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富安產業園區臨陣撤案躲過駁回命運 詹順貴:將修法堵環評漏洞

2016年10月1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我們撤案!」由於選址在台中市大肚山斜坡,富安產業園區案專案小組在第二次初審就做出駁回的建議,但在14日將要做出確認的環評大會上,業者「大順發」以土地產權糾紛為名,宣布自行撤案,在場民間團體譁然,除了不滿為何不早講,讓他們從台中白跑一趟,空等了一個下午,更質疑他們以撤案逃脫本該駁回命運,日後又要捲土重來。
2016-10-14_06-14-53
富安案在環評大會時當場宣布撤案,引起譁然,賴品瑀攝影。

「我也很討厭這樣的事情再發生。」擔任大會主席的環署副署長詹順貴說,將來要是重新送審,若是開發型態類似,就當以當時駁回的理由重新審視。而且,環署將會以修改環評法母法的方式填補這樣的漏洞,以免面臨駁回判定時,又有開發業者以自行撤案規避,等待風頭過了,又重複送審,浪費社會資源。
詹順貴表示,加以增訂的方式,讓撤案重送的案子適用環評法第14條。該條法規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環境影響說明書未經完成審查或評估書未經認可前,不得為開發行為之許可,其經許可者,無效。經主管機關審查認定不應開發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不得為開發行為之許可。但開發單位得另行提出替代方案,重新送主管機關審查。開發單位依前項提出之替代方案,如就原地點重新規劃時,不得與主管機關原審查認定不應開發之理由牴觸。」
5月上任時,詹順貴提出將在9個月內提出環評法的修法草案,按照進度將會在明年3月推出。詹順貴表示,這一次的修法將是系統性的調整,除了防堵上述撤案重審等漏洞之外,仍有不少地方將會大動刀。
詹順貴回憶,印象中第一個以撤案逃脫駁回的,不是別人,正是政府自己的彰工火力發電廠,此先例一開,之後又有阿里山三合一BOT案等,而環署綜計處的統計則顯示,在大會上審查中才直接宣布撤案的,富安應是第一例。
此案打算在大肚山的稜線進行開發,總面積達33.45公頃,大部分為台糖用地,計畫引進金屬製品、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等製造業。因為衝擊草鴞、石虎與多種珍稀植物生態與敏感地質,且民間團體也痛批台中地區空污嚴重,不但不能再增加污染,更要保留大肚山這個最後的綠肺給他們至少一線生機。因此在第二次審查,小組更做出「不應開發」的結論,建議環評大會直接駁回此案。
小組成員劉希平當時更以「危險的案子」評論此案,指出位在山崩地滑地質敏感區、地下水補助地質敏感區,卻要在山坡地開發工業區,斜坡一頭232公尺高,另一頭157公尺,說要挖填平衡,但原先凹的地方都是「水的地方」填土改變地形,對周遭與下游的安全是巨大的威脅。
業者以土地產權仍有糾紛為由宣布撤案後,便快步離開會議室,不願多發表意見。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紀錄環保先鋒的故事 環署表揚百位清潔隊員

2016年10月1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近期颱風一個接一個,各地市容如何快速回應,靠得就是垃圾清運的順暢。以尼伯特颱風的台東縣為例,2.4萬噸的樹枝與垃圾,是原本一個月的4千噸的6倍,花了25天才清除完成。10月25日是「清潔隊員節」,環署分享了這3萬多名無名英雄終年無休的故事。
清潔隊員於第一時間移除因被颱風吹倒之路樹
颱風過後清潔隊員連忙清理樹枝。圖片來源:環保署。

清潔隊員不只收垃圾

今年自7月尼伯特颱風,9月莫蘭蒂、馬勒卡、梅姬等颱風接連侵襲,台東、台南、高雄、屏東等地都陸續有嚴重災情,尤其路樹倒塌更是清不完。環署督察總隊總隊長蕭清郎指出,以尼伯特侵襲後為例,當時台東縣合計清理了1.3萬噸的樹枝、1.08萬噸的垃圾,比起原本一個月4千噸的垃圾量,多出了六倍。全靠該縣302名清潔隊員,加上他縣隊員與民間支援,花了25天才清理完成。而八八風災時,屏東林邊地區大淹水,也花了一個月才完成清運與疏通水溝泥沙。
日常的清運垃圾、資源回收,還有掃街、消毒、清理水溝等等美化市容等,都是清潔隊的工作。蕭清郎指出,目前國人平均每人每日產出垃圾0.85公斤,全國有3萬1683名清潔隊員,這些清潔隊員按照任務,得每天完成收運垃圾2公噸、收運資源回收0.6至1公噸或掃地3至4公里的工作,可說相當辛苦。且如夜間作業的掃街車駕駛、清晨清掃幹道路面的掃地班,得長期晝伏夜出,做出與家人的作息時間不同的犧牲。

