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去哪裡綠色旅遊? 將來可認明環保標章

2016年11月2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去哪裡玩才是綠色旅遊?將來也可以認明環保標章來選擇。環署管考處22日上午舉行公聽會,將新增育樂場所的環保標章的規格標準。管考處處長洪淑幸並表示,將來環署要與觀光局合作,推動國民旅遊時,優先推薦這些友善環境的場所,對業者來說,也是加分與商機所在。
環保標章除了節能節水產品與日常生活用品外,其實在食衣住行樂也有8項服務業有環保標章認證,但獨缺「育」的部分,此次環署所要新增的則是育樂場所。
包括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歷史遺址、遊樂園及主題樂園,行業標準分類編號的R9102、R9103、R9321、R9329等四類,有關娛樂及休閒的服務業是這次新增的範圍。
管考處表示,育樂場所環保標章將分金銀銅三級,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鼓勵更多的業者加入,並且可以進步。金銀銅級必須全數符合環境企業管理、節能、節水、廢棄物減量、一次性廢棄物減量等等。環署另有訂出選擇項,如優先使用本地有機食材、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綠色採購、不提供免洗餐具、污染防制合格等等,銀級至少需符合一項、金牌則是得符合各項規範。
這些標章規格標準,主要參考了「歐洲保護區永續旅遊憑證」、「綠色旅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等等規範。
雖然環保標章一向是由業者自願申請,並無強迫,育樂場所也如此。但洪淑幸表示,將來環署與觀光局將合作推廣綠色旅遊時,擁有環保標章的業者,就會在推薦名單上,將是商機、是對業者的誘因。
遠雄海洋公園便表示有興趣申請環保標章。工程部羅百良便認為,這將會是一個加分,他更自評該公司要符合銀級應不是問題,打算朝金牌努力。
我國的環保標章自1992年推出,用以標示具可回收、省資源、低污染等環保特性的商品。目前已有14大類、152種商品,更由政府帶頭綠色彩狗。以2015年統計為例,政府機關的綠色採購金額達72.6億元、民間企業的綠色採購與綠色商店銷售金額也共有554.2億元,兩者合計有626.8億元的商機。近年環署也在推動環保集點制度,民眾可以藉著綠色消費或做資源回收、自備環保杯、節約能源等行動得到綠色點數,可以運用在綠色消費、國家公園、兩廳院、環教場所、生態旅遊與大眾運輸上,將有優惠。

高爐爐渣、煤灰摻入水泥 高於40%才有環保標章 業者喊難

2016年11月2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署22日上午舉辦公聽會,提出將修正卜蘭特高爐水泥的環保標章規格,要求使用回收料佔比需大於40%,但業者卻說如此可能影響效能與品質,對此,環署表示將會再議。
此次修正,除了改名,更明確指出產品使用回收料種類,應全為國內產出的高爐爐渣、高爐石粉、煤灰。且回收料的百分比,也從25至65%,修正為應大於40%,同時,也不得含有環署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與蒙特婁議定書的管制物質。
卜蘭特高爐水泥指的是卜蘭特水泥與高爐爐石熟料粉的均勻混合物,從1994年公告環保標章規格後,曾有16件產品取得,目前仍有4件。但除了這個標準已經23年不曾修正外,原CNS3654國家標準也已經廢止,改以CNS5286水硬性混合水泥取代。皆是此項環保標章規範修正的原因。而CNS5286水硬性混合水泥所含的產品範圍較大,包括了添加高爐石粉的卜蘭特高爐水泥,與添加煤灰的卜蘭特、卜作嵐水泥。
此舉與環署目前大談的循環經濟互相呼籲,也可能將是拉業界一起去化高爐爐渣、石粉、煤灰的一條路。環署管考處更提出,回收物的來源必須是符合廢清法所規定,可再利用的廢棄物或公告再生物質。不過,參加公聽會的水泥業者卻紛紛對環署要求回收料需佔40%以上,表達有困難之處,指出有降低效能與品質的疑慮。
管考處處長洪淑幸指出,這個40%以上規定是參照綠建材標章中,「再生綠建材」一項對水硬性混合水泥回收料參配比率。既然業者指出有困難,那麼環署將去向當初訂出綠建材標章的內政部請教與討論,在最後確認這個規定。洪淑幸強調,這些取得環保標章的綠色產品當然還是得是可用、有效的,他相當重視這個標章的規範訂出後,是否能夠真的執行與落實。

