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通霄溪最後入列 全國118條主要河川水體分類標準完成

2016年12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署12日舉行「苗栗縣通霄溪水區及水體分類標準」的公聽會,由苗栗縣政府提出劃設水區公告草案,並規劃受損水體水質改善策略與計畫。這也是全國118條主要河川的最後一條,水保處表示,預定12月底前完成公告,「只能更好不能更壞」副處長劉瑞祥這麼說,表示此分類是用來鞭策各級環保單位努力。
通霄溪
通霄溪水區範圍圖,取自環署資料。

原本中央僅對44條主要河川訂定水體分類標準,2014年依照水污法第6條,開始要求地方政府應依水體特質及其所在地的個別情況,劃定水區及訂定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而今次舉行公聽會的苗栗縣通霄溪,則是118條河川中最後一條完成的。也就是說,今年底之後,118條主要河川都有訂水體分類標準。
通霄溪水區包括了通霄溪等其他支流總共9條河川合計13.7公里,流域面積79.88平方公里,包括了通霄鎮的15個里,當中也有數個工廠與畜牧場。苗栗縣政府表示,流域內的土地利用,在都市計劃區中,有大量農業區,佔26.61%、其次為住宅20.55%、道路用地12.38%,而飛都市計劃區中,則以農業開發最大宗,佔了77.89%,其次國土保安6.24%、交通用地4.14%。
苗縣府表示,統計監測資料,此流域的水質屬為輕度污染與未(稍)受污染,污染程度為中等、中下。在水體分類上,除了主流通霄溪的發源地至文眉橋段屬乙類,其餘支流則屬於丙類。
劉瑞祥解釋,目前水體分類為甲乙丙等類別,例如甲類是可以游泳,作為一級(消毒後)公共用水;乙類是作為二級(混凝、沉澱、過濾、消毒)公共用水或養殖用水;丙類則是不能作為公共用水,因此自來水公司不能將丙類的河川作為飲用水來源。
「只能更好不能更壞」劉瑞祥說,完成各主要河川的水體分類後,不管是輕度、中度、重度污染,未來都只能升級不能更惡化,各級環保機關可以用包括稽查管制或總量管制等手段來改善水質。
雖然此分級並沒有罰則,但是劉瑞祥表示,可以運用2014年修法加重罰則的水污法,依照放流水標準來管制污染排放。而新法修正後,的確河川污染的狀況大幅改善,就以「嚴重污染」河段為例,已從2001年的14%改善到3.8%。例如淡水河的新海橋到忠孝橋一段、台南的鹽水溪在鐵線里橋(台19號線)與豐化橋等。

環署推溫減祭抵換獎勵 大型排放源斤斤計較

2016年12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為了鼓勵包括電廠、工廠等國內大型排放源執行自願減量,環署祭出「溫室氣體排放源符合效能獎勵辦法」,減量效能達標者,可以得到抵換額度。11月發佈草案後,12日上午舉辦公聽會。
對於如何獎勵,業者們爭取頗為積極,如石化公會、中鋼及中油認為要求業者「未曾受環境保護機關處罰」太嚴苛,台塑更不滿沒有租稅減免的部分,更有業者要求「溯及既往」,主張應該從2015年溫管法上路開始起算,台化甚至建議回推到2006年開始展開的自願減量行動,才不是讓先行動的業者「先做先輸」。
環署依據「溫管法」訂定「溫室氣體排放源符合效能標準獎勵辦法」草案,要鼓勵國內大型排放源自願減量,此草案共15條,主要訂定排放源符合效能標準申請獎勵額度之審查程序,明定獎勵額度適用對象、資格等規定。
溫減辦公室表示,將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排放源別或事業別之設施、產品或其他單位用料或產出,估算出容許排放二氧化碳當量,當排放源符合門檻,則可依照他們的減量實績,換算獎勵額度。一單位的獎勵額度相當於一公噸二氧化碳當量。這些業者可以從能源效率提升、製程技術改善、新技術採用、燃料切換或替代,等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減緩作為來達成。
國內第二大排放源的台塑代表指出,這個草案中並沒有租稅減免,建議不該有「獎勵」兩字。再者,台塑也認為草案設計上,排除了業者已在國際組織協會或環評承諾自願減碳的量,業者做這些事情卻得不到獎勵並不合理。
包括台塑、石化公會、中鋼及中油等業者,對於第6條內容規定了,減量期間業者不能有遭各級環保機關處罰、或違反同一環保法規受處分二次以上等,感到不滿。他們認為這樣「等於罰兩次」,更指出有時違反的環保法規並非溫管法,也無涉溫室氣體,不應列在限制範圍。
業者更要求,獎勵應該「溯及既往」從2015年溫管法上路時開始起算,台化甚至建議回推到2006年開始展開的自願減量行動,才不是「先做先輸」。回顧今年8月環署所第一批通過的10件溫室氣體抵換專案,有5件來自國內排放第一大戶台電,合計將減量242萬噸CO2,其餘為奇美實業、台橡、新光合成纖維、中國人造纖維等業者。雖然目前仍有23案還在審查中,不過國內排碳的第二大戶台塑六輕,卻顯示為一案未提。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實物給付」專章下會期登場 可望解決剩食問題