鼓勵無名英雄護市容  環署籲垃圾不亂丟、分類確實  

「清潔隊就是我的第二個家,當然要把家整理看顧好。」彰化縣田尾鄉公所的駕駛邱顯鍛,年資21年,堪稱十項全能,是當地公認最熱血的一位隊員,發生任何天災總是衝第一參加救難與支援,甚至一再苦口婆心向民眾解釋與宣導愛護地球的使命。在台中市駕駛掃街車的林木松年資19年,長年在凌晨時進行掃街工作,遇上了颱風過後更得不分晝夜的工作,只為了最短時間恢復市容。
蕭清郎指出,清潔隊員其實臥虎藏龍,除了全心全意為了維護環境犧牲奉獻外,也有不少擁有急救、水電、木工等等證照與技術。也因此,各地清潔隊分別有維修設備、再生家具、堆肥、甚至將廣告布條製作成手提袋等等巧思,其中再生傢俱的年銷售金額更達新臺幣1,000萬元以上,為國庫增加了收入。
環署挑出100位模範楷模清潔隊員,寫下他們的故事、甚至製作影片,放在網站上供民眾閱覽。蕭清郎呼籲,除了給予這群無名英雄喝采與掌聲外,民眾更能從做好資源回收分類、不在行路過程隨手丟棄垃圾、煙蒂、檳榔汁等小動作做起,減輕清潔隊的工作負擔。

白海豚登上兩廳院 台灣首次聲景音樂會 范欽慧:美夢成真

2016年10月1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希望這些聲音不只在舞台上,永遠在這土地上聽得到。」有聽過白海豚、雲豹、石虎等保育動物的聲音嗎?走進國家音樂廳就能聽到。台灣國樂團將在14日晚間公演「傾聽台灣土地的聲音風景」音樂會,將以樂器模擬與自然錄音、歷史資料互相結合,用聲音將聽眾帶領到2千公尺高的太平場等地,體驗這片土地上的聲音風景,這也將是台灣第一場聲景音樂會。
16-10-13-17-37-35-968_deco
台灣國樂團將公演「傾聽台灣土地的聲音風景」音樂會,白海豚、石虎等都將登上國家音樂廳。攝影:賴品瑀。

演奏家、作曲家、錄音師聯手  用聲音展演台灣最美風景

台灣國樂團團長劉麗貞表示,如同2013年齊柏林的紀錄片作品「看見台灣」,台灣國樂團此次公演,要以國樂述說台灣最美的故事。這場音樂會由演奏家、作曲家、野地錄音師聯手合作,包括潘皇龍、李英、李哲義等作曲家,更為此新創樂曲,明天將是世界首演。而這些曲子,除了描寫台灣的山海風景,也有如電音三太子的在地人文記憶。
製作人江謝嘉芬表示,發想這個計畫時,想把魚市場的叫賣、彈棉被等台灣各地的聲響融入樂曲,但打算執行後,找到了范欽慧年前出版的《搶救寂靜》一書,與范欽慧搭上線後,才知道原來有一群野地錄音師一直在為紀錄台灣聲景努力著,感受到當中充滿了感情。
江謝嘉芬表示,和范欽慧談過才知其中大有學問,若要辦一場音景音樂會,可不只是借一些現成的錄音檔來用就好。因此這次使用的聲音素材,有的必須從廣播電台等資料庫搜索,或是專程去錄音,再與作曲家來回討論,光是前置作業,就花了半年。
「這是美夢成真!」范欽慧表示,先前在書上曾寫下「希望這些聲音可以登上國家音樂廳」的心願,沒想到真的傳給了台灣國樂團,讓原本互不相識的雙方相遇。她相信,由最懂得聆聽的音樂家們來展演,這場音樂會想必能帶給聽眾最大的能量。
台灣國樂團的年輕演奏家在記者會現場演奏,攝影:賴品瑀。