與珍古德對談 蔡英文反問青年「我們要怎樣的生活?」

2016年11月2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如果你們覺得上一代害了你們的未來,這樣的感覺是完全正確的,但我不覺得我們可以絕望,每一個人的大小行動,都可以改變世界。」國際保育專家珍古德博士(Jane Goodall)再次造訪台灣,並在22日晚間與總統蔡英文對談,談的是「改變世界——年輕人的力量」。兩人從兒時與動物的交流開講,一路談到未來想要怎麼樣的生活。
珍古德認為,動植物乃至萬物,都有感覺、情緒、智慧與能力,就是這樣的感受,讓她堅持黑猩猩研究與至今持續每年300多場演講,鼓舞人們起身改變。
蔡英文與珍古德對談,取自直播畫面
蔡英文與珍古德對談。圖片來源:擷取自直播畫面。

保育生態  跟是不是聯合國成員沒有關係

珍古德更表示,要保育環境,重要的是別讓當地人失去工作與生存的權利,如此才能得到雙贏。因此她在25年前成立「根與芽」小組,協助黑猩猩保育區的女人與孩童受教育,得到知識與能力,讓他們成為保育行動的助力。
目前,台灣也有800多個根與芽小組,例如協助校園綠化,讓學生可以生活在有原生植物的環境裡。雖然台灣目前並非聯合國成員,但珍古德認為,台灣可以藉由根與芽計畫,跟世界一起合作。且她就是聯合國和平大使,也相當願意幫忙。「是不是聯合國會員,跟保育生態沒有關係」珍古德這樣的意見,蔡英文也表示認同。

環保、經濟如何平衡  生活方式的選擇是關鍵

環境保育與生態經濟如何取得平衡?珍古德認為,極度貧窮與不永續的生活將是環保阻力。當世界上有人非常貧窮,他們只能選擇傷害環境的生活方式、只能選擇最不健康的食物。而目前的人們面臨過份貪婪、浪費的物質生活,更應該時時自問「真的需要這個嗎?」
蔡英文則認為,兩者如何平衡是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更要先思考「我們想要怎樣的生活?」將生產、生態、生活三者作為一體的思考。例如要吃原味的食物還是加工的、快速或健康的?要怎樣的生活將會決定生產方式。
蔡英文表示,在過去的年代,經濟學家鼓勵人多消費,甚至浪費。因為要是降低消費、就會降低生產、就會傷害經濟發展,就會有人失業,但目前已有「循環經濟」可為解。

現場插曲:青年舉牌反砍七天假遭請離場  蔡英文遺憾

蔡英文表示,目前台灣有許多問題待解,需要大家一起合作。目前台灣許多問題都是人的情緒和感情問題,包括拒砍七天假爭議,也是人的情緒、價值、和感覺問題,對解題的人來講,是個很大考驗。「動物最兇的時候,就是他最脆弱的時候,人也是這樣子吧」。
而現場也有反對砍七天假的青年高舉布條,蔡英文也向他喊話,「謝謝同學你只有舉牌而沒有大聲抗議。」表示有看到他的訴求。但該青年也在蔡英文「糟了,他被請出去了」中被迫離場。

價值變動的時代  珍古德鼓舞年輕人不要絕望

珍古德感嘆,這一代人不只是從下一代人手上「借」了地球,更其實是「偷」了地球,「你覺得我們害了你們的未來,這感覺是完全正確的,但我不認為我們可以絕望。」珍古德鼓舞年輕人一起改變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個決定都在改變世界。
蔡英文認為,我們正處在價值變動的時代,將來十年最為重要。但不變的價值更要重視,應該要重新考慮,「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她也呼籲其他年輕人不要害怕,「世界會改變你也會改變」,他相信,只要好好定義自己的價值,下一個世代會更好的。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紫爆十天環署無作為 中部環團怒吼:不願再「共體時艱」

