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塑膠原料7成外銷 經濟學者:何需石化專區?

2014年8月2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高雄氣爆後,經濟部釋出「石化專區」的風向球,行政院長江宜樺和高雄市長陳菊將於本週五22日會面,討論石化業走向及相關法規。然而,台灣石化產業的政策該往哪個方向去?有無石化專區需要?皆未曾與全國討論。
綠黨於21日下午舉行石化政策論壇,從高雄及六輕現況,談到國內經濟甚至對中國的貿易。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強調,石化產業目前7成外銷,台灣不需成為中國的離島工業區,也不需成為世界工廠,因此根本不需另外成立工業區。
「石化業出大錯居然換來更大的發展機會,公平嗎?」面對可能佔地數千公頃的石化專區計畫,時間彷彿倒退至2010、11年時國光石化爭議,當時雖然終止了國光石化的計畫,但石化產業何去何從卻沒有繼續討論出結果。

多方討論石化真相  綠黨將率先推政策  

此次綠黨找來陳吉仲、反黑箱民主陣線召集人賴中強、稅改聯盟發言人洪敬舒、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雲林淺海養殖協會林家安、林進郎、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陽等人,多方向討論石化產業的真相,與石化專區的可行性。綠黨召集人李根政指出,綠黨將要率先推出石化政策,而國、民兩黨目前都尚未發表類似的宣言。
「最近那把破雨傘又出現了。」陳吉仲指的是反國光石化運動時,經濟部推出一系列廣告,強調每個人生活所需充滿塑膠製品,以此論證發展石化產業的必要。「但經濟部沒說的是,這些石化廠產出如乙烯等塑膠原料,只有3成內銷,7成都是出口。」目前台灣的石化產業若談自足完全綽綽有餘,根本不需要這麼多。陳吉仲表示,石化產業確如經濟部所說是高度產業關連,但既然7成為外銷,代表效益根本不在國內。
陳吉仲駁斥經濟部「乙烯自給率」不足的說法,解釋是因將全球總需求納入計算
陳吉仲駁斥經濟部「乙烯自給率」不足的說法,解釋是因將全球總需求納入計算

石化GDP效率  遠不及農業

陳吉仲分析圖表,表示外銷高過內需即發生在2000年六輕開始營運後,台灣開始成為全球石化加工出口區。陳吉仲強調,雖然政府很愛說產值、說石化產業創造的GDP佔全國3.97%,但他提出,產值不等於附加價值,而檢視石化產業所需投入資源以及耗用的外部成本,石化業生產GDP的效率,其實遠不及農業。
而國光石化當時經濟部一再強調乙烯自給率的重要,陳吉仲也重申,當時經濟部把全球的總需求都納入計算而產生錯誤結論,但若回歸國內需求,早就超過3倍。因此若直接終止高雄現有石化廠,也不需另成立石化專區。

石化業享租稅減免  汙染留全民

「會積極要求政府盡快簽訂貨貿的就是石化跟面板類,你幾時看過腳踏車廠有這樣的要求?」為反服貿、貨貿等對中協議奔走,律師賴中強強調,都是高污染高耗能低利率的產業,因此他們希望取得零關稅優惠;但反觀如腳踏車等高利潤的產業,便不會在意那些關稅。而中國向台灣爭取零關稅的卻是農產品,「我們要為了石化業繼續把污染留給自己又傷害農業嗎?台灣到底要走向哪一條路?」
洪敬舒表示石化產業享受租稅減免,以六輕為例不但稅制超低,甚至還曾在賺錢時得到退稅優待,但這些優待只會進了企業的口袋,污染、健康風險卻留給全國。這樣的租稅優惠,不但助長貧富不均,也造成政府推動政策時,偏重與依賴大企業的程度。

