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脫離公廣 原民台獨立營運 將加強部落觀點

2014年1月1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17日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舉行原住民族電視台「自主營運」記者會,歡慶開台9年後終於從今年元旦起獨立自主營運,台長馬耀比吼表示,未來三年將以「回家」、「自信」與「分享」分別為主軸,守望部落並持續推廣原民文化。
原民台主播群以族語祈福
原民台雖在2005年開台,長久以來採取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以標案製播節目的方式進行,陸續由台視、東森電視、公共電視等不同單位營運,今年原民台正式交由原文會經營。元旦開始,所有的節目也將可以在網路同步播出。
原民台團隊「我們不但準備好了,更蓄勢待發。」原民台董事長周惠民表示,此舉將原民台回歸原住民主體,藉著自己說故事的方式,來實踐文化傳承與教育的核心價值。原民台除了為原住民服務,讓原民文化向世人展現,更將是台灣文化的窗口。
「回家是唯一的未來。」原民台提出今年的主軸為「回家」,出席的歌手羅美玲便表示,不管工作多忙多累,打給原民台就會覺得自己離家並不遠,肯定原民台的存在對許多原住民而言,是與傳統文化及部落聯繫的重要管道。台長馬耀比吼指出,原民台展開獨立經營後也以此為主題,將陸續推出新節目,在新聞部分將強調「原住民觀點」,在節目方面也將朝向非原住民觀眾也會喜歡的方向,推廣原住民現況與傳統智慧等文化。

新聞追求「原住民的觀點」 節目要搶「非原住民的眼球」

原民台有了屬於自己的新家新聞部經理朵悠馬紹表示,所謂「原住民觀點的新聞」,將著重部落現狀與價值觀的呈現,除了安排駐地記者外,更要求現有的記者必須多與家人及部落聯繫。而14族族語主播也將跨出主播台,在以族語播報新聞、傳遞新聞事件與資訊外,也將開始製作專題,藉此尋求更多的部落耆老參與,將文化、歌謠等傳統技藝保存下來,馬躍比吼補充,相信能與部落耆老擦出更多火花,屆時可能邀請耆老擔任一日族語主播等,將讓部落更有參與。
東部新聞中心亦將更受倚重,朵悠馬紹表示,不但會擴編,更將藉著「東海岸之聲」等節目,讓花東屏在地族人更方便以專題、論壇的形式參與。
節目部則由知名紀錄片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領軍,將以「推出去」為思考,以音樂、兒少、人文紀錄的節目為主,爭取更多非原住民觀眾的眼球。預計年後將推出幼教節目,甚至計畫在今年將推出自製單元劇或影集。對此,多次奪下金鐘獎的演員高慧君也已經發下豪語,「下一座金鐘獎,就要在原民台拿。」
龍男舉例,例如之前大受歡迎的節目「Ina的廚房」製作團隊正在計畫新節目「獵人與廚師」,製作人凡伊斯解釋,「Ina的廚房」每集探訪部落婦女,在採集與做菜的過程中,展現女性力量撐起家庭與部落的動人故事,而「獵人與廚師」則要將跟著部落獵人上山下海,在保持受歡迎的美食要素外,更展現原住民對自然生態與動植物的傳統智慧,獵人們如何與自然永續共生的山林智慧,更是一大賣點。龍男表示,還有以探討原住民傳統智慧中的科學而屢獲金鍾的科普節目「科學小原子」,也在洽談製作新一季節目。
在台長馬躍比吼與龍男皆為紀錄片導演出身的狀況下,紀錄片節目也可期待。龍男喊出目標「要幹掉公視的紀錄觀點」,龍男指出,除了原住民團隊拍攝、被攝主角為原民的紀錄片外。也將以「主題影展」的概念,推介與原住民相關的議題作品,例如反核等。他們也將透過人脈,與各大影展合作,或是邀請學生作品播放,將以更多元、更活潑的姿態與紀錄觀點一別苗頭。
球星張泰山與藝人高慧君、羅美玲、林慶台都到場祝賀

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浮濫擴張? 新北市區域計畫 首發環評挨批

2014年1月1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去年10月「全國區域計畫」通過並公告,將計畫權利下放各縣市,17日環保署舉辦新北市區域計畫政策環評公聽會。由於後方尚有17個縣市政府在排隊,此案成為後續參照標準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備受各界矚目。
新北市區域計畫政策環評公聽會 民眾擔憂度是計畫浮濫擴張
新北市提出的計畫中,預估人口會大幅成長,將新增、變更約2191公頃做為都市計畫土地,引發在場質疑聲浪。兩個多小時的公聽會中,不僅民間團體擔憂浮濫擴張,環評委員亦提出應有更詳盡的調查與規劃,而非偏重擴張都市。

全國區域計畫  地方自管,中央卸責?