2016年11月2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鞠躬道歉,不如實際改善空污!」中南部空污從12日起連續紫爆,至今已連續十天。期間卻傳出彰化縣的自治條例遭環署退回要求補正,甚至要求中彰雲等縣市「共體時艱」,讓中南部環團非常憤怒。21日上午,他們與立委黃國昌、徐永明召開記者會,要求環署啟動緊急應變措施、確實降低排放,才是實際解決問題。
「環保署憑什麼要求地方政府共體時艱!」民間團體相當不滿。雖然雲中彰三縣市為了減少境內大型污染源的排放問題,如六輕、中火、台化、彰濱等工廠、發電廠,陸續提出禁燒生煤、管制生煤與限制高污染燃料的自治條例,卻陸續遭到環署函告無效或要求修正、補正,甚至傳出以限電問題「協調」,要縣市政府近期不要再提。
中南部連十天紫爆,環團與時代力量立委,對環保署無措施表達不滿。攝影:賴品瑀。

空污致死率比食安高40倍  環團批政府袖手旁觀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痛批,環署理應支持加嚴管制,如今卻不支持地方。只談大氣擴散條件不佳導致紫爆,要求民眾不要出門,卻放任「MIT」的境內空污排放,根本是袖手旁觀。
葉光芃更提出FDA、OECD等歐美統計數據,指出比起食安,空污造成的死亡更是高了40倍。葉光芃估計,每年約有3到6萬的中南部民眾將因為空污而死,比起目前社會為了日本核災食物爭議,但食物至少能選擇不買不吃,但呼吸受污染空氣,卻是不能選擇不要,才是更傷害人民健康的。
葉光芃指出,空污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更甚食污40倍。攝影:賴品瑀。
葉光芃更找出環保署長李應元這個會期向立院提出的業務報告資料,指出分明開頭寫著為了「民眾健康」,且缺電問題根本不是環署組織任務。若要中南部居民繼續共體時艱忍受空污,中央政府與環署應遷到六輕398支煙囪旁,來好好管制,同時與當地居民好好共體時艱才對。
「這半年下來,我覺得政府施政根本亂了套。」喚醒彰化青年聯盟楊子賢指出,中央與地方對空污治理不同調,地方政府因在第一線感受民意而採取的措施,反遭中央以「共體時艱」回應。對他而言,環署退回自治條例,是藉著程序阻撓。
環團質疑,環署要求地方政府不要提管制手段,是為了護航六輕展延許可證,但雲林縣環保局長林長造也揚言,明年六輕的操作許可證展延申請,將會「一張一張」嚴審,不接受「摸頭」。
黃國昌指出,時代力量所提空污法第28條修正,要讓中央與地方都有權禁止與管制生煤、石油焦,並大幅提高罰鍰。不過,該修法至今無排審的機會,「就是民進黨在擋!」。攝影:賴品瑀。

地方禁用生煤無法可循  黃國昌爆:民進黨擋修法

「時代力量也絕不接受摸頭!」立委黃國昌指出,先前就雲林禁用生煤、石油焦自治條例質詢時,李應元認為依照現行法令,地方政府無權禁止使用生煤、石油焦。「那我們就來修法啊!」因此時代力量提出《空污法》第28條,讓中央與地方都有權禁止與管制生煤、石油焦,並大幅提高罰鍰。不過,該修法至今無排審機會,「就是民進黨在擋!」黃國昌爆料。
「這是環保署自證為環境保護署的最後機會!」黃國昌引用環署副署長詹順貴在去年6月發表的投書,當時包括身為環境律師的詹順貴,與民間同樣對毛治國內閣的環保署駁回雲林縣禁用生煤、石油焦自治條例大表不滿,痛批當時的環署認為地方政府無權禁燒,是沒有法律依據。