六輕前車鑑  雲林居民訴慘痛經歷

高雄與工廠煙囪共存,當地甚至製作一系列明信片控訴外傳石化專區若要設在高雄,極可能往南星工業區周邊大林蒲去,六輕鄰近的雲林淺海養殖協會與高雄在地環團地球公民則以現況來說明為何無法承受。
「談到六輕,悲哀講不完。」林家安、林進郎、林富源指出,六輕落腳雲林十多年來,深深影響了沿海的文蛤牡蠣養殖區,文蛤從8個月收成一次變成2年,生長期倍增;而六輕大船進出擾動,能出海捕魚的時間也大為減少。
漁民無以為繼,逐漸放棄漁業,最後只好成為六輕包工。「當地老人家離開了生活重心後,生命意義何在?」「對我們這一代來講,回家的路好遠,因為最後一條農業的路,也夢碎了。」
林富源表示,雲林海線明明有生態有文化,新鮮海風培養出很好的農作物、東北季風鍛鍊出強健的青年、美景與大海也孕育了相當多有藝術天分的孩子。他強調,海線從不是文化沙漠,卻因為要迎接六輕、為了製造合理性,而一再抹滅優點。

越近六輕、罹癌越多  政府不願正視

「難道窮縣就一定需要拿污染跟健康來換錢嗎?」 林進郎指出,他參與了六輕監督委員會,卻在其中更感到「無力回天」,政府說讓六輕進行「自主性管理」,找了一批專家學者就說是自我管理,但在他看來,分明是自我保護。「每次都說自己沒有問題!看到異常的數值,都推說是從中國飄過來的!」而會議不斷「議而不決」,更讓他憂心於雲林人的無力與無助。罹癌甚至因此死亡的人數不斷增加,卻無法究責。
一再提出六輕周遭健康風險,台大公衛系教授詹長權指出,長年所做的研究若以一句話來歸納,就是「越接近六輕的鄉鎮,癌症(比例)越高」,詹長權強調,很多國家能接受他這樣的算法並據此制訂政策,唯獨台灣還在推說是居民生活習慣不好,仍說非六輕所致,甚至一再要求他做出更完美的研究調查。「對污染源的挑剔程度遠低於對研究者的」詹長權大嘆,實際在當地調查,明顯感受到「麥寮變了,人的性格、土地都變了。」觸目所及都是壞的工業化,而人被馴服了。

石化業出包連連  高雄無法承受之重

「罹癌容易治好難,污染容易究責難。」地球公民副秘書長王敏玲指高雄現有的石化廠其實早就出包連連,台塑林園廠因為大雨太冷而在深夜氣爆,大發工業區的達成聚化又因為天氣太熱造成設備破裂而發生外洩,造成34人送醫,2008年又有長春惹出潮寮毒氣事件,當地國中小學生送醫。
王敏玲指出,高雄早已無法再承受石化業了,光是屬一二級致癌物的就有22種。住宅、工業區、農地混雜,許多人生活在「我家前面有油槽,後面有煙囪」的窘境中。以林園石化工業區為例,當時要作健康風險評估,情境不管怎麼設,都是超過可接受範圍。
對此,詹長權以六輕為例補償,六輕周遭不過才6~7萬人就已經傷害如此深,但高雄有幾百萬人口,很多人問他說石化專區要退到多遠就會安全?他老實說,他也不知道。
林園工業區2011年所做健康風險評估
詹長權強調,石化業的原料是100%進口,且需千頃以上土地、大量水資源,並會製造空污。他分析,高雄目前已找不到不影響周遭居民的數千頃空地,恐怕只剩填海一途;而所需用水不能跟居民搶,只能花錢做海水淡化;至於空氣,為了不製造空污,只能燒天然氣。總之,應取消對石化業的一切優惠,再來談要不要設立專區。

未來如何抉擇?  蔡嘉陽:石化政策該轉彎

當時反國光石化運動重要舵手蔡嘉陽指出,20多年前反六輕的宜蘭與擁抱六輕的雲林,現在兩者相比,兩地居民的平均收入相差不多,但雲林卻少了1.5歲的壽命。
而4年前拒絕了國光石化的彰化海岸濕地,現在生態旅遊蓬勃「牛車開出去一趟就能收1,600元呢!」這些例子都在告訴台灣該如何做出選擇。「現在唯一要轉彎的就是石化政策」當年吳敦義「白海豚會轉彎」的主張,引發各界聲援反國光;對此,蔡嘉陽重申,該轉彎的,應當是石化政策。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來不及確認就爆炸」 環署還原高雄氣爆前檢測過程