2016年12月9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食物銀行」可以同時滿足減少食物浪費、照顧弱勢,在國際與國內民間都已經開始行使。據衛福部統計,國內已有54萬人曾經受益。不過,目前卻還沒有相關法令來規範,在食安考量下,仍有不少賣場業者與社福團體不知能怎麼做最好。因此上屆立委開始有打算立專法或專章,而這一屆也有徐永明、陳亭妃、林麗蟬、洪慈庸、蔣乃辛,紛紛從社會救助法、食物銀行法、公益實物銀行法,要進行修法立法來提出明確規範。
比起處理剩食,讓食物不要淪為廚餘才更重要。圖片作者:Emily。(CC BY-NC 2.0)
「食物浪費是生鮮最大宗,但食物銀行的運作上,卻最難處理的就是生鮮。」如親民黨立委李鴻鈞所言,目前衛福部傾向在〈社會救助法〉中設立「實物給付」專章。要用以救助弱勢者的物資來源中,並非打算以即期生鮮為主,也不認為弱勢者就必須接受剩食,但強調此可能完整食物銀行在社福上的功能,將間接改善食物浪費的環保問題,與家暴、犯罪等社會問題。
政院版的實物給付專章草案已在9月送入立院,不過李鴻鈞評估本會期處理機會不大,可能得展望下一個會期。親民黨黨團9日為此召開公聽會,找來社福團體與賣場業者討論。

生鮮時效短 業者盼統一規範、釐清責任

剩食問題近年已受全球關注,各方也嘗試展開食物銀行,但就其中最大宗的生鮮食品,卻面臨時效短、如何確定安全與責任如何釐清的困難。
賣場與超商業者皆表示有意願,但是需要先訂定統一規範、與釐清責任。超商業者如統一超商與全家表示,他們的即期食物分成兩類,一是飯糰、三明治這些壽命僅有三天左右的食物,因為食品安全的考量,目前皆以是廚餘回收來處理,絕對不能離開店鋪;另一則是包裝食品,但也規定門市在一定的時效內若未販售就得退回給供應商,這些即期食品也非超商業者有權處分。
大型賣場大潤發則解釋他們的生鮮食品成為廚餘的過程。在「冷藏蔬果」部分,在剩下1/3有效期限時一律下架報廢作廚餘;「包裝肉品和魚」則是,第一天正常販售、第二天打折促銷、第三天下架;「熟食」則是當日沒賣完就當廚餘。
大潤發郭建志指出,目前已有不少民間團體及地方政府積極邀請合作,但業者仍擔憂「捐贈即期食品,出了問題要找誰?」郭建志表示,目前中央與地方政府還沒有規範,對於剩食,每個業者、社福團體、地方政府的定義與處理方法不同,卻向業者要求「先捐再說」,滿口「不會有究責問題」,但他們仍不知可否相信。對於業者來說,在流程還沒統一起來的狀況下,他們卻得花很多心力、時間與人力成本在處理每個受贈單位的不同需求,簡直可說是變相懲罰。
全聯顧問盧志山也認為,即期食品在業者交出時都還是沒問題的,但運用的社福團體是否有完善的設備與流程確保生鮮食品安全則較不明。盧志山認為,應有規範,並有一個平台確保捐贈與受贈雙方無虞。
2016-12-09_04-44-23
親民黨黨團9日召開食物銀行公聽會,找來社福團體與賣場業者討論。圖片攝影:賴品瑀。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理事長劉宜中表示,其實在民法的捐贈部分,就已經有相關的免責條款,也稱「善良撒瑪利亞人法」,如果善意救助造成損害,提供救助者是可以免責的。當然,他也理解業者擔憂的不只是法律上的免責與否,更在意的是商譽。
在台中市推動食物銀行多年的紅十字會支會總幹事陳玠甫認為,個別的捐贈的確讓企業會很困擾,因此他也正在推動社福團體組成聯合會,一起去跟企業談。陳玠甫更以南機場里長方荷生的行動為例,認為生鮮食物應朝向社區食物銀行的作法,直接在地分配。