「國土計畫法」遲遲未過,內政部依「區域計畫法」授權訂定「全國區域計畫」,去年9月核備之後,包括活動斷層、集水區與未登記工廠的規定有鬆綁之嫌,縣市提出的區域計畫經區委會審查後便可直接辦理,遭到民間激烈反彈,但內政部仍堅持於10月中公佈,並同時修訂部分內容。
「全國區域計畫」將執行區域計畫的權限下放給縣市政府引起議論,正面看待的話,這樣做能使縣市自行總量管制、全面規劃,而非不斷以個別開發案送審卻無整體規劃。但反過來說,目前各縣市時有無法妥善處理、甚至帶頭圈地的狀況,如日月光、清境農場、普安堂等案;若縣市要變更大規模、多地點的非都市土地,或擴大都市計畫,便不再受中央控制,民間團體質疑,這是內政部的卸責行為。

新北計畫沒道理  學者、民間皆質疑

此次新北市提出的區域計畫,範圍含陸地面積2052.5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950.776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122公里,計畫年期配合全國區域計畫為2026年。新北市指出,發展目標為打造「國際嚮居之都」,成長管理策略為溪南都心區:降低密度、提高環境品質;溪北都心區:產業轉型、調整工業用地;周邊新市區:三鶯、淡海、林口持續投入公共建設,帶動人口移入;外圍山海帶:北海岸與東北角地區維持既有總量,優先塑造地域特色及保育水源區生態。
目前人口出現逆成長、空房率居高不下,新北市仍推估2026年總人口將達410~435萬,比2010年多20~45萬人;新訂與擴大46處都市計畫,共計2191公頃,住商為主1716公頃,產業為主133公頃,管制為主342公頃。與實際人口成長趨勢及空間需求相悖的規劃,遭民眾與環評委員質疑浮濫擴張。
擔任環評委員的台大人類學系副教授呂欣怡直指,比起台北市,新北市擁有更豐富的文化與生態資源,應先以保存為主,而非進行都市擴張。對於新北市預設人口將從內環往外環遷移的趨勢,呂欣怡亦認為必須更嚴謹地調查與研究可居住空間,並清查現有空屋與老舊建築。
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林慶偉也指出,應先算出土地承載力,訂出每個都心可以承載多少人後,才能瞭解繼續規劃人口成長是否適宜。而新北市坐擁核一、核二與核四廠,在計畫防救災策略時,除了因應氣候變遷、地震,更應將核災防護視為首務。
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副教授馮秋霞認為,報告只提人口將從主城區擴張,卻沒有反省現有都市綠地等公共設施不足的狀況。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劉小蘭則對現有的9163公頃農地將僅剩5416.35公頃感到憂心。
原民會代表也提出,在計畫書中,看不到對市內唯一的原住民區域烏來有任何規劃。要求應納入原基法相關規定,更要與該區居民妥善溝通。

新北市駁批評:已經努力做到30分!

擔任主席的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表示,目前全國區域計畫還在修改環境敏感區、農地、水資源區等民眾最在意的部分,希望新北等縣市提出的區域計畫也配合調整。
新北市城鄉發展局副局長邱敬斌強調,這份區域計畫是關於土地利用的空間計畫,而內政部並無要求涵蓋文史與生態層面,但民眾與環評委員認為,就算未要求,縣市規劃本應將這些納入考量。
面對諸多質疑,邱敬斌說:「我們努力做到30分,就算不及格,也比你們要求100分但是我做不到好吧?」他以農地保存為例,表示新北市訂農地存量為5400公頃,已遠超出農委會提出的參考量3900至4100公頃許多,駁斥此計畫全朝向土地開發的批評。

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日議員組團來台:「地震國必須告別核電」

2014年1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地震國必須告別核電!」繼去年日本前總理菅直人來台,包括河野太郎、近藤昭一、阿部知子和加藤修一4位日本國會議員,與國會事故調查委員田中三彥近日也來台參訪,並在16日舉辦演說,不但帶來第一手的福島核災調查資料,更再三勸告同為地震國的台灣,一定要儘早告別核電。
此次來台的日議員為「零核電之會」成員,此會在2012年由日本參眾兩院議員跨黨派組成,正式成員共64人,旨在終結一切核能發電措施。至於田中三彥所屬的「福島事件國會調查委員會」,是日本立憲百多年來,第一次依法設在國會內的中立調查組織。