重現絕跡雲豹聲  音樂家盼喚醒保育意識

音樂家將如何以音符呈現台灣的百嶽、黑潮?作曲家李哲藝將發表的「灣聲印象」一曲,白海豚、台灣黑熊、石虎,甚至已經絕跡的雲豹的聲音,都將因此登上國家音樂廳。李哲藝希望藉著創作提醒、喚醒民眾,不要讓這些聲音在台灣消失。
李哲藝表示,聲音遠比畫面更有想像性,同樣的聲音每個聽到的人都會有不一樣的生命記憶。而這一次音響設計還找上義大利Michele Paciulli的團隊合作,李哲藝解釋,到時候觀眾將可以感覺到聲音環繞著,例如感覺到動物走近又走遠等奇妙且充滿細節的設計。
台灣國樂團表示,目前門票僅剩不到100張,若有意進場聆聽,還可到兩廳院系統購票。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事業放流水監測資訊即時上網公開 環署邀全民「一起來抓包」

2016年10月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全民一起來抓包!」環署成立網頁,公開事業事業放流水自動連續監測等資訊,水保處處長葉俊宏更向程式高手喊話求援,希望藉由黑客松等模式,一起從利用這些公開資訊揪出不法業者。而各縣市也陸續訂定檢舉辦法,協助者最高可分得罰金的20%。
水污法相關資訊公開平台在今年3月啟用,分批陸續公開水污防制許可及申報資料,預估在10底將達到17,800家業者。水保處表示,目前先公開放流水5000CMD以上者,預計年底前會再增加62家,到明年9月,將會納入排放1500CMD以上的業者,再增114家。
2016-10-06_11-49-41
水保處處長葉俊宏向程式高手喊話,一起利用公開資訊揪出不法業者。賴品瑀攝影。
「除了個資,幾乎都公開了。」葉俊宏表示,公開的包括水污染防制許可、申報、查核處分及水質水量自動監測數據等等資訊。在平台上,分為許可/申報/復工計畫資料、重大點源放流水自動連續監測資訊、水污染查核處分資料等三大項。
除了業者違規情節重大、未於期限內完成改善的處分資料都會公開外,處理專責人員、環工技師、檢測機構若有缺失遭到撤銷、廢止合約、懲戒等,也都公開。

各縣市祭出獎勵金 邀程式高手運用資料 

自動連續監測的即時監測值、歷史日月趨勢都上網供民眾查閱,可迅速掌握居家附近水體環境品質,也可隨時監督重大點源的排放動向。記者會現場以「日月光」為例進行實際操作,顯示當時該公司各廠排放數值屬「正常」。
環保機關發現違規時,環署將由督察總隊聯絡相關機關。葉俊宏強調,違規情節重大者,依照水污法第73條,將取消各項優惠。未完成改善者也將按次處罰。
葉俊宏指出,公開這些資料除了能讓民眾掌握「我家旁邊的工廠在搞什麼東西」,更期待民眾能與環保機關聯手發掘不法、異常情形,也許程式高手能藉由「黑客松」等,協助運用資料來以智慧守護水資源。
目前各縣市也陸續各自訂定相關檢舉辦法,要鼓勵從這些公開資訊揪出違規業者的民眾,若罰款達6000元以上,將從罰款中提出部分做為獎勵金。葉俊宏透露,例如六都大約是一般違規10%、重大情節20%,若是內部員工檢舉的「窩裡反」條款更高達40%;而財政較困難的縣市如花蓮縣,則是一般違規1%、重大情節5%,窩裡反10%。

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一紙公文掀戰火 經濟部稱西部復礦免政策環評 環保署:協商中

2016年10月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由於去年關西石灰石採礦計畫展開環評程序,反對開發的環團與居民一再要求行政院檢討西部復礦政策,並進行政策環評。環保署長李應元、副署長詹順貴也表示支持。但日前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卻收到經濟部公文,回應「無需就礦業開發進行政策環評」。
此舉讓環團氣得跳腳,直批經濟部是打臉新政府。環保署則表示立場不變,詹順貴與綜計處處長劉宗勇皆表示,相關的政策環評仍在進行部會協商中,並不是經濟部說不用做就不用。
西部復礦政策引發爭議,環署於今年6月宣示所有礦業展延都將納入環評。圖為宜蘭礦場。攝影:蔡嘉陽。圖片提供:彰化環境保護聯盟。

