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頭號目標是幽靈漁網! 時隔20餘年 環署重啟海底垃圾清除行動

2015年6月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海龜、鯨豚等海洋生物因為幽靈漁網纏身、誤食塑膠袋等海洋垃圾而枉死的憾事一再發生,環保署2日表示,明年將祭出上千萬經費,與地方政府合作辦理「海底垃圾清除」的工作,要跟地方潛水協會與民間團體合作淨海,首要目標是遺留在礁岩上的漁網、繩索與塑膠袋等海洋垃圾,讓海洋恢復生機。
清除海底垃圾,目前多由環團、熱心潛水人、當地潛水業者等民間自發行動;而環署於1989年簡又新任署長時代,曾發動中華民國潛水協會清除海域海底垃圾的「海豹行動」,相隔20餘年後,才又再提出相關措施。
南灣海底裡的廢棄漁網,圖片提供:環保署。
南灣海底裡的廢棄漁網,圖片提供:環保署。

廢漁具隨意丟  成海洋生物頭號殺手

環署水保處2日記者會中提出海底垃圾調查結果,指出今年3~5月間,曾在台南安平港、卑南溪口、蘭陽溪口、淡水河口、墾丁南灣及佳樂水等6地點進行水下調查。水保處處長葉俊宏指出,抽檢地點多選在出海口附近,約距岸約300公尺處,選定100×100公尺(10,000平方公尺),在範圍內以2人1組方式潛水進行海底垃圾調查及清理作業。
其中以鐵鋁罐件數為最多,其次為塑膠袋、塑膠瓶及玻璃瓶罐,並拾獲廢輪胎、廢棄漁網及橡皮管等較大型之海底垃圾。
葉俊宏分析調查結果,指出在沙岸部分,垃圾比他想像中少,在台南安平港、卑南溪口、蘭陽溪口及淡水河口等4處河口、港口地區都沒有發現大量海底垃圾。但他質疑主要可能因安平港區調查處遊客較少,而卑南溪、蘭陽溪及淡水河口調查區位於河流出海口旁激浪區,且海底為沙質地形,海底垃圾易受浪湧推動、沖打上岸,或遭掩埋在層層泥沙之下。因此他也轉向調查中油高雄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港航道疏浚的底泥紀錄,發現有廢棄漁網、繩索與塑膠等。
至於墾丁南灣及佳樂水地區因屬礁岩地形,廢棄漁網、橡膠管及廢輪胎等較大型的海底垃圾相當明顯。水保處引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2014年對後壁湖、潟湖、核三廠入水口、南灣眺石東側等地區的淨海成果,同樣發現海底垃圾以廢棄繩索及漁網為最大宗,占了約70%;其餘塑膠製品及鐵鋁罐,各約占10%。其中尤其廢棄漁網覆蓋在礁岩上,經常發生纏死海龜、鯨豚等生物,對當地的生態造成危害,也就成為環署此波行動的重點目標。
DSC_1335
海洋垃圾調查分析,攝影:賴品瑀

清除海廢費時又費力  環署盼與地方合作

明年,環署將撥1350萬元,補助地方政府辦理海底垃圾清除工作,範圍包括台灣本島與離島地區,並以東北角、墾丁、綠島、蘭嶼和澎湖等礁岩地形優先。環署希望各地方環保局踴躍找當地潛水店合作,向環署提出清除計畫。
葉俊宏強調,海底垃圾清除不易,必須由潛水員一件一件撿拾,尤其是幽靈漁網密佈的礁岸更不可能以拖網方式進行,因此可知岸上一個「隨手丟」動作,對海洋將造成嚴重傷害。因此呼籲民眾到河邊海邊遊憩、釣魚時,「帶多少來就帶多少離開」,別把垃圾留下。

未來將加強回收機制、查緝違法行為

不管是環署此次調查或民間團體以國際海岸清潔運動(ICC)標準進行海廢監測,都顯示塑膠、保特瓶、鐵鋁罐這些不可自然分解、但其實可回收的物質名列前茅,這些海底垃圾多數來自陸域與海岸未妥善清理的廢棄物,環署將如何後續將持續推動廢棄物源頭管理及減量措施?
環署今年3月提出的「海漂垃圾處理方案」中,提出持續推動廢棄物源頭減量、建立非分解性漁業廢棄物收集、回收管道、與辦理淨灘推動認養淨灘、執行陸域海漂垃圾防治工作計畫、及督導地方政府加強河面垃圾與污水截流站垃圾清疏作業、加強船舶廢棄物管制等作為。
葉俊宏更指出,根據《海洋污染防治法》,若漁船在海上隨意棄置垃圾,將處新台幣30萬到150萬元罰鍰。環署除了將更完善漁港的回收設備外,也會繼續利用衛星監控大型污染,亦歡迎民眾舉報不法行為以共同維護海洋環境。

沒有留言: