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空污總量管制 經濟部作梗14年 三立委允諾修法

2013年9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制訂於1975年的《空氣污染防制法》,在38歲的生命中卻仍無法保衛我國中南部地區,使其至今仍處於不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的三級防制區。其中「總量管制」的相關條文雖然在1999年修正後加入,卻由於經濟部14年來的阻撓,始終無法積極落實。長期關注中南部空氣品質的民間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與立法委員林佳龍、趙天麟與劉建國等合作,誓言將修正案排入本會期優先法案,更要求行政院盡快交出政院版,不要讓經濟部繼續作梗。
地球公民與立委林佳龍、趙天麟、劉建國合作,本會期爭取空污法修正
「在烏煙瘴氣的政局中,請給民眾一個乾淨的綠色法案吧!」雖然去年來自台中、雲林、高雄的三位立法委員林佳龍、劉建國與趙天麟,曾經分別提出空污法修正提案,也都已經通過一讀,但時隔一年仍未得到政院積極回應。民間團體與立委在本次第8屆第4會期開始前,搶先呼籲行政院儘速交出政院版,以便立院儘速完成修法。更對環保署提出,因將懸浮微粒PM2.5納入污染指標內,並且檢討各縣市測站位置,其中尤其高屏地區,最需要新增手動測站,才能反映空氣品質問題。

中南部空氣品質良好日  去年只佔3至5成 

王敏玲指出,中南部空氣品質低落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提出,去年一整年,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屏東、地區居民,想要呼吸到PSI(Pollutants Standards Index,空氣污染指標)良好空氣的日子不到五成。嘉義、台南、高雄更不到三成,並列倒數第一的雲嘉南、高屏兩空品區PSI高達61,遠高全國6個空品區的平均值53許多。
而今年,王敏玲指出,1~8月空氣污染指標不良(PSI>100)的站日數之中,高達73.91%就發生在中南部地區,9月以來中南部同樣時常發生空污濃度超標的狀況。
上述指標尚未列入PM2.5的污染,且部分測站設於大氣擴散良好的地方,因此王敏玲認為,其實狀況還要更差,數據其實有受到美化。王敏玲便舉出高屏地區的幾個PM2.5測站分在前金、美濃、屏東市區與恆春,其中恆春連續兩年的空品良好的日數有305天,甚至去年PM10的成績好過花東的測站,其實大幅稀釋了高屏空污的嚴重程度。

本會期爭取「總量管制」條文修改  結束經濟部14年作梗

空污法雖然早在1975年並已經制定公布,比環保署的設立早了12年,但在1999年修正「總量管制」條文入法時,卻在第12條寫進「應於建立污染源排放量查核系統及排放交易制度後,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經濟部分期分區公告實施。」立委趙天麟痛批這是「自我閹割」,結果在經濟部14年來的杯葛中,環保署許多相關配套規定至今都無法啟動,使得中南部長期處於不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的三級防制區。
政院對於此案的消極牛步,讓三位立委也看不下去,他們承諾將把此案爭取為本屆會期的急迫性法案來進行修法,以解決空污總量管制卡在經濟部的窘況。林佳龍更呼籲民眾一起對不願配合的立委進行遊說甚至施壓。將在會期擔任衛環委員會召委的趙天麟表示,修法之後經濟部與相關產業、廠商,才會想開始面對、開啟對話,帶來轉變,林佳龍認為,從李登輝時代至今歷經三任政府,要等到經濟部願意「會同」實在是緣木求魚。
「說為了拼經濟,但經濟部阻擋了總量管制14年,經濟也不見變好,難道中南部就只能擁有污染工業?」王敏玲不滿。
「空污法的現況是對環境正義與區域正義最大的諷刺!」林佳龍強調,工業區、發電廠多在中南部,然而稅收與建設卻偏重北部,例如台北有捷運,空氣的品質便獲大幅改善,但中南部民眾卻至今仍要受空氣污染的傷害,中部的肺癌人數便因此明顯偏高,林佳龍表示,包括健保經費等社會成本都應該計算進去,污染產業應該負擔空污費與健康捐等。
來自雲林選區,劉建國辦公室主任田飛生更針對六輕,指出六輕就是一大空氣污染源,2009年開始,台大教授詹長權與中興教授莊炳潔,也已陸續提出六輕空汙與鄰近居民的癌症相關報告,雲林縣的空氣品質管理實在刻不容緩。

歐核安專家:「續建核四不負責」 提民間版壓力測試報告

2013年9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繼續興建核四廠是不負責的作為」國際核能專家歐妲.貝克(Oda Becker)近日來台,公布民間版核四壓力測試報告。11日在立法院舉行座談,再次建言台灣應立即終止核四計畫,不應繼續興建或取得運轉執照。
核四公投提案人國民黨立委李慶華,因政壇情勢動盪,且行政院已公開宣布核四安檢報告確定無法在公投案表決前出爐,10日下午宣佈主動撤案。但9月底壓力測試、核四預算追加400億攻防等仍將登場,就算不辦公投不等同停建,核四爭議仍未停息。
田秋堇出示台電資深員工爆料照片,核四零組件拿生鏽的拋光後安裝
貝克在核能安全與風險管理領域有20年經驗,曾參與監督評估歐盟14個國家的核電廠壓力測試。她受民間組織綠色和平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委託,製作民間版核四廠壓力測試評估,此民間自費請獨立第三方學者提出的平行報告,將可對照原能會9月底所邀請歐盟與歐洲核能安全管制機構ENSREG(European Nuclear Safety Regulators Group)進行的壓力測試,而ENSREG的改善建議預計在11月公布。
左:歐妲.貝克。右:楊.哈佛坎普貝克檢視台電與原能會曾發表及提供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核能安全署專家團進行審查的文件資料,指出核四在設計上的弱點以及在結構、系統、組件上的缺陷,更指出面對現存的自然災害,核四不可能加以改善進而達到可接受的安全層級。因此貝克作出「最好取消核四計畫」的結論。
11日上午貝克與綠色和平核能政策與能源政策顧問楊.哈佛坎普(Jan Haverkamp)在立法院舉行座談,經濟部、環保署、台電等單位與民進黨立委田秋堇、陳歐珀、國民黨立委邱文彥皆前往瞭解,但事主原能會卻藉「在核三廠有演習」之由,並無人到場參與。

歐盟壓力測試是台灣核安解藥嗎?

「歐盟壓力測試是台灣核安解藥嗎?」楊.哈佛坎普如此反問。「壓力測試」為因應後福島時代的核安要求,歐盟於2012年交付歐盟核能安全管制機構ENSREG著手進行。立意透過福島核災的經驗,檢視核電廠是否能夠應付天災(地震、海嘯、極端氣候)、人為因素(恐怖攻擊、停電)、以及輻射外洩等威脅。
但除此之外,零組件老化、戰爭、恐怖攻擊、疏散計畫與結構與系統的設計適當性與品質等因子卻未受涵蓋,卻是仍是台灣所可能面臨的危機。
「不要期待壓力測試的結果可以確保核四廠將安全無虞,也不要期待歐盟專家的同行審查結果,可以提供實質的改善建議。」哈佛坎普解釋,壓力測試不能保證核電廠的安全,壓力測試結果最終只能用來幫現有核電廠的安全背書,並未能實質提昇核安。

地震、海嘯、防洪  核四皆無法應付

貝克指出:「核四廠不但在地震、海嘯、防洪等設計均不足以應付可能發生的極端天災,加上過去設計與建造過程問題重重 、考量核四廠與800萬人口的大臺北都會區距離過近,無論如何改善都難以使風險降至可接受範圍。」
在地震部分,貝克提出未就核四廠場址進行專門的耐震分析,她強調,臺灣是地震高風險區,依照ENSREG建議,地震重現期應以一萬年做週期計算,但台電的報告中,僅使用近400年的地震紀錄作為依據,分析資訊並不充足。
立委田秋堇回應,台灣每個核電廠附近都有斷層,核一、二、四廠附近還有活火山。其中附近的沖繩海槽在歷史上,約150年發生一次大地震,上次「金山大地震」發生在1867年,表示大地震可能就在2017年左右,核災危機就在眼前。
貝克指出,如日本311般規模的地震,有可能發生在台灣,而核四在興建過程中不斷遭揭露的工程缺失,更加深核四耐震能力的憂慮。
而和地震息息相關的海嘯,在無法有效評估地震同時,核四也無法評估海嘯。貝克認為,目前設計所依據的海嘯上溯高度估算結果可信度極低,核四廠的設計基準海嘯高度8.75米並不足夠。
另有水災與極端氣候的疑慮,目前核四的防護設計僅採百年降雨造成洪水的重現期為基礎,貝克認為應該由一萬年為基礎才恰當,而核四同時也沒有針對多重極端氣候事件進行分析,因此,貝克認為核四廠因自然災害導致核災的風險非常高。
綠色和平整理提供