西部復礦政策惹議  環署宣示須環評  

1986年時,由於水泥生產過剩,政府提出「水泥工業長期發展方案」引導水泥產業東移,並將西部石灰石礦區劃定為保留區,礦業權到期後就不再開放。但新竹縣政府與業者以「拼經濟、救失業」的要求下,在2013年解除了新竹石灰石礦業保留區,後續更有新竹關西亞泥、羅慶仁、羅慶江等復礦計畫陸續展開環評審查。
雖然由於當地居民反對且三案基地相鄰,目前亞泥已自行撤案,羅慶仁、羅慶江兩案遭環署併案後進入二階環評,危機算是暫時解除。但也引發民間討論西部復礦政策,並要求展開政策環評。在今年6月15日時,甫上任的環保署長李應元署長在第一此主持環評大會時,明確宣示已著手推動水泥採礦的政策環評,且將修訂《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未來要將所有礦業展延都將納入環評,預計半年可內完成。

經濟部帶頭閃避政策環評  環團憂其他部會仿效

在經濟部給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公文中,主張「本部就其主要原料—大理石礦石採取總量管制措施;基於未來水泥產量將逐年降低,在開採總量(開發強度)不致擴張情況下,尚無需就礦業開發進行政策環評」。
經濟部回覆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公文,指出不需政策環評的理由是產量下降。
但地球公民基金會批,2009年以來,台灣所產水泥有1/4至1/3的總產量是直接外銷,且廠商歷年度因市場需求的生產總量,都只到經濟部的總量七成左右,這樣的總量管制措施根本徒具形式,有管等於沒管,經濟部難道不需要檢討?怎可自認不需政策環評?
民間團體擔憂,經濟部單方面認定西部復礦不需政策環評,若第一槍開下去,那麼後續其他部會也效法怎麼辦?
近七年全台水泥生產及銷售表。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2009年以來,台灣所產水泥有1/4至1/3的總產量是直接外銷。表為近七年全台水泥生產及銷售表。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東部觀光、能源密集業也要政策環評  環保署堅持立場

新政府上任後,環署提出要展開東部地區觀光、與能源密集度高的產業如石化、鋼鐵、水泥業的政策環評,也打算增加礦業開發一項。目前已知交通部觀光局已啟動,要以分區的方式進行觀光政策環評。
但經濟部卻對石化、鋼鐵、水泥業、礦業的政策環評都採抵抗的態度,環署則將以繼續協商、報院討論的方式堅持立場。
劉宗勇指出,在9月初的「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修正草案研究會議中,面對環署將把「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調整列舉為「石化」、「鋼鐵」、「水泥」及「其他」四項政策細項,經濟部工業局以基於目前水泥發展情況與後續辦理彈性為由,建議維持現行「能源密集基礎工業政策」;環署認為西部復礦引發爭議,需要上位政策指導,建議增列「礦業開發」政策細項,經濟部礦務局也認為基於水泥原料供應趨勢,尚認無增列必要。
也由於國土計畫法上路,環署建議在政策細項增列涉及土地利用的部門計畫,名稱暫訂「國土計畫法所規範之部門計畫」。雖然名稱仍待內政部確認,但在9月初時,區域計畫中經濟產業部分的政策環評已在環署與內政部的共識下中止。要將這些區域計畫中產業的政策環評,轉由部門計畫的政策環評來取代。此舉不但是讓內政部「全力衝刺」國土計畫的制訂,也讓如經濟部、交通部、科技部等涉及土地利用較大的部會來說清楚如產業用地需求、區位空間配置、總量管制、資源分配等問題。