各縣市已有空污防制計畫  環署:並非毫無作為

環保署主秘謝燕儒回應,各縣市都有空污防制計畫書,在紅色警戒時就會啟動,例如工地洗掃街、柴油車攔檢等措施,如台中市更會協調火力發電廠降載,並且透過各種方式提醒敏感族群減少活動,並非毫無作為。環署並會要求縣市政府加強執行與加強宣傳,讓民眾有感。
除此之外,謝燕儒也表示,環署去年提出的「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預計今年年底就將會上路。不過,此草案將原先的「預警」的54微克/立方公尺,下修為48,但仍遭抨擊啟動門檻太高,如電廠降載必須達150,因此「打假球」、「一點都不緊急」等惡評不斷。
不過遭到黃國昌點名的詹順貴,目前人在國外,無法得到回應。但據了解,目前在環署負責主導空污防制的詹順貴,正在協調相關措施。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防範毒化災 企業交流人員訓練 建立應變SOP

2016年11月1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灣地小人稠,卻又化學工廠林立,產業規模高居世界排名第九。雖然屬重要產業,但國內化工業以中小企業規模為主的模式,也面臨一旦重大事故發生,該如何及時防救的難題。
環保署18日舉行毒化物管理研討會與頒獎典禮,檢討了包括大社工業區石化爆炸、高雄港碼頭化學品洩漏等事故的案例,也表揚了台積電、力晶、台塑、中鋼、中油等11家業者,分享他們改良毒化物相關管理的努力。其中中油甚至表示,研發出環保塑化劑。
環保署18日舉行毒化物管理研討會與頒獎典禮,攝影:賴品瑀。
「預防勝於救災、但不能無救災準備。」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如此看待毒化災,更表示現今化學物隨處可見,絕非僅有化工廠需要準備,如學校等機關也需有受過專業毒化災應變的人力。環署副署長張子敬也舉高雄氣爆的經驗,指出當時環署的毒災應變隊第一時間到現場偵測洩漏毒物,甚至發生人員受傷的事故,「他們的防護設備不如消防隊」,但要爭取預算與編制時,卻遭「又沒什麼事」的輕忽態度否決,張子敬對此抱屈。
環署的毒災隊仍只是委辦計畫,透過相關學校聘用人員,不但所受保障卻遠低於警消人員,輔大環安衛中心主任吳文勉也指出,學生流動大,才訓練好了不久又離校,認為應該更朝建立系統化管理模式。而此次獲獎的機構,也的確有數個企業就是因為建立了管理程序系統、訓練系統而獲獎,如台積電、力晶、台灣志氯等。
不過,雖然年底前環保署將成立的毒物及化學物質管理局,首要工作是進行化學物登錄與建置化學雲,企圖掌握所有化學物質從製造輸入到使用的流向,但仍較類似資訊平台的功能,實際的稽查權責,仍依各項法令,分屬多各部會。環署表示目前並無打算全面收回至化學局。
下午的研討會,則分工廠實驗室、倉儲運輸兩組研討共12個案例,包括在工業區、科學園區發生的石化爆炸、醫藥產業火警事故,與碼頭貨櫃、化學槽車洩漏事故。一一審視應變過程及善後過程,並檢討直接與間接的災因為何。
大致而言,報告者大多指出,完整的人員教育訓練、確實的巡檢定檢,與建立事故應變的SOP,就是避免與減緩毒化災的要務。
例如仲信交通公司鄧鎮耀檢討彰化國道硫酸廢液槽車洩漏事故一案,指出當時除了現場人員判斷有誤,而延誤了搶救時間外,事故現場也缺乏危安意識,不但沒有有效劃出管制區,進入熱區的救災人員也未穿著防護裝備,甚至有人員在事故現場抽煙。
面對一連數件槽車洩漏事故,環署北區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新竹對王裕欣更指出,除了要加強貨車司機行車安全教育訓練外,公司也應要加強行車時間管控,以免有疲勞駕駛的狀況。
16-11-18-15-50-46-397_deco
中油因研發出環保型塑化劑而得獎,並預估市場成長將倍於傳統塑化劑。攝影,賴品瑀。
中油因研發出環保型塑化劑得獎,中油煉製研究所石化產品組組長王逸萍解說,是以加氫處理技術,使苯環結構飽和而轉化為無毒產品。與傳統塑化劑相比,硬度、強度皆與傳統塑化劑(DINP)相距不大,但生物毒性(魚類)LC50則由>0.16mg/L降為>100mg/L。王逸萍預估未來產量的成長率會倍於傳統塑化劑。