斷然處置到底是什麼?  台電員工不清楚

在斷然處置措施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痛批,台電所提出的斷然處置,尚未得到國際認可,當局卻已經向全國宣傳「我們有斷然處置,安啦。」但荒謬的是,就連台電員工自己都並不清楚。
貝克也指出,在核四的規劃中,啟動斷然處置錯失的時間只有96分鐘,除了時間相當有限,且高度仰賴人為啟動,若是因地震造成事故,絕對是執行困難。而用以冷卻爐心的冷卻水,每小時所需要440公噸,到底將從何而來,在報告中也無明確交代。
一旦進入斷然處置,便需將水大量灌入,但目前圍阻體的洩壓排氣系統,並設計無過濾設備,貝克警告,這將導致大量的輻射氣體外洩,危害周遭民眾安全。貝克強調,核四關於排氣方面的文件,她反覆讀了一百多次,對於台電將恢復電力列為優先考慮,卻放任大量輻射物質將排到大氣內感到驚訝。她回應台電代表核能發電處核能運轉組組長邱永聰將之歸為「兩方認知有差距」時強調「其他國家沒有在討論洩漏的量是多是少的」,顯示台電對大眾的安危並不重視。

生鏽零組件拋光後裝核四  壓力測試無法檢查出

貝克強調,「繼續興建核四廠是不負責的作為。」除了現有耐震、防海嘯、防洪設計與斷然處置措施均大有問題外,興建過程中的種種缺失與距離大台北都會區過近都是事實,壓力測試並無法改變這些。
田秋堇也出示一位台電資深員工提供的照片,顯示核四部分的零組件竟然是由已經生鏽的經打磨拋光後安裝,她更引用此員工憂慮的言論,表示核四工程錯誤百出「只有全部重蓋」一途。田秋堇強調,核四廠內有許多類似的工程缺失,都是「壓力測試」無法檢查出來的。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北市最後山城眷村 壽命剩一個月? 侯孝賢籲緩拆並保留

2013年9月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不要看不起身邊那些時光留下的造型,台北不能再這樣亂拆亂蓋,什麼都不留了!」北市蟾蜍山中的眷村面臨「煥民新村」拆除改建為學生宿舍大樓的命運,曾在1987年於當地取景《尼羅河女兒》的名導演侯孝賢,上週六前往原地聲援保存,不但呼籲國防部先暫緩拆除計畫,更鼓勵地主台科大拿出創意,將老房子活化為獨特的教學環境,他更表示,將會率先把今年的金馬電影學院拉到當地上課。
紙蟾蜍起跳,好蟾蜍工作室搶救蟾蜍山
也許鮮有人知,就在公館商圈邊緣的羅斯福路四段119巷裡別有洞天,一個小小的山城聚落安靜的存在於此已經兩百年,而且早已隨著名導演侯孝賢的作品《尼羅河女兒》、《好男好女》與《南國再見,南國》等,讓國際見到台灣不同面貌。但其中的空軍眷村「煥民新村」卻驚傳可能只剩下最後一個月的壽命,當年的劇組成員、附近居民與周邊的台大、台科大學生連忙組成「好蟾蜍工作室」啟動搶救行動,希望留下台北市最後的山城眷村。
蟾蜍山部分區域在1990年代時劃為鄰近的「台灣科技大學」的公館擴建預定地。其中屬於國防部的「煥民新村」39戶,原訂在今年7月底拆除,以「素地點交」的方式移交給台科大。但在入口處兩株名列市定老樹的老榕樹庇蔭下,拆商必須補送樹保計劃而延後了工程。
把握多出來的一個月壽命,在地居民、影像、文字工作者、藝術創作者、台大城鄉所、台科大建築系學生組成的「好蟾蜍工作室」,連忙舉辦一連串的活動,例如「街區記憶清理行動」、「廢家具修復行動」、「廢墟變菜園」、「跟社區媽媽學五行健身操」、「不插電音樂會」與「水蟾蜍山影展」等,希望能夠藉此激發出更多舊聚落的多元可能,而非只有拆掉重建大樓一途。

新大樓取代老房子 台北不連戲

侯孝賢衣服連戲「我的衣服就跟照片上一樣,連戲了,同一條褲子我穿了二三十年。」看著當時的劇照,侯孝賢與當時的劇組聚首如同學會般溫馨,不但重回當時場景懷念,更想起不少故事。「李天錄在戰爭快結束前,就在這裡監工挖山洞,後來我們又找了這裡拍戲,多巧。」「外公李天錄演的,他是本省人、演爸爸的卻是外省人,而女兒楊林則是國台語都能講,我們建構出這樣的家庭後,才選了蟾蜍山這個地點。」作品一向寫實,侯孝賢解釋1987年當時拍片的故事。
當時劇組回到場景蟾蜍山聚落起源在兩百年前,是台北南區「公館」地名的起源,更是琉公圳重要支流的流經地,當時還沒有羅斯福路,新店、景美要進出台北市都必須經過蟾蜍山。而國民政府來台後,這裡更成為空軍基地,因此有了「煥民新村」,之後也有不少北上打拼的人選則在當地落腳,靜靜的承受著兩百年的改變,蟾蜍山雖處車水馬龍的公館,卻保有遺世獨立的生活況味。「這個地方真的很特別,其他地方找不到這樣的場景,實在不該換成大樓。」參與當時劇組的電影人陳懷恩強調。