2014年8月2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署19日下午舉辦記者會,強調為高雄氣爆組成的應變小組雖然已經結束,但仍會持續支援災區的空氣品質、飲用水與登革熱防疫。
但媒體焦點在爆炸前的檢測過程是否有疏失?如何加快查出肇事氣體?環署表示,當時南區毒化災應變隊趕到現場後,還來不及確認是丙烯,就已發生氣爆了,與高市府的說詞並不統一。
環署表示,南區毒化災應變隊到場後,還來不及確認洩漏氣體為何,便已發生氣爆;圖片來源:翻攝自環保署檢測事件說明影片

氣體需逐一釐清  釀災丙烯非列管毒物

甫上任的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長蕭清郎表示,環保署當時扮演協助角色,由於當時現場指揮官疑是瓦斯外洩,因此現場毒化災應變隊也就按照標準作業程序,先確認是否為瓦斯。在以檢枝管檢測排除瓦斯的可能後,陸續用簡易儀器包括光離子偵測器及FID,偵測揮發性有機物及總碳氫化合物,再用高階儀器包括傅利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FTIR)、攜帶式氣象層析質譜儀(GC/MS)等,準備確認洩漏氣體物種。遺憾的是,當收集的氣體檢體還來不及輸進儀器,便已發生氣爆。
環保署環管處代理科長盧家惠表示,目前沒有哪種儀器可一次測出所有氣體為何,因此只能按規定逐一釐清與篩出可能物質,當時應變隊同樣身處未知風險中。
蕭清郎強調,環署為毒化物的主管機關,這些毒化物都有列管,若工廠發生外洩事故,便能從列管清單中掌握嫌疑物質,但此次造成氣爆的丙烯並不屬於毒化物。
對此,蕭清郎表示,環署也將檢討改進作業流程,以求達到更快速的偵測效果。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長蕭清郎說明,災後環署將協助檢測災區空品、水質,打擊登革熱。攝影:賴品瑀。

災後復原  環署助檢測災區空品水質、防登革熱

蕭清郎強調,環署目前扮演協助高雄市的角色,派出環境檢驗所空氣品質監測車、手提飛行質譜儀、總碳氫化合物分析儀、空氣污染即時監測質譜儀等,於災後持續駐守,以定點與沿線方式,每日負責現場空氣品質監控工作,災區目前的空氣丙烯測值接近背景值。 
至於災區及災民收容所的直接供水點,環署有辦理自來水水質採樣及檢測工作。檢測項目包括酸鹼值、餘氯、濁度等,且當天都會做出結果,希望能讓居民安心。蕭清郎表示,災後迄今檢測均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如有必要,則將進一步檢測揮發性有機物質(VOCs)及重金屬含量。
而災後高雄發生大雨與淹水,為防制登革熱在災區疫情擴散,環署對疫情多發的小港區、鳳山區等地進行督察以勸導、協助清理,主要為處理積水為主。蕭清郎表示,顧及民眾的狀況與心情,目前不以告發方式辦理。自8月13日~19日,共完成督察8,103件、孳生源清除429件、勸導84件。