剩食是全民責任 非一味推給弱勢者

雖然此次修法仍關注社會救助,解決廚餘問題淪為間接受益。但不少團體與業者也都認為剩食問題是全民的責任才對,並非皆由弱勢者來承受,甚至面臨食安疑慮。
主婦聯盟基金會專員沈寶莉便提醒,比起設法處理剩食,讓食物不要淪為廚餘才更重要。在討論「實物給付專章」如何給予捐贈的業者減稅優惠時,也應注意是否反而讓通路不思檢討如何減少食物浪費,反而浪費食物還可以減稅?
沈寶莉強調,剩食減量並非只有捐贈一途。盧志山更指出,剩食問題不是社會救助的一環而已,也是社會全體應該檢討生產過剩,也是業者的企業責任。至於社會救助,也不該是用剩餘的東西來救助,而是企業在源頭便所有規劃,提出部分物資作為社會救助。
郭建志表示,一般民眾印象都是量販店就是賣大包裝,但以大潤發而言,以大數據分析等品項研究,研究不同客群的實際需求量,開發適當包裝,例如50元一份的肉類,就是要讓小家庭與單身者能在一兩餐之間食用完畢。他們售的商品數量,已經減半且刪減的多數都是大包裝。

食安辦公室「剩食管理行動」普查中

衛福部社工司司長李美貞澄清,此次立法的主軸方向其實是「實物」給付,來源不只即時食品,也可以是其他包裝食物、甚至其他物資。
目前食物銀行不管地方政府或是社福團體都已經在做,全台54萬人受益,法治化是為了把拼圖拼起來。此舉也將打擊貧窮與犯罪。當家庭不再貧窮,家暴等悲劇就將減少,而小孩子若能吃飽,也能有較好的認知能力,也減少走向犯罪的機會。
至於食物浪費的問題,李美貞仍是回歸廢清法,當然,此舉也可能帶動企業減少食物浪費,間接達到環保效果。對此環署廢管處處長蘇國澤則表示,政府的「食安辦公室」中,環署、食藥署、農委會也跨部會啟動剩食管理行動,計算即期、過期,或可能的食物廢棄量,更將訂出大量剩食流向和去處的管理方式,目前已經進行到第二批的普查。
蘇國澤認為,業者將剩食捐贈給食物銀行雖然必要投入人力去整理,但也少去了剩食成了廢棄物之後的處理費用,兩者相比之下,應是前者較為有利。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衛生紙要丟馬桶 環署將展開宣導

2016年12月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署長李應元8日在立院宣示,將宣導民眾入廁後,把用過衛生紙直接丟入馬桶沖掉,並承諾在3個月內邀衛生紙、馬桶相關業者研商。這與前署長沈世宏建議衛生紙不應丟入馬桶的主張,是相反的見解,環署廢管處則認為,比起管線問題,衛生紙的材質是否易溶水是主因。
2016-12-08_09-16-30
李應元表示宣導用過衛生紙直接丟進馬桶沖掉。賴品瑀攝影。

8日立院衛環委員會討論焚化爐延役計畫與垃圾源頭減量等,李應元回應立委盧秀彥質詢時,表示將宣導用過衛生紙直接丟進馬桶沖掉。李應元說,雖然將衛生紙沖入馬桶會增加污水處理的工作,但走清運焚化也是需要處理,且站在公衛的角度上,他較支持直接丟進馬桶。

推翻前署長見解 李應元:衛生紙要丟馬桶

在2011年時,環署實測5種廠牌的衛生紙,分別選用5、10、15及20抽丟入馬桶,發現以一次(約6公升水量)皆可順利將衛生紙沖入馬桶,但在後端管線至化糞池的部分,若是衛生紙量多,容易阻塞。
當時的環保署長沈世宏認為,將衛生紙放在垃圾桶,除了可以避免化糞池堵塞,也可當再生能源。如今盧秀燕提出,包括歐美及鄰近日本都是宣導將衛生紙直接丟進馬桶沖掉,為了衛生與觀瞻,要求環保署檢討政策。李應元則承諾,將來跟廠商協調,預計3個月內研商後,再對外宣布實施時程。