尋找「拆」之外的機會 創意學習不只在新大樓裡

眾人向台科大喊話,表示台科大的設計學系辦學成果有目共睹,是台灣目前奪得最多紅點設計大獎的學校。呼籲其應該拿出創意,思考除了蓋新的水泥大樓外,保留原貌將會是更好的教育場所,將使該校設計、建築等科系受益。
煥民新村一角「如果一個大學能長這個樣子,一定很屌,我認為在台科大教設計的老師們一定能懂的。」當時在劇組當任美術指導的畫家林鉅認為。侯孝賢指出,在法國坎城周邊看到不少類似的小鎮,許多藝術家與工匠就在小小的老房子裡面創作、生活與展演,他認為這可以是台科大可以效法的模式,讓設計與創意能落實在大學生活中。
台大城鄉所副教授康旻杰強調,這些房子經鑑定後都是可以修的,他更已經得到在台科大建築系兼課的名建築師郭英釗承諾,表示很願意帶學生來這裡做點事。
金馬電影學院、香港建築雙年展 國內外藝文圈看重
「我們希望先不要急著拆,多留一段時間來看他的潛力吧。」康旻杰期待說。侯孝賢表示「如果能有人在這裡開咖啡館,我絕對天天來這裡寫劇本。」侯孝賢更宣佈,將要把今年的金馬電影學院拉進煥民新村,訓練電影新銳從瞭解、關懷當地人文做起,才拍出深刻的作品。
除了侯導表態,日前香港建築雙年展也邀請煥民新村與寶藏巖一起成為海外衛星場館,此次雙年的主題正巧是「城市邊緣」,這座小小的山城將代表台北,和倫敦、巴賽隆納、澳門等國際城市平起平坐,因此康旻杰擔憂,要是屆時已經遭到拆除,那場面恐怕會相當尷尬。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華光徹夜未眠 居民、學生相聚防盜老梅樹

2013年9月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華光社區在上月底一波強拆之後,偷樹風聲更囂,其中老梅樹雖然在日前樹保會議上取得受保護資格,但相依的老屋已在上月底遭到拆除,有意偷取的人士開始明目張膽的不時前往張望。擔憂其安危的民眾與學生相約日夜守護,參與守夜的人從第一天的一人、第二天三、四人,到了5日晚間,已經有20多人前往相聚,守護老樹的同時,也陪伴遭拆遷居民。
遭到覬覦的老梅樹,後方原為「梅樹爺爺」的家
由「梅樹爺爺」陳基財30年前親手種下的梅樹,由於處於巷弄交接處,不管是開花、結果,居民們總聚在樹下品頭論足,因此在4日樹保會議中,以社區人文意義的理由獲得受保護資格,但相依的老屋已遭拆除。護樹民眾除了自行製作告示牌,強調此樹已受保護、相約前往日夜守護,更擔憂執行拆除的大型車輛與機具傷害到梅樹,聯手以殘磚斷瓦堆砌成一道小保護牆。
擔憂老梅樹受車輛機具損傷,學生以附近磚瓦砌護牆「這些大車,已經損傷到它的部分枝葉了。」為華光老樹奔走的張小姐相當不捨,張小姐在附近上班,四年多前開始認真記錄此樹,「它就是我護樹的原點」,「開花的時候滿樹白花,冬候鳥也來了,景色真美,還有人拍過黑冠麻鷺棲息、綠繡眼作巢...」張小姐如數家珍。
「它不只是一棵樹」就讀世新社發所的俞如強調梅樹一直是華光社區的的象徵與指標,之前總是在梅樹爺爺那裡相聚,討論如何搶救華光社區的歷史與生態,「也許不完全是為了這棵樹,我珍惜還能在這裡相聚的機會」。