北市保護區處理原則仍重他用 都發局急年底完成

2014年8月2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北市保護區近期接連遭遇變更開發,也引起不少爭議,為此市府展開「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的討論,並成立專案小組。20日舉行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北市都發局提出一個月召開一次會議,在年底完成討論;但都發局仍將重點放在變更保護區,少談其他管理,小組仍有砲聲,依此狀況來看恐難如願。
P1100924
由於內湖慈濟、優人神鼓、薇閣小學等陸續提出保護區變更案引發社會爭議,因此在5月第659次都委大會時,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順勢要求都發局研討是否該通盤檢討台北市的保護區,並於大會討論。 經660、661兩次大會後,決定為此組成專案小組,對全市性保護區套圖資料、問題導向案件處理、政策性處理原則等內容進行討論。
P1100920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底的660次大會中,大會要求花3~6個月全面清楚市內的土地,再重新產生保護區處理原則,當時都發局回應,若要進行計劃將會很龐大,時間方面他們沒有把握。如今時隔2個月,在未進行調查的狀況下就提出新版的處理原則建議,果然讓小組不滿。民間也擔心是假借「處理」之名行變更之實。脫宗華也指出,雖是都市計畫,但不討論其他無建築物的使用方式,如農林魚牧,甚至廟宇似乎也不合理。
都發局將保護區現況分類為,已高度發展、低度發展、現況維持原地貌三類。更將其中已高度發展項中的「原有合法建築物」框出視為最重點,涵蓋現有住宅、既有機關與鄰避設施,並舉數例,如北投中和里與秀山里之現有住宅、國安局及劍潭消防隊二既有機關,以及台和實業之鄰避措施,作為案例介紹並進行套圖說明,但此舉令委員感到疑惑,更提問這些例子中有些並沒有提出變更的申請,都發局主動提及恐怕造成困擾。
P1100897
本次專案小組會議,定調為討論原則,不涉及任何個案之討論。「不模擬個案怎麼談原則?」但委員普遍認為,避談個案、不對全市通盤檢查就要討論處理原則並不合理。
張桂林、黃世孟、王鑫都認為應先進行全面的清查再做討論。王鑫更直指,由於外交困境,許多聯合國的土地調查技術台灣都沒有,甚至落後不少第三世界國家。「沒有基本資料怎麼談」,王鑫指出,長久以來在沒有對土地細部瞭解,國內「景觀」都不知道怎麼做景觀計畫,只有「景觀建築計畫」,因此不但應全面調查,相關技術也需要更新。
王鑫強調,「保護區不能亂動,因為它牽涉到當地的生活與生態,因此劃了就不該亂動。」
P1100893
劉小蘭提出,應該回頭檢討當初劃為保護區的理由,歐陽喬暉進一步說,都市計畫的確主要是為了滿足居住需求,但台北市現行人口約280萬人,距離1971年時都市計畫時所所預想的最大人口307萬尚有一段差距,且已經趨於穩定平衡,且都市更新持續進行後,都市土地已能更高強度利用,這些現有土地還沒利用完,卻要變更保護區、繼續擴大都市,不盡合理。脫宗華表示,若全面檢討後,若覺得北市的開發已經夠了,即便符合套圖或是相關規定,也不應該再開放。
張桂林認為,應該跳脫簡單坡度、建蔽率等零碎個別指標,納入風險之概念,參酌國土計畫法草案,將保護區內基地予以分級分類規範。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核四公投成案與否 提前本週五揭曉

2014年8月1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灣環保聯盟以「你是否同意新北市台電公司核能四廠進行裝填核燃料棒試運轉?」 作為主文,7月向中選會提交12萬份核四公投第一階段連署書,原訂在7日中選會聽證會收集各方意見後,公投審議委員會將會在27日進行審核,決定是否成案,但上週五中選會通知環盟,將提前在本週五22日開會。
環盟號召民眾參加21日於中選會外舉辦「為公投守夜」晚會,也在18日晚間講座,闡述以公投落實非核家園的心願。
台灣環盟帶著12萬份連署書,前往中選會遞交,這是台灣史上第一次由人民提出的全國性核四公投提案。攝影:賴品瑀。
在此次公投連署中擔任領銜人的台大教授高成炎,回顧台灣公投的歷史演進:1991年國立臺北大學經濟學系王塗發首以投書發表「兩層次公投」主張,提出對於核四,應分別由逃命圈區域內及全國進行公投;1994年,競選貢寮鄉長的候選人,政見中皆列入公投,並於選後首次舉行「貢寮公投」,創下近6成投票率與96.1%反對興建的紀錄。
但1990年~1998年,全國為各種議題舉辦了11場公投,除了核四,還包括五輕、七股國際機場等大小議題,卻都遭當局以「無法律依據」為由,不願承認。
1990至1998年間,地方自辦的公投

「不公投」公投法 限制重重 10年未過任何一案

這段時間內,有人稱「蔡公投」的蔡同榮在立院催生,林義雄等人也舉辦了3次千里苦行,公投法才在2003年通過,並於2004年1月2日才正式實施。
但公投法通過10年以來,卻從無通過任何事情,因此遭批評為「不公投公投法」。由於連署困難、投票人數與表決人數雙二一的高門檻。與談人台大政治系學生吳崢分析,更有需經過公投審議委員會審核通過才能成案這點,與高門檻搭配,讓不去參與投票的都遭計算為不同意,造成「誰能決定題目,誰就掌握了投票結果」的結果。
高成炎強調,公投審議委員會的存在不合理,應該頂多審核程序上是否有錯誤,並盡量協助成案,但對於民間提議的題目,不該審核與、評論。除了高成炎等人一再呼籲補正公投法,法律學者黃國昌目前也發起公投連署,訴求廢除50%投票率的門檻,想「以公投修改公投法。」
P1100874