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

生活器物體現部落精神 都蘭故事現身台大博物館

2016年10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面對東海岸層出不窮的大型開發案,台東都蘭部落強悍對抗,更不斷嘗試自己想要的發展模式,讓人印象深刻。近日,台灣大學與部落合作,推出「Kamaro'an i 'Atolan——阿美族都蘭部落的土地故事與生命敘事」。由各種年紀、性別、身份的十多位都蘭部落成員,提供他們各自的代表性物件與照片,陳述居住在部落土地上的故事。
Kamaro'an i 'Atolan—阿美族都蘭部落的土地故事與生命敘事展開幕
1日都蘭部落成員前往台大參與開幕活動。攝影:賴品瑀。
包括老頭目的農具與樹皮衣、部落媽媽訪談的逐字稿、名棒球教練高克武的球棒、藝術家希巨蘇飛的雕刻作品、歌手舒米恩的阿米斯音樂節紀錄、少女擔憂家園遭過度開發的畫作等等,都蘭部落族人提供他們的各種物件與照片,展現部落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週末在老頭目沈太木的率領下,都蘭部落族人搭遊覽車前往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參加聯展開幕活動。
「被遺忘的Sra,找回來了嗎?」參展人紛紛現身講述自己的故事,年紀最小的參展人鐘佩儒目前就讀高三,她畫了水墨畫,穿著傳統服飾的女性背影,面前是怪手大肆開發、海岸上出現飯店的畫面。鐘佩儒目前到外地讀高中,但非常重視童年時在部落的「薪傳舞團」所學習的傳統知識與得到的陪伴。薪傳舞團由人稱「小花老師」的部落婦女廖慧華創辦,部落的孩子雖然在普遍事隔代教養的家庭生活,但因為舞團裡哥哥姐姐帶著弟弟妹妹的模式,而學會互相幫忙、合作。
Kamaro'an i 'Atolan—阿美族都蘭部落的土地故事與生命敘事展開幕
部落少女鐘佩儒與他的畫作,攝影:賴品瑀。
鐘佩儒表示,雖然部落的孩子到了高中、大學,往往得到外地唸書,但也都有種很想回部落、離不開部落的心情。但對他而言,去外地學習,是為了豐富知識,將來也要和部落的長輩與哥哥姐姐一樣,有智慧判斷是非、為部落發聲。
「拉千禧」年齡階層的青年來幸,展出了他的臀鈴,當中的鈴鐺公母各少了一顆。來幸解釋,當他2014年在澳洲打工度假時,帶著傳統服到了澳洲的中心點「Uluru」,那裡雖然是澳洲原住民的聖地,但也面臨了澳洲政府開放觀光客爬上聖山的遭遇,因此來幸向在場遊客發表演說,講述都蘭部落抵抗不當開發的故事,並留下傳統服上一對鈴鐺掛在樹枝上,要讓他們的故事隨著風聲傳向世界。
Kamaro'an i 'Atolan—阿美族都蘭部落的土地故事與生命敘事展開幕
都蘭部落青年來幸。攝影:賴品瑀。
歌手舒米恩則提供了阿米斯音樂節的大旗與相關照片。舒米恩寫下自己的故事,包括「圖騰」樂團組團發片、為了籌措訓練部落青少年經費,而每個夏天舉辦的「海邊的孩子」演唱會,再到發起「阿米斯音樂節」。阿米斯音樂節在2013年冬天舉辦了第一屆,今年的11月5日也將舉行第三屆。舒米恩表示,從日本鹿兒島音樂祭的啟發而來,阿米斯音樂節也要以自然景觀與當地原有的人文風俗,結合出獨特價值,居民要是主角。舒米恩歡迎旅客「在阿美族人的國度上、聽阿美族人唱歌、體驗阿美族人的文化,一起將美麗的事情傳承下去」。
當過南洋兵的阿公所留下的配刀、老頭目生前親手做的農具、珍貴的老照片,後代紛紛提供,讓上一代的故事更顯鮮活。耆老黃生發的展物是他所種植的野菜,雖然無法長放在展間,但他將野菜包成花束,分享給進場看展的民眾。
Kamaro'an i 'Atolan—阿美族都蘭部落的土地故事與生命敘事展開幕
部落耆老黃生展示他種植的野菜,攝影:賴品瑀。