福島核災成因至今未明 調查員:不能說與地震無關

田中三彥與其參與的調查報告書
「不能說福島核災與地震無關!」曾對福島核災進行半年調查的田中三彥表示,福島核災發生的真正原因為何,至今仍未調查出定論,但日本政府、東京電力公司與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卻一再堅持福島核災與311大地震無關,甚至撰寫報告送到國際原能總署,希望繼續重啟核電之路。
但田中三彥指出,地表震動造成外部電源喪失,變電所的電力無法送入而發生「全黑」、重要配管機器結構物都發發生嚴重的損失與破壞、或是海嘯使備用柴油發電機設備進水發生損害,不管三者中的哪一項造成福島核災,都是因為地震而起。「如果沒有地震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這是毫無疑問的。」田中三彥更指出,核能工業鏈對此充耳不聞,是因若承認核災與地震有關,便得重新檢驗之前所造每座核電廠的耐震能力。

台灣地震危機更甚日本 大地震週期快了數倍

應該嚴肅看待地震對核電廠造成危害的不只日本,日本文科省一再警告「南海9.1」級地震即將於30年內發生,並極可能波及台灣,但台灣人至今知情的卻不多。原能會甚至找來日本擁核學者石川迪夫背書,發表「不管是新舊電廠都不會受地震影響」的言論。
但台大地質科學研究所教授陳文山表示,台灣面臨的地震危機更甚日本,實際檢視台灣核電廠與斷層的關係更會發現,核一、核二廠分別距離山腳斷層5公里與7公里。山腳斷層曾在1867年發生「基隆海嘯」,金山地區便有記載,海嘯高達近13公尺,而核二就在孕震帶正上方,比核一更加危險。陳文山表示,核一雖不在孕震帶上,還是距離斷層太近,安全係數只有0.4G,若地震超過7級,恐怕承受不住所產生的地表加速度。
核三廠則直接座落在恆春斷層正上方,陳文山指出,1721年台南高雄地區也曾發生海嘯,古書上記載死傷人數從百到萬人都有。
台灣活動斷層與大地震時距比較表陳文山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於2010年公佈的台灣活動斷層分佈圖中,便可見到有33條活動斷層,且高度與都會區的分佈重合。而台灣近百年來有10個7.0級以上的大地震,陳文山更提出活動斷層發生大地震時距比較圖表,顯示日本的週期是1000年,但台灣由於地層年輕,累積能量快速,車籠埔斷層的週期是350到400年,花東縱谷斷層則為200年。
他進一步解釋,台灣東北有琉球海溝、南有馬尼拉海溝這兩條隱沒帶斷層,在南亞與311海嘯之後,國際間認為隱沒帶斷層將發生8.0級以上的地震,若發生在深海,便會造成大海嘯。
台灣活動斷層與都會人口密集分布區高度重疊。

台電拒開放核一廠 日議員:這種態度正是危險所在

地震多、人口密集,台灣在國際的心目中,早列為極危險區域,因此來台的日本「零核電之會」國會議員對此也感到憂心,直說不知道若發生事故,大台北都會區的600萬人該怎麼疏散。
「零核電之會」成員原訂明日參訪核一廠,經過外交部交涉後,台電仍堅持安全為由,拒絕外國人進入核一廠。
對此,我國立委田秋堇以「國民黨立委蔡正元都能進入日本核電廠參觀了,為何日本議員不能?大概是怕讓田中三彥看出問題,台灣的電廠果然更危險!」反譏。河野太郎更表示,這顯示台、日電力公司都一樣,習慣隱匿事情,同樣不願意將資訊透明化,這樣的態度才是最危險的,沒有完整資訊,全民無法對核能有正確的對話與討論。
他們更駁斥日前台灣當局以311大地震中無事的「女川核電廠」為典範之詞,指出女川核電廠同樣曾發生外部電力喪失、且僅高過海嘯1公尺,沒有發生事故真的是運氣好,並無任何一點值得台灣學習,反觀要是海嘯再高一點、震動再大一點,福島、女川與東海三座核電廠都發生事故,整個日本東岸就會毀滅,議員們強調,「在日本,沒有人會說要效法女川。」
加藤修一與近藤昭一表示,日本目前正在積極開源與節流,除了提出節能對策,也預計從地熱與海洋等再生能源能,發展出足以替代核電的電量。
阿部知子強調,「零核電之會」曾對日本目前現存的50座反應爐排名,要求從最危險的開始廢爐,至少有28座應立即廢止。而再生能源的發展與廢核速度是否能加快?端賴全國人民的想法和態度。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報告太簡略 北宜高增匝道 中油天然氣接收站環差 皆需再審

