,就很滿足了。像阿媽,每天能有一瓶保力達喝,她就很開心。」林淑玲認為,其實部落生活處處都是資源,長久以來沒有美麗灣,部落依然有生存能力。然而目前部落卻在對政府補助等等的依賴心態下,反而一層一層的失去了本來的能力,導致目前認為美麗灣會是唯一的幫助。林淑玲擔憂,「當部落發現自己其實無法適應在美麗灣的工作時,資源卻都已被拿光,那時,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部落家園自足生計體系」支撐上端「國家經濟」、「國際貿易」

對此,中原大學景觀建築系兼任講師盧建銘分析,林淑玲一家所發展出的「部落家園自足生計體系」,正是以「社會網絡」的密切關係來尋求共生,與目前舉國全力追求的「累積資本」發展方式大不相同。盧建銘也提出金字塔模型,顯示下端的家園生計、部落生計才是支持最上端的「國家經濟」、「國際貿易」的力量,他強調,下半部分的「部落總體經濟」,課題應該著重在如何能自然更和諧的相處,不但很重要,且更值得多想像,「只重視上端才叫不理性」盧建銘提出如此的反省。
影像、紀錄片工作者李三沖,目前仍在八八風災明星災區嘉蘭蹲點生活,他亦提出觀察,公部門在當地企圖進行「產業重建」,舉辦各種工班,但其實仍屬於災難救助,3年後計畫結束後,本來就無產業的當地,並也沒有得到什麼累積。反觀當地自救會發展的生態觀光,善用自然資源、更推出舊部落尋訪等,看來更有發展前景。而他們也正在推動以玉米、小米等結合當地農作的麵包事業,李三沖認為,這也可能將是讓當地人繼續種小米的契機。

露營、生態旅遊,能比高級大飯店受歡迎

目前美麗灣所佔據的杉原灣,位於台東縣卑南鄉,前址原為杉原海水浴場,沙灘長約2公里,面積達8公頃,有珍貴的珊瑚礁生態,是東部海岸風景區的海岸生態教室。2008年時,台東大學在此嘗試推廣生態旅遊,但目前計畫已告終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助理教授陳永龍找出當年海水浴場的照片,大呼比現狀漂亮了一百倍,「真不懂幹嘛拆了,改蓋美麗灣?」
陳永龍出示照片,顯示當地本來規劃的露營場地,其實非常完善。陳永龍舉同樣供人作露營等休閒等活動的三峽皇后鎮為例,表示他們每年淨收入高達6千萬,陳永龍提醒,實在不該小看台灣的露營人口所帶來的商機。
陳永龍更舉出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蘇司貢農場的經驗,該農場主相當堅持自己的生活品質,不收沒預約的客人、也不提供餐點服務等等,不願去迎合、甚至想像遊客需要什麼服務與享受,然而他們善用資源、作出特色,向每個前往露營的一個人頭收250~300元,農場主人更透露,一個月只要開放6天,收入便以超過在都市辛苦打拼的孩子了。
陳永龍指出,這樣不依賴貨幣的自主生活,其實並不困難,重要的是記住「只要有土地可用就餓不死」的邏輯,並「將生命種在土地裡」,便能從「家園自足」與「部落分享」的模式找到愉快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