學生相聚陪伴 拆遷居民:暖心

梅樹對面,原為李哥的家,桑樹與老屋相依「不知道,每天早上醒來,就是想要回到這裡。」家住老梅樹對面的李哥淡淡說著,李哥的家是最有可能因相依的老桑樹保留房屋的,但仍差了一步,房屋已在28日遭到拆除大半而無法居住,雖然遷居到南港,但李哥每天回到原地。
「我是沒有房子的居民」同樣遭到拆遷的王禹奇表示,「我當然還是居民,五年後、十年後都是,因為我們是被迫的,我的心沒有走開過。」
20多位學生與居民相聚老梅樹旁烤肉並守護。「也許陪伴,是我現在唯一能做的事吧」前往參與守夜的台大學生洪崇晏感性表示,「這些拆遷戶也許不見得脆弱,但是面臨如此大的變動,他們一定會很需要朋友陪伴走過這一段路」。正在當見習醫生的陳宗廷與曾稚驊從今年二、三月便開始參與搶救華光行動,表示將持續追蹤居民的後續「是否過得還好?遭控不當得利一事如何解決?我們會一直關注。」
被迫離開家的王先生感動於這群學生的陪伴「他們真是無私的好孩子,讓我覺得離開的有尊嚴,也不覺得那麼寒冷了。」王先生表示,當年父親隨國民政府來台,在法務部的默許下親手蓋起家園,「雖然下雨也是會漏水什麼的,但這是我爸爸蓋的,我覺得是溫暖的家,為何現在被當作貪婪的違建?」
為老梅樹自製告示牌

「我們每晚都會來!」直到確認老樹安全

「你是哪一屆的?」「我是國光石化後期吧」「我應該是樂生」「我參加過秋鬥」學生們因為近年各項抗爭陸續開啟關心社會議題的歷程,他們相聚,不只討論華光社區僅存列冊為受保護的歷史建物與老樹是否真能安全無恙,也討論反核、苑裡風機、蟾蜍山等議題,甚至白色恐怖。
這群學生除了擔憂梅樹的安危,呼籲北市文化局應該儘速為它掛上受保的告示牌,更強調將持續守護,直到封路,確定老樹無法讓人偷走為止,「我們就繼續來烤肉、泡茶、烤地瓜、在剩下的牆壁上把老梅樹的樣子畫下來,每天都來!」他們歡迎更多人一起加入守護的行列。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華光樹再指定25棵 北市鄭重要求法務部兩天內清光垃圾

2013年9月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北市華光社區持續遭到「清空」的同時,台北市樹木保護委員會在4日召開審查會議,增加認列22棵樹齡50年以上老樹以及3棵具有特殊人文歷史的樹木。北市府不但重申,在無明確開發案前,華光樹群將暫時保留,更對法務部採取強硬姿態,限期兩天內改善區域樹木生長環境,否則將開始開罰。而當地目前偷樹風聲四起,當地居民發起24小時巡守,需要更多人加入。
強拆後垃圾多堆積在樹腳,劉維公非常不滿,要求法務部兩天內清除。此次會議除了新增指定25棵樹木受保護,文化局長劉維公也對法務部「明確鄭重」的提出要求,法務部需在兩天之內將堆放在樹旁的垃圾清走等,維持改善區域樹木生長環境,否則將定期與不定期的前往抽查,以嚴格的標準要求,對法務部進行開罰。「大家都在看,已經給過你們太多時間了。」會中也再次確認,在開發計畫執行之前,華光社區內所有樹木都應由法務部負責維護,包括因拆遷房屋後續的腐朽治療、防風修剪等。而其餘尚未受保護的樹木,民間團體也可再提新事證繼續向北市府爭取。