2014年1月1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北宜高速公路工程,為了在頭城交流道增設上下匝道,提出第九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台灣中油則是為了北部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二期計畫,提出第一次變更與原新建計畫的第四次變更環差。但皆因報告內容過份含糊,缺少實際說明,而雙雙遭環評小組打回票,補件再審。
北宜高速公路即為國道五號,南港頭城段對於2006年通車後,對宜蘭帶來大量車流,由於台2庚、台9線等聯絡道路有回堵的狀況,因此計畫以興建「礁溪匝道」來因應。
此案稱對鄰居區域的動植物生態與文化資產方面都無顯著影響,計畫區內半徑一公里區域內植物有127科349屬447種植物,但屬稀有種的流蘇、水茄苳、棋盤腳與三角楓4種是人為所植栽。動物則多為一般常見生物,如長趾鼠耳蝠、家燕、澤蛙、白粉蝶等,並無野生特有或稀有物種,台灣藍鵲、魚鷹、彩鷸、紅尾伯勞則多分布於計畫區東側開廣農耕區。鄰近的大竹圍遺址文物也已經完成搶救挖掘工作。
環評小組認同此案有必要性,但由於報告書上都是原則,小組認為無法進行實質審查,因此要求開發單位補件再審。宜蘭縣環保局則為了保護該縣農業與用水,而關注工程所產生的廢水,要求必須確認廢水排放至哪個水體、要求若土方來自外縣市則必須做土壤檢測、並重申宜蘭縣已全面禁用除草劑。
而此案將進行土地徵收3.1公頃,涉及72多筆土地與80多位地主,開發單位表示,之前已舉辦過公聽會,地主皆表達樂意。
為供應大潭電廠,中油逾2009年成立台中液化天然氣廠,並在天然氣在國家能源政策取得重要地位後,為了滿足通宵電廠的擴建與大潭電廠提高機組容量後,該廠與展開二期計畫。
該廠的北部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位於台中港溪13區碼頭及其後線腹地,新建計畫環說書於2004年獲得核准,此次除了一期計畫將增設擋風牆外,也因二期計畫工程的需求,將新增變電站、緊急發電機房、現場控制室與多項穩定系統等。中油另提出將進行廠內6000區填土工程,預計填入9萬立方公尺的土方,並調整部分管線路徑與設施位置。
在管線路徑調整的部分,變更後將於台17線及台61線交叉口提前南轉,經台61線下方平面道路續行至茄投路,再延原規劃路徑鋪設天然氣管,中油方面表示,此變更將減少對當地住戶的影響,但也因為大甲斷層的風險,將於大肚區新興里與營埔里間尋找適合的開關站廠址,關於此方面,大肚區公所爭取應在當地召開說明會,和居民進行溝通。
專案小組同樣認為,開發單位到底要做什麼、新增些什麼,並無法在此次送件的計畫書中明顯讀到,並不能據此進行審查,因此也要求其補件再審。

向鄰里推出不傷害動物的生活提案 蔬食超市試賣中

2014年1月1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在「不難吃」、「買得起」的前提下,你是否願意為了愛護地球的而採取蔬食生活?在台北市文山區的社區內,出現了一間堅持不賣菸酒魚肉奶蛋的蔬食超市,向鄰里們提供全方面不傷害動物的生活提案。
一個月前面市的「愛維根蔬食超市」目前進行試賣,預計將於年後正式開幕。實際逛過其200坪的空間一圈,發現在這裡看似與一般超市無所差別,同樣可以購買到農業產品、冷凍產品、休閒食品、餐廚佐料,就連清潔用品、美妝保健與嬰兒寵物用品都應有盡有,同樣有2500多種的食品、近400種的生活用品可以選購。但事實上,消費所購得的商品,沒有一件傷害動物。
營運部經理徐啟翔解釋店名,「Vegan」是一種堅持不傷害任何動物的生活方式,不僅在飲食上摒棄肉、家禽、魚和海鮮等動物肉、蛋、奶和蜂蜜等動物製品,在生活上,如真皮、絲綢、羊毛、明膠等含有動物成分、甚至進行動物產品都將排除。
愛維根便是以超級市場的形式,提供經他們確認沒有這些成分的產品給消費者,從「買得起」來推廣友善動物與地球的蔬食生活。
無動物成分的食物其實有很多選擇徐啟翔表示,除了「不傷害動物」是愛維根的核心理念,友善環境同樣是他們的理想。徐啟翔指出,畜牧業產生大量二氧化碳與甲烷造成暖化等現象,其實大眾早有所知悉,但如何能有實際的因應與作為?他們認為,就該從飲食來下手,從「日常的小改變」做起。
於是經營團隊經過了2、3年醞釀,於去年夏天正式以「社會企業」的模式成立,並推出蔬食超市,要證明不傷害動物仍有許多好吃、好用,且依然平價的選擇。
「消費得起、能維持來消費的頻率才是最重要的。」愛維根目前採取犧牲利潤的作法來搶客,為得就是能引導消費者習慣蔬食生活。「先讓他們覺得有佔到便宜、並分享好處,才能打破無感,並尋找出下一個可能。」經營團隊並不堅持選址在熱鬧的馬路上,而選擇在社區鄰里之間,雖然將面臨人潮的考驗,但更放眼在社區的口碑。
徐啟翔指出,目前店內最受歡迎的強項是生鮮蔬果,除了透過管道、跳過了中間商而能提供平價的產品,更營造出寬敞的空間、採用傳統市場「裸賣」的方式,讓消費者可以舒適選購。於午後和先生兩人一起前往消費的陳媽媽便表示,是經由鄰居的推薦,這幾天才開始到愛維根買菜,很喜歡能在寬鬆的場地親手挑選的感覺。
徐啟翔更表示,愛維根對於其提供農產的要求將會逐步提高,現階段的確只做到排除動物成分,但下一步將會要求供應者提供非基改、農藥使用紀錄等認證與標章,並且也已經四處探訪,希望能與堅持有機、生態的小農討論契作等合作方式,預計年後正式營運時,就可以看到約兩到三位小農的產品上架。
不含肉一樣提供營養的寵物飼料愛維根也開放消費者參與查證與推薦產品,試賣的一個月,消費者便已經推薦了10多件商品,除了讓消費者參與這間店可以賣什麼商品的同時,對店家來說,也能更加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徐啟翔以美妝用品為例,雖然他們是從不傷害動物的角度引進了植物性的成分國外知名品牌,卻沒想到上架之後受到孕婦與過敏者的歡迎,這才知道,原來這些消費者為了健康,也希望盡可能的使用天然成分。
「少了肉奶蛋,生活還是可以豐盛。」目前在愛維根擔任客服的柯先生表示,自己其實是從加入後才開始吃素,「其實不難吃,選擇也很多,對身體也很好。」
消費也能做公益徐啟翔透露,除了透過提供產品來從消費習慣上逐步改變外,愛維根還打算舉辦課程包括邀請營養師、烹飪師、環境教育講師開課。
團隊還正在研發計算公式,希望能替消費者算出其每次消費的「環保指數」,徐啟翔相信「消費能同時做公益」的意志將會獲接受,這可以成為持續、永續的消費行為。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大埔四戶再陳情 拜託內政部放棄上訴

2014年1月1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彭秀春手拿張藥房模型,期待早日還地重建「放棄上訴!原地重建!立即修法!」雖然苗栗大埔四戶在本月3日取得勝訴,但內政部至今仍未公開回應是否上訴。苗栗大埔自救會、台灣農村陣線今(13)日上午到內政部外陳情,再次呼籲內政部不要對此案上訴,但出面接見的內政部官員始終無法正面回應。
大埔案自3年前怪手開進稻田的影像震驚社會後,已受輿論關注,苗栗縣政府還是在去年7月居民北上抗議時,以「天賜良機」進行強拆。
本月3日台中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宣判,大埔四戶張藥房、朱樹、柯成福、黃福記勝訴,承審法官認定,內政部土地徵收委員會未實質審查及斟酌徵收的公益性與必要性,讓審查流於形式、苗栗縣政府在徵收程序中也未實質協商,僅提出徵收價格讓居民選擇接收與否,因此判決內政部徵收及縣府強拆違法,土地徵收應撤銷。

為錯誤徵地受折磨,四戶盼還地重建  內政部迴避

「我到底犯了什麼罪要判我死刑?他們憑什麼這麼做?」張森文生前不斷向妻子、聲援學者等人大問這個問題,至死都無法接受自己的家園必須遭區段徵收。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認為,此判決證明犯罪的從來不是因此自殺的朱馮敏、張森文等人,而是政府。政府若想彌補錯誤,至少應先還地與重建四戶,而且只要進行都市計畫變更就可以做到,並非無法達成;反之,若內政部堅持上訴,將發現根本找不到理由。
張森文遺孀彭秀春帶著熱心民眾製作的張藥房模型北上,重申四戶要求內政部重建已拆除毀壞的家屋與農田;朱炳坤強調,司法既已證明此案徵收違法,內政部應儘速還地並重建;柯智傳則著急的拿出照片,顯示他家的土地配給別人以後,新地主已經開始動工了,內政部應該立刻著手處理;黃福記的女兒黃秋紅也拿出正在服用的一大袋藥物,表示身心因此案備受煎熬,簡直被逼上絕路,內政部若能及早放棄上訴,至少能讓他們過個安心一點的年。
內政部主秘翁文德出面接見,並代部長李鴻源收下彭秀春親手做的「幸福薑糖」。翁文德表示,內政部對於判決沒有意見,一切尊重,並且長久以來都傾聽社會的意見,對於上訴與否未預設立場,也會把民眾陳情的意見納入討論。但內政部是否放棄上訴,或是何時能有決定?翁文德再三迴避問題,僅說「該做決定的時候,就會做出決定」,讓民眾相當不滿,衝上前想問個清楚。
大埔四戶與聲援者呼籲內政部不要上訴,儘速處理還地重建

學者籲修法、廢區段徵收  止悲劇重演

內政部次長蕭家淇5日曾以「副作用」來形容大埔案判決,甚至擔憂波及目前正在審議中的33件區段徵收案,讓這些案子必須「重走一遍」程序。這些區段徵收包括了桃園航空城、桃園捷運、新竹知識經濟旗艦園區、中壢運動公園、淡海二期、新竹璞玉、新竹二重埔、板橋浮洲等案,也陸續引起爭議。長久聲援大埔四戶的徐世榮與台北大學不動產城鄉環境系副教授廖本全做出回應。
想起遭到拆遷的悲痛,四戶代表神情憂傷。
廖本全表示,若這33案並沒有浮濫徵收的狀況,蕭家淇便根本不需要擔心;但若的確有,內政部則應藉此案,重新審視這些區段徵收的公益性與必要性。徐世榮表示,蕭家淇此言代表了房產開發集團的意見,打算上訴並繼續硬幹,絲毫沒有從大埔案學到教訓。因此徐世榮怒斥,蕭家淇沒有資格吃彭秀春做的幸福薑糖,因為那是追求幸福的人才可以吃的。
徐世榮強調,錯誤政策不會因內政部提起上訴變成正確;而區段徵收的確違反憲法,也不會因為上訴就合憲。
因此徐世榮拜託內政部不要再上訴,不但還給人民療傷止痛的時間,更應盡快著手進行修法。廖本全表示,土徵條例理應嚴格規範徵收者,以最嚴厲的標準審視徵收案的公益性與必要性,但現況反而是被徵收者不受此法保護,因此農陣已在本會期再次將《土地徵收條例》的民間版送進立法院,但由於本會期多聚焦在預算審查因此尚未處理,希望能在下個會期獲審議與討論。
民間版的土徵條例中,要求明文規定不得徵收特定農業區,以保護優良農地,而所有徵收案件皆應舉辦聽證以充分反應土地所有權人的意見外,另也全面刪除土地徵收條例的區段徵收規定。徐世榮重申,區段徵收違反憲法,將其刪除才能減少炒作土地的誘因,也充分保障土地所有權人的財產權及居住權,更能使台灣土地獲得合理有效的運用。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良田成荒地 「土地計畫」徵收地上起舞 訴大埔四戶心聲