「我們的展覽是可以動手的!」不同於大家對博物館的文物展出總是得隔著方正玻璃櫃的印象,此展的物件都掛在樹枝幹上。策展人台大人類學系助理教授Alik Nikar(羅素玫)解釋,這個展場空間刻意以類似阿美族祭典樂舞的螺旋狀次序,從老到幼,來安排每個參展人的位置,也呼應了他們各自的生活年代,曾有過的事蹟與面臨的挑戰。
而展場放置的樹幹則來自都蘭山,是之前重創台東的尼伯特颱風所吹倒的銀合歡與桉樹。Alik表示,這兩種樹過去以可做「造紙原料」的理由種在都蘭山,但後來卻遭遺棄,放任樹木自生自滅的結果,讓它們生成細長易倒的狀況。趁著颱風來,讓部落開始整理倒木與疏伐,並讓打算原生樹種慢慢回去,不但改善林相,更宣告部落正在取回對樹林經營的詮釋權與能力,也更能穩固在地傳統生計、生活與原有環境的關係。
「Kamaro'an i 'Atolan—阿美族都蘭部落的土地故事與生命敘事」聯展,展期為10/1至11/15,地點在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要水泥別再挖山 六輕改善污染防治設備 望年產36萬噸石膏

2016年10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塑六輕將投資30億元,把汽電廠的排煙脫硫設備增設「鈣基法」一項,此法將吸收排氣中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降低空污SOx排放,更將年產36萬2340噸的石膏,可運用於石膏板與水泥添加劑。台塑表示,將與國內石膏業者環球水泥公司合作,並以內銷為主。
六輕預計投入30億,改善空污設備並可附帶產出石膏。圖片來源:本報資料照。攝影:陳家銘。

鈉、鎂基法廢水衝擊海洋生物  台塑:「鈣基法」較友善環境

六輕提出變更內容對照表,要在汽一、汽三廠排煙脫硫設備增設「鈣基法」一項,環署於在3日進行第二次初審會議,小組雖認為此舉是「較好」的技術,但仍要求六輕補件說明如何認定產出物二水石膏是產品或事業廢棄物,分別的後續處理流程及相關去化流向。
相對於六輕目前以鈉基法、鎂基法進行排煙脫硫,鈣基法較友善環境。台塑指出,目前興達電廠、台中電廠、台泥和平電廠皆已採用。雖然成本較高,但年產36萬噸的石膏一年也有1億元的產值。
現行鈉基法、鎂基法,是電廠收集產生的SOx廢氣後,使用排煙脫硫設備,混合廢氣與抽取的海水,產生含有硫酸鎂、硫酸鈉等廢水,經處理後再排放入海,有造成海水酸化、衝擊白海豚等生物的疑慮。
此次變更提出,以鈣基法將吸收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將可減少用水量、污水量、與污泥量,產出符合CNS379標準的石膏。
但在上一次的審查中,台塑並未明確提及石膏的後續如何去化,在討論過程中,才坦言將與環球水泥合作,也因此小組要求補件說明相關運送、交通影響及車輛管制規劃,也要交代石膏貯存規劃及後續產出物去化流向。
16-10-03-14-18-12-918_deco
台塑六輕將投資30億元,汽電廠的排煙脫硫設備增設「鈣基法」,將改善污染排放狀況。翻拍簡報資料。

環委:是產品或事業廢棄物  須謹慎討論

「從污染防治設備變成製程,也是很奇怪。」小組召集人劉希平直言。由於六輕是增設鈣基法,但並未完全以此取代現有的鈉基法、鎂基法,台塑仍保留了切換、調配空間,若石膏無法銷出,也可能回到鈉基法、鎂基法。
此次會議討論,仍在釐清這些石膏如何認定是產品或事業廢棄物,及分別的後續處理流程及相關去化流向。雲林縣政府環保局副局長張喬維指出,若依慣例,縣府會認定為廢棄物,但也有意見擔憂,認定為廢棄物後,去化上也許會發生問題,仍須討論。
小組認為,雖然此次變更對環境是好的,但須釐清是產品還是廢棄物,經濟部與地方政府也該參與,不能演變成由環評來「背書」其為產品。否則若去化不順利,淪為36萬噸的「廢棄物」,可能有處理的問題。
事實上,工業產生的爐碴等可利用物質,如何認定「是產品還是廢棄物」已困擾社會許久,也因此立院正在修正《廢清法》。即便出廠時認定是產品,但在「失去市場價值」時,就將認定為廢棄物,堆到不對的地方仍可用《廢清法》開罰。
此次小組要求台塑再次補件,也指出下次會議時,經濟部工業局與能源局都應出席,釐清這些石膏如何認定為產品與廢棄物,也有助其他汽電廠後續的跟進。
16-10-03-14-18-57-850_deco
初審小組雖認為此次變更友善環境,但產出的石膏要認定是產品或事業廢棄物,仍須補件再議。賴品瑀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