核四公投夢一場? 志工:不做不會成功

高成炎指出,在公投法如此嚴苛的現況下,他一路堅持以公投解決核四問題、確保非核家園,也曾遭到不少非議。例如有人質疑,既然收集連署耗費如此大的時間與人力,為何不將資源投入修法、參選等其他策略,而要堅持等這場希望渺茫的仗?也有人擔憂公投順利成案後,輸了反而成歷史罪人?甚至有人質疑,若公投舉行且通過,那豈不是替當局證明此套公投法可行,不需再修改等等。
高成炎高成炎表示,他從不認為公投一定會輸,他找出1999年的剪報,當時聯合報做的民意調查中,反核民意便高達9成,更別說現在更多人關注了。因此高成炎期待的是,藉由爭取核四公投,反而帶動台灣公投制度走向完善。
參與連署事務的「臨門一腳」團志工葉慈容表示,公投是目前唯一的路,她指出,再多人發簡訊、辦再多遊行,當局「不理你就是不理你」。葉慈容強調,也許有些人覺得推動核四公投連署只是賣給參與民眾一個夢,花力氣簽署後也不會有什麼真正改變。但她認為事情不去做就不可能成功。漸漸地、一次一次地衝撞,總有一天能把門給撞開,不會是做白工。

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無生態調查的生態都市計畫 三峽麥仔園政策環評 委員怒批沒誠意