避談「樹群」 樹保里程碑功虧一簣

華光社區今年數次強拆引起激烈抗爭與民眾關注,而社區內上百棵樹木是否也將受到波及,或是可以庇蔭相依的社區內建物?民間因此發起「搶救華光老樹群」的行動。從原先只有一棵老樹受保的狀況下,今年4月再增加22棵掛上「臨時受保護」牌。
8月9日北市樹保委員到現瑒進行會勘後,此次樹保會議,副市長張金鶚、文化局長劉維公都親自參與,張金鶚當天早上更特地再去華光探勘一次,可見市府對其重視。會議中除了確認已列入的23棵受保護樹木外,決議再新增指定25棵,不但對50年樹齡採寬鬆認定,更有3株以相鄰歷史建物、與受保樹木相連成綠帶、社區人文意義為由受列,也顯示市府與委員會的善意與小幅進步。
受保樹木地圖
但民間團體最初是以「樹群」概念申請全區保留,此次會議主題亦為「華光社區整體樹木、是否符合本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第二條第五款規定」,會議走向逐棵討論,讓到場關心的數十位民眾感到失望,直呼此次會議本來極可能成為樹保條例的里程碑,突破未曾使用過「樹群」認列的僵局,如此功虧一簣實在可惜。
數十位關心民眾在旁聽席,隔著玻璃用海報表達。全球綠人成員潘翰聲指出,10年前北市長馬英九與文化局長龍應台推動樹保,當時會將第二條第五款「珍稀或具生態、生物、地理及區域人文歷史、文化代表性之樹木,包括全體樹林、綠籬、藤蔓等」寫進樹保條例,便是感受到有其需要。然而之前松菸、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廣慈博愛院、美軍宿舍等案,都因「沒有前例」為由,而避談「樹群」認列,此次華光社區集老樹、歷史與生態等元素於一身,最有資格成為開先例的里程碑與經典,卻還是無法獲得認定,終究是見樹不見林。
華光護樹志工隊發問「未來20年的台北市,到底會長得怎麼樣?」。提出雖然北市樹保條例已經推行10年,但仍有進步的空間。志工隊指出,據市議員簡余晏統計,10年內台北市移樹的數量累計超過一萬棵。志工說,包括2004年馬英九任內信義路2至5段綠色隧道因捷運工程移走2000株樹木,郝龍斌任內松菸、花博、客家公園等案,又損失了約2400棵,未來還有華光、林口市大運、廣慈博愛院等案,至少還會再失去1800株樹木。「難道要繼續讓樹保條例成為移樹、砍樹條例?」民眾向樹保委員會喊話,希望能從華光案作出改變。

遠慮:更多「活化」計畫 近憂:偷樹偷文資 

立委姚文智派出助理,傳達支持全區保留的意見,更表示日前曾行文國有財產署關心此案,卻得到「開發計畫現在還沒有最後定案」的回應。潘翰聲也表示,國有財產署明年將有更多所謂「活化」的計畫,是否也將朝向商業開發,而毀去歷史與生態等老台北原貌,讓人擔憂。
華光社區當地經過數波強拆之後,不肖人士將前往偷樹、偷瓦片等文資的風聲不斷,溫州社區發展協會何承翰組隊進行24小時守護,亟需更多民眾加入,意者請向他聯絡0910114036。

兼具歷史、生態元素 民間重申全區保留

陳媽媽護樹志工們從歷史與生態兩方面,將華光社區老樹群與中正紀念堂及大安森林公園相
比較。當地居民陳媽媽表示,比起相鄰的中正紀念堂,華光社區的歷史故事毫不遜色。起於1904年日本興建台北監獄舊址,在台灣是第一座現代化監獄,規模更堪稱當時遠東第一大,而且區域內有以清代古城牆建成的監獄圍牆,與國民黨來台後的移民建物,為台北百年歷史的活字典。社區營造學會執行長吳碧霜更表示,歷經日本殖民與白色恐怖,許多民主鬥士在此成仁,「這裡才是真正的自由廣場!」
志工黃舒楣指出,台北如果真要追求成為設計之都,不是一味製造地標就好,而是要重視華光社區這樣「文化景觀」,黃舒楣更提出柏林經驗,柏林願意將廢棄機場開放給民眾使用,除了保留歷史與生態,還有人們的直接參與,如此的態度才能吸引了兩萬多位設計師去居住,成為實至名歸的「設計之都」,這並不是煙火一般的短期活動。
「樹木不是地上建物,是生命!」志工張小姐指出,此次會議與其中樹木守保護的理由中,「生態」的考量不在其中讓她覺得惋惜。
志工除了再次強調華光樹群是台北盆地中,大安森林公園與淡水河之間生態跳島的重要一份子,許多鳥類仰賴生活,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委員梁蔭民表示,華光樹群自行生成為現在的模樣,比起陽明山、比起大安森林公園,從未需要專人照料,「為什麼一定要把他幹掉?」
陳媽媽更提出新事證,舉出華光樹群與蝴蝶的關係,區域內多元的樹種,提供各種蝴蝶食物,「張副市長,劉局長,如果你是一隻蝴蝶,你就只能吃某種樹,不然你就會死掉,你們知道嗎?」陳媽媽強調,當地每一棵樹都有其價值,若是因樹木不受保護而使某些蝴蝶死去,那將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仍等不到安全距離 苑裡反瘋車:政府牛步、經濟部豬頭

2013年9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苑裡反瘋車抗爭已滿一年,自救會訴求「訂定風機安全距離規範」,不但一直沒有得到主管機關經濟部能源局的正面回應,多次抗爭卻只得到警方暴力相向與廠商大規模提告的對待。3日苑裡反瘋車自救會60多人上午再度北上,在凱道向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喊話,再帶著「豬頭」前往經濟部,痛批「豬頭領錢不做事,好吃懶做經濟部」,由於見不到經濟部官員,自救會越過柵欄,試圖要將豬頭直接送進經濟部時爆發警民衝突,在推擠之中,一名前往聲援的女學生受傷送醫。
目前苑裡已遭英華威公司架設了四支風車,其中一支更已進行試營運,自救會仍然排班在工地現場進行24小時日夜抗爭。擔憂和大埔四戶一樣「被天賜良機」,北上抗爭的同時,仍有成員持續留守當地。

要求人權會立即開會 以落實兩公約

自救會在凱道演出行動劇,把寫有「行政透明」、「民眾參與」、「立即開會」、「制定規範」的牧草餵食「牛政府」,除了諷刺政府在訂定風機安全距離一案中以牛步推託,更強調此案侵害人權。除了在施工現場的抗爭中,發生不少警方與廠商保全拖行、毆打民眾的事件;能源局至今也沒有依上次委員會的決議,召開實質聽證會聽取民間意見,在8月20日召開的「實驗性聽證會」,也因過程有許多瑕疵,讓自救會認為能源局有黑箱作業、虛應事故的嫌疑,企圖瞞混過關。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原訂在8月27日的會議中,審查能源局制定「風機距離規範」過程是否落實兩公約,但由於議程過長而將延到本月15日再進行。自救會向委員會喊話,希望在15日當天前能優先處理此案,監督能源局舉辦公開透明且民眾可以有所參與的實質聽證會,以免製造更多的風機受害者。
「這麼簡單的訴求,我們就只是要安全距離而已,為什麼作不到?」苑裡反瘋車自救會總指揮鄭百松表示,要求政府出面保障大型風機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與身體健康權益,立即制定風機安全距離、民眾參與程序及其他相關規範。他更希望馬英九總統與人權委員到現場勘查,實際站在風機下感受民眾所感,而非掩護財團、任由廠商的造假與抹黑居民反綠能。

痛批「豬頭」經濟部效率差 籲爭議未決 先取消英華威施工許可

自救會第三次前往經濟部抗爭,之前能源局一再以「再給我們三個月的時間study」回覆,但至今仍未得到正面回應,前往聲援的北海岸環境自救會成員黃文慶則指出,四年前他們反三芝風機時,也是得到這一句話,顯示根本就只是應付民眾。
自救會準備豬頭,企圖送給經濟部
因此,自救會會長陳清海大罵「豬頭經濟部、做事沒效率」而帶了一顆豬頭要送給經濟部官員,要求經濟部積極督促能源局盡快制定風車安全距離,並且在目前爭議未決的狀況下,應該先撤銷苑裡的英華威風車施工許可。
聲援民眾將豬頭貼在經濟部外牆反瘋車抗爭曾爆發多次衝突,苑裡反瘋車自救會此次北上,不管是凱道或是經濟部都有大量警方持盾牌嚴陣以待,甚至各準備了四、五台警備車。當記者詢問在場警方「今天怎麼派這麼多警察來?」,警方卻回應「沒有呀,本來就這麼多。」。
當自救會與聲援民眾試圖要將豬頭直接送進經濟部時,警民爆發衝突,在推擠之中,一名前往聲援的女大生黃燕茹腰部受傷,送至和平醫院。在場的林三加律師見狀大罵警方「你們知道知道你們到底在保護什麼嗎?是要保護拉下來阻擋民意的鐵門,還是該保護民眾?」氣憤的民眾亦將印有豬頭的紙張貼在經濟部外牆上表達不滿。
兩場地警方都嚴陣以待。兩場地警方都嚴陣以待。

「給孩子們,非核家園」 歌手巴奈50場反核巡迴開唱

2013年9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長期支持社會運動並守護台東的原住民歌手巴奈庫穗近日宣佈,將在9月到11月之間,一連舉辦50場「給孩子們,非核家園」演出。演出地點將在全台的咖啡店、獨立書店、小型展演空間等進行巡迴,消息一出引起各界關注,粉絲團甫成立不到24小時,便吸引了5000多人按讚,期待詳細的場次表。
此巡迴演出由9月5日(星期四)晚間台北的「河岸留言」場開跑,足跡遍佈全台各地,其中又以台北、台南、花蓮、台中最為踴躍、場次最多。