衛生紙都能丟、面紙不行 詳情請見包裝後

李應元認為,生活型態已經改變,且現在台灣衛生紙製造技術也非常好,「這不是問題,也不應該是問題」。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也認為,目前應該只有攜帶式面紙,纖維較長、添加濕強劑而水溶效果較差,其他衛生紙應該都可水溶。立委陳曼麗更指出,再生衛生紙的纖維更短,不管是友善環境,還是丟進馬桶的溶解狀況都是首選,鼓勵民眾家用也應該優先選用再生衛生紙。
2016-12-08_04-43-57
能不能丟馬桶?市面上的衛生紙、面紙包裝背面皆有標示。賴品瑀攝影。

陳曼麗表示,真正的衛生紙都可以投入馬桶,但紙巾、餐巾、濕紙巾等其他物品卻不可以,這一點必是要向民眾宣導的部分,以免不幸發生堵塞,甚至造成往後再也不願意將衛生紙投入馬桶,教育相當重要。
環署環管處處長袁紹英則表示,目前市面販賣的衛生紙、面紙,背面皆有標示,民眾可依指示判斷能不能丟進馬桶。公廁所提供的衛生紙皆是能投入馬桶的,但目前也有不少公廁門外販賣機賣的是不能投入馬桶的面紙,這一點環署近期也會跟相關單位們再做討論與協調。
陳曼麗更表示,早在10多年前,婦女團體便台北市府要求改善公共場所的廁所,包括照明、安全、防止偷窺與提供衛生紙,並作為評比項目,都是在提升公共廁所的品質,而且,當公廁提供了對的衛生紙,也減少不對的投入馬桶的機率,但還是得看各地政府的財政狀況。
至於仍有民眾疑慮是否因為建築管線老舊而容易堵塞,袁紹英表示,將與內政部、經濟部標檢局等部會及衛生紙業者討論如何從衛生紙品質與衛浴設備兩頭改善,也將與交通部觀光局等管理公共廁所的部會共商如何推廣。

回應焚化爐爭議 李應元:19座大型爐改良再延役、離島不新建

2016年12月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署美名為「建構綠能永續新世代垃圾處理計畫」,其實很大一部份就是「焚化爐延役計畫」,此計畫甚至傳出打算資助澎湖興建焚化爐,故在預算審查時遭到民間團體與立委砲轟。8日上午立院衛環委員會要求環署對此進行專案報告,李應元允諾,澎湖等離島不興建焚化爐、彰化和美小型焚化爐亦不延役。
國內現有24座大型焚化爐中,有19座(註)將要延役升級,環署預計在完成改善後,將可以增加垃圾處理量每日845噸、年發電量3.24億度,並減少年碳排17.1萬噸。李應元強調,在這段期間,也將努力提升垃圾減量、資源回收。15年後,各縣市政府就可以開始考慮停役老舊焚化爐,例如台灣第一座內湖焚化爐,就極可能第一個停役。
經過各界批判,環保署長李應元宣示將不在澎湖等離島地區興設焚化爐。攝影:賴品瑀。

升級減污技術  延役焚化爐預計再用15年

目前全台垃圾回收率約55%,無法回收的垃圾仍採焚化方式處理,國內目前運轉中的24座焚化爐中,有19座廠齡在今年底就達15年,都將進行改良並延役,中央與地方合計要為此投入111.671億元的經費。
環署表示,這些要延役的焚化爐將會進行改良,要提高能源效率、增加處理量、升級改善污染防制效果等技術。
除了延役19座焚化爐的112億元以外,還有推動區域合作、循環經濟政策推動也分別需要18億元的經費。在區域合作方面,將會訂定相關行政契約,並對協助調度縣市政府補助,讓有10%的垃圾處理量能由中央調度。