2014年8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15日下午環署進行新北市「三峽麥仔園地區都市計畫」的第二次政策評估徵詢會議。除了當地居民到場重申堅決反對區段徵收的立場,此計畫標榜「低碳環保永續」,卻無提出具體的相關說明,甚至毫無生態調查,環評委員們上回給的大量意見,也只在附件中得到「遵照辦理」,計畫書卻沒有為此修改,也讓小組們難接受,直批「沒有誠意」。
計畫範圍
但由於政策環評並無否決權,僅是提供意見內政部審核時參考,在該給的意見都給過了的情況下,環署認為,繼續卡著此案也恐招抨擊行政怠惰,因此決議不再舉行第三次會議,而是要求新北市回去修改計畫書,將意見具體寫進計畫中,或是回應不採納的原因,並在10月底送回環署,並由大會討論,若無法讓大會滿意,將把此案退回內政部。
「雖然政策環評不能否決這個計畫,但是我實在不能接受!」環評委員張學文指出,雖然新北市指出此計畫目標為「低碳、環保、永續」,還說要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之「三生一體」並重的水岸生活環境,但卻沒有相關的生態調查,沒有生態、沒有地景的調查,也無具體說明如何做到這點,是要教他如何評估?張學文批,整本計畫書中唯一勉強與生態相關的文字不但空泛,更不能稱為生態調查,且經他上網查詢,根本是三峽鎮誌的內容。
遭張學文指出全數引用「三峽鎮誌」的自然生態與棲地調查資料
委員龍世俊也開砲,指出上次小組提出許多意見,都沒有實際在計畫書做修正,僅在附錄回應「遵照辦理」,龍世俊委婉批評「一般有誠意的開發單位不會這樣做。」
主席環署副署長葉欣誠表示,委員們對新北市如此虛應故事的不滿,他都明確感受到,但「政策環評不能拖、也不能輕放」是環署在程序之中的為難之處。葉欣誠指出,其實小組該給的建議都已經給了,是新北市不願納入,繼續將此案卡在環署沒意義也恐遭責怪。因此在討論之後,決議不再為此案召開小組會議,而要求新北市根據意見再做修改,並於10月31日前送回環署,由大會做最後的審核與討論,屆時計畫若仍讓環署無法接受,就會將此案退回給內政部。
在都市計畫審查程序中,環署在政策環評只能給建議,卻沒有否決權,但通過後,將以個案環評的方式再相遇。
新北市表示,為了捷運「三環三線」三鶯線的建設開發及解決違規工廠問題,而提出新訂三峽麥仔園地區都市計畫。計畫面積約127.8公頃,東至三峽河川區域計畫線,西至台北大學社區特定區、北85鄉道,南至三峽都市計畫,北到三轄區區界、農委會桃園農改場台北分場。
此計畫預計將區段徵收82.11公頃,因此引發民眾的不滿,對他們而言,當地陸續遭北大特區、國家教育研究院、桃園農改場的徵收,有些人將遭遇第四次徵收,幾乎走投無路,且麥仔園已算是三峽的最後一片綠地了,真的懇請市府高抬貴手。
「我們現在的生活就很低碳了,為什麼要徵收了以後再打造一個低碳社區?真是脫褲子放屁!」居民痛批,更指出市府的徵收金額讓他們一根北大社區的柱子都買不起,是要如何生存? 國家教育研究院也指出,他們5公頃的面積,原本就要作為生態、戶外教育的環境教育場域,如今新北市府卻要徵收走2公頃作為捷運的機廠,將破壞生態園區的完整性,且鄰近還要設置國家闈場,他們也擔憂機廠影響闈場安寧。
以上的抨擊都與市府「低碳生態城市」的說詞相違背,另當地原有87公頃、佔68%的土地屬農牧用地,甚至屬特農區,即便新北資料表示當中有21公頃遭違章工廠佔據,也仍有73公頃為實際農業使用。但此計畫卻將只留下0.8公頃的土地做農用,讓委員劉小蘭相當不解,直問要解決違章工廠的問題,怎是繼續動用農地。而農委會代表卻對這些特農區又將遭變更無意見,僅要求計畫不可污染農改場用需的用水而已,這點也讓劉小蘭感到意外。
雖說為了捷運與解決違規工廠,但住宅區佔了36.86公頃,約28.84%,小組更普遍對於此計畫中仍為住宅、工業區與農業區混雜的規劃有疑慮。也表示目前計畫並無具體說明將如何輔導與處置違規工廠,委員陳美蓮直言,計畫中也看不出來規劃的產業區能如何符合低碳的目標,她更指出,在人口老化的狀況下,應該多規劃綠地、適宜步行、生態的生活。張添晉也表示,既然要作生態城市,那更不應該大幅變動地形與地貌。
又說做水岸城市的同時,又規劃將廢水往東北方的三峽河排放,這些設計都讓小組感到相當不妥與疑惑。委員馮秋霞提醒,污水排放應該以河川能否承受來思考,不是說有符合排放水標準就好。
小組再一次提醒新北市政府,應該具體評估與調查計畫區域內的自然生態、景觀與棲地,並把現有的農業用地、水岸環境與農改場與國家教育研究院的生態園區納入整合規劃之中,不能只是將「低碳」、「環保」、「永續」、「生產」、「生活」、「生態」、「水岸城市」、「生態城市」等詞彙空泛的堆疊,卻不見具體的計畫。
會議結論
會議結論