「給孩子們 非核家園」推廣反核四 更支援台東反核廢

「唱 大聲唱 大聲唱 非核家園 唱 大聲唱 大聲唱 非核家園
撐 一片天 我們要 非核家園
撐 一個希望 給孩子們 非核家園 給孩子們 非核家園」
〈非核家園〉一曲誕生於今年309反核遊行之前,在沒有經費的狀況下,為了宣傳大遊行,巴奈與一群孩童合唱拍攝了一支小短片,經由網路的傳播,催出了3000多人參與當時的台東場,幾乎是前年430的兩倍人數。歌詞相當簡單,寥寥數字道盡了「給孩子們 非核家園」的心願,巴奈解釋,原曲其實來自另外一首歌〈這兩個字〉。
「這兩個字,就是尊嚴」,〈這兩個字〉寫於巴奈與那布年初回古部落尋根的行程後,歌聲中充滿感嘆。
「我卑微地,卑微地,活著。我卑微地,卑微地,幻想。
撐,一片天;撐,一個夢。爭,一個希望;爭,一個尊嚴。
這兩個字,這兩個字……」
眼看原住民部落土地遭掠奪,巴奈藉由此歌,強調對土地正義與安全的希望與爭取。
「我們台東的動能其實真的很小」巴奈感嘆,在沒有經費,沒有太多人手協助下,把〈這兩個字〉改編成了〈非核家園〉,並找了一群都蘭當地小朋友合唱,做成宣傳影片,雖然克難,但也激起了一番「台東Style」的公民行動。
除了不在全國性的核四續建爭議中缺席,台東更面臨核廢的威脅。台東人用最少的電,蘭嶼甚至從未用過核電,但蘭嶼、達仁等原鄉,卻在國家暴力下不得不承受核廢料。在這個不符合正義的狀況中,但巴奈觀察到,還是不少台東人對核能議題陌生,或是感到「遙遠」,在缺乏資訊、公民行動動能較弱的狀況下,不少老人家連「核廢料」三個字都不太會唸。「這的確從來不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要老人家怎麼想像?」將來又該怎麼參與目前不明的核廢料公投,於是巴奈與當地推動反核的人士,希望能聘請專人在地方上與居民進行溝通,激起更多討論。
「雖然我們幾個都很窮,但要湊出一個人的薪水也不是那麼難,可是我們是不是能做些什麼讓更多人參與?」於是這樣的巡迴演出計畫漸漸形成。巴奈表示,計畫推動的過程中,核四公投的消息也開始傳出,成為她同樣重視的事情,巴奈認為,如果核四公投勢在必行,那麼就得催出更多人相約當天去投票。於是,巴奈與那布將帶來演出,和全台灣的民眾面對面聊反核,而門票所得則可以支援台東阻擋核廢料的工作。

溫柔力量集結 多方參與同成巨大作品

「關於核能議題,我們不只要理性看待,而且,如果我的歌聲能感動他,讓他找到生命之中值得珍惜的東西,那麼看法就會有所改變!」巴奈的歌聲總能感動人心,也因此早已享譽國際,但這一系列的巡迴演出不但將唱滿90分鐘,票價更全台統一一律只要150元,而且巴奈堅持,只在獨立藝文空間、小書店、咖啡店等小型場地演出,而拒絕了大舞台。「我想要看到觀眾,我們是要聊反核、要對話的,當然需要面對面。」巴奈強調,這樣的演出將建立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關係。她認為,在演出者、觀眾、提供場地的店家三者都很認真看待的狀況下,共同完成這50場的巡迴,成為一個「作品」。
「媽媽不就是全世界最強的生物嗎?巴奈就是這樣的人,她只是個溫柔的媽媽。」協助巴奈進行此巡迴計畫的小孟感嘆,巴奈可以讓冰冷的核電爭議「溫柔化」,將訊息傳給對抗爭冷漠的一般民眾。
曾經在獨立樂壇工作,與巴奈相識已久,小孟找了女巫店的老同事手繪海報、寫場次表,拉了國中同學贊助,做出令人驚艷的海報,更多的行政與聯絡,也是如此達成。「因為有多方的參與,沒有錢的我們也能夠巡迴,這是眾人的幫助與好意所集合而成的。」小孟除了利用原有的人脈,尋找一場一場的演出空間,更在聯絡各方中感受到溫暖與認真。
「嘉義洪雅的國信哥、南投的阿文哥、漢中哥、台中的forro咖啡、楓樹13...」細數著這些貴人,小孟表示,不但有些完全不認識的人,只因在電話那頭聽到這個計畫便決定傾力幫助。提供場地的店家更散發「十足的熱情」與「瘋狂的期待」,這些店家不斷提出新想法,希望能有所協助,也讓每個場次的演出都將有所不同,保證「場場有驚喜」小孟這麼說,「請相信我們會好好保護你們的熱情與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