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防中林路再塌陷 大林電廠改建案換工法、添改良樁

2016年11月1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去年9月台電公司進行高雄小港區大林電廠改建,輸配電線工程事故卻導致中林路塌陷,台電因此改變潛盾工程的洞道設計,並為了後續牽涉到的工程餘土增加、工期等變更送出環差案。在17日下午的第二次審查中,雖然台電說明了坍塌事故原因與後續地質調查、土壤改良,但環團出示當地居民提供的照片,顯示直到9月,中林路仍是處處凹陷,甚至大林蒲南星計劃區防坡堤也發生掏空,質疑當地地質與施工品質是否將再發生塌陷。
雖然此案還需補件再審,但小組要求補件內容為確認土方改送高雄港務局貨運中心,與土方運輸所經的南星路新增交通影響及對策,至於中林路地質問題與台電、中油、中鋼等業者的工程品質,則因非環差審查項目,並未提及。經濟部代表承諾,將盡力協調、把關這些事業的工程品質。
當地居民指出,今年9月底,中林路現況仍是處處凹陷。圖片來源:粘麗玉。

路面坍塌  搶修超過一年未完成

由於大林電廠現有機組已屆退役,因此台電提出兩部燃煤發電機組的更新改建,與全長12.4公里的輸電線工程,並在2011年通過環評。輸電線所要經過的中林路,是小港區大林蒲居民重要的對外主幹,去年9月因台電潛盾工程事故,造成中林路、沿海路口長50公尺、寬4公尺路面坍塌。不但當時讓當地2萬住戶停電了四天,道路更搶修一年才恢復雙向通車,至今仍未全面復原。
而事情發生直到前次小組審查,台電屢屢表示事故「原因不明」,讓居民相當不滿,直批台電不釐清事故原因,也沒做地質調查,讓他們擔憂路塌事件再重演。尤其鄰近有住宅與中小學,這樣處處危機的環境要怎麼生活?

終於找到事故原因  台電:潛盾機止水封軸失效

此次台電在簡報中說明事故原因,表示是潛盾機的止水軸封失效,造成水砂滲入潛盾機,而使土砂湧入洞道內,於是造成中林路的坍塌與露面、地下管線受損。
台電表示,事故後續復建工法改採橫向接合,與之前的工項不同,因此不會有類似風險。並且施作了400多支地盤改良樁,經測試比原地層提高了30%的承載力,且此復工計畫已獲三大技師公會認可。

中林路「狀況真的很不好」  居民憂地質難承受工程

但當地的地質是否禁得起工程?當地居民卻相當質疑。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秀出當地居民提供的照片,顯示直到9月,中林路仍處處凹陷,甚至大林蒲南星計劃區防坡堤也發生掏空。粘麗玉更表示,居民對環評審查相當失望,認為講得再多,最後還是會過關,無人守護他們的安全,因此今天退席抗議,不願北上參加了。
「若沒看到這些照片,只是聽台電的簡報,我還以為已經補強好了。」環評委員劉希平大表驚訝,對沿海六里的居民的安全疑慮表達同理,「我要是住在那裡我也會很頭痛」。劉希平也指出他在7月時曾趁暑假前往探查,感覺中林路「狀況真的很不好」,絕不是「填一下」拍照看起來就好了。

距旗山斷層21公里  台電:不會影響計畫

台電則提出中央地質調查所的資料,表示該路線北側距離旗山斷層約17至21公里,對計畫並無影響,而中林路段的地質屬第四紀現代沖積層,主要以粉質細砂、砂質粉土與粉質黏土為主。地下水為則約地下2.7至3.7公尺之間。
北科大土木系教授林鎮洋表示,他在意地下水的水位、水質是否受改良工程影響?且工期因事故延長兩年,當地居民是否能接受。
除了擔憂地質,地下電纜在新舊兩銜接橫坑有大角度轉彎,也有環委擔憂是否造成電磁場效應,雖然台電回應,將以電磁場最低方式排列,且埋設在地下30公尺,對地面電磁場效應「幾近於零」。師大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教授范光龍質疑,幾近於零並不是零。台電工程師回應,目前估算模擬,最高頂多1毫高斯,而目前容許標準是訂在833毫高斯。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這能解決什麼問題?」 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草案亮相 民間失望