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上月才遭糾正 大埔美工業區再提環差

2014年8月15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歷經開發不順、弊案疑雲,甚至上月嘉義縣政府才因此遭監察院糾正,嘉義大埔美案15日於環署進行第三次環差的第二次審查。從香草藥草園區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嘉義縣政府提出縮小面積,避開徵收衝突地段,引進機械設備製造業等,甚至應要求做出健康風險評估,但相關資料仍未完整,健康風險評估卻已瀕臨界,因此小組仍決議需要補件再審。
大埔美園區開發期程分期變更示意圖
雖然嘉縣指出,用水、污水及廢棄物量均比原方案低,而因產業類別調整後空污的總懸浮微粒、一氧化碳排放量僅「些許」增加,對環境影響無顯著差異。但環評委員在其提出的健康風險評估中發現,在尚未納入如重金屬等重要物質的狀況下,便已有部分風險已瀕臨上限,對此仍有疑慮。
大埔美案位於嘉義縣國道3號梅山交流道旁,大林鎮與梅山鎮的交界處,面積約為439公頃,於1999年通過環評。目前分區為「第一期開發區」、「後期一區」與「後期二區」。原計畫將「第一期發展區」為香草藥草園區,開發雖不順利,但也於2007年出售完成,預計在2017年完工。
2006年開始,嘉縣改推動「後期一區」的「精密機械產業機械」產業,並逾2009年動工,目前該區公共設施已建設完成,生產事業用地185公頃也已售罄。而後期二區則將視未來需求再另行規劃開發。
產業調整項目與排放總量對照
此次環差,便是對「後期一區」檢討用地供需情況後,對計畫範圍、土地使用規劃、產業類別、公共設施、排水、道路系統與廢棄物處理設施等提出變更。
原本因為徵收產生衝突的大林鎮大埔美段大美小段49地號的0.13公頃土地,由於現為墳墓,且多人共同持分,便在這次變更從第一期開發區解編,劃出計畫範圍。道路路線設計也避開穿越中坑、沙崙等聚落,改利用嘉104鄉道進出園區。並以嘉義縣市皆已有焚化廠、且園區事業廢棄物減量為由,取消廢棄物處理設施,並將3.04公頃用地變為綠地後併入後去二區範圍,讓後期二區的綠地面積為18.16公頃。
如此統計下來,產業用地佔283.25公頃,住宅用地有13.52公頃,而公共設施用地有139.88公頃。
引進產業也考慮上下游關聯,而增加了電腦、電子、光學與基本製造業等。嘉縣估計,將引進人口約24,840人。
雖然應之前會議的要求,嘉縣作了健康風險評估,但在缺少部分重金屬項目、也未納入地下水致癌風險的調查下,部分風險已瀕臨上限,讓環評委員感到擔憂及疑慮。嘉縣則回覆說是因為在計算過程中多採高估,才導致此結果,但事實上應該不會有如此嚴重的風險。也因此,小組要求補充部分物質項目後重新計算。
健康風險評估資料
健康風險評估資料
關於用水與污水排放方面,全區需水量為20,500CMD,每日污水量16,500CMD,將以共用一座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放流水維持將排入大埔美溪。但大埔美溪的現況已經不佳,懸浮固體、生物需氧量、氨氮與大腸桿菌等項目常不符合丙類河川水體水質的規範。
空氣品質方面,雖嘉縣表示總懸浮微粒(TSP)、懸浮微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監測均可符合所屬「空氣品質標準」,但總懸浮微粒、一氧化碳排放量確實將會增加,環評委員龍世俊特別提醒,總懸浮微粒絕對不能超過當時的環評承諾量。
當地生態方面,縣府以鳥類、兩棲類、哺乳類、爬蟲類的數量種類,現況皆「與當時環評階段變化不大」一筆帶過。也讓環評委員李培芬認為不夠詳細,指出該地區光是保育類動物就有9種,應該更詳細說明,而陸域與水域的生態監測更不能在開始營運後就停止。張學文也建議將滯洪池以生態池來規劃、選用本土種植栽等,讓工業區能更友善環境一些。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印度反核者來台 揭露核電與核武「綑綁」真相

2014年8月1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崛起中的「金磚大國」印度懷抱著強國夢,當局不但將核電與經濟成長綁在一起,更為了取得世界大國的地位,積極發展核武,若月底如願與日本簽訂核子協議,更多的核電與核燃料處理技術進入印度,將更加增強亞洲地區和平的隱憂。 印度反核運動者Kumar Sundaram為此前往日本尋求串連後,也來台串連反核力量。他在13日晚間公開演說,向台灣揭露國際間核電與核武「綑綁」,包括為了讓美、日輸入核電,核試爆可免於制裁,為了蓋核電,讓底層人民承受破遷等不義對待等真相。
印度反核運動者Kumar Sundaram解說印度反核運動面臨的考驗
雖然在1968年英國、美國、蘇聯和其他59個國家締結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承諾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但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都沒有簽署,北韓也宣佈退出。其中相鄰且情勢緊張的印度與巴基斯坦不斷投入軍事競賽。