2014年1月12日苗栗訊,賴品瑀報導
大埔張藥房遺孀彭秀春溫柔解開綑綁舞者雙手的封鎖線,但要如何解開她自身內心對「家破人亡」的悲痛的心結?仍待政府還回土地、將家屋重建完成。面對行政院與苗栗縣府雙方互相卸責,大埔四戶表示,他們仍堅持「不要上訴、還地、道歉、把房子蓋回來」的訴求。
以舞蹈展演,將公民帶進土地正義抗爭現場,舞蹈家蕭紫菡所發起的「土地計畫」行動,11日於苗栗竹南大埔展開第二站,進行兩天公演。舞台現場遍及張藥房、朱馮敏與黃福記的房屋與農田原址等大埔事件中具意義的場景,場場吸引了上百位民眾前往欣賞。
「土地計畫」首發於去年11月,在當時甫完成強拆的華光社區廢墟上演出,以不斷在場所中穿梭的方式,企圖以舞蹈傳達出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與羈絆,此次為了大埔事情推出新舞碼,碰巧遇到上週大埔四戶勝訴的宣判,社會再次矚目此案,而吸引了數百位民眾從全國各地前往觀看。
「土地計畫」向公眾募集團員,只要認同計畫,哪怕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素人也能擔任舞者。可是,加入舞團不但沒有酬勞可領,訓練更是相當嚴格,甚至要求團員必須在週末抽空到當地進行田野調查,實際與居民對話,以求深入體會。然而第一批的8位團員們不但沒有人打退堂鼓,甚至在華光社區的演出之後,又陸續有9名民眾報名加入,使得這一次的演出陣容更加龐大。

舞者觀眾足跡穿梭大埔 四戶徵收地成場景

大埔目前觸目所及,有許多土地買賣的大小廣告招牌、鐵絲網、抗議標語,甚至荒地,不似一般平靜安寧的鄉村樣貌。隨著一位黑衣人以覬覦的眼光打量著張藥房僅剩的那面牆,這名黑衣人撐起黑傘、昂首闊步的向前走,更多的黑衣人也試著跟隨他,卻發現當張開傘的時候,身型卻開始變得扭曲而卑微。
走到了因徵收案自殺身亡的朱馮敏曾經耕作的農田原址,諷刺的是,在現實中對面就開著都更公司。黑衣人們在希特勒慷慨激昂的演說中,高站在椅子上模仿著政治人物的手勢與姿態,然而,越演越激時,這些黑衣人們開始轉而崩潰,人與椅子逐漸呈現東倒西歪的狼狽,黑衣人們驚慌並兇狠的緊抓著他們的椅子、帽子,將雨傘作為武器,戳、推擠一位蒙上雙眼的紅衣女子,並向觀眾與彼此怒目以對。
雖然陷入發狂,但這群黑衣人帶著椅子跳上小發財車後,神色卻還是驕傲,蒙眼的紅衣女子在後頭奮力追趕著,並揀起一把稻禾,和擋住去路的黑衣人對峙,一次一次的遭到推打,甚至跌倒在地,最後雙手更遭黑衣人以封鎖線纏繞綑綁。
接著一名溫柔的男子出現,與紅衣女子有段纏綿的雙人舞,卻在替女子解開眼罩之後,逐漸的離開。一身火紅的男女從草叢後方現身,在遭徵收後、已剷去沃土的黃福記農田上群舞,在貧瘠的土地上又跳又滾,直到精疲力竭的一一倒下,大地之母將一棵枯樹插回田裡,祈福一切能起死回身。男女也換上白衣,細心呵護著稻禾。此時彭秀春現身,溫柔解開紅衣女子手上的捆綁,觀眾紅著眼眶給予熱烈掌聲。