新建三座廚餘生質能源廠  立委質疑不符效益

在循環經濟方面,則是在大力推動廚餘生質能資源化一項,將建置三座「廚餘生質能源廠」,預估處理量年18萬噸、年發電量0.216億度、售電收入8,650萬元、減少年碳排量1.14萬噸。
不過,立委陳宜民、王育敏等人卻提出兩年前八里污水處理廠的廚餘發電計畫失敗的經驗,質疑此次重啟計畫是否能成功,且是一次貿然啟動三個。陳宜民指出,由於台灣的飲食習慣與歐美不同,廚餘含有太多的脂肪,讓設備「塞住、燒不起來」,因此前署長魏國彥認為廚餘發電並不符效益,再者,國內的廚餘大多已有養豬戶收購,對此計畫頗為存疑。但李應元表示,例如生熟廚餘應該分開處理等,環署已向荷蘭等國討教最新的技術。
據環署資料,目前家戶垃圾清運量約年400萬噸左右,除了將廚餘處理18萬噸,環署也將再擴大辦理「村里回收站」,從現有480站增加為1000站,約可增加3萬噸的回收量。
※註:環保署的「焚化爐延役計畫」中,預計補助延役者為13座,屬第一級的地方政府不在計畫補助範圍內者(如台北市內湖、北投、木柵廠)共6座,合計要延役焚化爐數量為19座。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AQI新制紫爆不見了? 環署重申:「紅害」就啟動因應措施

2016年12月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署在本月1日推行新制,以AQI(空氣品質指標)取代原先PSI(空氣污染指標)、PM2.5(強化細懸浮微粒)併陳的雙指標方式,並以綠、黃、橘、紅、紫、褐紅6色燈號分級。但環團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擔憂「紫爆不見了」,批新制是大開後門、鴕鳥心態。
2016-12-07_02-58-15
AQI新制上路,環團憂「紫爆」消失,社會大眾將失去警覺。賴品瑀拍攝。

環署強調,新制上路後,在對敏感族群不良的橘色時就開始預警、對所有族群不良的紅色便展開因應措施。
7日上午,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與立委劉建國舉行記者會,理事長葉光芃指出,雖然認同環署將兩項指標合一是對的作法,但環署卻在PM2.5一項上,採用較為寬鬆美國分級,讓國人花了兩年才熟悉的「紫爆」消失,將造成認知混淆。
原本的PM2.5的「紫爆」為70µg/m³,如今的AQI則是PM2.5達35.5µg/m³就屬橘色、54.5µg/m³為紅色。
糾結「紫」與「爆」 環團憂大眾好不容易認識「紫爆」又消失了
葉光芃指出,美國的PM2.5分級寬鬆,且PM2.5分級仍採用美國1997年的舊版15µg/m³,而非美國的新版12µg/m³。且新制將原本紫爆的70µg/m³一舉提高到150µg/m³才顯示紫色,造成國人已熟悉紫爆消失。葉光芃質疑,回顧過去10年,PM2.5超過150µg/m³僅有6天,新制將紫色訂到150µg/m³根本是刻意要粉飾太平,對民眾恐造成再次混淆,要求環保署儘速檢討修正分級。
葉光芃不但在意「紫」更強調「爆」,訴求空污的「天花板」很重要,以PM2.5一項為例,不該在70µg/m³後繼續往上分級。因為含有污染物就不算是好空氣,只能說是低濃度,而不能有「good」的概念,才是對國民健康負責。
葉光芃以日本為例,日本在PM2.5達到70µg/m³時,就會以颱風、防空警報的等級來緊急處置,通知老人院、幼兒園等,還會以傳真、簡訊等通知國人,並且檢討超過70的日數。主婦聯盟台中分會許心欣擔憂,民眾好不容易習慣了PM2.5的70µg/m³是最糟紫爆的認知,如今環署卻一口氣把紫色拉到150µg/m³,把社會對空品的認知與警覺打壞。