核試爆還受拉攏 毀《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印度可說是為了發展核武而興建核電廠,Sundaram指出,印度在1974年進行核子試爆後遭到國際制裁,在無法取得新知識的這些年間仍自行建造了21座反應爐,但規模皆小,發電量僅佔全印度的3%。
印度與巴基斯坦又在1998年雙雙進行核子試爆,但由於看中正在崛起的印度所擁有廣大市場,此次印度不但沒有受到制裁,甚至從2005年開始,美法俄等國陸續與印度簽訂條約,以印度必須向他們購買反應爐等,做為同意印度解除禁令、發展核武的交換條件。如今印度興建中的核電廠有6座,後面還有18座的興建計畫,其中各包含了建造出全球最大核電廠的計畫。

印日核子協議  加速印度擴張核電

本月31日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即將會面,預料將簽訂核子協議,即是Sundaram前往日本的原因。Sundaram解釋,印日協議意義特別重大,因為在計畫興建的電廠中,日商將是最主要的製造者,且已遭日商併購的奇異與西屋等公司都在等待,簽訂之後便可將核電的原料運入印度,也加速這些核電廠的興建。
而且,此協議除了導致印度大規模興建核電廠, Sundaram解釋,日本一向為最嚴謹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國家,若也與印度簽署協議,將有指標性的意義,等於《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已無約束力,自行進行核子試爆的國家不會遭到制裁反而還能與各國簽訂協議,難保其他國家不會跟進,恐造成全世界的動盪。
Sundaram指出,自己投入的印度廢除核武和平同盟(CDNP,Coalitio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 and Peace, CNDP)是在1998年印度政府在爭議中進行核武試爆後,由數百個團體組成的聯盟,致力於反核電與反核武運動。但自小布希在2005年協助解除禁令後,印度才漸有反核聲浪,與台灣相同,也是在福島核災後才更受國人重視。
Sundaram分析,印度的反核運動可從三個層面看,首先是電廠當地農漁民的迫遷、再者為發電效率低落、核電核武的安全問題為第三。

從反迫遷出發  走向打破階級與種姓隔閡的民主

Sundaram表示,在印度,反核也等同於爭取民主。由於印度貧富差距大,農漁民的生活方式仍相當傳統,當面臨為了核電廠迫遷後,離開原有生活方式,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社群、甚至語言不通,都是無法適應與生存的。且政府只對地主賠償,但廣大的農漁民多非地主。
當地反迫遷的居民經常發生抗爭,參與人數以千計,且時間拉的很長,常常一靜坐就持續數個月。但相反的是,住在大都市的人卻因為需要電力、樂見國家發展,而開始多選擇沈默。
除了抗爭的當地居民從中逐漸學習,從反迫遷走到反核,漸漸產生一套論述。政府對反核的農漁民軟硬兼施的手段,也讓原本噤聲的都是中產階級開始反思。
印度政府對待反核抗爭,動輒暴力相向,也由情報局發出研究,提出數十人名單,抹黑這些反核人士反對國家進步、讓國家的GDP下降3%等。這些行徑,讓知識分子也開始質疑政府不願透明公開、不願與民眾對話、只想打壓抗爭聲音的行為。且由於印度核能科技落後,除了不時傳出工程意外,發電與長程輸電的效率不佳,也漸漸受到檢視。
印度反核抗爭同樣遭國家暴力對待
Sundaram補充,最為諷刺的是,當局用煽動、叛亂等「反國家」的指控反核人士,正是當年英國給甘地等反殖民運動先驅的罪名,印度自1947年獨立至今,再次出現這樣的打壓與污名,竟是給了反核運動。
座談中,有聽眾指出,廢核想要成功必需要能跨階級串連。Sundaram相當贊同這樣的看法,更指出印度的反核運動也漸有跨階級甚至種性制度的趨勢,因此對印度而言,反核不但含有爭民主的成分,甚至可能帶著打破階級的可能。
「Solidarity is the political name of love.」愛在政治上的名字,就是團結。Sundaram以切格瓦拉的名言作結,呼籲支持反核的人們互相團結。
但在對印度反核行動的感到樂觀之時,衝擊甚大的印日核子協議也簽訂在即,仍須更多國際上的支援。Sundaram指出,雖然目前許多有意進入印度協助的反核人士一一遭到遣返,但也有不少人選擇前往印日兩國的大使館、辦事處或是相關企業進行聲援,Sundaram認為,獲得國際媒體的報導與討論,多少能對此施壓,因此他也希望得到台灣反核力量的聲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