由不得說不要的徵收 帶來人性黑暗糾結

發起人蕭紫菡表示,雖然華光社區是土地計畫的第一站,但其實大埔案更是讓她決定以舞蹈為土地發聲的初衷所在。在去年7月時,大埔四戶遭「天賜良機」強拆後,蕭紫菡前往大埔,陪伴著在殘磚破瓦中撿回一片片家當的張藥房一家,也認真探究起張家為何堅持死守6坪大的張藥房?大埔四戶的堅持為何?那些用錢也不能收買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在此次的演出中,蕭紫菡企圖探討大埔四戶遭到孤立的狀態,與不管接不接受,土地被徵收者內心所產生的糾葛。
「當時希特勒是怎麼取得政權的?靠的居然就是告訴他們,『跟著我,你們將得到利益』!」蕭紫菡讓團員全穿上黑色套裝,不停作著在媒體中所見的政治人物各種手勢與姿態,並與希特勒的演講錄音搭配,顯示在當局的遊戲規則中,人民除了接受,無法有其他的選擇。「想要維持跟土地的情感不願將農地換成建地;不想把祖產、把家拿去換錢的想法,為何變成是不可以有的?」就如蕭紫菡所扮演的紅衣女子遭到敵視與欺凌,大埔四戶也因此遭貼上「不合群」、「阻止地方發展與進步」的標籤。
在華光社區也曾經演出過的壓軸群舞「黃土地」,此次的結尾有所不同,在華光社區中,擔任主角的蕭紫菡站立於人群之中,可以感受到其受保護與撫慰,但此次演出,則改為從層層人體上滑落,重重摔在地上,似乎是因為深入了解大埔案之後,編舞者越能瞭解抗爭過程的不容易,發現開發與土地徵收案中,對居民造成的分化更是難以彌補的傷害。
共同編舞人林晏甄解說,就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看似能互相幫忙保護的人群,也有可能就是傷害者之一。兩次演出都擔任「壞人」角色團員偉克則表示,他認為自己演出的是人性中的邪惡部分,「我就是一片黑雲,我的出現讓那些人面臨扭曲與糾結」,偉克更提出他的思考與觀察「其實一個人有多好,就有多壞。」因為人也許就是知道自己的邪惡,才必須努力要求自己為善,
「蒙上雙眼後,只看得到真理、只能順從自己的內心,卻看不到現實狀況的險惡。」蕭紫菡蒙眼演出,表示經布料遮蓋,透過微光觀看世界感到相當不真實,不管是在大埔巷弄中追逐、或是一次一次以肉身衝撞黑衣人,都因此更劇戲劇張力。

彭秀春落淚憶張森文 誓言「替你討回公道」

也使得描述張藥房夫妻的雙人舞更如夢境一般,「我真的看得懂,你怎麼知道我和我先生就是這麼恩愛?」彭秀春對雙人舞感動不已,在演出結束後想起張先生便激動落淚,彭秀春表示,兩人結褵30多年,張森文對其寵愛有加,連家事都捨不得她做,「家的感覺在他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張森文卻因長期遭警方列管、監聽,與目睹兩三台怪手同時拆除家園畫面的打擊後,漸漸有了被害妄想的極度恐懼與驚慌,甚至已經食不下嚥。彭秀春以「我們可以從來」、「從現在起換你來靠我吧」等鼓勵都無法安撫。因此彭秀春仍認為,張森文的死亡就是政府所害,彭秀春誓言,「一定要把家要回來,替他討回公道」。
「我作薑糖給大家吃,就是希望大家吃的時候能記得大埔,我相信,薑糖會說話」。彭秀春亦在11日晚間於竹南咖啡店舉辦的座談會中,提及為何要販賣手作薑糖,對她而言,這不是補貼家用所需,而是請求社會大眾不要遺忘、更要傳遞給更多人知道。「這是我們的血汗,請不要忘記大埔」。
對於為何堅持不願自己的農地遭徵收、不接受將農地換為建地,而堅持抗爭?朱家、黃家、柯家成員表示,目前其實在當地可見,一些土地遭徵收的農民,每天騎著機車載著農具,尋找著其他的可耕作的田地,對於長久以來耕作的習慣還是難忘情。朱家表示,「因為經營很久了」,種下東西之後,人與土地就有了連結也產生感情,對「家」的記憶也是一樣,「斷了要怎麼活下去?」黃家則表示,「父親說過土地不是拿來賣錢的,是用來養育下一代的」。柯家也認為,全球的風潮都是政府努力提高國家的糧食自給率,台灣卻沒想過國家那麼小,目前自給率這麼低,而且空屋與工業區閒置的狀況嚴重的情況,政府還在想盡辦法搶奪人民的身家財產,真是「亂七八糟」。
蕭紫菡邀請彭秀春參與演出,希望這個解開舞者束縛的動作,能如鏡象一般,讓彭秀春也能藉此解開一點心中對家破人亡悲痛的心結。「只要土壤還在,就還有機會再長出來」抱持著這樣的祝福,林晏甄也編導出將枯樹與稻禾插進貧瘠土壤的演出。「就等待著一陣雨,它們將會重生」,林晏甄期待著,在更多人加入關注後,社會公義能夠再次展現。但從三年前怪手毀壞良田開始關注大埔案,甚至因此展開公民記者生涯的陳治安表示,此案演變至今都已經出了人命,今天會有藝文團體前來公演,在欣喜公民力量的展現之餘,更對縣政府依然拒絕與民眾好好談的態度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