AQI1
就PM2.5,原本紫爆為71微克,如今在AQI指標中,35微克是橘、55微克是紅。圖表提供:環保署。

環署:以後看「紅害」PM2.5達55就因應 早於前紫爆的71
「以後不是紫爆,而是紅害時就要啟動因應措施!」面對民間如此質疑,環署包括監資處處長蕭慧娟、副處長張舜欽、空保處副處長謝炳輝等數位官員都到場回應。環署強調,AQI上路後,PM2.5達35.5µg/m³就屬橘色、54.5µg/m³為紅色,比起原先「紫爆」的70µg/m³,是更早展開作為。
其實AQI的運作,是包括新加入的PM2.5、臭氧O3等各項空污濃度各有對應的燈號,並選最嚴重的燈號作為AQI的發佈,可能是PM2.5,也可能是PM10或是臭氧。環署強調,AQI的上路正是要提醒民眾各種空污可能帶來的傷害,並做出因應。
雖然葉光芃建議「紫爆」後不要再分級,環署則認為有分級的需要,如此才能按照等級,陸續展開相對應的因應措施。
至於PM2.5的「普通黃」為何訂在15µg/m³,而非跟隨美國的新版12µg/m³?環署解釋,這是因為現行「空氣品質標準」的PM2.5年平均值訂在15µg/m³,因此如此訂定。不過,此空氣品質標準上次修正是2012年,環署已經著手再次修訂,屆時AQI指標也將連動修正。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管制季節性空污 十年老柴油車明年起恐增五成牌照稅

2016年12月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秋冬空氣品質不佳,環署全面啟動季節性強化管制,要全民一起行動救空污。環署空保處預估,這一系列的整體減量政策,包括調整空污費費率、加強管制電廠、加速老舊柴油車淘汰等,對固定污染源、移動污染源都提出防治措施。預計能減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物一季共2,136公噸,相當於台中火力發電廠停轉21天。
紫爆連連的秋冬空品,在1日AQI空氣品質指標上路後,中南部仍是呈「對敏感族群不良橘」連發,秋冬是否可能有好空氣?環署祭出季節性強化管制。
老柴油車示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最快明年增加老柴油車牌照稅 以降低空污

在移動污染源方面,空保處處長蔡鴻德表示,將加速汰換老舊柴油車。目前全台仍有8萬多輛一二期排放標準的老舊車輛,這些車齡已有2、30年的老車,排放量也高達16.8%。因此環署打算與交通部合作提案修法,逐年增加一二期老柴油車的牌照稅,若順利,新制最快明年上路,超過十年以上的老柴油車最多增加五成牌照稅,也就是牌照稅從1萬6000元暴增為2萬4000元,藉此強迫車主加快換車。
此外,還要加強攔檢、三期車加裝濾煙器,也將推動國營企業與大型工廠採用四五期的貨車,在固定污染源部分,頭號要處理的正是電廠排污。環署一面擴大天然氣政策,在10月底公告天然氣電廠在彈性調度時期,可以超過核定量而免受罰;另一方面,兩年前修正電力設備空污排放標準,也已於本月1日生效,將削減各項空污。包括粒狀污染物年降710公噸、硫氧化物12,282公噸、氮氧化物30,940公噸、汞及其化合物0.0778公噸,合計起來,約可減量電廠排放的3%~37%。蔡鴻德評估,在電廠空污排放上,PM2.5的年平均濃度可望降低0.4~2.0微克。
環署祭出季節性空污強化管制,首要處理老柴油車、發電廠。攝影:賴品瑀。

推空污費季節差別費率誘因  期進一步降低空污 

此外,空保處也提出空污費季節差別費率草案,可望明年上路。蔡鴻德解釋,在短期方案上,要祭出獎金給直轄市、縣市政府的環保局,協調公私場所降載的前三名將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獎金。
在中長期的方案上,則從調整空污費率著手,目前已推出草案,最快明年上路。首先是提供秋冬季費率;再者,若公私場所能減產,或提高防治設備處理效率,讓污染物排放降低至一定程度者,將可適用原費率、甚至以優惠係數來減收空污費。
蔡鴻德解釋,若業者能降載一成,可維持原費率費率計算,若未達成,則將提高空污費。以位在三級空品區、排放量最高的第一級來看,硫氧化物將從每公斤8.5元提高至11元、氮氧化物從10元提高至12.5元、揮發性有機物從30元提高到35元。
蔡鴻德舉例,例如某水泥廠改採尿素處理氮氧化物,處理效率提升了50%,雖然每公斤的氮氧化物中的尿素成本增加4元,但空污費卻可大幅減少6.8元,一來一往仍是誘因;再以一紙廠為例,若將產品規劃至夏季生產,在氮氧化物需繳納的空污費上,每公斤則可望減少2.8元。
環署估計,若有30%的業者,因為費率調整而進行10%降載,一季可能合計減去硫氧化物617公噸、氮氧化物970公噸、揮發性有機物549公噸。而這2,136公噸的排放量,相當於台中火力發電廠停止運作21天,可望大幅改善秋冬空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