2016年11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署上週9日發佈「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的草案,並在16日上午展開意見徵詢會議,雖然此行動綱領案依溫管法而訂,並要作為全國溫室氣體減量及施政的總方針,但草案亮相後,卻遭民間批冷場、無重點,甚至以「雞肋」形容。
環署表示,將收集各界意見直到本月23日,彙整之後便將會商相關部會,並預計要在12月完成行政院核定並發佈。
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草案亮相後,卻遭民間批冷場、無重點,甚至以「雞肋」形容。攝影:賴品瑀
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是環保署依《溫管法》規範,參酌巴黎協定及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擬訂而出。
行動綱領中提出目標,是健全我國面對氣候變遷之調適能力,以降低脆弱度並強化韌性,與分階段逐步達成於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50%以下之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
同時,也提出加強災害風險評估與治理;提升維生基礎設施韌性;確保水資源供需平衡與效能;確保國土安全、強化整合管理;防範海岸災害、確保永續海洋資源;提升能源供給及產業之調適能力;確保農業生產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八個氣候變遷調適領域。
及調整能源結構與提升效率;轉型綠色創新企業,執行永續生產及消費行動;發展綠運輸,提升運輸系統能源使用效率;建構永續建築與低碳生活圈;促進永續農業經營;減輕環境負荷,建立能資源循環利用社會等,六大溫室氣體減緩的部門方向。
但此行動綱領草案卻遭批沒有內容、沒有行動、沒有積極性可言。唯一的亮點,恐怕是在十條基本原則中,在第四點明確指出「依據非核家園目標,不以新增核能發電作為因應氣候變遷措施。」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直言,「所有的文字都不是錯的,可是也看不出來國家要多做什麼。」洋洋灑灑的文字看起來就是四平八穩卻模糊,並沒有正視國家在推動上目前遭遇什麼問題,並打算如何克服。
洪申翰表示,甚至有人以「雞肋」來批評,可見民間的失望。洪申翰指出,類似的文件已經很多,但民間更期待看出明確的,「有了這個,能解決什麼問題」的行動綱領,才是民間等著要看的。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也批此草案冷場、無重點,指出並沒有著墨各自產業,如民眾都很關切如台中火力發電廠、六輕這些大型排放源,如果不面對他們,怎知將來會如何進行產業轉型?
此外,台電公司代表更指出,國發會早在2012年提出「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未來兩者並存時,如台電等執行者,又該如何遵循?或是兩者有所衝突時,政府該如何協調?或是將會接軌,由這個行動綱領取代政策綱領?
環署溫減辦公室副執秘黃偉鳴表示,若兩綱領有所衝突,將由行政院出面進行協調。且相較之下,今次討論的行動綱領擁有溫管法的授權,是更有法律依據。
亦有民眾質疑,調適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減量,兩者還是有可能相衝突,例如為了因應氣候變遷而採取大規模搬遷等行動,政府將如何解決。綠色和平再生能源專案主任蔡絲婷也認為,政府應該提出八個氣候變遷調適領域之間的明確優先順序。
黃偉鳴回應,這次提出的行動綱領僅是指導方針,環署也正在研擬相對應的行動方案,但他也坦言相關部會也並非能全盤接受,仍須繼續協商,才會公布方案。
我國的《溫管法》在2015年7月就已公布施行,除了第一批近277個排放源盤查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及登錄,建立事業排放基線資料外,並依溫管法訂定6項子法、1項公告及3項行政規則,來推動查驗管理及抵換專案制度。另外還將與相關部會合作推出獎助規範,與訂定排放源效能標準及自願減量誘因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